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及其诗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诗人、散文家、学者张岱及其诗文为研究对象。
     张岱(1597——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蝶庵、会稽外史①、六休居士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诗人、散文家、学者。“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经由周作人为主的一批学者的发掘与绍介,张岱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思想价值,被认为可以作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活水的代表,在新文学界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近一百年间,对于张岱的研究虽然随政治风气、学术风潮的炎热冷暖而升沉,但其作为明代杰出文学家的地位,未尝动摇。
     应当承认,周作人等新文学研究者和创作者对于人们认识张岱的文学成绩是有功的,但是笔者不认为新文学运动出于自己的立场与动机所塑造的张岱就是其真实面目,也不能同意全然以追溯张岱和新文学的血脉关联主导对于他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张岱文本的研读,厘清今人基于自身文学诉求而加予张岱的增益雌黄,以返归于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历史场域为基础,来正确认识张岱其人其文,从而发现张岱似乎已经熟悉了的面孔的陌生一面。
     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新的开拓。
     一、跨越现有史学、文学的学科界限,清理、校核张岱存世的文本,在比较其版本、弄清其文字差别的基础上,追溯张岱自晚清以来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新被发现的过程,重新审视张岱在晚明清初的文学地位,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所起到的作用。
     二、对张岱家世进行再考察,以认识其家族四代人所给予张岱的价值观和影响力,职是之故,使之在史学方面与文学方面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并且在内心保持了其对明王朝的忠诚。
     三、对张岱的诗文作品从体裁、内容、源流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探讨,试图对张岱及其诗文进行重新解读,并结合其所处的时代,探讨易代沧桑与其文学风格的内在互动,使世人了解其曲折复杂的人生轨迹与其文学作品的多元丰富性。
     绪论部分论述张岱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主要考察张岱自入清后逐渐湮没,以及在晚清是如何重新回到文化界人士视野的过程,这其中重点考察的是周作人在“新文学源流学说”提出前后基于自己目的出发而彰显张岱及其散文的事实。
     第一章《著述及文本问题》考察了张岱所有存世著作,并各有侧重地加以介绍。第二章《张岱家世再检讨》对张岱家族谱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并着重考察张天复以来山阴张家五代人在明代政治、思想、史学、文学领域崛起的过程,对明代中期以来党争环境所予张家五代人的种种影响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三章《人生变奏:从晚明到清初》将其一生分阶段进行论述,从其人生经历的主要节点来全面认识这位晚明清初的饱学之士。第四章《交游与文化生态》考察人际关系与文化环境是如何塑造张岱的为人与为文之道。第五章《文化性格和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透视张岱的文化性格与思想脉络,着重强调了张岱对于晋宋风度的亲近感,并尝试探讨张岱在中西文化已有碰撞、交流的情势下所具有的“世界”之空间观念。第六章、第七章则分别考察了张岱的诗歌、散文及骈文作品,以使读者对张岱的文学创作能有全面切近的了解。其中,结合笔者新发现的《和陶集》中43首诗作,对张岱与陶渊明的诗歌承继关系进行了探考。
     结语部分是对张岱形象的简要透视,认为明代的“性灵”风潮并不是张岱的心灵及文学旨归,而“晋宋风度”于张岱才是其心灵原乡与文学楷模。
This thesis studies Zhang Dai (1597--1689?) and his poems. Zhang Dai, a historian, poet, essayist, scholar in Zhejiang Shanyin (now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Ci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hesis mainly has made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hree aspects.
     First, across existing history, literature,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cleaning, checking zhangdai's survive in the world of the text, on the base of comparing their version of the text,understanding its semantic differences, tracing re-discovery process of Zhangdai since the late Qing to the 1930s,re-examining Zhangdai's literature statu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And the role which plays to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occurrence.
     Second, re-inspecting Zhang Dai's family background, to know the values and influence given by four generations of his family to Zhang Dai, therefore, Zhang Dai has achieved a relatively high achievement in terms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and also, he remained his loyalty in the heart to the Ming Dynasty.
     Third, re-examined Zhang Dai's prose works from the genre, content, origin and other aspects, in an attempt to re-interpretate Zhang Dai and his poetry, combined with the the times, discussed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 of the vicissitudes and his literary style, so that people could understand his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life trajectory diverse richness of literary work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studied the process of Zhang Dai's gradual annihilation since Qing dynasty, and back to the late Ming cultural sectors'visions, especially studied the process of highlighting Zhang Dai and his proses by Zhou zuoren before and after "new literature origin theory" proposed.
     Chapter 1,"writing and text problems," examined all the surviving works of Zhang Dai, and gave key introduction to some of them. Chapter 2, "further review of Zhang Dai Family History", re-sort the Dai family tree, focus on the rise process of the five generations of the Zhang's since Zhang tianfu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ideology, history, literature of Ming dynasty, also, discussed the Zhang's five generations affected by the party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since the mid-Ming. Chapter 3,"Overview of Zhang Dai deeds", described Zhang Dai's life as four stage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ed scholar in the late Ming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primary node. Chapter 4, "Friendship and Cultural Ecology" examined how interperson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shaped the man and Literary. Chapter 5, "Zhang Dai's cultural character and ideas" perspect Zhang's cultural character and thought vein from the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is chapter, emphasized Zhang Dai's ideological sense of intimacy to Jin and Song, and revealed his space concept in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xchange increasingly expanding. Chapter 6 and Chapter 7 were investigated by ZhangDai's poetry, essays and prose works, so the readers c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Zhang Dai's literary creation. Among these, combining with my newly discovered 43 poems in the " Reply to Tao set", the thesis explored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ussed the poems of Tao yuanming and Zhang Dai.
     In the part of epilogue, 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 the "spirituality" movement in the Ming Dynasty is not the purport of Zhang Dai's spiritual and literary, while ideological in tone of Jin and Song is the soul of the original village and literary model of Dai.
引文
①张岱《古今义烈传·自序》云:“龙飞崇祯戊辰鞠月,会稽外史宗子张岱读书于寿芝楼,秉烛撰此。”
    ②《快园道古》卷十三《隐佚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04页。
    ①《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422页;亦可参见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所藏《张岱文秕》《张岱诗秕》抄稿本。
    ②张岱《与毅儒八弟》。
    ③张岱《快园十章序》:“己丑九月,僦居快园”。
    ④《琅嬛文集》,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年黎培敬序刻本。
    ⑤王雨谦《琅嬛文集序》,《琅嬛文集》,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年黎培敬序刻本。
    ①张岱《石匮书自序》说:“余自崇祯戊辰遂泚笔此书,十有七年而遽遭国变,携其副本,屏迹深山,又研究十年,而甫能成帙。”则入清后又十年《石匮书》方成,成书已在顺治十一年(1654)。
    ②《小腆纪传补遗》之《列传·儒林》,徐承礼,《续修四库全书》3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43页。《小腆纪传补遗》作者徐承礼,光绪年间人,曾任台州知府。其父徐鼒撰有《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
    ①《思复堂文集》,邵廷采著,祝鸿杰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17页。
    ②《西河文集》,毛奇龄,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③《明代史学编年考》,钱茂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446页。
    ④《明代史学编年考》:“……康熙二十年(1681年)五月,礼部下达公文,要求地方官将《石匮书》等送到史馆。张岱可能不敢违抗,此时张岱可能将史稿拿出来供官方参考过。官方解禁,许以明四王事迹,附载崇祯后,这多少是一个进步。张岱于是续补南明史事,成今本《石匮书后集》。”见《明代史学的历程》第二十章《“国可亡,史不可亡”:清初遗民的明史编纂》第二节《“敢与龙门争胜场”的(石匮书)》,431页。
    ①《快园道古》卷四《言语部》,张岱,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62页。
    ②毛奇龄《寄张岱乞藏史书》:“顷总裁启奏,许以庄烈皇帝本纪得附福王、鲁王、唐王、桂王诸纪于其末”见《西河文集》卷六。
    ③参见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第六章《清朝“正统观”之确立与历史书写》中有关私人撰史的论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288页。
    ①《琅嬛文集》卷末,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年黎培敬序刻本。
    ②即余缙,字仲绅,号浣公,顺治九年进士,历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黄宗羲为撰《皇清赐进士出身承德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二级浣公余公墓志铭》,传又见《清史稿》卷282。
    ③同上。
    ④同上。
    ①《琅嬛文集》卷首,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年黎培敬序刻本。
    ②《书琅嬛文集后》,《琅嬛文集》卷末,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年黎培敬序刻本。
    ③《快园道古》,张岱撰,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①《谈龙集》,《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周作人著,止庵校订,2002年版,11页。
    ②转引自《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英]卜立德著,陈广宏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3页。
    ③《陶庵梦忆》(插图本),张岱撰,淮茗评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171页。
