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可谓“全部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它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东北移民问题,历来是人口史、社会史领域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关于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即已发端,历经一个世纪,其间虽不乏高质量的成果问世,但与其他地区的移民史相比,近代东北移民史的研究仍十分薄弱,研究成果不多,而且多为一些零星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一本全面、系统的东北移民史专著问世。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大多还停留在对历史事实的叙述上,对移民与东北社会的互动关系做专门探讨的尚属罕见。因而,在理清移民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移民与东北社会变迁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占有大量中日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人口学、语言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时期(1860~1931)移民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动态特征、性质等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移民与东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补充、深化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导论、上篇、下篇、结论等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界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评价了前人关于近代东北移民问题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资料概况、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上篇,包括五章内容。在对清前中期东北移民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近代东北移民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对近代东北移民产生的动因、移民的特点及移民运动的性质做了考察。
     第三部分为下篇,包括三章内容。主要探讨了近代移民与东北社会变迁的关系。政治上,由于多年的移民活动,清朝初年所形成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逐渐被行省的单一管理体制所取代,东北在行政体制上完成了与内地的一体化;经济上,移民的到来,传播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东北商品粮基地初步形成。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近代城镇普遍兴起;文化上,移民的进入,使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字及民间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异,促进了汉族同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的发展逐渐接近内地文化水平。
     第四部分为结论。主要对移民与东北社会变迁的关系作了总结。移民的大批迁入,改变了内地与东北人口分布悬殊的差距,促进了东北地区行政建置的设立,使国家控制力加强,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农村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东北农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东北区域文化也发生了变异,一种新型的具有移民特色的文化形态——“新型关东文化”随之形成。近代移民勇往直前的“闯关东”精神,对当前东北的振兴仍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人口迁移也给东北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匪患日炽、娼妓业盛行、乞丐群壮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等,这些方面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也不容忽视。
The migration from inside Shanhaiguan Pass to the northeast is one of the longest-scale shifts of population in China's history in modern times. It can be called "an unprecedented event on a large scale in modern history". It has th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n the history course in the northeast. Thus, the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traditionally is a noticeable and big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population and society history. The research on the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has been star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high-qualified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coming out through the century,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is still very weak and contributes a little. Most of these achievements are scattered ones. So far, there isn't any whole and systematic monograph concerning the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being published. The scholars mostly focus on the narration of the past facts in those achievements. The specialized exploration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igrant and northeastern society are rare to read. Therefore, it has academic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deeply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migrant and the changes in the northeastern society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he migration. On the basis of lot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materials, this dissertation review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courses, tre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the migration movement in this period (1860-1931) by means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history, demography, linguistics, sociology and statistics, etc. Moreover, the dissertation purposely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igrants and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in the northeastern society to complement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on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Introduction, first section, second section and conclusion are included in this dissertation.First part: introduction.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defined in this part. The achievements on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 are systematically concluded and evaluated. Furthermore, value of the selected topic, survey of the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s, general framework and novelties are elaborated.Second part: first section. Five chapters are included. The historical courses of the evolvement of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 are mainly mentioned based on the review to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in the early and mid-period of Qing Dynasty. The ca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migration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 are explored.Third part: second section. Three chapters are includ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migrant in modern times and social changes in the northeast are mainly discussed. Politically, because of migration movement, the dual managing system of bannerman and the Han people, formed in the early years of Qing Dynasty, gradually is replaced by the single managing system of province. Therefore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northeast is integrated into inland. Economically, the migrants spreads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and speeds up land explor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 and commodity grain base is primarily form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spers handicraft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modern towns spring up at large. Culturally, because of the arrival of migrants, languages, characters and folk customs in the northeast variates,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ity between Han and local minority, as well as strengthens the national solidarity. As a result, the cultural situation in the northeast nearly parallels with inland.Last part: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migrants and social changes in the northeast are mainly concluded. The immigration in bulk shortens the gap of population location between inland and northeast, perfects the administrative set-up in the northeast, powers the nation's control, solids the frontier, accelerat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and, brings the shift of agriculture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With the variation of culture in the northeast, a new kind of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migration------New Northeast Culture is formed. Pioneering spirit of going ahead boldly to Northeast iscrucial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northeast. Meanwhile, migration produces the side effects to the northeast society such as rampant bandits, prevalence of prostitutes, growing groups of beggars and dama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not the main stream of the society, but it can not be ignored.
