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著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清史稿·艺文志》(以下简称“《清志》”)及《清史稿艺文志补编》(以下简称“《补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以下简称“《拾遗》”)著录之子部文言小说,属于小说目录学研究范畴,旨在从“三志”,即上述三部史志目录著录子部小说的研究来探讨清代文言小说的问题。本文分为五章论述:
     第一章:历代史志子部小说著录之沿革。为了更宏观、更客观把握子部小说与目录学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更深刻地认识到“三志”对清代文言小说的著录,本章拟对清前史志目录子部小说著录进行分析,考察子部小说在历代即汉代至清代的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情况的演变与发展,探讨历代《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补志在小说家序列、小说著录数量及其著录体例的变化,并透过考察记一代藏书的史志目录的子部小说著录情况及其分类的异同,分析论述历代史志目录的子部小说观念的发展。为了对古今小说目录学家的文言小说著录情况比较全面的掌握,今人编纂的文言小说专科目录亦是本章考察的对象。透过研究今人编纂的文言小说专科目录,或许能使读者更清楚认识《补编》及《拾遗》。
     第二章:“三志”及其小说类属著录情况考述。本章主要考察“三志”编纂的总体情况及其小说类属的著录特点。小说类作为“三志”子部中的一类,许多问题与各志编纂思想是不可分割来谈的,欲摸清“三志”子部小说著录的特点,还得从“三志”总体情况上来把握。本章着重对“三志”的编纂者、体例及得失批评进行分析论述,尤其关注《补编》及《拾遗》对《清志》在体例方面的改革、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三章:“三志”子部小说著录差异的原因分析。《清志》著录子部小说共63部,《补编》则著录52部,《拾遗》对前志补录了459部。“三志”之间著录的数量差距甚大,《拾遗》对前志增录之多,有多方面原因。探寻“三志”子部小说著录数量多寡的原因,可以为小说目录书的编纂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经过考察、分析及论述,发现影响“三志”著录的多寡与其各志的成书背景、著录来源及编纂者个人的偏好及收书标准息息相关。
     第四章:《清志》与清代公私书目著录清代小说之比较。本章拟对《清志》与作为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及作为私人撰修的藏书目录之清代文言小说著录进行比较,以此把握清代文言小说在有清一代著录的总体面貌。《四库全书总目》共著录34部清代小说,除了1部位列“正目”,其余33部皆退入《存目》。《清志》著录成书于四库征书之年(1778年)以前的小说共22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清史稿·艺文志》未予甄录的共14部;《清志》著录而《四库全书总目》不录的则有8部。本章考察其中的原因,同时对两者之间子部小说著录问题进行较深入研究。在清代私家藏书目录中,有八家符合比较条件。而这八家中,有著录有清一代著述甚多的《八千卷楼书目》。《清志》与八家私家藏书目录子部小说分类的异同研究,也推动了笔者对清代文言小说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第五章:“三志”子部小说著录之小说史研究意义。本章主要将“三志”子部小说著录的问题研究提升到小说史研究的意义层面。结合“三志”与清代官私书目、近代私家藏书目录至今人编纂的文言小说专科目录的考察及分析,对“三志”著录的共574部子部小说进行斟酌,或增补或剔除。这对清代文言小说专科目录的重新编纂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此外,本章也对“三志”子部小说著录在文言小说史的征引情况进行分析。目前,尚无清代文言小说史的专著出版,故本章考察了四种文言小说史中清代部分的征引情况,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吴志达的《文言小说史》及张浚的《清代小说史》,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清代文言小说史的编写。
My thesis is a study case about the Classical Literary Language Novels of Qing Dynasty that recorded in Qingshigao Yiwenzhi, Qingshigao Yiwenzhi BuBian(Bubian for short) and Qingshigao Yiwenzhi Shiyi(Shiyi for short). Yiwenzhi or the Treatise on Literature, is the bibliographical section of a history books. So, Qingshigao Yiwenzhi is a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 of the Qingshigao(history book of Qing). The catalogue only records the books that written by Qing people. And the Bubian and Shiyi were the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 that compiled by the latter in order to add on the lack of book listed in Qingshigao Yiwenzhi. I prefer to discuss my thesis in five parts.
     Chapter one: For smoothing my research about novels in classical literary language that recorded in these3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s, I need to refer the others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s of those history books before Qing Dynasty. These reference is important for m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s in classical literary language in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s from dynasty to dynasty. Beside this, i would like to research the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s of records classical novels that compiled by modern and recent. So that, we can see the different view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ll discussing in chapter one is needed for readers to know well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classical novels and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s. This is also helpful for my further research.
     Chapter two:This chapter is mainly research about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s of Qingshigao Yiwenzhi,Bubian and Shiyi, especially for the parts of classical novels catalogue. From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i have showed their good or bad in compilation, scientific style and their change, reformation and also those new ideas that bring forth by Bubian and Shiyi.