    ④《杂拌儿跋》,《苦雨斋序跋文》第150—152页。
    ①《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周作人著,止庵校订,2002年版,22页、26页。
    ②《近代散文抄》,东方出版社,沈启无编选,黄开发校订,2005年11月重印,266页。
    ①《近代散文抄》,东方出版社,沈启无编选,黄开发校订,2005年11月重印,267页。
    ①关于“范式”,托马斯·萨弥尔·库恩说:“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凡是具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以后便称之为‘范式’。”见于《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页。
    ②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该文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对于周作人颇有研究的钱理群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认为周氏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鼓吹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明末公安派文学运动的再现,提倡‘闲适小品’,实际上也是要用封建士大夫阶级的文学主张、情趣来改造新文学” 见钱理群《试论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发展道路》,收录于《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一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①原载《新月》杂志第四卷第4期(1932年11月1日),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钱钟书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247—-252页。
    ②《玉光剑气集》(下),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834页。
    ①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497页。
    ②陈子展《公安竟陵与小品文》,原载1935年3月版《小品文和漫画》。转引于《晚明文学思潮研究》,吴承学、李光摩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29页。
    ③1928年,周作人在《燕知草跋》中也提到:“中国新散文的源流我看是公安派与英国的小品文两者所合成”。转引自《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英]卜立德 著,陈广宏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5页。
    ④王瑶《“五四”新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该文收录于《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页。
    ⑤同上,3页。
    ⑥同上,3页;同样的论述亦见于王瑶《现代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一文之中,亦收录于《中国文学: 古代与现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90页。
    ①《“五四”新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同上,15页。
    ②《现代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同上,88页。
    ③参见章培恒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中译本所做的序《浅谈周作人文艺思想研究的重要性》。
    ④《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英]卜立德著,陈广宏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9页。
    ⑤同上,60页。
    ①《五四运动史》,[美1周策纵著,岳麓书社,1999年版,478页。
    ②《中国文学发展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940页。
    ①《中国文学史简编》(修订本)第五篇《明清的文学》第三章《明后期的文学》“公安、竟陵文学”,陆侃如、冯沅君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234、235页。
    ①《近十年张岱研究综析》,沈星怡,《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①《中国散文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274页。
    ②《中国散文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297页。
    ③同上,299页。
    ④《晚明诗歌研究》,李圣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274页。
    ①《中国文学史纲要》(修订版)下卷第六篇《明清文学》第六节《晚明的散文作家》,姜书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18页。
    ②《明代文学史》第十二章《明代诗文的末世光华》第一节《张岱小品文的独特美感》,徐朔方孙秋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30页。
    ①《陶庵梦忆》(插图珍藏本)附录《黄裳:绝代的散文家张宗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186页。
    ②《“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文史哲》,2003年第5期,77页。
    ③同上,78-79页。
    ④同上,81页。
    ①同上,82页。
    ②《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36页。
    ①《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40页——42页。
    ②《晚明思潮》之《自序》,龚鹏程,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7页。
    ①《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372页。
    ②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①《明代千遗民诗咏》,张其淦,三编,卷二,明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②《石匮书后集》,卷二三,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③《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125页。
    ①《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②《古籍研究》2001年第1期。
    ③《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
    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3期。
    ①《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26页。
    ②《寓林集》卷三,黄汝亨,转引自《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25页。
    ①《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434页。
    ②《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吴仁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96—-207页。
    ①《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何冠彪著,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91年版。
    ①《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②《艺术百家》2004年第5期。
    ①《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8期。
    ①《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2期,2005年3月。
    ②湖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①《明史研究论从》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黄山书社,2004年7月,146页——166页。
    ②见《陶庵梦忆》(插图珍藏本)封面勒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③《陶庵梦忆》(插图珍藏本)附录《黄裳:绝代的散文家张宗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180页。
    ④同上,181页。
    ⑤《文史哲》2003年第5期,85-86页。
    ①卢冀野《陶庵梦忆》跋,民国二十四年版,转引自周作人《再谈徘文》,《药味集》,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15页。
    ②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③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①《张岱评传》卷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又载《古籍研究》2002年第2期,2页。
    ③《<张岱探稿>后记》,《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9年7月,298页。
    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期。
    ②同上,174页。
    ③同上,173页。
    ①《湖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80-82页。
    ②《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4期。
    ③《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④《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①《张岱<四书遇>的发现及其价值》,朱宏达,《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②《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岳麓书社,2007版,60页。
    ①即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所见《和陶集》,唯版本可能不同。后文笔者会有具体讨论。
    ②据周作人《陶庵梦忆序》:“他所选的《一卷冰雪文》曾在大路的旧书店中见过,因索价太昂未曾买得。”知周作人尚见到过《一卷冰雪文》。
    ③《古今义烈传》成书于1628年,该书《自序》末云:“龙飞崇祯戊辰鞠月,会稽外史宗子张岱读书于寿芝楼,秉烛撰此。”
    ④陈继儒《古今义烈传序》,夏咸淳《张岱诗文选》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440页。
    ⑤刘荣嗣《序义士传》,夏咸淳《张岱诗文选》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442页。
    ⑥《古今义烈传名籍》。
    ①《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春秋公羊通义》,清孔广森,《皇清经解》本,上海书店,1988年版。
    ①钱茂伟《明代史学的历程》:“《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石匮书》据南京图书馆稿本,作220卷。上图抄本似有221卷。实际上恐不当。如果剔掉列传首10卷,则《石匮书》应为本纪17卷,表6卷,志14卷,世家9卷,列传164卷,共210卷。《石匮书后集》63卷。”见《明代史学的历程》第二十章《“国可亡,史不可亡”:清初遗民的明史编纂》第二节《“敢与龙门争胜场”的(石匮书)》,431页。
    ①《张岱诗文集》“前言”,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6页。
    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刘大杰校点,上海杂志公司印行。潘运告称该版本“传世较广,但错字、错句较多。”见岳麓版《琅嬛文集》“点校后记”,岳麓书社出版,1985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316页。
    ①参阅栾保群《从〈景清刺)看(嫏嬛文集)手稿本》,《文汇报·笔会》,2010年8月22日第八版。
    ②《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郑振铎,1983年10月北京第1版,280页。
    ③该馆规定:凡有胶片者不再借出原书。
    ①此处黄裳先生指康熙丁酉凤嬉堂刻本。
    ②《张岱(琅嬛文集)跋》,见于《黄裳书话》,北京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①《快园道古·戏谑部》,张岱撰,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05页。
    ①张岱《快园十章》序:“己丑九月,僦居快园。”己丑为顺治六年(1649),时张岱53岁。
    ①《张岱别名、字号、籍贯及卒年考辨》,何冠彪《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190页。
    ②《张岱别名、字号、籍贯及卒年考辨》,何冠彪《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191页。
    ①黎培敬,字开周,号简堂,湘潭人。咸丰庚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漕运总督江苏巡抚。谥文肃。有《求补拙斋诗略》。
    ②《清史稿》卷282,列传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①见岳麓本《嫏嬛文集》书后“点校后记”。《嫏嬛文集》,云告点校,岳麓书社,1985年版,316页。
    ①《西湖梦寻》五卷,存四卷(一至四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张礼刻本,四册,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②《张岱诗文集》“前言”,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7页。
    ①《有明於越三不朽名贤图赞·序》文末:“古剑老人识。”见《张岱诗文集》411页,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②据民国《绵竹县志》“绵竹县沿革表”,《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22册,41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
    ③《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1383页,《二十四史》第36册,中华书局,海南南洋文化集团公司投资印制。下引同。
    ①见《同治剑州志·疆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19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
    ②《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七卷附录一卷)之卷七末镌:“曾孙 维城 维鼎 维垣 维域 维陛 维竣对读”,“维城”即张岱。见湖北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张汝霖张汝懋刻本(浙江巡抚采进本),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49册。