引文
1.辽宁省档案馆:《清代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汉文档案选编》,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沈阳故宫博物馆:《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辽沈书社1984年版。
    3.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上谕.奏折),1981年内部版。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朝元年~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朝八年~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1831年,20号;1895年,72-73号。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案》,全宗号Ⅰ—430、31—850。
    9.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税务监督署档案》,卷1596号、2382号。
    10.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公署档案》,卷4068、4321、4452号。
    11.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卷494号。
    12.辽宁省档案馆藏:《双城堡总管衙门档案》(道光27年~民国19年),全宗号JB10。
    13.辽宁省档案馆藏:《黑龙江省选举事务所》,第2科,第1种,第8类,第160卷。
    14.吉林省档案馆藏:《吉林省长公署档案》,11(7—7)—1968、11(7—7)—2122。
    15.吉林省档案馆藏:《吉林省政府档案》,11(7—7)—2166。
    16.吉林省档案馆藏:《吉林省政府档案》,11(7—7)—2199。
    17.吉林省档案馆藏:《吉林行省档案》,1(6—)—281、1(6—1)—276。
    18.吉林省档案馆藏:《吉林将军铭安奏变吉林官制增设府厅州县大概章程折》,光绪四年九月。
    1.(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清)乾隆官修:《清朝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版。
    5.(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6.(清)托津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影印版。
    7.《清实录》(太祖至德宗朝,附《宣统政纪》)中华书局1985、1986、1987年影印版。
    1.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版。
    3.郝瑶甫:《东北地方志考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柳成栋、宋抵:《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6.(清)杨宾:《柳边纪略》,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年影印版。
    7.金毓黻:《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年影印版。
    8.兴振芳:《辽海丛书续编》,沈阳古籍书店1993年版。
    9.王宏刚、富育光:《满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10.陈加等:《辽宁地方志论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6年内部版。
    11.(清)吕耀曾等修、魏枢等纂:(乾隆)《盛京通志》,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元年刊本。
    12.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纂:(民国)《奉天通志》,沈阳古旧书店1983年影印版。
    13.(清)金正元修:(宣统)《承德县志》,辽宁省图书馆藏,宣统二年石印本。
    14.(清)雷飞鹏修、段盛梓纂:(宣统)《西安县志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宣统三年石印本。
    15.王介公修,王瑞之纂:(民国)《安东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影印版。
    16.李林、汤建中:《北镇满族志》,辽沈书社1990年版。
    17.沈阳市民委民族志编纂办公室:《沈阳满族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18.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风物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曹殿举:《吉林方志大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20.(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1.(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2.(清)长顺修、李桂林纂:(光绪)《吉林通志》,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八年重刻本。
    23.(清)袁昶刊刻:(光绪)《吉林志略》,渐西村舍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4.刘爽:(民国)《吉林新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25.魏声和:(民国)《吉林地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6.魏声和:《鸡林旧闻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7.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风物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28.(清)刘清书:(光绪)《长寿县乡土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9.郑士纯等修、朱衣点等纂:(民国)《桦川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影印版。
    30.张泰湘:《黑龙江古代简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1.方衍:《黑龙江方志考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清)方拱乾:《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3.(清)方式济:《龙沙纪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4.(清)西清:《黑龙江外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5.(清)徐宗亮:(光绪)《黑龙江述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6.张国淦:(宣统)《黑龙江志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7.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民国)《黑龙江志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8.郭克兴:(民国)《黑龙江乡土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黑龙江风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0.(清)黄维翰修:(宣统)《呼兰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影印版。
    41.常荫廷修,胡镜海、张海清纂:(民国)《绥化县志》,黑龙江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铅印本。
    42.山东省史志办:《山东史志资料》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3.政协吉林省东辽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东辽文史资料》第1辑,1991年内部版。
    44.政协辽宁省桓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桓仁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内部版。
    45.政协拜泉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拜泉文史资料》第5辑,1990年内部版。
    46.政协辽宁省及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7.政协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8.政协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员会:《宽甸文史资料》第1辑,1990年内部版。
    1.东北文化社编印处: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年版。
    2.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1928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
    3.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4.(清)吴禄贞:《光绪丁未延吉边务报告》,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5.河南省赈务会:《十八年豫灾纪实》。
    6.陈翰笙:《难民的东北流亡》,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版。
    7.《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第1卷。
    8.金启孮:《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辽宁省编辑委员会:《满族社会历史调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上海黎明书局1933年版。
    11.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1840~1911),北京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
    12.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1912~1927),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13.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1927~1937),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14.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1895~1914),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16.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杨子惠:《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
