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古代旅游具有“泛旅游”特征,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成为一种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边缘性社会活动。放眼中国古代旅游史,晚明社会呈现一派如痴如醉、繁忙的旅游景象,标志着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又一次高峰。晚明政治、经济、思潮、士风特殊时代风貌和佛教复兴、圆融性转向综合作用下形成文人旅游风盛,带动佛寺旅游风兴。本文综合利用旅游史学、宗教旅游学和社会史研究方法,通过对文人文集相关游记信息和地方县志、寺志、摩崖石刻等综合史料的分析和考证,从晚明文人佛寺旅游背景、概况、进程和特点四个部分综合阐述晚明文人佛寺旅游问题。论文中分析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类型,旅游功能,旅游动机,朝山交通方式、寺庙用餐、游寺内容、与僧人互动、寺院住宿和寺院开支六个旅游要素和旅游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解析晚明文人佛寺旅游中山水景观欣赏的科学化与佛化转向、高雅之兴及与民同乐的雅俗共赏之势、情欲释放下的奢侈享乐与佛教禅净双修的平淡回归和旅游业发展的批判与肯定四个重要特征。文人多元化佛寺旅游特点折射出晚明社会特有的商品经济发展新趋势,市民社会兴起、文人生活世俗化和士僧互动社会新风;反映了阳明心学、禅净双修和实学思潮多元文化风潮,具有时代发展的进步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文人旅游风盛与佛寺旅游风兴是在晚明“分崩离析”的混乱朝政与黑暗政治下文人无奈的逃遁,他们在寺庙等风景名胜的奢侈享乐行为是传统出仕思想报国无门情境下颓废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因此,对于文人佛寺旅游特点的评析应坚持二重评价标准。
Ancient Chinese tourism features "Mass tourism". As a popular culture, Tourism is generally connecting with the Policies of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and Diplomacy. Concern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consumption level on Chinese ancient tourism history, Tousim was booming in Late Ming Dynasty. Late in the Ming Dynasty, essential tourism faciliti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and accommodation,were rather completed. Therefore, Tourism gradually became a fashion of life. The ancient Chinese scholars, admiring the nature and pursuing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ve an ethic desire in pursuit of the perfection of humans both in personality and in life. The Buddhist Temples Tourism, with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and customs, is the essential for Literati Tourism.
     Based on ancient scholars' travelling notes, History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emples, and Buddhism stone inscriptions, this thesis gave an all-round explanation to the culture of Literati Buddhist Temples Tourism in Late Mi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the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i Buddhist Temples Tourism in Late Ming Dynasty. The author emphasi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i Buddhist Temples Tourism in Late Mi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uddhism culture, the scholar Buddhist Temples Tourism turns into an occasion for both the appreciation on the Natural beauty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human daily life. Literati tourist actions in Late Ming Dynasty existed in the living practice of Philosophic Thought of Wany Yangming's, Zen Buddhism and Neo-Confucianism.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pread ethos of Decadent Sentiments in Late Ming Dynasty due to Crisis Politics. This drove the scholars away from the Reality and tent to seek inner peace in Buddhism.
     The Critics on Literati luxurious Buddhist Temples Tourism showed the crisis of morality in Late Mi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realiz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Temples Tourism in Late Ming Dynasty implied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引文
[1]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79。
    [1]杨文棋:《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4:76-80。
    [2]保继刚:《宗教旅游开发研究》,载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112-118。
    [3]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162。
    [4]范能船:《佛教文化·中国文化·旅游》,《旅游学刊》,1990.5(4):52-55,59。
    [5]流方:《旅游与宗教》,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282。
    [6]王清廉:《旅游地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01。
    [7]朱义禄:《宗教文化与旅游资源》,旅游科学,1996.3:33-37。
    [8]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青岛出版社,2003:194。
    [1](唐)贾岛:《上谷游夜》。
    [2](唐)尚颜:《江上秋思》。
    [3](明)文征明:《枕上闻雨有怀宜兴杭道卿》。
    [1](南朝梁)沈约:《与约法师书悼周舍》。
    [2](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3。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鄱阳神》。
    [4]陈来生:《中国古代“旅游观念”及其民族文化心态探析》,社会科学,2003:12。
    [5]章必功:《中国旅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2。
    [1]滕新才:《明代中后期旅游文化论》,《旅游学刊》,2001年第6期。
    [2]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76。
    [1](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书社,1982:43。
    [2](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书社,1982:88。
    [3](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58。
    [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3《俺九》。
    [1]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49。
    [2]吴晗:《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66。
    [3]颜亚玉:《宗教旅游论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9-74.
    [4]保继刚:《宗教旅游开发研究》,载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112-118。
    [1]杜达山:《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2]方百寿:《论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向》,《社会科学家》,2001,1。
    [3]沈祖祥:《宗教旅游学学科理论探索》,出自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旅游学:新学科·新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参见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5]陈宝良:《明代的宗教旅游》,《中州学刊》,2006,5。
    [6]杜达山:《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7]陈荣富:《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江西社会科学》,2001,9。
    [8]参见许宗元:《儒道佛与中国旅游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9]参见郑焱:《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10]参见陈宗海:《旅游景观文化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11 方百寿:《论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向》,《社会科学家》,2001,1。
    12 参见曹绘嶷:《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社会科学家》,2002,4。
    [1]郭鹏:《试论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前进》,2007,4。
    [2]郑嬗婷、陆林、杨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3]林明太:《莆田市宗教旅游开发研究》,《莆田学院学报》,2002,2。
    [1]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2]胡世健、张效仁:《华夏旅游史话》,1989年。
    [3]章必功:《中国旅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沈祖祥主编:《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黄家城:《桂林旅游史略》,漓江出版社,1998年。
    [3]王淑良:《中国旅游史》,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
    [4]范能船:《中国佛教旅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
    [5]章采烈:《中国宗教特色旅游》,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6]王元海:《旅游宗教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7]许晓光:《旅游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8]沈祖祥:《中国宗教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9]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07。
    [3]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4]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华书局,2008年。
    [5]王兆彤:《徐霞客和他的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6]唐锡仁、杨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7]褚绍唐:《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
    [1]刘国城:《徐霞客评传》,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
    [2]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著,《徐霞客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陈宝良:《从旅游观念看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市民文化的演绎:晚明旅游风尚的文化动因》。《明代民间的节日旅游》,《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明代的商贸旅游》,《中州学刊》,2007,5。《明代的宗教旅游》,《中州学刊》,2006,5。
    [4]滕新才:《明中后期旅游文化论》,《旅游学刊》,2001,6。
    [5]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陈建勤:《风尚、环境、文士——明清江南游风炽盛原因》,《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明清江南地区的文人游风》,《旅游科学》,2000,4。《明清节令游俗与江南社会》,《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论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活动及其社会意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1]陈建勤:《明清时期的旅游消费及其支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消费经济》,2000,4。《非商业性旅游接待的历史考察——以15—19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7,5。
    [2]陈建勤:《论游道——明清文士旅游观研究之一》,《旅游学刊》,2000,4。《议景观——明清文士旅游观研究之二》,《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明清文士的景观观念》,《华夏文化》,2002,3。
    [3]魏向东、李蓓:《晚明文人旅游行为特征之文献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4]郑威:《试析明代后期士人旅行家王思任的旅游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8。
    [5]刘少虎:《市民文化的演绎:晚明旅游风尚的文化动因》,《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5。
    [6]王路平:《佛教与古代黔灵山旅游业》,《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7]陈来生:《从社会历史语境看中国旅游的发展流变及其特点》,《学术月刊》,2004,11。
    [8]陈来生:《中国古代旅游观念及其民族文化心态探析》,《社会科学》,2003,2。
    [9]陈来生:《古代中国人的旅游性格》,《史林》,2004,4。
    [1]郑焱:《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2]张勇:《明代西南地区文人旅游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3]蔡平:《晚明江南山人的旅游文化剖析—以陈继儒为主要研究对象》,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4]谢斌:《《游居柿录》与袁中道休闲旅游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5]陈静:《西樵山明清历史人文景观及保护的初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6]徐华兰:《明清以来夏津地区宗教与民俗状况探析》,云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7]李伟峰:《泰山香社民俗文化研究——以泰山现存香社石碑为例》,山东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1]陈国生、罗文:《旅游史学论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2]丁贤勇:《历史与旅游:应用史学的一种解读》,《江汉论坛》,2003,5。
