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研究(1368-1840)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两代天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气候寒冷、多水旱灾害、土地相对贫瘠等方面,给天津农业生产带来重重障碍。在这种不利的自然环境下,天津农业生产一直在发展壮大:一方面,先进的农业科学和技术相继传入天津,为天津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大量新作物也被引入天津,促进了天津作物品种的丰富和农产量的提高;官方和民间开展的水利营田活动也不断取得成效,积极推动着天津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不佳也造成明代天津农业开发不足,大量未开发、半开发土地被官方占有,在土地制度上表现为官田为主、民田为辅的局面。入清以后,随着政局的变革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扩大,天津地区土地得到广泛开发,大量土地为普通农民所有,民田开始在天津土地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由于紧邻京师,天津地区赋役征收名目繁多,农业负担偏重。明代天津赋税征收上官田占主导地位,与土地构成中官田为主的局面相符合,小民徭役负担则相当之重。清代随着政权的更迭,明代原有的田土制度被打破,但清初天津地区田土制度以及赋役征收方面仍然深深带有明代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天津田土和赋役构成也不断变化,赋役征收渐渐以民田为主。在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荒政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发展完善,为天津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使天津农业生产能够在常年多水旱灾害的情况下较为平稳地发展进步。
     总而言之,天津农业活动是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下所进行,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为天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明清时期是天津核心城区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明初的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逐渐发展为区域性的经济城市。天津核心城区的发展与地理位置以及漕运、盐业等支柱性经济密切相关,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生产活动密不可分。有了足够的农业基础支撑,方能供养相当数量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口,从而推动天津经济城市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人力等各种资源,也不断对农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二者相辅相成。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ji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faced with asomewhat terribl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ch mainly showed in cold climate,frequent flood and drought, comparatively sterile land. All the above preventedagriculture production from developing collectively. Nevertheless, Tianjin agriculturedeveloped continuously in M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s of Tianjin agriculturemainly displayed in several ways: first, some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hadbeen introduced into Tianjin which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development; second, a large number of new crop strains had been brought in whichboost the escalation of crop strains and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e yields; third,uninterrupted water conservancy and reclaimed land in both official and civil onespropell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ut even so, due to the comparativelyterrible environment, Tianjin agriculture developed insufficiency in Ming Dynasty.The government occupied a great deal of unexploited land and semi-exploited land.Accordingly, Guan-tian predominated in land possession system and Min-tian wassituated as supplementary.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power and theampl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uch more land in Tianjin had beenexploited; ordinary farmers occupied much more land. As a result, Min-tian began tooccupy a principal place in Qing Dynasty.
     Because Tianjin is close to the capital, Tianjin common people bore heavy taxand much heavier corvee. Corresponding to the land possession system, Guan-tiandominated in Ming dynasty tax levy. At the same time, common people bore ratherheavy corvee burden.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power, the old landpossession system was transformed. However, However, the land system and thesystem of tax and corvee in early Qing Dynasty were still deeply hit the mark of MingDynasty. As time went by, the system of tax and corvee was changed. Therefore,taxes and corvee collection focused on min-tian gradually.In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edevelopment, the famine relief policie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d which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ll in all, Tianji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process in which Tianjin people constantly adapted to natural environment. Duringthis period, agriculture has had great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Tianjin urban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ianjin cityappeared and developed. In this significant period, Tianjin gradually shifted fromWei-suo system to regional economic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city took agreat success, not only thanks to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water transport of grain,salt transport etc, but also should thanks to th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When theagriculture developed, there would be sufficient foundation to support urbaneconomic and provided much more employees, both of which promoted thedevelopment of Tianjin urban economic. Th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ets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agriculture constantly. In a word, urban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upport each other and neither can exist effectively without the other.
引文
1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天津农业地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第29页。
    1郭蕴静、涂宗涛:《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42页。
    1天津市气候服务中心编:《天津城市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年,第3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二《形胜》,《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〇二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第207-208页。
    1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天津农业地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第17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续修四库全书第690册,第396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6-397页。
    4(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2-393页。
    1(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3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5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6页。
    5(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48页。
    6(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3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94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三十九,续修四库全书第684册,第231页。
    3(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北省第18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第67页。
    4(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河渠》,上海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年刊本,第17-18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0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4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5页。
    4(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6-627页。
    6(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7(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6页。
    8(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第57页。
    1(康熙)《宝坻县志》卷一《山川》,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著:《天津区县旧志点校宝坻县志·宁河县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2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二《形胜》,第208页。
    3(康熙)《宝坻县志》卷一《山川》,第2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7页。
    5(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0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7页。
    7(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7页。
    8(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7页。
    9(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7页。
    10(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二《职方·山川》,第7-8页;(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79-380页。
    11(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第69页。
    1(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第70页。
    2(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68页。
    3(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77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0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1页。
    6(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七《河渠志(下)》,来新夏,郭凤歧主编:《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86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2页。
    8(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一《山川》,《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第14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85页。
    2(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3(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2册,第57页。
    4(康熙)《宝坻县志》卷一《山川》,第2页。
    5(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二《形胜》,第209-210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二十,第627页。
    7(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第70-77页。
    8(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第78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二《形胜》,第210页。
    2(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3(清)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二《职方·山川》,第6页。
