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天津驻军研究(1368-1840)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天津北依燕山,南达华北平原腹地,西连京津走廊,东临渤海湾,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明、清两朝均建都北京,天津作为京师门户,其战略地位极端重要。明、清时期天津地区均驻守了大量兵力,与之相伴,天津地区人口开始增加,各种机构逐步设立。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军队承担着防守、作战、屯田、漕运、修城、治河等各项任务,这一方面保障了地方的和平安宁,另一方面又为天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天津的社会、文化事业逐步发展,至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天津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军事、经济地位的大都会。军事对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本文分为十二章,加上绪论、结语共十四部分。绪论首先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进而对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使用文献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章首先对明代天津地区各卫所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明代天津地区蓟州卫、镇朔卫、营州右屯卫、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武清卫、梁城守御千户所等卫所的设立情况、领导体制、卫署设置、军官人数、军官祖贯、军士人数等方面。除卫所驻军以外,明代天津地区还有民兵、达军,这也是天津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这一章对民兵、达军也进行了研究。
     第二章以明代镇戍营兵制下的天津地区驻军为考察对象,由于天津地区在明代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所以军队也分属不同的领导系统,本章即对明代镇戍营兵制下天津的驻军情况、领导系统、监军系统进行研究。
     第三章考察明代天津地区军队所承担的各项任务,明代天津地区军队不仅防守各自防区,而且还常被征调至外地进行戍守、作战。此外,天津地区的军队还承担屯田、漕运、班操等任务,以及各种差役。
     第四章对明代天津军队各种武器装备进行研究,这些武器既有传统兵器,又有明代革新、改造的新兵器,此外战马也是军队的重要装备,本章对各类武器、战马的配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五章对明代天津地区的重要军事工程进行研究,明代天津地区先后修筑了多座城池,这些城垣均先为土城,之后开始用砖包砌,在古代社会坚固的城池是保卫地方的重要屏障。明代从开国伊始即开始在北部边防修筑关隘,之后经过历次修筑,特别是戚继光于蓟镇任职期间,蓟镇边墙的修筑达到高峰。
     第六章对明代天津地区军队的军饷来源、军饷管理、军饷发放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考察军饷来源、军饷管理、军饷发放等方面的演变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七章以清代天津地区的驻军为考察对象,对宝坻驻防营、天津水师营两个驻防八旗营,以及天津镇所辖各绿营的设置、隶属、军官、兵力、营汛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八章研究清代天津地区军队承担的任务,清代天津地区军队除承担应有的军事任务外,还承担着维护治安,守卫行宫、陵寝,看护运河,捕灭蝗蝻等各项差役。
     第九章对清代天津地区的武器、装备情况进行研究,与明代相比,清代前期的武器并无明显发展,某些方面甚至出现退步,这与明、清两代不同的军事形势、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第十章以清代天津地区的各种军事工程为研究对象,这些军事工程既包括天津、静海、武清、宝坻、蓟州等城池,也包括演武场、炮台、墩台等设施,这些军事工程经过清代前期的修筑,对于加强军事训练、防御具有一定作用。
     第十一章研究清代天津地区军队的军饷状况,清代天津地区军队的米粮供应主要来自漕运,饷银则来自地方收入,在军饷发放标准上,八旗兵与绿营兵有所不同。在额定军饷之外,清代天津军队还有各种不定的赏赐。
     第十二章研究明、清时期军事对天津发展的贡献与影响,明、清时期军事对天津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本章重点论述天津卫学、武学对天津发展的贡献。在明、清两朝数百年中,军事对天津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特别是表现为一方面促进了天津社会风气由尚武转变为尚文,另一方面造就了现在天津城区在整个天津地区的中心地位。
     结语部分对明、清时期天津地区军事变化进行总结,展现明、清时期天津军事发展、变化的全貌,并揭示其内在的历史动因,以为今天天津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ianjin is very great.It is in the north of yanshan, south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hinterland, in the west of the beijing-tianjin corridor, east of Tianjin is near bohai bay.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established their capitals in Beijing, so tianjin was jingshi portal, whose strategic position was extremely important.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tationed a large number of forces in tianji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pulation in tianjin increased and the institutions were set up gradually. The army of Tianjin area of Ming and Qing period beared the defense, combat, grain transportation, city and river management tasks, which guarantee the local peace.On the other hand, it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ianjin area, so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business of Tianjin gradually developed. In the qianlong, jiaqing period, Tianjin has developed into a metropolis which had important military and economic status.In milita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roo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area, so it should be summarized earnestl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elve chapters, it is a total of fourteen p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epilogue. First of all,introduction, tells this article's object of study, and review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n explains this article's topic basis, research methods, main content, use of literature, etc.
     Chapter1we mainly discuss the relevant situation in'tianjin region in Ming dynasty,it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tuation, the leading system, the department set up, the number of officers, officers'family origin, the number of sergeante which refers to
     Chapter2inspects the garrison in Ming dynasty garrison Due to the tianjin area in the Ming dynasty belongs to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so the army also belongs to different leadership system.In this chapter the garrison town defensibly camp under the conscripts tianjin situation of Ming dynasty, military system and prison system were studied in this charpter.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task undertaken by the tianjin area army.The Ming Dynasty army of Tianjin not only in defense their own area, but also often called up to the field to defend, combat.ln addition, tianjin area army reclamation, water transport, take class speaking tasks, as well as various ministers.
     The fourth chapter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Ming dynasty Tianjin military weapons and equipments, which include both traditional weapons and new weapons in the Ming Dynasty, reform innovation. Besides the army horse also is the important military equipment. In this chapter author will research all kinds of weapons and horses'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The fifth chapter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important military engineerings of Tianjin area in Ming Dynasty. The Tianjin area has built several fortresses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were firstly built with soil, then were reinforced with brick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from the founding that began on the northern frontier building pass. After repeated construction, Ji Zhen Great Wall's construction peak.
     Chapter6th relates to the sources, managements and the extend of soldiers pay and provisions,especially evolu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ources,management, soldiers pay and provisions in Tianjin area in Ming dynasty were discussed.
     Chapter7th garrison of qing dynasty is the main investigation object, It includes In baodi and tianjin navy division battal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etup department, military officers, soldiers, camp of Green standard Army are included.
     Chapter8th studies the task of Tianjin area's army, tianjin area's army in the qing dynasty army also bears the maintenance of public order, guard palace, mausoleum, care canal, fishing out the hoppers, and other work in addition to the task of military.
     The ninth chapter researchs the weapons and equipment in Tianjin area of early Qing Dynasty. Compared with Ming Dynasty, early Qing Dynasty weapons have no obvious development, some aspects even regressed,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ing, Qing two generations'military situation and military system.
     The tenth chapter puts a variety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in Tianjin regio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se military engineering include both the city walls and moats in Tianjin, Jinghai, Wuqing, Baodi and Jizhou and parade-grounds forts, piers and other facilities. These military engineerings had certain effect to strengthen military training and the defense.
     In the eleventh the pay of Qing dynasty army in tianjin region are studied Qing dynasty army's supplies of rice in Tianjin is mainly from grain transportation, the soldier's pay is from the local income, On the pay distribution standard, it is different between eight flag soldiers and Green standard Army Besides certain reward, the qing dynasty army had various uncertain reward.
     The twelfth chapter research the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of milita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military'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were deep, which is manifested in many aspects.In the hundreds of years, the influence of the military on Tianjin development is great and profound.
     Epilogue part summarizes military change in tianjin reg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 and show the full of tianjin military development in Ming and Qing period, on this basis,indicate its development in important influence to all aspects of Tianjin and reveals its inherent historical origin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y less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引文
① 《明太祖实录》卷一四,甲辰年三月庚午,第185页。
    ② 《明太祖实录》卷一四,甲辰年四月壬戌,第193页。
    ③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二八《刘基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779页.
    ④ (清)张廷玉:《明史》卷八九《兵志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2175页。
    ⑤ (清)夏燮:《明通鉴》卷一,太祖洪武元年正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4页。
    ⑥ 《明太祖实录》卷九二,洪武七年八月丁酉,第1607页。
    ⑦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O《兵志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193页。
    ⑧ 《明太祖实录》卷四,丙申年六月辛未,第44页。
    ⑨ 《明太祖实录》卷九,辛丑年二月癸未朔,第111页。
    ⑩ 《明太祖实录》卷九,辛丑年三月丁丑,第113页。
    ① (清)纪昀、陆锡熊:《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一《职官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85册,第662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O《兵志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194页。
    ③ (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六《职官五·都指挥使司》,中华书局,1974年,第1872页。
    ④ (明)李邦华:《文水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修造城垣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7页。
    ⑤ 《明太祖实录》卷六七,洪武四年七月辛未,1259页。
    ① (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一《顺天府·公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0册,第18页。
    ②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O《倭防初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8册,第400页。
    ③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苶言·修造城垣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7页。
    ④ 《明太宗实录》卷三六,永乐二年十一月己未,第628页。
    ⑤ 《明太宗实录》卷三七,永乐二年十二月丙子,第632页。
    ⑥ 《明太宗实录》卷六一,永乐四年十一月甲子,第882页。
    ⑦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四《兵部七·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左军都督府》,《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60页。
    ⑧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第16页。
    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第25页。
    ⑩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第26页。
    ① (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二《河间府·公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册,第60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60-61页。
    ③ (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一《顺天府.公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册,第18页。
    ④ 《明太宗实录》卷一二下,洪武三十五年九月乙巳,第223页。
    ⑤ 《明太宗实录》卷一七,永乐元年二月辛亥,第302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七,宣德十年七月壬辰,第142页。
    ⑦ 《明太宗实录》卷一八,永乐元年三月壬午,第320页。
    ⑧ 《明太宗实录》卷二六,永乐元年十二月己卯,第478页。
    ⑨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北直隶二·顺天府》,《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99册,第417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宫室志·公署》,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①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一《舆地志·古迹》。
    ②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二《建置志·公署》。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户口·官职》,《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99-100页。
    ②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所载天津右卫年远事故副千户有左所吴瑄,右所林钰,后所张能、张翔、高澄,共5人。其实对照《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第49页、第83页林钰家族的袭替情况,可知右所副千户林钰并非年远事故者。因此,天津右卫年远事故副千户当为4人。
    ①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所载天津右卫年远事故世袭百户有左所张翔、张隆、马文,右所史雄、樊英,中所李云、袁实、陈腾、王斌,前所周钰、宋俊、李海、李忠,共13人。其实前所世袭百户周钰并非年远事故者,周钰家族的袭替情况见该书第64页、第85-86页。因此,天津右卫年远事故世袭百户当为12人。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第5-6页。
    ③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所载天津右卫右所年远事故副千户林钰,其实林钰并非年远事故者,林钰家族的袭替情况见该书第49页、第83页。
    ①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8册所载天津右卫前所年远事故世袭百户周钰、宋俊、李海、李忠4人。其实周钰并非年远事故者,周钰家族的袭替情况见该书第64页、第85-86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六《职官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1860页。
    ① 《明太宗实录》卷三六,永乐二年十一月己未,第628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九二,洪武七年八月丁酉,第1607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六《职官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1874-1875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6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5页。
    ③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一《武备志·兵制》,《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一册,第577-578页。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建卫》,《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99-100页。
    ①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八《兵防志》。
    ②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四《政事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208册,第191页。
    ③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八《兵防志》:(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四《政事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208册,第191页。
    ④ (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1-402页。
    ⑤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三《军旅考·蓟镇军旅·营伍》,《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93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六,戊戌年十一月辛丑,第69页。
    ②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八《兵防志》。
    ③ 《明宪宗实录》卷四,天顺八年夏四月乙未,第103页。
    ④ 《明宪宗实录》卷一六七,成化十三年六月癸卯,第3023-3024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六,正德十六年九月乙丑,第253-254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910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四,嘉靖二十九年八月甲申,第6501-6502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二八三,王仔《条陈末议以赞修攘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2984页。
    ④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一《武备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一册,第585页。
    ⑤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⑥ 万历《明会典》卷一三七《兵部二十·佥充民壮》,《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404页。
    ⑦ 《明穆宗实录》卷四一,隆庆四年正月乙亥,第1011页。
    ① (清)萨囊徹辰:《蒙古源流》卷五《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168册,第594页。
    ② 《明太祖实录》卷八O,洪武六年三月丁巳,第1454页。
    ③ 《明太祖实录》卷一八八,洪武二十一年二月丁卯,第2827页。
    ④ (明)魏焕:《皇明九边考》卷六《三关镇·疆域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6册,第68页。
    ⑤ 《明太祖实录》卷一八○,洪武二十年正月癸丑,第2721页。
    ⑥ 《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二,洪武二十年六月丁未,27248-2750页。
    ⑦ 《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二,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己酉朔,第2750页。
    ⑧ 《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五,洪武二十年九月戊寅,第2775-2776页。
    ⑨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一《人物(上)》,《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538页。
    ①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八《职官》,《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414页。
    ② 《明宣宗实录》卷三四,宣德二年十二月癸亥,第863页。
    ③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一《人物(上)》,《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538页。
    ④ (清)谈迁:《国榷》卷二八,正统十四年十月壬戌条,中华书局,1958年,第1806页。
    ⑤ 《明英宗实录》卷二三七,景泰五年春正月丙子,第5172-5173页。
    ⑥ 《明宣宗实录》卷八一,宣德六年七月癸酉,第1876-1877页。
    ⑦ 《明英宗实录》卷三一三,天顺四年三月庚寅,第6563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建游击》,《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01页。
    ②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天津兵制》,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一九《武备志·天津兵制》,清康熙年间刻本。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三《军旅考·蓟镇军旅》,《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92页。
    ④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镇戍一·蓟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2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10-411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一《兵三·海防》,中华书局,1974年,第2244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四三七,余继登《新建天津葛沽镇兵营记》,中华书局,1962年,第4783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总督侍郎曹邦辅议增松棚路并处班军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07页。
    ②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06页。
    ③ (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一九《武备志·天津兵制》,康熙年间刻本。
    ④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第64-68页。
    ⑤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8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宫室志·公署》,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注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6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二七五,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壬午,第5090页。
    ④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兵制》,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归并水营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34页。
    ⑥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澨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48页。
    ⑦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6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6-407页。
    ②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7页。
    ③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澨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48页。
