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疾病和医疗话语的建构与消解,是现代中国的一道重要政治景观。传媒则是这一过程发生的重要场域。本文从1949年——1989年《人民日报》对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传媒再现”入手,分析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传媒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传媒不同时期的话语模式背后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社会转型的深层因素。
     从1949年到1967年,《人民日报》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报道以“医疗队下乡”报道为主。在这些报道中,医疗队作为政权合法性的象征、代表着科学和进步的现代化力量,像阳光一般照射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这些报道同时也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种建构。到了1965年,为了弥合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大众传媒进行社会意识形态动员,将医疗资源从城市迁往农村。医疗队下乡不再是对乡村的一种拯救,先前作为国家意志工具的医疗队自身成为思想改造的对象。
     从1968年起,《人民日报》掀起了在全国推广合作医疗制度的强大舆论攻势。这些报道建构了“赤脚医生”的神话,其本质是将医学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其中也隐含着其他值得探讨的因素:作为“历史的权宣之计”的现实经济动机,传统乡土社会对现代医疗空间韵抗拒等等。另外,传媒通过号召千万名“赤脚医生”成为意识形态主体,为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人力资源。可以说,在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过程中,传媒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合作医疗制度解体,对于这一关系到数亿农民健康的大事,传媒基本处于“缺席”状态。这可以看作是对“文革”时期“极左”报道的一种“消声”与反拨。然而,传媒对整个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失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人民日报》的医疗卫生报道模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前兰十年,医学和政治在传媒的话语中密切结合,医学的成功总是政治正确的论据。这一逻辑在不同的时期服务于不同的具体主题之下,也与我国城乡关系变迁与社会转型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之后,医学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逻辑在媒体上隐匿了,但并未完全消失。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about disease and medicine is important political view in modern China.And media are important field where the process take place.This paper is under the theory frame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Starting with reports from People's Daily on rural medical care system,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mass media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hases. It also covers the deep-seated factors of changes in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discourse modes of mass media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Reports from People's Daily on rural medical cares from 1949 to 1967 were mainly those about medical teams going to countryside. As symbols of authority validity, representing the modern power of science and enlightenment, medical teams covered every corner of vast rural areas in China. Reports on such medical teams could be seen as a kind of construction of a united multinational country. However in 1965, medical teams going to countryside was no longer salvation to rural areas. No longer as tools of state will, medical teams themselves became the object to be reconstructed. To recuperate the enlarging urban-rural gap, medical resources were moved from cities to countryside while mass media mobilized social ideology.
     From 1968 to 1978, when mass media propagandized for generalizing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s in the whole country, "barefoot doctors" became media heroes. Reports about "barefoot doctors" on People's Daily constructed mythes which essence are politicization of medicine.But there are other factions that deserve us pay attentions to: the actual economic motivation as the makeshift of history;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s resistance to modern medical space,etc.By way of calling on thousands of "Barefoot doctors" to be subjects of ideology,media provided manpower resource to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s.That's to say,media are chains which would not be abs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s building.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was disorganized from 1979 to 1989. Mass media was in an "aphasia" condition on such great event related to the health of multi-million peasants. Reports on People's Daily were mainly about urban medical cares. Those reports showed that roles of mass media had been complicated and positions of mass media had changed from countryside to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nges in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引文
2007
    6 《论中国人之不洁》,《中外日报》,1904-10-31
    7 梁启超:《医学善会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册,笫449-45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8 转引自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第260页,中华书局,1997
    9[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第2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2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大约为36%和64%,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占有的比例刚好颠倒过来,即城市占了60%以上,而农村占了不到40%。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比例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34.9%,1998年为24.9%,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据周雁翎:《差异悬殊:中国卫生保健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改革》,2002.4
    13 2003年的调查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明显增多。来源同注11。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引起学界关注,相关内容可参见刘军民《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制度缺陷与挑战》,《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6.1;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15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P347,华夏出版社,2001
    16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第101页至10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 程明:《论媒介功能的拓展与媒介竞争力》,7-9页,《研究与交流》
    18 康达:《国外媒体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方法》,《中国记者》,2003.6
    19 周燕群、朱天博:《曾光眼中的公共卫生报道》,《中国记者》,2003.6
    20 关于传播研究的“传送观”与“仪式观”,详见[美]詹姆斯·W·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第一章,华夏出版社,2005
    21 王永刚:《论大众传媒在公共卫生建设中的职责》,《中国健康教育》,2004.8
    22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第308页,华夏出版社,2001
    23 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31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4 埃弗里特·M·罗杰斯、柏伯尔·J·伯得格:《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译,第309页至31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
