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纠纷之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学位作为现代社会评价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全社会狂热甚至盲目的追求,升学、就业、转岗以及恋爱结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意将“学位”作为标准来考量一个人的实力和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在现代学位制度引入的前提下试图构建自己的学位制度,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对于构建完整的体系是功不可没的成绩,然而,因学位而导致的纠纷亦不可避免的相伴而生。由于其处于司法界的“灰色地带”,因而尽管频发却始终无司法受理、裁定和判决的确切参考,据此被认为,法律的缺失或可诉性偏低直接导致局面的恶化。笔者在对此类案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却得出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原因导向。为了使结构更加有序,本文将以学位纠纷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学位纠纷案的初现、特点及类型做前沿铺垫,而作为文章重点的学位纠纷之归因分析和对策探讨将于篇末完整呈现。
     导论,对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价值和方法,研究的创新和不足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且对我国学位制度之沿革、国内外涉及到“学位纠纷”的业已研究成果作出完整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评析。
     第一章,从学位之释义谈起,当历史画卷展示出现代世事之成就时,也同时向我们呈现出与学位制度相伴而生的学位纠纷类案件。此外,明晰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此类案件探讨的重要前提。
     第二章,以案件初现时声势浩大的讨论着手引入公众对此的关注,旋即通过对全国法律案件登载比较齐全的“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宝在线”的权威搜索、查阅《最高等大民法院公报》,并利用主流搜索引擎的相关链接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的详尽收集,同时参考社会媒体等宣传可知,自1998年至今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为诉讼标的的案例为58件,2010年多至14件。以此为基础,对纠纷案件的趋势和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其具体内容作详细分析,从而引出对原因的探讨。
     第三章,从系统的角度和联系的观点来看,纠纷的产生必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笔者力图在实证的基础上宏观把握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学生个体的诚信、高校管理权力、学位制度体系以及现行有关学位的法律条款几个方面的原因着手分析,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结语是对全文的陈述和分析作出比较明确的判断,并且通过进一步思考的方式引发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使得本文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达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升华。
Degre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t evaluation of talents in modern society, even leads to blind fanatical pursuit of furt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job transfer and marriage, all aspects of life intends to take it as standard to consider one person's strength and ability.
     Degree system was tried to build in modern society in 1980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pu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n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to establish the complete system, however, degree disputes are also accompanied.
     It is in the "gray zone" of judiciary that always without judicial acceptance,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of the exact reference, are hereby the absence of law or a direct result of the low appeal as to be the reason of deterioration situation. But I found even more profound and rich cause oriented through such cases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system will gen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degree, degree in the case of the early disputes, several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utting-edge pave the way. So the focus of disputes due to the full show will be endnote as the article places.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value and methods of innovation are inadequate to do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Collect and asses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to Degree Dispute research, to make a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Chapter I, we can make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be of degree from the degree of interpretation. When the historical picture show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things, it also presented to us with the degree system attendant class degree in dispute cases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the clarity of legal relations involved in the case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Chapter II,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present case to proceed to discuss the introduction of massive public attention, I used Peking University Legal Information Network-Magic Line, Communiqu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he major search engines Links CNKI and detailed collection and also refer to the social media and other promotional shows. From 1998 to 2010 diploma and degree certificates for the subject matter of litigation in total of 58 pieces, especially 2010 to 14 pieces. On this basement, the case of disputes, sum up the trends, characteristic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specific content, which leads to discussion of the reasons.
     Chapter III,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 dispute will produce many factors involved. I trie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grasp of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 from the integrity of individual students, university management power, degree system system and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the existing degree of several aspects to discus countermeasures.
     Conclusion is the full text of the statement and the judge make a more precise analysis, and further ways of thinking through the issues raised fo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Making sense that this paper is not limited to this, but to the sublim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引文
1骆四铭,试述我国学位制度体系的局限[J],民办教育研究(双月刊),2005年,第5期第4卷,第1页。
    2明耀五,谈大学学位[J],现代学生,第2页。
    3黄河清编著、姚德怀审定,《近现代辞源》[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846页。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2604页。
    5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四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第243页。
    6孙大廷、杨有林,论学位的本质属性[J],北方论丛,2003年,第4期,第128页。
    7应方淦、周谷平,科举制度并非学位制度——关于“科举功名学位说”的商榷[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1),第11页。
    8应方淦、周谷平,科举制度并非学位制度——关于“科举功名学位说”的商榷[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第11期,第13页。
    9刘海峰,“科举学位说”可以确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第7-8期,第71页。
    10明耀五,谈大学学位[J],现代学生,第9-10页。
    11教育部拟议学校系统草案[J],教育杂志,1912年3月。
    12教育部公布大学令[J],教育杂志,1913年4月。
    13教育公报(第9册)[Z],1915年。
    14李恩、李洪普,近代我国学位制度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18卷第2期,第146页。
    15许德雅,近代中国科举制度向学位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23卷第8期,第53页。
