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疆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区,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征。民族、语言、文化习俗、价值取向、信仰等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新疆的历史从远古开始,就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外来的人种、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不断而且持续的进入新疆地区,长期地交融、演变以至发展到今天形成多元化的宗教文化生态格局。在新疆宗教文化生态演变的历史上,有过如今已经消逝了的祆教、摩尼教,有过三度传入的基督教,曾经是世界的佛教中心,也曾经历过伊斯兰化。宗教的传入、流变、断裂、适应与更新、古老与生机都交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当代新疆,伊斯兰教兴盛发展,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又一次发展,一元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是当代新疆宗教文化生态格局的最主要特征。
     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宗教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将其应用于新疆地区宗教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第二章首先回顾了新疆宗教文化生态形成的自然、文化和生态生态环境,说明新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复杂和多样的,社会生态环境是相对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丰富多元的。并且介绍了本论文的两个田野点喀什和伊犁地区的概况;第三章对于新疆宗教文化生态格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首先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文化生态区域,具有和内地以及中亚伊斯兰教不同的特点;其次,南疆以伊斯兰教一元性宗教为主的特点和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新疆的宗教文化生态格局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最后,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主要是由于新疆宗教的多元通和模式和宗教极端主义同时并存,新疆宗教与内地宗教文化交流较少以及大量不稳定的社会群体的存在而造成的。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在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全球趋势下当代新疆宗教文化生态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了处在多重张力之中的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现状,并对新疆地区的宗教政策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反思。第五章对新疆地区宗教文化生态平衡构建的理论可能性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探讨,得出平衡的宗教文化生态的构建需要的是对话和交流的结论。第六章结语,通过对于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回顾,再次强调新疆宗教文化生态平衡对于新疆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研究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照新疆宗教,在这个视角之下,首先是将新疆宗教看做一个开放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其次,是从新疆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新疆的宗教问题,新疆就不仅仅是中国的西部边疆,一个民族宗教问题复杂而危险的地方,一个当今地缘政治敏感而微妙的中心,一个距离国际恐怖基地数百公里之遥的火药桶。而丰富的民族语言文化宗教是新疆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与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将不仅仅是新疆经济成为周边国家经济的中心的可能,稳定和谐的新疆应该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展示和分享区。
Xinjiang region has the diversity of outstanding features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ultural unit area, especially in ethnic, linguistic, cultural practices, values, beliefs. Xinjiang keeps an open situa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period. Race, language, culture and religion outside continued and continued into the Xinjiang region, integration, evolution and even developed to form a pattern of divers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cology after long term. In Xinjiang's ecological evolution of religious culture history, had Zoroastrianism, Manichaeism which have disappeared now, there have Christianity which came to here three times, once was the center of Buddhism in the world, and also has experienced Islamization. In this magical land, religion spreads, creep, fracture, adapt and update is intertwined. Contemporary Xinjiang, Islam flourishes, Christianity and the Catholic Church have another development, and this is the main features of Xinjiang religious culture of ecological patterns contemporary.
     My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ources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y,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the meaning of applying this theory to the Xinjiang religious studies; In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religion in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troduced the two fields point in this paper Kashi and Ili region of profiles; Chapter III for the Xinjiang ecological pattern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First, it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regions, Islam in central Asia with the Mainland as well 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econd, the southern to the unitary nature of Islam religion-based features and northern-based multi-religious coexistence with Isla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ast; Third, the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Xinjiang Ecological Patterns with open and closed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cosystems in Xinjiang has a certain vulnerability, mainly due to the multi-pass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tremism and models side by side, Religion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the mainland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small social groups of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Chapter IV, the difficulties and reasons which contemporary Xinjiang faced the modernization and secularization in the global trend. Chapter VI Conclusion, re-emphasize importance of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religious culture in Xinjiang.