    25 显然,早期的发展传播理论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的。在此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他国家则按照对西方社会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来衡量本国的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味着现代性对传统性的全面否定以及文化的全面西化;同时,对传播技术和文化移植力量的坚信表明,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必然是西方式的现代化,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是相同的。夏文蓉:《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26 参见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93
    27 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译序第6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8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135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9 丁亚平:《历史、国家认同与民族电影表现——近年主流电影的归根想象》,《当代电影》,2008年第1期
    30 蔡骐:《电视传播与民族认同》,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1 樊红敏:《从抗震救灾看国家认同的建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
    32 李艳、雷巧霞:《传媒政治与大众政治认同》,《湘潮》,2007年第12期
    33 陶东风:《大众化与文化民族性的重建——社会理论视野中的1958-1959年新诗讨论》,《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34 张仲民:《卫生、种族与晚清的消费文化—以报刊广告为中心的讨论》,《学术月刊》,2008年4月号
    35 Terry Eagleton:Ideology:an introduction.London:Verso 1991,pp.28-30
    36 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37 但是,在他看来,葛兰西没有把这一思想系统化,还只是停留在《狱中札记》中非常零散的论述。葛兰西只是把教会、学校、工会等看作是市民社会的领域,而阿尔都塞则明确地将这些社会组织看作就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且系统地阐述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特点,以此完善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引自陈炳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
    38 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保卫马克思》,第229页,商务印书馆,2006
    39 同上,第228页
    40 俞吾金认为阿尔都塞提出的意识形态概念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意识形态的普遍性。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意识形态不会消失,任何形式都不能没有它,“历史唯物主义不能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意识形态”。第二,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在实践方面,阿尔都塞说,“意识形态作为表象体系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中,实践-社会职能比理论的职能(即认识的职能)要重要得多。”也就是说,人们为了生活在一个既定的社会中,总得与该社会意识形态认同。如果他完全不懂得或不接受这种意识形态,他就无法建立任何社会联系,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第三,意识形态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着世界。也就是说,它像神话一样用颠倒的、幻想的方式反映着现实世界,要认识真实的世界,必须砸碎意识形态这面不真实的镜子。第四,意识形态具有强制性。它并不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东西,而是强加在人们身上的,是人们必须接受的赠品。第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利益调整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关系所必须的接力棒和跑道。但统治阶级和力图掩饰自己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把自己权利要求说成是所有人的权利要求,借此蒙蔽大多数人。俞吾金:《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41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编,第32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2 对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穆勒等古典理论家来说,这一工作意味着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大革命,即以农业劳动为主要基础的社会转向商业、制造业,乃至最后成为工业社会的过程。对于马克思等批判政治经济学家来说,他们的任务是考察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变迁的动态力量,其目标一是要确认社会短期的扩张和收缩周期,二是要确认社会长期的转型循环,后者标志着社会体系的根本变化。引自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第27页,胡正荣译,华夏出版社,2000
    43 经济学家英格拉姆曾说;“谈到经济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位置,我认为对财富的研究不能与其他社会现象割裂开来,除非只是对一些暂时性的或假定性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必须牢记,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正确地说,其实只有一门内涵广阔的‘社会学',经济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它必须与其他章节紧密相连。”同上,第30页
    44王庆明:《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当代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theory/200703/5021.html
    45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390-39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6 列宁:《怎么办》,《列宁全集》第六卷,第156页,人民出版社,1986
    47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转引自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第31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8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第9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9 李良荣:《中国报纸的理论与实践》,第167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50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第39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1 郭渭:《人民日报的经营管理工作》,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第359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52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报纸到读者手里很晚。据当时的统计,北京发到各地的平均速度是:华北区1天半,东北区3天,华东区4天,中南区7天,西北区12天半,西南区19天半。从1954年起,发行处用飞机空运纸型,在全国各大城市印航空版或传真版,这样大大缩短了发送时间。即使最边远的地区,4到5天也就能看到《人民日报》了。据赵国臣、吴述俭:《人民日报发行工作四十年回顾》,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第363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53 同上,第400-402页
    54 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第57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5 刘佩珩:《背起药包下农村——北京医务人员大力支援麦收》,《人民日报》,1959-06-17(6)
    56 伊心恬:《有凉棚休息有凉茶止渴有医疗队照护——温州田间劳动保护作得好》,《人民日报》,1958-7-19(6)
    57 《河南武陟县在农忙期间组织医生下地看病》,《人民日报》,1953-05-20(3)
    58 新华社长沙电:《湖南省组织中西医下乡支援农民夏收夏种》,1956-04-18(3)
    59 新华社:《白天巡回医疗夜间登门看病——安徽两万多医务人员下乡》,1959-07-27(6)
    60 《上海组织农忙医疗队下乡治病》,《人民日报》,1955-05-14(3)
    61 同注58
    62 新华社:《白天巡回医疗夜间登门看病——安徽两万多医务人员下乡》,1959-07-27(6)
    63 新华社:《放下药箱就车水,跳下车架就治病》,《人民日报》,1959-08-14(3)
    64 伊心恬:《有凉棚休息有凉茶止渴有医疗队照护——温州田间劳动保护作得好》,《人民日报》,1958-7-19(6)
    65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第18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66 据中国天气网资料:《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来源: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305/25980.shtml
    67 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南记者站:《江苏湖南组织医务人员到防汛地区工作》,1954-08-22(3)
    68 新华社:《北京医疗队在河北灾区进行访问医疗》,1956-10-10(7)
    69 刘希:《光荣的支援》,《人民日报》,1955-03-04(2)
    70 目前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克汀病、鼠疫、布鲁菌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7种。来源:中国医学教育网ttp://www.mededu.cn/examination/lczy/2618/index.html
    71 陈渭庚:《过去是举目荒芜如今是人丁兴旺——西双版纳基本消灭疟疾》,《人民日报》,1959-05-15(6)
    72 杨登渠:《过去是:山村破落炊烟断:现在是:田园丰茂人口增——“寡妇村”变成了幸福村》,《人民日报》,1964-09-22(2)
    73 新华社:《公谊服务会医疗队到延安作医务工作》,《人民日报》,1946-12-21(1)
    74 陶东风:《大众化与文化民族性的重建——社会理论视野中的1958-1959年新诗讨论》,《文艺研究》,2002.3