    ④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踏勘海防乞敕修明事宜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06页。
    ①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归并水营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34-135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三二,万历二十七年三月甲申,第6140页。
    ③ 《崇祯长编》卷三二,崇祯三年三月乙酉,第1822-1825页。
    ①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三《题覆督饷关运效劳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4册,第400页。
    ②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武阶》,《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69页。
    ③ 《明宣宗实录》卷四○,宣德三年三月乙巳,第989页。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武阶》,《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63页。
    ⑤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二《形胜考·蓟镇形胜·乘障》,《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70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五五○,嘉靖四十四年九月乙巳,第8857页。
    ①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北直二》,《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99册,第332页。
    ②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三《军旅考·蓟镇军旅》,《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O册,第93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01页。
    ④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1页。
    ⑤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议设蓟辽保定山东等镇兵将防守险要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33页。
    ⑥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6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二七四,万历二十二年六月庚戌,第5072页。
    ⑧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O,万历二十年七月壬戌,第4650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兵变》,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399-400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二,万历二十年九月乙亥,第4697页。
    ④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6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二四九,万历二十年六月乙已,第4639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二,万历二十年九月癸酉,第4695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二七五,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壬午,第5090页。
    ⑧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万历二十五年五月乙未,第5793-5794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壬辰,第5866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五,万历二十五年十月甲申,第5890页。
    ③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抚津事竣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3册,第511页。
    ④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发兵会剿疏》,同书卷五《疏一·补发津兵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3册,第507-508页。
    ⑤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催请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20页。
    ⑥ 乾隆《宝坻县志》卷一三《列女·列节》,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39-140页。
    ①万历《明会典》卷一二九《兵部十二·镇戍四·各镇分例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307-308页。
    ②(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三《军旅考·蓟镇军旅》,《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92页。
    ① 《明穆宗实录》卷六○,隆庆五年八月戊午,第1474页。
    ② 《明穆宗实录》卷六一,隆庆五年九月乙酉,第1496页。
    ③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六《车步骑营阵解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34册,第867-868页。
    ④ (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一一七《整饬蓟州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左右副佥都御史年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4册,第410页。
    ⑤ 《明宪宗实录》卷六六,成化五年四月甲寅,第1323页。
    ⑥ 《明宪宗实录》卷九六,成化七年闰九月癸亥,第1834页。
    ① 《明宪宗实录》卷一○八,成化八年九月甲辰,第2097-2098页。
    ② 万历《明会典》卷二○九《督抚建置》,《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2册,第473页。
    ③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二○《辛自修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5799页。
    ④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10页。
    ⑤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八《镇戍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97-298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一七五,万历十四年六月辛卯,第3233-3234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二,万历二十年九月乙亥,第4697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10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壬辰,第5866-5867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戊戌,第5871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壬辰,第5866页。
    ⑤ 《万历起居注》万历二十五年八月壬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册703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壬辰,第5868-5869页。
    ⑦ 《万历起居注》万历二十五年八月四日壬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册711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三,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丙子,第6008页。
    ②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500页。
    ③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防海方新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32册,第500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甲戌,第426-427页。
    ① 《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丁丑,第437页。
    ② 《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甲申,第453页。
    ③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钱粮不继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32册,第501页。
    ④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七《缴敕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379-380页。
    ⑤ 靳润成:《明朝的天津巡抚及其辖区》,《历史教学》1996年第8期。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文秩》,《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42页。
    ②(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密云兵备山东布政司参议钱藻》,《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33页。
    ③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八《镇戍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97页。
    ④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议设蓟辽保定山东等镇兵将防守险要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33-34页。
    ⑤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4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文秩》,《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42页。
    ②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页。
    ③ (清)张廷玉:《明史》卷七五《职官四》,中华书局,1974年,第1845页。
    ④ 《明孝宗实录》卷一五五,弘治十二年十月丙辰,第2787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四九九,嘉靖四十年七月乙未,第8260页。
    ②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页。
    ③ 《明孝宗实录》卷八一,弘治六年十月庚午,第1557页。
    ④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八《镇戍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1827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七四,正德六年夏四月丙戌,第1631页。
    ⑥ 《明武宗实录》卷一○九,正德九年二月甲辰,第2236页。
    ⑦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移山东巡抚咨》,《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7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99页。此处记载整饬天津兵备副使设于弘治四年(1491),而《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条记载,整饬天津兵备副使设手弘治三年(1490)。《明孝宗实录》中的记载应为朝廷决议的时间,而康熙《天津卫志》中的时间应为刘福实际到任时间,二者着眼点不同,均为不谬。
    ③ 《明武宗实录》卷七三,正德六年三月丁巳,第1605-1606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七五,正德六年五月壬戌,第1650-1651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七五,正德六年五月壬申,第1656页。
    ⑥ 《明武宗实录》卷七九,正德六年九月癸丑,第1724页。
    ⑦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八《吏政(一)》,《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598页。
    ⑧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14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天津兵备山东按察司副使安嘉善》,《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36页。
    ②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九《宦绩志下》,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总督侍郎杨博兵备分地画守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84页。
    ④(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巡抚都御史张师载为专设将领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83页。
    ① (明)牡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页。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天津兵备山东按察司副使安嘉善》,《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36页。
    ④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七《缴敕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380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二三,正德二年二月乙酉,第639页。
    ⑥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中国地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08-109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二九八,万历二十四年六月癸丑,第5585页。
    ② (明)高岱:《鸿猷录》卷一二《平河北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89册,第366页。
    ③ (明)周复俊:(嘉靖)《霸州志》卷六《秩官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6册,第131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七四,正德六年四月丙戌,第1631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一○九,正德九年二月甲辰,第2236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三,正德十六年六月丁亥,第121页。
    ⑦ 《明世宗实录》卷五五○,嘉靖四十四年九月乙巳,第8857页。
    ⑧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武清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40页。
    ⑨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一《城池》,清乾隆七年刻本。
    ① (清)周家楣:(光绪)《顺天府志》卷八○《官师九·明司道同知通判表七》,《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5册,第251页。
    ② 《明孝宗实录》卷一五五,弘治十二年十月丙辰,第2787页。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部署》,《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26页。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文秩》,《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42页。
    ⑤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文秩》,《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42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弘治八年七月癸卯,第1876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九,嘉靖三十年正月庚寅,第6596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五,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庚申,第6535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一五五,弘治十二年十月丙辰,第2787页。
    ② 分别为:《明孝宗实录》卷一○二,弘治八年七月甲午:卷一○二,弘治八年七月癸卯;卷一一七,弘治九年九月庚申;卷一三九,弘治十一年七月丁巳:卷一五一,弘治十二年六月癸巳;卷一七九,弘治十四年九月戊子;卷一八八,弘治十五年六月丁巳;卷二一三,弘治十七年六月丁亥;卷二一九,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丙子;《明武宗实录》卷三,弘治十八年秋七月甲午;卷三九,正德三年六月壬午;卷一一○,正德九年三月壬辰;卷一一二,正德九年五月甲申;卷一六四,正德十三年七月丙午:《明世宗实录》卷一四,嘉靖元年五月丁巳;卷二六,嘉靖二年闰四月乙卯:卷一四六,嘉靖十二年正月戊辰;卷一七○,嘉靖十三年十二月戊午;卷二二三,嘉靖十八年四月甲寅;卷二三一,嘉靖十八年十一月辛酉:卷二三七,嘉靖十九年五月壬子;卷二五六,嘉靖二十年十二月庚辰;卷二六五,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壬辰;卷二九九,嘉靖二十四年五月辛卯。
    ③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弘治八年七月甲午,第1868页。
    ④ 《明孝宗实录》卷一O二,弘治八年七月癸卯,第1876页。
    ⑤ 《明孝宗实录》卷一七九,弘治十四年九月戊子:卷二一九,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丙子;《明武宗实录》卷一一○,正德九年三月壬辰;卷一一二,正德九年五月甲申;《明世宗实录》卷一四,嘉靖元年五月丁巳:卷二二三,嘉靖十八年四月甲寅;卷二三七,嘉靖十九年五月壬子;卷二九九,嘉靖二十四年五月辛卯。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五,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庚申,第6535页。
    ⑦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五,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庚申;卷三八五,嘉靖三十一年五月庚子;卷三九三,嘉靖三十二年正月癸卯;卷四O六,嘉靖三十三年正月辛未:卷四六六,嘉靖三十七年十一月庚寅;卷四六八,嘉靖三十八年正月癸酉;卷四七三,嘉靖三十八年六月戊午;卷五○九,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丙戊。
    ⑧《明穆宗实录》卷二○,隆庆二年五月辛亥;卷二一,隆庆二年六月癸巳;卷五○,隆庆四年十月庚戌;卷六二,隆庆五年十月壬子。
    ⑨《明神宗实录》卷一三,万历元年五月戊戌;卷一四,万历元年六月乙卯:卷一五,万历元年七月壬辰:卷七九,万历六年九月乙卯;卷八三,万历七年正月癸酉;卷一四二,万历十一年十月甲寅;卷一六二, 万历十三年六月壬子;卷一六二,万历十三年六月壬戌;卷一八六,万历十五年五月丁巳;卷一九五,万历十六年二月壬戌;卷二○六,万历十六年十二月辛巳;卷二一八,万历十七年十二月戊子;卷二四一,万历十九年十月丙申;卷二六五,万历二十一年十月乙未;卷二百九十,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己酉;卷三一九,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壬申;卷三二○,万历二十六年三月戊申;卷三二一,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庚申;卷三二二,万历二十六年五月戊申;卷三四二,万历二十七年十二月戊子;卷三五九,万历二十九年五月丁未;卷三八三,万历三十一年四月辛亥:卷四一四,万历三十三年十月壬子:卷四三二,万历三十五年四月庚子;卷四九四,万历四十年四月丙子;卷五三二,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丁巳;卷五三二,万历四十三年五月戊辰;卷五三二,万历四十三年五月辛未。
    ① 《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甲戌,卷九,天启元年四月己卯;卷九,天启元年四月乙酉;卷一二,天启元年七月乙丑;卷二○,天启二年三月庚子;卷二二,天启二年五月甲子2次;卷三一,天启三年二月甲戌;卷五五,天启五年正月癸酉;五九,天启五年五月庚戌:卷六六,天启五年十二月辛巳;卷六六,天启五年十二月庚子;卷六八,天启六年二月乙亥;卷七九,天启六年十二月戊午;卷八二,天启七年三月壬午;卷八四,天启七年五月壬辰。
    ② (清)周家楣:(光绪)《顺天府志》卷八○《官师志九·明司道同知通判表七》,《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5册,第252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文秩》,《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42页。
    ② 《明武宗实录》卷一一二,正德九年五月甲申,第2288-2289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二六,嘉靖二年闰四月乙卯,第741页。
    ④ 《明世宗实录》卷一四六,嘉靖十二年正月戊辰,第3388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一七○,嘉靖十三年十二月戊午,第3716-3717页.
    ⑥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弘治八年七月甲午,第1868页。
    ⑦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文秩》,《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42页。
    ⑧ (清)周家楣:(光绪)《顺天府志》卷八O《官师志九·明司道同知通判表七》,《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5册,第251页。
    ①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九《庚戌之变》,中华书局,1977年,第899-906页。
    ②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九《庚戌之变》,中华书局,1977年,第907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四一七,嘉靖三十三年十二月癸巳,第7248页。
    ④ (明)孙世芳:《宣府镇志》卷二七《职官表一·经理文臣》,《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第315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四六九,嘉靖三十八年二月壬戌,第7891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四八一,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己亥,第8025页。
    ① 肖立军:《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第四章《镇戍将领、督抚道厅及镇戍内臣:省镇营兵的指挥系统》,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89页。
    ② 《明太宗实录》卷一五四,永乐十二年八月乙卯,第1777页。
    ③ 《明太宗实录》卷二二三,永乐十八年三月甲申,第2199页;《明太宗实录》卷二二六,永乐十八年六月丙辰,第2216-2217页。
    ④ 《明宣宗实录》卷四五,宣德三年七月丁卯,第1106页。
    ⑤ (明)郭应宠:《卢龙塞略》卷一二《传部·镇守名将》,《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
    ① 《明宣宗实录》卷一二,洪熙元年十二月戊辰,第320页。
    ② 《明仁宗实录》卷二下,永乐二十二年九月戊子,第67页。
    ③ 《明宣宗实录》卷二三,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第609-610页。
    ④ 《明宣宗实录》卷三○,宣德二年八月乙酉,第792页。
    ①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镇戍一·保定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7-278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四八,万历二十年五月庚辰,第4620-4621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二,万历二十年九月乙亥,第4697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四,万历二十年十一月丁巳朔,第4717页。
    ⑤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报石司马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32页。
    ⑥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议设蓟辽保定山东等镇兵将防守险要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33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四,万历二十年十一月乙亥,第4726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五,万历二十年十二月癸卯,第4745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兵制·葛沽兵制》,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清)徐苛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一九《武备志·兵制·葛沽兵制》,清康熙向刻本:(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六八《舆地略二十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31册,第574页;(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154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九八,万历二十四年六月甲辰,第5581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壬辰,第5866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四,万历二十五年九月戊申,第5875页。
    ⑦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一三《艺文志·通州镇守分守题名记》。
    ⑧ 《明宪宗实录》卷一八四,成化十四年十一月甲子,第3309页。
    ⑨ 《明宪宗实录》卷一八七,成化十五年二月戊戌,第3345页。
    ① 《明宪宗实录》卷一八七,成化十五年二月庚子,第3347-3348页。
    ②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镇戍一·蓟州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1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一八三,正统十四年九月庚子,第3586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二,景泰七年十一月丁丑,第5753页。
    ⑤ 《明宪宗实录》卷八九,成化七年三月乙酉,第1727-1728页。
    ⑥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页。
    ⑦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1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通州参将金璋》,《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41页。
    ②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通州参将陈文治》,《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42页。
    ①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九《台省·按臣笞将领》,中华书局,1959年,第495页。
    ② 《明宣宗实录》卷二一,宣德元年九月庚子,第553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一八四,正统十四年十月乙亥,第3653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一八七,景泰元年正月丙申,第3795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六五,正德五年七月壬申,第1426-1427页。
    ⑥ 万历《明会典》卷一五六《兵部三十九·柴炭》,《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642页。
    ⑦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兵部九·镇戍一·将领上》,《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3页。
    ① 万历《明会典》卷一五六《兵部三十九·柴炭》,《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637-638页。
    ②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巡抚都御史王一鹗申严弭盗事宜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51-352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万历二年十月己酉,第724页。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通州参将陈文治》,《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42页。
    ⑤ 万历《明会典》卷一五六《兵部三十九·柴炭》,《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638-639页。
    ⑥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九《台省·按臣笞将领》,中华书局,1959年,第495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巡抚都御史王一鹗申严弭盗事宜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51-352页。
    ②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兵部九·镇戍一·将领上·蓟州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3页。
    ③ 《明宜宗实录》卷四○,宣德三年三月辛丑,第982页:《明宣宗实录》卷四○,宣德三年三月乙巳,第989页。
    ④ 《明宣宗实录》卷一七,宣德元年五月丁酉,第453-454页;《明宣宗实录》卷四四,宣德三年六月辛卯,第1081页。
    ⑤ 《明宣宗实录》卷一○五,宣德八年闰八月丁巳,第2345-2346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八《职官考·蓟镇职官·武阶》,《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465页。
    ② 万历《明会典》卷一五六《兵部三十九·柴炭》,《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639页。