    18.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9.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
    1.(清)特普钦撰、李兴盛等编:《黑龙江将军特普钦诗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清)张缙彦:《域外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清)吴大瀓:《皇华纪程》,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4.(清)锡良:《锡良遗稿.奏稿》,中华书局1959年版。
    5.徐世昌:《退耕堂政书》,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影印版。
    6.(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7.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3册,辽沈书社1993年版。
    8.(清)他塔喇哈喇.魁升修:《吉林他塔喇氏家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9.吴恩培修:民国《辽阳吴氏族谱》卷1,《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2期。
    1.《盛京时报》,1908~1927年。
    2.《申报》,1876年。
    3.《大公报》,1909~1928年。
    4.《远东报》,1913年。
    5.《吉长日报》,1913年。
    6.《吉林公报》,1914年。
    7.《晨报》,1921年。
    8.天津《益世报》,1934年。
    9.《杭州民国日报》,1930年。
    10.《农商公报》,1918~1925年。
    11.《东方杂志》,1910~1947年。
    12.《东北集刊》,1941~1943年。
    13.《东省经济月刊》,1927年。
    14.《中国农村》,1934年。
    15.《民政月刊》,1936年。
    16.《经济统计季刊》,1932年。
    17.《中国实业杂志》,1935年。
    18.《社会学界》,1931年。
    19.《中东经济月刊》,1930年。
    20.《浙江民政旬刊》,1930年。
    21.《政治月刊》,1934年。
    22.《国际贸易导报》,1931年。
    1.(日)小越平隆:《满洲旅行记》,克齐译,上海广智书局1902年版。
    2.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北满农业》,1928年版。
    3.汤尔和编译:《黑龙江》,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4.(日)稻叶君山:《满洲发达史》,杨成能译,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奉天支店1940年版。
    5.(日)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下卷),东北沦陷14年史辽宁编写组译,辽宁省内部图书准印1988年版。
    6.(美)德.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宋海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7.(英)贝思飞:《民国时期的土匪》,徐有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美)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葛剑雄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9.(英)马林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0.(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中文版。
    11.(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王慕宁:《东三省之实况》,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
    13.朱偰:《日本侵略满蒙之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4.钟悌之:《东北移民问题》,上海日本研究社1931年版。
    15.朱家骅:《浙江移民问题》,1931年,出版社不详。
    16.王寅生:《中国北部的兵差与农民》,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1年版。
    17.王海波:《东北移民问题》,中华书局1932年版。
    18.汤尔和译:《北满概观》,满铁哈尔滨事务所1934年版。
    19.许逸超:《东北地理》,正中书局1935年版。
    20.朱其华:《中国农村经济的透视》,上海中国研究书店1936年版。
    21.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22.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正中书局1946年版。
    23.朱惠芳、董一忱:《东北垦殖史》,长春从文社1947年版。
    2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人文地理》,京华印书局1948年版。
    25.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中国文化服务社1948年版。
    26.连浚:《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影印版。
    27.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影印版。
    28.顾维钧:《参与国际联合会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说帖》(1932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影印版。
    29.石方:《中国人口迁移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0.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1卷(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1.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6卷(清 民国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2.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3.田方、陈一筠:《中国移民史略》,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34.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35.李德滨、石方:《黑龙江移民概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6.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7.池子华:《中国流民史.近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8.李兴盛:《中国流人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李兴盛:《东北流人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0.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1.李瑊:《上海的宁波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2.安介生:《山西移民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3.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4.路遇、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下册),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5.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6.宋则行:《中国人口》(辽宁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47.曹明国:《中国人口》(吉林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48.熊映梧:《中国人口》(黑龙江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49.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50.刘长茂:《人口结构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年版。
    51.姜涛:《历史与人口——中国传统人口结构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54.行龙:《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5.杨余练等:《清代东北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6.王魁喜等:《近代东北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7.佟冬:《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58.李鸿文等:《东北大事记》(上、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59.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黑水十三篇》,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60.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东北近百年史讲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1.杨树森:《清代柳条边》,辽宁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2.赵中孚:《近世东三省研究论文集》,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版。
    63.孙占文:《黑龙江省史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4.长春市图书馆:《东北地方文献索引》,1984年内部版。
    65.吉林省东北史研究会:《东北史研究》第1辑,1983年内部版。
    66.佟冬:《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67.张博泉等:《东北历代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8.马大正:《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9.孔经纬:《东北经济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0.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71.衣保中等:《中国东北区域经济》,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2.刁书仁、衣兴国:《近三百年东北土地开发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73.刁书仁:《东北旗地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74.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设治》(上),1986年内部版。