    75 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第31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6 孔德永:《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以社会主义为对象分析》,《齐鲁学刊》,2006年第5期
    77 新华社:《中央西南访问团第二分团慰问云南撒尼族同胞,圭山西山各民族五万人民兼程往迎齐呼“毛主席是各民族的红太阳”》,《人民日报》,1950-09-18(1)
    78 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_402310923.htm
    79 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第9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0 同上
    81 瑶族旧称。与过去的徭役有关系。
    82 《广东连南县瑶民代表会议致电全国各兄弟民族 决为保卫祖国粉碎美国侵略而奋斗》,《人民日报》,1951-03-03(2)
    83 朗可:《“毛主席派来的救命队”——记深入牧区替各族牧民治病的新疆军区的医疗队》,《人民日报》1953-05-09(3)
    84 《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一卷)》,第27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85 梅花:《论乌兰夫发展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思想与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第36卷第6期
    86 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编写组:《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1949年—1990年)》,第25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87 据《内蒙古自治区志·卫生志》,来源:内蒙古卫生厅网站http://www.nmwst.gov.cn/html/tslm/nmgzwsz/
    88 新华社:《消灭满清、日寇、蒋匪所造成的毒害——内蒙积极治疗梅毒患者》,《人民同报》1950.08.16第3版
    89 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第147页,胡宗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90 张树青、刘光华:《关于民族国家的思考》,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吴兴佐则认为:构成民族-国家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民族国家在精确划定的领土内拥有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内部的和外部的竞争者。第二,民族-国家是国内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构,武装力量、监狱、警察、法庭等暴力机关只属于国家,其他任何个人和机关无权使用。第三,民族国家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唯一效忠对象,在该地域内居住的居民都必须服从于和忠诚于这个特定的共同体。第四,民族-国家是一种拥有主权的政治单位,它拥有对属于本国范围内的一切事务的自由处置权,这种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的自觉认同和垄断性暴力的支持。吴兴佐:《国家主权:民族国家永恒的原则》,《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91 例如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后期君主拥有的头衔既包括“奥地利皇帝”,又包括“匈牙利、波希米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之王”,还包括“托斯卡纳与克拉科夫大公”、“耶路撒冷等地之王”等等。这些领土跨越今天多个不同的国家,经常是互不相连。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并不是来自“民族”,而是源于神授——毕竟,民众只是臣民(subjects),不是公民(citizens)。同样的,从11世纪以来就再也没有一个“英格兰的”王朝统治过伦敦,而我们也无法将波旁王室派给哪一个“民族”。引自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第22页,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92 同上,第5页。
    93 朱伦:《走出“民族-国家”古典理论的误区》,《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
    94 朱伦:《论“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世界民族》,1997年第3期
    95 阮西湖:《关于术语“民族国家”》,《世界民族》,1999年第2期
    96 宗藩体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又由于长期的中华大一统局面和先进的古代农业文明而得到强化。周王朝就有了“君权神授”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中国古代君王建立起以宗法制度为纽带的分封制度。后虽经历春秋战国及历次分裂,但统一的封建国家时间更长,而且从西汉至清代的各朝帝王,都没有摒弃分封诸侯、屏护中央、面南为天下共主的传统观念。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往往把周边民族视为落后的蛮夷,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
    97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第134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98 如前所述,笔者更赞成“国族”这一译法,但仍按习惯使用“民族”。
    99 谷禾:《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学术探索》,2007年第6期
    100 黄光学:《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卷)》,第229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101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第134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02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第9-11页,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3 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第264-265页,胡宗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04 《社会主义大道越走越宽广》,《人民日报》,1965-01-04(6)
    105 《卫生工作的一个革命措施》,《人民日报》,1965-02-26(2)
    106 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第28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7 林巧稚:《从玻璃窗到广阔的天地》,《人民日报》,1965-09-28(6)
    108 黄家驷:《医生要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要面向农村!》,《人民日报》,1965-08-04(3)
    109 《健康报》文章:《在巡回医疗实践中改造自己——天津巡回医疗队第二队队长俞霭峰的来信》,《人民日报》,1965-07-01(5)
    110 张晓楼:《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体会》,《人民日报》,1965-09-11(5)
    111 林巧稚:《从玻璃窗到广阔的天地》,《人民日报》,1965-09-28(6)
    112 江荣光:《医药费用是能够降低》,《人民日报》,1965-08-04(3)
    113 《健康报》文章:《在巡回医疗实践中改造自己——天津巡回医疗队第二队队长俞霭峰的来信》,《人民日报》,1965-07-01(5)
    114 文华、昌春、振中:《把医疗技术送到农村——山东省巡回医疗队海阳第一小队下乡传经记》,《人民日报》,1965-07-01(5)
    115 张晓楼:《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体会》,《人民日报》,1965-09-11(5)
    116 “虽然她自己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经她手接生的孩子千千万,人们给了笃信基督教的她这么一个称谓:不曾做过母亲的‘万婴之母'。……在林巧稚接生过的孩子中,有不少名字叫‘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的。”引自讴歌:《协和医事》,第267-26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17 同上,第208页
    118 讴歌:《协和医事》,第172-17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19 陈绍斌:《论将“定县模式”命名为“陈氏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31卷1期
    120 同注118,第184-188页
    121 同注118,第205页
    122 张文、刘家全、王明旭:《中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第36页,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123 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第7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24 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6
    125 《当代中国》卫生卷编委会:《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1949年-1990年)》,第75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26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1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27 引自纪录片《赤脚医生》中的访谈,中国中央电视台,2006年出品
    128 《对卫生工作的指示》(1965年6月26日),见《红卫兵资料续编(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藏,2974页。转引自杨念群:《再造病人》第40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9 《中国卫生年鉴(2000)》,第429页
    130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承认:“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因为才进行七年,还需要积累经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01页,人民出版社,1977)
    131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第123页,商务印书馆,2004
    132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第298页,中华书局,1992
    133 吕新雨:《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读书》,2004.1
