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哲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胡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之一,他出生于纷乱复杂的思想斗争年代,成长于炮火纷飞的岁月中。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上,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在中共党史研究上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哲学著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多次再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对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绳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1948是第一个时期。这时的胡绳活跃在思想斗争的第一线,发表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如《新哲学的人生观》、《辩证法唯物论入门》、《怎样搞通思想方法》等,产生了很大影响,被人们称为“神童”和“写作专业户”。第二个时期是从1949年至1979年,这是胡绳一生写作的低潮时期。由于对政治形势的困惑,胡绳似乎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发表的文章不多,而且有些文章还带有应付政治需要的痕迹。1979年到2000年逝世是他学术生涯的第三个时期。拨乱反正之后,中国政治环境、学术环境日益好转,晚年的胡绳老骥伏枥,写出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形成了学界著名的“胡绳现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张君劢1923年初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为肇始,中国思想界在人生观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为此,胡绳发表了《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新哲学的人生观》等论著,阐述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思想。在这些论著中,胡绳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其他各种人生观思想,阐述了他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哲学基础及其理论内容。在他看来,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人生问题的理论基础,积极主动地、有明确目的地把握人生,获得自由,实现个人对于社会的作用与价值,这就是青年应该持有的科学的人生观。
     理性精神长期被人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光荣传统。胡绳认为,理性主义本身与唯心、唯物无关,理性主义不等于唯心主义,它本身更应该是唯物主义的方法。一种文化并非天生是理性或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是其生命阶段的反映。在它处于上升阶段,文化都是理性主义的,而当其没落时,它就是非理性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敌人是与唯心主义沆瀣一气的直觉主义、独断主义等等。理性主义有多种形态,真正的科学的理性主义是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主义。在这种理性主义视域中,任何道德律令都必须经过理智的审查,而经过这种审查后,道德的理性也就成了理智的理性。理性就意味着科学,因为理性主义要求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思考,科学方法的基本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理性也必然意味着要求自由,自由是走向民主的前提。要想实现人民的自由,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唤起人民群众的自由意识,反对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通过革命实现民主。民主是中国的前途,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团结与复兴的希望所在。
     胡绳毕生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学术道路,他在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一生中写了六本哲学专著,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哲学漫谈》、《辩证法唯物论入门》、《思想方法》和《怎样搞通思想方法》的内容都主要是涉及唯物辩证法思想。《辩证法唯物论入门》通俗、系统地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范畴的规律,《思想方法》则强调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而在《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中,胡绳则对思想方法中的全局观作了通俗的说明。这些著作体现了作者思想方法论一个逐渐深化的发展过程。
     在思想斗争过程中,胡绳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他批判了历史复古主义思想,指出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一定要战胜代表落后文化、代表落后生产力的腐朽阶级,这是历史规律的体现。历史中的事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历史”。在今天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在吸收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现实中把握新生力量,求得中华民族的革新之道。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的理论依据,为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党史专家研究中国近代史、党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整个中国历史学界、党史研究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阐述了历史研究的规律性问题,考察了史料考订与历史研究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历史研究中的主观主义和各种唯心史观,为科学地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晚年的胡绳又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对中国近代史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复杂关系,对中国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作出了新的思考和解读,为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邓小平理论的传播和发展,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从而形成为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胡绳现象”。
     胡绳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许多文章带有明显的政治痕迹。他的学术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几乎完全一致。虽然他自称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并不矛盾,但事实上他的学术研究受到了政治的广泛影响。这些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解放后的政治形势也给他带来了长期的困扰。不过改革开放后,他又能够适时的恢复自己早年实事求是的研究路线,反映了他学术研究中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以今天的研究视角来看,胡绳的一些哲学思想显得过于“传统”,甚至已经不是哲学界的主流,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学术贡献。我们不能要求前人达到我们今天的研究水平,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理解前人的成就与不足,从而为今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借鉴。
Hu Sheng, a member of CPC,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cholars. He was born in the complex times of ideology conflict and was brought up in war times. He makes a lot of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spread of Marxism Philosophy, the study on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is works of philosophy connect the theory of Marxism philosophy with practice in China. They are smooth and easy to understand, so they are popular among readers and hav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philosophy in modern China.
