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恒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潘之恒做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力求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各章节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潘之恒家世和生平考》对潘之恒家世、生平进行勾勒,并对已有潘之恒生平研究进行补正,对其卒年、是否为官各补充了三条史料,考证出其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间为万历二十四年,共参加六次乡试。详细考证了潘之恒在各地的结社活动,探究这些结社活动的性质、内容,以及结社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晚明文人的生活风貌、精神状态。
     第二章《潘之恒交游考》从与潘氏以诗文交者、以赏音交者、以里社交者三个方面对其交游全面考证,管窥万历年间文人的交游活动。重点考察了其与公安派交游和与汤显祖的交游,以及他们对潘之恒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章《潘之恒著述考》着力对潘之恒著作作全面的梳理,叙录其版本、内容及存佚情况等。潘之恒的大部分诗集大陆已经失传,过去以为业已亡佚,但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它们当中有许多现保存在日本尊经阁文库、日本内阁文库和台北中央图书馆,对这些宝贵文献的概貌予以描述。
     第四章《潘之恒的文艺美学思想》探究了以往学者论述较少的潘之恒的文艺美学思想。潘之恒提出的以“文,心声也”为核心的文艺美学思想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进步文学家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的文学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第五章《潘之恒的传记文学创作》探讨其传记文学创作的成就,重点对其倡优名姬传记和侠客传记进行分析研究。
     第六章《潘之恒戏曲批评的成就与贡献》从潘之恒著作中保留的丰富的戏曲史料价值以及他观剧数十年所形成的独特的批评视角和给我们留下的表演理论的重要遗产三个方面着力探讨潘之恒戏曲批评的成就与贡献。
With the help of a thorough collection of relative materials, the thesis is trying to do a deeper research on Pan Zhi-heng systematically, and it is aiming at a breakthrough over the pre-researchers’achievements. The key points are as following:
     In Chapter one, the thesis focuses on Pan Zhi-heng’s extraction and life research, and makes supplement by three new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the date of his death and whether he had been an official. From the newly discovered materials, the thesis fixed an Zhi-heng took part in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in the year of Wan Li 24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an altogether joined in the exams six times. The thesis also researches that Pan Zhi-heng organized different saloons in the scholars and theirs property and contents, so that we can read the life styles and the spirit of the scholars in late Ming Dynasty.
     In Chapter Two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social intercourse between Pan Zhi-heng and others from three parts: by poem and prose, by music appreciating, by born place, in order that we can find out the scholars’intercourses in the year or Wan Li. The text mainly talks over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Gong An Schools and Tang Xian-zu and how they influenced Pan Zhi-heng’s ideology and literature invention.
     In Chapter Three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outline of Pan Zhi-heng’s writings and presents the versions, contents and existence and lost. Most of his poems thought lost have been found kept in Japanese Zun Jing Ge library, Japanese Cabinet Library and Tai Bei Central library. The thesis roughly describes the outline of these precious literatures.
     In Chapter Four the thesis discusses Pan Zhi-heng’s aesthetic theory which is rarely talked before. Pan Zhi-heng thought the literature in fact expressed the writers’opinion, which was as advanced as the literature claim believed by Li Zhi, Tang Xian-zu and Yuan hong-dao, and thus he built up his own literary system.
     In Chapter Five the thesis discusses his achievements in biography writing. And the famous actresses’and knight-errants’are analyzed thoroughly.
     In Chapter Six the thesis discusses three parts of Pan Zhi-heng’s great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in the area of opera. In his writings abundant materials concerned with opera were conserved and he formed his unique criticism and the performance theory.
引文
①陈元素《潘景升<鸾啸小品>》,见《鸾啸小品》卷首。
    ②王则古《鸾啸小品序》,见《鸾啸小品》卷首。
    
    ①路工《潘之恒——明代戏曲表演艺术评论家》,载《戏剧报》1962年第14期。
    ②载《戏曲研究》第九辑。
    
    ①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②《文献》2000年第3期。
    ③《艺术百家》2000年第3期。
    ④《古籍研究》2000年第2期。
    