    ③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公署》,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武宗实录》卷五二,正德四年七月壬寅,第1189页。
    ⑤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兵变》,明万历四十三刻本。
    ⑥ 《明熹宗实录》卷一二,天启元年七月己酉,第598页。
    ① 《明熹宗实录》卷一三,天启元年八月庚辰,第658页。
    ② 《明熹宗实录》卷一一,天启元年六月戊戌,第581-582页。
    ③ 《明熹宗实录》卷一二,天启元年七月壬寅,第587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一二,天启元年七月癸亥,第626页。
    ⑤ 《明熹宗实录》卷一五,天启元年十月戊子,第766页。
    ⑥ 《明熹宗实录》卷一九,天启二年二月乙未,第991页。
    ⑦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发兵会剿疏》,同书同卷《疏一·补发津兵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06-509页。
    ⑧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丁亥,第56页。
    ① 杜志明:《明代监军道初探》,《兰台世界》2011年第19期。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八二《食货六·采造》,中华书局,1974年,第1993页。
    ③ 《明武宗实录》卷二二,正德二年闰二月丁未,第608页。
    ④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五四《金光辰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569-6570页。
    ⑤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山西全陷》,中华书局,1984年,第431页。
    ① (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六《燕王起兵》,中华书局,1977年,第236页。
    ②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八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263册,第254页。
    ③ 《明太宗实录》卷一二上,洪武三十五年九月甲申,第201-202页:(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二《马宣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038页;(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六《燕王起兵》,中华书局,1977年,第237页。
    ① (清)关廷牧、徐以观:(乾隆)《宁河县志》卷八《人物志·名宦·明·于本》,同书卷八《人物志·名宦·明·张谅先》,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② (明)高岱:《鸿猷录》卷一二《平河北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89册,第366页。
    ③ 《明武宗实录》卷二三,正德二年二月乙酉,第639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七三,正德六年三月丁巳,第1605-1606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七五,正德六年五月壬戌,第1650-1651页。
    ① 《明武宗实录》卷七八,正德六年八月戊寅朔,第1704页。
    ② 《明武宗实录》卷七八,正德六年八月甲申,第1711页。
    ③ 《明武宗实录》卷七八,正德六年八月丁亥,第1712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七九,正德六年九月丁巳,第1725页。
    ⑤ (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一《南直隶苏州府四·陈天祥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33册,第432-433页。
    ⑥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一《古迹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204页。
    ⑦(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九《山西太原府·张键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35册,第690页。
    ⑧(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七《陆完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955页。
    ⑨《明武宗实录》卷八六,正德七年夏四月庚辰,第1843页。
    ⑩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四《古迹》,清乾隆七年刻本。
    11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一一《艺文二·修武清县砖城记》,清乾隆七年刻本。
    12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七《陆完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955页。
    ①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平河北盗》,中华书局,1977年,第671-672页。
    ② (明)孙旬:《皇明疏钞》卷三O《时政一·军民利病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64册,第47页。
    ③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五七《赵彦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621-6622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二三,天启二年六月戊子,第1148页。
    ⑤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发兵会剿疏》,同书同卷《疏一·补发津兵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06-509页。
    ①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平徐鸿儒》,中华书局,1977年,第1129页:(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补发津兵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08-509页。
    ② 《崇祯长编》卷五二,崇祯四年十一月甲申,第3030页。
    ③ 《崇祯长编》卷五三,崇祯四年闰十一月戊辰,第3132-3133页。
    ④ 《崇祯长编》卷五四,崇祯四年十二月己丑,第3176-3177页。
    ① 《崇祯长编》卷五五,崇祯五年正月戊辰,第3243页。
    ② 《崇祯长编》卷五六,崇祯五年二月乙亥,第3282-3283页。
    ③ 《崇祯长编》卷五六,崇祯五年二月己丑,第3302-3303页。
    ④ 《崇祯长编》卷五七,崇祯五年三月壬寅,第3322-3323页。
    ⑤ 《崇祯长编》卷五八,崇祯五年四月甲戌,第3354-3355页。
    ⑥ 《崇祯长编》卷五八,崇祯五年四月乙未,第3382页。
    ① 《崇祯长编》卷六二,崇祯五年八月丁丑,第3572-3573页。
    ② (清)关廷牧、徐以观:(乾隆)《宁河县志》卷八《人物志·于君鼎》,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③ 《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月癸丑,第74页。
    ④ 《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甲申,第77-78页。
    ⑤ 《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甲午,第79页。
    ① 《清太宗实录》卷四五,崇德四年正月丙寅,第601-602页;《清太宗实录》卷六五,崇德八年六月丁巳,第902-903页。
    ② 《清太宗实录》卷六三,崇德七年十一月丙申,第874-875页。
    ③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一○《艺文志·义冢碑记》,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④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二七《丛余》,《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1063页。
    ① (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一《分野志·海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第14页。
    ② (清)杜立德、张嘉生:(康熙)《宝坻县志》卷一《舆图志·景致》,《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2页。
    ③ (清)佚名:《畿辅舆地全图》,《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九八号,第93页。
    ④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舆地二·山水》,《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906页。
    ①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五《沿海倭乱》,中华书局,1977年,第843页。
    ② (明)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卷二六,《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9册,第496页。
    ③ (明)李邦华:《李忠萧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修造城垣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7页。
    ④ (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一《顺天府·公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0册,第18页。
    ⑤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倭防初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0页。
    ⑥ 《明太宗实录》卷三六,永乐二年十一月己未,第628页。
    ⑦ 《明太宗实录》卷三七,永乐二年十二月丙子,第632页。
    ⑧ 《明太宗实录》卷六一,永乐四年十一月甲子,第882页。
    ⑨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四《宫室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1册,第254页。
    ①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3-404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5页。
    ③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五《沿海乱》,中华书局,1977年,第842页。
    ④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一《兵三·海防》,中华书局,1974年,第2244页。
    ⑤ 《明英宗实录》卷七四,正统五年十二月戊子,第1441页。
    ⑥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第401-402页。
    ⑦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天津兵制》,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⑧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10-411页。
    ⑨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倭防初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0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6页。
    ②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O《倭防初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0页。
    ③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中华书局,1977年,第963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一,万历二十年八月乙巳,第4681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三,万历二十年十月壬寅,第4711页。
    ⑥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06页。
    ⑦ (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一九《武备志·天津兵制》,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八,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甲辰,第5761-5762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六,’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庚戌,第5900页。
    ③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移蓟辽总督军门咨》,《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29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四九,万历二十年六月乙卯,第4644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二六三,万历二十一年八月癸巳,第4879-4880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O,万历二十年七月壬戌,第4650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二,万历二十年九月乙亥,第4697页。
    ⑧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移山东孙巡抚咨》,《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7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一,万历二十年八月壬子,第4864-4865页。
    ②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一《论救郭御史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22页。
    ③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议设蓟辽保定山东等镇兵将防守险要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33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一,万历二十年八月乙巳,第4681页。
    ⑤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檄天津兵备道》,《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40页。
    ⑥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处海防战守事宜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3页。
    ①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六《檄天津永平山东辽海等十三道》,《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136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二,万历二十三年二月乙卯,第5215-5216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九,万历二十三年九月己丑,第5358-5359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九,万历二十三年九月壬午,第5354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二九六,万历二十四年四月乙卯,第5511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二九七,万历二十四年五月甲戌,第5550-5551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二九七,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丙子,第5555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三,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丁巳,第5995-5998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三,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丙子,第6008页。
    ③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399-400页。
    ④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0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2页。
    ②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2-403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3-404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九,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戊午,第6083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九,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丁丑,第6091-6092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三三○,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庚子,第6102-6103页。
    ⑤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7-408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9页。
    ②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10-411页。
    ③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5-406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三七○,万历三十年三月癸酉,第6933-6934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七九,万历三十年十二月辛卯,第7132-7133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四二O,万历三十四年四月丙寅,第7961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葛沽兵制》,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滋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48页。
    ⑤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归并水营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34页。
    ⑥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钱粮不继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32册,第501页。
    ⑦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抚津事竣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32册,第510页。
    ⑧ 《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癸巳,第469页。
    ①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钱粮不继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32册;第501页。
    ② 《明熹宗实录》卷一九,天启二年二月庚午,第956页。
    ③ 《明熹宗实录》卷一二,天启元年七月庚子朔,第585-586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一一,天启元年六月辛未朔,第543页。
    ⑤ (清)毕口口:《淄川毕少保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5册,第731页。
    ⑥ 《明熹宗实录》卷一二,天启元年七月壬戌,第623页。
    ⑦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钱粮不继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01-502页。
    ① (清)毕口口:《淄川毕少保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5册,第731页。
    ②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抚津疏草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09页。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名宦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302页。
    ④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到任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87页。
    ⑤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踏勘海防乞敕修明事宜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06-107页。
    ⑥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踏勘海防乞敕修明事宜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07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六六,洪武四年六月戊申,第1246-1247页。
    ② 《明太宗实录》卷三六,永乐二年十一月己未,第628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赋役》,《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80页。
    ② (清)黄掌纶等:《长芦盐法志》卷一五《奏疏上》,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07页。
    ③ 《清世祖实录》卷六五,顺治九年六月丁未,第510页。
    ④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八,中国书店,2007,第159页。
    ⑤ (清)张廷玉:《明史》卷七七《田制》,中华书局,1974年,第1884页。
    ⑥ 万历《明会典》卷一八《户部五》,《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315页。
    ① 《明太宗实录》卷三o,永乐二年四月甲午,第552页。
    ② 万历《明会典》卷一八《户部五》,《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315页。
    ③ 万历《明会典》卷一八《户部五》,《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316页。
    ④ 万历《明会典》卷一八《户部五》,《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315页。
    ⑤ 《明太宗实录》卷一二○,永乐九年十月乙巳,第1517页。
    ⑥ 《明宪宗实录》卷八一,成化六年七月乙未,第1585-1586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七,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辛未,第5906页。
    ⑧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癸亥,第1109页。
    ①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赋役志》,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四《贡赋志》,中国书店,2007年,第88页。
    ③ (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五《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6册,第210页。
    ④ 《明宣宗实录》卷五四,宣德四年五月丙辰,第1293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癸亥,第1109页。
    ⑥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07页。
    ⑦ (民国)白凤文:《静海县志》人民部《戌集·文艺志(下)》,《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第394页。
    ⑧ 《明太宗实录》卷一八○,永乐十四年九月己亥,第1957页。
    ① 《明英宗实录》卷七四,正统五年十二月戊子,第1441页。
    ②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五,弘治十年五月己未,第2231页。
    ③ 《明宣宗实录》卷六三,宣德五年二月己卯,第1479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二,正统十三年正月庚子,第3145页。
    ⑤ 《明宪宗实录》卷二三八,成化十九年三月甲寅,第4042-4043页。
    ⑥ 《明宪宗实录》卷二六九,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己丑,第4545页。
    ⑦ 《明孝宗实录》卷二一八,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丙申,第4105页。
    ① (明)毕自严:《抚津疏草》卷二《瀛海灾伤请蠲新饷疏》,明天启年间刻本。
    ② (明)毕自严:《督饷疏草》卷一《异常霖雨淹损官粮疏》,明天启年间刻本。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七,嘉靖四十四年六月乙亥,第8829-8830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五二,正德四年七月壬寅,第1189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五一四,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乙卯,第8436页。
    ② 《明穆宗实录》卷一七,隆庆二年二月癸卯,第487页。
    ③ 《明穆宗实录》卷二八,隆庆三年二月癸未,第760-761页。
    ④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八,中国书店,2007年,第157页。
    ⑤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二《感应篇》,《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56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二,正统十三年正月庚子,第3145页。
    ⑦ 《明孝宗实录》卷一○六,弘治八年十一月乙酉,第1936页。
    ⑧ 《明武宗实录》卷五二,正德四年七月壬寅,第1189页。
    ⑨ 《明武宗实录》卷五八,正德四年十二月庚子,第1289页。
    ⑩ 《明武宗实录》卷五九,正德五年春正月丙戍,第1318页。
    11 《明武宗实录》卷六一,正德五年三月丁丑,第1345页。
    12 《明穆宗实录》卷一七,隆庆二年二月癸卯,第487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癸亥,第1109页。
    ②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第1册,第20-21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贡赋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4-405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四三七,余继登《新建天津葛沽镇兵营记》,中华书局,1962年,第4784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八,万历二十三年八月癸亥,第5340-5341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七,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丁巳朔,第5903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七,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辛未,第5906页。
    ⑤ 《明经世文编》卷四三七,余继登《新建天津葛沽镇兵营记》,中华书局,1962年,第4784页。
    ①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04-505页。
    ②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06-509页。
    ③ (明)赵世卿:《司农奏议》卷一O《覆叙天津垦田功次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347页。
    ④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八《经政二·屯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054页。
    ⑤ (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7册,第868-870页。
    ① (清)昊慧元、俞樾:(同治)《续天津县志》卷一九《艺文四·七古·十字围》,《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462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九,万历三十年闰二月辛亥,第6914页。
    ③ 《明熹宗实录》卷二一,天启二年四月甲申,第1071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三六,天启三年七月癸卯,第1857-1858页。
    ⑤ 《明熹宗实录》卷七四,天启六年七月壬辰,第3605-3606页。
    ⑥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八《更制天津葛沽兵马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4册,第559页。
    ① 《明熹宗实录》卷四二,‘天启兰年十二月己丑,第2170-2171页。
    ②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澨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48页。
    ③ 《明熹宗实录(梁本)》卷四○,天启四年三月丁卯,第2303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七二,天启六年六月甲午,第3509-3510页。
    ⑤ 《明熹宗实录》卷七四,天启六年七月壬辰,第3605-3606页。
    ⑥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八《更制天津葛沽兵马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4册,第560页。
    ① (明)杨嗣昌:《杨文弱先生集》卷三四《恭逢召问边腹情形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2册,第491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四八《李继贞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427页。
    ③ (清)尤侗:《明史拟稿》卷三《李继贞》,清康熙间刻本。
    ④ 《明太宗实录》卷一四七,永乐十二年正月庚子,第1729页。
    ⑤ 《明经世文编》卷一六九,马卿《儧运粮储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36页; (明)谢纯:《漕运通志》卷八《漕例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5册,第83页。
    ⑥ 《明武宗实录》卷三三,正德二年十二月甲戊,第804-805页;《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天津事宜》,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0-1781页。