     The most important for ecological study of religion for Xinjiang i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religion in Xinjiang.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first thing is regard religion a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balance and imbalance are common affects the result of various factors. Second, the perspective from Xinjiang to think about religion in Xinjiang, not only in China's western on the frontier, ethnic and religious issues of a complex and dangerous place, one of today's geopolitical center of the sensitive and delicate, an international terrorist base from hundreds of kilometers away in the powder keg.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rich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 unique advantage in Xinjiang, excellent location advantage will not only make Xinjiang economy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lso stability and harmony in Xinjiang should be an important fulcrum for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become the results of the show and sharing are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引文
1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50
    1高僧传·佛图澄传
    2史记·卷一百一,·匈奴列传
    3北史·卷九十九·突厥·西突厥铁勒
    4魏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九十
    5水经注
    1水经注·河水篇
    2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4白寿彝.中国元明时几个阿林(1280-1661).中国穆斯林.1956,1.以及白寿彝.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传统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2,1.
    5马坚.伊斯兰哲学对于中世纪时期欧洲经院哲学的影响.历史教学,1958,2.以及马坚.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又古老又年轻的友谊.中国穆斯林,1958,1.
    6苏北海.-千年来伊斯兰教(回教)在新疆的发展.历史教学.1952,9.
    7宋大仁.关于“西域”、“回回”和阿维森纳的问题.历史新疆的总结研究.1959,12.
    1刘御.谈谈新疆兄弟民族经文学校的改革问题.西北教育通讯,1951,7.
    2曹启文.新疆宗教势力演变述要(上、下).中国边政.1963,1、2.
    3白寿彝.中国伊斯兰教史纲要.北京:交通书局,1948.
    4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5高永久.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6陈世良.西域佛教史.乌鲁木齐:新疆美术出版社,2008.
    1刘仲康.宗教工作与新疆和谐社会的构建.新疆社会科学,2006,3:56-60.
    2李建生.关于引导新疆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的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1:71-74.
    3齐清顺.当代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新疆的影响及表现.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3:54-58.
    4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思考.中亚·东欧中亚研究,2001,3:3641.
    1杨圣敏.干旱地区的文化-吐鲁番维吾尔族社区调查与研究.博十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1997年,国家图书馆藏.
    2杨圣敏.干早区文化的两个特点.中国少数民族人口.2001,1.
    3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3,国家图书馆藏.
    4秦裕华.新疆维吾尔族宗教变迁与其生活价值取向关系探析.新疆大学学报,2001,4:30-34.
    1杨元芳.宗教的文化生态学.世界民族,1989,1.
    2玉文华.文化生态学与宗教信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3:1-6.
    1李建欣.宗教与生态.世界宗教文化,2003,3:1-4.
    2陈霞.宗教与生态学的对话与互动.世界宗教研究,2004,4:16-21.
    3赖品超.宗教与生态关怀.江海学刊,2002,3:37-42.
    4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5李磊.生态危机的宗教根源——莫尔特曼生态思想述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9:16-35.
    6马克林.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贵州民族研究,2006,4:98-104.
    7闫宏秀、安希孟.生态问题与宗教伦理观念.兰州学刊,2005,6:67-69.
    8明世法.论当代宗教对环保的新贡献.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2:33-38.
    9田瑾.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的环境观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2:25-28.
    10袁国友.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生态环保意义:若干实例与分析.学术探索,2005,2:105-111.
    11林敏霞.深层生态:佛教的诠释及实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7:173-176.
    12吴雪英.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硕士学位论文.
    13房若愚.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信仰中的生态保护意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1:94-99.
    14夏敏.喜马拉雅山区宗教的生态分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6:1-4.
    15朱普选.中国藏传佛教传播的文化生态学考察.民族研究,1997,2:102-107.
    1朱普选.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西北史地,1996,4:20-23.
    2周俊华、肖毅.藏族与纳西族宗教文化比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2-26.