    ③《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4册,齐鲁出版社,2001年。
    ①《宋史·卷三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张浚》,中华书局,11296页。
    ②《宋史·卷三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张浚》,中华书局,11296页。
    ①《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中华书局,12770页。
    ②《四部丛刊》初编集部181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八十九“碑”《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
    ③《张栻后代辨析》,蔡东洲,《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④《张栻的世系》,卿三祥,《天府新论》1992年第2期。
    ①《绵竹县志》卷六,《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2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张镗事迹亦见《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文天祥》,惟“镗”作“唐”,称“唐,广汉张栻后也”,《宋史》36册,12538页。相关资料见《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1647页,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
    ②《宋人传记资料索引》,2251页,昌彼得、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编,鼎文书局印行;事迹亦见《宋元学案》50/21下。
    ③
    ④《绵竹县志》卷六,《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2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
    ⑤《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1642页,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
    ①《宋元学案》卷六十九《沧州诸儒学案上》2259页,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
    ②何冠彪《张岱别名、字号、籍贯及卒年考辨》一文中有“按:‘絃’应作‘紘’。”未知何据。
    ①《乾隆绍兴府志》,收录于《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39册,595页;事亦见《南宋制抚年表》卷上,423页,吴庭燮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4月第1版。
    ①《乾隆绍兴府志》,收录于《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39册,1005页。
    ②《会稽县志》第12卷,《人物之属二寓贤》,明万历三年刻本,16卷,4册。
    ③《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37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
    ①张元忭撰万历三年《会稽县志》记载为“歙人”。
    ②《同治湖州府志》卷五《职官表·郡守》:“张震,朝奉大夫,庆元三年十二月到任”。其后词条为“富琯,嘉泰元年四月到任,二年六月十七日磨勘转朝议大夫,七月被旨召赴行在”。同页有“张忠恕,朝散郎,嘉定六年四月到任,次年三月除司农寺丞,四月离任。”《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24册,67页。
    ③《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49册,《道光徽州府志》(二),387页。
    ①张元忭撰万里三年《会稽县志》记载为“歙人”。
    ②《道光会稽县志稿·人物志一·寓贤》,收录于《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41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46页。
    ③相关资料参见《全蜀艺文志》卷五十三“张氏”条,明杨慎编,刘琳、王晓波点校,(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5月,1628页。
    ④《张岱别名、字号、籍贯及卒年考辨》,何冠彪(时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该文收录于《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三辑。
    ①《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91年2月初版,183页。
    ②《乾隆绍兴府志》,收录于《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39册,1002页;比对《宋史》,“尹京者,,前失“论”字,补之。
    ①《徐渭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1032页。
    ①《张岱诗文集·家传》,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244页。
    ②《张岱诗文集·家传》,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245页。
    ③张岱《家传》。
    ④《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⑤事见《明史·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一版,8094页、8095页;亦可参见《云南民族史》一书第八章《明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武定土府的改流”,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412页。
    ①《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吕光洵徐元泰吴百朋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620页。
    ②《张岱诗文集·家传》,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245页。
    ③《张岱诗文集·家传》,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245页。
    ①《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郭培贵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202页。下引同。
    ②同上书,第203页。
    ③同上书,第189页。
    ④《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⑤《快园道古》卷之一《盛德部》,张岱撰,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4页。
    ⑥《明儒学案·师说》:“文恭又与邓文洁交莫逆,及其殁也,文洁祭以文,称其‘好善苦渴,以天下为己任’云。”
    ①张岱《家传》。
    ②《越缦堂日记》:“张文恭元忭,山阴人。文恭生时,诸父梦文昌降于庭。其第也,龙山夜鸣如吼。戊子年水大潦山,裂数处,郡守梦文昌堕地而文恭卒,其生死实关天地大数。郡人异之。后照罗洪先例,以五品官特谥‘文恭’。”
    ①《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乡贤二》,37册,699页。另《山阴县志校记》卷十四《乡贤·张汝霖》:案,张岱三不朽图赞云:字雨若。盖有两字也,案,汝懋名,丽附逆阉案,此传当削之。
    ②《快园道古》卷二《学问部》,张岱撰,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21页。
    ③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北人)立怯里马赤,盖译史也,以通华夷言语文字。昔世祖尝问‘孔子何如人’。或应之曰:‘是天的怯里马赤。’世祖深善之。”
    ①《明史》卷二百三十,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6026页。
    ②张岱《家传》。
    ③即孔尚任《桃花扇》中之杨文聪也。 召的民变。”
    ①张岱《家传》。
    ②《快园道古》卷之一“盛德部”,高学安 佘德余 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1页、12页。
    ③张岱《家传》。
    ①《快园道古》卷之一“盛德部”,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2页。
    ②《快园道古》卷之四“言语部”,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54页。
    ③《明史》卷215:“世宗之季,门户渐开。居言路者,各有所主。故其时不患其不言,患其言之冗漫无当,与其心之不能无私;言愈多,而国事愈淆乱也。”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小野和子在《明季党社考》一书的《序章东林研究史》则强调了党争从明神宗时代开始:“从万历年间到南明政权党争,连绵不断,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明季党社考》,[日]小野和子著,李庆、张荣湄 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页。
    ④张岱《石匮书自序》。
    ①徐渭《徐文畏逸稿》卷二十二,明天啓三年张维城刻本。
    ②《明史》卷213《徐阶列传》,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①《明史·高拱传》,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①嘉靖年间云南先后有三位黔国公。嘉靖四十五年,吕光洵、张天复用兵云南时,时为沐朝弼任黔国公。《快园道古·经济部》:“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当逮,朝议皆难之。谓朝弼纪纲之卒且万人,不易逮,逮恐生变。张江陵擢用其子,而驰单使缚之,卒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而锢之南京。”亦可参见丰家骅《杨慎与云南沐氏——杨慎交游考述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三期。
    ①[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十九。
    ①《徐渭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1032——1035页。
    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八。
    ③ “直指”,西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此处当指云南巡抚。
    ①《明史·儒林二》,中华书局,1974年7月第1版,7289页。
    ②徐渭《张太仆墓志铭》,《徐渭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1034页。
    ③张岱《家传》亦有“诏予冠带”的记载。
    ①《明会典》卷二。
    ②《明史·职官二》,中华书局,1974年7月第1版,1783页。
    ①《明史·朱赓传》,列传第一百七,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5780页。
    ②《明史·神宗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284页。
    ③转引自《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04年9月第1版,83页。
    ④《明史·朱赓传》,列传第一百七,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5781页。
    ①《明史·朱赓传》,列传第一百七,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5779页。
    ②张岱《家传》。
    ③张岱《家传》。
    ④事件可参阅《明季党社考》第五章《东林党和李三才》,[日]小野和子著,李庆张荣湄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88页——191页。
    ①《朱文懿公文集》卷十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49册,齐鲁出版社,2001年,470页。
    ②佘德余在《张岱家世》中亦以朱石门为敬循之弟。《张岱家世》第五章《张岱的外曾祖父家》,北京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39页。
    ①《明史》卷二十一《神宗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②见《陶庵梦忆》卷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年4月,40页。
    ①《快园道古(卷之五)·夙慧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69页。
    ②《快园道古(卷之五)·夙慧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69页。
    ③《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85页。
    ④《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85页。
    ①《快园道古(卷之五)·夙慧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70页。
    ②《快园道古》中说是:“陶庵年八岁,大父携之至西湖。”而《自为墓志铭》则说:“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
    ③陈继儒《古今义烈传序》。
    ①《绍兴老屋绪论》,绍兴城市建设档案馆编,西泠印社1999年版。转引自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1、2页。
    ②《明史·志第五十一·职官四》,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③“褒然”,此处从稿本。夏本作“裒然”。
    ④《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清]李慈铭著,张寅彭周容编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575页。
    ①张岱《家传》。
    ②《陶庵梦记·曹山》。
    ①这里张岱所述朱赓当国时间与《明史》有异。张岱所说朱赓是在“妖书案”之后的翌年即当国,而《明史》是说在神宗三十四年沈一贯、沈鲤致仕后,朱赓“独当国”。
    ①张岱《古兰亭辨》。
    ②张岱《古兰亭辨》。
    ③张岱《古兰亭辨》。
    ①见《祁忠敏公日记》。参见胡益民《张岱评传》第一章。夏咸淳认为:“汝霖也不勉强其孙去攻举业,倒是对孙子‘好书’的习性甚为嘉许,并任其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家庭教育颇有民主色彩。张岱因受新思潮影响,而且胸藏修史的宿志宏愿,便不愿再到科场竞争,而尽心瘁力于史学与文艺。”见《明末奇才——张岱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12页。
    ①张岱《石匮害》,卷二十七。
    ②此四人在张岱季叔张烨芳死后,都曾上门吊之。事见《附传》。
    ③张岱《四书遇·自序》:“余幼遵大父教,不读朱注。”《四书遇》,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①《晚明民变》,李文治,中华书局印行,“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丛刊第二十三种,15页。
    ②张岱《石匮书自序》:“余自崇祯戊辰,遂泚笔此书。”崇祯戊辰,为西元1628年。
    ①此文笔者从国家图书馆所藏《张子文秕 诗秕》抄稿本抄录,凡脱落之处均以“□□”表示,“□□”之数与实际脱落字数非一一对应,“□”则为脱一字。
    ②《史记·太史公自序》。