    [1]沈祖祥:《宗教旅游学学科理论探索》,出自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旅游学:新学科·新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彦章:《拨开历史天空的迷雾—心理历史学几组概念厘析》,《绥化师专学报》,2000年3月。
    [3]冯尔康:《三论开展社会史研究》,转引自常建华:《复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成长的新一代史学—1991年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类似的观点在社会史研究领域中亦得到学者的赞成。如《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社会史专辑中也指出:社会史不应该停留在了解人们生活的现象上,还需要深一层研究人们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
    [1]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1。
    [2]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76。
    [3]滕新才:《明代中后期旅游文化论》,《旅游学刊》2001,6。
    [4]晚明人笑言新七件事:旅游、谈谐、听曲、博奕、狎妓、收藏(包括书籍、古董、时玩)、花虫鱼鸟以区别“旧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1](明)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卷10,《王伯子岳游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60。
    [2](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10,《己丑馆选》。
    [3](明)邹迪光:《郁仪楼集》,卷36,《游吴门诸山记》,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8册。
    [4](明)皇甫信:《游金碧山记》,收在崇祯《吴县志》卷3,《山》,上海书店,1990:54。
    [5]艾儒略著,谢方校:《释职方外纪校释》,中华书局,1996:2。
    [6](明)王立道:《具茨遗稿》,《帝王应天下之务》。
    [1](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卷5,文震孟《国步景艰疏》。
    [2](明)袁宏道:《丘长孺》。
    [3]《明史》卷190“赞曰”。
    [4]《明史》卷202“赞曰”。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4,《白秋练》。
    [2]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338。
    [3]嘉靖《通许县志》卷上《人物·风俗》。
    [4](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何塘《民财空虚之弊议》,中华书局,1962:1437、1440。
    [5](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何塘《民财空虚之弊议》,中华书局,1962:1440。
    [6](明)张翰:《松窗梦语》卷4《百工纪》。
    [1](明)张瀚:《松窗梦语》卷7。
    [2]乾隆《榆次县志》卷九《风俗》。
    [3](明)冯梦龙:《情史》,卷6。
    [4]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3章,三联书店,2001年。
    [5](明)谢肇制:《五杂卒》卷8。
    [6](清)余怀:《板桥杂记》卷上,《香艳丛书》。
    [7](明)张岱:《陶庵梦亿》,上海书店,1982:32。
    [1](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11,挟妓游行,续修四库本,子部杂家,1195,上海古籍出版社。
    [2](明)王艮:《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3](明)李贽:《藏书》卷32,《德业儒臣后论》。
    [4](明)李贽:《初谭集》卷19,“笃义”。
    [5](明)李贽:《焚书》卷3,《意心说》。
    [6](明)袁宗道:《袁宏道集笺校》卷44,《德山尘谭》。
    [7](明)袁宗道:《袁宏道集笺校》卷4,《识张幼于箴铭》。
    [8](明)王夫之:《船山全书》第6册,卷5,《读四书大全说》,岳麓书社,1991:674。
    [9](明)王夫之:《船山全书》第3册,卷3,《诗广传》,岳麓书社,1988:428-429。
    [1](明)朱健:《苍崖子》,《裁理篇》。
    [2](明)朱健:《苍崖子》,《挚真篇》。
    [1](明)徐枋:《法林庵募制庄严序》卷7《居易堂集》。
    [2](清)《江浦县志》(1684),卷7。
    [3](明)徐柏容主编:《候方域散文选集》,《梅宣城诗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40。
    [4](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27《文贞徐存斋先生阶》。
    [5](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4“西城内”条。
    [6](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4,《书院》。
    [1](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0.
    [2](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0。
    [3](明)何心隐:《何心隐集》,第1卷,《论友》,中华书局1960:27。
    [4](明)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卷3,《书赎》,《与周柳塘》之二。
    [5](明)刘元卿:《刘聘君全集》,卷1,《请举朝讲疏》。
    [6](清)高廷珍:《东林书院志》,卷3,会语一。
    [7](明)许孚远:《敬和堂集》,卷3,《觉堂说》。
    [8](明)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4,《追求国学乡学社学家塾本来正额以订书院旁额议》。
    [1](明)袁中道:《坷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50。
    [2](明)袁中道:《坷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50。
    [3](明)袁中道:《坷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52。
    [4]万历:《杭州府志》卷94。
    [5](明)虞淳熙:《胜莲社约》。
    [6](明)严武顺:《月会约》。
    [7]万历:《钱塘县志.纪献.流寓》“冯梦祯”条。
    [8](明)吴之鲸:《武林梵志》卷3“理安禅寺”条引《澹社序》。
    [9](明)焦鈜:《国超献征录》卷25《吏部尚书张恭懿公瀚传》。
    [1](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19“赵宦光”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566。
    [2](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4《灵》。
    [1](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卷17《送谢子振卿游南岳序》。
    [2](明)袁宏道:《袁宏道笺校》卷42,《答陶周望》。
    [1](明)谢肇淛:《小草斋集》卷5《近游草自序》。
    [2](明)邹光迪:《郁仪楼集》卷36《游吴门诸山记》。
    [3](明)李濂:《嵩渚文集》卷90,《答王参政论游览山水书》。
    [1](明)丁奉:《南湖先生文选》卷7《游都湾石涧记》。
    [2](明)王一心:《兰雪堂集》,《风尘记余自序》。
    [3](明)魏文掖:《石室秘抄》卷5《桂林杂纪序》。
    [4](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江南诸省》,中华书局,1981:69。
    [5](明)谢肇淛:《五杂俎》卷3,地部1,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0-21。
    [6](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杂志公司,1996:1。
    [1](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05。
    [2](明)归庄:《归庄集》,卷6《五游西湖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74-375。
    [3](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地部二》。
    [4](明)徐霞客著、朱惠荣校注:《徐妓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107。
    [5](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1,《解脱集之四·吴敦之》。
    [1]于希贤、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9:57。
    [2](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杂志公司,1996:13。
    [3](明)吴从先:《小窗自纪》,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4](明)谭元春:《谭元春集》,卷30,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806。
    [5](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五岳游草》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5。
    [6](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24《十一清赏·瓶史》。
    [1](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30。
    [2](明)《锡山景物略》卷2。
    [3](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
    [4](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卷7《答茅鹿知门县》。四部丛刊初编本。
    [5](明)谭元春:《谭元春集》,卷20,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551。
    [6](明)谭元春:《谭元春集》,卷20,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551。
    [1]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77。
    [2](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五岳游草》,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30。
    [3](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28,《画一》,中华书局,1982:257。
    [4](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28,《画一》,中华书局,1982:255。
    [5]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题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34。
    [6]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士大夫之禅悦及出家第十》,2000:334。
    [7]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法门之纷争第五》,2000:281。
    [8]参见太虚《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太虚大师全书》第57册。
    [1](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4,明神宗《再赐藏经敕》。
    [2]笔者根据(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整理所得。
    [1]《清凉山志》卷2。
    [1]林继中:《中国佛教名山胜地寺志》,《峨眉山志》,袁子让《游大峨山记》。
    [2](明)王毓宗《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
    [3](明)谢肇淛:《五杂俎》,卷8,人部4。
    [4]《九华山志》卷3。
    [5]《九华山志》卷3。
    [6]《九华山志》卷6。
    [1]程东等著:《峨眉山》,(明)万安:《敕赐会福寺碑文》,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200-201。
    [2]程东等著:《峨眉山》,(明)宿进:《重修会福寺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202-203。
    [3]程东等著:《峨眉山》,(明)宿进:《重修会福寺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205。
    [1](明释)紫柏大师:《紫柏老人集》卷9《长松茹退》。
    [2](明释)紫柏大师:《紫柏老人集》卷9《长松茹退》。
    [3](明)王宇春等人合编:《云栖法汇》第五册,《竹窗二笔儒佛交非》。
    [4](明释)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4:106。
    [1](明释)益大师:《益全集》,台北佛教书局,1989:1098。
    [2](明释)德清:《道德经解发题》,《憨山老人梦游集》卷45。
    [3](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81,《北禅寺兴造募疏》。
    [4](明)吴宽:《饱翁家藏集》卷42,《雨阉宗谱序》。
    [5](明释)《憨山大师梦游集》,《年谱实录上》。
    [6](明)钱谦益:《紫柏尊者别集》,附录《东厂缉访(妖书)底簿》。
    [7](明)王宇春等人合编:《云栖法汇》,《手著》。
    [1](明)黄宗羲:《明文海》卷98,瞿汝翟《荆州天皇护国寺募接待檀文》。
    [2](明)黄宗羲;《明文海》卷229,蒋德撮《理学经纬十书序》。
    [3](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88。
    [4](明)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27《愿学记》二。
    [5](明)陈龙正:《几亭全书》,卷22,《政书》,《杂训》。
    [6](明)黄宗羲编:《明文海》卷229,蒋德憬《理学经纬十书序》。
    [7](明)耿定向:《耿天台先生全书》卷7。
    [8](明)顾大韶:《炳烛斋稿》《峄县知县何公暨元配钱夫人行状》,康熙十年顾晶、顾淼刻本。
    [1](明)宋懋澄:《九篱集》,《将迁居金陵议》。
    [2](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29,《柳浪杂咏》。
    [3](光绪)《青浦县志》卷21,《人物艺术传》。
    [4](明)李日华:《恬致堂集》卷25。
    [5](明)钱谷编:《吴都文粹续集》卷45。
    [6]转自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348。
    [7](明)周晖:《金陵琐事》卷3。
    [8](民国)《款县志》卷10,《人物志·诗林》,中国方志丛书。
    [1](明)袁中道:《坷雪斋集》,《游居柿录》卷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34。
    [2]《居士传》卷44。
    [3]《居士传》卷38。
    [1]《慧山寺》,卷2,寺。
    [2](明)姚希孟:《循沧集》卷1,洞庭小漏记。
    [3](明)黄宗羲编:《明文海》,卷332。
    [4](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6,《西山上·香山寺》,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29。
    [5](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杂志公司,1996:25。
    [1](清)钱兆鹏:《述古堂文集》,卷7《游北山记》。
    [2](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杂志公司,1996:17。
    [3](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杂志公司,1996:17。
    [4](明)王世贞:《游摄山栖霞寺记》,收入《古今游记丛钞》第四册,卷15,《江苏省》,中华书局,1924:28。
    [5](明)王思任:《游峄山记》,收入(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686。
    [6](明)文征明:《文征明集补辑》卷19,《游洞庭东山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56.
