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语推行现状与国语推广方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是最先实现国语普及的地区。台湾国语的成功推行为如今两岸顺畅的语言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台湾和大陆在经济、文化、商贸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际工具。而随着两岸合作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由于长期隔阂等原因而产生的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凸显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
     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给两岸语言文化交流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交际障碍,在各华语区的语言文化交流以及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和应用中造成了一些困扰。要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就需要各华语地区尤其是大陆和台湾形成较为一致的语言面貌和语言标准,为两岸乃至所有华语区的顺畅沟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要了解差异,先要了解彼此的语言现状,台湾要了解大陆普通话的现状,大陆也要熟悉和了解台湾国语的现状,两岸语言学者都努力在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的比较中找出差异并寻求对应的规律以建立更为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台湾国语的推行和使用现状进行了勾勒和描述,通过对词典、报刊资料等语言材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出国语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台湾国语推广的政策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台湾国语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写作的缘起以及研究目的、意义和论文框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二章台湾国语推行和使用现状调查,从台湾国语的推行现状、台湾第八次人口普查的国语使用情况分析、实地考察、两岸语音差异和台湾报刊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等几个方面对台湾国语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第三章台湾国语推行的标准,着重介绍台湾国语推行过程中发布和推广的国语标准并对其特点进行概括。第四章国语推广方略研究,对台湾国语现状进行综述,并尝试运用语言规划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台湾国语推广的政策及策略,对台湾国语推广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
Taiwan is the first region to achieve the popularization of Guoyu. The successful work for popularizing Taiwan Guoyu, 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 Taiwan and China mainland, provides a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tool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culture and trade. However, as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caused by the long estrangement histor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Guoyu and the mainland Putonghua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 aspects of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Guoyu and mainland Putonghua make a certain degree of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on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cross the Straits and disturb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in the various of the Chinese areas, as well as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activ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Chinese to the world,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more consistent language expressions and language standards and make efforts to decrease or eliminate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reas, especially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current language situation of each other before understanding and eliminating the differences. Linguists across the Strait are trying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ways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Guoyu and mainland Putonghua.
     This paper depi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use of Taiwan Guoyu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and data analysis. It also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inland Putonghua and Taiwan Guoyu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language materials such as dictionary, newspapers, analyzes th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of Guoyu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es the assumption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uoyu.
     This paper is made up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prolegomenon. In this chapter, the writing reason,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former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well.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use of Taiwan Guoyu. In this chapt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wan Guoyu is depicted and analyzed by investigat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present popularization situation of Taiwan Guoyu; Guoyu's actual use conditions in the Taiwan8th census; field research; the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he language use in Taiwa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standards of Taiwan Guoyu popularization. It introduces Taiwan Guoyu's standards which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promoted in the course of Guoyu popularization and sums up the features of the standards. Chapter four is about research on Guoyu promotion strategies. This chapter over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aiwan Guoyu, tries to analyze th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of Guoyu popularization in terms of the theory of language plann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makes an assump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 Guoyu's popularization.