    ③《四书遇·论语雍也第六·騂角章》,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152页。
    ①张岱《家传》。
    ②陈继儒《(古今义烈传)序》:“昔张肃之与黄寓庸、罗玄父、张梦泽、王弱生诸公读史于白门,余及见其评骘诸史,议果而确,识敏而老。余手抄其副本归,奉为定论。”
    ①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一十六《湖广第三问》,第5446、5447页。转引自《王世贞史学研究》,孙卫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96页。
    ②《王世贞史学研究》,孙卫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97、98页。
    ③此处指明朝。
    ④《杨园先生全集》卷二十七,755页。转引自《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杨念群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7月北京第1版,290页。
    ⑤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八十二《徐生》,第604、605页。转引自《王世贞史学研究》,孙卫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95页。
    ①《明史·庄烈帝本纪》,《明史》(二),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332页。
    ①金忠淳辑刊《砚云甲编》本《陶庵梦忆》。转引自《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3月第1版。
    ②亦有材料称:张岱“闻王来,畏有所费,匿不见。后王知而召之。”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中华书局,1965年11月,48页。
    ①金忠淳辑刊《砚云甲编》本《陶庵梦忆》。转引自《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3月第1版。
    ②《陶庵梦忆·三世藏书》。
    ③《陶庵梦忆·三世藏书》。
    ④《石匮书后集·方国安传》,《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692页。
    ①《石匮书后集·鲁王世家》,《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466页。
    ②《绍兴宗教》,朱关甫朱越编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95页。
    ③稿本为“八月九日”,夏咸淳《张岱诗文选》为“九月九日”,并称“原作‘八月’,据抄本改”。
    ①佘德余认为张岱晚年又搬到项里居住,时间大约在康熙十三年。
    ①《张子文秕》国家图书馆藏稿本。
    ②《与张噩仍》:“卷首书名,自当以宗兄为首事纂修,不肖列名较阅,亦邀荣甚矣。不晓当事何意,又以贱名纂列兄前”。由此可见,张岱为此次《会稽县志》第一编纂者。
    ①《明史·韩宜可传》,卷一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3982页。
    ①《明代史学的历程》第二十章《“国可亡,史不可亡”:清初遗民的明史编纂》,钱茂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422页。
    ①《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五“乡贤三”。
    ②《初月楼闻见录》吴德旋撰,《清代传记丛刊》19,1986年,明文书局印行,155页。《初月楼闻见录》显然抄袭了商盘《越风》中有关张岱的文字。吴德旋,生于一七六七年(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当年1840年(道光二十年),字仲伦,江苏宜兴人。
    ③《小腆纪传补遗》之《列传·儒林》,徐承礼,《续修四库全书》3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43页。《小腆纪传补遗》作者徐承礼,光绪年间人,曾任台州知府。其父徐鼒撰有《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
    ①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廷采)字允斯,祖曾可,字鲁公,为王阳明三传弟子。先生幼亲祖学,故号念鲁。……从黄氏梨洲问监国海外逸事,作《东南纪事》及《西南纪事》二书。……先生之学,幼师韩孔当仁父,仁父与先生祖鲁公皆沈国模求如高弟之子也。先生因得问业于秋如,以上溯钱氏绪山,接玄学之正传。”《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下),凤凰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1154页。
    ②《南疆逸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九“逸士”,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11月第1版,322页。
    ①商盘,字苍雨,号宝意(一作字宝意,号苍雨),浙江会稽人。生于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卒于乾隆三十二年(西元1767年)。佘德余先生认为“《越风》编辑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距离张岱去世不远,其说较为可靠。”(见《都市文人——张岱传》,佘德余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但如照此推断,康熙四十四年的举人温睿临比起雍正八年的进士商盘更接近张岱的年代,温的说法似乎更可信。
    ②国家图书馆藏抄稿本为“去年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而夏咸淳本作“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
    ③国家图书馆藏抄稿本为“明年,年跻七十有五”,而夏咸淳本作“明年,年跻七十”。
    ①《晚明佛教改革史》,江灿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172页。
    ②《西湖梦寻·云栖》。
    ③张岱《西湖梦寻》卷三。
    ①《明史》卷298《列传第186·隐逸》,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7631页。
    ②《玉光剑气集》卷首《白云先生传》,中华书局,2006年8月第1版。
    ③张岱《快园道古》,卷五。
    ①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②《绍兴县志》。
    ③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④张岱在《周宛委墓志铭》中说其死于“庚戌夏季”,“寿登七十”,故得此生卒年。
    ①《琅嬛文集》。
    ①《石匮书后集》卷36《祁彪佳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622页。
    ②《明史》卷275《列传第163·祁彪佳》,7051页。
    ③《明代名人年谱》第12册,于浩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④《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
    ⑤转引自《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140页。
    ①张岱《陶庵梦忆》卷四。
    ①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十。
    ①参见《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137页。
    ①张弘《琅嬛诗集小序》。
    ②张岱《与毅儒八弟》。
    ③《康熙绍兴府志》卷五。
    ①张岱《与张噩仍》。
    ②张岱《寿陆癯庵八十》。
    ③见张岱《与李研斋》。
    ④张岱《与周戬伯》。
    ①国家图书馆(北京)藏《张子文秕》抄稿本。
    ①抄稿本正文部分作“李玉城”,而“夏咸淳本”(据贵州本为底本)作“李玉成”。
    ①事见《陶庵梦忆》卷二《绍兴琴派》。
    ②张岱《祭周戬伯文》。
    ①事详见《西湖梦寻·灵隐寺》。
    ②1943年,该寺为日寇占领,后被焚毁。今重建。见《绍兴宗教》,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①《南明史》卷五《本纪五·监国鲁王》,钱海岳撰,中华书局,2006年5月第1版。
    ②《明季南略》卷六,中华书局,1984年12月第1版,296页。
    ①事见张岱《射虎行为周允恒四十寿允恒去年江墅射殪一虎》。
    ①深海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因其表面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而得名为砗磲,其尾端常用作雕刻僧人的念珠。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佛教七宝”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
    ②犀牛角。
    ③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371页。
    ④转引自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484页。
    ①《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
    ①赵山林《明代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29辑。
    ②张岱《跋王文聚隶书兰亭帖》。
    ①《清稗类钞》。
    ①《南疆逸史》卷四十,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11月第1版,297页。
    ②《中国文学史新编》,赵景深著,北新书局印行,1936年1月初版。
    ①《查继佐查慎行年谱》“附录”,中华书局,1992年7月第1版,112页。
    ①《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乡贤二》:“王守仁,字伯安,本籍山阴,迁居余姚,后复还山阴。详坛庙卷。”
    ①《明儒学案》卷十七《江右王门学案二》,中华书局,1985年10月第1版,369页。
    ②《明诗别裁集》卷七,沈德潜周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62页。
    ③《明儒学案卷十七·江右王门学案二》:“阳明既殁,先生时官苏州,曰:‘昔之未称门生者,冀再见耳,今不可得矣。’于是设位,北面再拜,始称门生。以钱绪山为证,刻两书于石,以志之。”
    ④《快园道古》卷之一《盛德部》:“徐存斋督学浙中,年未三十”。《快园道古》,张岱撰,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5页。
    ①《李贽文集》第四卷《续藏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513页——514页。
    ②《宋元明清儒学年表》,[日]今关寿磨编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该书成书于日本明治四十年(1907年),日本大正九年(1919年)由作者自印发行。
    ①《明儒学案》(修订本),[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中华书局,2008年1月第2版,323页。
    ①《四书遇·孟子尽心上·东山章》,朱宏达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544页。
    ②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卷二《学术辨上》:“自阳明王氏倡为良知之说,以禅之实而托儒之名,且辑《朱子晚年定论》书,以明己之学与朱子未尝异。龙溪、心斋、近溪、梅汀之徒,从而衍之。王氏之学遍天下, 几以为圣人复起。而古先圣贤下学上达之遗法,灭裂无余。学术坏而风俗随之。其弊也,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天下之人恣睢横肆,不复自安于规矩绳墨之内,而百病交作。……故至于启、祯之际,风俗愈坏,礼仪扫地,以至于不可收拾。其所从来,非一日矣。故愚以为,明之灭亡,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学术之坏,所以酿成寇盗、朋党之祸也。”清张维屏《松心日录》论陆陇其(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谥清献,有《三鱼堂集》):“清献之学,专宗朱子,其论人未免过严。于太史公传游侠则以为陋;于韩昌黎上宰相书则以为耻;于渊明太白,则讥其酗酒;于东坡则诋其近禅;于阳明则尤排击不遗余力。竟至谓明之亡,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无乃己甚。且由斯以谈,三代不几少完人欤?”清黄宗羲:“儒者之学经天纬地,而后世乃以语录为究竟,仅附答问一二条于伊洛门下,便厕儒者之列,假其名以欺世。……徒以‘生民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钤束天下。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黄梨洲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220页。
    ①《四书遇·孟子》,朱宏达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540页。
    ②《四书遇》“前言”,朱宏达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③ 《张岱的〈史阙〉》,《黄裳书话》,北京出版社,1997年10月。
    ①《四书遇·中庸》“天命章”,朱宏达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①章学诚《文集三·邵与桐别传》;转引自张舜徽《清儒学记》,齐鲁书社,1991年11月第1版。
    ②章学诚《外集二·与阮学使论求遗书书》。
    ③戴表元《董叔辉诗序》,转引自《浙东史学研究》,蔡克骄夏诗荷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22页。
    ④徐渭《徐文畏逸稿》卷二十二,明天兽三年张维城刻本。
    ⑤张岱《家传》。
    ①张汝霖、张汝懋《订广皇舆考凡例》。
    ①《李贽文集》第四卷《续藏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514页。
    ②张岱《陶庵梦忆》卷三。
    ①转引自《名家扇书扇话漫说》,于建华,学林出版社,2008年1月。
    ①张岱《又与毅孺八弟》。
    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杂文小说散文全集》,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354页、355页。
    ②有人认为:“陶渊明对于刘裕可能并不喜欢,更不亲近,对晋宋易代一事肯定不会欢迎,但不见得是出于忠于晋朝的立场。由于他与刘裕是府主与门生故吏的关系,即便有不满,也不能明言。如果他公开反对刘裕,才违背了当时通行的伦理道德观念,才是‘不忠’,这就是陶渊明诗文中看不到公开批评的原因。”见《陶渊明》,王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71页、72页。
    ①《魏晋风度与晋宋风流辨》,贾媛媛张惠民,《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②见张岱《家传》及《王谑庵先生传》。
    ③张岱“书牍”之《王谑庵年祖》。
    ④《徐文长逸稿叙》,《王季重十种》,任远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37页。
    ⑤《游唤·纪游》,《王季重十种》,任远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107页。
    ⑥关于张汝霖游天台、雁荡的记述亦可见于张岱《家传》。
    ⑦《世说新语补袖珍小序》,黄汝亨《寓林集》卷三,转引自《张岱探稿》,凤凰出版社,209黏月第1版,25页。
    ⑧汝霖刊刻《世说新语》可能受到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删定、批释《世说新语》的影响,在明代,一时文人领袖王世贞与其弟王世懋早已将刘义庆《世说新语》与何良俊《何氏语林》删并为《世说新语补》,又刊刻 《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一书。王季重《世说新语序》尝言:“自弇州伯仲补批以来,欲极玄畅,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新语》遂不能自主”,批评王氏兄弟将刘、何二书擅为删并,赞扬张远文“精删何氏之补”,使“义庆几绝而复寿”,《世说新语》复其本来面目。