    ⑦ 《明经世文编》卷一六九,马卿《儧运粮储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36页;(明)谢纯:《漕运通志》卷八《漕例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5册,第108-109页。
    ⑧ 《明穆宗实录》卷一一,隆庆元年八月己丑,第299-300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52年,第1780-1781页。
    ②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四《漕军》,《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29册,第673页。
    ③ (明)席书:《漕船志》卷一《建置》,明万历间刻本。
    ④ 《明世宗实录》卷四四,嘉靖三年十月甲辰,第1143页。
    ① (明)席书:《漕船志》卷一《建置》,明万历间刻本。
    ② (明)席书:《漕船志》卷五《公署》,明万历间刻本。
    ③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一《倭氛未灭防御宜周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0-401页。
    ④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500页。
    ⑤ (明)佚名:《海运摘钞》卷二《二十四》,《丛书集成三编》第22册,第45页。
    ⑥ (明)佚名:《海运摘钞》卷三《三十四》,《丛书集成三编》第22册,第74-75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五八九,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己巳,第11292-11293页。
    ② (明)佚名:《海运摘钞》卷五《五十四》,《丛书集成三编》第22册,第118页。
    ③ 《明熹宗实录》卷二O,天启二年三月乙丑,第1038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二三,天启二年六月甲午,第1167页。
    ⑤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津库已匮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23页。
    ⑥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七《疏三·再议收买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84页。
    ① 《明熹宗实录》卷三二,天启三年三月癸卯,第1638=1640页。
    ② 《明熹宗实录》卷六○,天启五年六月王寅,第2854页。
    ③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云南司卷七《议拨津门漕粮以备春运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9册,第344-346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六六,天启五年十二月丙子,第3111页。
    ⑤ 《明熹宗实录》卷六八,天启六年二月乙未,第3257-3259页。
    ⑥ 《明熹宗实录》卷六五,天启五年十一月甲戌,第3093页。
    ⑦ 《明熹宗实录》卷六六,天启五年十二月丙子,第3111页。
    ⑧ 《明熹宗实录》卷七五,天启六年八月壬寅,第3617-3618页。
    ⑨ 《明熹宗实录》卷七五,天启六年八月己未,第3642页。
    ① 《明熹宗实录》卷八○,天启七年正月戊子,第3890-3891页。
    ② 《明熹宗实录》卷七O,天启六年四月癸巳,第3384页。
    ③ 《明熹宗实录》卷七五,天启六年八月己未,第3642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七七,天启六年十月壬子,第3712页。
    ⑤ 《明熹宗实录》卷七五,天启六年八月己未,第3641页。
    ⑥ 《明熹宗实录》卷八四,天启七年五月甲申,第4097-4098页。
    ⑦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三《题覆督饷关运效劳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4册,第398页。
    ⑧ 《明熹宗实录》卷七六,天启六年九月甲戌,第3669页。
    ⑨ 《明熹宗实录》卷七三,天启六年闰六月壬寅,第3523页。
    ① 《崇祯长编》卷三,天启七年十一月戊寅,第124页。
    ② 《崇祯长编》卷三一,崇祯三年二月甲寅,第1714-1715页。
    ③ 《崇祯长编》卷四四,崇祯三年三月庚辰,第2621页。
    ④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一八《覆津抚条陈海运十议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5册,第413页。
    ⑤ 《明太祖实录》卷七八,洪武六年正月戊午,第1427-1428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七,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己丑,第2961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建游击》,《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01页。
    ③ (明)孙世芳:《宣府镇志》卷二二《兵政考》,《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第241页。
    ④ 彭勇:《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⑤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兵志二·班军》,中华书局,1974年,第2229页。
    ⑥ 《明太宗实录》卷一七○,永乐十三年十一月辛亥,第1897-1898页。
    ① 《皇明资治通纪》卷一四,《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2册,第295页。
    ② 《明仁宗实录》卷四(上),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亥,第136页。
    ③ 彭勇:《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8页。
    ④ 《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七,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己丑,第2961页。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建游击》,《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01页。
    ⑥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一《武备志·兵制》,《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675页。
    ⑦ 《明宣宗实录》卷四五,宣德三年七月甲子,第1104页。
    ⑧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四《政事志·武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191页。
    ① 《明英宗实录》卷七四,正统五年十二月戊子,第1441页。
    ② 《明宪宗实录》卷二五七,成化二十年十月丙辰,第4337-4338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兵部九·镇戍一·将领一·蓟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2页。
    ⑤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三《军旅考·蓟镇军旅·营伍·客兵》,《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 册,第92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六六,万历五年闰八月癸卯,第1451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九六,万历八年二月辛未朔,第1923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万历八年七月己巳,第2007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二○一,景泰二年二月己卯,第4290-4291页。
    ⑤ 《明仁宗实录》卷四(上),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甲戌,第136页。
    ⑥ 《明武宗实录》卷一八一,正德十四年十二月癸未,第3516-3517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甲申,第1127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一四八,王廷相《修举团营事宜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474页。
    ③ (明)黄道周:《黄石斋先生文集》卷一《拟汰冗滥清宿(?)以足军需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84册,第15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七四,正统五年十二月戊子,第1441页。
    ⑤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一《武备志·兵制》,《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1册,第579-580页。
    ① 《明宣宗实录》卷一一○,宣德九年四月丙辰,第2463-2464页。
    ② 《明英宗实录》卷一八八,景泰元年闰正月壬戌,第3841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二四四,景泰五年八月乙酉,第5297-5298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三,宣德十年三月辛巳,第68页。
    ⑤ 《明英宗实录》卷二五,正统元年十二月丁丑,第499-500页;《明英宗实录》卷三七,正统二年十二月己卯,第723页。
    ⑥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七,弘治十年七月己酉,第2257页。
    ⑦ 《明孝宗实录》卷一四五,弘治十一年十二月戊午,第2552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79-1780页。
    ②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九《兵部十二·镇戍四·各镇分例一·蓟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308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总督侍郎曹邦辅议增松棚路并处班军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07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松棚路游击李尚贤》,《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44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5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五○九,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丙戍,第8378-8379页。
    ④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 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兵部九·镇戍一·将领一·蓟镇》,《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272页。
    ⑥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总督侍郎杨兆分布兵马以饬春防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52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四六,万历四年正月丙午,第1029页。
    ⑧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统领蓟镇天津春、秋班游击刘龙、祝琦》,《四库禁毁 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51-252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统领蓟镇德州秋班游击尹湘》,《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50-251页;同书同卷《制疏考·敕统领蓟镇德州春班游击安廷灿》,《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52-253页。
    ② (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一九《武备志·天津兵制》,清康熙间刻本。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统领蓟镇通津春班游击徐槐》,《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51页。
    ④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79页。
    ⑤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二《移蓟辽总督军门咨》,《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29页。
    ⑥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06页。
    ① 《明熹宗实录》卷四一,天启三年十一月丙子,第2133-2139页。
    ②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山东八》,《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02册,第603-604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八,宣德十年八月己酉,第155页。
    ④ 《明太宗实录》卷一八,永乐元年三月壬午,第320页。
    ⑤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二《北直隶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99册,第422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二七一,嘉靖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第5344-5345页。
    ① 《明太宗实录》卷七六,永乐六年二月癸未,第1035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1页。原文为“每座堤夫二十一名,每名该贴丁二丁,每铺用人丁六十六丁,以三卫十五铺计之,共用均徭余丁九百四十五丁”,根据上述记载,每座浅铺有堤夫21入、贴丁42人,合计63人,15座浅铺共用夫役945人,所以每座浅铺所用人丁为63人,并非66人。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0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1页。
    ③ 《明宪宗实录》卷一五,成化元年三月戊申朔,第331页。
    ④ 《明世宗实录》卷一三一,嘉靖十年十月乙未,第3118-3119页。
    ⑤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陵糈始末》,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⑥ 万历《明会典》卷一九九《工部十九·河渠四·天津海口新河》,《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2册,第374页。
    ⑦ (明)吴道南:《吴文恪公文集》卷三《河渠志·运河》,《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1册,第349页。
    ① (明)吴道南:《吴文恪公文集》卷三《河渠志·运河》,《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1册,第350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二九一,嘉靖二十三年十月辛卯,第5596页。
    ③ 《明宪宗实录》卷三○,成化二年五月癸未,第597-599页。
    ④ 《明宪宗实录》卷八九,成化七年三月乙酉,第1727-1728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一四七,正德十二年三月己卯,第2865页。
    ⑥ 《明穆宗实录》卷一六,隆庆二年正月戊寅,第450-451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典礼志·藩临》,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一八五,霍韬《第三札救弊》,中华书局,1962年,第1891页。
    ①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修造城垣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7-148页。
    ② (明)吴道南:《吴文恪公文集》卷一五《少司马蓝石孙公晋司徒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1册,第526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四《河道志·漕运道》,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一《武备志·兵制》,《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1册,第577-578页。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仓廒》,《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6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一三一,嘉靖十年十月乙未,第3118-3119页。
    ① 《明英宗实录》卷六一,正统四年十一月戊午,第1162页。
    ② 《明武宗实录》卷三九,正德三年六月壬午,第919页:同书卷八五,正德七年三月己巳,第1836页。
    ③ 《明熹宗实录》卷八四,天启六年七月甲申,第4100页。
    ④ (明)朱长祚:《玉镜新谭》卷九《爱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1册,第425页。
    ⑤ (清)张廷玉:《明史》卷三○六《阎鸣泰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7869页。
    ⑥ 《明宪宗实录》卷一七三,成化十三年十二月丙午,第3125页。
    ⑦ 《明宪宗实录》卷二一○,成化十六年十二月辛未,第3669-3670页。
    ⑧ 万历《明会典》卷一七《户部四》,《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296页。
    ①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二《建置志·圉苑》。
    ② 《明英宗实录》卷一三九,正统十一年三月己丑,第2762-2763页。
    ③ 《明武宗实录》卷七二,正德六年二月庚寅,第1585页。
    ④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二,弘治十年二月癸酉朔,第2177-2178页。
    ⑤ 《明英宗实录》卷一一七,正统九年六月癸巳,第2365-2366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一三九,正统十一年三月己丑,第2762-2763页页。
    ⑦ 《明宪宗实录》卷一七三,成化十三年十二月丙午,第3125页。
    ⑧ 《明孝宗实录》卷三三,弘治二年十二月庚戌,第729页。
    ⑨ 《明宪宗实录》卷二五三,成化二十年六月庚申,第4276页。
    ⑩ 《明孝宗实录》卷九一,弘治七年八月辛酉,第1666-1667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二,弘治十年二月癸酉朔,第2177-2178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窑灶》,《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60页。
    ③ 唐石父《挖掘明代天津卫北门瓮城闻见记》,《天津史研究》1985年第1期。
    ④ 《明穆宗实录》卷三,隆庆元年正月甲戌,第72-73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一三一,嘉靖十年十月乙未,第3118-3119页。
    ② 《明宣宗实录》卷一七,宣德元年五月丁酉,第453-454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万历九年三月甲戌,第2109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七九,正统六年五月庚戌,第1565-1566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一八一,正德十四年十二月癸未,第3516-3517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甲申,第1127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二八○,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丙午,第5451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79-1780页。
    ④ (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三《陵京重地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95页。
    ⑤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天津事宜》,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0页。
    ①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条陈兵政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02-103页。
    ② 《明宪宗实录》卷三○,成化二年五月癸未,第597-599页。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名宦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303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1-1782页。
    ② 《明宪宗实录》卷一四五,成化十一年九月辛未,第2679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2页。
    ④ 《明孝宗实录》卷一六八,弘治十三年十一月己巳,第3054页。
    ⑤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82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贡赋志·课程》,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三《军旅考·蓟镇军旅》,《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02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一一一,正统八年十二月戊戌,第2238-2239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二三,万历二年三月辛丑,第607-608页。
    ②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六《车步骑营阵解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33册,第868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万历二十四年八月戊戌,第5616页。
    ④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四《诘戎辜府·条陈京营积弊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64-165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三六四,张卤《献愚忠以预饬防秋大计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3930-3931页。
    ②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249页。
    ③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一《檄关津永平山东辽东各兵巡分守等十二道》,《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26页。
    ④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题水战陆战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5页。
    ⑤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一《檄天津辽东等八道》,《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28页。
    ⑥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题水战陆战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5页。
    ⑦ 《崇祯长编》卷三二,崇祯三年三月乙酉,第1822-1823页。
    ⑧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再催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22页。
    ①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催请军需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0-141页。
    ② 《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九,洪武二十三年正月癸巳,第2991页。
    ③ 《明太宗实录》卷一八○,永乐十四年九月己亥,第1956-1957页。
    ④ 万历《明会典》卷一五○《马政一·军卫孳牧》,《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550页。
    ⑤ 万历《明会典》卷一五○《马政一·军卫孳牧》,《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91册,第550页。
    ⑥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四《政事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177页。
    ①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八,永乐十七年正月壬申,第2121页。
    ② 《明太宗实录》卷二三三,永乐十九年正月丙子,第2249-2250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三○七,天顺三年九月辛巳,第6461页。
    ④ 《明宣宗实录》卷六九,宣德五年八月庚午,第1616页。
    ⑤ 《明宣宗实录》卷一○五,宣德八年闰八月癸丑,第2343页。
    ⑥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五《骑乘考·蓟镇骑乘》,《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41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万历二年八月丁卯,第696-698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四三,万历三年十月丙寅,第963-964页。
    ③ 《明宪宗实录》卷二八二,成化二十二年九月甲寅,第4761页。
    ① 肖立军:《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29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四七三,嘉靖三十八年六月己未,第7945-7946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二五七,景泰六年八月己未,第5534页。
    ④ 《明宪宗实录》卷二七○,成化二十一年九月辛未,第4568-4569页
    ⑤ 《明经世文编》卷一七五,蒋曙《兴革利弊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1779页。
    ①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卷一○《遵旨查明援兵实数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3册,第419-421页。
    ② 《崇祯长编》卷三二,崇祯三年三月乙酉,第1822-1823页。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五《骑乘考·蓟镇骑乘》,《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46页。
    ④ 《明世宗实录》卷四二一,嘉靖三十四年四月甲申,第7303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五,隆庆六年九月甲申朔,第185-186页。
    ⑥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五《骑乘考·四镇骑乘总论》,《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35页。
    ① 《明英宗实录》卷二六一,景泰六年十二月乙丑,第5588页。
    ② 《明穆宗实录》卷一六,隆庆二年正月戊寅,第450页。
    ③ 《明武宗实录》卷七八,正德六年八月戊寅朔,第1704-1705页。
    ④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6页。
    ① (清)吴种:(乾隆)《武清县志》卷一一《艺文二·修武清县砖城记》,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28页。
    ②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修造城垣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7页。
    ③ (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六四《国初工部左右侍郎年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3册,第738页。
    ① (明)陈循:《寰宇通志》卷二《河间府·公廨》,《玄览堂丛书续集》第39册,影印明景泰刻本。
    ② (明)李贤:《明一统志》卷二《河间府·公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0册,第60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建置志·天津卫城池》,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4页。
    ⑤ (清)于成龙、郭棻:(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河间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⑥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天津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4册,第564页。
    ⑦ (清)和砷: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一七《天津府·城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2册,第322页。
    ⑧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三《舆地五·城乡·府城图说》,《续修四库全书》史部690册,第463页。
    ⑨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舆地·城垣一·县城》,《天津通志》(旧制点校卷下),第8页。
    ⑩ (明)杨荣:《文敏集》卷二五《平江侯圹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79册,第397页。
    11 《明太宗实录》卷三九,永乐三年二月甲申,第657页。
    ① 《明太宗实录》卷四四,永乐三年七月庚戌,第697页。
    ② 《明太宗实录》卷四四,永乐三年七月庚申,第701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宫室志·公署》,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建置志·天津卫城池》,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4页。
    ⑥ (清)于成龙、郭桑:(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河间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①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天津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4册,第564页。
    ②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60页。
    ③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三《舆地五·城乡·府城图说》,《续修四库全书》史部690册,第463页.