    134 David Lampton.The Politics of Medicine:the policy process,1947-1977[M].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1977
    135 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45卷第2期
    136 黄永昌:《中国卫生国情》,第216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137 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6
    138 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第9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39 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第17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40 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
    141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4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42 新华社:《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初步形成》,《人民日报》,1964-09-29(5)
    143 新华社:《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胜利前进——上海农村“赤脚医生”和工厂“红医班”迅速成长壮大》,《人民日报》,1969-06-30(5)
    144 杨士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卫生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145 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第20-21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46 周寿祺:《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综述》,《中国医院管理》,1990年第5期
    147 马爱群:《合作医疗实践的回顾与评价》,《中国卫生经济》,1986年第2期
    148 杨士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卫生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149 同注145
    150 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
    151 许文兴:《农村社会保障》,第197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52 《红旗》:《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68-09-14(1)
    153 张旱桂:《我这个农村妇女是怎样成为“赤脚医生”的?》,《人民日报》,1969-10-26(4)
    154 丘成富:《我这个庄户医生是干定了》,《人民日报》,1969-06-26(2)
    155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临夏分队:《心中升起红太阳,完全彻底为人民——记甘肃临夏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赤脚医生”郑有禄》,《人民日报》,1968-11-09(4)
    156 河北省巨鹿县观寨大队革委会:《用毛泽东思想统帅医疗技术,“赤脚医生”能治“不治之症”》,《人民日报》,1969-12-04(2)
    157 新华社通讯员:《五姊妹医疗组》,《人民日报》,1969-03-08(4)
    158 纪录片《赤脚医生》,中国中央电视台,2006年出品
    159 同上
    160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140-14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61 同上,第80页
    162 王小波:《肚子里的战争》,《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第159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63 《红旗》:《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68-09-14(1)
    164 新华社记者:《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记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卫生院医生黄钰祥》,《人民日报》,1968-09-17(1)
    165 新华社通讯员:新华社记者:《掏尽红心为人民——记国庆观礼代表、业余“赤脚医生”廖世清》,《人民日报》,1969-11-02(4)
    166 黄晓华:《医学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论解放区文学的疾病书写》,《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67 广东省革委会:韶关专区革委会:曲江县革委会:《广东省、曲江县、群星大队坚持合作医疗制度十一年的情况调查》,《人民日报》,1969-01-01(1)
    168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第35页,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l
    169 黄晓华:《医学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论解放区文学的疾病书写》,《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70 《沿着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方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到农村去解决医学教育革命问题》,《人民日报》,1969-02-15(1)
    171 肖流:《<东方红>歌声响彻山洼洼(革命故事)》,《人民日报》,1968-12-30(4)
    172 麻城县革命委员会调查组、麻城县卫生局革命领导小组、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主要经验》,《人民日报》,1969-01-16(3)
    174 讴歌:《协和医事》,第70页至84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75 同上,第7页
    176 黄永昌等:《中国卫生国情》,第135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177 《钱信忠同志1965年8月4日在全国农村医学教育会议厅局长组传达主席指示精神》,1965年全国农村医学教育会议秘书处印发的会议材料。转引自张开宁、温益群、粱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33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78 周其仁:《农民缺医少药的原因》,《经济观察报》,2007-05-27
    179 温益群:《中国“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31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80 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调查组、长阳县革命委员会调查组、长阳县人民武装部:《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人民日报》,1968-12-05(1)
    181 《人民日报》通讯员:《赤脚医生茁壮成长——江苏省扬州地区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74-06-27(4)
    182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100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83 同上,第274-275页
    184 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45卷第2期
    185 杨海涛:《合作医疗的效益评价》,《医院经营管理》,1988年第9期
    186 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中国社会分层》,第2页、第4页、第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1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天涯》,1997年第5期
    192 《红旗》:《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68-09-14(1)
    193 同上
    194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21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95 同上,第99页
    196 同上,第207页
    197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第121页,商务印书馆,2004
    198 《人民日报》通讯员:《壮乡瑶寨新貌》,《人民日报》,1974-10-12(3)
    199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临夏分队:《心中升起红太阳,完全彻底为人民——记甘肃临夏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赤脚医生”郑有禄》,《人民日报》,1968-11-09(4)
    200 杨尤芳:《当好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人民日报》,1975-11-27(2)
    201 《人民日报》通讯员:《让青春在广阔天地里大放光彩——记赤脚医生、湖北医学院学员唐运安》,《人民日报》,1973-07-17(4)
    202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6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03 同上,第56页-57页
    204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临夏分队:《心中升起红太阳.完全彻底为人民——记甘肃临夏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赤脚医生”郑有禄》,《人民日报》,1968-11-09(4)
    205 同上
    206 刁希武:《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人民日报》,1969-06-26(2)
    207 杨念群:《再造“病人”》,第39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8 罗伊·波特等:《剑桥医学史》,第243页,张大庆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09 同上,第239页
    210 刘易斯·托马斯:《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周惠民、石珍荣、周云译,青岛出版社,1997
    211 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新史学》第14卷1期,2003.3
    212 罗伊·波特等:《剑桥医学史》,第243页,张大庆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13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第16页,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1