    ①《世说新语序》,《王季重十种》之《杂序》,任远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4页。
    ①《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王仲荦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324页。
    ②《越中园亭记》,见于《祁彪佳集》卷八,中华书局,1960年上海第1次印刷。
    ③这里的主人当为张懋之(汝懋)子,否则,下文说“犹子”难以解释。
    ①祁彪佳虽未交代天镜园是何人所构,但张汝霖以“落卷”事落职归乡,“独居天镜园,拥书万卷,日事铀绎”,大概此园为雨若造,至少当时已经成为其读书之所。
    ②《西湖梦寻·柳洲亭》。
    ③《舌华录·冷语第六》,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111页。
    ①《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王仲荦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330页。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六十九《选举一》。
    ②《明太祖宝训》卷一《论治道》,转引自《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明清卷》,朴金树著,2006年版,278页。
    ①《明太祖宝训》卷一《兴学》,转引自《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明清卷》,朴金树著,2006年版,278、279页。
    ②张岱《大易用序》:“余少读《易》”。
    ③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杨继盛本传,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①《古史钩沉论》,清·翼自珍《定盒全集》續集卷二,清光绪二十三年萬本害堂刻本。
    ①《石匮书后集》卷一《烈帝本纪》,《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三),上海古籍出版社,444页。
    ②《石匮书后集》卷一《烈帝本纪》,《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三),上海古籍出版社,446页。
    ③转引自《晚明佛教改革史》,江灿腾,200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4页。
    ④见《晚明佛教改革史》第三篇《其他著名佛教人物的时代际遇及其与论敌交涉时的思想诸面相之考察》的注释63,《晚明佛教改革史》,江灿腾,200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4页。
    ⑤《绍兴宗教》,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①《普陀山史话》,张坚著,甘肃民族出版社,2004年8月第3次印刷。
    ①汉传佛教所受持的戒律是归属昙无德部的四分律。昙无德部的四分律在唐朝非常兴盛,形成中国的律宗。四分律宗在唐代又分成三家,第一家是道宣律师,根据大乘《法华经》、《大般涅槃经》、《成唯识论》对戒律进行诠释,称为南山宗;第二家是法砺律师,根据小乘的《成实论》来诠释戒律,称为相部宗;第三家是怀素律师,根据《阿毗达磨俱舍论》来诠释戒律,称为东塔宗。上引自《龙泉之声》网站相关网页。
    ②东林莲社的净土征信:念佛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生死之苦,亲证穷玄极寂的自性如来。上引自《东林祖庭》网站相关网页。
    ①《绍兴宗教》,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53页。
    ②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③《试论城隍的源流及漳州的城隍信仰》,张晓松,《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①《西湖梦寻·凡例》清康熙五十六年张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②《绍兴宗教》,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52页。
    ③《西湖梦寻》卷五《火德庙》。
    ④《西湖梦寻》卷五《火德庙》。
    ①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曾提及明末“江南士大夫名流迷信之风气”。
    ②《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出版社,2001年版。
    ①《快园道古》卷一“盛德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6页、7页。
    ②《快园道古》卷四《言语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8页。
    ①张岱《海志》。
    ②《舟山与日本风俗比较》,贝逸文(舟山博物馆),中国(岱山)徐福东渡节暨徐福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①《张岱的<史阙>》,《黄裳书话》,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②《张岱的<史阙>》,《黄裳书话》,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①夏咸淳先生曾就此指出:《张子诗秕》“尚缺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诸体,乃是残本。”如再考虑到乐府、古风、词、曲等诸体,则阙如尚多。
    ②《琅嬛诗集自叙》:“刻苦十年,乃问所为学钟、谭者,又复不似”,大意是说张岱先是烧似徐渭的诗而只写模仿钟、谭的诗,十年之后,发现写的诗又不像钟、谭的诗了。此句表明烧诗加上选诗,这期间至少经过了十年。
    ③张岱《古今义烈传自序》。
    ①朱熹《朱子语类五则》,《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1月第1版,74页。
    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杂文小说散文全集》,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359页、360页。
    ①朱熹《朱子语类五则》,《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1月第1版,75页。
    ①张岱《琅嬛诗集自叙》,收录于《张子诗秕》,国家图书馆所藏之抄稿本。
    ①均见夏咸淳校点的《张岱诗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和陶贫士七首》夏咸淳本题为《和贫士七首》,而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张岱诗秕》题为《和陶贫士七首》。
    ②胡益民《张岱评传》仅引《知堂书话》上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中第74页、677页原文,交代有 《评东坡和陶诗》(附张岱补和陶诗)一书。《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3页。佘德余《张岱家世》亦提及有此书,见《张岱家世》,2004年12月第1版,147页。
    ①《知堂书话》增订重编本(上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74页。
    ②在《知堂书话》中的《陶集小记》中周氏又称:“《和陶集》不分卷,抄本一册,张岱评。书名和陶,而实则具录渊明原诗,附列东坡和作,其后有张宗子补和者二十五首,前半有张氏评语,其评宗子和作部分或出于王白岳之手乎”。此处同一书,却又说书后附张岱和诗25首。《知堂书话》增订重编本(上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677页。
    ①《苏东坡全集》(下),中国书店,1986年版(据世界书局一九三六年版影印),70页。
    ②此处引文笔者抄于上海图书馆所藏《和陶集》,引文与胡益民、佘德余所引有所不同。如“追和古人自子瞻始”,胡、佘引文俱作“追和古人自子由始”。按,“子由”即苏轼弟苏辙,如“追和古人自子由始”,则文理不通。又据苏辙之《和陶集引》,可知这里“追和古人”应为苏轼。
    ①商盘《越风》:“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诸生。陶庵,世家子,豪放自喜,家畜梨园数部,日聚海内名士,征歌行酒,有文举座上之风。晚岁家日落,郁郁不自聊。年九十三卒。”
    ②夏咸淳《张岱诗文选》中所收12首和陶诗作,其中《和陶贫士七首》其小序明确写作时间为丙戌年,即1646年,而其他5首根据其内容当为同一时期,而与《和陶集》43首诗作非同时。
    ③稻孙:稻子收割后再长出的余穗。木奴:柑桔的别名。
    ①宋代汪洙撰《神童诗》即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句,张岱此处意指“田舍郎”。
    ②据胡益民《张岱评传》,《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38页。
    ①陶渊明有《有会而作》诗。
    ②张岱从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写作《石匮书》,当年只有32岁。张岱《石匮书自序》说:“余自崇祯戊辰遂泚笔此书”。崇祯戊辰即1628年。
    ①陶渊明有《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
    ①陶渊明有《悲从弟仲德》诗。
    ②本诗共两章。陶渊明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
    ③陶渊明有《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
    ①陶澍《靖节先生集》注:《晋书·周访传》“周陶世婚,此所游或即访家墓也。”转引自《陶渊明集》,中华书局,逯钦立校注,1979年5月第1版,49页。
    ①此字抄本为“竹字头”下一个解释的“释”字。
    ②本诗共四章,有小序。陶渊明有《归鸟》诗。
    ①《陶渊明集》,中华书局,逯钦立校注,1979年5月第1版,33页。
    ①《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190、191、192页。
    ①《宋史·道学·邵雍传》。
    ②《知堂书话》增订重编本(上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678页。
    ③本诗共十章。陶渊明有《命子》诗十章。
    ①张岱《博浪椎小序》。
    ①《琅嬛记》,台湾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影印《津逮秘书》本,西南交大中文系整理。
    ②见熊飞《<张九龄集校注>前言》一文。《张九龄集校注》(上册),张九龄撰,熊飞校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11月第1版,2页。
    ③贾岛《渡桑乾》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或以为令狐楚曾编《元和御览诗选》,收入此诗,署刘皂作,贾岛非作者。明王世懋《艺圃撷馀》:一日偶诵贾岛《桑乾》绝句,见谢枋得注……不觉大笑。指以问玉山程生曰:“诗如此解乎?”程生曰:“向如此解。”余谓此岛自思乡作,何曾与并州有情?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唯不能归又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并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此岛意也,谢注有分毫相似否?程始叹赏,以为闻所未闻。
    ④《幼学琼林》:“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⑤《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刘荣嗣《序<义士传>》。荣嗣,字半舫,张岱父亲张耀芳友。张岱《家传》:“是年山东妖贼猖獗,围兖州城三匝,先子任城守,出奇退贼。时当道抚军宏所沈公、监军半舫刘公、巡道盘初蒋公,皆敬礼先子,称莫逆。”又张岱《岱志》:“归至充,刘半舫贻予以《岱史》,卒读之。自应劭《封禅记》外,亦少快心之作。”
    ①《谈艺录》,钱锺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217页。
    ②《历代陶渊明研究情况简介》,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研究室教师、五六级四班同学,《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③李贽《文学名臣·何景明》、《李梦阳》,《续藏书》卷二六,中华书局,1962年。转引自《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95页。
    ④《何大复先生集》卷三,明嘉靖十年刻本。转引自《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136页。
    ⑤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转引自《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218页。
    ⑥王世贞《梅季豹居诸集序》,《弇州续稿》卷五五,四库全书本。转引自《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219页。
    ⑦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七七,四库全书本。转引自《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上海三联书店,2009版,256页。
    ①《竟陵派研究》,陈广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28页。
    ②《竟陵派研究》,陈广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29页。
    ③《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122页。
    ④《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333页。
    ⑤袁宏道《与李龙湖》,《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⑥《古诗归》卷九,转引自《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149页。
    ⑦《古诗归》卷九,转引自《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13页。
    ⑧《竟陵派研究》,陈广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56页。
    ①《归陶庵集》,癸丑九月常熟归氏寿与读书室重校印本。
    ②转引自宋佩韦《明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初版,165页。
    ③《静志居书话》卷十六,朱彝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475页。
    ④《越风》卷二。
    ①《张子诗秕》稿本,国家图书馆藏。
    ①黄宗羲《余若水周唯一两先生墓志铭》:“生此天地之间,不能不与之相干涉,有干涉则有往来。陶靖节不肯屈身异代,而江州之酒,始安之钱,不能据也。”(《黄宗羲全集》第10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76页),转引自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第六章《遗民生存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76页。
    ①现在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明代嘉靖年间。
    ②《陶庵梦忆·水浒牌》:“周孔嘉丐余促章侯,孔嘉丐之,余促之,凡四阅月而成。”
    ①《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739页。
    ②《李白诗选》“不编年部分”之“古风第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1月北京第2版。
    ①《石匮书后集》卷四十八《马士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