    [7](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6,《西山上·香山寺》,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29.
    [8](明)张岱:《西湖梦寻》卷2,《玉泉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
    [1]陈宝良:《明代的宗教旅游》,中州学刊,2006,9。
    [2](明)陈继儒:《太平清话》(说库本)。
    [3](明)钱谦益:《石田诗钞序》,《牧斋初学集》,卷40,四部丛刊本。
    [1](明)吴宽:《家藏集》,卷39,《送章廷佐还金华序》,四部丛刊初编本。
    [2](明)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3](明)黄宗羲:《明文海》,264,余孟麟:《秣陵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94。
    [4](明)王叔承:《金陵游记》,《天下名山游记》,卷2,四库全书存目本。
    [5](崇祯)《吴县志》卷22。
    [6](万历)《青浦县志》,卷2,《镇市》,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7](道光)《昆新两县志》,卷12,姜宸英《小有堂记》,清道光6年刻本。
    [1](明)李流芳:《檀园集》,卷8,《游西山小记》,四库全书本。
    [2](明)袁宗道:《白苏斋类集》,卷14,《极乐寺记游》,四库禁毁书丛刊。
    [3](明)张大复:《梅花草堂全集》,卷4,《济上看月记》,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80册。
    [1](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五岳游草阅》,中华书局,2006:27。
    [1]魏向东、李蓓:《晚明文人旅游行为特征之文献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
    [2]转引自魏向东、李蓓:《晚明文人旅游行为特征之文献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
    [1](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5。
    [2](乾隆)《震泽县志》卷19《人物七》,《文学》。
    [3](明)屠隆《偶读》,《晚明小品》。
    [4](民国)涵青氏辑:《古今游记丛钞》第四册,卷15,《江苏省》,王世贞《游摄山栖霞寺记》,中华书局,1924:28。
    [5](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王思任:《游峄山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686。
    [6](明)文征明:《文征明集补辑》,卷19,《游洞庭东山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56。
    [1](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文翔凤:《游青泥涧吉祥寺杂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339。
    [2](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08。
    [3](明)《太祖实录》,卷29,见姚伟军等编《明实录类纂》(经济史料卷),武汉出版社,1993:719。
    [4]于希贤、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71。
    [5]于希贤、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77。
    [6]《海瑞集》上编《被论自陈不职疏》。
    [7]嘉靖:《吴邑志》,《吴邑治雁图说》。
    [8]乾隆:《元和县志》卷10《风俗》。
    [9](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16。
    [10]于希贤、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91。
    11 于希贤、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20。
    12(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地部二,《游山之艰险》。
    [1](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下册,《夏日即事》。
    [2](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6。
    [3](明)张岱:《陶庵梦亿》卷5,《炉峰月》。
    [1](明)王思任:《王季重小品》,《游摄山记》。
    [2](明)袁中道著,刘如溪、谢蔚点评,林木审校:《游居柿录》,卷5,青岛出版社,2005:103。
    [1](明)袁中道:《坷雪斋集》,《游居柿录》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76。
    [1](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36。
    [2](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26《隐逸》。
    [3](清初)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36《冒辟疆五十寿序》。
    [4](清初)汪琬:《钝翁类稿》卷29。
    [5]于希贤、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57。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6》补遗卷3《淹九》,中华书局,1959年。
    [2](明)费元禄:《晁采馆清课》,卷上。
    [3](明)费元禄:《晁采馆清课》,卷下。
    [4](明)费元禄:《晁采馆清课》,卷下。
    [1]该碑现存虎丘二山门断梁殿,笔者现场抄录。
    [1](明)张京元:《法相寺小记》。
    [2](明)徐渭:《法相寺看活石》。
    [3](明)张岱:《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照庆寺,“西湖香市记”条。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0,《湖上杂叙》。
    [2](万历)《昆山县志》(据明万历四年刊本影印),卷2,《风俗》。
    [3](道光)《昆山新阳两县志》(据道光六年刻本影印),卷1,《风俗 占候》。
    [1](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江南诸省》。
    [2](明)郎瑛:《七修类稿》卷5《天地类》“普陀洛迦山”条。
    [3](明)谭元春:《谭元春集》,卷20,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546。
    [1](正德)《姑苏志》卷8,《山上》,徐有贞《云岩雅集志》。
    [2](明)张岱:《陶庵梦亿》卷5“虎丘中秋夜”条。
    [3](明)李流芳:《檀园集》,《游虎丘小记》。
    [4](明)李流芳:《檀园集》,《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
    [1]葛延英:《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12。
    [2](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地部二:游山之艰险。
    [1]刘秀池:《泰山大全》,《合山会记碑》,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949。
    [1](明)袁中道:《珂雪斋近集》,卷1《游德山记》。
    [2]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10-111。
    [3]关文发:《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63。
    [4](明)文征明:《文征明集》(补辑),卷28,《太学上舍生陆君思宁寿藏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67。
    [1](明)文征明:《甫田集》,卷31,《王履吉墓志铭》,四库全书本.