    214 人民日报记者:《黄村、良乡公社对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贫下中农、农村基层干部、公社医务人员座谈会纪要》,《人民日报》,1968-12-05(1)
    215 张大顺、李根福、芦存德、王花女:《毛主席对我们贫下中农的巨大关怀》,《人民日报》,1968-12-08(1)
    216 杨念群:《再造“病人”》,第392-39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17 新会县革委会报道组:《发掘土方草药,坚持勤俭行医——记“赤脚医生”李荣裕》,《人民日报》,1969-02-14(2)
    218 新华社:《少数民族的“赤脚医生”》,《人民日报》,1969-06-18(4)
    219 同注215
    220 同注216
    221 新华社:《少数民族的“赤脚医生”》,《人民日报》,1969-06-18(4)
    222 本报通讯员:《傈僳族的“赤脚医生”》,《人民日报》,1969-06-14(3)
    223 张淦理、张石永:《中医中药疗效好,花钱少》1969.01.20(2);
    徐红兵:《中西结合土洋结合认真办好合作医疗》1969.01.31(2);
    南康县革委会、解放军某部报道组:《贫下中农欢迎草药医生》1969.01.31(2);
    河北医学院医教四连:《自己动手办药厂》1969.02.14(2)等等
    224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20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25 同上,第213页
    226 同上,第117页
    227 同上,第313页
    228 同上,第209页
    229 同上,第101页
    230 同上,第63页
    231 同上,第49页
    232 参见纪录片《赤脚医生》,中国中央电视台,2006年出品
    233 转引自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19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4 《马克思和思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11页,人民出版社,1995
    235 Stuart Hall:Who Needs Identity? Questions of Culture Identity,pp.1-18,London:Sage,1996
    236 同上
    237 张旱桂:《我这个农村妇女是怎样成为“赤脚医生”的?》,《人民日报》,1969-10-26(4)
    238 丘成富:《我这个庄户医生是干定了》,《人民日报》,1969-06-26(2)
    239 梁立:《传唤与臣服——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关系》,《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
    240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9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41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43 一平即穷富拉平,平均分配:二调即上级无偿上调下级的物资及资金。
    244 “广西容县十里公社杜贤:《赶快解决这个问题》,《人民日报》,1978-3-31(2)
    245 江苏大丰县新团公社杨竞寸、焦永年、王爱洪:《你筹他筹,社员发愁》,《人民日报》,1979-12-08(3)
    246 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东北三省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调查之四》,《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2.2
    250 1981年的《人民日报》上,一篇赞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短文很有意思地从侧面反映了这种情况:“一个叫张凤阳的小伙子,指指地上的摺子说:‘三丈六的,买四窝。'我问他是集体还是自己买?他说:今年联产到户,我家光玉米收了2,500斤,正愁粮没处搁。……另一个买摺子的青年周吉成接过话头说:‘是啊!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在公社农电站当电工,爱人在大队合作医疗点当医生,家中没劳力。往年,要是集体收不到粮,我家也吃不上。现在,我家一季就收了3,200斤,人均500多。'”可以看出,这位青年农民周吉成的爱人已不再做吃力不讨好的“赤脚医生”,改行做收入更高的“劳力”去了。据曹学平:《丁集农民买摺多》,《人民日报》,1981-10-03(2)
    251 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第11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52 游全胜、余绍林、余泽清、吴继雄:《依靠群众集资办好农村预防保健事业——推行合作防保制度的做法和体会》,《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1991年第7卷增刊(总第24期)
    253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系列研究课题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系列研究》,《中国卫生经济》,1988.4
    254 “在江苏省南通县,金西公社狮子桥大队的社员周连英1982年2月因患子宫癌住院治疗,先后用去医药费120多元,全部由合作医疗报销。1983年2月她的儿媳妇也生了病,由于合作医疗停办,拖延了5天才去医院治疗,诊断为细菌性肝脓疡,因病情严重又转县人民医院治疗,前后用去医院费1000元以上,这些钱除变卖口粮、家俱外,再向亲友借债但还不能解决,所以只好出院,听天由命。又如纱场公社临港大队困难户俞志拓,大队为了帮助他解决困难给他饲养3只老母鸡,待鸡生了蛋卖钱改善生活,但由于这个公社合作医疗已经停办,医药费自理,一次俞志拓生病没法,只得将大队给他‘扶贫'的3只老母鸡变卖后去看病。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朱英:《谈谈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4.1
    255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系列研究课题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系列研究》,《中国卫生经济》,1988.4
    256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几个问题——卫生部长江一真同志答本报记者问》,《人民日报》,1979-02-07(4)
    257 新华社:《潢川县对赤脚医生进行业务考核》,《人民日报》,1979-07-12(4)
    258 《科技日报》:《惊回眸,那个春天——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前前后后》,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9/n435813/52654.html
    259 吴明瑜:《追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财经》,2008年第11期
    260 中共陕西省城固县天明区委员会:《合作医疗不是“一平二调”》,《人民日报》,1980-06-05(3)
    261 朱益新、王学贵:《对城镇和农村卫生医疗工作的几点意见》,《人民日报》,1980-08-10(3)
    262 庞惠瑶:《农村基层卫生组织不该解散》,《人民日报》,1982-07-11(3)
    263 山东省金乡县人民政府:《合作医疗要适应农村新形势》,《人民日报》,1982-02-23(3)
    264 仉柘:《我们村领避孕药具更难》,《人民日报》,1986-05-31(5)
    265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第39页,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论文,2005年6月,来源:中国知网
    266(江苏省武进县卫生局)吴介如、徐浩刚、吴耀祖:《对办医形式和医疗保健制度的反思》,《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9.12
    267 新华社:《钱信忠副部长向记者发表谈话,卫生工作的重点转上现代化建设》,《人民日报》,1979-01-13 (4)
    268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第44页,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论文,2005年6月,来源:中国知网
    269 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东北三省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调查之四》,《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2.2
    271 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李振权:《医院体制改革要有一个大的突破》,《人民日报》,1984-11-9(3)
    272 对农村、农业报道的分类参考《人民日报索引》,人民日报社图书馆,1984年第11期
    273 王玉琦:《当前报业市场竞争现状、问题及对策》,《新闻大学》,2002.4
    274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第509页,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75 赵国臣、吴述俭:《人民日报发行工作四十年回顾》,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第363 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276 李良荣:《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第10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
    277 《人民日报2008年度发行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中国报业》,2008.1
    278 张金海、余晓莉:《媒介发展政策导向与制度变迁》,《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4)卷》第12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79 王玉琦:《当前报业市场竞争现状、问题及对策》,《新闻大学》,2002.4
    280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第274-275页,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81 燕凌:《“大转变”的两年》,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第84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282 同注278,第384页
    283 王爽:《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记者摇篮》,2004.1
    284 唐绪军:《略论目前我国的报业市场与报业经营》,《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
    285 李济东:《党报的困境与发展空间》,《新闻前哨》,2006.12
    [1]陈炳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4
    [2]陈绍斌.《论将“定县模式”命名为“陈氏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3]陈银娥.《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7
    [4]丁亚平.《历史、国家认同与民族电影表现——近年主流电影的归根想象》[J],《当代电影》,2008.1
    [5]樊红敏.《从抗震救灾看国家认同的建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5.