    ①《文教资料》1999年第3期。
    ②路工《潘之恒——明代戏曲表演艺术评论家》,载《戏剧报》1962年第14期。
    ③《硕士学位论文集·戏曲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
    
    ①《中华戏曲》2000年总25辑。
    ②载《曲论探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戏曲研究》第31辑,1989年12月。
    
    ①《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
    ②《戏曲艺术》,2000年第3期。
    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①载《2003年“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程佶序《岩镇志草》。
    ②佘华瑞《岩镇志草》志草发凡。
    ③汪道昆的《太函集》卷三十四《潘汀州传》。
    ④《汤显祖集》卷四十。
    ⑤《太函集》卷六十九。
    ⑥《岩镇志草》元集“潘氏宗祠”。
    ①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八十六《潘太学墓志铭》。
    ①佘华瑞《岩镇志草》亨集“义行传”。
    
    ①程尚宽《新安名族志》。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五十一《明故太学生潘次君暨配王氏合葬墓志铭》。
    ③潘之恒《亘史》内纪卷十四《宗寿》。
    ④汪道昆的《太函集》卷三十四《潘汀州传》。此小节引文均出自改篇,下不复注。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三十四《潘汀州传》。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三十。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五十一《明故太学生潘次君暨配王氏合葬墓志铭》。此小节引文均出自该篇,下不复注。
    ③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四十一《百岁潘母寿叙》。
    ④潘之恒《亘史》内纪卷十三。
    ①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十二《潘长公家传》。
    ②同上。
    ③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八十六。
    ④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三,第451页。
    
    ①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三十五《祝史篇》。
    ②同上。
    ③汪道昆《太函集》卷十六《非非篇》。
    ④程仲权《程仲权先生集》卷七《潘南仲七十寿序》。
    ⑤程仲权《程仲权先生集》卷七。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三十二。
    ②汤显祖《汤显祖集》卷四十。
    ③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三,第451页。
    ④汪道昆《太函集》卷二十四《潘象安诗》。
    
    ①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二十五《潘生像赞》。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潘太学之恒》,第630页。
    
    ①康熙《徽州府志》卷十二之六“隐逸”。
    ②佘华瑞《岩镇志草》利集“文苑别传”。
    ③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之二“人物志”。
    ④汪道昆《太函集》卷之五十一《明故太学生潘次君暨配王氏合葬墓志铭》。
    ⑤方弘静《素园存稿》。
    ①潘之恒《鸾啸集》卷首。
    ②同上。
    ③汪道昆《太函集》卷三十一。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李纫之》。
    ②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五十四《潘景升东游诗小序》。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潘之恒》。
    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⑤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汪道昆》,第440页。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四十四。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六十九《潘氏宗祠碑》。
    ③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酹昆》。
    ④同上。
    ⑤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二。
    ⑥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酹昆》。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之七。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一百八。
    ③汪道昆《太函集》卷一一七。
    ④汪道昆《太函集》卷之七《赠潘景升北游序》。
    ⑤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王世贞》,第436页。
    ⑥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酹昆》。
    ⑦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五十四《潘景升东游诗小序》。
    ①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五十四《潘景升东游诗小序》。
    ②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五十一《潘景升诗稿序》。
    ③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五十一《潘景升诗稿序》。
    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⑤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中叶放诞之习》。
    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梁太学辰鱼》条。
    ⑦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田广文艺蘅》条。
    ①参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屠仪部隆》条,《明史》卷二八八《屠隆传》及沈德潜《顾曲杂言》。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臧博士懋循》条。
    ③参见董含《三冈识略》。
    
    ①徐复祚《花当阁丛谈》卷四《三张》。
    ②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代恸》。
    ③同上。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汤嘉宾太史》。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寄汤司成》。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寄汤司成》。
    ③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五《情镜》。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八《娄小一》。
    ⑤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徐翩传》。
    ⑥潘之恒《亘史钞》外纪《五姬传》。
    ⑦潘之恒《亘史钞》外纪《马文玉传》。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舞媚娘传》。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虹台》。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④潘之恒《亘史钞》杂篇《颖谱》。
    