    [2](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下册,《夏日即事》。
    [3]钱茂伟:《国家 科举与社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32-134。
    [4]参见圣严:《明末佛教研究》第四章,台湾东初出版社,1985:239。
    [1](明)李中梓:《寿世青编》,卷上。
    [1](明)屠隆:《县花记自序》,《宗谱》卷36。
    [2](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6,《汤勋陆》。
    [3](明)高濂:《遵生八笺》,卷8,《起居安乐笺下》。
    [4](明)高濂:《遵生八笺》,卷8,《起居安乐笺下》。
    [5](明)袁宗道:《袁伯修小品》,《陶编修石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71。
    [1](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42。
    [2](明)文征明:《重修大云庵碑》。
    [3](明)梁辰鱼:《登蜀冈憩上方寺》。
    [4](光绪)《丹徒县志》卷33。
    [1](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0。
    [1]参见(加)斯蒂芬.史密斯:《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年。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8-9。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远离》,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8、37。
    [1]《天台山志》卷123,(明)夏锻:《游石桥记》。
    [1](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侯继高:《游补陀洛迦山记》。
    [2](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7,普陀山:渡海记事碑。
    [1](明)杨明辑:《天童寺志》,《千佛阁记》。
    [2](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8,山中旧规。
    [3](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1,山中胜景。
    [4]《金陵梵刹志》卷18,中国佛志丛刊本。
    [5]《金陵梵刹志》卷27,中国佛志丛刊本。
    [6]《金陵梵刹志》卷20,中国佛志丛刊本。
    [7]《金陵梵刹志》卷3,中国佛志丛刊本。
    [1](明)王叔承:《金陵游记》,《天下名山游记》,卷2,四库全书存目本。
    [2](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13。
    [3](清)徐树丕,《识小录》,卷4,《吴中巫风》条。收在《笔记小说大观》。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0,《湖上杂叙》。
    [2](明)费元禄:《晁采馆清课》,卷下。
    [3](明)费元禄:《晁采馆清课》,卷上。
    [4](明)张大复:《梅花草堂全集》,卷4,《济上看月记》,收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0册。
    [5]参见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第五章第一节《寺庙旅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下),《纪游》,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645。
    [2](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44。
    [3](明)徐霞客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235。
    [4]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寰宇通衢、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卷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1。
    [5]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一统路程图记》卷七,江南水路,六,杭州迂路由烂溪至常州府水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6]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三《士商类要》,卷2,济宁州至泰安州山顶陆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43。
    [1](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虞淳熙:《五岳胜览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203。
    [2](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08。
    [3]唐锡仁、杨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2。
    [4](明)袁宗道:《袁伯修小品》,游西山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67。
    [5](明)袁宗道:《袁伯修小品》,游西山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69。
    [6](明)袁宗道:《袁伯修小品》,上方山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82。
    [1](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50。
    [2](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51。
    [3](明)袁宗道:《袁伯修小品》,小西天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90。
    [4](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2。
    [1](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42。
    [2](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卷16,曹土育《游横山记》。
    [3](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48。
    [4](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5。
    [5]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华书局,2008:87-88。
    [6](明)邹迪光:《郁仪楼集》,卷36《游吴门诸山记》。四库全书存目本。
    [1]何高济等译、何兆武校:《利玛窦札记》,中华书局,2006:12。
    [2](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5,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352。
    [3](民国)劳亦安:《古今游记丛钞》第四册,卷18,《浙江省》,王叔承<武林富春游记》。
    [4](明)钱希言:《桐薪》,卷3,《湖船》。
    [5](明)虞淳熙:《浮海槛诗序》,收入(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208。
    [6](崇祯)《吴县志》,卷4,《山》,汪道昆《游洞庭山记》。
    [7](明)李流芳:《檀园集》,卷8,《游焦山小记》,收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5册。
    [8](明)袁中道:《坷雪斋集》,卷16,《后泛鬼记》。
    [9](明)文震亨:《长物志》卷9。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4,《荷花荡》。
    [2](清)焦东周生:《扬州梦》卷3。
    [3](清)李斗:《杨州画舫录》卷11。
    [4](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侯继高:《游补陀洛迦山记》。
    [5](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7。
    [1](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
    [2](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7。
    [3](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7。
    [4](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
    [5](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
    [1](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
    [2](明)张岱:《琅嬛文集》,卷2,《启游山小启》1。
    [3](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下),《游敬亭山记》,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560。
    [4](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下),《纪游》,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645。
    [5](明)程启充:《游千山记》。
    [6](明)袁宏道:《上方山记》。
    [7](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下。
    [1](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1。
    [2](清)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筵宴所》。
    [3](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1。
    [1](明)屠隆:《茶说》。
    [2](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室庐·茶寮》。
    [3](明)高镰:《山斋志》。
    [4](明)张岱:《陶庵梦忆》卷8,《露兄》。
    [5](明)屠隆:《考梁余事》卷4“人品”条。
    [6](明)许次纤:《茶疏·论客》。
    [7](明)陆树声:《茶寮记》。
    [1](明)文震亨:《长物志》,“硕云甲乙编本”跋。
    [2](明)蔡羽:《林屋集》卷16“事茗说”。
    [3](明)张营:《西园闻见录》卷22,“高尚·王问”。
    [4](明)张岱:《陶庵梦忆》卷3,《阂老子茶》。
    [5](明)陆树声:《茶寮记·煎茶七类·五茶候》。
    [6](明)沈周:《客作新闻》。
    [7](明)陆树声:《茶寮记》。
    [1](明)陆树声:《茶寮记·煎茶七类·六茶侣》。
    [2](明)陈继儒:《岩栖幽事》。
    [3](明)高镰:《遵生八笺》,陈鉴《虎丘茶经注补·六之饮》。
    [4](明)张源:《茶录》。
    [5](明)屠隆:《茶笺》。
    [6](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茶山。
    [7](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1。
    [8](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8,山中旧规。
    [1](明)吴应箕:《留都见闻录》。
    [1](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五岳游草》中华书局,2006:92。
    [2]《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101,(明)冯梦祯:《游金山记》。
    [1]诸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96。
    [2]郑祖安、蒋明宏主编:《徐霞客与山水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450。
    [1](明)张岱:《琅嬛文集》,《海志》。
    [2]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7。
    [3]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2。
    [1](明)邹迪光:《郁仪楼集》,卷36,《游吴门诸山记》,收入《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58册。
    [2](明)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卷11,《再游乌龙潭记》。
    [3](明)钱希言:《戏瑕》,卷1,《称姬》。
    [1](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9下《滇游日记十一》。
    [2]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科学出版社,1957:191。
    [3]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科学出版社,1957:191-192。
    [1](明)沈德潜:《舟行至蜀冈》,《上平山堂》,《记一路所见》。
    [2](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4《潇碧堂集之十六·庐山募绿小引》。
    [3](明)朱察卿:《朱邦宪集》卷6《游金陵诸山记》。
    [4](明)宋懋澄;《游华阳洞天记》。
    [5](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1](明)袁中道:《坷雪斋集》,《游居柿录》,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23。
    [2](明)《徐霞客游记》卷2上《江右日记》。
    [3](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37,《由水溪至水心崖记》。
    [1](明)袁中道:《坷雪斋集》,卷8《别还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71。
    [2](明)袁中道:《坷雪斋集》,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37。
    [3](明)《徐霞客游记》卷7上《滇游日记六》。
    [1](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
    [2](明)谢肇淛:《五杂俎》卷8。
    [3](明)袁中道:《坷雪斋集》,卷2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83。
    [4](明)袁中道:《坷雪斋集》,卷1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47。
    [1](明)袁中道:《坷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58。
    [2](明)袁中道:《坷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27。
    [3](明)江盈科:《江盈科集》,岳麓书社,2008:236。
    [4](明)江盈科:《江盈科集》,岳麓书社,2008:236。
    [5]程东等著:《峨眉山》,(明)胡世安:《登峨山道里记》。
    [6]程东等著:《九华山》,(明)吴文梓《建东岩佛殿碑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260-261。
    [7]罗纳德.L.约翰斯通著、尹今黎译:《社会中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08。
    [8]中国古代寺庙以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和书记八大执事最为重要。
    [1](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0。
    [2](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
    [3](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
    [4](民国)劳亦安:《古今游记丛钞》第四册,卷15,《江苏省》,胡胤嘉《寒山记》。
    [1](明)张岱:《陶庵梦亿》,卷4,泰安州客店。
    [2]张建忠等:《泰山古代旅店业漫谈》,《中外饭店》,1992,2。
    [3]朱剑心选注:《晚明小品选注》,浦(示方)君《游圣明湖日记》,商务印书馆,1964:333。
    [4](明)王士性:《广志绎》,卷2,《两都》,中华书局,1982:24。
    [5](明)归庄:《归庄集》卷6《五游西湖记》。
    [6](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0。
    [7](明)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
    [8](明)王世懋:《九鲤湖记》。
    [1](明)朱察卿:《朱邦宪集》卷6《游金陵诸山记》。
    [2](明)李贽:《续焚书》卷2《论交难》,岳麓书社,1990:357。
    [3](明)姜宝:《姜风阿文集》卷3,《阳羡诸山游记》。
    [4](明)归庄:《归庄集》,卷6《五游西湖记》。
    [5](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地部二》。
    [6](明)文征明:《文征明集·补辑》卷4《西郊处士劳君墓志铭》。
    [1](明)归庄:《归庄集》卷6《五游西湖记》。
    [2](明)归庄:《归庄集》卷7《五游西湖记》。
    [3](明)吴宽:《匏翁家藏集》,卷39,《送章廷佐还金华序》,收在《四部丛刊初编》。
    [4](明)唐顺之:《文海》卷3。
    [5](明)陈继儒:《陈眉公集》,卷6《记游稿序》。
    [6](明)陈继儒:《陈眉公集》,卷6《记游稿序》。
    [7](明)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陈继儒《答徐霞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83。
    [1](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32,《越东游草引》。
    [2]参见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的形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编校:《五岳游草》,中华书局2006:226。
    [2](明)顾华玉:《息园存稿文》,卷1,《关西纪行诗序》。
    [1](明)张岱:《陶庵梦亿》卷1“越俗扫墓”条。
    [2](明)黄汝亨:《浮梅槛记》,收入(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423。
    [3](明)虞淳熙:浮海槛诗序》,收入(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208。
    [4]Arjun Appadurai,ed.:《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Commodit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25.