     Chapter three: In this chapter, i use the method of quatitative analysis for counting the total of classical novels that recorded in Qingshigao Yiwenzhi, Bubian and Shiyi. Qingshigao Yiwenzhi record only63books. It is big gap if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 novels that written by Qing people in actually. So, Bubian in latter added52classical novels, and Shiyi also make addition to459books in totals. This disparity had hint the story behind it, for example their background of compile the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 their reference, the preference of author and their conception on selection a book to listed in or not to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of classical novels.
     Chapter four: This chapter is a study case especially for Qingshigao Yiwenzhi. In this chapter, I make two part fordicussing. Firstly, I had compared the classical novels that listed in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 between Qingshigao Yiwenzhi and Siku Quanshu Zongmu. Secondly, I had compared the Qingshigao Yiwenzhi and private library catalogue that recorded by book collector of Qing Dynasty. So, we can knew well about the classical novels in Qing Dynasty in overall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apter four.
     Chapter five: In this chapter, I had only one motion. I have to find out an answer if these3of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 have related to history book of literature in part of classical novels and are the information that given in these catalogue are useful for the latter in writing a new history of classic novels in Qing Dynasty. My research has find out all of the reference classic novels that described in total of four history book of literature. Then, compared them with the classical novels catalogue of these3books. Find out the different, the special features between both. Analysis it. And also thinking if possible for us to write a history book of classical novels. After all of this, I try to make a syllabus for history of classical novels of Qing Dynasty in briefly.
     In conclusion, we can knew well about the classical novels in bibliographical catalogue of history books. From there, we knew the ancient view about classical novels in actual.
引文
① 王齐洲、杨继刚:《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学术研究》,2012年第2期,第146页。
    ① 王齐洲、杨继刚:《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学术研究》,2012年第2期,第146-153页。
    ①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7页。
    ②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8页。
    ③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页。
    ① [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7页。
    ② [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8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7页。
    ①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页。
    ② 高路明:《古籍目录及其功用》,王国良、王秋桂:《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台北: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版。
    ③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545页。
    ④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548页。
    ⑤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06页。
    ⑥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35页。
    ①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44页。
    ②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正:《廿二史割记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9页。
    ③ (清)姚振宗撰,项永琴整理:《汉书艺文志条理》,王承略、刘心明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三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页。
    ④ (清)王鸣盛撰:《十七史商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162页。
    ① 申畅:《中国目录学家传略》,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5-66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31页。
    ③ 曹金发、董杰:《试析(明史·艺文志)专记一代著述的原因》,《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79-82页。
    ④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31页。
    ⑤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38页。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44页。
    ⑦ 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⑧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41页。
    ①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81页。
    ②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82页。
    ③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61页。
    ④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61页。
    ⑤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62页。
    ⑥ 张舜徽:《史学三书平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8页。
    ⑦ 张舜徽:《史学三书平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8页。
    ①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925页。
    ②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927页。
    ③ 王齐洲:《说体文的产生及其对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影响》,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23-125页。
    ④ 汪荣宝:《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74页。
    ① (宋)郑樵:《通志·校雠略·编次之讹论十五篇》,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34页。
    ②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282页。
    ③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6页。
    ①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5页。
    ②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5页。
    ③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5页。
    ④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22,1128页。
    ⑤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8页。
    ⑥ 余嘉锡:《小说家出于稗官说》,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第246-248页。
    ⑦ 余嘉锡:《小说家出于稗官说》,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第246页。
    ⑧ (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刊本,2009年,第4250-4251页。
    ① (汉)贾谊撰,(清)卢文弨校:《新书》,《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52页。
    ② 余嘉锡:《小说家出于稗官说》,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第246-248页。
    ③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012页。
    ①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82页。
    ②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66页。
    ③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30页。
    ④ 黄叔琳注,李祥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29页。
    ⑤ 黄叔琳注,李祥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28页。
    ⑥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4页。
    ⑦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4页。
    ⑦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4页。
    ⑧ (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页。
    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31页。
    ①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5页。
    ② (清)姚振宗撰,项永琴整理:《汉书艺文志条理》,王承略、刘心明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三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03页。
    ③ 王瑶:《小说与方术》,《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08页。
    ④ 王瑶:《小说与方术》,《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1页。
    ⑤ (东汉)张衡撰:《西京赋》,(梁)萧统选编,(唐)吕延济等注:《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47页。
    ①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051页。
    ② (清)翟灏:《通俗编》,《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24页。
    ③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80页。
    ④ (清)姚振宗撰:《隋书经籍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本,09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99页。
    ① (日)同村繁译注,俞慰刚译:《历代名画记译注》,《冈村繁全集·第陸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20页。
    ② (清)姚振宗撰:《隋书经籍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本,09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00页。