引文
1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2003年6月15日起施行)第十八条。
    2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第二章“资格认定条件”第八条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二)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这里的达标率即指获得二级乙等(含)以上成绩的教师。
    3 仇志群、[荷兰]范登堡.《台湾推行国语的历史和现状》,《台湾研究·教育》1994年第4期。
    4 许嘉璐,2012,摘自其为《两岸常用词典》所作的序。
    5 摘自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关于孔子学院的介绍。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6 郭龙生,《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绪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7 《语言功能规划刍议》,《中国语言规划续论》第18页,李宇明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2月第1版。
    8 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简称“汉考”。汉语拼音缩写为HSK。——《全球华语词典》,李宇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出版,346页。
    9 《论母语》,《中国语言规划论》169-187页,李宇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0 摘自台湾教育部终身教育司网页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932&Page=17600&Index=2&WID=c5ad5187-55ef-4811-8219-e946 fe04f725
    11 全称国家教育研究院,是台湾教育部从事整体性、系统性教育研究的智库。2000年5月成立筹备处,2007年8月调整业务重点为课程及教学、测验及评量、制度及政策、教育人力发展、教学资源等研究及教育人员的研习训练,2010年12月制订《国家教育研究院组织法》,2011年3月整合国立编译馆、国立教育资料馆成立国家教育研究院。
    12 原住民族语即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原住民族即台湾少数民族,下同。
    13 摘自台湾教育部国际及两岸教育司网站海外台湾学校及华语教育科“业务执掌”介绍。
    14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400页,国语日报社,2012年。
    15 摘自台湾教育部原国语推行委员会网站国语会成果展示http://140.111.34.54/MANDR/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3751
    16 有关台湾人口普查及语言使用相关项目的数据都来源于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第五部分港澳台篇“台湾第八次人口普查语言使用数据分析”,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商务印书馆,2012。
    17 戴红亮,《台湾语言文字政策》,2012。
    26 黄英.《台湾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0卷第3期,2010年8月。
    27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施颜祥在一次论坛中的讲话,台湾《工商时报》报道,中国新闻网(http://www. Chinanews.com)2012年4月11日转载。
    28 服务业分类依据台湾TWCSI台湾服务业联网(http://www.twcsi.org.tw)。
    31 李青梅.《海峡两岸字音比较》,《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3期。
    32 鲁启华.《海峡两岸汉字多音字审音比较——兼论审音标准问题》,《铁道师院学报》第15卷第3期1998年6月。
    33 李志江.《海峡两岸汉语语音规范差异的协调处理》,《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研究》,李雄溪、田小琳、许子滨主编,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5月。
    34 许嘉璐(2012),摘自其为《两岸常用词典》所作的序。
    41 田小琳编著,《香港社区词词典》说明,商务印书馆(北京),2009年9月第1版。
    42 周荐.《雅俗殊途,美文同归》,《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研究》,李雄溪、田小琳、许子滨主编,文化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43 周殿生2006年9月发表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的《谈两岸非通用词语》一文就曾举例提及“气爆”一词。
    44 《现汉》第5版注音为“舴艋(zimeng)"。
    45 周荐主编,2007年12月第1版,商务印书馆。
    46 《现汉》第5版把“坪”标为方言量词,第6版取消了标<方>,改为加注“(用于台湾地区)”。
    47 刁晏斌.《海峡两岸数字略语使用差异考察与分析》,《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1》,李向玉主编,澳门理工学院,2012.
    48 钱玄同,1941年,摘自《中华新韵》附录“国音简说”
    50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152页,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
    51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第四章第六节,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台湾国语日报社出版,2012年。
    52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第四章第六节,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台湾国语日报社出版,2012年。
    53 摘自台湾教育部原国语推行委员会网站即时新闻‘‘《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初稿公告,征求各界意见”。http://140.111.34.54/MANDR/news.aspx?news_sn=5951
    54 李鍌,摘自其为《国语运动百年史略》所作的序。
    55 摘自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提交立法院的《国家语言发展法》总说明。
    56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437页,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国语日报社出版,2012年。
    57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193-238页,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国语日报社出版,2012年。
    58 《国语运动百年史略》438页,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国语日报社出版,2012年。
    59 马学磊.《语言中的政治:台湾光复初期的国语运动》,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60 李宇明.《语言功能规划刍议》,《中国语言规划续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2月。
    61 李宇明主编.商务印书馆(北京),2010。
    [1]王炬.国语运动的理论与实际[M].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1951.
    [2]方师铎.五十年来国语运动史[M].台北:台湾国语日报出版社,1965.
    [3]张博宇.台湾地区国语运动史料[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
    [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音教材编辑委员会.国音学[M].新北:正中书局,1982.
    [5]M.E.Van Den Berg(范登堡).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Use in Taiwan(台湾的语言规划与语言使用)[M].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1986.
    [6]徐世荣.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M].语文出版社,1997.
    [7]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8]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于根元.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1]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2]郭龙生.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1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4]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续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5]许长安.台湾语文政策概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6]戴红亮.台湾语言文字政策[M].九州出版社,2012.
    [17]世界华语文教育会编.国语运动百年史略[M].国语日报社,2012.
    [18]林进辉.台湾语言问题论集[C].台北:台湾文艺杂志社,1983.
    [19]郑良伟,黄宣范.现代台湾话研究论文集[C]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1985.
