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本论文以产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勘查、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从矿产资源需求的背景条件,综合分析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各种因素,结合计量经济、技术经济、统计回归分析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需求预测分析模型,对未来20年河北省的矿产资源需求状况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研究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以及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现状,应用生态占用空间的环境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分析了矿业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现状与发展趋势。
     提出了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念、研究范围,具体分析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况、产品方案、结构、集中度等指标,以及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河北省矿产业的区位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以及结构性演变。以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内化、确定和管理,以及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如何做到产权明晰,实现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核算,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混合配置的矿产资源有效地配置方式,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全球矿产资源为视角,以河北省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确定了河北省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产资源产业的总体战略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加强勘查,增加供给;开拓外源,提高保障:集约开发,高效利用;结构升级,效益显著;维护生态,协调发展。
Mineral resources are the importune base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roblems strain the use of mineral resources. Building a resource-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s the central task of China in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analyzed with the theories of industry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dissertation, and the strategic methods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health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Systemic method is used in this article. Taste amounts of data are collected in mineral resources reserves,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s, present situation and general tend of mineral resources reserves and development. Factors that involve the demand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analyzed. The model of estimated demand has been set up with theories of statistics and rational-expectations. Change in demand and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are estimated. Environment being polluted restrai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s consumption are analyze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studi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Concept and range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are defined. Structure, final goods, concentration ratio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and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y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reduce wast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 the externalities and value of mineral resource assets accounting,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with the theories of value and property right, and how to make the property right clear in mineral resource asset management. Mixed resource alloc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 assets is the efficient way in pres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Efficient methods are given to ensure mineral resources provided. Resource-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pending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引文
[1] Hotelling,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31,(39): 137-175
    [2] Dasgupta P. S, Heal G. M. Economic Theor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113-176
    [3] 韩劲.矿产资源价值的构成及其实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1)
    [4] 王四光.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及其评估.国有资产管理,1997,(7)
    [5] 刘金平.矿产资源价值论及其模型.煤炭经济学报,1996,(5)
    [6] 王立杰.矿产资源计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9)
    [7] 芮建伟,王立杰,刘海滨.矿产资源价值动态经济评价模型.中国矿业,2001,(2):31-33
    [8] 沈振宇,朱学义.国有矿产资源总价值计量模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2):7-11
    [9] 魏晓平,王新宇.矿产资源最适耗竭经济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2,10(5):78-81.
    [10] 杨玉凤,魏晓平.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最优价格策略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1,9(4):36-40
    [11] 王四光,赖文生,李静,等.矿产资源资产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12] 史尚宽.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2-63
    [13] 殷炎炎.试论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38-44
    [14] 何贤杰.产资源核算的初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1):65-67
    [15] 李万亨,傅鸣珂,杨昌明,等.矿产经济与管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16] 李金吕.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初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2,2(6):25-32
    [17] 雷明.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整体构架、连接账户设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9):42-50
    [18] 雷明.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指标形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0):90-97
    [19] 雷明.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4):42-50
    [20] 王广成,刘效参.矿产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2):60-64
    [21] 王广成.矿产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价方法研究,软科学,2001,15(3):13-16
    [22] 成金华.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3] 孙鸿烈.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401-402
    [24]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4-125
    [25] Hotelling R.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31,(39): 139-175
    [26] 汪丁丁.资源经济学若干前沿课题,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3-81
    [27] Dasgupta, Heal Econoic theor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8] 车卉冯.资源耗竭原因的经济学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2,(1):28-31
    [29] 叶向阳.产权理论的演化与发展,经济师.2002,(11):41-43
    [30] 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31]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萧琛(译)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2] 姜文来,杨瑞珍.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6-86
    [33] [美]盖·H杰弗森,托·G拉斯基,严海波(译),丁开杰(校).中国的新兴产权市场:理论和经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4年第5期总第115期.
    [34]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世界矿产资源年评 2000~2001.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35] [英]伊恩·莫法特,宋国君译.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
    [36] 常永胜.产权理论与环境保护,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7-61
    [37] 范金,郑庆武,梅娟.应用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28
    [38] [美]斯蒂芬·马丁,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9-24
    [39] 徐荣校.河北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河北地质矿产信息,2001,(1):1-3-12
    [40] 曾贤港.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16
    [4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30
    [42] 陈孟熙、郭建青.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409-410
    [4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02-703
    [44] 仲伟志、曾绍金.矿业权评估指南.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79
    [45] 姜文来、杨瑞珍.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4