    4(清)关廷牧修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河渠》,第17页。
    5(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71-77页。
    1(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河渠》,第19页。
    2(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74页。
    3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天津农业地理》,第17页。
    4(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七《河渠志(下)》,第286页。
    5(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67页。
    6(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六《河渠志(上)》,第262页。
    7(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六《河渠志(上)》,第262页;(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第45页。
    8(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68页。
    9(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七《河渠志(下)》,第282-283页;(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第48-51页。
    10(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六《河渠志(上)》,第266-267页。
    1(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第52-54页;
    2(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七《河渠志(下)》,第287页。
    3(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河渠》,第21页;(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
    (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七《河渠志(下)》,第286-287页。
    4(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三《建置·河渠》,《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6册,第182页。
    5(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
    6(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一《疆域》,第12页。
    7(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河道志·河议》,国家图书馆藏万历43年刻本,第15页。
    8(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三《诗》,第69页。
    1(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三《诗》,第77页。
    2(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68页。
    3(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河流》,第77页。
    4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天津农业地理》,第24页。
    5于宗久张殿京:《天津低洼盐碱地立体农业的开发》,《天津农林科技》1990年第1期。
    6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著:《天津区县旧志点校宝坻县志·宁河县志》《宝坻县志序》,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1(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丑集土地部》,《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40号》,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10-111页。
    2(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丑集土地部》,第111-112页。
    3(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十五《风物·农》,第2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七《风物》,第364-365页。
    1参见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973年第2期;王绍武:《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中国科学》(B辑)1990年第5期。
    2葛全胜等:《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第四纪研究》2002年第2期;葛全胜等:《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3期。另,文中东部地区,指北纬25至40度,东经105度以东的地区,北至北京,南至广东,西至陕西、四川、贵州一线。关于过去五百年具体冷暖阶段的分期,不同学者的研究有相异的结果,本文在此采用较为持中的观点。
    3王劲松等:《小冰期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1期。
    4陈家其:《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第2期。
    5参见信乃诠、程延年:《气候变化与我国作物产量》,《中国农学通报》1995年第1期。
    1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地理学报》1979年第3期。
    2参见陈家其:《明清时期气候变化对太湖流域农业经济的影响》,《中国农史》1991年第3期;周翔鹤、米红:《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
    3转引自王业键、黄莹珏:《清代中国气候变迁、自然灾害与粮价的初步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1(明)袁黄:《劝农书》,《续修四库全书》第975册,第191‐192页。
    2(明)袁黄:《劝农书》,第192页。
    3(明)袁黄:《劝农书》,第193页。
    4(明)袁黄:《劝农书》,第197页。
    5(明)袁黄:《劝农书》,第198页。
    1(明)袁黄:《劝农书》,第200页。
    2(明)袁黄:《劝农书》,第210页。
    1(明)袁黄:《劝农书》,第210‐211页。
    2(明)袁黄:《劝农书》,第192页。
    3(明)袁黄:《劝农书》,第194页。
    1许通遹撰、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第696页。
    2(明)袁黄:《劝农书》,第190‐191页。
    1(明)袁黄:《劝农书》,第197页。
    2(明)袁黄:《劝农书》,第199页。
    3(明)袁黄:《劝农书》,第201页。
    4(明)袁黄:《劝农书》,第210页。
    5(明)袁黄:《劝农书》,第192页。
    6(明)袁黄:《劝农书》,第193页。
    1(明)袁黄:《劝农书》,第195‐198页。
    2(明)袁黄:《劝农书》,第201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〇二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第773页。4
    1(明)徐贞明:《潞水客谈》,《续修四库全书》第851册,第258‐259页。
    2(明)徐贞明:《潞水客谈》,第262页。
    3(明)汪应蛟:《海防奏疏·抚畿奏疏·计部奏疏》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第504页。
    4(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四九五《左宫保疏·题为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疏》,中华书局,1962,第六册,第5481页。
    5(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四九〇《徐文定公集三·屯田疏》,第5410‐5416页。
    1(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四九〇《徐文定公集三·屯田疏》,第5417页。
    2(明)汪应蛟:《汪子中诠》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第941册,第730页。。
    3(明)汪应蛟:《海防奏疏·抚畿奏疏·计部奏疏》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第506页。
    4(明)董应举:《崇相集》,第559页。
    5(明)汪应蛟:《海防奏疏·抚畿奏疏·计部奏疏》卷八,第505页。
    6(同治)《续天津县志》卷十七《艺文二》,第441页。
    1(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四九〇《徐文定公集三·屯田疏》,第5417‐5420页。
    1(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四九〇《徐文定公集三·屯田疏》,第5419页。
    2(乾隆)《天津县志》卷十一《河渠志》,第108‐109页。
    3(乾隆)《天津县志》卷十一《河渠志》,第108页。
    4(同治)《续天津县志》卷七,第314页。
    5(同治)《续天津县志》卷七,第314页。
    1(明)袁黄:《劝农书》,第197页。
    2(明)徐光启:《徐光启手迹》,中华书局,1962年。
    3(明)徐光启:《徐光启手迹》。
    4(明)徐光启:《徐光启手迹》。
    1(明)徐光启:《徐光启手迹》。
    2(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五》,第207页。
    3(明)徐光启撰石声汉校注:《农政全书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2页。
    4(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七,第7页。
    1(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7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864页。关于此条款作者为赵鉴的考证,详见拙文《天津卫屯垦条款的作者及其史料价值》(历史教学2010年第3期)
    2(清)方观承:《御制木棉图》,国家图书馆藏清拓本。
    3(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十二《物产志》,中国书店,2007年。
    1(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一《顺天府》,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明天顺五年御制序刊本。
    2(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4(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5(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9页。
    7(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9(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9页。
    10(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万历)《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1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12(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七。
    1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8页。
    14(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1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8页。
    1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17(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9页。
    3(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4(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4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9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4页。
    8(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9页。
    9(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10(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09页。
    1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4页。
    12(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1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4页。
    14(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15(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2(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顺天府志》卷三《食货志》,第124页。
    3(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七。
    4(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2页。
    5(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河间府部-汇考。
    1参见:(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雍正)《畿辅通志》卷五十六、(嘉靖)《河间府志》卷七。
    2参见(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5页。
    3参见(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
    4(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七。
    1(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十二《物产志》。
    2(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第30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10页。
    4(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七。
    5(元)王祯:《农书》卷七,第57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7(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十五《风物》,第543页。
    8(明)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之三十六,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544页。
    9(明)袁黄:《两行斋集》卷九《尺牍·答张杨村书》,《袁了凡文集》第11册,第1326页,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
    1(明)汪应蛟:《海防奏疏·抚畿奏疏·计部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第505页。
    2《明熹宗实录》卷二十一,天启二年四月戊辰条。
    3(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风俗》,第27页。
    4《徐文定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5册,第53‐54页。
    5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徐光启手迹》,中华书局,1962年,第29页。
    6(明)董应举:《崇相集》疏二《恭报屯地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02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3页。
    7(明)董应举:《崇相集》疏二《报稻疏》,第68页。
    8(清)张廷玉:《明史》《左光斗传》,第6329页。
    1(明)毕自严:《度支奏议》《薪饷司》卷二十八,第151页。
    2(明)毕自严:《度支奏议》《薪饷司》卷二十八,第268页。