    ④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舆地·城垣一·县城》,《天津通志》(旧制点校卷下),第8页。
    ⑤ 南炳文:《陈逵未参加永乐天津筑城考》,《明史新探》,中华书局,第428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一九二,景泰元年五月庚戌,第3992页。
    ⑦ (明)李时勉:《古廉文集》卷一○《指挥同知陈逵父墓志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81册,第866页。
    ⑧ 《明英宗实录》卷二O四,景泰二年五月甲子,第4379-4380页。
    ⑨ 《明宪宗实录》卷一八七,成化十五年二月戊戌,第3345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建置志·天津卫城池》,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
    54页;(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60页。
    ③ (清)于成龙、郭棻:(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河间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朱奎扬、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70页;(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天津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4册,第564页。
    ④ (清)和砷:(乾隆)《大清一统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2册,第322页;(清)穆彰阿、潘锡恩:(嘉庆)《大清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13册,第355页。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修造卫城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5页。
    ⑥ 《明孝宗实录》卷四五,弘治三年十一月乙未,第909页。
    ⑦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修造城垣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8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修造卫城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5页。
    ② (清)朱奎扬、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一六《名宦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175页;(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名宦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301页:(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九《宦绩一·历朝》,《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247页。
    ③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八《吏政(一)》,《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598页。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99页;(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八《吏政(一)》,《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598页。
    ⑤ 《明孝宗实录》卷一一三,弘治九年五月庚戌,第2051页.
    ⑥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6-227页。
    ⑦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49页。
    ① (清)叶剑英、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一《山川》,《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第14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4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4页;(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60页。
    ④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三《舆地五·城乡》,《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963页。
    ⑤ (清)于成龙、郭棻:(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河间府》,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① 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天津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4册,第564页;乾隆《天津县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第70页:《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舆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第7页。
    ① (清):郑士蕙:(同治)《静海县志》卷一《地理志·疆域》,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2页。
    ②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建置志·城池》,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③ (清)于成龙、郭棻:(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河间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④ (清)叶剑英、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一《城池》,《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第 12页。
    ⑤(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建置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⑥ 《明武宗实录》卷七八,正德六年八月丁亥,第1712页。
    ⑦ 《明武宗实录》卷七九,正德六年八月丁巳,第1725页。
    ⑧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建置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⑨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五行一·水潦》,中华书局,1974年,第453页。
    ⑩ 《明宪宗实录》卷六九,成化五年七月丙申,第页。
    ①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一一《艺文二·修武清县砖城记》,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28页。
    ②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武清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40页。
    ③ 《修武清县砖城记》中所载这次武清县城整修工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并无谭纶,见乾隆《武清县志》卷一一《艺文二》,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28页。而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武清县》、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顺天府》、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顺天府》、乾隆《武清县志》卷一《城池》、光绪《顺天府志》卷二一《地理志三·城池》等,均记载谭纶曾参与这次工程。由于隆庆二年(1568)至隆庆四年(1570)谭纶为蓟辽总督,对武清地方具有管辖权,所以谭纶对这次武清县城的整修或间接、或直接进行了一定地管理。
    ①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一一《艺文二·修武清县砖城记》,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27-128页。
    ② (清)吴种:(乾隆)《武清县志》卷一《建置沿革·城池》,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2页。
    ①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八《艺文志下》之《新建拱都城图记》、《宝坻新城记》、《新修宝坻城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1001-1008页。
    ②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八《艺文志下·新修宝坻城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1007页。
    ③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40页。
    ④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八《艺文志下·宝坻新城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1003-1004页。
    ⑤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八《艺文志下·新修宝坻城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1006页。
    ⑥ (清)杜立德、张嘉生:(康熙)《宝坻县志》卷七《艺文志·新建拱都城图记》,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54页;(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八《艺文志下·新建拱都城图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1002-1003页。
    ⑦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七三《官师二·传二·明》,《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5册,第41页。
    ①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三《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224页;(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二一《地理志三·城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3册,第645页。
    ② (清)杜立德、张嘉生:(康熙)《宝坻县志》卷二《建置志·城池》,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6页。
    ③ (清)于成龙、郭棻:(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顺天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顺天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4册,第553页。
    ④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40页。
    ⑤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一《人物(上)》,《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O二号,第506-507页。
    ⑥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三《建置志·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224页。
    ⑦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七《艺文上·前进士高公墓表》,《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935-941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六七,洪武四年七月辛未,1259页。
    ② (明)沈应文:(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8册,第41页。
    ③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城池》,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④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设志·城池》,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⑤ (清)于成龙、郭棻:(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城池·顺天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⑥ (清)唐执玉、陈仪:《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顺天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555-556页。
    ⑦ (清)和珅:(乾隆)《大清一统志》卷四《顺天府·城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2册,第109页。
    ⑧ (清)穆彰阿、潘锡恩:(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六《顺天府·城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13册,第142页。
    ① 《明太宗实录》卷一七九,永乐十四年八月庚辰,第1951页;《明太宗实录》卷二七○,永乐二十二年四月丙辰,第2447页:《明宜宗实录》卷四五,宣德三年七月辛酉,第1103页;《明宪宗实录》卷一九,成化元年秋七月丁卯,第389页;《明宪宗实录》卷八一;成化六年秋七月庚寅,第1584-1585页;(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九《志五·五行二》,第472页、第473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九九,万历八年闰四月癸亥,第1980页。
    ③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城池》,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④ 《明穆宗实录》卷四一,隆庆四年正月乙亥,第1009-1012页。
    ⑤ 《明穆宗实录》卷四四,隆庆四年四月己未,第1119-1120页。
    ① 《明穆宗实录》卷四八,隆庆四年八月辛丑,第1198页。
    ②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二《营建志·城池》,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③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北直二·顺天府》,《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99册,第328页。
    ④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二二《地理志四·治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3册,第658页。
    ⑤ (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六七《舆地略二十二·关隘一·顺天府》,《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31册,第533页。
    ⑥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倭防初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399页。
    ⑦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1页。
    ⑧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一,万历二十年八月乙巳,第4681页。
    ①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题水战陆战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5页。
    ②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题水战陆战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6页。
    ③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题水战陆战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7页。
    ④ (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三《议题水战陆战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8册,第56-57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八一,洪武六年四月辛丑,第1465-1466页。
    ② 《明宣宗实录》卷五七,宣德四年八月癸未,第1358页。
    ① 《明宪宗实录》卷一○一,成化八年二月丁亥,第1970页。
    ② 《明穆宗实录》卷二O,隆庆二年五月辛亥,第547页。
    ③ 《明太祖实录》卷一四八,洪武十五年九月丁卯,第2338-2342页.
    ④ 《明太宗实录》卷二六一,永乐二十一年七月壬寅,第2389页。
    ⑤ 《明宣宗实录》卷一九,宣德元年七月癸丑,第510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二《形胜考·乘障·黄崖口下》,《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68页。
    ② 方放:《天津黄崖关长城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55页。
    ① 方放:《天津黄崖关长城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6-48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三九七,嘉靖三十二年四月戊戌,第6984-6985页。
    ③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5614-5615页。
    ④ 范中义:《戚继光传》,中华书局,2001年,第275页。
    ⑤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二《形胜考·乘障·黄崖口下》,《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68页。
    ①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六《车步骑营阵解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33册,第867-868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癸亥,第1109页。
    ②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赋役志》,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③ (明)杨行中:(嘉靖)《通州志略》卷四《贡赋志》,中国书店,2007,第88页。
    ④ (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五《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6册,第210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癸亥,第1109页。
    ① (明)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卷一○《防倭二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4-405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八,万历二十三年八月癸亥,第5340-5341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七,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丁巳朔,第5903页。
    ④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5页。
    ⑤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9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三八六,万历三十一年七月戊午,第7253页。
    ⑦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踏勘海防乞敕修明事宜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06-107页。
    ①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八《更制天津葛沽兵马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4册,第559页。
    ②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催请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20页。
    ③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四《粮饷考·蓟镇粮饷》,《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22-123页。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四《粮饷考·蓟镇粮饷》,《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25页。
    ①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一《旧饷告匮边镇呼庚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3册,第29页。
    ②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三五《户部一·经费》,《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8册,第486页。
    ③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八,《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28册,第268-269页。
    ④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四一《汪应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266页。
    ⑤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四一《孙玮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271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三八六,万历三十一年七月戊午,第7253页。
    ⑦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5-4206 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六《武备志·兵制·葛沽兵制》,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滋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48页。
    ③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9页。
    ④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贡赋志·课程》,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 《明熹宗实录》卷六三,天启五年九月戊申,第2946-2947页。
    ⑥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四《海防军务方殷重地兵食俱匮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48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9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爱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9页。
    ③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澨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48页。
    ④ 《明熹宗实录》卷三六,天启三年七月辛亥,第1871页。
    ⑤ 《明熹宗实录》卷五七,天启五年三月甲戌,第2651-2652页。
    ⑥《崇祯长编》卷二○,崇祯二年四月戊申,第1245-1247页。
    ⑦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一三《军兴繁费弘多新旧二饷分局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3 册,第578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二一,弘治元年十二月丁巳,第499页。
    ② 《明宪宗实录》卷一二一,成化九年冬十月庚午,第2336-2337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五○一,嘉靖四十年九月甲寅,第8295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二,隆庆六年六月甲戌,第46页。
    ①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一《旧饷告匮边镇呼庚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3册,第28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五○七,嘉靖四十一年三月甲午,第8359-8362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5页。
    ①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五《疏一·钱粮不继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32册,第501页。
    ② (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三《黔患屡(?)圣虑滇危更切孤悬恳乞圣慈亟发帑银以广皇仁以奠遐疆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90页。
    ③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再催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21页。
    ④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再催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2页。
    ⑤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再催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5页。
    ⑥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七,《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28册,第258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五○七,嘉靖四十一年三月甲午,第8359-8361页。
    ② 《明孝宗实录》卷二九,弘治二年八月戊子,第644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一五七,嘉靖十二年十二月甲午,第3533页。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四《粮饷考·蓟镇粮饷》,《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17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五O一,嘉靖四十年九月甲寅,第8295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五三一,嘉靖四十三年闰二月己丑,第8651-8652页。
    ① 《明穆宗实录》卷六,隆庆元年三月庚辰,第179-180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八,万历二十六年正月丙申,第5916-5918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七四,万历二十二年六月庚戌,第5072-5073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九,万历二十六年二月丙子,第5943-5944页。
    ④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四《东征水兵会集天津及时计饷补借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52页。
    ⑤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9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蔬》,《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409页。
    ② 《明英宗实录》卷一一○,正统八年十一月己未,第2217-2218页。
    ③ 《明宪宗实录》卷二○八,成化十六年十月乙卯,第3623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一三一,正德十年十一月辛丑,第2605-2606页。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一八八,正德十五年七月辛丑,第3579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六,嘉靖二十九年十月己卯,第6546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万历元年四月己卯,第409-410页;《明神宗实录》卷二四,万历二年四月戊辰,第623-625页。
    ⑧ 《明神宗实录》卷四七,万历四年二月辛卯,第1079-1080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四五九,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壬子,第7760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四九五,嘉靖四十年四月癸巳,第8207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嘉靖四十年十二月甲申,第8330-8332页。
    ④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四《粮饷考·蓟镇粮饷》,《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24-125页。
    ⑤ 《明穆宗实录》卷六九,隆庆六年四月丙子,第1667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万历元年三月戊戌,第374-375页。
    ① 《明穆宗实录》卷一,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乙卯,第24-25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八,隆庆六年十二月戊寅,第307-308页。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三四《户部分司题名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500页。
    ④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宫室志·公署》,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仓廒》,《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6页。
    ⑥ 《崇祯实录》卷一,崇祯元年春正月壬申,第4页。
    ⑦ 《明英宗实录》卷二九二,天顺二年六月丁卯,第6239页。
    ⑧ 《明神宗实录》卷二四九,万历二十年六月甲午,第4632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二七五,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壬午,第5090页。
    ②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催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4-146页。
    ③ (明)张瀚:《皇明疏议辑略》卷一五《漕运·国朝运法议》,《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62册,第738页。
    ④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陵糈始末》,道光十一年刻本。
    ⑤ (明)谢纯:《漕运通志》卷八《漕例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6册,第141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二九八,天顺二年十二月己巳,第6336-6337页。
    ⑦ 《明英宗实录》卷二九二,天顺二年六月丁卯,第6239页。
    ① 《明英宗实录》卷二九八,天顺二年十二月己巳,第6336-6337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一一四,嘉靖九年六月癸酉,第2707-2708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二九八,马森《明会计以预远图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3132页。
    ④ 《明经世文编》卷二九八,马森《明会计以预远图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3136页。
    ⑤ 《明孝宗实录》卷二○四,弘治十六年十月丁未,第3794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嘉靖三年二月己亥,第895-896页。
    ⑦ 《明神宗实录》卷六三,万历五年六月甲戌,第1410页。
    ① 《明世宗实录》卷二七二,嘉靖二十二年三月辛未,第5358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三八○,嘉靖三十年十二月癸未,第6738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五三一,嘉靖四十三年闰二月壬午,第8651页。
    ④ 万历《明会典》卷一四《户部一·云南清吏司》,《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247-248页。
    ⑤ 万历《明会典》卷一四《户部一·福建清吏司》,《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240-241页。
    ⑥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499页。
    ⑦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一《职官一·明》,《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317页:(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九《宦绩一·历朝·明》,《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246页。
    ⑧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一《职官一·明》,第317页;(清)冷烜、王镇:(道光)《济南府志》卷四九《人物五·明·章邱》,《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2册,第533-534页。
    ⑨ 《明熹宗实录》卷三八,天启三年九月丙申,第1951页。
    ①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一《职官一·明》,《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317-319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一○○,万历八年五月己卯,第1985页。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二一《职官一·明》,《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317-319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三一六,天顺四年六月己未,第6600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九,正德十六年十二月乙未,第342页。
    ⑥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敕蓟州粮储户部郎中高世雨》,《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232-233页。
    ⑦ 《明宪宗实录》卷一三二,成化十年八月辛亥,第2500页。
    ⑧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七,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辛未,第5906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480册,第407-408页。
    ② 《明熹宗实录》卷六八,天启六年二月丙戌,第3241-3242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二五一,景泰六年三月丁巳,第5431-5432页。
    ④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五,嘉靖二十九年九月丙午,第6528-6529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三七九,嘉靖三十年十一月甲辰,第6729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五○二,嘉靖四十年十月癸酉,第8304页。
    ⑦ 《明世宗实录》卷五○五,嘉靖四十一年正月庚戌,第8337页。
    ⑧ 《明穆宗实录》卷一八,隆庆二年三月丙寅,第515页。
    ⑨ 《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一,万历九年四月辛亥,第2129页。
    ⑩ 《明宪宗实录》卷一九四,成化十五年九月辛未,第3428页。
    ① 《崇祯长编》卷四四,崇祯三年三月乙酉,第2632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四五九,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壬子,第7760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四六八,嘉靖三十八年正月癸酉朔,第7873-7874页。
    ④ 《明世宗实录》卷五○三,嘉靖四十年十一月甲寅,第8317-8318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五○六,嘉靖四十一年二月癸酉,第8348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五一六,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壬戌,第8473-8474页。
    ⑧ 《明宪宗实录》卷一六五,成化十三年四月丁巳,第2992页。