    16刘晖、侯春山,中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10页。
    17 OLIVAS M A. The Law and Higher Education[M].3rd ed. Durham:Carolina Academic Press,2006:713-715.
    18陈韶峰著,受教育权纠纷及其法律救济[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54页。
    20吴本厦,我国建立学位制度的决策和立法过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4月,第1页。
    21本文所指的高等学校包括有权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条例》中简称为“学位授予单位”。为顾及社会通行的称谓和阐述的简便,统称为高等学校。
    22余能斌、马俊驹,现代民法学[J],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3页。
    23周光礼著,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52页。
    24陈鹏、祁占勇著,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25陈鹏、祁占勇著,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54页。
    26吕丽莎,从我国现实的学位纠纷看法律对高等学校权力的约束[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第87页。
    27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8)》海行初字第142号,载于《最高等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第4期,第139-143页。
    28何海波,男,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和宪法学。在1999年刘燕文案中作为其委托代理人,时为北京大学法学院98级行政业博士研究生。
    30张书占,高校自主权与学位纠纷[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10月,第23卷,第4期,第22页。
    3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
    35肖鹏、汪秋慧,对撤销学位的行政法思考——以中山大学撤销陈颖硕士学位案件为例[J],行政与法,2008年第6期,第88页。
    43易虹,高校自主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4卷,第3期,第46页。
    44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J],法学,1998年,第8期,第25页。
    45蔡金花,论教育法可诉性的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3月,第13页。
    48俞骏,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年7月,第45页。
    49浅谈大学生诚信危机http://tieba.baidu.com/f?kz=932622392011//2/15
    50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危机”,检察日报[N],第3574期,第12版。
    51吉雯、牟勇,2000年以来大学生诚信危机问题研究综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111页。
    52大学生诚信危机源在校外载于中国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o/2005-10-18/04477193914s.shtml 2011/4/12
    53任运康、余惠琼,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3卷第2期,第121页。
    54吉雯、牟勇,2000年以来大学生诚信危机问题研究综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111页。
    55华东师大:一道寒假作业题引发热烈讨论载于中国教育报http://www.edu.cn/20020307/3021985.shtml 2011/04/12
    56张书占,高校自主权与学位纠纷[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10月,第23卷第4期,第23页。
    57龚怡祖,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探疑[J],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第50页。
    58龚怡祖,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探疑[J],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第52页。
    59陈伟民,高校扩招:一把“双刃剑”——我国高校扩招10年回顾与认识[J],2010年6月,第10卷第3期,第13页。
    60夏绍能,论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学风机制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6期,第26卷,第13页。
    61杨阳,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9月,第39-40页。
    63叶澜:许多一线老师感觉“被改革”,http://www.it.com.cn/market/sjz/campus/2010/01/30/09/735798.html 2011/03/14
    64吴遵民,培养“合格公民”还是倡导“成才之路”?——兼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核心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第9-10页。
    65祝小宁、曾现立,关于我国高校自主权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9卷),第4期,第102页。
    66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J],法学,1998年8期,第25页。
    67石正义,法理学视野下的学位授予权[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0期,第129页。
    68宋修文、孙苑、孙海龙,积极应对现实对学位制度的挑战——对学位立法和学位制度的剖析[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四辑),2005年,第123页。
    69蔡金花,论教育法可诉性的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3月,第13页。
    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舒新诚:《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李过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部拟议学校系统草案》,《教育杂志》,1912年3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部公布大学令》,教育杂志,1913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8)》海行初字第142号,载于《最高等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4期,第139-143页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
    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教育部拟议学校系统草案》,《教育杂志》,1912年。
    《教育部公布大学令》,《教育杂志》,1913年。
    《教育公报(第9册)》,1915年。
    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四卷)》,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
    黄河清编著、姚德怀审定:《近现代辞源》,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陈鹏、祁占勇著:《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陈韶峰著:《受教育权纠纷及其法律救济》,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黄葳主编:《教育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蒋超著:《教育法基本问题研究》,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年。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李晓燕主编,谭细龙副主编:《教育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晓兵主编:《热点教育纠纷案例评析之学生篇》,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刘旺洪主编;《教育法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高家伟主编:《教育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晖、侯春山:《中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
    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
    吴遵民、黄欣:《新编教育法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邢鸿飞、秦雪峰:《高校行政法治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
    杨颖秀主编:《教育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余能斌、马俊驹:《现代民法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余雅风主编:《新编教育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张丽著:《教育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张维平、石连海主编:《教育法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张亚群:《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周光礼著:《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潘世钦、刘小干、颜三忠:《教育法学(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蔡金花:《论教育法可诉性的提高》,《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3月,第13页。
