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的有效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为了应对环境破坏,我国政府出台了众多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性,从公共政策角度系统地审视环境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完善环境政策。本文着重从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以瓯海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为例,以实证的方式分析政策本身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制度性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最后对完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提出对策性建议。
It is a fact that there have already existed 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reply to the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in China. On the groun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part of the public policy and with its universality, to examine its problems in a systematic mann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 may contribute to its enhancem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instance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policies towards water pollutants in Ouhai District, this dissertation not only deals with the demonstrative analysis of the policy, the problems accompanying its enforcement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ir underlying reasons, but also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systemic deficiencies and the factors related. Moreover, some countermeasures as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total amount control policies towards water pollutants are also suggested.
引文
1王国华.公共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5,8(2):5.
    2孙洪,吴忠标,吴越佳等.日本的环境保护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3):77-79.
    3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环境科学研究,1992,5(3):59-61.
    Kao, C.M.Wang, J. Y. Lee, H. Y. Wen, C. K. Applicatin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44 (11-12):585-590.~5Gonzale-Villarreal, Femando, Garduno,Hect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 in: Mexic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6刘仲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J].水资源保护,1997,(4):33-37.
    7蔡浩洋.碧流河下游水环境容量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8鲍全盛,王华东,曹利军.中国河流水环境容量区划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6):88-91.
    9朱维斌,朱淮宁.长江镇江段COD排放量控制的环境效益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1997,13(4):16-19.
    10邵会祥,管云江,卢映东.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污染物总量控制[J].水资源保护,1999,3(1):32-35.
    11张秀敏,马生伟.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17-19.
    12颜昌宙,刘文祥,郭海燕.焉奢盆地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20-23.
    13王涛.区域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总量分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4张胜.大同市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15雷蕾.成都高新区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6姜林.环境政策的综合影响评价模型系统及应用[J].环境科学,2006,(5):1035-1040
    17李燕凌.退耕还林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2003,(9):35-37
    18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22.
    19谢明.政策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11.
    20任保平.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与经济发展[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4(4):18-21.
    21苏立宁,黄卉.论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评估标准[J].决策咨询通讯,2008,(3): 21-24.
    22负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8.
    23王福生.政策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301.
    24温宗国.当代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趋势[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20.
    25宋国君,马中,姜妮.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J].环境保护,2003,(12):34-37.
    26叶常明·水污染理论与控制[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68.
    27沈松涛.安昌河流域绵阳市涪城区段不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28祝兴祥,夏青等.中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M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53.
    29本节所有数据来源于《瓯海区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31本节材料中数据来自2006年12月瓯海区人民政府《泽雅废塑料洗涤加工业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33张相如,朱坦.天津市大港石化工业发展规划区区域废水CODcr总量控制实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2):123-126.
    34田良,王奇等.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宏观策略与典型实例[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suppi):46-48.
    36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22.
    37 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部,2010:
    41张浩亮.影响我国现阶段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及其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4,(5):41-42.
    42李瑛,康德颜.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2):51-56.
    43袁冰.水环境治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44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38.
    45刘文吉,秦文华.政策执行亏空应对措施:重塑执行组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45-47.
    46相关数据来自瓯海区环境保护局2009年工作总结。
    47鲍建强等.资源环境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新要求[J].生态经济,2010,(01):83.
    48张建伟.完善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的若干思考[J].法制经纬,2008,(6):34.
    [1]王国华.公共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5,8(2):5.
    [2]孙洪,吴忠标,吴越佳等.日本的环境保护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3):77-79.
    [3]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J].环境科学研究,1992,5(3):59-61.
    [4]刘仲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J].水资源保护,1997,(4):33-37.
    [5]蔡浩洋.碧流河下游水环境容量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6]鲍全盛,王华东,曹利军.中国河流水环境容量区划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6):88-91.
    [7]朱维斌,朱淮宁.长江镇江段COD排放量控制的环境效益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1997,13(4):16-19.
    [8]邵会祥,管云江,卢映东.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污染物总量控制[J].水资源保护,1999,3(1):32-35.
    [9]张秀敏,马生伟.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17-19.
    [10]颜昌宙,刘文祥,郭海燕.焉奢盆地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20-23.
    [11]王涛.区域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总量分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张胜.大同市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13]雷蕾.成都高新区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4]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22.
    [15]任保平.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与经济发展[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4(4):18-21.
