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对话、认同:玉林基督教会的本土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督教在玉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实际上是与本土传统文化的碰撞、整合和交融的过程。基督教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广西的侵略在20世纪初传入玉林,鉴于基督教会在玉林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玉林成为基督教在广西开展传教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本文以玉林基督教会的本土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历史文献和中英文档案资料,拟对基督教在玉林地区的发展和本土化进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分析,并指出玉林基督教会在本土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从全球社会宗教交流与发展背景下,说明玉林基督教会本土化的进程符合社会历史进程和中国环境。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沿,包括学术史综述、选题缘由及意义,资料来源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基督教在玉林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并对玉林教会所属的各堂点(玉林堂、陆川堂、容县堂、北流堂和博白堂)进行了实地考查。
     第三部分对玉林基督教会的本土化进行了重点分析。主要表现在三自教会、教徒及其婚丧习俗等方面的本土化。其中三自教会的本土化表现主要为自治、自养和自传。社会习俗方面,地方教会和信众在不影响其信仰的情况下,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基础上,使两种文化进行了相互吸纳。特别是基督教会主动且积极地寻求同玉林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以其完整严密的教规教义影响到玉林地方的民俗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婚葬礼俗方面。
     第四部分主要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玉林基督教会本土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指出了玉林基督教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众所周知,异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水土不服到融入的过程,为了能够传播基督宗教文化,基督教会及其信众必须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并且融入到地方社会中去,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信服。
     第五部分为文章的结语部分。主要对玉林地区基督教会的本土化进行了总体评述。通过对社会形势的分析,一方面认识到玉林基督教会与中国基督教会的发展形势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玉林基督教会的本土化过程就是中国基督教会本土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玉林地区基督教会本土化也推动了全国基督教会本土化的进程与发展,从玉林基督教会的本土化可以看出中国基督教会发展的缩影。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region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collision, integration and blending with th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aggression of Western powers in Guangxi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ristian Church spreads to Yulin. Yulin becomes an important area of Christian missionary activity in Guangxi. Taking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 Church in Yulin as a focal point and making full use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iv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s paper aims at a multi-angl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region, and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Christianity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which is in accord with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roves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s a necessary process of“God returns to China”.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Part 1 is an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review of academic history,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data sources and deficiencies.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in details and surveys the Church sites in Yulin. They are churchs of Yulin, Luchuan, Rongxian, Beiliu and Bobai.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Christianity in Yulin. The localization mainly embodies in the localization of Three-self Church, followers and customs of marriage and funeral. Localization of the Three-Self Church shows itself mainly in self-government, self-support and self-propagation. In the customs area, without changing the the basic teachings, Christianity seeks a compromise and integratio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complete doctrine of strict religious rules affects limitedly the customs of Yulin, mainly in the weddings, funerals and other major aspects of folklore.
     In the fourth part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 of Christia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its development is given out. As is known to all,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exotic culture must go through a process of acclimatization. In order to spread the gospel of God, the Christianity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 and integrated into society to be accepted by the people.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is paper. A general comment on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is give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shows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loc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is closely linked Christianity’s development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 in Yulin promotes the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Finally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Yulin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in miniature.
引文
1教会史专家李志刚牧师名列出太平天国起义前进入广西的福汉会传道员名单:“1851年以前郭士立指挥下的福汉会即派遣Li jin Ko、Ho-pak、Ten Kiau、Chong-a-hin、Tsien-fak、Sen Ki、Ho-ko-chi等,至少七人进入广西传教。”详见李志刚:《郭士立牧师在港创立福汉会及其对太平天国之影响》,载李志刚:《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89年,第70-79页。
    2学白:《上帝来到广西》,载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太平天国史译丛(一)》,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14页。
    3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天平天国宗教再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35页。
    4玉林基督教总堂内部手抄文本资料,现存玉林基督总堂。
    1陆川县志编纂委员会:《陆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22页。
    1邢福增:《文化适应与中国基督徒:一八六〇至一九一一年》,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1995年,第68页。
    2转引自查时杰:《中共三自教会与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初探》,载林治平:《基督教与中国本色化》,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0年,第708页。
    3转引自查时杰:《中共三自教会与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初探》,载林治平:《基督教与中国本色化》,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0年,第708页。
    4李景雄:《本色神学——旧耕抑新垦》,载《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台北:正中书局,1980年,第250页。
    
    1邢福增:《文化适应与中国基督徒:一八六〇至一九一一年》,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68页。
    2吴国强、陈仁华、庾裕良:《基督教天主教在广西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11页。
    3玉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玉林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42页。
    4邢福增:《文化适应与中国基督徒:一八六〇至一九一一年》,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68页。
    1 1927年4月,以广西宣道会联会名义,召集了广西全省各地教会华人信徒推选的代表到梧州举行一次代表大会,讨论教会自立问题。那次会议开了半个月会议接纳了美国总会制定的华人教会自立方案,正式成立了“广西宣道会华人省联会”。选举了7位代表为委办,成立了华会委办会。赵柳塘当选为华会首届主席。
    2邢福增:《文化适应与中国基督徒:一八六〇至一九一一年》,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68页。
    3 Campbell N. Moody, The Heathen Heart: an account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gospel among the Chinese of Formosa, 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 1907, p.243.