    ①同上。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寄何玉长》。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七。
    ④潘之恒《亘史钞》内篇《宗老会记》。
    ⑤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吕倩华》。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丘长孺》。
    ②《戏剧报》,1961年第十四期。
    ③汪效倚《潘之恒曲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368页。
    ④潘之恒《亘史》内篇卷十三。
    ⑤同上。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寄汤司成》。
    ①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59页。
    ②郑志良《潘之恒生平考述》,载《文献》2000年第3期。
    ③汪道昆《太函集》卷四十四《仲弟仲淹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张幼于》。
    ⑤张涛《草创歙志序》,载万历《歙志》卷首。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之三十一。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之三十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③同上。
    ④江盈科《涉江诗原序》,载潘之恒《涉江诗选》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①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二三《鸾啸轩诗序》。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潘舍人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第,503页。
    ③汪道昆《太函集》卷七《送龙相君考绩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④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六。
    ⑤屠隆《栖真馆集》卷十。
    ①潘之恒《亘史》杂篇卷五。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四。
    ②袁中道《珂雪斋近集》卷三。
    ③袁中道《珂雪斋集》卷一。
    ④潘之恒《涉江诗选》。
    
    ①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莲台仙会叙》。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初艳》。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虹台》。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八《林云仪》。
    ③黄焕《黄玄龙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④潘之恒《亘史钞》外纪《朱无瑕传》。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余响》。
    ⑥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第492页。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陶睹涛传》。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吕倩华传》。
    ③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题识,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五。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八十。
    ③汪道昆《太函集》卷一0二。
    ④汪道昆《太函集》卷六十六。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四。
    ⑥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七。此小节引文均出自该篇,余不复注。
    
    ①潘之恒《普门缘起》,载《黄山志定本》卷之三艺文志上。此小节引文均出自该篇,余不复注。
    ②黄居中《潘髯翁戊巳新集叙》,载《漪游草》卷首。
    ③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之八。
    ④顾起元《<亘史>序》,载《亘史钞》卷首。
    ①叶德均《明代曲家龙膺》,载《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27页。
    
    ①汪道昆《太函集》卷七。
    ②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三十四《潘长公寿序》。
    ③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之二十三《潘景升<如江集>序》。
    ④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三十四《潘长公寿序》。
    ①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五“人物传”文学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14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
    ②潘之恒《亘史钞》杂纪《菌瑞》。
    ③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四艺文志中。
    
    ①陈元素《潘景升<鸾啸小品>》,载《鸾啸小品》卷首。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十二。
    ③陈元素《潘景升<鸾啸小品>》,载《鸾啸小品》卷首。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诗评·为朱泰玉作》。
    
    ①载潘之恒《鸾啸集》卷首。
    ②汤宾尹《睡菴稿》卷之一。
    ③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程布衣可中》,第631页。
    ④程仲权《程仲权先生集》文集卷七《潘景升金昌诗序》。
    ⑤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年版。
    
    ①袁中道《珂雪斋近集》卷三《南北游记序》。
    ②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五。
    ③袁中道《珂雪斋文集》卷一。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外史七传序》。
    ⑤同上。
    