    3陈晓毅.中国式宗教生态——青岩宗教多样性个案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包尔丹.宗教的七种理论(,陶飞亚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34.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周易·乾卦
    2道德经·25章
    3庄子·齐物论
    4国语·史伯论五材
    5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3.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3.
    1阎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怎么算出来的.当代传播,1994,4:25.
    1资料来源:数据来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跨国区域协调发展报告”
    2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09.
    1此段内容中资料和数据来自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周边地区民族问题透视.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1西域图志·卷二十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2-3.
    2李亦圆.文化与行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23.
    1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216.
    2黄文弼.高昌陶集叙言.见:黄烈编.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109.
    1马大正.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马大正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31.
    2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61.
    1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增订版).北京:中华书局.2008.94.
    1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北京:中华书局.2008.65.
    2汉书·西域传
    3同上
    1汉书·西域传
    2礼记·王制
    3张践.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1.
    1汉书·西域传
    1羽田亨.西域文化史(,耿世民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4.
    1即巴扎,意为集市.
    2椿园七十一.西域闻见录.
    1汉书·西域传上
    2同上
    1同上
    2同上
    3同上
    4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5羽溪了谛.西域佛教(,贺昌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292.
    6法显:佛国记
    7旧唐书卷·198
    1魏书·高车传
    1梁书·芮芮传
    1季羡林.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红旗,1986,3.
    1潘志平.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5.
    2潘志平.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5.
    1李玉昌译.16世纪初中亚文化艺术和政治.中亚研究资料,1984,4.
    2杨增耀.试析中亚突厥诸民族历史发展特点——兼论泛突厥主义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1996,2.105.
    3内部报告:当代中亚伊斯兰教及其与外界的联系
    1伍贻业.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及其与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之比较.回族研究,2003,2.
    2明史·西域传
    1伍贻业.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及其与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之比较.回族研究,2003,2.
    2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330-331.
    3读史方舆纪要 卷63载,转引自马端临.经籍考文献通考.卷322,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
    4同上
    1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买买提·赛来、马品彦,1986
    3阿布都力江·赛依提.哈萨克人信仰中的萨满教遗迹.西域研究,2005,3.
    4孟慧英.在其他宗教影响下的萨满教命运.满族研究.2001,1:30-35.
    5迪木拉提·奥马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6王建新.试论维吾尔族萨满教与日本民族萨满教的异同及国外萨满教研究的几个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3:6-20.
    7王叔凯.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依禅派中的萨满教影响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4.
    1贾合甫·米尔扎汗.夏里甫罕·阿布达里译,2001.
    1童玉芬 魏明星.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动.西北人口,2002,3:52.
    1羽田亨.西域文化史(,耿世民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103.
    1闫文虎.跨界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和平环境.现代国际关系,2005,5:29.
    2刘稚.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04,5:89-93.
    3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民族研究,1999,6:6-13.
    1毛欣娟.跨界民族问题与新疆社会稳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2:106-110.
    2常庆.以新疆和中亚为例看国情变化对跨境民族的影响.国际观察,1998,6:50-52.
    3丁建伟.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同源跨国民族问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1:5-11.
    4张宏莉.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5,3:53-58.
    5郭梅花.中亚地缘政治及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西部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3:58-62.
    1潘志平.“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与“维吾尔斯坦”.西域研究,2004,3:53-60.
    1牟钟鉴.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中国宗教,2003,7:24.
    1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http://www.cpirc.org.cn/index.asp
    1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09.
    1汤夺先: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甘肃省兰州市的调查为视点,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2:37-42.
    1贾合普·米尔扎汗主编.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16.
    1转自范丽珠等.世界宗教学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94.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1.
    1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1-4.
    2彼得·贝格尔.著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张鸿雁主编: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77.
    1范丽珠等著.当代世界宗教学.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97.
    2范丽珠等著.当代世界宗教学.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96.
    1范丽珠等著.当代世界宗教学.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8.
    1马品彦.新疆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研究.毛公宁主编,新疆研究文论选第2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46.