    [6]康达.《国外媒体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方法》[J],《中国记者》,2003.6
    [7]孔德永.《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以社会主义为对象分析》[J],《齐鲁学刊》,2006.5
    [8]谷禾.《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J],《学术探索》,2007.6
    [9]黄晓华.《医学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论解放区文学的疾病书写》[J],《中国文学研究》,2008.3
    [10]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J],《新史学》第14卷1期,2003.3
    [11]李济东.《党报的困境与发展空间》[J]《新闻前哨》,2006.12
    [12]李艳、雷巧霞.《传媒政治与大众政治认同》[J],《湘潮》,2007.12
    [13]梁立.《传唤与臣服——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
    [14]刘军民.《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制度缺陷与挑战》[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6.1
    [15]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16]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
    [17]阮西湖.《关于术语“民族国家”》[J],《世界民族》,1999.2
    [18]吕新雨.《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J],《读书》,2004.1
    [19]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系列研究课题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系列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1988.4
    [20]陶东风.《大众化与文化民族性的重建——社会理论视野中的1958-1959年新 诗讨论》[J],《文艺研究》,2002.3
    [21]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5
    [22]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
    [23]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J],《比较》,2003.7
    [24]王爽.《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J],《记者摇篮》,2004.1
    [25]《人民日报2008年度发行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J],《中国报业》,2008.1
    [26]王永刚.《论大众传媒在公共卫生建设中的职责》[J],《中国健康教育》,2004.8
    [27]王玉琦.《当前报业市场竞争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闻大学》,2002.4
    [28]吴介如、徐浩刚、吴耀祖.《对办医形式和医疗保健制度的反思》[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9,12
    [29]吴明瑜.《追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J],《财经》,2008.11
    [30]吴兴佐:《国家主权:民族国家永恒的原则》[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5.4
    [31]夏文蓉.《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32]杨海涛.《合作医疗的效益评价》[J],《医院经营管理》,1988.9
    [33]杨士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卫生经济研究》,1999.4
    [34]游全胜、余绍林、余泽清、吴继雄.《依靠群众集资办好农村预防保健事业——推行合作防保制度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1991年第7卷增刊(总第24期)
    [35]张德元,《农村医疗保障:出路何在》[J],《经济学家》2003.3
    [36]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J],《中国卫生经济》,1992.6
    [37]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东北三省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调查之四》[J],《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2.2
    [38]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
    [39]张树青、刘光华:《关于民族国家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40]张仲民:《卫生、种族与晚清的消费文化—以报刊广告为中心的讨论》[J],《学术月刊》,2008.4
    [41]周寿祺.《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1990.5
    [42]周雁翎.《差异悬殊:中国卫生保健事业面临严峻挑战》[J],《中国改革》,2002.4
    [43]周燕群、朱天博.《曾光眼中的公共卫生报道》[J],《中国记者》,2003.6
    [44]朱伦:《走出“民族-国家”古典理论的误区》[J],《西域研究》,2000.2
    [45]朱伦:《论“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J],《世界民族》,1997.3
    [46]朱英.《谈谈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1984.1
    [47]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8]埃弗里特·M·罗杰斯、柏伯尔·J·伯得格.《乡村社会变迁》[M],王晓毅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49]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0]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2]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3]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4]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5]《当代中国》卫生卷编委会.《当代卫生事业大事记(1949年-1990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56]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7]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8]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0]黄光学.《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卷)》IN],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61]黄永昌.《中国卫生国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62]Larson,Magali S.1977,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A Sociological Analysi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3]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4]《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65]刘易斯·托马斯.《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M],周惠民、石珍荣、周云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66]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7]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M],向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8]罗伊·波特等.《剑桥医学史》[M],张大庆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9]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M],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70]讴歌.《协和医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7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72]许文兴:《农村社会保障》,第197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3]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4]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75]《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一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76]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7]杨念群.《再造病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8]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北京:中华书局,1997