    [1]参见黄荣春:《福州摩崖石刻》,福建美术出版社,1999。
    [2](明)袁宏道:《东洞庭》。
    [3](明)袁宏道:《与陶石篑》。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1,《吴敦之》。
    [1](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4《灵》。
    [2](明)宋愁澄:《九箭集》,《积雪馆手录序》。
    [3](明)张岱:《西湖梦寻》卷1《西湖北路》“大佛头”条。
    [4](明)张岱:《琅嬛文集》卷2《游山小启》。
    [5](明)李流芳:《咚断桥春望图题词》,张岱:《西湖梦寻》卷3《西湖中路》“十锦塘”条引。
    [6](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0《熙朝乐事》。
    [7](明)袁宏道:《与吴敦之书》。
    [1](明)袁宏道:《与张幼于书》。
    [2](明)袁中道:《游清溪记》。
    [3](明)谭友夏:《退谷先生墓志铭》。
    [4](明)卓明卿:《卓光禄集》卷3。
    [5](明)陈献章:《陈献章集》,卷4,中华书局,1987:275。
    [6](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6《西山上·香山寺》,王阳明:《春游香山寺·宿林宗师房·次韵》。
    [7](明)邹迪光:《郁仪楼集》,《游吴门诸山记》。
    [8](明)袁小修:《珂雪斋集》卷7《王伯子岳游序》。
    [9](明)罗孚尹:《箨壁稿》。
    [1]曹国新:《中国与西方旅游的古代、现代和后现代特征》,《旅游学刊》,2006:6。
    [2](明)沈恺:《环溪集》卷3,《奇游漫记序》。
    [3](明)袁宏道:《题陈山人山水卷》。
    [1](明)袁宏道:《六陵》。
    [2](明)袁宏道:《飞来峰》。
    [3](明)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4](明)袁宏道:《游盘山记》。
    [5](明)袁宏道:《与张幼于》。
    [6](明)袁宏道:《齐云》.
    [7](明)袁宏道:《由水溪至水心崖记》。
    [8](明)袁宏道:《华山记》。
    [9](明)袁宏道:《天目一》。
    [1](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8上《滇游日记八》。
    [2](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3上《粤西游日记》。
    [3](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序》。
    [1]程东等著:《蛾眉山》,(明)傅光宅:《峨眉山普贤金殿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180。
    [2]程东等著:《九华山》,(明)吴文梓:《建东岩佛殿碑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259。
    [3]详见(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
    [4](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磐陀石。
    [5](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五十三参石。
    [6](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二龟听法石。
    [1]程东等著:《峨眉山》,(明)胡世安:《登峨山道里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152。
    [2]程东等著:《峨眉山》,(明)傅光宅:《峨眉山普贤金殿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181-182。
    [1](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
    [2]详见(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2。
    [3]程东等著:《九华山》,(明)吴文梓《建东岩佛殿碑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260-261。
    [1]参见江灿腾:《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45-46。
    [2](清)彭际清:《居士传》卷44。
    [3](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陆宝:游补陀记。
    [4](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2,龙德孚序。
    [5](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2,周应宾:《重修普陀山志》自序。
    [1](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2,刘尚志序。
    [2](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2,侯继高辑:补陀山志。
    [1]参见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8-50。
    [2](明)张岱:《琅嬛文集》,岳麓书社,1985:52。
    [3](明)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卷11《初游乌龙潭记》。
    [1](明)杨循吉:《灯窗末艺》,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3册《西山游别诗后序》.
    [2](崇祯)《吴县志》,卷23,《园林》,王世贞《越西庄图记》。
    [3]魏向东、李蓓:《晚明文人旅游行为特征之文献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
    [4]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卷6,彭刚《过姚安府》,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310。
    [5]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卷6,童轩《鹤庆道中》,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310。
    [6]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卷6,沐琳《自永昌至沙木和》,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308。
    [7](明)王思任著、李鸣选注:《王季重小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05。
    [8](明)王思任著、李鸣选注:《王季重小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04。
    [9](明)王思任著、李鸣选注:《王季重小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05。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1,《游盘山记》。
    [2](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地部二:游山之艰险。
    [1](明)周晖:《金陵琐事》卷1。
    [2](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3,陆宝:游补陀记。
    [3]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科学出版社,1957:69。
    [4](民国)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卷12,张岱:补陀山记。
    [5](明)张凤翼:《说郛续》卷20,《谭辂》。
    [6]谢正光、范金民著:《明遗民录汇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6。
    [7](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63。
    [8](明)屠隆:《婆罗馆清言》。
    [9](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61。
    [1](明)屠隆:《考盘余事》,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卷4,《游具笺》,商务印书馆,193:86-90。
    [2](明)屠隆:《考盘余事》,卷4,《游具笺》。
    [3](明)陈继儒:《岩栖幽事》,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8册。
    [1](明)文震亨:《长物志》,收在《饮食起居编》卷9,《舟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33-434。
    [2](明)文震亨:《长物志》,收在《饮食起居编》卷9,《舟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33-434。
    [3](明)钟惺:《秦淮灯船赋》,收入(明)陆云龙等选评,蒋金德点校:《明人小品十六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278。
    [4](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5。
    [1](明)李流芳:《檀园集》卷8《游虎丘小记》。
    [2](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0《西湖二》。
    [1]张静秋:《论晚明大山人陈继儒小品创作成就》,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明)袁中道:《坷雪斋集》卷1,《鄂中丘长孺宴客有述》。
    [1](明)周应宾:《识小录》。
    [2](明)袁宏道:《袁宏道笺校》卷1,《赠李子髥》。
    [3](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序》。
    [4](明)汪道昆:《南屏社记》卷76,《太函集》。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7,《雪浪被逐》。
    [1](明)王元翰《凝翠集》,《与野愚和尚书》。
    [1](明)张岱:《陶庵梦忆》卷3,《湖心亭看雪》。
    [2](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上册,《王季重游唤序》。
    [3](明)陈第:《一斋集·两粤游草》,《游粤西记》,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57册。
    [4](明)张凤翼:《谭格》,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本。
    [5](明)张凤翼:《谭辖》,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本。
    [6](明)徐复柞:《花当阁丛谈》卷4,《桑先生》。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17,《游高梁桥记》。
    [2](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43,《与王百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270-1271。
    [3](明)袁宏道:《与龚惟长先生》。
    [4]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1。
    [1](明)袁宏道:《叙呙氏氏家绳集》。
    [2](明)袁宏道:《和者乐之所由生》。
    [3](明)袁宏道:《行素园存稿引》。
    [1](明)方鹏:《矫亭存稿》,卷5《游张公洞记》。
    [2](明)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游龙藏洞记》。
    [3](明)张瀚:《松窗梦语》,卷4。
    [4](明)牛若麟修、王涣如纂崇祯《吴县志》,卷10,风俗。
    [1](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中华书局,1981:69。
    [2](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3,《韦公寺》。
    [3](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第16卷,《南山分脉城内胜迹》。
    [1]转引自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12。
    [2](明)张岱,《琅環文集》,卷2,《岱志》。
    [3](明)张岱,《琅環文集》,卷2,《岱志》。
    [4](明)张岱,《琅環文集》,卷2,《岱志》。
    [1]明·陈眉公.小窗幽记.窦小平编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3]明·陈继儒.陈眉公小品.胡绍棠选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5]明·谢肇淛.小草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明·钟惺.隐秀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明·钟惺.钟惺散文选集.陈少松选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8]明·高濂.遵生八笺.重庆:巴蜀出版社,1992
    [9]明·宋濂.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10]明·张瀚.松窗梦语.海口:中华出版社,1985
    [11]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海口:中华出版社,1982
    [13]明·王临亨.粤剑编.海口:中华出版社,1982
    [14]明·李贽.焚书增补.海口:中华出版社,1975
    [15]明·颜俊彦.盟水斋存牍.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6]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7]明·李羽.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
    [18]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衕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9]明·李贤.大明一统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20]明·徐有贞.云严雅集志(收入正德《姑苏志》).北京:书目文献据明正德元年嘉靖续修本影印,1988
    [21]明·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中国出版社,1985
    [22]明·邹之峄.古今游记丛钞.海口:中华出版社,1936
    [23]明·卫泳.冰雪携.上海:中央书店,1935
    [24]明·李乐.见闻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5]明·李攀龙.李攀龙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
    [26]明·周履靖.野人清啸.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27]明·申时行等.明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9
    [28]明·夷白堂刻本.新镌海内奇观,《中国古版画》地理卷胜景图.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29]明·余怀.板桥杂记,《传世藏书》子库杂记2.长沙:湖南诚成企业集团,1996
    [30]明·佚名.新纂四六合律判语(附录于:郭成伟、田涛.明清公牍秘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1]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32]明·王夫之.船山全书(全十六册).湖南:岳麓书社,1988,1990,1991,1992
    [33]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4]明·李流芳.檀园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5]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36]明·王思任.文饭小品(五卷).长沙:岳麓书社,1989
    [37]明·王思任.王季重小品.李鸣选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8]明·洪应明.菜根谭.长沙:岳麓书社,1991
    [39]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0]明·袁中道.珂雪斋集(钱伯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1]明·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钱伯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2]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随笔.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43]明·王世贞.王世贞文选.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44]明·王士性、周振鹤.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5]明·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周振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
    [46]明·王士性.广志绎.海口:中华出版社,1981
    [47]明·王圻.三材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万历王思义校正本影印,1985
    [48]明·文震亨.长物志(收在《饮食起居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9]明·张岱.夜航船.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50]明·张岱.石匮书后集.上海:中华书局,1959
    [51]明·张岱.石匮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2]明·张岱、高学安、畲德余.快园道古.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53]明·张岱、魏崇武.张宗子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54]明·张岱.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5]明·张岱.琅嬛文集(云告校点).长沙:岳麓书社,1985
    [56]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夏咸淳、程维荣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7]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58]明·张岱.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9]明·叶梦珠.阅世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0]明·汤显祖.汤显祖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61]清·顾公燮.五石脂(收入《丹午笔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62]明·徐溥等奉敕撰、李东阳等重修.明会典(《四库全书》第617—61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3]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64]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6册).
    [65]明·陈第.两粤游草(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78).
    [66]明·陈师.禅寄笔谈(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03册).
    [67]明·王世性.五岳游草(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78).
    [68]明·沈恺.环溪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92册).
    [69]明·顾梦圭.疣赘录(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83册).
    [70]明·汪道昆.太函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17册).