    ①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四《刘元定诗序》。
    ②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虞稽勋淳熙》,618页。
    ①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六。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陶祭酒望龄》,第622页。
    ②袁宗道《白苏斋类集》卷十《北游稿小序》。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冯祭酒梦祯》,第620页。
    ①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之二十八《黄山记》。
    ②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之二十八《白岳记》。
    ③程仲权《程仲权先生集》文集卷七《潘南仲先生七十寿序》。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黄监丞居中》,第471页。
    ⑤据黄居中《潘髯翁戊己新集叙》,载《漪游草》卷首。
    ⑥汪效倚《潘之恒曲话》下编,第252页。
    ⑦江盈科《涉江诗原序》,原载《涉江诗选》卷首。
    ①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八。
    ②钟惺《隐秀轩文集》余集。
    ③谭元春《谭元春集》卷二十,第559页。
    ①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卷五《梁伯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07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十五所录潘之恒《金阊集》。
    ③同上。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叙曲》。
    ⑤潘之恒《亘史钞》外纪《莲台仙会叙》。
    ⑥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张凤翼》,483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吴剧》。
    ②陈元素《潘景升<鸾啸小品>》,载《鸾啸小品》卷首。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金姬传》。
    ①屠隆《栖真馆集》卷十。
    ②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六。
    ③屠隆《栖真馆集》卷十。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②参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白练裙》。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吴山人梦旸》,第605页。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叙曲》。
    
    ①陶宗仪编《说郛续》卷二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②梅鼎祚《鹿裘石室集》尺牍卷十三《答潘景升》。
    ③据《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臧博士懋循》,第465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吴剧》。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韩国博上桂》,第587页。
    ①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二,第412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方侍郎弘静》,第403页。
    ②方弘静《素园存稿》。
    ③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一六0《题汪仲淹新集后》。
    ④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酹昆》。
    ⑤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一《汪仲淹家传》。
    ⑥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酹昆》。
    ①据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之二人物志上。
    ②潘之恒《亘史钞》内纪《纪胡佥事二义仆》。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王少君》。
    ④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刘姬晏闲记略》
    ⑤潘之恒《亘史钞》外纪《沙飘飘传》。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程布衣可中》,第631页。
    
    ①袁中道《游居杮录》卷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
    ②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三,第428页。
    ①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之二人物志上。
    ②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三《郑千里佚事》,第422页。
    ③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之二人物志上。
    ④同上。
    ①江盈科《涉江诗原序》,载潘之恒《涉江诗选》卷首。
    ②同上。
    ③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第290页。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解脱》。
    ⑤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第513页。
    ⑥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伯修》,第491页。
    ①同上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解脱》。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十二《寄袁中郎书》。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袁仪制中道》,第568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十二《袁小修》。
    ②袁中道《珂雪斋近集》尺牍《答潘景升》,上海书店,1982年11月重印本,第148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二袁先生别集序》。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十二《寄袁中郎书》。
    ④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叙小修诗》,第187页。
    ⑤袁中道《中郎先生行状》,载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二,第1649页。
    ⑥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
    ⑦同上。
    ⑧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诗评》。
    
    ①江盈科《涉江诗原序》,载潘之恒《涉江诗选》卷首。
    ②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第290页。
    ③同上。
    ④汤显祖《汤显祖集》第四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193页。
    
    ①据徐朔方《徐朔方集》第四卷《汤显祖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300页。
    ②黄居中《潘髯翁戊巳新集叙》,载潘之恒《漪游草》卷首。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吴剧》。
    ④据徐朔方《徐朔方集》第四卷《汤显祖年谱》,第290页。
    ①汤显祖《汤显祖集》第四十卷,第1387页。
    ②汤显祖《汤显祖集》第四十卷,第1336页。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赠吴亦史》。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病中观剧有怀吴越石》。
    ⑥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⑦同上。
    ⑧潘之恒《漪游草》卷之二,明万历刻本。
    ①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四卷《宜黄县戏神源师庙记》,第1127页。
    ②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一卷《耳伯麻姑游诗序》,第1050页。
    ③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三卷《牡丹亭题词》,第1093页。
    ④潘之恒《亘史》杂篇卷之二《墐情》。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⑥同上。
    ①臧懋循《玉茗堂传奇引》,载汤显祖《汤显祖集》附录,第1546页。
    ②王骥德《曲律》,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165页。
    ③汤显祖《汤显祖集》第四十卷,第1344页。
    ④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三卷《牡丹亭题词》,第1093页。
    ⑤潘之恒《亘史》杂篇卷之二《墐情》。
    ⑥沈德符《顾曲杂言》,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06页。
    ⑦王骥德《曲律》,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166页。
    ⑧吕天成《曲品》,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21页。
    ①张琦《衡曲麈谭》,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270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神合》。
    ②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四卷《宜黄县戏神源师庙记》,第1127页。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神合》。
    ④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四卷《宜黄县戏神源师庙记》,第1127页。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神合》。
    ⑥汤显祖《汤显祖集》第四十卷,第1337页。
    ⑦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赠潘瑩然》。
    ⑧汤显祖《汤显祖集》第四十七卷《答凌初成》,第1341页。
    