    [79]张宝明、王中江.《回眸<新青年>·社会思想卷》[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
    [80]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1]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8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M],香港: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83]Frank Parkin.《马克思主义和阶级理论》[A],[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M],华夏出版社,2005:151
    [84]郭渭.《人民臼报的经营管理工作》[A],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359,
    [85]李良荣.《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A],李良荣.《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3
    [86]列宁.《怎么办》,《列宁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A],《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8]Stuart Hall.Who Needs Identity?[A].Questions of Culture Identity[M],London.Sage,1996:1-18
    [89]王小波.《肚子里的战争》[A],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59
    [90]温益群.《中国“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A],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17,
    [91]燕凌.《“大转变”的两年》[A],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84
    [92]赵国臣、吴述俭.《人民日报发行工作四十年回顾》[A],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363
    [93]张金海、余晓莉.《媒介发展政策导向与制度变迁》[A],《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4)卷》[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23
    [94]蔡骐.《电视传播与民族认同》[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95]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6]《论中国人之不洁》[N],《中外日报》,1904-10-31
    [97]孙宇挺.《内地经济因非典损失179亿美元》[N],《中国青年报)),2003-11(11):1
    [98]何磊.《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我国医改悄然转舵?》[N],《中国青年报》,2005-6(20):2
    [99]王俊秀.《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N],《中国青年报》,2005-7(29):1
    [100]《太行二专署医疗队赶赴东线新区为民诊疾》[N],《人民日报》,1946-08(22):2
    [101]塞行.《在民主政府安抚扶助下太谷新区恢复生产,涞水政府领导新解放群众大力灭荒》[N],《人民日报》,1948.8(20):1
    [102]《蒋匪残酷蹂躏造成鲁中疫灾,我医务同志奋勇抢救,十二万病人渐庆康复》[N],《人民日报》,1947-12(17):1
    [103]冷冰.《卫生局第一医疗队服务群众成绩卓著》[N],《人民日报》,1946-08(28):2
    [104]《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指示实施种痘》,《人民日报》[N],1949-04(2):1
    [105]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防疫医疗队.《种牛痘:街头快板剧》[N],《人民日报》,1949-03(1):4
    [106]刘和一.《今春发病概况与夏秋季卫生工作》[N],《人民日报》,1949-07(18):1
    [107]萧颖.《团结中西医生清除流行疫病——华北人民政府医疗大队协助平山人民扑灭天花,组织当地中西医生推广防疫运动》[N],《人民日报》,1949-03(12):2
    [108]《华北加紧防疫,全区种痘二百余万人——夏季已届刻正加强城市乡村卫 生》[N],《人民日报》,1949-06(8):2
    [109]中共太行区党委办公室.《太行区农业播种完成经过》[N],《人民日报》,1949-06(28):2
    [110]吕光明.《察省是怎样防治牛瘟的》[N],《人民日报》,1949-4(1):2
    [111]李芳.《武乡翻身农民热烈义运军粮》[N],《人民日报》,1947-6(27):2
    [112]《太岳区医药卫生界涌现不少参战模范》[N],《人民日报》,1947-4(7):2
    [113]新华社.《中央西南访问团第二分团慰问云南撒尼族同胞,圭山西山各民族五万人民兼程往迎齐呼“毛主席是各民族的红太阳”》[N],《人民日报》,1950-9(18):1
    [114]朱剑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亿》[N],《人民日报》,2001-3(29):1
    [115]汪锋.《西北各民族人民两年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团结前进——在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N],《人民日报》,1952-2(10):3
    [116]朗可.《“毛主席派来的救命队”——记深入牧区替各族牧民治病的新疆军区的医疗队》[N],《人民日报》1953-5(9):3
    [117]《广东连南县瑶民代表会议致电全国各兄弟民族 决为保卫祖国粉碎美国侵略而奋斗》[N],《人民日报》,1951-3(3):2
    [118]新华社.《消灭满清、日寇、蒋匪所造成的毒害——内蒙积极治疗梅毒患者》[N],《人民日报》1950-8(16):3
    [119]刘佩珩.《背起药包下农村——北京医务人员大力支援麦收》[N],《人民日报》,1959-6(17):6
    [120]《河南武陟县在农忙期间组织医生下地看病》[N],《人民日报》1953-5(2o):3
    [121]《上海组织农忙医疗队下乡治病》[N],《人民日报》,1955-5(14):3
    [122]新华社.《湖南省组织中西医下乡支援农民夏收夏种》[N],1956-4(18):3
    [123]新华社.《白天巡回医疗夜间登门看病——安徽两万多医务人员下乡》[N],1959-7(27):6
    [124]新华社.《放下药箱就车水,跳下车架就治病》[N],《人民日报》,1959-8(14):3
    [125]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南记者站.《江苏湖南组织医务人员到防汛地区工作》[N],《人民日报》,1954-8(22):3
    [126]新华社.《北京医疗队在河北灾区进行访问医疗》[N],《人民日报》,1956-10(10):7
    [127]刘希.《光荣的支援》[N],《人民日报》,1955-03-04:2版
    [128]新华社.《大力防治危害人民的疾病》[N],《人民日报》,1956-04(18):3
    [129]新华社.《大力开展治疗盲人防治沙眼工作,黑龙江省许多盲人重见光明》[N],《人民日报》,1959-04(2):6
    [130]胡坚、李国华.《群策群力送瘟神——记郴县奋战九十天基本消灭丝虫病》[N],《人民日报》,1959-03(20):6
    [131]陈渭庚.《过去是举目荒芜如今是人丁兴旺——西双版纳基本消灭疟疾》[N],《人民日报》,1959-5(15):6
    [132]杨登渠.《过去是.山村破落炊烟断;现在是.田园丰茂人口增——“寡妇村”变成了幸福村》[N],《人民日报》,1964-09(22):2
    [133]新华社.《公谊服务会医疗队到延安作医务工作》[N],《人民日报》,1946-12(21):11
    [134]《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N],《人民日报》,1956-1(26):1
    [135]《社会主义大道越走越宽广》[N],《人民日报》,1965-01(4):6
    [136]《卫生工作的一个革命措施》[N],《人民日报》,1965-02(26):2
    [137]健康报.《医务工作者思想革命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1965-02(26):2
    [138]新华社.《卫生部“五一”节写信勉励农村巡回医疗队医务人员.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N],《人民日报》,1965-05(6):2