    3(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土产》,第40页。
    4《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四,康熙四十九年冬十月乙酉条。
    5(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农业出版社,1964年,第224页。
    6(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五《风俗物产志》,第139页。
    1(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236页。
    2(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240页。
    3(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244页。
    4(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250页。
    5(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345‐348页。
    6(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348‐349页。
    7(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水利营田图说》,第350‐351页。
    8(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七《风物》,《天津府县志辑》第4册,第339页。
    1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金薯传习录种薯谱合刊》,农业出版社,1982年,第11页。
    2(明)徐光启:《徐文定公集》卷十一《书牍二》,第493页。
    3(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七《树艺》,第394页。
    4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金薯传习录种薯谱合刊》,农业出版社,1982年,第12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411页。
    1(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乾隆)《宁河县志》卷十五,第16页。
    2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金薯传习录种薯谱合刊》,农业出版社,1982年,第48‐53页。
    3(清)朱奎扬张志奇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十三《物产》,《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第
    122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六,第543页。
    2(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十五《风物》,第544页。
    3(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卯集土地部》,第293页。
    4(清)张吉午纂修阎崇年校注:(康熙)《顺天府志》卷二《地理物产》,第40页。
    5(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五《风俗物产》,第140页。
    6(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乾隆)《宁河县志》卷十五,第16页。
    7(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543页。
    8(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卯集土地部》,第302页。
    9(清)张吉午纂修阎崇年校注:(康熙)《顺天府志》卷二《地理物产》,中华书局,2009年,第41页;
    (康熙)《静海县志》卷四《土产》,第98页。
    10(清)朱奎扬张志奇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十三《物产》,《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第125页。
    11(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卯集土地部》,第294页。
    12(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一《地理·物产》,第103‐104页。
    13(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土产》,第41页。
    1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第544页。
    1(明)徐光启:《徐光启集》卷十一,第490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〇二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第783‐784页。
    3(同治)《静海县志》卷三《物产》,第15页。
    4(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十五《风物》,第554页。
    5(清)黄宗羲编著:《玉堂荟记》卷四,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8页。
    1(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五《风俗物产志》,第144页。
    2(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卯集土地部》,第340页。
    3(民国)高凌雯等修:《天津县新志》卷二十六《物产》,第1056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9页。
    2《明太宗实录》卷一二七,永乐十年夏四月壬戌条。
    1《明太宗实录》卷一三四,永乐十年十一月戊戌条。
    2《明宪宗实录》卷二九,成化二年夏四月辛酉条。
    3《明太宗实录》卷一三五,永乐十年十二月甲寅条。
    4《明太宗实录》卷一三七,永乐十一年二月壬戌条。
    5《明太宗实录》卷二六一,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寅条。
    6《明宣宗实录》卷一一一,宣德九年六月癸丑条。
    7《明英宗实录》卷五六,正统四年六月壬午条。
    8《明英宗实录》卷五八,正统四年八月壬午条。
    9《明英宗实录》卷六二,正统四年十二月己亥条。
    10《明英宗实录》卷七一,正统五年九月辛亥条。
    11《明宪宗实录》卷八一,成化六年秋七月壬寅条。
    12《明孝宗实录》卷一九五,弘治十六年正月戊寅条。
    13《明太宗实录》卷一五五,永乐十二年九月丙子条。
    1《明宣宗实录》卷四九,宣德三年十二月辛巳条。
    2《明宣宗实录》卷七,宣德十年秋七月己卯条。
    3《明英宗实录》卷九四,正统七年秋七月癸亥条。
    4《明宪宗实录》卷十五,成化元年三月戊申条。
    5《明宪宗实录》卷九七,成化七年东十月癸巳条。
    6《明宪宗实录》卷二四八,成化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条。
    7《明孝宗实录》卷二八,弘治二年七月癸未条。
    8《明孝宗实录》卷三五,弘治三年二月辛卯条。
    9《明英宗实录》卷二八,正统二年三月庚戌条。
    10《明英宗实录》卷六三,正统五年春正月辛亥条。
    11《明宪宗实录》卷二八七,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庚辰条。
    1(清)薛柱斗等:《新校天津卫志》卷四《艺文中》,第232页。
    2(康熙)《静海县志》卷之四《名宦》,第82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三岔口河堤记》,第1014页。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七《开河申文》,第375页。
    5《明英宗实录》卷二十,正统元年七月己酉条。
    6《明宪宗实录》卷六五,成化五年三月丁未条。
    7《明宪宗实录》卷一五〇,成化十二年二月己丑条。
    8《明宪宗实录》卷一六八,成化十三年七月戊子条。
    9《明神宗实录》卷三百八十七,万历三十一年八月丁亥条。
    1(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一《漕河》,第16页。
    2(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一《盐河》,第16页。
    3(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宸章》,第7-8页。
    4(康熙)《宝坻县志》卷一《山川》,第2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4页。
    2(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宸章》,第7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8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一,第255-257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一,第258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一,第260页。
    7(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一,第266-267页。
    8(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一,第271页。
    9(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二,第272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二,第275-278页。
    2(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第8-13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二,第286页。
    4(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第4-5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二,第292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41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之十七,第824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4-15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888-898页;(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8-19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5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一《人物》,第524页。
    4郑守森等校注:《宝坻劝农书·渠阳水利·山居琐言》,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5(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第764页。
    6(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1072-1074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5-149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63页。
    9(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丑集土地部》,第213页。
    10(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62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5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52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1-22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3页。
    5(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第3-4页;(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5-26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7-28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61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8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4-25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5-36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二《形胜》,第209-210页。
    4(康熙)《宝坻县志》卷七《艺文志·坻邑工部地修堤记》,第63-64页。
    5(乾隆):《宁河县志》卷八《人物志·名宦》,第7页。
    6(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二《形胜》,第209页。
    7(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乾隆)《宁河县志》卷八《人物志·名宦》,第8页。
    8(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第765页。
    9(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第769页。
    10(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乾隆)《宁河县志》卷三《建置·各庄渠利》,第23页。
    1(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九十一《工部五·屯田》,第129页。
    2(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九十一《工部五·屯田》,第134页。
    3(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三十四《户部三·开垦》,第67页。
    4《明穆宗实录》卷五二,隆庆四年十二月丁巳条。
    1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之三十六,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544页。
    2袁黄:《两行斋集》卷九《尺牍·答张杨村书》,《袁了凡文集》第11册,第1326页。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十二《感应篇》,第454页。
    4(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卷二《足饷无过屯田疏》,《续修四库全书》第13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61页。
    5(明)董应举:《崇相集》疏一《新命陈愚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0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46页。
    6(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07页。
    7(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卷四《回胡公思伸》,第615页。
    1(明)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卷八《更制天津葛沽兵马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59页。
    2(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第505页。
    3(明)汪应蛟:《中诠》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第94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730页。
    4(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四《题议修复津门屯田旧绩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3册,第132页。
    5(明)毕自严:《度支奏议·福建司》卷一《题覆屯田经历赵鉴免赃复官疏》,第248页。
    6(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四《题议修复津门屯田旧绩疏》,第131页。
    7(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卷五《传》,第644页。
    1(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卷二《足饷无过屯田疏》,第561页。
    2(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72页。
    3(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四《题议修复津门屯田旧绩疏》,第132页。