    [71]明·袁庭栋.周易初阶.重庆:巴蜀出版社,1991
    [72]明·锺惺、谭元春.明诗归(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38册).
    [73]明·谭元春.谭友夏合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2册).
    [74]明·李濂.嵩渚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0-71册).
    [75]明·黄云眉.结崎亭文集选注.济南:齐鲁出版社,1982
    [76]明·李豫亨.推篷寤语(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5册).
    [77]明·王衡.缑山先生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79册).
    [78]明·屠隆.鸿苞节录(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9册).
    [79]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0]明·黄汴编纂.水路郡县一统图志(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66册).
    [81]明·杨慎.滇程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12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2]明·赵璜.归闲述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12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3]明·释大壑.南屏净慈寺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24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4]明·王圻辑.三才图绘(《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类书类19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5]明·朱国盛.南河全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22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6]明·宋彦.山行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25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7]明·姚希孟.循沧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25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88]明·张大复.闻雁斋笔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10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89]明·陆深.大驾北还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杂史类4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90]明·陆深.圣驾南巡日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杂史类4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91]明·张升.张文僖公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3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92]明·程可中.程仲权先生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19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93]明·王世懋.王奉常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13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94]明·罗万藻.此观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19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95]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7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
    [96]明·张佳胤.居来先生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51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
    [97]明·张鸣凤.羽山先生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54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
    [98]明·王恕辑、沈诏.石钟山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75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
    [99]明·邹迪光.始青阁稿(收入《四库禁毁丛刊》集部10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00]明·袁中道.珂雪斋近集(收入《四库全书禁毁丛书》丛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101]明·宋懋澄.九钥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7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2]明·徐允禄.思勉斋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6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3]明·袁中道.珂雪斋前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8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4]明·张世伟.张异度先生自广斋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6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5]明·郭正域.合并黄离草(《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6]明·王樨登.王百谷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7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7]明·何白.汲古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7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8]明·郑明选.郑侯升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7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09]明·黎遂球.莲须阁集(《四库禁毁书丛刋》集部18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10]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丛书集成续编》史部50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111]明·黄省曾.吴风录(收入中国风土志丛刊36).扬州:广陵书社,2003
    [112]明·袁中道.游居柿录.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113]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1)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4]明·文震孟.文文肃公日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0).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5]明·王俊华.洪武·京城图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4).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6]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0).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7]明·都穆.使西日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0).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8]明·林弼.林登州遗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99).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19]明·刘崧.刘槎翁先生诗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99).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20]明·皇明修文备史(《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21]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6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2]明·谈迁著.国榷(张宗祥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58
    [123]明·朱长祚.玉镜新谭(《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4]明·释如一.(嘉靖)福清县志续略(《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25]明·李中馥.原李耳载(《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6]明·沈榜.宛署杂记.第1版.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27]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8]明·陆容.菽园杂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9]明·陆粲.庚巳编(《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30]明·焦竑.玉堂丛语(《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31]明·叶盛.水东日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
    [132]明·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3]明·黄宗羲.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4]明·罗烗修、黄承昊纂.(崇祯)嘉兴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35]明·谢庭桂原纂,苏干续编.(嘉靖)隆庆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刋》3).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1
    [136]明·谢东山修、张道编.(嘉靖)贵州通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8).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37]明·陈登原.国史旧闻.北京:中华书局,1980
    [138]明·陈确.陈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9]明·冯梦龙.情史.长沙:岳麓书社,2003
    [140]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41]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42]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43]明·戴璟、张岳等.(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地理类3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44]明·王绮.寓圃杂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45]明·陆容.寂园杂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46]明·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7]明·顾炎武.日知录集解.长沙:岳麓书社,1994
    [148]明·顾其元.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9]明·邓一鼒.(崇祯)尤溪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50]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51]明·钱谦益.牧斋有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52]明·杨维岳.(万历)忻州志(《明代孤本方志选》).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0
    [153]明·冯惟敏纂修、王国桢续修、王政熙续纂.(万历)保定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54]明·陆以载等.(万历)福安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55]明·张首.炙西园闻见录.北京:北京哈佛燕京学社排印本,1940
    [156]明·陈继儒.岩栖幽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7]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2001
    [158]明·欧阳璨等修、陈于宸等纂.(万历)琼州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159]明·吕坤.呻吟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160]明·赵惟勤.(嘉靖)获鹿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61]明·黄仲昭修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八闽通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162]明·薛刚纂修,吴廷举续修.(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63]明·杨维新、张元忭、徐渭.(万历)会稽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28).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64]明·方岳贡修,陈继儒纂.(崇祯)松江府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65]明·吕昌期修,俞炳然纂.(万历)续修严州府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66]明·余之祯等.(万历)吉安府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67]明·黄仲昭.(弘治)八闽通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地理类33).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68]明·杨承父修、王元宾纂.(万历)滕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69]明·殷之珞修,朱梅等纂.(万历)福宁州志(十七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70]明·曾邦泰等.(万历)儋州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71]清·李廷宝.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陕西省.第527号:耀州克附五台山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72]清·阮元辑.宛委别藏91:五台山清凉传.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173]殷梦霞选编.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续编.第3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74]殷梦霞选编.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续编.第4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75]方长生(普陀山志编纂委员会编).普陀山志.上海:上海书店,1995
    [176]白化文、刘永明、张智.中国佛寺志丛刊(82普陀山志).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177]白化文、刘永明、张智.中国佛寺志丛刊(13黄山翠微寺志、九华山志).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178]余谊密修,鲍寔纂.民国·芜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之38).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79]明·方应选修,张维新纂.(万历)汝州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80]明·牛若麟修、王焕如纂.(崇祯)吴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6).上海:上海书店,1990
    [181]明·王廷稷修、李彭年等纂.(万历)营山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7).上海:上海书店,1990
    [182]明·甘泽纂.(嘉靖)蕲州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55).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2
    [183]明·安嘉士修、刘绍先纂;王立爱续修、刘国治续纂,(万历)定襄县志,《明代孤本方志选》,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0
    [184]明·何士麟修、李敏纂.(弘治)将乐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37).上海:上海书店,1990
    [185]明·何孟伦.(嘉靖)建宁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38).上海:上海书店,1990
    [186]明·李弘道.(万历)罗山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87]明·李振声修、李豫纂.(崇祯)郾城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88]明·沈文系.(万历)新宁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89]明·林有年.(嘉靖)仙游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90]明·林策编辑,魏堂续增.(嘉靖)萧山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29).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91]明·邵有道、何云.(嘉靖)汀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39).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92]明·柳瑛纂.(弘治)嘉兴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79).第1版.济南:齐鲁书社,1996