    [139]林巧稚.《从玻璃窗到广阔的天地》[N],《人民日报》,1965-09(28):6
    [140]黄家驷.《医生要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要面向农村!》,《人民日报》,1965-08(4):3
    [141]《健康报》文章.《在巡回医疗实践中改造自己-天津巡回医疗队第二队队长俞霭峰的来信》[N],《人民日报》,1965-07(1):5
    [142]卜昭文.《走出医院下乡以后——抚顺市眼病防治所农村巡回医疗队队长王永兴谈下乡体会》[N],《人民日报》,1965-05(10):2
    [143]张晓楼.《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体会》[N],《人民日报》,1965-09(11):5
    [144]蔡纪辕.《最重要的是要有阶级感情》[N],《人民日报》,1965-07(22):5
    [145]新华社.《内科专家黄铭新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一项收获.用推扳手法为农民治疗腰酸背痛》[N],《人民日报》,1965-06(27):2
    [146]叶心清.《为贫下中农服务,更好地改造自己》[N],《人民日报》,1965-07(22):5
    [147]江荣光.《医药费用是能够降低的》[N],《人民日报》,1965-08(4):3
    [148]文华、昌春、振中.《把医疗技术送到农村-山东省巡回医疗队海阳第一小队下乡传经记[N]》,《人民日报》,1965-07(1):5
    [149]新华社.《旧中国落后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今日面貌大变,数千县医院为农 民健康服务》[N],《人民日报》,1963-03(27):2
    [150]新华社.《贯彻执行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玉门市大部分医务人员下放农村》[N],《人民日报》,1969-01(16):3
    [151]《肃清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流毒,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常熟县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在全县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网》[N],《人民日报》,1969-6(27):1
    [152]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调查组、长阳县革命委员会调查组、长阳县人民武装部.《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N],《人民日报》,1968-12(5):1
    [153]新华社.《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初步形成》[N],《人民日报》,1964-09(29):5
    [154]新华社.《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胜利前进——上海农村“赤脚医生”和工厂“红医班”迅速成长壮大》[N],《人民日报》,1969-06(30):5
    [155]《红旗》.《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N],《人民日报》,1968-09(14):1
    [156]张旱桂.《我这个农村妇女是怎样成为“赤脚医生”的?》[N],《人民日报》,1969-10-26:4
    [157]丘成富.《我这个庄户医生是干定了》[N],《人民日报》,1969-06(26):2
    [158]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临夏分队.《心中升起红太阳,完全彻底为人民-记甘肃临夏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赤脚医生”郑有禄》[N],《人民日报》,1968-11(9):4
    [159]河北省巨鹿县观寨大队革委会.《用毛泽东思想统帅医疗技术,“赤脚医生”能治“不治之症”》[N],《人民日报》,1969-12(4):2
    [160]新华社通讯员.《五姊妹医疗组》[N],《人民日报》,1969-03(8):4
    [161]新华社通讯员、新华社记者.《掏尽红心为人民——记国庆观礼代表、业余“赤脚医生”廖世清》[N],《人民日报》,1969-11(2):4
    [162]《沿着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方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到农村去解决医学教育革命问题》[N],《人民日报》,1989-02(15):1
    [163]肖流.《<东方红>歌声响彻山洼洼:革命故事》[N],《人民日报》,1968-12(30):4
    [164]麻城县革命委员会调查组、麻城县卫生局革命领导小组、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主要经验》[N],《人民日报》,1969-01(16):3
    [165]周其仁.《农民缺医少药的原因》[N],《经济观察报》,2007-05-27
    [166]《人民日报》通讯员.《赤脚医生茁壮成长——江苏省扬州地区的调查报告》 [N],《人民日报》,1974-06(27):4
    [167]张大顺、李根福、芦存德、王花女.《毛主席对我们贫下中农的巨大关怀》[N],《人民日报》,1968-12(8):1
    [168]张淦理、张石永.《中医中药疗效好,花钱少》[N],《人民日报》,1969-1(20):2
    [169]《中西结合土洋结合认真办好合作医疗》[N],《人民日报》,1969-1(31):2
    [170]南康县革委会、解放军某部报道组.《贫下中农欢迎草药医生》[N],《人民日报》,1969-1(31):2
    [171]河北医学院医教四连.《自己动手办药厂》[N],《人民日报》,1969-2(14):2
    [172]刁希武.《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N],《人民日报》,1969-06(26):2
    [173]《人民日报》通讯员.《壮乡瑶寨新貌》[N],《人民日报》,1974-10(12):3
    [174]杨尤芳.《当好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N],《人民日报)),1975-11(27):2
    [175]《人民日报》通讯员.《让青春在广阔天地里大放光彩——记赤脚医生、湖北医学院学员唐运安》[N],《人民日报》,1973-07(17):4
    [176]《人民日报》通讯员.《大有作为的赤脚医生——记孙立哲同志的先进事迹》[N],《人民日报》,1974-10(12):3
    [177]新会县革委会报道组.《发掘土方草药,坚持勤俭行医——记“赤脚医生”李荣裕》[N],《人民日报》,1969-02(14):2
    [178]新华社.《少数民族的“赤脚医生”》[N],《人民日报》,1969-06(18):4
    [179]本报通讯员.《傈僳族的“赤脚医生”》[N],《人民日报》,1969-06(14):3
    [180]新华社通讯员、新华社记者.《把合作医疗网点撒到最基层——长阳县乐园公社生产队办土药房的调查》[N],《人民日报》,1975-06(25):3
    [181]广西容县十里公社杜贤.《赶快解决这个问题》[N],《人民日报》,1978-3-31(2)
    [182]江苏大丰县新团公社杨竞寸、焦永年、王爱洪.《你筹他筹,社员发愁》[N],《人民日报》,1979-12(8):3
    [183]曹学平.《丁集农民买摺多》[N],《人民日报》,1981-10(3):2
    [184]《关于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几个问题-卫生部长江一真同志答本报记者问》[N],《人民日报》,1979-02(7):4
    [185]新华社.《潢川县对赤脚医生进行业务考核》[N],《人民日报》,1979-07(12):4
    [186]中共陕西省城固县天明区委员会.《合作医疗不是“一平二调”》[N],《人民日报》,1980-06(5):3
    [187]朱益新、王学贵.《对城镇和农村卫生医疗工作的几点意见》[N],《人民日报》,1980-08(10):3
    [188]庞惠瑶.《农村基层卫生组织不该解散》[N],《人民日报》,1982-07(11):3
    [189]山东省金乡县人民政府.《合作医疗要适应农村新形势》[N],《人民日报》, 1982-02(23):3
    [190]仉柘.《我们村领避孕药具更难》,《人民日报》,1986-05(31):5
    [191]新华社.《钱信忠副部长向记者发表谈话,卫生工作的重点转上现代化建设》[N],《人民日报》,1979-01(13):4
    [192]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李振权.《医院体制改革要有一个大的突破》[N],《人民日报》,1984-11(9):3
    [193]王庆明.《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EB],当代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Artiele/theory/200703/5021.html
    [194]《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EB],中国天气网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305/25980.shtml
    [195](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i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_4023.10923.htm
    [196]《惊回眸,那个春天——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前前后后》[EB],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9/n435813/52654.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