    ③ 刘世德、程毅中、刘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124页。
    ④ (清)姚振宗撰:《隋书经籍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本,09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00页。
    ⑤ (清)姚振宗撰:《隋书经籍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本,09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01页。
    ⑥ (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20页。
    ① 刘世德、程毅中、刘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393页。
    ②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9页。
    ③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962页。
    ④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962页。
    ⑤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8页。
    ① 王齐洲:《试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71页。
    ②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29页。
    ③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4页。
    ④ 王齐洲:《试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70页。
    ① (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崇文总目叙释》,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885页。
    ② (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崇文总目叙释》,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890页。
    ③ (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崇文总目叙释》,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890页。
    ④ (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崇文总目叙释》,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893页。
    ① 王齐洲:《试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77页。
    ②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正:《郡斋读书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86页。
    ③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94页。
    ④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⑤ 王齐洲:《试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78页。
    ① 王齐洲:《在子史之间寻找位置——史志著录所反映的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59-160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崇文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8页。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83-1184页。
    ① 伍媛媛:《清代补史艺文志研究》,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第1页。
    ② 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① 吴志达:《唐人传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②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81-982页。
    ③ 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45页。
    ④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66页。
    ⑤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66页。
    ⑥ 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5页。
    ①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129页。
    ②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122页。
    ③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122页。
    ④ 王齐洲:《在子史之间寻找位置——史志著录所反映的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载《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55页。
    ⑤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125页。
    ① 袁行霈、侯忠义编著:《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9-20页。
    ② 袁行霈、侯忠义编著:《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2页。
    ③ 程毅中:《古小说简目·前言》,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页。
    ① 程毅中:《古小说简目·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页。
    ② 程毅中:《古小说简目·前言》,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页。
    ③ 程毅中:《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载《古体小说论要》,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年,第116117页。
    ④ 程毅中:《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载《古体小说论要》,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年,第118-120页。
    ⑤ 程毅中:《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载《古体小说论要》,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年,第120-121页。
    ① 刘世德、程毅中、刘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前言》,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1页。
    ②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前言》,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2页。
    ③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前言》,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页。
    ① 石昌渝:《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学》,《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年第4期,第35页。
    ②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前言》(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页。
    ①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前言》(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页。
    ②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前言》(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8页。
    ①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739页。
    ②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③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50页。
    ④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54页。
    ①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58页。
    ②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7页。
    ③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7页。
    ④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9页。
    ⑤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0页。
    ⑥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0-601页。
    ⑦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2页。
    ⑧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3页。
    ①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4页。
    ②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52-54页。
    ③ 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组编:《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8页。
    ④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页。
    ⑤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⑥ 章钰撰:《先考朝议府君事略》,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第198页。
    ⑦ 章钰撰:《先妣刘太恭人事略》,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第200页。
    ⑧ 张尔田撰:《先师章式之先生传》,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第1页。
    ① 章钰撰:《新阳汪先生墓表》,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第245-246页。
    ② 张尔田撰:《先师章式之先生传》,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第1页。
    ③ 张尔田撰:《先师章式之先生传》,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第2页。
    ④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第609页。
    ⑤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52,287页。
    ⑥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54页。
    ⑦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①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人物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955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页。
    ③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页。
    ④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出版说明》,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3页。
    ①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出版说明》,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10-322页。
    ③ 陈清泉等编:《中国史学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33-1143页。
    ①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15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21页。
    ③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23-724页。
    ④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25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12页。
    ①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14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12页。
    ③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14页。
    ①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录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30-331页。