    ①汤宾尹《<鸾啸小品>题词》,载《鸾啸小品》卷首。
    ②陈元素《潘景升<鸾啸小品>》,载《鸾啸小品》卷首。
    ③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之二十三《鸾啸轩诗序》。
    ④佘华瑞《岩镇志草》亨集“文苑别传”。
    ①黄居中《潘髯翁戊己新集叙》,载《漪游草》卷首。
    ①王则古《<鸾啸小品>后序》,载《鸾啸小品》卷首。
    ②康熙《徽州府志》卷十二“隐逸”,“潘之恒”条。
    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660页。
    
    ①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之三艺文志上。
    ②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之二人物志上“潘之恒”条。
    
    ①《四库全书总目》,第676页。
    ②钟惺《隐秀轩集》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①原载潘之恒《亘史钞》总目后。
     ①载潘之恒《亘史钞》卷首。
    ①载天启本《亘史》总目后。
    ①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49页。
    
    ①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②《说郛续》卷二十六。
    ①《说郛续》卷二十八。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十一《文心》。
    ②同上。
    ③钱兴奇《礼记》,岳麓书社,2002年版。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十一《文心》。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诗评》。
    ②潘之恒《亘史钞》杂篇卷七《防窦》。
    ③《孟子·尽心下》。
    ④《荀子·正名》。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崔嫣然传》。
    ②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黄山书社,2001年版,第33页。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楚咏》。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楚咏》。
    ③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
    ①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四卷《宜黄县戏神源师庙记》,第1127页。
    ②李贽《焚书》卷三《杂说》
    ①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载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三序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10页。
    ②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二《答李元善》,第762页。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一《诗评》。
    
    ①潘之恒《亘史钞》杂篇。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笥余草题辞》。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五《江天咏题语》。
    ①潘之恒《亘史钞》内篇。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范文涟传》。
    ③潘之恒《亘史》杂篇卷之二《东瑞传》。
    ①潘之恒《亘史》內纪卷之十一。
    ②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
    ①周振甫《诗经译注》卷二《卫风·硕人》,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81页。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亦载《鸾啸小品》卷之九。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小李三传》。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朱无瑕传》。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张桂芳传》。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郝文姝传》。
    ①据潘之恒《亘史·外纪》卷六《侠部》。
    ②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
     ①《明史》卷三百八《奸臣传》。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邵侠妓传》。
    ②同上。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①《亘史钞》内纪《仲弟季孺行状》。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王卿持传》。
    ④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⑤潘之恒《亘史钞》外纪《杨璆姬传》。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虹台》。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王翠翘传》。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九《宋尼》。
    ④潘之恒《亘史钞》外纪《谷珊珊传》。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九《舞媚娘》。
    ⑥《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42页。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纪百六诗》。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王月传》。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张文传》。
    ④潘之恒《亘史》外纪《王委然传》。
    ⑤潘之恒《亘史钞》外纪《五姬传》。
    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五姬传》。
    ②同上。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节姬张重传》。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⑤据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九《贾扣》。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广陵散二则》。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②同上。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广陵散二则》。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赠吴亦史》。
    ⑤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①据《鸾啸小品》卷之八《傅灵修》。
    ②《鸾啸小品》卷之三《醉张三》。
    ③《鸾啸小品》卷之三《金凤翔》。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乐技》。
    ②同上。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致节》。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余响》。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吴剧》。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吴剧》。
    ③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卷四“张氏声伎”,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4页。
    ④《曲海总目提要》卷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二《技尚》。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二《消夏》。
    