    76.刘慧娟等:《东北市县沿革及地名由来》,长春市图书馆1984年内部版
    77.李治亭等:《关东文化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8.崔粲、杜尚侠:《辽海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9.许皓光、张大鸣:《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0.杨军、周树兴:《“放谈”东北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
    81.王肯等:《东北俗文化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82.佟悦:《关东旧风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3.曹保明:《神秘的关东奇俗》,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
    84.曹保明:《乌拉手记——东北民俗田野考察》,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85.傅朗云、杨旸:《东北民族史略》,吉林人民出版1983年版。
    86.孙进已:《东北民族源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7.孙进已:《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88.张其卓:《满族在岫岩》,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9.孙邦:《吉林满族》,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0.杨锡春:《满族风俗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1.杨英杰:《清代满族风俗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2.韩耀旗、林乾:《清代满族风情》,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93.孙辑六:《满族风情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94.王钟翰:《满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5.张佳生:《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96.吕伟俊:《民国山东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7.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重印版。
    98.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9.李文海、周源:《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0.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1~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1987、1989年版。
    101.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年重印版。
    102.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3.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4.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5.张正明:《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06.石骏:《汇通天下的晋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7.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8.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9.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年),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
    110.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11.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2.谭其骧:《长水集》(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3.谭其骧:《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4.韩光辉:《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5.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6.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17.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18.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119.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三联书店1951年版。
    120.吕一燃:《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21.马汝珩、马大正:《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2.马汝珩、马大正:《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3.马汝珩、成崇德:《清代边疆开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4.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陈孔立:《有关移民与移民社会的理论问题》,《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1927年的北满移民运动》,宋嗣喜译,《黑海学刊》1989年第3期.
    3.张璇如:《清初封禁与招民开垦》,《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1期。
    4.石方:《清代黑龙江移民探讨》,《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3期。
    5.朱诚如:《清代中叶以前关内流民迁辽述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
    6.朱诚如:《清前期关内外人口流动及其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7.赵广庆:《关于清代山东移民问题》,《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3期。
    8.牛淑萍:《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9.朱玉湘等:《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
    10.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1.王杉:《民初东北移民社会心态管窥》,《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5期。
    12.丁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载李衡眉:《移民史论集》,齐鲁书社1998年版。
    13.刘含若:《东北人口史初探》,《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6期。
    14.刘含若、谷风:《十六世纪以后黑龙江人口史探索》,《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4期。
    15.郭松义:《从宗谱资料看清代的人口迁徒》,《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2期。
    16.王志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的灾荒》,《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
    17.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18.毛英萍:《略论民国时期东北的农业经济政策》,《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19.杨光震:《清末到1931年东北大豆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农史》1982年第1期。
    20.张虹:《盛京将军设置考》,《兰台世界》1997年第6期。
    21.赵云田:《清末边疆地区新政举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
    22.康沛竹:《日俄战争后的清廷东北防务》,《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3期。
    23.郭建平等:《清末东三省官制改革及其影响》,《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24.高翔:《清初满汉冲突与北方区域文化之变迁》,《清史研究》1994年第2期。
    25.史成忠等:《从清初东北流人诗看关东地域文化》,《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6.黄锡惠:《汉语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影响》,《语文研究》1997第4期。
    27.景体渭等:《试论东北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双语现象》,《松辽学刊》2000年第6期。
    28.周振鹤:《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载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编辑委员会:《历史地理》第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9.许皓光、刘延新:《汉语中的满语借词概述》,《满族研究》1996年第1期。
    30.刘厚生:《〈红楼梦〉与满语言文化刍议》,《清史研究》2001年第4期。
    31.高志超:《满族人的婚姻习俗——从〈唐氏家谱〉家训篇看满族人家族生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2.傅乐焕:《关于清代满族的几个问题》,载《辽史丛考》,中华书局1984年版。
    33.杨学琛:《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满族史研究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