    ②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6页。
    ③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8-39页。
    ① 《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三十五年》编委会编:《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三十五年(1949-1983)》,上册,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第262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出版说明》,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页。
    ① 关于王绍增的生平的撰写资料来源于杜泽逊:《世纪学人王绍曾》,《光明日报》,2002年11月28日;杜泽逊:《王绍曾先生与目录版本学研究》,《文史哲》,2011年第5期,第58-59页;王承略:《恩师王绍曾一一王绍曾先生的生平与学术》,《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年第3期,第1-5页。
    ② 杜泽逊:《王绍曾先生与目录版本学研究》,《文史哲》,2011年第5期,第58页。
    ① 杜泽逊:《王绍曾先生与目录版本学研究》,《文史哲》,2011年第5期,第58页。
    ②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王序》,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页。
    ③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1页。
    ④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6页。
    ⑤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顾序》,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程序》,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页。
    ②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后记》,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557-2558页。
    ②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69页。
    ③ 杜泽逊:《王绍曾先生与目录版本学研究》,《文史哲》,2011年第5期,第58页。
    ④ 陈艳华,赵庆禹,陈莹:《<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有清一代著述目录之总结》,《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增刊,第32-33页。
    ① 钟少华:《为<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献芹》,《中华读书报》,2002-08-28。
    ② 钟少华:《为<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献芹》,《中华读书报》,2002-08-28。
    ① 黄爱平:《拾遗补缺,嘉惠学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读后》,《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121页。
    ② 汤华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成就与不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8-29页。
    ① 汤华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成就与不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9页。
    ② 汤华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成就与不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9页。
    ③ 汤华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成就与不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9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2页。
    ② 黄爱平:《拾遗补缺,嘉惠学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读后》,《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123页。
    ①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页。
    ②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47页。
    ③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47页
    ④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清史稿)发刊缀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731页。
    ⑤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41页。
    ①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51页。
    ②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89页。
    ③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0页。
    ④ 秋禾,少莉编:《旧时书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75页。
    ⑤ 秋禾,少莉编:《旧时书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40页。
    ⑥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9页。
    ⑦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69页。
    ⑧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0-601页。
    ⑨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2页。
    ① 陈清泉等编:《中国史学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30页。
    ②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19页。
    ③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19页。
    ④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页。
    ⑤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70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后记》,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558-2559页。
    ②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页。
    ①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86页。
    ②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1页。
    ③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89页。
    ④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9页。
    ⑤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9页。
    ⑥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9页。
    ⑦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0页。
    ⑧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68页。
    ⑨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0页。
    ①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69页。
    ①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70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20页。
    ②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1页。
    ① 喻春龙:《清代辑佚研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研究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6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4-15页。
    ②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6页。
    ③ [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的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年,第152-153页。
    ④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8页。
    ①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0页。
    ① [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7页。
    ② [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8页。
    ③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93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7页。
    ① 《档案》,第1928-1929页,转引自杜泽逊撰:《四库存目标注·序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页。
    ③ (清)于敏中:《于文襄论总目手札第·十八函》,(清)于敏中:《于文襄手札》(影印本),北京:国立北平图书馆,1933年。
    ① 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第135页。
    ② 谢正光:《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叙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页。
    ③ 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第333页。
    ④ [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刘锋译:《迫害与写作艺术》,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⑤ [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刘锋译:《迫害与写作艺术》,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第18,198页。
    ⑥ [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刘锋译:《迫害与写作艺术》,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第19页。
    ① [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刘锋译:《迫害与写作艺术》,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第19页。
    ② 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91页。
    ③ (清)周中孚撰:《郑堂读书记》,《续修四库全书》本,09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70页。
    ④ (清)钮琇:《觚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41页。
    ⑤ 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8页。
    ⑥ (清)吴肃公撰,陆林校点:《明语林》,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第251页。
    ⑦ 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5页。
    ⑧ 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第25页。
    ①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47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82页。
    ③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页。
    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59页。
    ⑤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72页。
    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67页。
    ⑦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58页。
    ⑧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72页。
    ① 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4-41页。
    ①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282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32页。