    4(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四《题议修复津门屯田旧绩疏》,第132页。
    5(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六,第260页。
    6(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第507页。
    7(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7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864页。
    1(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第863-864页。
    2(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卷二《地方兴化有机疏》,第567页。
    3(明)董应举:《崇相集》疏一《先插后屯疏》,第48页。
    4(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卷二《地方兴化有机疏》,第568页。
    5(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第504页。
    6(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二,第569-574页。
    1(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一〇《津海屯田举行有绪乞留任事将官疏》,第535-536页。
    2(明)董应举:《崇相集》疏一《屯田务求实效疏》,第59页。
    3(明)毕自严:《度支奏议·福建司》卷一《题覆屯院罗元宾条议屯政六款疏》,第233页。
    4(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第863页。
    5(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第863页。
    6(明)董应举:《崇相集》疏二《两年交销实数疏》,第83页。
    7(明)汪应蛟:《计部奏疏》卷二,第555页。
    8(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31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
    109页。
    9(明)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第506页。
    10(明)董应举:《崇相集》书四《与郑玄岳书》,第556页。
    1(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一六《三议新旧屯政事宜疏》,第27页。
    2参见(明)徐光启:《徐文定公年谱》一卷,《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5册,1999年。
    3(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四九〇《徐文定公集三·屯田疏》,中华书局,1962,第六册,第5409-5421页。同见《徐文定公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1-82册,页225-268。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九《传一》,第122页。
    5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之三十六,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542-544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5页。
    2(乾隆):《天津府志》卷三十三《艺文志》,第485-488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八,第583页。
    4《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七,康熙四十五年冬十月甲寅条。
    1《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四,康熙四十九年冬十月乙酉条。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八,第584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6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6页。
    2(乾隆):《天津府志》卷三十三《艺文志》,第485-488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6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7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7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第771-773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7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7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八,第585-586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八,第396-397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7页。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七《田制》,中华书局,1976年,第1881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58-259页。
    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第1886页。
    3(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十三《寓贤志·公寓》,《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第810-811页。
    1郑克晟:《关于皇庄的几个问题》,《文史》1981年第十辑。
    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第1888页。
    3《明武宗实录》卷十,正德元年二月丙子条。
    4(明)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卷十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4册;(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第1888页。
    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第1889页。
    6《明世宗实录》卷二一,嘉靖元年十二月丁酉条。
    7《明世宗实录》卷二一,嘉靖元年十二月辛卯条。
    1(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官庄》,第24页。
    2《明武宗实录》卷二八,正德二年秋七月戊申条。
    3《明世宗实录》卷二十,嘉靖元年十一月丁未条。
    4《明世宗实录》卷五五〇,嘉靖四十四年九月乙未条。
    5《明孝宗实录》卷二一八,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丙申条。
    6《明英宗实录》卷二八九,天顺二年三月癸卯条。
    7《明武宗实录》卷二四,正德二年三月癸丑条。
    8《明世宗实录》卷一〇〇,正德八年五月乙未条。
    9《明世宗实录》卷八二,嘉靖六年十一月壬辰条。
    1《明孝宗实录》卷一〇九,弘治九年二月辛酉条。
    2《明孝宗实录》卷一一一,弘治九年三月癸酉条。
    3《明宪宗实录》卷二五四,成化二十年七月乙巳条。
    4《明穆宗实录》卷四二,隆庆四年二月戊申条。
    5《明宪宗实录》卷一一五,成化九年夏四月戊辰条。
    6《明世宗实录》卷四五六,嘉靖三十七年二月庚辰条。
    7《明宣宗实录》卷六三,宣德五年二月己卯条。
    8《明宪宗实录》卷五十,成化四年春正月庚寅条。
    9《明世宗实录》卷四,正德十六年七月己未条。
    10《明神宗实录》卷一三六,万历十一年二月辛丑条。
    11《明宣宗实录》卷十五,宣德元年三月己亥条。
    1《明孝宗实录》卷八十,弘治六年九月丙午条。
    2《明孝宗实录》卷九三,弘治七年十月乙亥条。
    3《明孝宗实录》卷一三一,弘治十年十一月辛亥条。
    4《明宪宗实录》卷一三一,成化十年秋七月壬戌。
    5《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甲子条。
    6《明宪宗实录》卷二〇四,成化十六年六月辛亥条。
    7《明宪宗实录》卷二三八,成化十九年三月甲寅条。
    8《明世宗实录》卷四四,嘉靖三年十月癸巳条。
    9《明世宗实录》卷四四,嘉靖三年十月癸巳条。
    1《明孝宗实录》卷二一〇,弘治十七年四月甲寅条。
    2《明武宗实录》卷四一,正德三年八月辛巳条。
    3《明英宗实录》卷二三九,景泰五年三月壬子条。
    4《明武宗实录》卷一六五,正德十三年八月丁亥条。
    5《明宪宗实录》卷二六九,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己丑。
    6《明武宗实录》卷四〇,正德三年秋七月辛酉条。
    7《明孝宗实录》卷八五,弘治七年二月癸未条。
    8《明世宗实录》卷二一一,嘉靖十七年四月丁卯条。
    9《明孝宗实录》卷九三,弘治七年十月癸亥条。
    1《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九,弘治十年九月壬子。
    2《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一,天启七年二月乙巳条。
    3《明武宗实录》卷一〇二,正德八年秋七月丙子条。
    4《明世宗实录》卷二五〇,嘉靖二十年六月丙辰朔条。
    5《明英宗实录》卷三一四,天顺四年夏四月癸丑条。
    6《明武宗实录》卷二,弘治十八年六月丙寅条。
    1《明世宗实录》卷一三一,嘉靖十年十月壬辰条。
    2《明武宗实录》卷六,正德十六年九月乙丑条。
    3《明世宗实录》卷一七一,嘉靖十四年正月庚辰条。
    4《明穆宗实录》卷二十,隆庆二年五月癸丑条。
    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八,第385页。
    6《明英宗实录》卷一一七,正统九年六月癸巳条。
    7《明宪宗实录》卷二一〇,成化十六年十二月辛未条。
    8《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七十,万历三十年三月丁丑条。
    9《明英宗实录》卷一三七,正统十一年三月己丑条。
    1(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二《建置志·圉苑》,第38-39页。
    2此处含牧马不到地。
    3含牧马不到草场地71.84顷。
    4含太平侯张势占还官地100顷。
    1含牧马不到草场地57.446顷。
    2含牧马不到草场地274.18顷。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八,第387页。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八,第385-391页。
    5(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草场》,第28页。
    1(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马政》,第30页。
    2南炳文:《明清史蠡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17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二,第476-479页。
    4(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四《贡赋志·马政》,第60页。
    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七《田制》,中华书局,1974年,第1884页。
    6(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十《防倭初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第400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八,第577页。
    1(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八《兵防志·屯营》,第59页。
    2(清)薛柱斗等:《新校天津卫志》卷四《艺文》,第207页。
    3《明太祖实录》卷六十六,洪武四年六月戊申条。
    4《明太宗实录》卷一二〇,永乐九年冬十月乙巳条。
    5《明宣宗实录》卷五四,宣德四年五月丙辰条。
    6《明世宗实录》卷五一四,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乙卯条。
    7(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八《兵防志·屯营》,第157页。
    8(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十二《感应篇》,第456页。
    1《明神宗实录》卷八三,万历七年正月癸酉条。
    2(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八十《食货四》,第1937页。
    3(明)袁黄:《两行斋集》卷六《阅视八议·理盐法》,《袁了凡文集》第十册,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1182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37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3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38页。
    3(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一》,第3495页。
    1(清)薛柱斗等:《新校天津卫志》卷二《赋役》,第73-78页。
    2(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七,第35页。
    3(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田赋》,第8-9页。
    1(民国)仇锡廷等纂修:卷十《艺文·杂着·郡守董公遗爱碑记》,第686页。
    2(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七,第67页。
    3(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七,第35页。
    4(清)薛柱斗纂修:《新校天津卫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93页。
    5(康熙)《宝坻县志》卷二《里甲》,第8页。
    6(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户丁》,第5页。
    7(康熙)《宝坻县志》卷三《户口》,第11页。
    8(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七,第35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2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871-876页。(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章奏》,页39至页42。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863-871页。(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章奏》,页34至页39。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7页。
    1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着:《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武清县志静海县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6,第118页;同见(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558-563页;(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章奏》,页21至页24。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七《风物》,第364页。
    3(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二〇,第3495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六《集说》,第809页。
    5(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田赋》,第9-12页。
    1(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二〇,第3494页。
    2(康熙)《宝坻县志》卷三《赋役志》,第12页。
    3(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二《拨补》,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1(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8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2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8页。