    4陈法言著,刘恩厚译:《开路先锋在广西》,转引自庾裕良、陈仁华、吴国强:《天主教基督教在广西资料汇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10页。
    1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载《南京大学学报》,1999(6)。
    2陈法言著,刘恩厚译:《开路先锋在广西》,转引自庾裕良、陈仁华、吴国强:《天主教基督教在广西资料汇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11页。
    
    1玉林基督教总堂内部手抄文本资料,现存玉林基督总堂。
    2范正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6)。
    1陆川县志编纂委员会:《陆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29页。
    1容县志编纂委员会:《容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21-1022页。
    1诚静怡:《本色教会之商榷》,载张西平、卓新平:《本色之旅——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260页。
    1孙江:《十字架与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2页。
    2陶飞亚:《晚清知识分子非基督教倾向的文化原因》,载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2页。
    3玉林基督教总堂内部手抄文本资料,现存玉林基督总堂。
    1吴利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4页。
    1赵紫宸:《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载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478页
    [1]庾裕良,陈仁华,吴国强.天主教基督教在广西资料汇编[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2]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3]伍尚良,车作汉.梧州市宗教志[M].梧州:中共梧州市委统战部,1993.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宗教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5]容县志编纂委员会.容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6]广西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四、十七、十九、二十二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7]玉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组.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二、四、六、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辑)[M].1982.
    [8]藤县志编纂委员会.藤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9]广西宣道会联合编译部.宣道消息(三卷)[G] .1926(3),1937(4),桂林图书馆藏.
    [10]岑溪县志编委会.岑溪县志(初稿)上册[M].1960.
    [11] [清]吴九龄修,史鸣皋等纂.梧州府志(全)[M].据同治十三年刊本影印,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广西师大图书馆藏,1961.
    [12]陈云枢.苍梧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13]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容县志[M].南宁:广西自治区档案馆,1946.
    [14] [清]何梦瑶纂修,刘延栋续纂.岑溪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据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1967.
    [15] [清]易绍惠修,封祝唐纂.广西容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刊本影印,1974.
    [16] [清]蒯光焕等原修,罗勋等原纂,黄玉柱续修,王栋续纂.苍梧县志[M].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据苍梧县档案科提供的样本影印,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1986.
    [17] [清]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M].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桂垣书局补刻本,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18] [民国]刘介编.广西通志稿[M].广西通志馆油印本,1949.
    [19]广西省政府教育厅.民国二十三年度上学期广西省教育概况统计[G].1936.广西师大图书馆藏.
    [20]苏希洵.广西教育概况[M].1941,广西师大图书馆藏.
    [21]朱秀莲,邢福增.我们的荐书——建道神学院梧州校友见证集[M].香港:建道神学院,1999.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清末教案(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3]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4]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二、三回)[G].1934,1935,1944.
    [25]广西民政局.广西民政季刊[J].1933(1),桂林图书馆藏.
    [26]两广浸信会.两广浸信会联会会刊[J].1946-1948,桂林图书馆藏.
    [27]建道圣经学校.建道学生布道报(季刊)[J].1917-1919年,桂林图书馆藏.
    [28]宣道书局.圣经报[J].桂林图书馆藏,1913.
    [29]宣道书局.宣道报[J].桂林图书馆藏,1919-1920.
    [30]梧州建道男圣经学院学生布道团.布道季刊[J].1924,桂林图书馆藏.
    [31]梧州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教育志[M].1987.