    1乔治桑塔纳亚.宗教中的理性(,犹家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
    2同上
    1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68.
    1杨凤岗.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43.
    1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跨世纪的中国人口新疆卷.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人口新疆分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1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李炽昌、游斌.生命言说与社群认同——希伯来圣经五小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2纳吉布·哲巴里:文化冲突是不可缺少的历史需要吗?!见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网站http://www.arableague-china.org/chinaese/Publication/magazine/46/mag4618.htm
    1李炽昌、游斌.生命言说与社群认同——希伯来圣经五小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2雷蒙·潘尼卡.对话经.(,王志成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66.
    1雷蒙·潘尼卡.对话经.(,王志成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7.
    2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34.
    3赵汀阳.理解与接受.见: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
    1牟钟鉴.见:牟钟鉴,编.民族宗教学导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267.
    2赵士林.全球化与宗教问题.战略与管理,2002,4:4.
    3赵士林:全球化与宗教问题.战略与管理,2002,4:6.
    1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219.
    2同上
    3转引自.龚萌.清代民族边防变化及划界签约.思想战线.2006,3:11.
    4赵汀阳.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1.
    1赵汀阳.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1.
    1范若兰等.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22.
    2同上
    3杜维明.意义的追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见:彼得伯格等:世界的非世俗化:复兴的宗教及全球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5.
    4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209.
    1 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54.
    1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
    2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吉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4.
    1金宜久.试论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西亚非洲,1989,2.14-20.
    1范若兰等.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0.
    1范若兰等.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0.
    1转自戴康生彭耀主编.宗教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69.
    2彼得伯格等.世界的世俗化:复兴的宗教及全球政治(,李骏康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2.
    3彼得伯格等.世界的世俗化:复兴的宗教及全球政治(,李骏康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3.
    1方立天.文化宗教的理论探讨.中国宗教,2005,5:16-17.
    1王晓朝.论宗教的公共性及其对中国宗教之意义.见:卓新平、江丕盛,编.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西文化对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0.
    1王晓朝.从信仰的维度理解金规则.江苏社会科学,2003,3:21.
    2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99.
    1佛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李宛蓉译)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2G.H.詹森.战斗的伊斯兰(,高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1.
    3马明良主编: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377.
    1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七章
    2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7章31节
    3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7章26节
    4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章36节
    5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258.
    6同上
    1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3.
    1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16.
    2牟钟鉴.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2005,4:10.
    1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
    1转引自保罗尼特.宗教对话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1.C.W.沃特森著: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J.M.英格:宗教的科学研究(,金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J·L·埃斯波西托.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东方晓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保罗尼特:一个地球多种宗教(,王志成等译).北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6.彼得·贝格尔.著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彼得伯格等:世界的非世俗化:复兴的宗教及全球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陈嘉厚.现代伊斯兰主义.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9.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陈晓毅:中国式宗教生态——青岩宗教多样性个案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大卫·格里芬.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2.戴康生、彭耀主编.宗教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3.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葛公尚,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4.迪木拉提·奥马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15.迪木拉提·奥马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新乌鲁木齐:疆人民出版社,1995.
    16.丁宏.中亚五国民族文化综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7.范丽珠等.世界宗教学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18.范若兰等.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9.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金泽、何其敏译).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4.