    1(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二十《食货一》,第3499-3500页。
    2(清)薛柱斗纂修:《新校天津卫志》卷二《赋役》,第80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第615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5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第615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第616页。
    1(清)莽鹄立等修:(雍正)《长芦盐法志》卷三,《中国史学丛书初编》第43册,学生书局,1966年,第161-177页。(清)黄掌纶等纂刘洪升点校:《长芦盐法志》卷八《场灶》,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35-136页。
    2(清)黄掌纶等纂刘洪升点校:《长芦盐法志》卷十二《赋科下》,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26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304页。
    2(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五《赋役志·场灶》,第19-21页。
    1(清)莽鹄立等修:(雍正)《长芦盐法志》卷三,第143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41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41-642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43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二,第643-646页。
    1(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二〇,第3497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85页。
    3(清)薛柱斗等:《新校天津卫志》卷三《崇祀》,第152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五,第692页。
    5(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85-286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二,第585-586页;(清)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学宫》,第5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五,第687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五,第687页。
    3(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二《序》,页7-8。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二,第589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二,第589-590页。
    6(道光)《蓟州志》卷三《建置》,第22页;(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二,第593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五,第688页。
    1(清)朱奎扬张志奇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八《学校志》,第83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第259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二,第599-600页;(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一《碑记》,页25-26。
    4(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十《艺文志·杂着·洗心书院碑记》,第695页。
    5(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十《艺文志·杂着·重修渔阳书院碑记》,第704页。
    6(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一《学校》,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7(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三《建置·书院》,《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6册,第174-175页。
    8(清)薛柱斗等:《新校天津卫志》卷二《赋役》,第81页。
    1(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二〇,第3498页。
    2(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二《公署·关隘》,第49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一,第427页。
    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八《食货二》,第1893页。
    2《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二,弘治十年二月癸酉朔条。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赋役书》,第339页。
    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第1884页。
    2《明英宗实录》卷一六〇,正统十二年十一月辛亥条。
    3《明英宗实录》卷一七八,正统十四年五月甲午条。
    4《明世宗实录》卷四三,嘉靖三年九月壬戌朔条。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八,第577页。
    1《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五,万历十年六月壬子条。
    2(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屯田》,第21页。
    3(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财赋志·屯田》,第46页。
    4(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卷四《贡赋志·田税》,第57-58页。
    1万历十五年,袁黄始任宝坻知县,在任五年。袁黄的门生刘邦谟、王好善将袁黄在任期间的施政文书辑结成书,是为《宝坻政书》。是知《宝坻政书》所反映者为万历中期之情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赋役书》,第336页。
    3此处原文作:“宫庄地共一千九百四十七亩二分九厘,岁征银三千八百一十两”,应有脱字,参照下文,姑做1900顷。
    1《明神宗实录》卷十八,万历元年十月辛亥条。
    2明代蓟州下辖玉田、丰润等县,非仅仅包括现今天津蓟县,而当时现今蓟县范围的赋役详情无法从蓟州厘出,故直接用蓟州赋役情况以作参考,特此注明。
    3志书中记载为“起运户口盐钞”,特此注明。
    1(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四《财赋志·户口》,第23-35页。
    1(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财赋志·屯田》,第49-50页。
    2(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财赋志·官庄》,第53页。
    3(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五《财赋志·徭役》,第67页。
    4(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驿递》,第49页。
    1(清)张廷玉等修:《明史》卷七十八《食货二》,第1893、1905页。
    2《明仁宗实录》卷九,洪熙元年九月甲寅条。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放免见年里长告示》,第326页。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请审编减派公移》,第329页。
    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赋役书》,第326页。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请审编减派公移》,第328-335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39页。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42页。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43页。
    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八《增田养马公移》,第382页。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41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八《申免马户赎银公移》,第385页。
    3(康熙)《宝坻县志》卷七《艺文志·银鱼说》,第70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902页。富春之茶:正德年间韩邦奇痛恨富阳鱼、茶上贡累民,作歌:“富阳之鱼,富阳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5(康熙)《宝坻县志》卷七《艺文志》,第71页。
    6《明穆宗实录》卷八,隆庆元年五月庚午条。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免银鱼公移》,第335-336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请减免浮税公移》,第326-328页。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39-340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41页。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七《申停□采花板石车辆文》,第378-379页。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43页。
    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七《申免潞王供用器币公移》,第372页。
    6(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申道报抚台减粮公移》,第342页。
    7(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大造黄册议稿》,第351页。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大造黄册议稿》,第348-350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四《大造黄册议稿》,第351页。
    3(明)袁黄:《两行斋集》卷九《尺牍·上赵定宇书》,《袁了凡文集》第11册,第1319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一《人物》,第508-510页。
    1《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一十九,万历三十四年三月庚寅条。
    2《明光宗实录》卷二,泰昌元年十月己酉条。
    3《明光宗实录》卷三,泰昌元年十一月丁丑条。
    4《明穆宗实录》卷二五,隆庆二年十月辛卯条。
    5(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一《人物》,第510页。
    6(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920页。
    7(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一《人物》,第514页。
    1(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八《财赋志·徭役》,第40-41页。
    2(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辰集人民部》,第399页。
    3《明神宗实录》卷一二六,万历十年七月庚申条。
    4《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七,万历十年八月戊戌条。
    5《明神宗实录》卷四百六十五,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己巳条。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58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一,第461-462页。
    1(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七,第67页。
    2(清)朱奎扬张志奇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卷十二,第110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3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4页。
    1(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将“五”误刻为“三”,此处更正。另,其中武清县为雍正八年、十二年两次并入,青县为雍正八年、十一年两次归并。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4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7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7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7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58页。
    4(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二《赋役》,第26-27页。
    1(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二《赋役》,第27-28页。
    2(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卷之二《赋役》,第36页。
    3(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卷七,第35页。
    1(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二《田赋志》,来新夏,郭凤歧主编:《天津通志》
    (旧志点校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9-220页。
    2(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卷十二《田赋志》,第219-220页。
    1(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亥集政事部》,《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40号》,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284页。
    2(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二《田赋》。
    3(清)张吉午纂修、阎崇年校注:《康熙顺天府志》卷四《食货·田赋》,中华书局,2009年,第150页。
    1(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二《田赋》。
    2(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二《田赋》。
    1(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二《田赋》。
    1(康熙)《宝坻县志》卷三《赋役志》,第11页。
    2(清)张吉午纂修、阎崇年校注:《康熙顺天府志》卷四《食货·田赋》,第150-151页。
    1(康熙)《宝坻县志》卷三《赋役志》,第13-14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6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1-262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4-265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5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6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8-269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68-274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五《赋役》,第275页。
    2每亩征高粱一仓升,共征子粒高粱三十六石六斗七升二合。
    3另征高粱七石六斗四升。不摊丁匠银。
    1(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五《赋役志·田赋》,上海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年刊本,第5-6页。