    ③ (清)汪为熹撰:《鄢署杂抄》,刘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1页。
    ④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35页。
    ⑤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431页。
    ①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451页。
    ②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0页。
    ③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76页。
    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68页。
    ⑤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⑥ 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绪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3页。
    ① 薛洪(责+力):《传奇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66-367页。
    ② 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序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59页。
    ④ 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03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413-684页。
    ⑤ 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34,15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17,499页。
    ⑥ 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49页。
    ⑦ (清)董含撰,致之校点:《三冈识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①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4页。
    ②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4页。
    ③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4页。
    ④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⑤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9页。
    ⑥ 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第410页。
    ⑦ 萧相恺主编:《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89-599页。
    ⑧ 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20页。
    ⑨ 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22页。
    ⑩ 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72页。
    11 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序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① 童庆松:《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浙江学刊》,1988年第4期,第101-104页。
    ①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00页。
    ② 杜泽逊:《史志目录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第68页。
    ①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34页。
    ①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90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64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31页。
    ③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④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8页。
    ⑤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0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57页。
    ② (清)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归田琐记》,《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页。
    ③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85页。
    ④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88页。
    ⑤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452页。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92页。
    ① 明文书局编:《中国史学史辞典》,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第425页。
    ② (清)法式善撰:《槐厅载笔》,《续修四库全书》本,11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5页。
    ③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4页。
    ④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4页。
    ⑤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7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56页。
    ②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415页。
    ③ (清)彭孙贻撰:《客舍偶闻》,《续修四库全书》本,11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11页。
    ④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93页。
    ⑤ 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第260页。
    ① (宋)周(火军)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134页。
    ② 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张舜徽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第50页。
    ③ (清)曹溶撰:《流通古书约》,(清)鲍廷博辑:《知不足斋丛书》,香港:中文出版社,1980年,第1451页。
    ④ 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3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60页。
    ② 李文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第三种·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1840-1911》,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③ 潘建国:《古代小说文献丛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62-365页。
    ④ 中国史学会主编:《捻军》,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85-388页。
    ① 陈云君:《中国书法史论》,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251页。
    ② 赵海英:《围棋》,王嫣嫣,赵富强,赵海英主编:《中国艺术百科全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241-244页。
    ③ (清)徐逢吉辑:《清波小志》,《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页。
    ④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182页。
    ⑤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182页。
    ⑥ (清)徐逢吉著,施尚民标点:《清波小志》,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八册·清代史志西湖文献专辑》,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51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05页。
    ② 沈雨梧:《清代科学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292-293页。
    ③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451页。
    ④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59页。
    ⑤ (清)黎士宏撰:《仁恕堂笔记》,(清)张潮辑、(清)杨复吉增辑、(清)沈楙德补辑:《昭代丛书:10集500种》,世楷堂本,1876年,第480页。
    ⑥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8页。
    ⑦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8页。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32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29页。
    ③ (清)朱彝尊编辑,(清)朱昆田补遗:《日下旧闻》,(刻书地不详:刻书者不详),1688年。
    ① 王灿炽:《燕都古籍考》,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第276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59页。
    ③ 刘世德、程毅中、刘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124页。
    ④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50-451页。
    ⑤ (清)王昶撰:《蜀徼纪闻》,(清)张潮辑、(清)杨复吉增辑、(清)沈楙德补辑:《昭代丛书:10集500种》,世楷堂本,1876年,第299-328页。
    ① 明文书局编:《中国史学史辞典》,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第343页。
    ② 中华书局编辑部辑:《文史第三十五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71页。
    ③ 中华书局编辑部辑:《文史第三十五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71页。
    ④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63页。
    ① (清)吴骞撰:《桃溪客语》,《续修四库全书》本,11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23页。
    ② (清)吴骞撰:《桃溪客语》,《续修四库全书》本,11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23页。
    ③ (清)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592-593页。
    ④ (清)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715-716页。
    ⑤ 黄清泉主编,曾祖荫等辑录:《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文言笔记小说序跋部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06页。
    ⑥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8页。
    ① (清)杨士聪:《玉堂荟记》,《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24-1225页。
    ③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17页。
    ④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17页。
    ① (清)张潮辑:《虞初新志》,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1954年,第1页。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32页。
    ③ (清)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024页。
    ④ (清)陈其元撰,杨璐点校:《庸闲斋笔记》,《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页。
    ⑤ (清)陈其元撰,杨璐点校:《庸闲斋笔记·前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6页。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59页。
    ① (清)姜绍书撰:《韵石斋笔谈》,《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页。
    ② (清)姜绍书撰:《韵石斋笔谈》,《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页。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32页。
    ④ (清)汪为熹撰:《鄢署杂抄·序》,《纶嘏堂刊本》,1719年,第1页。