    ①景蜀慧《以贫傲世,猛志长存——陶渊明晚年思想心态剖析》,收录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①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81页。
    ①张岱《种鱼》诗。
    ①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72页。
    ②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82页。
    ①潘承玉《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文学遗产》,2006年第一期。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序》。
    ④胡应麟《笔丛》三十六。
    ⑤《一幅色彩斑斓的都市生活长卷——(东京梦华录)导读》,黄霖、戴云波,《东京梦华录》,文化艺术出 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①《粤雅堂丛书》,清咸丰三年刻本,“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华联出版社,1965年5月出版,台湾华文书局印行。《陶庵梦忆》收录于该丛书第二册。
    ①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
    ②《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③《一幅色彩斑斓的都市生活长卷——(东京梦华录〉导读》,黄霖、戴云波,《东京梦华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①《中国文学史》下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第1版,299页。
    ②《中国文学史》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172页。
    ③《<涌幢小品>出版说明》,《涌幢小品》,朱国祯著,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第1版,2页、3页。
    ④《四库提要·续说郛》。
    ⑤王恺《〈小窗幽记〉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①《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三)之《文苑列传下·王思任》,上海古籍出版社,152页。
    ②潘承玉《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文学遗产》,2006年第一期。
    ①《(陶庵梦忆)序》:“今已矣,三十年来,杜门谢客,客亦渐渐辞老人去。间策杖入市,市人有不识其姓名者。老人辄自喜,遂更名曰‘蝶庵’,又曰‘石公’。”入清时,张岱已48岁,则此时张岱近八十岁矣。
    ②《列子译注)前言》,严北溟、严捷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①金忠淳辑刊《砚云甲编》本《陶庵梦忆》。转引自《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3月第1版。
    ②金忠淳辑刊《砚云甲编》本《陶庵梦忆》。转引自《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3月第1版。
    ①金忠淳辑刊《砚云甲编》本《陶庵梦忆》。转引自《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3月第1版。
    ①《西湖梦寻·明圣二湖》。
    ①可参见《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下卷)第十章《交通通信和商业》中“旅行”的相关论述,[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591—601页。
    ①陈文新《(古典文学论著四种)前言》,《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②陈文新《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中国古代诗学经常强调‘文各有体’,其中的一层含意是:文体对所表达的内容具有选择功能。它只能容纳与它特性相通的那一部分人生体验,而对不适应的那一部分,则加以改造或者排除掉。各种诗体的独特审美风格就是由此产生的。”同上,210页。
    ①《陶庵梦忆·琅嬛福地》。
    ①《陶庵梦忆序》。
    ②按《石匮书自序》。但居《快园十首》前的“序”:“己丑九月,僦居快园。”当在1649年迁回绍兴。
    ①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
    ①《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638页。
    ②国家图书馆藏抄稿本为“陶庵其别号也”,而夏咸淳本作“陶庵其号也”。
    ①《中国文学史》(四),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 费振刚 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3月第1版,352页。
    ②《论晚明骈文的复苏》,李伶俐,《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①《骈文通论》(修订版),齐鲁书社,2010年5月第1版,11页。
    ②《清代骈文研究》,咎亮,杭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转引自陈鹏《六朝骈文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5月第1版,8页。
    ③陈鹏《六朝骈文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5月第1版,9页。
    ④骈文结构今人说法不一,兹引朱舜水说法。《朱舜水集》卷10《答安东守约问八条》,中华书局,1981年,372页。
    ⑤谭家健《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
    ⑥谭家健《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
    ①谭家健《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
    ②谭家健《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注释3,《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
    ③参见莫道才《骈文通论》(修订本)第十章《骈文的历史演变》(下)中相关论述,齐鲁书社,2010年5月第1版,307页。
    ④《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45页、46页。
    ①《<文心雕龙>义疏》,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272页。
    ①见陈鹏《六朝骈文研究》相关论述,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5月第1版,127页——130页。
    ①郑培凯《张岱的冶游与檄文》,《东方早报》之《上海书评》,2011年3月27日,第12版。
    ②《汉书》,班固撰,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1版,16页、17页。
    ③转引自陈鹏《六朝骈文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5月第1版,188页。
    ①《四六丛话》卷二十四,清孙梅撰,《续修四库全书》本。转引自《骈文通论》第八章《骈文的体类》,莫道才,2010年5月第1版,齐鲁书社,204页、205页。
    ②国图抄稿本作“消”,而夏本、岳麓本作“消”。“呆若木鸡”典出《庄子》,《庄子译诂》的撰者杨柳桥谓“陆德明:纪浩子,人姓名也。纪一本作‘消’。”此处从夏本、岳麓本。
    ①欧阳修《集古录》:“墓碑自后汉始有之。”转引自《<文心雕龙>义疏》,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150页。
    ①《骈文通论》,莫道才,齐鲁书社,2010年5月第1版,308页。
    ①《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史记》卷十八,中华书局,2006年6月第1版,116页。
    ②《陶庵梦忆·兰雪茶》。
    ③“青州从事”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①苏轼有《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後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细谓之调水符》诗.“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苏东坡全集》(上),中国书店,1986年6月第1版,50页、51页。
    ①刘师培:“至于屈平《九章》之《橘颂》,美及细物,乃颂之变体矣。”《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转引自陈鹏《六朝骈文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5月第1版,142页。
    ②见陈鹏《六朝骈文研究》相关论述,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5月第1版,142页——153页。
    ①通“嘉”。《诗经全译》,袁愈荌 译诗唐莫尧注释,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388页。
    ②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转引自《<文心雕龙>义疏》,吴林伯著,2002年2月第1版,144页。
    ③转引自《骈文通论》,莫道才著,齐鲁书社,2010年5月第1版,211页。
    ①《骈文通论》,莫道才著,齐鲁书社,2010年5月第1版,212页。
    ①《陶庵梦忆·鲁王》:“二鼓转席,临不二斋、梅花书屋,坐木犹龙,卧岱书榻,剧谈移时,出登席,设二席于御座傍,命岱与陈洪绶侍饮,谐谑欢笑如平交。”《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3月第1版。
    ②《苏东坡全集》(上),中国书店,1986年6月第一版,299页、300页。
    ③《世说新语》,刘义庆原著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73页。
    ①张岱《晋唐小楷铭》序。
    ①转引自《<文心雕龙>义疏》,吴林伯著,2002年2月第1版,126页。
    ①《艺文类聚》卷三十八礼部上。
    ②《艺文类聚》卷三十八礼部上。
    ①《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1版,97页。
    ②《明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朱燮元传》,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6439页——6447页。
    ①《从张岱文集看明代文史的互通》,王成勉(中正大学历史学教授),该文收录于《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中国明代研究学会出版,2001年12月,249页。
    ②《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92页。
    ③《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97页。
    ④《廿二史札记校正》(订补本),(清)赵翼著,王树民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1月第1版,3页。
    ①王水照《国人自撰中国文学史“第一部”之争及其学术史启示》,《中国文化》第二十七期,2008年。转引于宁俊红《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文学遗产》2009年第3期,152页。
    ②二十卷分别是:卷一天文部,卷二地理部,卷三人物部,卷四考古部,卷五伦类部,卷六选举部,卷七政事部,卷八文学部,卷九礼乐部,卷十兵刑部,卷十一日用部,卷十二宝玩部,卷十三容貌部,卷十四九流部,卷十五外国部,卷十六植物部,卷十七四灵部,卷十八荒唐部,卷十九物理部,卷二十方术部。
    ①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2009年2月24日《北京日报》。
    ②《明刻珍本史学要义》,卜大有[明1辑,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9年9月。
    ③《谈(史记)的合传》,收录于《周振甫讲古代散文》一书,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④《石匮书后集》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00页——602页。
    ①亦见《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六·羽族部十三。
    ②《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103页。
    ①《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103页、104页。此段文字之标点,笔者与原引文有所不同。
    ②《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104页。
    ①《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101页。
    ②《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370页。
    ①《明代文学史》,徐朔方,孙秋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202页。
    ②张德建《史统的发现与树立:明代文学复古的史学背景》,《明代文学论集》,20页。
    ③如袁枚就对“道统”大加批挞:“然论正统者,犹有山河疆宇之可考,而道者乃空虚无形之物,曰某传统,某受统,谁见其菏于肩而担于背欤?尧舜禹皋并时而生,是时有四统也。统不太密欤?孔孟后直接程朱,是千年无一统也。统不太疏欤?”“所谓道统者,不过曰为圣贤云尔。其为圣贤也,共为之,其统与非统,则又私加也。”转引自《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杨念群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7月第1版,286页。
    ④《广皇舆考》,二十卷,明张天复编撰,张元忭增补,明天启六年刻本。《皇舆考》,十二卷,明张天复辑,明万历十六年张象贤遐寿堂刻本。二书均藏于上海图书馆。
    ①《廿二史札记校正》(增补本),赵翼著,王树民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1月第1版,1页。
    ①张德建《史统的发现与树立:明代文学复古的史学背景》,《明代文学论集》,31页。
    ②张德建《史统的发现与树立:明代文学复古的史学背景》,《明代文学论集》,31页。
    ③参见周建渝《从(史记评林)看明代文人的叙事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90页。
    ①张岱《与李研斋》。
    ②指隆庆、万历。
    ①《明代史学的历程》第二十章《“国可亡,史不可亡”:清初遗民的明史编纂》第二节《“敢与龙门争胜场”的<石匮书>》,431页。
    ②《从张岱文集看明代文史的互通》,王成勉(中正大学历史学教授),该文收录于《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中国明代研究学会出版,2001年12月,262页。
    ③转引自《<史记>人物传记论稿》一书《绪论》,《<史记>人物传记论稿》,郭双成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①如陶潜,李泽厚指出“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以后,地位便巩固下来。”《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148页。
    ②《舌华录·狂语第四》:“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如何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舌华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80页。
    ③如《和陶集》中张岱对于苏轼《和读山海经》十三首有评论曰:“人谓东坡窥禅学之藩篱,余谓东坡得玄门之糟粕,力如缚蛋,语复骑墙,孰若渊明不言仙佛,菽粟布素皆证妙果?”