    ①吴元满修《新安歙西溪南吴氏世谱》,万历三十年家刻本。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①《两淮盐法志》卷四十四人物二“才略”,嘉庆十一年刻本。
    ②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孙氏》。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余响》。
    ①潘之恒《亘史钞》杂篇《莲台仙会品》。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初艳》。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虹台》。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
    ⑤余怀《板桥杂记》上卷“雅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叙曲》。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③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三十三卷《牡丹亭题词》,第1093页。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技尚》。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与杨超超评剧五则》。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乐技》。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独音》。
    ④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李纫之》。
    ⑤李渔《闲情偶寄》卷之三《声容部·歌舞》。
    ⑥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曲余》。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曲余》。
    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和导演的艺术》,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业务学习参考资料。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与杨超超评剧五则》。
    ③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张如英传》。
    ①潘之恒《亘史》外纪《朱无瑕传》。
    ②潘之恒《亘史》外纪《顾筠卿传》。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二《神合》。
    ②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③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情痴》。
    ①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之三《曲派》。
    罗愿:淳熙《新安志》,康熙四十六年刊本。
    谢陛:万历《歙志》,万历刻本。
    康熙《徽州府志》,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延丰纂修:《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嘉庆六年刊本。
    石国柱、许承尧等修:《民国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马步蟾纂修:《道光徽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佘华瑞:《岩镇志草》,吴之兴校点,2004年版。
    闵麟嗣:《黄山志定本》,黄山书社,1990年版。
    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黄山书社,2004年版。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作霖:《金陵通传》,清光绪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云五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2年版。
    永王:《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潘之恒:《黄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229-230,齐鲁出版社,1997年版。
    潘之恒:《亘史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子193-194。
    潘之恒:《涉江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42。
    潘之恒:《金昌诗草》,明万历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潘之恒:《鸾啸小品》,明崇祯二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王世贞:《凤洲笔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14。
    王世贞:《王州山人四部稿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15。
    王世贞:《王州山人四部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17-118。
    汪道昆:《副墨五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19。
    汪道昆:《太函集》,黄山书社,2004年版。
    刘凤:《刘子威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19-120。
    方弘静:《素园存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21。
    李贽:《李温陵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26。
    曹大章:《曹太史含斋先生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27。
    姜宝:《姜凤阿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27-128。
    张献翼:《文起堂十卷》,四库存目补编,99册。
    张凤翼:《处实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37。
    张献翼:《纨绮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37。
    何良俊:《何翰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42。
    何良俊:《四有斋丛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103。
    俞安期:《王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43。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50-153。
    卓明卿:《卓光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58。
    卓明卿:《卓王甫诗续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58。
    邹邹光:《王仪楼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58。
    邹邹光:《石语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59。
    邹邹光:《调象王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59-160。
    冯梦祯:《快雪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64-165。
    龙膺:《九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67。
    臧懋循:《负苞堂集诗选五卷文选四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68。
    臧懋循:《负苞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61册。
    董其昌:《容台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71。
    谢肇王:《小草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75-176。
    屠隆:《白榆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0。
    屠隆:《由拳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0。
    曹履吉:《博望山人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6。
    黄姬水:《白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6。
    黄姬水:《高素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6。
    黄姬水:《黄淳父先生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6。
    吴吴王:《玄盖副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6。
    潘纬:《潘象安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9。
    黄焕:《黄玄龙诗集十卷小品四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89。
    黄焕:《罗颖楼初稿》,明末刻本,安徽省博物馆藏。
    黄焕:《岭上续稿》,明末刻本,安徽省博物馆藏。
    黄焕:《岭上续稿》,明末刻本,安徽省博物馆藏。
    程可中:《程仲权先生诗集十卷文集十六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90。
    谢兆申:《谢耳伯先生初集十六卷全集八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90。
    吴梦王《吴堂诗钞十四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194。
    