    [46] 彭德林.新制度经济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54
    [4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98
    [48]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毫斯.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术语释义表,22
    [49-50] 拉齐恩·萨丽.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12-14
    [51] 郑玉歆,范金,谭伟,等.应用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
    [52] Moshe Syrquin, Hollis Chenery.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WorldBank Economic Review, 1989, 3(2):145~181
    [53] 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54] 王玉平,卜善祥.中国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研究.煤炭经济研究,1998,(12):15-18
    [55] 余敬.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估.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6
    [56] 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评述.人文地理,1999,14(4):54-59
    [57] 常大勇,张丽丽.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
    [58] Mathis Wackernagel, Larry Onisto, Patricia Bello, et al.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375-390
    [59]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12月,第19卷第6期,971-981
    [60] 赵占元,王素军.河北矿产资源形势及对策.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6,(6):27-30
    [61] 张翔,牛洪斌,李海林.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对策探讨.甘肃地质学报,2005,(1):1-4
    [62] 李季良.河北唐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地质,2002,(2):45-47
    [63] 崔龙鹏,丰年,张传乐.淮南矿产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中国煤炭,2001,(10):13-16
    [64] 杨芝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4):66-70
    [65] 陈新燕.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研究及保护对策.矿产保护与利用,2005,(2):6-8
    [66] 曾伟,戚昌文.湖北省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战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21-23
    [67] 瞿鸿模,曹新向.河南省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88-91
    [68] 徐荣校.河北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河北地质矿产信息,2001,(1):3-12
    [69] 杜计划.从尾矿中综合同收铜、铁资源的技术与实践.金属矿山,1997,(6):18-19
    [70] 王宏伟,左玉明,柴新新.尾矿资源回收与利用.黄金,2006,(4):48-51
    [71] 胡天喜,文书明,陈名洁,等.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的一些进展.中国矿业,2006,(1):22-25
    [72] 杨保疆,黎谊锴.浅谈尾矿整体利用与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南方国土资源,2005,(5):16-18
    [73] 张小田.福建省矿山尾矿资源化发展形势.有色冶金,2005,(10):65-67
    [74] 颜学军.矿山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5,(9):23-25
    [75] 王成.新汶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煤炭经济研究,2005,(10):7-9
    [76] 罗建华.对组建大型矿业集团和跨国矿业公司模式研究.中国矿业,2001,(10):32-36
    [77] 孙树业.研究世界的企业的经验走自己集团化公司之路.1996,(2):54-56
    [78] 黄剑,于怀彬.淮北矿业集团的竞争优势分析.中国煤炭,2006,(2):23-24
    [79] 杨天斌,张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煤炭,2006,(3):23-26
    [80] 黄敏秋.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及实证研究.福建轻纺,2006,(1):5-10
    [81] 郝晓军,郝晓勇.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32-33
    [82] 崔工伟,张子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6,(1):74-75
    [83] 尚现功,任国佐.青海省矿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青海国土经略,2006,(1):15-17
    [84] 程达军.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商业时代,2006,(11):49-51
    [85] 任杰,安海忠.循环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产业,2006,(4):88-90
    [86] 杨玲.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中国矿业,2006,(4):23-25
    [87] 李建民,邓如辛.中国工业化特点与循环经济模式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2):85-89
    [88] 王劲松.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经济师,2006,(4):260-261
    [89] 邢茂俭,王凤寅.绿色矿山的设想与实践.煤炭经济研究,2002,(10):75-76
    [90] 郑晓明,李富平,张锦瑞.矿业开发密集地区的景观生态重建刍议.生态经济,2004,(1):130-133.
    [91] 戴星翼.低端经济与环境恶化,张锦高,成金华主编,资源环境经济学进展.武汉:胡北人民出版社,2004,9-12
    [92] 李本松.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哲学内涵.天府新论,2006,(1):30-32
    [93] 杜建军.浅议矿业经济发展的“激活点”.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6):24-2
    [94] 唐咸正,史清琪,曹树培,等.国土资源状况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资源产业.1999,(5):4低-59
    [95] 田国涛.河北省煤炭、铁矿、金矿资源可供性论证报告.2006
    [96]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年报 2004.
    [97] 河北省地质矿产厅.河北省地质矿产自然区划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1996
    [98] 李元,鹿心社.国土资源与经济布局.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7
    [99] 李新玉.国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100] 陈竞捷,吴振环,齐亚彬,等.国土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与保证作用研究.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21(5-6):61~69
    [101]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经济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总第21卷
    [102]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3]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2002、2003、2004、2005)
    [104] 王安建,王高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资源·产业.2001,(11)
    [105] 薛亚洲,梁振杰.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形势与展望.中国经贸导刊,2005,(8)
    [106] 赵鹏大.迎接新型资源产业的到来—做好资源与产业链接这篇大文章.资源·产业,2003,(2)
    [107] 赵鹏大,陈建平.21世纪矿产资源经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2000,(7)
    [108] 魏风华,肖桂珍.河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5)
    [109] 李小建.现代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0] 刘冀生.企业经营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11]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112] 胡小平.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产业的定位与政策目标.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1)
    [113] 单海平.矿产资源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2)
    [114] 周金珠,孙清元,冯春涛.矿产资源领域实施合同矿产资源环境管理机制评价.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
    [115] 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矿产资源经济研究综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16] 钱抗生,盛桂浓,李宝荣.加强矿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0,(9)
    [117] 董国臣,任院生,赵保顺,等.河北矿业城市特点及其作用.资源·产业2005,(3)
    [118] 杨赞行,杨立文.河北省煤炭资源可持续供给形势浅析河北煤炭,2002,(1)
    [119] 刘树煌.加入WTO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研究.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18(2)
    [120] 吴松饮,张立华,李建欣.浅论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矿产保护与利用,2004,(2)
    [121] 刘树煌.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
    [122] 王辉,郑申白.河北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思考.河北冶金,2005,(1)
    [123] 闫军印,赵国杰.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的资源战略.中国冶金,2006(2)
    [124] 梁斌,马欣奇.河北省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对策.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6)
    [125] 杨建华.初谈青海矿产资源开发.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4)
    [126] 王波,成金华.湖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研究.江汉论坛,2003.(1)
    [127] 王波.湖北省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7)
    [128] 王研.辽宁省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的新思维.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
    [129] 王研.辽宁省矿产资源形势与经济振兴之路.辽宁经济,2000,(8)
    [130] 王虹,王伟宏,于学峰,等.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现状与建议.山东国土资源 2005,(12)
    [131] 姜金平.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研究.黄金科学技术,2003,(1)
    [132] 吕波,高伟.新疆矿业发展展望.有色矿冶,2006,(2)
    [133] 张吉军.论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安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134] 景跃军.中国矿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02,(5)
    [13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