    [20]魏建功.魏建功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1]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2]周荐,董琨.海峡两岸语言与语言生活研究[C].商务印书馆,2008.
    [23]李雄溪,田小琳,许子滨.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研究[C].文化教育出版社,2009.
    [24]周志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机遇管理[C].九州出版社,2009.
    [25]李向玉.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1[C].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12.
    [26]李平.当代海峡两岸词语差异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
    [27]赵一凡.半个世纪中两岸三地语法的发展与变异及其规范化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5.
    [28]孙海娜.我国国家通用语——普通话推广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9]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30]商钟岚.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日语外来词对照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1]刘小林.《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台湾汉语特有词语及词语特有义项考察[D].北京语言 大学,2006.
    [32]张岚.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通用语语音差异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3]张振兴.台湾语言研究概况[J].语言学动态,1978,(6):1-19.
    [34]张拱贵,王维周.“普通话”,还是“国语”?[J].南京师大学报,1987,(3):42-48.
    [35]张振兴.台湾社会语言学史五十年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2):98-108.
    [36]廖秋忠.《国语在台湾之演变》评介[J].国外语言学,1989,(3):122-127.
    [37]李青梅.海峡两岸字音比较[J].语言文字应用,1992,(3):42-48.
    [38]仇志群,[荷兰]范登堡.台湾语言现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语文,1994,(4):254-261.
    [39]仇志群,[荷兰]范登堡.台湾推行国语的历史和现状[J].台湾研究,1994,(4):77-82.
    [40]仇志群.台湾五十年来语文规范化述略[J].语文建设,1996,(9):39-43.
    [41]鲁启华.海峡两岸汉字多音字审音比较[J].铁道师院学报,1998,(3):67-70.
    [42]曹述敬.国语运动的实干家——白涤洲[J].语文建设,1998,(6):47-48.
    [43]刁晏斌.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J].中国语文,1998,(5):387-390.
    [44]马万义.排挤“国语”是蠢人之举[J].统一论坛杂志,1999,(2):14-15.
    [45]许长安.台湾“通用拼音”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2002,(3):5-10.
    [46]赵金铭.魏建功先生在朝鲜教汉语和在台湾推广国语的贡献[J].世界汉语教学,2002,(3):102-106.
    [47]汪毅夫.魏建功等“语文学术专家”与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J].东南学术,2002,(6):99-108.
    [48]金美.论台湾新拟“国家语言”的语言身份和地位[J].厦门大学学报,2003,(6):73-78.
    [49]鲁国尧.台湾光复后的国语推行运动和《国音标准汇编》[J].语文研究,2004,(4):1-8.
    [50]季云飞.陈仪与台湾教育事业之接收和重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5):129-136.
    [51]赵会可,李永贤.台湾语言文字规划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2005,(6):131-135.
    [52]周殿生.谈两岸非通用词语[J].语言学研究,2006,(5):139-143.
    [53]吴本荣.陈仪与台湾光复初期的语言政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6,(10):125-128.
    [54]王积龙.台湾报业文化百年历史流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43-147.
    [55]君雅,陆羽.台湾当局语言政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1):49-55.
    [56]陈颖.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当代台湾语言生态[J].广西民族研究,2009,(2):85-90.
    [57]马学磊.语言中的政治:台湾光复初期的国语运动[J].温州大学学报,2009,(6).
    [58]何万顺.论台湾华语的在地化[J].澳门语言学刊,2010,(1):19-29.
    [59]伍义林,林连通,詹伯慧等.两岸四地语言文化互动潮流观察[N].北京日报,2005年8月1日第19版.
    [60]许长安.台湾推行国语的历史与否定国语的逆流[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5月17日第4版.
    [61]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国语推行政策及措施之检讨与改进[R].台北:台湾行政院, 1982.
    [6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课题组.“台湾语文生活近况”[R].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课题组.“台湾语文生活近况”[R].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上编)课题组.“台湾语文生活近况”[R].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台湾语文生活近况”[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台湾语文生活近况”[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7]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68]中文电子学位论文服务http://www.cetd.com.tw/ec/index.aspx
    [69]台湾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70]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库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71]台湾教育部全球资讯网http://www.edu.tw/index.htm
    [72]期刊文献资讯网http://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chinaculture.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