    ① 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未收书辑刊·叁辑·贰拾肆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428页。
    ② 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未收书辑刊·叁辑·贰拾肆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429页。
    ③ 赵传仁、鲍延毅、葛增福主编:《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第221页。
    ④ 明文书局编:《中国史学史》,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第211页。
    ⑤ (清)李调元辑:《制义科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5页。
    ⑥ 华东政法学院《简明法制史词典》编写组编:《简明法制史词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0-201页。
    ⑦ 张伯元主编:《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12页。
    ⑧ 张伯元主编:《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10页。
    ① (清)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408页。
    ②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78页。
    ③ 王汝梅,张羽著:《中国小说理论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37页。
    ④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10页。
    ① 钟少华:《为(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献芹》,《中华读书报》,2002-08-28。
    ①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33页。
    ②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40页。
    ①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93页。
    ①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98页。
    ②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93页。
    ①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页。
    ① 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09-224页。
    ② 王兆鹏:《文学史书写新范式的诞生——肖鹏<宋词通史>的学术转型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6页。
    ①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313-335页。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刊本,2009年。
    《通俗编》,[清]翟灏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隋书》,[唐]魏徵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新唐书》,[宋]欧阳修撰,宋祁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史》,[元]脱脱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清史稿》,[清]赵尔巽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通志》,[宋]郑樵撰,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制义科琐记》,[清]李调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崇文总目叙释》[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撰,孙猛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绛云楼书目》,[清]钱谦益撰,陈景云注,《影印粤雅堂丛书》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读书敏求记》,[清]钱曾撰,《影印海山仙馆丛书》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
    《也是园藏书目》,[清]钱曾撰,《丛书集成续编》本,王德毅主编,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
    《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史艺文志补》,[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校正,《二十五史补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传是楼书目》,[清]徐乾学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渔洋读书记》,[清]王士祯撰,王绍曾、杜泽逊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1年。
    《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永瑢等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补续汉书艺文志》,[清]钱大昭撰,《二十五史补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孙氏祠堂书目》,[清]孙星衍撰,《影印岱南阁丛书》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清]阮元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文选楼藏书记》,[清]阮元撰,王爱亭、赵嫄点校,《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清]黄丕烈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鸣野山房书目》,[清]沈复粲撰,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文瑞楼藏书目录》,[清]金檀编撰,《影印读画斋丛书》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郑堂读书记》,[清]周中孚撰,《续修四库全书》本,09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清]吴寿肠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补五代史艺文志》,[清]顾櫰三撰,《二十五史补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爱日精庐藏书志》,[清]张金吾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补三国艺文志》,[清]侯康撰,《二十五史补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镛撰,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旧山楼书目》,[清]赵宗建撰,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越缦堂读书记》,[清]李慈铭撰,由云龙辑,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皕宋楼藏书志》,[清]陆心源撰,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隋书经籍志考证》,[清]姚振宗撰,《续修四库全书》本,09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姚觐元编、邓实补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藏园群书经眼录》,[清]傅增湘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藏园群书题记》,[清]傅增湘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波杂志校注》,[宋]周煇撰,刘永翔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日下旧闻》,[清]朱彝尊编辑,[清]朱昆田补遗,(刻书地不详:刻书者不详),1688年。
    《清波小志》,[清]徐逢吉辑,《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鄢署杂抄》,[清]汪为熹撰,《纶嘏堂刊本》,1719年。
    《蜀徼纪闻》,[清]王昶撰,《昭代丛书:10集500种》,[清]张潮辑、[清]杨复吉增辑、[清]沈楙德补辑,《世楷堂》本,1876年。
    《史通通释》,[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廿二史割记校正》,[清]赵翼著,王树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说苑校证》,[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新书》,[汉]贾谊撰,[清]卢文弨校,《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东斋记事》,[宋]范镇撰,汝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高斋漫录》,[宋]曾慥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萍洲可谈》,[宋]朱彧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唐语林》,[宋]王谠撰,《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步里客谈》,[宋]陈长方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张氏可书》,[宋]张知甫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珍席放谈》,[宋]高晦叟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东南纪闻》,[元]不著撰名人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玉剑尊闻》,[清]梁维枢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梅花草堂集》,[清]张大复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仁恕堂笔记》,[清]黎士宏撰,《昭代丛书:10集500种》,[清]张潮辑、[清]杨复吉增辑、[清]沈楙德补辑,《世楷堂》本,1876年。
    《三冈识略》,[清]董含撰,致之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明语林》,[清]吴肃公撰,陆林校点,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
    《玉堂荟记》,[清]杨士聪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今世说》,[清]王晫撰,陈大康译注,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
    《淞滨琐话》,[清]王晫著,寇德江标点,《笔记小说精品丛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淞隐漫录》,[清]王啤撰,《明清稀见小说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遣愁集》,[清]张贵胜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山海经广注》,[清]吴任臣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影梅庵忆语》,[清]冒襄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蒿庵闲话》,[清]张尔岐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
    《板桥杂记》,[清]余怀撰,李金堂注释,《明清小品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客舍偶闻》,[清]彭孙贻撰,《续修四库全书》本,11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坚瓠集》,[清]褚人获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觚剩》,[清]钮琇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拾箨余闲》,[清]钮琇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陇蜀余闻》,[清]王士祯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韵石斋笔谈》,[清]姜绍书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山海经存》,[清]汪绂撰,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西青散记》,[清]史震林撰,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奁史》,[清]王初桐辑,《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桃溪客语》,[清]吴骞撰,《续修四库全书》本,11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藤阴杂记》,[清]戴璐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槐厅载笔》,[清]法式善撰,《续修四库全书》本,11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山海经笺疏》,[清]郝懿行撰,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
    《谐铎》,[清]沈起凤,陈果标点,《笔记小说精品丛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虞初新志》,[清]张潮撰,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1954年。
    《归田琐记》,[清]梁章钜撰,于亦时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梁氏笔记三种》,[清]梁章钜撰,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
    《玉函山房辑佚书》,[清]马国翰辑,长沙:螂嬛馆补校本,光绪癸未(1883年。