    20.冯今源.中国的伊斯兰教.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
    21.盖山林.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22.高长江。天使的和弦: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冲突与对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3.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2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5.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文化大观.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26.贾合普·米尔扎汗主编: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7.金宜久.伊斯兰教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8.当代伊斯兰教.金宜久,主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29.雷蒙·潘尼卡.对话经.(王志成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0.李炽昌,游斌.生命言说与社群认同——希伯来圣经五小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1.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2.李兴华、秦惠彬、冯今源、沙秋真.中国伊斯兰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3.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杨凤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4.马大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5.马曼丽,安俭,艾买提.中国西北地区跨国民族文化变异.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6.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
    37.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8.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9.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0.牟钟鉴.探索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41.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42.潘志平.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43.潘志平.中亚浩罕与清代新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4.齐清顺,田卫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5.乔治桑塔纳亚.宗教中的理性(,犹家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7.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48.塔吉克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丛刊编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49.田卫疆.丝绸之路与东察哈台汗国史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50.王晓朝.生态与民族.杨熙楠,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1.王治来.中亚史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52.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53.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5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5.吴福环、陈世明.中国与中亚研究文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56.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57.续西发.新疆世居民族概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8.杨建新.西北少数民族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59.杨庆堃著.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0.叶小文.宗教七日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61.余太山.西域文化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
    62.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3.张鸿雁主编.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4.张践.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5.张训谋.欧美政教关系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66.张志尧.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67.赵汀阳.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8.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编写组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69.卓新平、江丕盛,编.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西文化对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0.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1.,佐口透.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凌颂纯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72.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3.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
    74.新疆统计年鉴
    75.霍城县志
    76.伊宁县志
    77.伊犁州志
    78.喀什年鉴
    79.新疆统战工作文件选编
    80.新疆宗教研究资料辑录
    1.(美)朱利安·H·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潘艳陈洪波译).南方文物,2007,2.
    2.C·P·科塔克.宗教的文化生态学(,杨元芳).世界民族,1989,1.
    3.J·H·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玉文华译).世界民族,1988,6.
    4.阿布都力江·赛依提.哈萨克人信仰中的萨满教遗迹.西域研究,2005,3.
    5. 阿吉努尔·阿吉.论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主义)的形成传播及其本质.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3,7.
    6. 阿吉努尔·阿吉.赛义德王朝文化述略.新疆社会科学,1990,4.
    7.安尼瓦尔.对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依禅派和瓦哈比的调查.民族研究动态,1983,2.
    8.柴毅龙.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9. 常庆.以新疆和中亚为例看国情变化对跨境民族的影响.国际观察,1998,6.
    10.常庆.宗教极端势力与中亚地区安全.国际观察,2000,4.
    11.陈德成.论伊斯兰教的生命力及其形成原因.西亚非洲,1997,6.
    12.陈国光,新疆历史上伊斯兰教法制的兴衰.西域研究,1993,3.
    13.陈国光.“回回二十五世到中原”考——关于新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在内地传布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85,3.
    14.陈国光.对新疆伊斯兰教教育的历史回溯.世界宗教研究,1991,,2.
    15.陈国光.关于清代新疆伊斯兰教民法问题——契约文书研究.西域研究,1992,2.
    16.陈国光.纳赛尔·霍斯曼乌与伊斯兰教在新疆塔吉克族中的传播.西北民族研究,1992,2.
    17.陈国光.清代新疆维吾尔地区伊斯兰教法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90,2.
    18.陈国光.清政府统一新疆前对伊斯兰宗教民族问题的态度与政策.西部学坛,1987,9,
    19.陈国光.新疆历史上的伊斯哈克耶——兼论我国哲合林耶门宦的来源.世界宗教研究,1987,1.
    20.陈国光.中亚纳合西班底教团与我国新疆和卓、西北门宦.世界宗教研究,1988,1.
    21.陈慧生.试谈清代的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间的斗争及其影响.新疆社会科学研究动态,1980,37.
    22.陈建民.全球化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阿拉伯世界,2002,4.
    23.邓辉.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地理研究,2003,5.
    24.丁建伟.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同源跨国民族问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1.
    25.丁文楼,略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民族研究,1991,3.
    26.东方晓.中东国家政治中的伊斯兰教.西亚非洲,1990,1.
    27.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北京大学学报,2001,3.
    28.谷苞,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新疆社会科学研究动态,1979,4.
    29.郭梅花.中亚地缘政治及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西部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3.
    30.韩中义.新疆伊斯兰教苏非尊号考释.西域研究,1998,4.