    [193]明·范嵩、汪佃.(嘉靖)建宁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之28).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4
    [194]明·孙仁、朱昱.(成化)重修毗陵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179).第1版.济南:齐鲁书社,1996
    [195]明·马性鲁.(正德)顺昌邑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37).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96]明·高于泰撰、清·徐时栋辑.敬止录(《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地理类2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97]明·盛继纂修、黄国奎订正.(嘉靖)兴宁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6).第1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
    [198]明·梁兆阳修、蔡国祯、张燮等纂.(崇祯)海澄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99]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00]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201]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明纪.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02]清·夏燮.明通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0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实录.1984
    [204]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7册,明会典).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05]清·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8册,东林列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06]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56),三朝要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07]清·叶昌炽.寒山寺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208]白化明等主编.中国佛寺志丛刊(42):寒山寺志、寒山子诗集、寒山寺汉铜佛像题咏、寒山寺小志.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209]白化文等主编.中国佛寺志丛刊(金陵梵刹志).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210]白化文等主编.中国佛寺志丛刊(13:黄山翠微寺志、九华山志).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211]普陀山志编纂委员会编.普陀山志.上海:上海书店,1995
    [212]孙学雷.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13]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14]胡世健、张效仁.华夏旅游史话.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215]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16]郑焱.中国旅游发展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217]王淑良.中国旅游史.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18]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219]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20]黄家城.桂林旅游史略.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21]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旅游学:新学科·新视野.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22]沈祖祥.中国宗教旅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23]王永忠.西方旅游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24]彭勇主.中国旅游史.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25]邹树梅.旅游史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26]吴平.佛国神游.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27]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8]艾嘉、杨宁.到古代去旅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29]伊永文.到古代中国去旅行:古代中国风情图记.北京:中华书局,2005
    [230](英)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旅行的艺术.南治国等译.上海:上海 译文出版社,2004
    [231]廖和敏.旅行心发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
    [232]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34]孙荣.文人壮游.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235]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236]臧维熙.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37]谢彦君、陈才、谢中田.旅游学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38]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39]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40]商友敬.中国游览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41]朱偰、徐缉熙、凌珑.旅游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42]易存国.中国审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43]霍巍、高大伦.文化旅游.成都:巴蜀书社,1989
    [244]王子今.中国古代行旅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45]石光明、董光和、杨光辉.中华山水志丛刊(山志卷).北京:线装书局,2004
    [246]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编.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247]黄荣春.福州摩崖石刻.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9
    [248]黄柏龄辑录、黄威廉编注.九日山摩崖石刻诠释.泉州:内部流通书籍,2002
    [249]姚淦铭.趣谈中国摩崖石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50]林衍经.地方志与旅游.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251]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52]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253](美)克莱尔·A.冈恩(Clare A.Gunn),(土)特格特·瓦尔(Turgut Var)著.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5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55]吴必虎、刘筱娟.中国景观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56]郑耀星、储德平.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57]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北京:中华书局,2008
    [258]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59]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60]费孝通.中国绅士.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61]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上下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62]刘志琴.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63](美)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64](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7
    [265](美)D卫约翰逊.社会学理论.上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266](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1982
    [267](美)牟复礼等.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68](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269]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70]严耀中.江南佛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71]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272]吴刚.中国古代城市生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
    [273]范金民、夏维中.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明清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74]陈学文.明清时代杭嘉湖市镇史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75]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76]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77]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上海:复旦大学出办,1990
    [278]钱杭.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79]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80]阎崇年.中国都市生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281]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82]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83]陈平原.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84]胡晓贞.世变与维新:晚明与晚清的文学艺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1
    [285]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86]陈水云.中国山水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87]白化文.佛寺漫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288]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89]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90]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91]戴嘉枋、王健等.雅文化.郑州:中州古藉出版社,1998
    [292]费振钟.堕落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293]郭沫若纪念馆、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94]谢国桢.明清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295]王子今.驿道驿站史话.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296]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97]王静.中国古代中央客馆制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98]朱绍侯.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299]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300]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01]曹树基.中国移民史·明时期.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02]曹树基.中国人口史·明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03]李世华.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304]杨太.中国消费民俗学.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
    [305]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06]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局,1995
    [307]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上海:三联书局,1997
    [308]刘承先.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09]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
    [310]郑向敏.中国古代旅馆流变.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31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1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诊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13]谢国祯.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314]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
    [315]钱穆.国史新论.上海:三联书店,2001
    [316]朱义禄.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317]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318]杜正胜.吾士与吾民.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
    [319]蔡英俊.意象的流变.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
    [320]陈瑜.文人与茶(东轩书趣文丛).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321]左东岭.李赘与晚明文学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322]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23]许苏民.李贽的真与奇.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
    [324]邹元江.汤显祖的情与梦.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
    [325]刘小枫.中国文化的特质.上海:三联书店,1980
    [326]张铭远.黄色文明—中国文化的功能与模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27]朱子彦、陈生民.朋党政治研究.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328]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上海:东方出版社,1993
    [329]王三山.闲情雅兴.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330]王书奴.中国娟妓业.上海:三联书店,1988
    [331]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32]陈大康.明代商贾与世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33](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张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34]周群.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335]江灿腾.晚明佛教改革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6]陈永革.晚明佛教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337]赵伟著.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7
    [338]黄卓越.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339]释见晔.明末佛教发展之研究:以晚明四大师为中心.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340]何孝荣.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41]张治江、成钢、汪泽源.佛教文化.长春:长春出版社,1992
    [342]许晓光.旅游与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43]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45]祁志祥.佛学与中国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46]文史知识编辑部.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89
    [347]杜继文.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348]喻学才.中国旅游名胜诗话.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49]谢洪波.古寺之旅:中国十八座名寺之旅.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350]高永青.扬州名寺:禅院寻踪.扬州:广陵书社,2005