    《小豆棚》,[清]曾衍东撰,《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年。
    《蟫史》,[清]磊砢山人撰,张巨才校点,《明清稀见小说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虞初续志》,[清]郑澍若辑,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
    《指海》,[清]钱熙祚辑,上海:大东书局,1935年。
    《两般秋雨盒随笔》,[清]梁绍壬撰,《明清笔记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埋忧集》,[清]朱翊清著,陈果标点,《笔记小说精品丛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梦厂杂著》,[清]俞蛟撰,《明清笔记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撰,杨璐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右台仙馆笔记》,[清]俞樾撰,《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年。
    《耳食录》,[清]乐钧撰,《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年。
    《醉茶志怪》,[清]李庆辰撰,《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年。
    《夜雨秋灯录》,[清]宣鼎撰,《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年。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法言义疏》,[清]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续广博物志》,[清]徐寿基辑,《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订讹杂录》,[清]胡鸣玉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京尘杂录》,[清]杨懋建撰,上海:[出版社不详],1886年。
    《静娱亭笔记》,[清]张培仁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女聊斋志异》,[清]古吴靓芬女史贾茗撰,《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年。
    《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梁]萧统选编,[唐]吕延济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于文襄手札》(影印本),[清]于敏中撰,北京:国立北平图书馆,1933年。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黄叔琳注,李祥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孙殿起撰:《清代禁书知见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2)孙殿起录:《贩书偶记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4)程毅中:《古小说简目》,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5)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6)孙殿起录:《贩书偶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7)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8)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9)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10)季羡林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1)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2)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13)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4)林夕主编,煮雨山房辑:《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书印书馆,2005年。
    (15)杜泽逊撰:《四库存目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6)顾廷龙编:《章氏四当斋藏书目》,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17)李万健、邓咏秋编:《清代私家藏书目录题跋丛刊》,北京:国家图书馆,2010年。
    (18)王承略、刘心明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1)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
    (3)申畅:《中国目录学家传略》,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4)来新夏:《古典目录学》,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5)彭斐章等编:《目录学研究资料汇编》,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6)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9)严佐之编著:《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伍媛媛:《清代补史艺文志研究》,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
    (1)吴志达:《唐人传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4)鲁迅:《古小说钩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5)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王瑶:《小说与方术》,《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7)[英]爱·摩·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
    (8)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9)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10)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
    (11)黄清泉主编,曾祖荫等辑录:《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12)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14)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济南:齐鲁书社,1990年。
    (15)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
    (16)宁稼雨:《中国志人小说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17)刘世德、程毅中、刘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18)陈文新:《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19)王齐洲:《古典小说新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20)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21)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22)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23)张俊:《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24)欧阳建:《晚清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25)薛洪(责+力):《传奇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6)苗壮:《笔记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7)林辰:《神怪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8)王汝梅,张羽著:《中国小说理论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
    (29)黄霖等著:《中国小说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30)萧相恺主编:《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31)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张舜徽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2)程毅中:《古代小说史料简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33)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4)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35)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36)程毅中:《中国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程毅中文存》,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37)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8)[日]樽本照雄著,陈薇监译:《清末小说研究集稿》,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
    (39)潘建国:《古代小说文献丛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40)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41)齐裕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
    (42)欧阳建:《中国小说史略批判》,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43)齐裕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
    (44)詹颂:《乾嘉文言小说研究》,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
    (45)罗宁:《汉唐小说观念论稿》,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
    (46)程毅中:《古体小说论要》,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年。
    (47)[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的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年。
    (4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49)梁爱民:《中国小说观念的嬗变及其文化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50)贺根民:《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
    (51)王齐洲:《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
    (52)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53)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54)鲁迅著,张兵、聂付生疏识:《中国小说史略疏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李文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第三种·中国 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1840-1911》,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2)中国史学会主编:《捻军》,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3)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4)张舜徽:《史学三书评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5)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6)陈清泉等编:《中国史学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7)《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三十五年》编委会编:《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三十五年(1949-1983)》,上册,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
    (8)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9)沈云龙主编:《四当斋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
    (10)王国良、王秋桂:《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台北: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版。
    (11)明文书局编:《中国史学史辞典》,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
    (12)陈云君:《中国书法史论》,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
    (13)华东政法学院《简明法制史词典》编写组编:《简明法制史词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15)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组编:《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