    1仅205.236顷征黑豆。
    2每亩纳高粱一升。
    1内有58.12435顷照灶地每亩纳黑豆九合八抄三撮五圭七栗八粒。
    1(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五《赋役志·田赋》,第11-12页。
    2(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五《赋役志·田赋》,第13-14页。
    3(清)张吉午纂修、阎崇年校注:《康熙顺天府志》卷四《食货·田赋》,第152页。
    1(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户丁》,第5页。
    2(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户丁》,第6-7页。
    3(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卷三《田赋》,第8-12页。
    4(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五《赋税·清之地丁钱粮》,第481-482页。
    5(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第24页。
    1(道光)《蓟州志》卷五《赋役志》,第62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四十,第248-250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三,第483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三,第492页。
    1(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五《赋税·清理处》,第489-494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三,第487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三,第487-48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七,第574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三,第488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3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4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3-604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4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5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06页。
    2(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申详条议》,页52至页55。
    1(明)苑时葵:《悯涝赋·序》。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第378-379页。
    2(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洪侯德政碑》,第926页。
    3(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1098页。
    4(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丑集土地部》,第227页;(康熙)《静海县志》卷之四《典礼》,第
    97页。
    5(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卷七《风土志·祥异》,第26-27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四《拾遗》,第728-731页。
    2(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八《故事·灾祥》,第612-615页。
    3(明)李邦华:《文水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第105页。
    4(明)李邦华:《文水李忠肃先生集》卷三《抚津荼言》,第105页。
    1《明太宗实录》卷一五八,永乐十二年十一月乙巳条。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4《明宣宗实录》卷十五,宣德元年三月癸卯条。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三,第56页。
    3《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五,天顺元年二月丁未条。
    4《明仁宗实录》卷三上,永乐二十二年冬十月戊申条。
    5《明宣宗实录》卷十五,宣德元年三月癸卯条。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三,第54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2《明宣宗实录》卷九九,宣德八年二月丁未条。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三,第54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三,第54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70-171页。
    6《明神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万历二十一年五月辛巳条。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九,第127页。
    9(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三,第40页。
    10《明宣宗实录》卷九六,宣德七年十月丙申条。
    1《明英宗实录》卷二七六,天顺元年三月癸未条。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九,第398页。
    1(清)薛柱斗纂修:《新校天津卫志》卷三灾变,第200-201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九,第131页。
    3《明宣宗实录》卷四四,宣德三年六月辛卯条。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九《查议赈恤公移》,第396、397页。
    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九《查议赈恤公移》,第396页。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九《查议赈恤公移》,第397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九《查议赈恤公移》,第396-398页。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九《查议赈恤公移》,第397页。
    4《明宣宗实录》卷六,洪熙元年闰七月甲子条。
    5《明英宗实录》卷九九,正统七年十二月辛亥条。
    6《明穆宗实录》卷五三,隆庆五年正月己巳条。
    7(清)薛柱斗纂修:《新校天津卫志》云:“(万历)十八年,春早,秋大水,北河堤决。是年,屯粮折征。十九年,夏大蝗,群飞蔽天,声若雷雨,流粪遍地,落民田食禾稼殆尽。是年,屯粮折征。”见卷三《灾变》,第201页。
    1《明英宗实录》卷十,宣德十年冬十月辛酉条。
    2《明孝宗实录》卷三八,弘治三年五月丙寅条。
    3《明宪宗实录》卷二五三,成化二十年六月庚申条。
    4《明宣宗实录》卷六七,宣德五年六月己卯条。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三,第41页。
    6《明宣宗实录》卷五五,宣德四年六月癸卯条。
    7《明英宗实录》卷十九,正统元年闰六月壬午条。
    8《明宣宗实录》卷六七,宣德五年六月己卯条。
    1《明英宗实录》卷七九,正统六年五月庚戌条。
    2《明英宗实录》卷七九,正统六年五月庚戌条。
    3(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八《故事·灾祥》,第611页。
    4《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五,天顺元年二月丁未条。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五《别录》,《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〇二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第758-759页。
    2《天津志略》,成文河北省,第212号,第300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4《明史》卷一百三十六《李继贞传》载:“(崇祯)十一年用荐起,历两京尚宝卿。明年春召对,陈水利屯田甚悉,迁顺天府丞。寻超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督蓟、辽军饷。”
    5(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六《官师志》,第175页。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申请收孤老公移》,第323-324页。
    2(民国)《天津志略》,成文河北省,第212号,第300页。
    3(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八《人物志》,第226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一《人物上》,第575-576页。
    5(清)薛柱斗纂修:《新校天津卫志》卷三《人物》,第188页
    1《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
    2(明)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二十二《户部九·仓庾二·预备仓》,中华书局,1989年,第152页。
    3(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卷三《宫室志·公署》,第21页。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三《建置》,第232页。
    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申请修仓公移》,第321-322页。
    6《明孝宗实录》卷三二,弘治二年十一月丁巳条。
    7《明神宗实录》卷二十八,万历二年八月乙丑条。
    1《隋书》四十六《长孙平传》。
    2据《申请修仓公移》云:“查得本年新行朱子社仓之法……再照本县各乡义仓每里一所,共三十所,亦系本年新创。”((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申请修仓公移》,第322页。)可知宝坻县义仓、社仓建于同一年。又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刘廓建社仓((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是知,义仓亦建于嘉靖三十三年。
    3(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申请修仓公移》,第322页。
    4(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申请修仓公移》,第322页。
    5《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
    6(康熙)《宝坻县志》卷七《艺文志·仿古社仓记》,第60页;(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第1058页文字基本相同。
    1(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申请行朱子社仓公移》,第320-321页。
    2(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卷三,第320页。
    3(康熙)《宝坻县志》卷七《艺文志·仿古社仓记》,第60页。(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第1058-1060页文字基本相同。
    4(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三《建置》,第232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54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0-31页。
    1(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十《章奏》,第20-21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7页。
    3《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五《国用七·蠲贷下·灾蠲》。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3-14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7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1-12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7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0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0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8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9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5页。
    9(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5页。
    10康熙二十四年四月,谕户部:顺、永、保、河等处圈占地方应征康熙二十一年地丁钱粮已经诏行蠲免,所有直隶八府康熙二十三年未完地丁钱粮尽与豁除,其顺、永、保、河未经圈占地方及真、顺、广、大等处康熙二十四年应征地丁各项正赋俱着免三分之一。(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2页。
    1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3-14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5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3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2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6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5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6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1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2页。
    9(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十七《艺文上》,第837-838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3-14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1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7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1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8页。
    6(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第1-2页。
    7(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十《艺文下》,第366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0页。
    9(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59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54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7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3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9-150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0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1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3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49-150页。
    9(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一百,第55-56页。