    陈伟民:《高校扩招:一把“双刃剑”——我国高校扩招10年回顾与认识》,2010年6月第3期,第13页。
    程雁雷:《高校退学权若干问题的法理探讨》,《法学》,2000年4期,第14页。
    龚怡祖:《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探疑》,《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第52页。
    黄兴彪:《略论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福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月,第36页。
    吉雯、牟勇:《2000年以来大学生诚信危机问题研究综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3期,第111页。
    李恩、李洪普:《近代我国学位制度探析》,《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8卷第2期,第146页。
    刘海峰:《“科举学位说”可以确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7-8期,第71页。
    刘艺:《高校被诉引起的行政法思考》,《现代法学》,2001年2期,第93页。
    骆四铭:《试述我国学位制度体系的局限》,《民办教育研究(双月刊)》,2005年5期第4卷,第1页。
    吕丽莎:《从我国现实的学位纠纷看法律对高等学校权力的约束》,《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第87页。
    明耀五:《谈大学学位》,《现代学生》,第2、9-10页。
    秦惠民:《高等学校法律纠纷若干问题的思考》,《法学家》,2001年5期,第105-110页。
    任运康、余惠琼:《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思考》,《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2期,第121页。
    湛中乐、李凤英:《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兼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之完善》,《中外法学》,2000年4期,第492-498页。
    石正义:《法理学视野下的学位授予权》,《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0期,第129页。
    宋修文、孙苑、孙海龙:《积极应对现实对学位制度的挑战——对学位立法和学位制度的剖析》,《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四辑)》,2005年,第123页。
    孙大廷、杨有林:《论学位的本质属性》,《北方论丛》,2003年4期,第128页。
    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法学》,1998年,第8期,第25页。
    王术、陈振武:《大学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8期,第23页。
    吴本厦:《我国建立学位制度的决策和立法过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4月,第1页。
    吴遵民:《培养“合格公民”还是倡导“成才之路”?——兼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核心理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6期,第9-10页。
    夏绍能:《论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学风机制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6期26卷,第13页。
    肖鹏、汪秋慧:《对撤销学位的行政法思考——以中山大学撤销陈颖硕士学位案件为例》,《行政与法》,2008年6期,第88页。
    谢桂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发展与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3期,第45页。
    许德雅:《近代中国科举制度向学位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3卷第8期,第53页。
    徐晨:《学位案引发的行政法思考》,《河北法学》,2000年4期,第5-7页。
    薛天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9月,第12页。
    杨阳:《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9月,第39-40页。
    叶绍梁:《学位的概念及其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5期,第42页。
    易虹:《高校自主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3期,第46页。
    应方淦、周谷平:《科举制度并非学位制度——关于“科举功名学位说”的商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11期,第13页。
    俞骏:《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5年7期,第17页。
    张书占:《高校自主权与学位纠纷》,《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3卷4期,第22页。
    郑琼:《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刍议》,《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2期,第26页。
    周谷平、吴静:《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3卷4期,第99-100页。
    周谷平、应方淦:《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32页。
    周艳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2期,第30页。
    祝小宁、曾现立,《关于我国高校自主权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期,第102页。
    陈久奎:《我国教育纠纷仲裁制度建构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6年。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申素平:《中国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王敬波:《高等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研究——以规范我国高等学校权力为中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上海大学学位授予细则:http://www.shu.edu.cn/Admiss/my/jiaowu%20bangongshi/yanjiusheng/8.htm 2010/12/15
    北京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http://www.docin.com/p-62624238.html 2011/4/14
    英语四级未过没拿到毕业证学生把学校告上法庭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8/04/content_1708779.htm 2011/4/15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http://www.yjsy.ecnu.edu.cn/newsdetail.asp?id=944 2011/4/16
    中国新闻网,2010年5月28日http://www.chenniao.com/news/trends_news_22.html 2011//3/21
    第二学位成专升本北大远程教育文凭起纠纷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4-09/24/content_3690137.htm 2011/4/12
    省级优秀毕业生的“学位”纠纷http://news.163.com/10/1012/17/6IQG46ID00014AEE.html 2011/3/13
    联合办学引发学位之争http://www.jcrb.com/n1/jcrb583/ca300752.htm 2011/03/14
    浅谈大学生诚信危机http://tieba.baidu.com/f?kz=93262239 2011//2/15
    大学生诚信危机源在校外载于中国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o/2005-10-18/04477193914s.shtml 2011/4/12
    华东师大:一道寒假作业题引发热烈讨论载于中国教育报http://www.edu.cn/20020307/3021985.shtml 2011/04/12
    教育部承认: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载于南方日报http://www.nfdaily.cn/china/shizheng/content/2008-10/09/content_4638959.htm 2011/02/16
    叶澜:许多一线老师感觉“被改革”http://www.it.com.cn/market/sjz/campus/2010/01/30/09/735798.html 2011/0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政策法规—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 5.html时间201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政策法规—教育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9/313 3.html时间2011/4/15
    SILVERGLATE H. A, GEWOLB J. FIRE's Guide to Due Process and Fair Procedure on Campus[M]. Philadelphia: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in Education,2003.
    LA MORTE M, School law:cases and concepts,8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2005.
    YUDOF M G, KIRP D L, LEVIN B, et al.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law.4th ed. Belmont: Wadsworth Group,2002.
    OLIVAS M A. The Law and Higher Education[M].3rd ed. Durham:Carolina Academic Press,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