    [351]刘恒、志安.中国禅寺.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352]吕铁刚、黄春和.法源寺.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353]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54](荷)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李四龙、裴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56]周齐.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57]张培锋.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358]张国刚.佛学与隋唐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59]王以培.寺庙里的语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360]章采烈.中国宗教特色旅游.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61]郑鹏程、丁波等.中国宗教流变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62]任宝根、杨光文.中国宗教名胜.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63]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64]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成都:巴蜀书社,1989
    [365]严耀中.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366]郭朋.明清佛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367]胡允恭.金陵丛谈.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368]易闻晓.公安派的文化阐释.济南:齐鲁出版社,2003
    [369]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编.舆图要录.北京:北京图书馆,1997
    [370]黄墨谷等选注.中国历代游记选.北京:中华书局,1988
    [371]黄卓越.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上).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372]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373]蒋松源.历代山水小品.武汉:湖北辞书,1995
    [374]陈书良、郑宪春.中国小品文史.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375]余冠英.中国山水诗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376]范阳、黄贯群.山水美学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377]李文初等.中国山水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78]李建中、高华平.玄学与魏晋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379]段宝林.山水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80]商友敬.山情水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81]陈望衡.交游风月—山水美学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82]黄德源.道家与旅游.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383]赵书廉.魏晋玄学探微.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84]刘慧.泰山庙会.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85]戴燕.玄意幽远.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386]龚鹏程.晚明思潮.台北:佛光人文学院,2001
    [387]龚鹏程.晚明思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88]吴调公、王恺.自在、自娱、自新、自忏:晚明文人心态.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389]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390]赵伯陶.袁伯修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91]刘良朋.锺伯敬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92]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93]宗志罡.明代思想与中国文化.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394]夏咸淳.晚明士风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95]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
    [396]柯平.都是性灵食色:明清文人生活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97]赵树功.闲意悠长—中国文人闲情审美观念演生史稿.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398]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年国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399]陈国光等.闲话隐士.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400](美)比尔·波特.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明洁(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01]陈洪.隐士录: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台北:笙易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2002
    [402]韩兆琦.中国古代的隐士.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403]高敏.中国历代隐士.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404]许建平.山情逸魂:中国隐士心态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405]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
    [406]王德保.仕与隐.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407]刘学君.文人与茶.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408]余英时.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09]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
    [410]程敏.大漠荒荒:中国文人的悲歌与苦恋。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411]何明、戴晨京.学者的悲哀:从政文人的最后结局.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412]栾梅健.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413]周天着.皇帝与文人.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
    [414]张懋镕.书画与文人风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15]雷庆锐.晚明文人思想探析:“型世言”评点与陆云龙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16]孟广林、李振纲、杨德山.凸凹文心.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417]周铁强、顾宏义.文人四技.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18]许立昌、许涤心.文人雅趣.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419]范用编.文人饮食谭.上海:三联书店,2004
    [420](日)池泽滋子.吴越钱氏文人群体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21]赵金铭.闲弹中国文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422]李国文.中国文人的活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23]毛志成.中国文人的面孔.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424]李辉.中国文人的命运.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425]邹纪孟.学而优则仕:中国文人的仕宦生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426](联邦德国)W·顾彬.中国文人的自然观.马树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27]黄勇.中国文人非正常死亡实录.第1辑(图文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428]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429]施蛰存.晚明二十家小品.上海:上海书店,1984
    [430]朱典淼、王东.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431]张润今.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432]夏咸淳、何满子.明清闲情小品.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
    [433]陈少棠.晚明小品论析.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434]曹淑娟.晚明性灵小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
    [435]畲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36]姜光斗.中国古代文人小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437]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评述.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438]罗筠筠.灵与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39]王兆彤.徐霞客和他的游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440]唐锡仁、杨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41]褚绍唐.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442]刘国城.徐霞客评传.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6
    [443]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徐霞客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44]沈祖祥.宗教旅游学学科理论探索(出自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旅游学:新学科·新视野).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45]陈滞冬.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446]陈宝良.市民文化的演绎:晚明旅游风尚的文化动因.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9)
    [447]陈宝良.明代民间的节日旅游.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48]陈宝良.明代的商贸旅游.中州学刊,2007(5)
    [449]陈宝良.明代的宗教旅游.中州学刊,2006(5)
    [450]陈宝良.从旅游观念看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451]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科版),2005(1)
    [452]陈建勤.风尚、环境、文士——明清江南游风炽盛原因.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3)
    [453]陈建勤.明清江南地区的文人游风.旅游科学,2000(4)
    [454]陈建勤.明清节令游俗与江南社会.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55]陈建勤.论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活动及其社会意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456]陈建勤.明清时期的旅游消费及其支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消费经济,2000(4)
    [457]陈建勤.非商业性旅游接待的历史考察——以15—19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7(5)
    [458]陈建勤.论游道——明清文士旅游观研究之一.旅游学刊,2000(4)
    [459]陈建勤.议景观——明清文士旅游观研究之二.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
    [460]陈建勤.明清文士的景观观念.华夏文化,2002(3)
    [461]魏向东、李蓓.晚明文人旅游行为特征之文献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462]郑威.试析明代后期士人旅行家王思任的旅游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8)
    [463]刘少虎.市民文化的演绎:晚明旅游风尚的文化动因.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5)
    [464]王路平.佛教与古代黔灵山旅游业.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465]陈来生.从社会历史语境看中国旅游的发展流变及其特点.学术月刊,2004(11)
    [466]陈来生.中国古代旅游观念及其民族文化心态探析.社会科学,2003(2)
    [467]陈来生.古代中国人的旅游性格.史林,2004(4)
    [468]郑焱.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469]陈国生、罗文.旅游史学论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470]丁贤勇.历史与旅游:应用史学的一种解读.江汉论坛,2003(5)
    [471]李跃军.浅论王士性的旅游观.台州师专学报,1999(8)
    [472]颜亚玉.宗教旅游论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473]保继刚.宗教旅游开发研究.载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474]杜达山.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475]方百寿.论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向.社会科学家,2001(1)
    [476]滕新才.明中后期旅游文化论.旅游学刊,2001(6)
    [477]陈荣富.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江西社会科学,2001(9)
    [478]许宗元.儒道佛与中国旅游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479]郑焱.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480]陈宗海.旅游景观文化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481]曹绘嶷.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482]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社会科学家,2002(4)
    [483]郭鹏.试论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前进,2007(4)
    [484]郑嬗婷、陆林、杨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485]林明太.莆田市宗教旅游开发研究.莆田学院学报,2002(2)
    [486]王建光.明代学子的心态及其价值取向的归宿.史学月刊,1994(2)
    [487]王毅.中国士大夫隐逸文化的兴衰.文艺研究,1989(3)
    [488]王卫平.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奢侈风气及其评价.学术月刊,1994(2)
    [489]牛建强.明代山人群的生成所透射出的社会意义.史学月刊,1994(2)
    [490]左勒.中国文人的生活雅趣.中国文物世界,1986(12)
    [491]吴承学.晚明的清赏小品.古典文学知识,1996(5)
    [492]吴承学、李光摩.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文学遗产,1997(6)
    [493]周学军.明清江南儒士群体的历史变动.历史研究,1993(1)
    [494]周积明.香与文人生活情趣.文史知识,1992(3)
    [495]夏金华.明末封建士大夫逃禅原因初探.学术月刊,1998(2)
    [496]夏咸淳.明人山水尚趣.学术月刊,1997(4)
    [497]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学术月刊,1998(2)
    [498]陈茂山.试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史学集刊,1989(4)
    [499]郭英德.明代文人结社说略.北京师大学报,1992(4)
    [500]黄桂兰.晚明文士风尚.东南学报,1992(15)
    [501]董上德、吴观澜.明人小品.古典文学知识,1995(1)
    [502]郑利华.明代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及其文化特征.上海大学学报,1997(2)
    [503]谢景芳.明人士商互识论.史学月刊,1993(6)
    [504]罗筠筠.雅俗互补,趣味多元:明代审美文化的特点.北京社会科学,1997(2)
    [505]陶新民.旅游目游神游—山水旅游文学试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3)
    [506]赵家莹.中国古代旅游学概述.杭州大学学报,1987(1)
    [507]刘志琴.晚明城市风尚初探.中国文化(一辑),1984(3)
    [508]刘和惠.论晚明社会风尚.安徽史学,1990(3)
    [509]刘学忠.茶与诗—文人生活对艺术的渗透.文学遗产,1996(2)
    [510]暴鸿昌.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明史研究,1993(3)
    [511]杨正泰.明代国内交通路线初探.历史地理,1990(6)
    [512]张勇.明代西南地区文人旅游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513]蔡平.晚明江南山人的旅游文化剖析—以陈继儒为主要研究对象.[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14]谢斌.《游居柿录》与袁中道休闲旅游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515]陈静.西樵山明清历史人文景观及保护的初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
    [516]徐华兰.明清以来夏津地区宗教与民俗状况探析.[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517]李伟峰.泰山香社民俗文化研究——以泰山现存香社石碑为例.[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3
    [518]王芳.“公安三袁”游记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19]郑娟娟.晚明游记的史料价值.[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20]王一帆.禅学与晚明清言.[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21]曾兴生.论袁宏道的游记小品.[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