    ⑧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七《制疏考·巡抚都御史刘应节请增蓟州管粮通判疏略》,《四库禁毁 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315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四○,弘治三年七月壬子,第829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五六四,嘉靖四十五年闰十月庚戌,第9045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二,正统十三年正月庚子,第3145页。
    ④ 《明孝宗实录》卷二二二,弘治十八年三月庚戍,第4204页。
    ⑤ 《明宪宗实录》卷一六一,成化十三年正月己巳,第2953-2954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嘉靖十五年五月甲子,第3956页。
    ⑦ 《明宪宗实录》卷一六五,成化十三年四月丁巳,第2992页。
    ⑧ 《明世宗实录》卷四六八,嘉靖三十八年正月癸酉朔,第7873-7874页。
    ①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三《庄烈帝本纪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313页。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五四《金光辰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569-6570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6页。
    ④ 《崇祯实录》卷一,崇祯元年正月壬申,第4页。
    ⑤ (清)张廷玉:《明史》卷八二《食货六·俸饷》,中华书局,1974年,第2004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六一,正统四年十一月戊午,第1162页。
    ⑦ 《明英宗实录》卷二七八,天顺元年五月癸酉,第5946页。
    ① 《明武宗实录》卷三六,正德三年三月戊申,第860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五○一,嘉靖四十年九月甲寅,第8295页。
    ③ 《明经世文编》卷三八九,杨俊民《边饷渐增供亿难继酌长策以图治安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5页。
    ④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催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6页。
    ⑤ 万历《明会典》卷三九《户部二十六·廪禄二》,《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696页。
    ⑥ 《明世宗实录》卷一六一,嘉靖十三年三月丙子,第3588页。
    ⑦ 《明世宗实录》卷二六二,嘉靖二十一年闰五月甲寅,第5206-5207页。
    ⑧ 万历《明会典》卷三九《户部二十六·廪禄二》,《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89册,第697页。
    ⑨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嘉靖四十年十二月甲申,第8331页。
    ⑩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壬寅,第8738页。
    ①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六《经略考·蓟镇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91页。
    ② (明)吴道南:《吴文恪公文集》卷一八《明嘉议大夫南京大理寺卿华石刘公墓表》,《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1册,第565页。
    ③ 《明神宗实录》卷二五O,万历二十年七月壬戌,第4650页。
    ④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九,万历二十六年二月丙子,第5943-5944页。
    ⑤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一《防兵尽改屯兵海澨单虚可虑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 第48页。
    ① (明)汪应蛟:《海防奏疏》卷二《酌议海防未尽事宜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第409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五三六,嘉靖四十三年七月庚申,第8704-8705页。
    ③ (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四《海防军务方殷重地兵食俱匮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480册,第449页。
    ④ 《明英宗实录》卷九,宣德十年九月辛巳,第173页。
    ⑤ 《明英宗实录》卷一二,宣德十年十二月丁巳,第224页。
    ⑥ 《明英宗实录》卷二六九,景泰七年八月壬寅,第5698页。
    ⑦ 《明英宗实录》卷二七八,天顺元年五月癸酉,第5946页。
    ⑧ 《明孝宗实录》卷三一,弘治二年十月庚戌,第708页。
    ① 《明孝宗实录》卷九九,弘治八年四月癸酉,第1821页.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一二二,嘉靖十年二月丙子,第2926-2927页。
    ③ 《明世宗实录》卷一一四,嘉靖九年六月癸酉,第2707-2708页。
    ④ 《明穆宗实录》卷五六,隆庆五年四月乙未,第1381-1382页。
    ⑤ 《明神宗实录》卷一三,万历元年五月戊戌,第426-431页。
    ⑥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四,万历二十三年四月壬申,第5270-5271页。
    ⑦ (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三《陵京重地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93-594页。
    ⑧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八《蓟镇援兵本色甚急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3册,第334页。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一三,万历元年五月戊戌,第426-431页。
    ②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六《经略考·蓟镇经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190-191页。
    ① 《明穆宗实录》卷六二,隆庆五年十月壬子,第1508-1509页。
    ②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六《车步骑营阵解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33册,第867页。
    ① 《明经世文编》卷三二六,张居正《与蓟辽督抚》,中华书局,1962年,第3483页。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三六四,张卤《献愚忠以预饬防秋大计疏》,中华书局,1962年,第3931页。
    ③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催请兵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20页。
    ④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催饷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5-146页。
    ⑤ 《明世宗实录》卷四九二,嘉靖四十年正月己丑,第8180-8181页。
    ⑥ 《明穆宗实录》卷一六,隆庆二年正月戊寅,第450-451页。
    ⑦ (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三《陵京重地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0册,第595页。
    ① (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茶言·催请军需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第141页。
    ② (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三《题覆田锦衣条议饷运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4册,第379页。
    ① (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三《诏谕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28册,第83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六五,顺治九年六月丁未,第509-510页。
    ③ 《清世祖实录》卷七○,顺治九年十一月戊寅,第549页。
    ④ 《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五,顺治十六年四月壬辰,第969页。
    ⑤ 《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九,顺治十六年十月戊戌,第999页。
    ⑥ (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一《诏谕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28册,第37-38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三○,雍正三年三月乙巳,第450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三六,雍正三年九月甲子,第545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一○三,雍正九年二月丙辰,第368页。
    ④(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赋役志》,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⑤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宦绩二·国朝》,《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258页。
    ① 《清世祖实录》卷一○,顺治元年十月乙丑,第99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三四,顺治四年九月戊申,第278页。
    ③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五年八月甲午,第317页。
    ④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五年八月辛酉,第321页。
    ⑤ 《清世祖实录》卷四四,顺治六年五月癸未,第354页。
    ⑥ 《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庚子,第68页。
    ⑦ 《清世祖实录》卷二○,顺治二年八月壬午,第175页。
    ⑧ 《清世祖实录》卷二四,顺治三年二月壬辰,第207页。
    ⑨ 《清世祖实录》卷三一,顺治四年三月戊申,第254页。
    ⑩ 《清世祖实录》卷一○三,顺治十三年九月辛酉,第806页。
    ① 《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一,顺治十五年十一月乙巳,第940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三○,康熙八年六月丙子,第407页。
    ③ 《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壬子,第60页。
    ④ 《清世祖实录》卷一五,顺治二年四月辛酉,第135页。
    ⑤ 《清世祖实录》卷二一,顺治二年十月己卯朔,第183页。
    ⑥ 《清世宗实录》卷三○,雍正三年三月戊申,第453页。
    ⑦ 《清世祖实录》卷三六,顺治五年二月己巳,第293页。
    ⑧ 《清世祖实录》卷三七,顺治五年三月甲寅,第302页。
    ⑨ 《清圣祖实录》卷一六,康熙四年七月甲午,第235页。
    ⑩ 《清世宗实录》卷四一,雍正四年二月甲戌,第607页。
    11 《清世宗实录》卷四九,雍正四年十月戊寅,第746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七九,雍正七年三月戊午,第39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三六,雍正十一年十月甲寅,第741页。
    ③ (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三○《职官六·国朝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29册,第210页。
    ④《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乙巳,第59页。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三,乾隆七年八月甲辰,第208页。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康熙四十年四月甲子,第79页。
    ② (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一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38册,第252页。
    ③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八《经政二·屯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057页。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二四,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壬戌,第254页。
    ⑤ 《清圣祖实录》卷二二七,康熙四十五年十月甲寅,第276页。
    ⑥ (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一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38册,第252页。
    ⑦ 《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四,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乙酉,第421页。
    ①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八《经政二·屯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058页。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三九,乾隆二年三月戊午,第706页。
    ③ 《清高宗实录》卷六五,乾隆三年三月壬午,第64页。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一,乾隆五年二月丙申,第643页。
    ⑤《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乾隆五年十一月乙未,第915页。
    ⑥ 《顺治朝题本》第433函,第23号,噶达洪奏。
    ⑦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驻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30页。
    ①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八《职官·武备》,《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413页;(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11页。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13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八九,雍正七年十二月戊申,第199页。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第567页。
    ⑤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驻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31页。。
    ⑥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二《兵部·武选清吏司·官制》,《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81册,第91页。
    ⑦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07页。
    ⑧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4册,第610页。
    ⑨ 《清仁宗实录》卷九七,嘉庆七年四月丁巳,第295页;(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4册,第610页。
    ①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4册,第610页。
    ② 《清宣宗实录》卷六一,道光三年十一月丁亥。
    ③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4册,第610页。
    ④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一五《兵部·职方清吏司·巡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81册,第438-439页。
    ①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兵一·八旗》。
    ②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二《兵部·武选清吏司·官制》。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童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
    ④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十七之一《职官(一)》。
    ⑤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五《兵六·水师》。
    ⑥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八《兵九·海防》。
    ⑦ 《清世宗实录》卷三五,雍正三年八月丙子。
    ⑧ 《清世宗实录》卷三八,雍正三年十一月辛酉。
    ⑨ 《清世宗实录》卷三九,雍正三年十二月己巳。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一,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乙未。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三九,雍正三年十二月己巳。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三九,雍正三年十二月癸未。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②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三《兵部·职制一》。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①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
    ② 《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四,乾隆十二年二月丁卯。
    ① 《清高宗实录卷》四0○,乾隆十六年十月甲辰。
    ②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八《兵九·海防》。
    ③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宦绩二·国朝》。
    ④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五《兵六·水师》。
    ⑤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
    ⑥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
    ⑦ 《清高宗实录》卷一六四,乾隆七年四月癸巳。
    ①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高宗本纪一》。
    ②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二《兵部·武选清吏司·官制》;(清)嵇璜、刘墉:《皇朝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十七之一《职官(一)》。
    ③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一,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乙未。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七七九,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庚午。
    ⑤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皇言一·诏谕》。
    ⑥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五《兵六·水师》。
    ⑦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一四《防御·水师》。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一,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乙未。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七九六,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庚寅。
    ③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戊午。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四,乾隆三十二年五月庚辰。
    ⑦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⑨ 《清仁宗实录》卷一七一,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壬申。
    ① 《清仁宗实录》卷三一九,嘉庆二十一年闰六月丁未。
    ② 《清仁宗实录》卷三二三,嘉庆二十一年十月壬寅。
    ③ 《清仁宗实录》卷三二四,嘉庆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
    ④ 《清仁宗实录》卷三二八,嘉庆二十二年三月己未。
    ⑤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⑥ 《清仁宗实录》卷三三七,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亥。
    ① 《清宣宗实录》卷六,嘉庆二十五年十月庚寅。
    ②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五《兵六·水师》。
    ③ 《清宣宗实录》卷一八,道光元年五月癸酉。
    ④ 《清宜宗实录》卷九五,道光六年二月辛未。
    ⑤ 《清宣宗实录》卷一○八,道光六年十月丁丑。
    ⑥ 《清宣宗实录》卷二一六,道光十二年七月乙丑。
    ⑦ 《清宣宗实录》卷二二一,道光十二年闰九月乙亥。
    ⑧ 《清宣宗实录》卷二九一,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壬午。
    ① 《清宣宗实录》卷三二四,道光十九年七月庚子。
    ② 《清宣宗实录》卷三二七,道光十九年十月乙酉。
    ③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八《兵九·海防》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二《兵考四·直省兵》。
    ①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四《防御》。
    ② 《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乙巳。
    ③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教场》。
    ⑤ 《清圣祖实录》卷二,顺治十八年四月丁亥。
    ⑥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⑦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九《兵制》。
    ⑧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一一《兵部·职方清吏司·营制一·直隶》。
    ⑨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五九,雍正十三年八月乙亥。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③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八,乾隆七年十一月丙辰。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年·直隶·八旗驻防》。
    ⑤ 《清仁宗实录》卷二八八,嘉庆十九年三月戊午。
    ⑥ 《清仁宗实录》卷二八九,嘉庆十九年四月辛巳。
    ⑦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⑧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⑨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⑩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教场》。
    ①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九《兵制·天津镇》。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五九,雍正十三年八月乙亥。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八,乾隆七年十一月丙辰。
    ⑥ 《清世祖实录》卷三四,顺治四年九月辛丑。
    ⑦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⑧ 《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康熙四十年二月庚辰;(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六三《经政志十·营制》。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②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
    ③ 《清高宗实录》卷三五四,乾隆十四年十二月戊子;《大清会典则例》卷一○六《兵部·武选清吏司·职制四》。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⑤ (清)杜立德、张嘉生:(康熙)《宝坻县志》卷四《秩官志·武备》。
    ⑥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八《职官》。
    ⑦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
    ⑧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⑨ 《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康熙四十年二月庚辰:(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
    ⑩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二,雍正九年十一月乙丑。
    11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八《职官》。
    12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
    13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
    14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七,雍正十二年九月戊寅:(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③ (清)杜立德、张嘉生:(康熙)《宝坻县志》卷一《舆图志》。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七,雍正十二年九月戊寅;(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
    ⑤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
    ⑥ (清)关廷牧、徐以观:(乾隆)《宁河县志》卷六《职官志·武备·宁河汛把总》。
    ⑧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⑧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
    ⑨ 《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康熙四十年二月庚辰。
    ⑩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
    11 《清高宗实录》卷三五四,乾隆十四年十二月戊子:《大清会典则例》卷一○六《兵部·武选清吏司·职制四》。
    ①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康熙四十年二月庚辰;(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③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⑤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⑥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⑦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九《兵制·天津镇》。
    ⑧ (清)吴种:(乾隆)《武清县志》卷三《武备》:(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
    ⑨ 《清高宗实录》卷三五四,乾隆十四年十二月戊子。
    ⑩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11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12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三《武备》。
    13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
    14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①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九《兵制》。
    ②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三《经政志十·营制》;(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③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九《兵制》:(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④ 《清高宗实录》卷四。二,乾隆十六年十一月甲戍;(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⑤ 《清高宗实录》卷四○二,乾隆十六年十一月甲戌;(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三九○,乾隆十六年闰五月庚辰。
    ⑦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⑧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⑨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①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② (清)伊桑阿:(康熙)《大清会典》卷八六。
    ③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七九六,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庚寅。
    ⑥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⑦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⑧ 《清仁宗实录》卷二七○,嘉庆十八年六月乙巳。
    ① (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六八《舆地略二十三》。
    ②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③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⑤ 《清高宗实录》卷八五一,乾隆三十五年正月丁酉。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一六,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戊戌。
    ① 《清仁宗实录》卷二七○,嘉庆十八年六月乙巳。
    ②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
    ③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
    ①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八,雍正十年五月壬申;(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八旗驻防》。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六,雍正十二年八月辛未。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三五四,乾隆十四年十二月戊子。
    ①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27页。
    ①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32-133页。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20-121页。
    ③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33页。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27页。
    ⑤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赋役志·兵制》,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⑥ 《清高宗实录》卷五四○,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壬戌,第826页。
    ⑦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30页。
    ⑧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20-121页。
    ⑨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赋役志·兵制》,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①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②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镇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42页。
    ③ (清)穆彰阿、潘锡恩:(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五《直隶·武职官》,《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13册,第103页。
    ④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官秩志》,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⑤ 《清高宗实录》卷二三九,乾隆十年四月己巳,第82-83页。
    ⑥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蓟营》,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① 《清宣宗实录》卷二○一,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庚午,第1157页。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直隶·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30-131页。
    ③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蓟营》,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④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公署》,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一一四,乾隆五年四月丙子,第674页。
    ⑥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蓟营》,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⑦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四《官秩志·守备》,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⑧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公署》,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⑧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35页。
    ① 《清高宗实录》卷九四,乾隆四年六月己卯,第437页。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省兵·绿旗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22页。
    ③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蓟营》,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④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三七《工部·屯田清吏司·山陵》,《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82册,第317页。
    ⑤ (清)穆彰阿、潘锡恩:(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五《直隶·武职官》,《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13册,第103页。
    ⑥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兵制·蓟营》,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⑦ 《清宣宗实录》卷三二九,道光十九年十二月戊寅,第1177页。
    ①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二三九《雷兴传》。
    ② 《清世祖实录》卷六一,顺治八年十月辛酉。
    ③ (清)彭孙贻:《靖海志》卷二。
    ① 《清世祖实录》卷一○二,顺治十三年六月癸巳。
    ② (清)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八《兵九·海防》。
    ③ (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一《分野志·形胜》。
    ④ 《清高宗实录》卷二三九,乾隆十年四月辛未。
    ⑤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一三《兵部·职方清吏司·简阅》。
    ⑥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一五《兵部·职方清吏司·巡防》。
    ⑦ 《清宜宗实录》卷三三六,道光二十年七月庚子。
    ⑧ (清)吴慧元、俞樾:(同治)《续天津县志》卷一《星土祥异》。
    ① 《清宣宗实录》卷三三八,道光二十年八月甲戊。
    ②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二,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己巳。