    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四,第82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3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六,第645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1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63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8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9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7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6-17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4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4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11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12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5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1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1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1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四,第82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6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四,第67页。
    7(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七十四,第68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36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六十六,第650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1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3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3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6页。
    1(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首,第2-3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25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9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7页。
    5(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十《艺文下》,第367页。
    6(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十《艺文下》,第368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1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五,第118页。
    1(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三《建置·仓储》,第176-17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16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第611-612页。
    4(乾隆)二十四年谕:各省粮艘陆续抵津,现在北河水势微弱,而南漕数目较往岁为多,剥运需船自必更多。着将先到漕粮照上岁之例,即于天津截留四十万石存贮北仓。或留为赈粜之需,或俟夏秋再缓运北上。将来水势长发,续到粮艘足资浮送,着方观承会同漕运总督杨锡绂酌量情形妥协办理。又谕:前经降旨,令方观承将本年先到漕粮截留四十万石存贮天津北仓。现今雨泽未敷,民食恐未能充裕,着再截留二十万石于景州以北天津一带水次州县酌量分贮以资接济。又谕:昨已降旨将先到漕粮截留四十万石存贮北仓,又于景州以北一带水次州县截贮二十万石。但此时雨泽尚未沾霈,且讵秋成尚远,不可不先事预筹。着再留二十万石分贮景州以北水次州县以资接济,交与总督方观承会同漕督杨锡绂于现到漕船内遵照前旨妥协办理。((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九《考二十·经政三》,第613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28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28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28页。
    1(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卷三《建置》,第232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30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29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29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30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5页。
    4(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6页。
    6(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8-509页。
    7李向军著:《清代荒政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47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28页。
    2(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8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8-509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三十一,第630页。
    5(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五,第505页。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1页。
    1(清)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养济院》,第十五页。
    2(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6页。
    3(清)方观承:《方恪敏公奏议》卷八《淀泊河滩淤地议令贫民及留养局分种》,方传穆校,收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辑》第10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1184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3页。
    5(清)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留养局》,第15页。
    6(清)张焘撰:《津门杂记》,丁绵孙,王黎雅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6页。
    2(清)张焘撰:《津门杂记》,丁绵孙,王黎雅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第162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3页。
    5(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四《古迹》。
    6(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9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7-15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8页。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8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9页。
    3(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8-159页。
    4(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8-159页。
    5(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第163页。
    6(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八《人物》,页十。
    1(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第254页。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七,第153页。
    3(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卷一百,第33页。
    4(民国)《静海县志·午集人民部》,第619-620页。
    5(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第257页。
    6(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卷九《卓行》,第343页。
    7(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第266页。
    8(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第257页。
    9(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第263页。
    1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天津农业地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第30页。
    1(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宁河县志》卷三《建置·河渠》,第20页。
    2(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卷三《河渠》。
    3(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卷一《河渠》,第55-56页。
    1(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卷三《乡镇·焚并村庄》,第289页。
    1《明孝宗实录》卷六三,弘治五年五月乙未条。
    2(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一,第20页。
    [1]明实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83年。
    [2]《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
    [3](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4](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
    [5](弘治)《明会典》,四库全书第617-618册。
    [6](万历)《大明会典》,续修四库全书第789-792册。
    [7](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0-625册。
    [8](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续修四库全书第761-767册。
    [9](明)张萱:《西园闻见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68-1170册。
    [10](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
    [11](清)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
    [12](元)王祯:《农书》,中华书局,1956年。
    [13](明)丘浚:《大学衍义补》,《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12-713册。
    [14](明)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4册。
    [15](明)徐贞明:《潞水客谈》,《续修四库全书》第851册。
    [16](明)袁黄:《袁了凡文集》,线装书局,2007年。
    [17](明)袁黄:《皇都水利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2册。
    [18](明)张学颜:《万历会计录》,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第52-53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
    [19](明)毕自严:《度支奏议》,《续修四库全书》第482-490册。
    [20](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3册。
    [21](明)毕自严:《饷抚疏草》,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刻本。
    [22](明)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
    [23](明)李邦华:《文水李忠肃先生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1册。
    [24](明)汪应蛟:《汪子中诠》,《续修四库全书》第941册。
    [25](明)汪应蛟:《海防奏疏·抚畿奏疏·计部奏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80册。
    [26](明)左光斗:《左忠毅公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70册。
    [27](明)董应举:《崇相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02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28](明)徐光启:《徐光启手迹》,中华书局,1962年。
    [29](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31册。
    [30](明)徐光启撰石声汉校注:《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31]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徐光启手迹》,中华书局,1962年。
    [32]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金薯传习录种薯谱合刊》,农业出版社,1982年。
    [33](明)汪砢玉:《古今鹾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第58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
    [34](明)朱廷立:《盐政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第58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
    [35](清)徐允希:《徐文定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5册,1999年。
    [36](清)莽鹄立等修:(雍正)《长芦盐法志》,《中国史学丛书初编》第43册,学生书局,1966年。
    [37](清)黄掌纶等纂:《长芦盐法志》,续修四库全书第840册。
    [38](清)黄掌纶等纂刘洪升点校:《长芦盐法志》,科学出版社,2009年。
    [39]天津图书馆辑:《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丛刊·丛部》,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
    [40](清)方观承:《御制木棉图》,国家图书馆藏清拓本。
    [41](清)黄宗羲编著:《玉堂荟记》,文物出版社,1982年。
    [42](清)王恽:《秋涧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0-1201册。
    [43](清)那彦成:《那文毅公奏议》,续修四库全书本第495-497册。
    [44](清)厉鹗:《樊榭山房集》,乾隆四年刻本。
    [45](清)李绂:《穆堂初稿》,乾隆九年刻本。
    [46](清)李绂:《穆堂别稿》,乾隆十三年刻本。
    [47](清)汪士鋐:《秋泉居士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8辑第19册。
    [48](清)查礼:《铜鼓书堂遗稿》,《续修四库全书》第1431册。
    [49](清)郭师泰:《津门古文所见录》,道光十二年刊本。
    [50](清)沈涛:《柴辟亭诗集》,道光二十二年刊本。
    [51](清)梅成栋:《津门诗钞》,清稿本。
    [52](清)王守恂,金钺:《津门文钞》,民国九年天津金氏刊本。
    [53](清)何秋涛:《津门客话》,民国十九年排印本。
    [54](清)高凌雯:《天津诗人小集十二种》,民国二十五年天津金氏刊本。