    ①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小叙》:“余少好纂述国朝典故,见吾越大老之立德、立功、立言以三不朽垂事者,多有其人,追想仪容不胜仰慕,遂与垫公徐子沿门祈请,恳其遗像汇成一集,以寿梨枣”。
    ②张岱《和荣木》一诗有小序:“卜筑郊圻,偶事耕凿,三十不遇,不得不言田舍也。”见《和陶集》。
    ③钟惺《诗归序》:“昭明选古诗,人遂以其所选者为古诗,因而名古诗为选体,唐人之古诗为‘唐诗’。呜呼!非惟古诗亡,几并古诗之名而亡之矣。何者?人归之也。选者之权力能使人归,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徇之,吾岂敢易言选哉!”转引自陈斌《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3月第1版,336页。
    ④这一点要感谢2008年在绍兴与佘德余先生谈及张岱时,佘教授的当面提醒。
    ⑤佘德余认为张岱在顺治六年(1649年)秋天搬回绍兴。《都市文人——张岱传》107页。
    ⑥《蝶庵题像》中张岱自言:“八十一年,穷愁卓荦。”
    ⑦张岱《石匮书后集·马士英阮大铖列传》:“臣中怀义愤,素尚侠烈,手握虎臣之椎,腰佩施全之剑”。《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687页。
    ⑧《思复堂文集》卷三,邵廷采著,祝鸿杰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217页。
    ①《越风》说张岱“年九十三卒。”
    ②钱钟书《<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写在人生的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钱钟书集》,2002年10月北京第1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52页。
    ①陶渊明有《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
    ②陶渊明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
    ③陶渊明有《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
    ①陶渊明有《述酒》诗。
    ②陶渊明有《责子》诗。
    ③陶渊明有《有会而作》诗。
    ④陶渊明有《腊日》诗。
    ①陶渊明有《读史述九章》诗。
    《张子文秕》十八卷,国家图书馆藏本
    《张子诗秕》五卷,国家图书馆藏本
    《和陶集》,[宋]苏轼、[明]张岱和,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古今义烈传》八卷,明崇祯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史阙》,张岱撰,乌程徐鸿本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石匮书》二百二十一卷,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18-320册影印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石匮书后集》六十三卷,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20册影印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石匮书后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西湖梦寻》五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张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西湖梦寻》五卷,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29册影印清康熙间刻本
    《陶庵梦忆》八卷,[清]王文诰评,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260册影印清乾隆五十九年王文诰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陶庵梦忆》,[清]伍崇曜辑《粤雅堂丛书》本,清咸丰三年刻,华联出版1965年版
    《陶庵梦忆》弥松颐校注本,西湖书社,1982年版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元明史料笔记丛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
    《陶庵梦忆》(插图本),淮茗评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四书遇不分卷》,国家图书馆缩微胶卷
    《四书遇》,朱宏达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快园道古》,高学安、佘德余标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夜航船》二十卷,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35册影印清抄本
    《夜航船》,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于越有明一代三不朽图赞总目》,清代光绪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于越有明一代三不朽图赞总目》,清凤嬉堂刻乾隆六十年、南涧佑启楼重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琯朗乞巧录》,国家图书馆藏稿本
    《琅嬛文集》六卷,刘大杰点校,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版
    《张岱诗文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琅嬛文集》,云告点校,岳麓书社1985年版
    《张岱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皇舆考》十二卷,[明]张天复辑,明万历十六年张象贤遐寿堂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广皇舆考》,二十卷,[明]张天复编撰,张元忭增补,明天启六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新刊翰林诸书选粹》四卷,[明]张元忭辑,明万历二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云门志略》,[明]张元忭撰,《中国佛寺志丛刊》79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壬午里中书稿》一卷,[明]祁彪佳撰,祁氏远山堂,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会稽县志》十六卷,明万历三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万历会稽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28册
    《弘治抚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47、48册
    《万历湖州府志》,知府栗祈修,郡人唐枢编,14卷,上海图书馆藏本
    《归陶庵集》,癸丑九月常熟归氏寿与读书室重校印本
    《鲒埼亭集》,[清]全祖望撰,知不足斋本,抄本,37卷,上海图书馆藏本
    《明史》,[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2006年版
    《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明]申时行等修,中华书局1989年版
    《明画录》,[清]徐沁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065册影印清嘉庆四年读画斋丛书本
    《无声诗史》,[清]姜绍书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065册影印清康熙五十九年李光暎观妙斋刻本
    《越风》,[清]商盘辑,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咏怀堂诗集四卷外集二卷》,[明]阮大铖撰,中央大学图书馆1926年印行
    《倪文贞公诗集》,[明]倪元璐撰,南京襄社1935年影印本
    《小腆纪年附考》,[清]徐鼒撰,中华书局1957年版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南疆逸史》,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中华书局1959年版
    《列朝诗集小传》,[清]钱谦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涌幢小品》,[明]朱国祯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祁彪佳集》,[明]祁彪佳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第2版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撰,中华书局1977年版
    《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周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袁宏道集笺校》,[明]袁宏道撰,钱伯成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徐渭集》,[明]徐渭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廿二史札记校正》(订补本),[清]赵翼著,王树民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版
    《越绝书》,[汉]袁康、吴平撰,乐祖谋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元学案》,[清]黄宗羲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苏东坡全集》,[宋]苏轼撰,中国书店1986年版(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
    《初月楼闻见录》,[清]吴德旋撰,《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版
    《苏辙集》,[宋]苏辙撰,中华书局1990年版
    《祁彪佳文稿》,[明]祁彪佳撰,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晚晴簃诗汇》,[清]徐世昌编,闻石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王阳明全集》,[明]王阳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年版
    《明诗纪事》,[清]陈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吴越春秋全译》,[汉]赵晔原著,张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明代文论选》,蔡景康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洪绶集》,[明]陈洪绶撰,吴敢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古文观止》,周子来陈穆校注,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谭元春集》,[明]谭元春著,陈杏珍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李贽文集》,[明]李贽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明]张元忭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4册,齐鲁出版社2001年版
    《全清词》,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编,中华书局2002年版
    《容斋随笔》,[宋]洪迈著,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孟称舜集》,[明]孟称舜撰,朱颖辉辑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霜红龛杂记》,[清]傅山撰,[清]刘如溪点评,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玉光剑气集》,[清]张怡撰,中华书局2006年版
    《静志居诗话》,[清]朱彝尊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舌华录》,[明]曹臣编,白岭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白苏斋类集》,[明]袁宗道著,钱伯城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版
    《读画录》,[清]周亮工著,周飞强王素柳校注,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中华书局2008年修订版
    《张九龄集校注》,张九龄撰,熊飞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陶渊明集全译》,[晋]陶潜著,郭维森 包景诚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李攀龙诗选》,[明]李攀龙著,李伯奇 李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无声诗史 韵石斋笔谈》,[清]姜绍书撰,印晓峰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季重十种》,[明]王思任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思复堂文集》,[清]邵廷采著,祝鸿杰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清]李慈铭著,张寅彭、周容编校,凤凰出版社 2010年版
    《明文学史》,宋佩韦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中国文学史新编》,赵景深著,北新书局1936年版
    《中国文艺思潮史略》,朱维之著,开明书店1949年版
    《中国文学史简编》,陆侃如、冯沅君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昌彼得、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编,鼎文书局印行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著,中华书局196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清代杂剧全目》,傅惜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西谛书话》,郑振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史记>人物传记论稿》,郭双成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散文小品》,中国文学欣赏全集第38册,台北:庄严出版社1985年再版
    《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研究所鲁迅研究室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列子译注》,严北溟、严捷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知堂书话》,周作人著,钟叔河编,岳麓书社1986年版
    《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释圣严著,学生书局1988年版
    《新编中国文学史》,许仁图编著,复文图书出版社1989年再版
    《中国文学史》,王孝编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
    《明末奇才——张岱论》,夏咸淳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史传通说》,[美]汪荣祖著,中华书局1989年版
    《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何冠彪著,学生书局1991年版
    《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陈建华著,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查继佐·查慎行年谱》,[清]沈起陈敬璋撰,中华书局1992年版
    《晚明民变》,李文治著,“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丛刊第二十三种,中华书局印行
    《朱元璋传》,吴晗著,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世说新语》,刘义庆原著,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云南民族史》,尤中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明清传奇综录》,郭英德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周明初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曲学大辞典》,齐森华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黄裳书话》,黄裳著,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南明史》,顾诚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葛剑雄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焦竑评传》,李建雄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周振鹤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清诗史》,严迪昌著,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魏晋思想论》,刘大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南宋馆阁录续录》,[宋]陈睽佚名撰,张富祥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版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步近智张安奇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袁宏道评传》,周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赵园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散文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绍兴宗教》,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五四运动史》,[美]周策纵著,岳麓书社1999年版,
    《小窗幽记(外二种)》,[明]陈继儒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越中曲派研究》,佘德余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明代诗文研究史(1368—1911)》,陈正宏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诗词曲格律纲要》,涂宗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清诗史》,朱则杰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走遍中国·绍兴》,施曙华主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吴仁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鲁迅杂文小说散文全集》,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评述》,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箭与靶——文坛名家笔战文编》,许道明、陈麦青编评,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主编,台北:中国明代研究学会2001年版