    ③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二,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庚午。
    ④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三,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癸酉。
    ⑤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三,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甲戌。
    ⑥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四,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丙申。
    ⑦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四,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丁酉。
    ⑧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四,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辛Ⅱ。
    ⑨ 《清宣宗实录》卷三四六,道光二十一年二月甲子。
    ①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己巳。
    ② 《清宜宗实录》卷三五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己亥。
    ③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四,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庚辰。
    ④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四,道光二十一年七月辛巳。
    ⑤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五,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壬午朔页。
    ⑥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五,道光二十一年八月癸未:《清宣宗实录》卷三五五,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己丑。
    ⑦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六,道光二十一年八月癸卯。
    ①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六,道光二十一年八月甲辰。
    ②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八,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壬申。
    ③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八,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壬申。
    ④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八,道光二十一年九月癸酉。
    ⑤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九,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壬午。
    ⑥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九,道光二十一年十月戊子。
    ⑦ 《清宣宗实录》卷三五九,道光二十一年十月癸巳。
    ⑧ 《清宣宗实录》卷三六○,道光二十一年十月辛丑。
    ⑨ 《清宣宗实录》卷三六一,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辛酉。
    ① 《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己丑。
    ② 《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己亥。
    ③ 《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乙巳。
    ④ 《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庚戌。
    ⑤ 《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丁未。
    ⑥ 《清世祖实录》卷三四,顺治四年九月戊申。
    ⑦ 《清世祖实录》卷三四,顺治四年九月丁巳。
    ⑧ 《清世祖实录》卷三八,顺治五年五月戊子。
    ⑨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五年八月甲午。
    ⑩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五年八月乙巳。
    11 《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五年八月辛酉。
    12 《清世祖实录》卷四四,顺治六年五月庚辰。
    ① 《清世祖实录》卷四五,顺治六年七月癸酉。
    ② 《清世祖实录》卷四八,顺治七年四月癸卯。
    ③ 《清圣祖实录》卷九六,康熙二十年六月甲申。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七九,雍正七年三月戊午。
    ① (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四《河道志·浅夫》,清康熙年间刻本。
    ① 《清圣祖实录》卷一六二,康熙三十三年二月甲申。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一六五,乾隆七年四月戊午。
    ③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七四,乾隆五十六年三月辛巳。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九六,嘉庆二年正月庚戌。
    ⑤ 《清宣宗实录》卷一三四,道光八年三月辛丑。
    ⑥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六《田赋·仓廒》。
    ⑦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皇言一·诏谕》。
    ① 《清宣宗实录》卷二七,道光元年十二月壬午。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一九四,乾隆八年六月乙卯,第490-491页。
    ②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一五《兵部·职方清吏司·巡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81册,第438-439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三九,雍正三年十二月己巳,第566页。
    ④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九四《兵考十六·战船》,《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474-475页。
    ① 《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五,乾隆十年七月庚寅,第162页。
    ② (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九四《兵考十六·战船》,《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472页。
    ③ 《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一五《兵部·职方清吏司·巡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81册,第440-441页。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乾隆三年十月丙戌。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乾隆三年十月丙戊。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七九,雍正七年三月甲子。
    ③ 《清高宗实录》卷七二二,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壬戊。
    ④《清高宗实录》卷七九九,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庚午。
    ⑤ 《清高宗实录》卷六八三,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丙子。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七二二,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壬戌。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七四○,乾隆三十年七月乙酉。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乾隆元年二月壬午。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4页。
    ②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60页。
    ①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160页。
    ② (清)朱奎扬、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二一《艺文志·重修天津护城河闸碑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221-222页。
    ③ (清)吴慧元、俞樾:(同治)《续天津县志》卷一《星土祥异》,《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中),第283页;(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三《舆地五·城乡·府城图说》。《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上),第963-964页。
    ① (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一《城池》,《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第12页。
    ② 《清高宗实录》卷二一八,乾隆九年六月庚戌,第808页。
    ③ (清)和砷:(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一七《天津府·城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2册,第322页。
    ④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一《城池》,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12页。
    ⑤ (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一一二《京畿·武清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56册,第685页。
    ⑥ 光绪《顺天府志》卷二一《地理志三·城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3册,第645页。
    ⑦ (清)穆彰阿、潘锡恩:(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六《顺天府·城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13册,第142页。
    ⑧ (清)周家楣、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二一《地理志三·城池》,《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83 册,第645页。
    ① (清)蔡寿臻、钱锡寀:(光绪)《武清县志》卷六《官师志·邑令》,《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二册,第179页。
    ② (清)康熙《宝坻县志》卷二《建置志·城池》,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6页。
    ③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三《建置·城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226页
    ④(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一八《艺文志下·疏浚城河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1030-1032页。
    ⑤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一一三《京畿·宝坻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56册,第699页。
    ⑥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城池》,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⑦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八《艺文志·碑记》,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⑧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城池》,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①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八《艺文志·碑记》,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②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城池》,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七八,雍正七年二月丙戌,第17页。
    ④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二五《城池·顺天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556页。
    ⑤ (清)和砷:(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五《顺天府·顺天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32册,第109页。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七五五,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己巳,第322页。
    ⑦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城池》,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7页。原文记载,“旧建在东门外东南隅,今新建在西门外西北隅”。查阅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宫室志·公署》,也有相同的记载,“演武场二所,旧建在城外东南隅,新建在城外西北隅”。由此可见康熙《天津卫志》沿袭前志而来,实际上最晚至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天津教场已迁至西门外西北隅,而非清代康熙时期才搬迁。
    ②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64页。
    ③ (清)朱奎扬、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七《城池公署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第73页。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重修天津阅武厅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53-254页。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七六二,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壬子,第381页。
    ⑥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三《武备》,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42页。
    ⑦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官署》,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⑧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5页。
    ①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254页。
    ②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254页。
    ③ (清)吴翀:(乾隆)《武清县志》卷三《武备》,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42-43页。
    ④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关隘》,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⑤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建设志·关隘》,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仓廒》,《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6页。
    ② 《清高宗实录》卷五二九,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乙酉,第664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建置·仓廒》,《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6页。
    ④ (清)朱奎扬、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一《纪·恩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第24页。
    ⑤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一《经政五·仓储》,《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091页。
    ⑥ 《清世宗实录》卷八O,雍正七年四月戊寅,第46页。
    ① 《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一,乾隆十年五月戊戌。
    ② 《清高宗实录》卷五二九,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乙酉;《清高宗实录》卷五五七,乾隆二十三年二月丙戌。
    ③ 《清宣宗实录》卷三六一,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癸丑。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一六四,乾隆七年四月癸巳。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一九八,乾隆八年八月乙丑。
    ⑥ 《清高宗实录》卷八七二,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壬子。
    ⑦ 《清高宗实录》卷八七,乾隆四年二月甲辰。
    ①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陵糈始末》。
    ② 《清世宗实录》卷二三,雍正二年八月庚子。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七九,雍正七年三月戊申。
    ④ (民国)仇锡廷:《蓟县志》卷八《故事·仓廒》。
    ⑤《清高宗实录》卷九三,乾隆四年五月丁卯。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五,乾隆七年九月丁丑。
    ⑦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四,乾隆七年九月庚午。
    ⑧ 《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五,乾隆十年七月乙未。
    ① 《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四,乾隆十二年二月己巳。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七,乾隆七年十月乙卯。
    ③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陵糈始末》。
    ④ (清)李鸿章、黄彭年:(光绪)《畿辅通志》卷三《诏谕三》。
    ⑤ (清)朱奎扬、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一《纪·恩志》。
    ⑥ 《清高宗实录》卷二○九,乾隆九年正月乙巳:《清高宗实录》卷之三○四,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乙丑。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七九,雍正七年三月戊午。
    ② 《清世宗实录》卷九六,雍正八年七月辛巳。
    ③ 《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八,乾隆十二年四月辛未。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乾隆十二年十一月丙辰。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一九二,乾隆八年五月甲申。
    ① 《清高宗实录》卷二一四,乾隆九年四月壬戌。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二,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丙辰。
    ③ 《清仁宗实录》卷三二六,嘉庆二十二年正月癸酉。
    ① 《清宜宗实录》卷一一三,道光七年正月庚辰。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五,乾隆十四年二月戊申。
    ③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宦绩二·国朝》。
    ④ 《清世宗实录》卷八一,雍正七年五月辛亥。
    ⑤ 《清世宗实录》卷八五,雍正七年八月辛亥。
    ① 《清高宗实录》卷二○三。一,乾隆八年九月己酉,第589页。
    ②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33-834页。
    ③ 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记载天津水师营领催128名、前锋100名、披甲1772名、炮甲140名,下文又言领催、前锋、披甲、炮甲合计2144名,对比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中的相关记载,天津水师营炮甲数目似应为144名。
    ④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250页;(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六《经政十·兵防》,《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168页。
    ① (清)李梅宾、吴廷华:(乾隆)《天津府志》卷一五《兵制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250页。
    ②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四《防御·水师》,《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第66-67页。
    ③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驻防·宝坻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31页。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四,乾隆七年九月庚午,第239页。
    ⑤ 《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四,乾隆十二年二月己巳,第707页。
    ⑥ (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志·饷糈数目》,第505-506页。
    ⑦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驻防·宝坻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30页。
    ①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42-843页。
    ②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三八《兵制》,《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855页。
    ③ 《清圣祖实录》卷三九,康熙十一年五月甲子,第531页。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乾隆五年九月丁酉,第866页。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乾隆十三年三月己丑,第75页。
    ⑥ 《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乙丑,第580页。
    ⑦ 《清世宗实录》卷七九,雍正七年三月戊午。
    ① 《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八,乾隆十二年四月辛未。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三七六,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乙巳。
    ③ 《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戊午。
    ④ 《清高宗实录》卷二○九,乾隆九年正月乙巳。
    ⑤ 《清高宗实录》卷三○四,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乙丑。
    ⑥ 《清高宗实录》卷六六五,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丁巳;同书卷六六六,乾隆二十七年七月戊辰。
    ① (清)许容、李迪:(乾隆)《甘肃通志》卷九《学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15册,第295页。
    ② 《明英宗实录》卷一○,宣德十年十月辛亥,第193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创建明伦堂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2页。其中所言“武学”实为卫所儒学,详见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五《经政九·学校·府学》中,编修者于《创建天津卫武学明伦堂旧记》后所加按语,“按明代天津卫有儒学,有武学,儒学有教授、训导,武学但择武举一人为科正。是文实记儒学,以所教皆武官之子弟,故亦称武学。又其时武学犹未设,故不加别白耳”。前人在记述中往往将卫所儒学与武学混淆不清,如《明史》卷六九《选举一》记载,“武学之设,自洪武时置大宁等卫儒学,教武官子弟”。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五二,雍正十三年二月辛酉。
    ②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儒学一·文学》,《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第43页。
    ③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五《经政九·学校·府学》,《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130页。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文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49页。
    ⑤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⑥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创建两庑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4页。
    ⑦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文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49页。
    ⑧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修造卫城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6页。
    ⑨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文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49页。
    ① (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卷一○《儒学一·文学》,《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下)第43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7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文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50页。
    ④ (清)张廷玉:《明史》卷六九《选举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1686页。
    ⑤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三·儒学》,中华书局,1970年,第3358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创建明伦堂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2-223页。
    ② (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卷一七之一《职官一》,《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第499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9页。
    ①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9页。
    ③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文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49-150页;(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9页。
    ⑤ (明)杨寿:《朔方新志》卷四《提学佥事殷武卿揆文书院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
    ① 《明英宗实录》卷一七,正统元年五月壬辰。
    ② 康熙《大清会典》卷五一《礼部·仪制清吏司·学校·考试》。
    ③ 《明太祖实录》卷一四四,洪武十五年四月丙戌。
    ④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 康熙《大清会典》卷三六《户部·廪禄·杂支》。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40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文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49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创建两庑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4页。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7页。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9-240页。
    ⑥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43页。
    ⑦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50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修学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55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尖山学田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57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9页。
    ④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学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51-152页。
    ⑤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尖山学田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57-258页。
    ⑥ (明)徐学聚:《国朝典汇》卷一四九《兵部十三·武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66册,第270页。
    ① (清)张廷玉:《明史》卷六九《选举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1690页。
    ② (明)徐学聚:《国朝典汇》卷一四九《兵部十三·武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66册,第271页。
    ③ 《明英宗实录》卷一○五,正统八年六月乙酉,第2122页。
    ④ 《明宪宗实录》卷一一,天顺八年十一月丙辰,第236-237页。
    ⑤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⑥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⑦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武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52页。
    ⑧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天津卫重修武庙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41页。
    ⑨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武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52页:(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五《经政九·学校》,《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133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三《崇祀·武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52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二《官职》,《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125页。
    ③ (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卷七《荐举将才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第361页。
    ④ 《明宪宗实录》卷一六九,成化十三年八月戊申,第3061-3062页。
    ⑤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⑥ (明)杜应芳:(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庙学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⑦ 《大清会典则例》卷三《吏部·文选清吏司·官制》,《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78册,第88-89页。
    ⑧ (清)唐执玉、陈仪:(雍正)《畿辅通志》卷二八《学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262册,第626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天津整饬副使毛公德政去思旧碑》,《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31页。
    ②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创建明伦堂旧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23页。
    ① 《明太祖实录》卷六七,洪武四年七月辛未,1259页。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二九八,万历二十四年六月癸丑,第5585页。
    ③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首《薛序》,《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21-22页。
    ① (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卷一《沿革》,《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第51页。
    ① 《清世祖实录》卷六五,顺治九年六月丁未,第509-510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七○,顺治九年十一月戊寅,第549页。
    ③ 《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九,顺治十六年十月戊戌,第999页。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三○,雍正三年三月乙巳,第450页。
    ⑤ 《清世宗实录》卷一○三,雍正九年二月丙辰,第368页。
    ⑥ (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赋役志·里甲》,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⑦ (清)沈家本、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宦绩二·国朝》,《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第1258页。
    ① (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卷八《职官·武备》,《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二号,第413页:(清)嵇璜、刘墉:《清文献通考》卷一八三《兵考五·直隶·八旗驻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94册,第111页。
    ②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五《兵六·水师》,中华书局,1970年,第4001页。
    ③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洪武十三年三月壬寅,第2066-2067页。
    ①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三八《兵九·海防》,中华书局,1970年,第4095页。
    ② (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一三《纪载·北塘大营炮台记》,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260页;同书卷一六《杂识志·古迹》,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本,第327页。
    [1]明实录.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2]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3](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
    [4](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明)李东阳等.明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7-618册.