    [16]苏立宁,黄卉.论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评估标准[J].决策咨询通讯,2008,(3):21-24.
    [17]负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8.
    [18]王福生.政策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301.
    [19]温宗国.当代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趋势[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20.
    [20]宋国君,马中,姜妮.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J].环境保护,2003,(12):34-37.
    [21]叶常明.水污染理论与控制[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68.
    [22]沈松涛.安昌河流域绵阳市涪城区段不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23]祝兴祥,夏青等.中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53.
    [24]张相如,朱坦.天津市大港石化工业发展规划区区域废水CODcr总量控制实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2):123-126.
    [25]田良,王奇,王华东等.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宏观策略与典型实例[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S1):46-48.
    [26]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农业部,2010:
    [27]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22.
    [28]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部,2010:
    [29]李瑛,康德颜.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2):51-56.
    [30]袁冰.水环境治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1]雷青.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理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32]鲍建强等.资源环境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新要求[J].生态经济,2010,(01):83.
    [33]张建伟.完善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的若干思考[J].法制经纬,2008,(6):34.
    [34]杰伊·沙夫里茨,卡伦·莱恩,克里斯托弗·博里克.公共政策经典[M].彭云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12.
    [35]谢炜.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关系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261.
    [36]保罗·R.伯特尼,罗伯特·N.史蒂文斯.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第2版[M]穆贤清,方志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397.
    [37]金太军.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56.
    [38]王金南.中国环境政策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70.
    [39]蔡守秋.环境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8.
    [40]孟伟.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63.
    [41]韩涛.中国环境政策制定理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42]禹军.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43]向楠英.中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4]马向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效果评价[D].南京:河海大学,2007:
    [45]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6]范允行,李明华.论中国环境政策的变迁[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47]张颖.环境政策:韩国VS中国——以《汉城都市区环境政策》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05):11-13.
    [48]宋健敏.环境政策决定过程中的公共选择[J].财经研究,2003,29(08):22-27.
    [49]宋洪远,朱平国.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垦经济,2003,(07):35-37.
    [50]朱水成.中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1,(02):54-56.
    [51]程朝晖.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0):67-68.
    [52]蒲于文.公共环境政策与政府公共环境管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1(04):13-14.
    [53]谢钰敏.环境管理手段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05):26-30,94.
    [54]宋国君,马中,姜妮.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J].环境保护,2003,(12):34-37,57.
    [55]严立冬,冯静.荷兰的环境政策及启示[J].环境导报,2000,(02):37-39.
    [56]吴晓青,洪尚群,贺彬,吴学灿.环境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4):8-10.
    [57]杨亚妮,白华英,苏智先.建立适应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政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5):45-50.
    [58]罗金泉,白华英,杨亚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变革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3,(02):108-113.
    [59]洪尚群,李亚云.提高环境政策法律效益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2,28(01):32-34.
    [60]明正东,陈守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环境政策——自愿性环境协议及其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01,(04):22-23.
    [61]李俊瑛.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发展[J].环境教育,2006,(10):47-50.
    [62]孙远太,孙莉莉.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述评——基于政策科学视角的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06,17(05):73-76.
    [63]蒙肖莲,杜宽旗,蔡淑琴.环境政策问题分析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05):79-88,140.
    [64]李志学,程默.以排污权交易为主体的环境政策体系研究[J].资源.产业,2004,6(05):47-49.
    [65]胡涛,张凌云.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体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B11):28-32.
    [66]邱汉中.论当前公共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04):60-64.
    [67]王金南.为什么要对环境政策进行评估?[N].中国环境报,2007,11(14):002.
    [68]王莉萍.我国尚未形成真正的环境政策评估体系[N].科学时报,2007,12(19):A03.
    [69]陈攀峰.企业环境政策:中国企业国际化盲点[N].中国环境报,2005,7(22):4.
    [70]刘璜.环境政策亟需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1,2(22):002.
    [71]王金南.环境政策评估推动战略环评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7,6(22):002.
    [72]吕鸿.环境政策是核心[N].人民日报,2007,5(24):007.
    [73]张曙光.经济政策要与环境政策配套[N].中国环境报,2007,9(11):002.
    [74]谢明.政策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11.
    [75]张浩亮.影响我国现阶段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及其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4,(5):41-42.
    [76]刘文吉,秦文华.政策执行亏空应对措施:重塑执行组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45-47.
    [77]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3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