    瞿汝稷:《瞿卿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梅守箕:《梅季豹居诸集》,四库未收书辑刊,06辑24册。
    梅鼎祚:《鹿裘石室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58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汤宾尹:《睡庵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63册。
    陈继儒:《晚香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66册。
    韩上桂:《蘧庐稿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78册。
    陶王陶:《赐曲园今是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80册。
    钱谦益辑:《列朝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95-97册。
    邹邹光:《始青阁稿》,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03册。
    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09-110册。
    茅元仪:《戍楼闲话四卷》,四库禁毁补编,34册。
    茅元仪:《暇老斋杂记》,续修四库丛书,子部1133册。
    鲍应鳌:《瑞芝山房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41册。
    王王登:《王百谷集十九种》,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75册。
    王王登:《订正吴社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241册。
    何白:《汲古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77册。
    宋王澄:《九王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77册。
    宋王澄:《九王别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77册。
    吴应箕:《楼山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8-1389册。
    梁辰鱼:《梁辰鱼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田艺衡:《留青日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汤显祖:《汤显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沈亚公校订,国学珍本文库第一集第十六种。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续修四库全书,557册。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钱伯城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袁中道:《珂雪斋集》,钱伯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袁中道:《珂雪斋近集》,上海书店,1982年11月重印本。
    袁中道:《游居王录》,步问影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江盈科:《江盈科集》,黄仁生校注,岳麓书社,1997年版。
    江盈科:《雪涛小说》,黄仁生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任远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钟惺:《翠娱阁评选钟伯敬先生合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40-141册。
    
    钟惺:《隐秀轩集》,李先耕、崔重庆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谭元春:《谭友夏合集》,施蛰存点校,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第八种。
    谭元春:《谭元春集》,陈杏珍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曹臣:《舌华录》,《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三册。
    张张:《张王文集》,夏咸淳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张张:《陶庵梦忆西湖寻梦》,马兴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焦王:《玉堂丛语》,中华书局,1959年版。
    焦王:《澹园集》,中华书局,1999年版。
    陶望陶:《陶文简公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陶望陶:《歇庵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公司1976年版。
    何乔远:《何氏万历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65册,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谢肇王:《谢肇王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曹学王:《曹学王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林章:《林初文集》,四库存目补编,56册。
    范景文:《范文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95册。
    吴伟业:《梅村诗话》,续修四库全书,1697册。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续修四库全书,1396册。
    吴伟业:《绥寇纪略》,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363册。
    吴伟业:《梅村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312册。
    冒襄:《同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385册。
    冒襄:《影梅庵忆语》,续修四库全书1272册。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051册。
    陈所闻编:《南北宫词纪》,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41册。
    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徐朔方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汤显祖:《汤显祖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汤显祖:《牡丹亭》,黄山书社,2001年版。
    钱谦益:《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陈田:《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黄宗羲:《明文海》,中华书局,1987年版。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陈作霖:《明代金陵人物志》,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69册。
    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533-536册。
    徐王:《本事诗》,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94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本朝今省人物考》,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60-163册。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吴应箕:《留都闻见录》,《秦淮夜谈》第九辑。
    顾起元:《客座赘语》,《明清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谢肇王:《五杂谢》,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周亮工:《印人传》,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25册。
    周亮工:《读书録》,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34册。
    周亮工:《书影》,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34册。
    周亮工:《书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周晖:《金陵琐事》,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37册。
    周晖:《金陵琐事》,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陈济生:《启祯两朝遗诗小传》,明文出版社,1980年版。
    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齐鲁书社,1997年版。
    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谈迁:《北游录》,汪北平校点,中华书局,1960年版。
    谈迁:《枣林杂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13册。
    刘辰:《国初事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46册。
    黄宗羲:《思旧录》,故宫珍本丛刊,59册,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许承尧:《歙事闲谭》,黄山书社,2001年版。
    董康:《曲海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撰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中华书局,1987年版。
    