    《谈艺录》,钱锺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英]卜立德著,陈广宏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文心雕龙>义疏》,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晚明文学研究》,李圣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明词史》,张仲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岱评传》,胡益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谈龙集》,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谈虎集》,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苦茶随笔》,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立春以前》,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药堂杂文》,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药味集》,周作人著,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晚明文学思潮研究》,吴承学、李光摩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罗宗强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王国良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元明清儒学年表》,[日]今关寿磨编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冯贤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鉴水流长》,邱志荣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晚明诗歌研究》,李圣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写在人生的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钱钟书著,《钱钟书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著,王恺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元诗史》,杨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黄山书社2004年版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徐中玉郭豫适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明代南京学术人物传》,沈新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加]卜正民著,方骏王秀丽罗天佑译方骏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王沉森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牟宗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刘志琴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周荷初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张岱家世》,佘德余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张惠民张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普陀山史话》,张坚,甘肃民族出版社2004年8月第3次印刷
    《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钱理群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近代散文抄》,沈启无编,黄开发校订,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黄仁生著,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近代散文抄》,沈启无编选,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谈坤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晚明思潮》,龚鹏程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李贽思想演变史》,许建平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潘星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陈宝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明代宗族研究》,常建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美]勒内·韦勒克、[美]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游国恩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全集》,周树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黄仁生著,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周振甫讲古代散文》,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布衣与学术——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王嘉川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明季党社考》,[日]小野和子,李庆、张荣湄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晚明佛教改革史》,江灿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赵园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徐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何宗美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
    《明末清初的学风》,谢国桢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吕妙芬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丁功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文学史》,徐朔方、孙秋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徐渭评传》,周群、谢建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竟陵派研究》,陈广宏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来燕榭集外文钞》,黄裳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都市文人——张岱传》,佘德余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世贞史学研究》,孙卫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遗民史家——谈迁传》,钱茂伟、柴伟梁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南明史》,钱海岳撰,中华书局2006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明清卷》,朴金树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中国人的欧洲观》,庞乃明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陈建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负暄琐话》,张中行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
    《负暄续话》,张中行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陈荣捷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大明国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孙卫国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南明史:16441662》,[美]司徒琳著,李荣庆郭孟良卞师军魏林译,严寿澂校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明代文化史》,商传著,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修订本),方诗铭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走出中世纪》,朱维铮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张宏生、钱南秀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莫砺锋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陈文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陈国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方孝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se Of A Late Ming Man》.Jonathan D. Spence, VIKING, Published by the Penguin Group,2007
    《遭遇史景迁》,王海龙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陆游传》,朱东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堕落时代》,费振钟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丹青有神——陈洪绶传》,吴敢王双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畸人怪才——徐渭传》,江兴祐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阚红柳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明代的变迁》,赵轶峰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美]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郭培贵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美]高居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美]高居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晚明美术史》,徐建融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陈斌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南明史略》,谢国桢著,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
    《想象与叙述》,赵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岱探稿》,张则桐著,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明代文学论集》,陈庆元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浙东史学研究》,蔡克骄、夏诗荷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明代的社会与国家》,[加]卜正民著,陈时龙译,黄山书社2009年版
    《六朝骈文研究》,陈鹏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
    《学略》,刘咸圻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学研究》(第十二辑),吴兆路[日]甲斐胜二主编,济南出版社2009年版
    《陶渊明》,王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劫中得书记》,郑振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杨念群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司马迁论稿》,聂石樵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骈文通论》(修订本),莫道才著,齐鲁书社2010年版
    《大明流煌》,荣真著,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徐光启与利玛窦》,余三乐著,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前朝梦忆》,[美]史景迁著,温洽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佛学常识》,太虚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名士与遗民双重人格的展示——论张岱的散文》,马桂珍撰,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情感意蕴》,张丽杰,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论张岱散文的艺术特征》,陈秀梅,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论张岱散文的艺术特征》,陈秀梅撰,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的<四书>学与史学》,赵一静,湖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散文中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卢杰撰,扬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周海涛撰,中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散文研究》,刘雪飞撰,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梦里犹知身是客》,潘虹燕撰,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论》,乔亚撰,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文化小品研究——以<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为例》,梁佶撰,扬州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陶庵梦忆>与晚明文人审美风尚研究》,刘舒甜撰,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文学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肖艳平撰,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生平及其小品文研究》,陈清辉撰,高雄师范学院1981年硕士论文
    《晚明张岱<陶庵梦忆>戏剧资料之研究》,阎振瀛撰,中国文化大学1984年硕士论文
    《晚明张岱《陶庵梦忆》戏剧资料之研究》,陈进泉撰,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
    《从晚明“世说体”著作的流行论张岱的<快远道古>》,蔡丽玲撰,台湾清华大学1992年硕士论文
    《张岱散文理论及作品研究》,郭荣修撰,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93年硕士论文
    《论张岱小品:从生命模塑到形式意义的完成》,蒋静文撰,中正大学1996年硕士论文
    《张岱散文美学之研究》,陈丽明撰,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6年硕士论文
    《从刘勰“六观”论张岱小品文》,陈忠和撰,高雄师范大学1999年硕士论文
    《(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研究——以文学表现与遗民意识为主》,苏恒雅撰,逢甲大学中文所2001年硕士论文
    《张岱《夜航船》研究》,徐世珍撰,政治大学中文所2001年硕士论文
    《张岱小品文由雅入俗研究》,江佩怡撰,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应用语言文学研究所2002年硕士论文
    《张岱小品中的旅游休闲》,曾淑娟撰,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4年硕士论文
    《张岱及其散文研究》,郭秉融撰,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应用语言文学研究所2004年硕士论文
    《论张岱游记中人文精神之体现》,张志帆撰,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7年硕士论文
    《张岱、李渔饮馔小品之考察》,段正怡撰,元智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8年硕士论文
    《袁宏道与张岱的西湖书写:从外缘到文本的考察》,黄静瑜撰,彰化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张岱的冶游与檄文》,郑培凯,《东方早报》,2011/03/27
    《张岱和陶诗辑佚与研究》,李剑锋,《文献》2011/01
    《从〈史记评林)看明代文人的叙事观》,周建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魏晋风度与晋宋风流辨》,贾媛媛张惠民,《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梦忆里的梦呓》,[美]汪荣祖,《东方早报》,2009/11/01
    《史统的发现与树立:明代文学复古的史学背景》,张德建,《明代文学论集》2009年6月出版
    《想起了张岱的<夜航船>》,张则桐,《书屋》,2009/05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黄曼君,《中国社会科学》,2009/04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宁俊红,《文学遗产》2009/03
    《“散文至宋人才是真文字”》,曾枣庄,《文学遗产》2009/03
    《中国古代为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葛剑雄,《北京日报》2009/02/24
    《试论梁武帝的个人信仰兼及萧梁国家的宗教政策》,李虹,《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张岱探稿序》,陈美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02
    《论陶渊明诗的散文美》,魏耕原,《文学遗产》2008/06
    《晚明文艺思潮和社会风尚对张岱散文创作的影响》,张丽杰,《广西社会科学》2008/04
    《张岱研究述略》,李霞,《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3
    《张岱尚真写实创作思想成因探讨》,章芳,《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潘承玉,《文学遗产》2006/01
    《明清之际私家撰史的历史意义——以张岱及其史著为中心》,李灿朝,《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近十年张岱研究综析》,沈星怡,《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张岱<家传·张汝霖传>笺证——张汝霖事迹辑考》,张则桐,《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01
    《从张岱史学观点看明代文化思想变迁之历程》,赵令扬,《明史研究论丛》2004年8月出版
    《试论戏曲艺术对张岱散文的影响》,张则桐,《艺术百家》2004/05
    《张岱卒年及<明史纪事本末>作者问题再考辨》,胡益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论“三不朽”说对张岱及其史著的影响》,李灿朝,《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陈平原,《文史哲》2003/05
    《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许卫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张岱、曹雪芹文人心态比较论》,叶晔,《红楼梦学刊》2003/04
    《“冰雪之气”: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张则桐,《浙江社会科学》2003/03
    《张岱与戏曲艺术述论》,张则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
    《张岱卒考辨》,胡益民,《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明遗民心态:张岱个案分析》,杨泽君,《史学月刊》2002/04
    《张岱、王思任与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周荷初,《江汉论坛》2002/04
    《张岱与徐渭》,张则桐,《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03
    《梦醒寻梦——张岱及其小品文》,林邦钧,《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张岱史学著述考》,胡益民,《江淮论坛》2001/05
    《“一往深情”:张岱散文情感底蕴论》,张则桐,《浙江社会科学》1999/03
    《张岱<快园道古>辑佚(上)》,权儒学,《文献》1999/02
    《北京图书馆近年采进善本书提要》(一),张丽娟等,《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02
    《张岱和他的散文》,夏咸淳,《张岱散文选集》1997年8月出版
    《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谭家健,《文学评论》1996/03
    《梦醒忽惊啼秋语易代兴亡总似梦——说张岱<西湖梦寻·自序>》,乔力,《文史知识》1995/01
    《张岱<快园道古>佚文五则》,权儒学,《文献》1988/03
    《张岱的<史阙>》,黄裳,《读书》1988/01
    《张岱的祖籍及其字号考略》,蒋金德,《文献》1986/04
    《晚明爱国学者张岱》,陈美林,《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4
    《张岱<四书遇>的发现及其价值》,朱宏达,《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