    [33]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G].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34]李绍雄.广西教育史料[M].南宁:广西史地学社出版,1946,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35]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6]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7]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8]罗明嘉,黄保罗.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处境神学的中国-北欧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9]陈银昆.清季民教冲突的量化分析(1860-1899)[M].台湾:台湾商务出版社,1991.
    [40]何光沪.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1]李峰.乡村基督教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结构性位秩——浙南Y县X镇基督教教会组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2]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3] T.S.艾略特著,杨民生,陈常锦译.基督教与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4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近代中国教案研究[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45]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蔡詠春,文庸,段琦,杨周怀译.1901-1920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上、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6]刘粤声.两广浸信会史略[M].香港:香港浸信教会,1997.
    [47]杨天宏.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8]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49]梁家麟.建道神学院百年史[M].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1999.
    [50]董丛林.龙与上帝——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1]罗秉祥,赵敦华.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2]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关系史(上、中、下)[M].上海:上海书训出版社,2000.
    [53]庄楚鲲.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4]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55]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西大百科全书(历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56]秦和平.基督宗教在四川传播史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57]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G].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1990.
    [58]程宗裕.教案奏议汇编[G].上海:上海书局,1901.
    [59]沈立恩,王念祉.教务辑要[M].排印版,1903.
    [60]李刚己.教务纪略[M].两江学务处排印本,1905.
    [61]吕实强等.教务教案档(1-7辑)[M].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1975-1981.
    [62]李杕.拳祸记[M].上海: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05.
    [63]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4]中国基督教协进会.中华基督教会年鉴[M].上海:广学会,1914-1935.
    [65]吴泽霖.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年鉴[M].1931-1938.
    [66]佚名.浸会在华布道百年略史[M].中华浸会书局,1937.
    [67]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M].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
    [68]王明伦.反洋教书文揭帖选[M].济南:齐鲁书社,1984.
    [69]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G].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70]章开沅,马敏.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丛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2004.
    [71]唐仁郭等.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72] The Missionary Recorder 1867-1893 (教务杂志)[J],第七期(1924年3月);第三期(1925年5月),第十期(1925年8月);第九期(1929年1月);第六期(1929
    年8月);第四期(1930年4月),第四期(1938年2月).
    [7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7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文化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7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出版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7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外事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77]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教育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78] [韩]李宽淑.中国基督教史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9]吴立乐.浸会在华百年史略[M].香港:浸信会出版部印行,1970.
    [1]谢春俶.近代广西基督教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
    [2]庞丹丹.近现代广西教会学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谢铭.论近代广西基督教的医疗事业[J].河池师专学报,1999(1).
    [4]谢铭.近代广西基督教势力述论[J].河池师专学报,1996(3).
    [5]谢铭.西方宗教对广西的侵略及其分布[J].河池师专学报,1998(1).
    [6]谢铭.论广西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及其成效[J].河池师专学报,1996(4).
    [7]滕兰花,梁刚毅.近代广西西方宗教的慈善事业评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8]吴宁,汤开建.清末民初美南浸信会在广西的传教活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5).
    [9]唐仁郭,艾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广西的教育和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
    [10]房建昌.广西基督教史考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4).
    [11]黄家俊.宜山县宗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0(3).
    [12]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J].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3]吴宁.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J].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4]张照.清末民初循道公会在华南地区的发展[J].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5]黎晓岚,乌尼日.广西基督教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0(增刊).
    [16]颜小华.近代西方教会在桂民教冲突与教案之分析[J].基督宗教研究,2007(10).
    [17]志辉.清末以来天主教在广西瑶族山区传播发展研究——以桂北土养槽山区教会为个案[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刘启强.近代外国传教士在百色活动述略[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
    [19]李世平.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2).
    [20]郭艳红.近代广西的慈善事业[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1]黄家理.桂林地区基督教历史问题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3).
    [1]The Chinese Recorder(《教务杂志》)
    [2]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
    [3]《真光杂志》
    [4]《广西日报》
    [5]《申报》
    [6]《东方杂志》
    [7]《大公报》
    [8]《广西官报》
    [9]《差会年鉴》
    [10]《真光》[J],第33卷3号—第34卷5号(1934年印行);第29卷第3号—第30卷7号(1930年印行);第30卷9号(1931年印行);第31卷7号(1932年印行);第32卷7号(1933年印行);第39卷6号(1940年印行);第37卷11号(1938年印行);第36卷5和8号(1937年印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