    陈智超:《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邓长风:《明清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邓长风:《明清曲家考略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邓长风:《明清曲家考略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齐森华:《曲论探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汪效倚辑注:《潘之恒曲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赵山林编:《历代咏剧诗歌选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赵山林选注:《安徽明清曲论》,黄山书社,1987年版。
    赵山林:《中国戏曲观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叶长海:《曲律与曲学》,台湾学海出版社,1993年版。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戏曲研究》。
    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年版。
    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夏写时:《论中国戏剧批评》,齐鲁书社,1988年版。
    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多:《戏剧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姚文放:《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台湾麦田出版公司,1997年版。
    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谭正壁:《话本与古剧》,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高宇:《古典戏曲导演学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贾志刚:《戏曲体验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胡忌、刘致中:《昆剧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孙崇涛、徐宏图:《戏曲优伶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版。
    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张发颖:《中国戏班史》,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刘水云:《明清家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廖奔:《中国戏曲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朱万曙:《沈王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
    朱万曙:《徽州戏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谢柏梁:《中国戏曲文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吴新雷:《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宋波:《昆曲的传播流布》,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王宁、任孝温:《昆曲与明清乐伎》,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2月
    王安葵、何玉人:《昆曲创作与理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刘桢、谢雍君:《昆曲与文人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熊姝、贾志刚:《昆曲表演艺术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周育德:《昆曲与明清社会》,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商传:《中华文化通志·明代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陈来:《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陈来:《有无之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杨国荣:《王学通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年版。
    杨国荣:《心学之思》,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沈善洪、王凤贤:《王阳明哲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王阳明著、吴光等校编:《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
    谢国祯:《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谢国祯:《明清笔记谈丛》,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陆世仪:《复社纪略》,《中国历史资料研究丛书》本,上海书店,1982年版。
    牟复礼[美国]、崔瑞德[英国]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开明书店,1941年版。
    嵇文甫:《明代思想史论》,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李小林、李晟文主编:《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王健:《中国明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吴承学、李光摩编:《晚明文学思潮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龚鹏程:《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宗志罡主编:《明代思想与中国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与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陈建华:《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黄卓越:《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周育德:《汤显祖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编:《汤显祖研究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健章:《<袁宏道集笺校>志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张国光、黄清泉主编:《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三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李寿和:《三袁传》,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马学良:《袁中郎年谱》,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王恺:《公安与竟陵派:晚明两个“新潮”文学流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蒋松源:《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周群:《袁宏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钟林斌:《公安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闻晓:《公安派的文化阐释》,齐鲁书社,2003年版。
    田素兰:《袁中郎文学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版。
    任访秋:《袁中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周质平:《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及其发展》,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陈广宏:《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竟陵派研究会编:《竟陵派与晚明文学革新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容肇祖:《李贽年谱》,三联书店,1957年版。
    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丁功宜:《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宗美:《公安派结社考论》,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评述》,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邵毅平:《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韩结根:《明代徽州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齐裕王:《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俞晓红:《古代白话小说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崔奉源:《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版。
    王海林:《中国武侠小说史略》,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年版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2001年版。
    《秦淮夜谈》一至十六辑:南京秦淮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90-1994年版。
    夏仁虎:《秦淮志》,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郑培凯:《汤显祖与晚明文化》,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大安出版社,1988年版。
    曹淑娟:《晚明性灵小品研究》,文津出版社,1988年版。
    邱敏捷:《念佛与参禅——晚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版。
    陈荣捷:《王阳明与禅》,学生书局,1982年版。
    田岛虔次[日本]:《朱子学与阳明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85年版。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赵华富主编:《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5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朱万曙、卞利主编:《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张健:《新安文献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安徽文化史》编委会编著:《安徽文化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二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三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朱万曙主编:《论徽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薛贞芳:《徽州藏书文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万曙、谢欣:《徽商精神》,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姚邦藻主编:《徽州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高寿仙:《徽州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