    31.侯松涛.民族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以新疆伊塔事件为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2.
    32.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国外社会科学,1999,6.
    33.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5.
    34.蒋丽蕴.当代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价值取向,新疆社会经济,1994,1.
    35.金宜久.试论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西亚非洲,1989,2.
    36.赖洪波.伊犁历代移民开发与世居民族的形成.新疆大学学报,2000,1.
    37.赖品超.宗教与生态关怀.江海学刊,2002,3.
    38.李建生.关于引导新疆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的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1.
    39.李先荣.新疆周边民族宗教问题对新疆的影响.实事求是,2007.
    40.力江·赛依提.哈萨克人信仰中的萨满教遗迹.西域研究,2005,3.
    41.梁渭雄,叶金宝.文化生态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学术研究,2000,11.
    42.刘月琴.论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历史与现状的比较.西亚非洲,1993,2.
    43.马克林.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贵州民族研究,2006,4.
    44.马戎.新疆喀什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西北民族研究,2000,2.
    45.马汝珩.略论新疆和卓宗教势力的兴衰.宁夏社会科学,1984,2、3.
    46.毛欣娟.跨界民族问题与新疆社会稳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2.
    47.孟慧英.在其他宗教影响下的萨满教命运.满族研究,2001,1.
    48.木拉提·黑尼亚提.近代新疆天主教会历史考.西域研究,2002,3.
    49.木拉提·黑尼亚提.喀什噶尔传教团建堂历史考.新疆社会科学,2002,3.
    50.潘志平.“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与“维吾尔斯坦”.西域研究,2004,3.
    51.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思考.中亚·东欧中亚研究,2001,3.
    52.齐清顺.当代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新疆的影响及表现.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3.
    53.秦裕华.新疆维吾尔族宗教变迁与其生活价值取向关系探析.新疆大学学报,2001,4.
    54.桑荣.新疆伊斯兰教的初期文化.新疆艺术,1992,6.
    55.苏北海.略论伊斯兰化对维吾尔文明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1988,3.
    56.苏北海.试论伊斯兰教的传播对维吾尔书面语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1984,2.
    57.苏北海.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的发展.世界宗教研究,1986,1.
    58.苏北海.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中发展的特点.世界宗教研究,1987,3.
    59.汤夺先.地缘政治格局中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论析——以新疆地区为例.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4.
    60.汤夺先.伊斯兰教对地缘政治格局中民族心理的调适功能——以新疆地区为例.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2.
    61.汤开建、马占军.清末民初圣母圣心会新疆传教考述(1883-1922).西域研究,2005,2.
    62.唐世民.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新疆社会科学,1984,4.
    63.王炳光.喀什地区的宗教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社会调查汇报提纲).实事求是,1984,2.
    64.王怀德.苏非派的演变与门宦制度形成的特点.世界宗教研究,1984,2.
    65.王建新.试论维吾尔族萨满教与日本民族萨满教的异同及国外萨满教研究的 几个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3.
    66.王守礼.新疆伊斯兰教派初探.新疆社会科学研究动态,1981,40.
    67.王叔凯.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依禅派中的萨满教影响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4.
    68.王欣.新疆吐峪沟麻扎崇拜的社会文化功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5.
    69.王玉德.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生态文化,2003,1.
    70.魏长洪.近代西方传教士在新疆.新疆大学学报,1989,3.
    71.谢立中.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评介.韶关学院学报,2008,4.
    72.杨文安.斯图尔德与文化生态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1.
    73.优素福·纳光舜.中国古代清真寺艺术初探.中国穆斯林,1998,1.
    74.玉文华.文化生态学与宗教信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7,3.
    75.张宏莉.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5,3.
    76.周轩、崔延虎.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研究.西域研究,1998,4.
    77.竹效民.新疆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主义历史成因探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1.
    78.宗永平,钱爱萍.试析宗教极端势力在伊犁河谷的渗透和影响.时代人物,200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