    [6](明)申时行等.大明会典.续修四库全书第789-792册.
    [7](明)诸司职掌.续修四库全书第748册.
    [8](康熙)大清会典.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第72辑,1992,第73辑,1993.
    [9](雍正)大清会典.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第77、78辑,1994,第79辑,1995.
    [10](乾隆)钦定皇朝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42-643册.
    [11](乾隆)大清会典则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0-625册.
    [12](嘉庆)大清会典.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第64辑,1991.
    [13](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第65—70辑,1991—1992.
    [14](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续修四库全书第761-767册.
    [15](清)纪昀等.钦定续文献通考.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6](民国)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续修四库全书第815-821册.
    [17](清)蒋良骐.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
    [18](明)李贤.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19](清)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13册.
    [20](雍正)八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64--671册.
    [21](清)顾炎武.肇域志.续修四库全书第586—595册
    [2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3](清)唐执玉、李卫等修,陈仪等纂.畿辅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01—506册.
    [24](清)李鸿章等修,黄彭年等纂.畿辅通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28--640册.
    [25](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92册.
    [26](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国家图书馆藏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27](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万历)顺天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08册.
    [28](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
    [29](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本.
    [30](清)杜甲等.(乾隆)河间府志.中共河间县委县政府1984年复制本.
    [31](清)张吉午.(康熙)顺天府志.北京:中华书局,2009.
    [32](清)周家楣、沈秉成、薛福成修,张之洞、缪荃孙纂.(光绪)顺天府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83—686册.
    [33](清)薛柱斗.(康熙)天津卫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4](清)吴廷华、程凤文等修.(乾隆)天津府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5](清)徐宗亮、蔡启盛等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6](清)张志奇、朱奎扬等修.(乾隆)天津县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7](清)吴惠元.(同治)续天津县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8](民国)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9](民国)王守恂.天津政俗沿革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40](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
    [41](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42](民国)徐宝莹、李午阶修,仇锡廷纂.蓟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43](清)吴翀修,曹涵、赵晃纂.(乾隆)武清县志.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七年刻本.
    [44](清)洪肇楙.(乾隆)宝坻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45](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上海书店,2004.
    [46](民国)白凤文等修,高毓彤纂.静海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47](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乾隆)宁河县志.上海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48](清)吴存礼修,陆茂腾纂.(康熙)通州志.清三十六年刻本.
    [49](明)钱达道.(万历)霸州志.千顷堂书目卷六史部.
    [50](明)王自修.(万历)三河县志.千顷堂书目卷六史部.
    [51](清)郑富民.(康熙)三河县志.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52](清)戴纲孙.(咸丰)庆云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53](民国)万震霄等修,高遵章等纂.青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54](清)庄日荣等.(乾隆)沧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55](民国)张坪等.沧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56](民国)王德乾等修,刘树鑫等纂.南皮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57](民国)孙毓琇等修,贾恩绂等纂.盐山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58](民国)滕绍周等修,王维贤等纂.迁安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59](民国)董天华等修,李茂林等纂.卢龙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60](明)黄福.黄忠宣公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7,
    [61](明)杨士奇.东里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62](明)徐紘.明名臣琬琰录.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63](明)焦竑.焦太师编辑国朝献征录.续修四库全书第525-531册.
    [64](明)张居正.张太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5](明)谭纶.谭襄敏公遗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66](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北京:中华书局,2001.
    [67](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北京:中华书局,2001.
    [68](明)戚国祚等.戚少保年谱耆编.续修四库全书第553册.
    [69](明)赵世卿.司农奏议.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
    [70](明)汪应蛟.抚畿奏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
    [71](明)汪应蛟.海防奏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
    [72](明)汪应蛟.计部奏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
    [73]南炳文师、吴彦玲.辑校万历起居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7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档案馆.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5](明)张学颜.万历会计录.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52—53册.
    [76](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5--36册.
    [77](明)茅瑞征.万历三大征考.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0册.
    [78](明)颜季亨.国朝武功纪胜通考.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0册.
    [79](明)王在晋.海防纂要.续修四库全书第739--740册.
    [80](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0册.
    [81](明)许论.九边图论.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1册.
    [82](明)魏焕.皇明九边考.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
    [83](明)郭应宠.卢龙塞略.台北:学生书局,1987.
    [84](明)张燧.经世挈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7册.
    [85](明)陈子龙辑.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86](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0册.
    [87](明)周永春辑.丝纶录.明刻本.
    [88](明)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明万历四十八年曹宪来刻本.
    [89](明)张辅之.太仆奏议.明天启张灏、张洪等刻本.
    [90](明)李邦华.李忠肃先生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81册.
    [91](明)张瀚.皇明疏议辑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62册.
    [92](明)张辅之.太仆奏议.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2册.
    [93](明)陈九德.皇明名臣经济录.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9册.
    [94](明)秦骏生.皇明奏议备选.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1册.
    [95](明)吴亮.万历疏钞.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58-60册.
    [96](明)赵世卿.司农奏议.明崇祯七年赵浚初刻本.
    [97](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清康熙刻本.
    [98](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3册.
    [99](明)李邦华.李忠肃公集.道光二十三年刊本.
    [100](明)谢纯.漕运通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6册.
    [101](明)黄承玄.河漕通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2册.
    [102](明)王在晋.通漕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5册.
    [103](明)谢肇淛.北河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576册.
    [104](明)毕自严.度支奏议.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83-490册.
    [105](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5册.
    [106](明)吴应箕.启祯两朝剥复录.清初吴氏楼山堂刻本.
    [107](明)杨嗣昌.杨文弱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72-1373册.
    [108](明)文秉.甲乙事案.清抄本.
    [109](明)金日异.颂天胪笔.明崇祯二年刻本.
    [110](明)郑晓.今言,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1](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2](清)茅元仪.武备志.海南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第963---966册.
    [113](清)尤侗.明史拟稿.清康熙刻本.
    [114](清)查继佐.罪惟录.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6.
    [115](清)傅维鳞.明书.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38—40册.
    [116](清)谈迁.国榷.续修四库全书第358—363册.
    [117](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8](清)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9](清)徐鼒.小腆纪传.清光绪金陵刻本.
    [120](清)黄宗羲.明文海.清抄本.
    [121]御选明臣奏议.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5册.
    [122](清)毕口口.淄川毕少保公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5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123](清)邹漪.启祯野乘一集.明崇祯十七年柳围草堂刻本.
    [124](清)陈鼎.东林列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5](清)陈仪.陈学士文集.清乾隆十八年陈氏兰雪斋刻本.
    [126](清)载龄等.清代漕运全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27](清)徐乾学.明史列传.旧抄本.
    [128](清)陈鹤.明纪.清同治十年江苏书局刻本.
    [129](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四部丛刊影印康熙本.
    [130](清)黄宗羲.南雷文定前后三四集.清康熙刊本.
    [131](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2](清)毛霦.平叛记.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133](清)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农业出版社.1964.
    [134](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文渊阁四库全书.
    [135](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6](清)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明代传记丛刊本.
    [1]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南炳文.明清史蠡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
    [3]南炳文.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南炳文.明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南炳文、高洪钧,王鸿涛.天津古代人物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6]李小林、李晟文等.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7]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吴辑华.明代海运及运河的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
    [9]王毓铨.明代的军屯.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罗尔纲.绿营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万新平、濮文起.天津史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3]卞僧慧.天津史地知识.天津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1987.
    [14]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组.天津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15]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16]方放.天津黄崖关长城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7]郭蕴静.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18]刘鉴唐、焦玮主编.津门谈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19]王其坤.中国军事经济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20]王毓铨、刘重日、郭松义、林永匡.中国屯垦史(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1]杨大辛.津沽絮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22]毛佩琦、王莉.中国明代军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3]杨东梁、张浩.中国清代军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4]毛佩琦、张自成.中国明代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5]彭云鹤.明清漕运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6]鲍彦邦.明代漕运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27]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北京:中华书局,1995.
    [28]靳润成.明代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29]罗琨、张永山等.中国军事通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30]张巨文.天津通志·军事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1]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2]高艳林.天津人口研究(1404—-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3]蔡嘉麟.明代的卫学教育.台北:明史研究小组,2002.
    [34]金玉国,中国战术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35]谢志忠.明代兵备道制度.台北:明史研究小组,2002.
    [36]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7]张利民.解读天津六百年.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8]张显清.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9]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40]彭勇.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1]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42]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制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43]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44]张金奎.明代卫所军户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7.
    [45]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合肥:黄山书社,2009.
    [46]赖建诚.边镇粮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7]肖立军.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1]郑天挺.清代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历史教学,1955(1).
    [2]南炳文、汤纲.略论明代军屯士卒的身份和军屯的作用.南开史学,1980(1).
    [3]南炳文.明代两畿鲁豫的民养官马制度.中华文史论丛,1981(2)
    [4]南炳文.明初的苑监官牧.南开学报,1982(5)
    [5]南炳文.明初军制初探.南开史学,1983(1、2)
    [6]南炳文.解释关于天津设卫建城纪念日的一个疑点.今晚报.2004年11月16日.
    [7]南炳文.关于天津设卫建城史的几个问题.天津日报.2004年12月20日.
    [8]南炳文.天津史上不应忘却的一个人物.今晚报.2004年12月23日.
    [9]南炳文.解开天津右卫创建史上的两个谜团.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4期.
    [10]南炳文.陈逵未参加永乐天津筑城考.《天津文史·天津建城六百周年专辑》.2004年12月.
    [11]南炳文.释天津永乐二年设卫建城说的又一个疑点.今晚报.2005年2月12日.
    [12]南炳文.释天津卫永乐三年创建说.经济与文化研究.第2辑.2005年6月.
    [13]于鹤年.天津卫考初稿.河北月刊.1934(3、4)
    [14]解毓才.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说文月刊.1940(2).
    [15]李龙潜.明代军户制浅论.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1)
    [16]顾诚.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4).
    [17]梁勇.试论明代河北的卫所和军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2)
    [18]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2)
    [19]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3).
    [20]顾诚.谈明代的卫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5).
    [21]王莉.明代营兵制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2)
    [22]冷东.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演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1)
    [23]赵明.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8)
    [24]肖立军.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南开学报.1994(2)
    [25]曹国庆.试论明代的清军制度.史学集刊.1994(3)
    [26]方志远.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文史.1995(40).
    [27]范中义.明代军事思想简论.历史研究,1996(5).
    [28]靳润成.明代天津巡抚及其辖区.历史教学.1996(8)
    [29]梁淼泰.明代“九边”的募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1)
    [30]高艳林.明代天津人口初探.明史研究(第七辑).合肥:黄山书社,2001.
    [31]李巨澜.清代卫所职能略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32]李巨澜.清代卫所制度述略.史学月刊.2002(3).
    [33]高艳林.明代天津人口与城市性质的变化.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34]张金奎.二十年来明代军制研究回顾.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10).
    [35]郭红.明代卫所移民与地域文化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6).
    [36]郭红、于翠艳.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军事历史研究,2004(4)
    [37]杨理连.天津在明朝抗倭援朝战争中的作用分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8]肖立军、张丽红.明代的天津总兵官.历史教学.2008(4)
    [39]肖立军、王锡超.明代天津筑城置卫若干问题考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0]韩帅.明代的天津兵备道.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1]王伟凯.天津城区建设研究.南开大学2005届博士论文.
    [42]肖立军.明代中后期军事制度研究.南开大学2005届博士论文.
    [43]陈洁.明代天津巡抚.南开大学2010届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