    (16)中华书局编辑部辑:《文史第三十五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17)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
    (18)赵传仁、鲍延毅、葛增福主编:《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
    (19)谢正光:《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0)周积明:《纪昀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王灿炽:《燕都古籍考》,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
    (22)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
    (23)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24)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人物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
    (25)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未收书辑刊·叁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26)(日)冈村繁译注,俞慰刚译:《历代名画记译注》,《冈村繁全集·第陆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7)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8)张伯元主编:《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9)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张舜徽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赵海英:《围棋》,王嫣嫣,赵富强,赵海英主编:《中国艺术百科全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31)秋禾,少莉编:《旧时书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32)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3)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4)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
    (35)朱师辙:《清史述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36)郑振铎:《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7)沈雨梧:《清代科学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
    (38)喻春龙:《清代辑佚研究》,国家情史编纂委员会编:《研究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9)[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40)[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刘锋译:《迫害与写作艺术》,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
    (1)王志国:《(清史稿>的编修情况及其史学价值》,山东大学,2008年。
    (2)周桂莲:《(清史稿·艺文志·兵家类>及补顺治至嘉庆间兵书考释》,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路子强:《<清史稿艺文志)与<八千卷楼书目)关系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
    (4)安君:《论传统目录学的小说观在史志目录中的体现》,贵州师范大学,2011年。
    (1)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王多闻:《清人小说提要十二则》,《文献》,1981年第2期。
    (2)谢俊贵:《清代目录类型简述》,《广东图书馆学刊》,1982年第3期。
    (3)卞孝萱:《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2期。
    (4)王义耀:《从清代古籍目录谈起》,《广东图书馆学刊》,1983年第3期。
    (5)周洪才、钟淑娥:《略论史志目录》,《山东图书馆季刊》,1988年第2期。
    (6)童庆松:《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浙江学刊》,1988年第4期。
    (7)宁稼雨:《文言小说界限与分类之我见》,《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8)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周易研究》,1989年第2期。
    (9)甘兰经:《著名苏州籍校勘家章钰》,《江苏图书馆学报》,1989年第2期。
    (10)蒋寅:《从目录学看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兼谈目录学与文学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11)谢苍霖:《<清史稿·艺文志>误植一例》,《文献》,1994年第4期。
    (12)程毅中:《古代小说与古籍目录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1期。
    (13)杨义:《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论和发生发展论》,《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
    (14)林申清:《历代目录中的“小说家”和小说目录》,《图书与情报》,1997年第2期。
    (15)丁红:《朱师辙的生平、著述及其他》,《文献》,1999年第4期。
    (16)王桂兰:《论鲁迅运用目录学方法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0年第3期。
    (17)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史料的重大发现与整理》,《文献》,2000年第4期。
    (18)丁红:《朱师辙生平著述及其三代藏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4期。
    (19)王幕东:《谈古代书目中的小说著录》,《图书馆杂志》,2001年第2期。
    (20)乔好勤:《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盛事一一读王绍曾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2期。
    (21)王余光:《清以来史志书目补辑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2年第3期。
    (22)黄爱平:《拾遗补阙嘉惠学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读后》,《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23)王承略:《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文献》,2003年第2期。
    (24)汤华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成就与不足》,《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5)王霞:《从中国古典目录辨析中国古典小说的渊源与分类》,《古今书话》,2003年第5期。
    (26)石昌渝:《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学》,《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年第4期。
    (27)冯丽丽:《从古代目录看传统小说观念的演变》,《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8)汤华泉:《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4年第6期。
    (29)翁筱曼:《“小说”的目录学定位——以<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观为视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0)陈卫星、王勇:《从(汉志>小说观看史志小说家混杂面貌的历史成因》,《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1)师婧昭:《我国小说目录及小说概念的发展》,《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32)辛德勇:《清人著述的目录与版本》,《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8期。
    (33)陈艳华、赵庆禹、陈莹:《<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有清一代著述目录之总结》,《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增刊。
    (34)刘湘兰:《从古代目录学看中国文言小说观念的演变》,《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35)喻春龙:《浅谈(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美中不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2期。
    (36)陈丽媛:《论胡应麟的文言小说分类观——兼及文言小说分类之发展流变》,《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37)杜泽逊:《史志目录的编纂方法及其面临的困惑——以<清人著述总目)为例》,《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6期。
    (38)韩春平:《(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观及其原因探析》,《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1期。
    (39)张笑川:《张尔田与<清史稿>纂修》,《清史研究》,2007年第1期。
    (40)杨洪升:《读<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札记》,《图书馆杂志》,2007第3期。
    (41)王承略:《恩师王绍曾——王绍曾先生的生平与学术》,《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年第3期。
    (42)胡继琼:《论目录学意义的古小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43)蒲华军:《<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著录考》,《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44)程远芬:《传统索引编制的学术性及其在新时期的意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索引)编纂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5)邓建:《明代私家书目中小说类目的变迁与原因》,《图书馆学刊》,2008年第1期。
    (46)黄毅:《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2期。
    (47)王庆华:《“小说”与“杂家”》,《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
    (48)邵毅平、周峨:《论古典目录学的“小说”概念的非文体性质——兼论古今两种“小说”概念的本质区别》,《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9)杜泽逊:《史志目录编纂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文史哲》,2008年第4期。
    (50)曹金发、董杰:《试析(明史·艺文志>专记一代著述的原因》,《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1)韩峰:《<四库全书总目>目录学思想初探——以子部小说类为例》,《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9期。
    (52)赵晨:《<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订误》,《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53)路子强:《清史稿艺文志)经部考异》,《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1期。
    (54)王新芳、孙微:《<清史稿·艺文志>著录顾宏(杜诗注解)辨正》,《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55)姚金笛:《<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订误》,《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56)郝敬:《九世纪的中日史志“小说”观念——以<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著录“小说”为考察核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7)杜泽逊:《王绍曾先生与目录版本学研究》,《文史哲》,2011年第5期。
    (58)马桓:《章钰研究资料综述》,《安徽文学》,2011年第8期。
    (59)王齐洲、杨继刚:《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学术研究》,2012年第2期。
    (60)雷平:《张舜徽论<清史稿>(艺文志>与(儒林传)改修问题》,《清史研究》,2012年第2期。
    (61)刘玉珺:《<清史稿·艺文志>误收书一例》,《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
    (1)安君:《百年以来目录编纂之盛事有清一代文献括存之大业——<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专家笔谈》,《中华读书报》,2002-08-14。
    (2)钟少华:《为(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献芹》,《中华读书报》,2002-08-28。
    (3)杜泽逊:《世纪学人王绍曾》, 《光明日报》,2002-11-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