    [55](清)金钺:《屏庐文稿》,民国三十一年天津金氏刊本。
    [56](清)金安清:《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
    [57](清)王履泰:《畿辅安澜志》,《续修四库全书》第848-849册。
    [58](清)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台北:明文书局,1985。
    [59](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明天顺五年御制序刊本。
    [60](明)李贤等:《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61](明)樊深撰:(嘉靖)《河间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2](明)杨行中纂辑、刘宗永校点:(嘉靖)《通州志略》,中国书店,2007年。
    [63](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万历)《顺天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08册。
    [64](明)杜应芳修、陈士彦张文德纂:(万历)《河间府志》,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43年刻本。
    [65](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宝坻政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8册。
    [66](明)袁黄:《宝坻劝农书》,《续修四库全书》第975册。
    [67](明)赵鉴:《天津卫屯垦条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政书类》第47册。
    [68](清)徐可先:(康熙)《河间府志》,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本。
    [69](清)薛柱斗纂修:《新校天津卫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一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70](清)张吉午纂修阎崇年校注:(康熙)《顺天府志》,中华书局,2009年。
    [71](清)张朝琮邬棠:(康熙)《蓟州志》,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43年刻本。
    [72](清)阎甲胤马方伸:(康熙)《静海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5册,上海书店,2004年。
    [73](清)李梅宾吴廷华汪沆:(乾隆)《天津府志》,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4年刻本。
    [74](清)朱奎扬张志奇吴廷华:(乾隆)《天津县志》,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4年刻本。
    [75](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乾隆)《宁河县志》,上海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76](清)吴翀曹涵:《武清县志》,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7年刻本。
    [77](清)洪肇楙等纂修:《宝坻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二〇二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78](嘉庆)大清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本》第613册。
    [79](清)沈锐章过:(道光)《蓟州志》,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11年刻本。
    [80](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90-691册。
    [81](清)周家楣等修,缪荃孙等纂:(光绪)《顺天府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83-686册
    [82](清)蔡寿臻、钱锡寀纂修:(光绪)《武清县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83](清)丁符九、谈松林:(光绪)《宁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天津府县志辑》第6册,上海书店,2004年。
    [84](清)吴惠元蒋玉虹俞樾:《同治续天津县志》,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9年刻本。
    [85](清)周登皞修:《宁河乡土志》,《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线装书局,2002年。
    [86](民国)仇锡廷等纂修:《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八〇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87](民国)白凤文等修:《静海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40号》,成文出版社,1968年。
    [88]宁河县地方史志编辑委员会编:《宁河县志译注》,唐山市印刷厂印刷,1987年。
    [89]来新夏,郭凤歧主编:《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
    [90](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农业出版社,1964年。
    [91](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清华大学藏清刻本。
    [92]许通遹撰、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
    [1]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
    [2]天津地方志资料联合目录编辑组编:《天津地方志资料联合目录》(甲编),1980年。
    [3]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4]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天津农业地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5]伍丹戈:《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6]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中华书局,1982年。
    [7]秦佩珩:《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8]魏东波:《天津地方志考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
    [9]席泽宗、吴德铎主编:《徐光启研究论文集》,学林出版社,1986年。
    [10]万新平、濮文起编:《天津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11]来新夏:《天津近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
    [12]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13]邬廷玉:《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
    [14]郭蕴静等:《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
    [15]李小林、李晟文著:《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16]蒋德勤主编:《天津土种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17]蓟县志编修委员会编著:《蓟县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18]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1993年。
    [19]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
    [20]鲍彦邦:《明代漕运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21]天津市河北区地方志办公室:《天津河北简史》,1995年。
    [22]彭云鹤:《明清漕运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3]南炳文:《明清史蠡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
    [24]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5]张树明主编:《天津土地开发历史图说》,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26]秦佩珩:《秦佩珩学术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27]天津市气候服务中心编著:《天津城市气候》,气象出版社,1999年。
    [28]郑守森等校注:《宝坻劝农书·渠阳水利·山居琐言》,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9]崔士光主编:《滨海城市:天津农业图鉴》,海洋出版社,2001年。
    [30]高艳林:《天津人口研究(1404-1949)》,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31]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2]张利民:《解读天津六百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33]林延清:《明清史探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34]南炳文:《明史新探》,中华书局,2007年。
    [35]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著:《天津区县旧志点校宝坻县志宁河县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36]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著:《天津区县旧志点校武清县志静海县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37]梁方仲:《明代赋役制度》,中华书局,2008年。
    [38]曾雄生:《中国农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39]温克刚主编:《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天津卷》,气象出版社,2008年。
    [1]何健民:《明代皇庄论》,《中国经济》1934年第3期。
    [2]鞠清远:《皇庄起源论》,《中国经济》1934年第7期。
    [3]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973年第2期。
    [4]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地理学报》1979年第3期。
    [5]郑克晟、傅同钦:《天津的海光寺与“兰田”》,《天津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
    [6]郑克晟:《明代中官及中官庄田》,《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
    [7]郑克晟:《关于皇庄的几个问题》,《文史》1981年第十辑。
    [8]韩嘉谷:《海河水系的形成及其影响》,《天津史研究会年会论文选》,1982年。
    [9]郑克晟:《明代公主庄田》,《史学集刊》1982年第2期。
    [10]秦佩珩:《清代前期圈地问题阐释》,《中州学刊》1982年第3期。
    [11]王永厚:《袁黄及其<宝坻劝农书>》,《天津农业科学》1982年第3期。
    [12]郑克晟:《袁黄与明代的宝坻水田》,《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
    [13]牛亚贵:《关于明中叶徭役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4期。
    [14]陈东生:《试论明代皇庄》,《首都博物馆丛刊》1983年第2辑。
    [15]秦佩珩:《明代赋役制度考释》,《郑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16]陈可馨:《天津自然条件的农业评价》,《资源科学》1984年第1期。
    [17]余也非:《明及清前期的官田地租形态》,《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2期。
    [18]张海瀛:《明代的庄田地主及其对土地买卖的影响》,《晋阳学刊》1985年第4期。
    [19]郭松义:《清朝政府对明军屯田的处置和屯地的民地化》,《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4期。
    [20]李三谋:《明初庄田经济的性质》,《晋阳学刊》1988年第4期。
    [21]李三谋:《明代庄田的经济性质及其租额问题》,《中国农史》1989年第4期。
    [22]于宗久张殿京:《天津低洼盐碱地立体农业的开发》,《天津农林科技》1990年第1期。
    [23]汪家伦张芳:《明清时期畿辅地区的水利营田》,《古今农业》1990年第1期。
    [24]官美堞:《明代皇庄发展探源》,《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第3期。
    [25]王绍武:《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中国科学》(B辑)1990年第5期。
    [26]陈家其:《明清时期气候变化对太湖流域农业经济的影响》,《中国农史》1991年第3期。
    [27]陈建勤:《论明代的宦官庄田》,《扬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
    [28]梁平德吴凤珍:《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第1期。
    [29]张芳:《清代热心水利的陈宏谋》,《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第3期。
    [30]王永厚:《明代京畿地区治水营田的一次实践——徐贞明及其<潞水客谈>》,《中国农史》,1993年第3期。
    [31]崔勇:《清中叶畿辅旗地买卖的特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32]信乃诠、程延年:《气候变化与我国作物产量》,《中国农学通报》1995年第1期。
    [33]张芳:《明清时期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4期。
    [34]陈家其:《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第2期。
    [35]周翔鹤、米红:《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
    [36]李鸣:《明代土地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37]王业键、黄莹珏:《清代中国气候变迁、自然灾害与粮价的初步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38]林延清:《论明代中期京畿地区庄田的膨胀和清理》,《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
    [39]葛全胜等:《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第四纪研究》2002年第2期。
    [40]赵玉田:《灾荒、生态环境与明代北方社会经济开发》,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41]易志云:《明代以来天津港口城市的历史回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42]康丽跃:《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3]王培立:《近代天津城市型政区演变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4]葛全胜等:《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3期。
    [45]王劲松等:《小冰期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1期。
    [46]章宏伟:《有关袁了凡生平的几个问题》,《明清论丛》2006年第7辑。
    [47]张详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48]程利英:《明代北直隶财政研究——以万历时期为中心》,厦门大学2007博士学位论文。
    [49]展龙:《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2007年第24辑。
    [50]何伟福:《<明实录>所见天津及附近地区水利营田探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51]梁维:《清代雍正时期直隶地区营田水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2]程利英:《明代北直隶的差役费用与办公费用》,《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4期。
    [53]程利英:《论明代北直隶的地方财源——里甲银、民壮银、驿传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54]程利英:《明代北直隶的财政支出——上贡物料》,《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