     Hu Sheng’s academic care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In the first period of pre-1948, he worked actively on ideological struggle, and published a lot of philosophy works such as Life Outlook on New philosophy, the ABC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ow to Think, which influenced the society so much that earned him the name of“genius”and“writing specialist”. In the second period of 1949-1979, his writing career was at its worst because he felt confused about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t seemed that he had lost his interest in writing and the creativity was disappearing.
     However, the last period, times after 1979, witnessed new beginning in his writing career. In that perio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became better and Hu Sheng, in his later years,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influential works, forming the well-known“Hu Sheng Phenomenon”.
     In 1920s and 1930s, hot dispute on life outlook started with Zhang Junmai’s speech in Tsing Hua University in early 1923. To react to this dispute, Hu Sheng published a series of works such as A Review on the 12 Letters to the Young and Life Outlook on New Philosophy to elaborate h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se works, He Sheng also criticized the incorrect outlooks on life prevalent at that time. Hu Sheng holds the opinion that any thoughts on life must be based 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all the youth should live an active life and set specific life goals to seek for freedom and to realize one’s value.
     Rationalism has for long time been considered a glorious tradition in western philosophy. To Hu Sheng, rationalis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dealism and materialism and it is also not idealism…
     A culture is not born rational or irrational. It must be justified according to its stages. If it is in ascend stage, it is rational. Otherwise, it is irrational.
     The enemies of rationalism are intuitionism and dictatorialism, often connected with idealism. Rationalism has many forms, but the real rationalism is Marxism Rationalism. In Marxism Rationalism, all morals must be examined by reason. After being examined, the moral reason will become rational reason. Rationalism means scientific attitude, because it requires reasonable thought and a matter-of-fact attitude. It also requires freedom, as freedom is the premise for democracy. To fight for freedom for peopl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freedom must be aroused first. Then, people can stand up to fight against despotism and obscurantist policy, to realize democracy through revolution. Democracy is the future of China, and is where the hope for national unity and revival lies.
     In all his life, Hu Sheng devotes himself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he contributes a lot to it. The six philosophy works of his represent his great achievement. Among these influential works, Random Talk on Philosophy, the ABC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ought Way and How to Think all mainly elaborat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In the ABC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e rules for the main categorie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As for Thought Way, this work puts more emphasis on viewpoint of universal rela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In the book Thought Way, Hu Sheng makes clear explanation of the overall viewpoint in thought way. In all, these works embody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writer’s thought way.
     Hu Sheng holds tha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not philosophy, or we can say, his historical works represents h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uring the thoughts struggle, Hu Sheng gradually develops mass conception of history, arguing that people are real“heroes”. He criticizes ancientry worship and he points out that the emerging class representing advanced culture and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will undoubtedly conquer the decadent class representing backward culture and backward productive forces. As times pass by, the ancient things have become“history”. Therefore,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we should learn a lesson from experience and grasp new forces to realize innovation. He bases historical segmentation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provides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odern Marxism historian and CPC historian to study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history of CPC, having great influence in academic circle.
     Hu Sheng elaborates the law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earch on historical material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criticizes subjectivism and idealism and indicates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n social history.
     Hu Sheng, in his late years, writes a lot of works, in which he thinks 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m and the reality in China,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the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classes and class struggle in China. Hu Sheng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defending and furtherance of Marxism, to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Hu Sheng’s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in many aspects and his works are branded with politics. His academic though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CPC’s revolution work. Although he denies the fact that his academic resear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olitics, it is widely affected by politic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s is mostly positive, yet, the post-liberation political situation has brought him long-term puzzlement. Lucki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he adjusts himself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retakes a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research. From a modern research perspective, maybe some of Hu Sheng’s philosophy seem over-traditional and is outside of the mainstream, yet we shouldn’t doubt his contribution. It is unnecessary for us to require our predecessors be of the same level as us. What we need to do is learn from their achievement and find out their mistakes, so that we can further develop Marxism philosophy.
引文
①《胡绳全书》第7卷引言,人民出版社2003版。
    ②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①郑惠:《程门立雪忆胡绳·后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李瑞环:《在〈胡绳全书〉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12月23日。
    
    ①参见赵庆云:《胡绳研究综述与展望》,《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9月。
    ②参见赵庆云:《胡绳研究回顾与展望》,《云梦学刊》,2007年11月。
    ①参见赵庆云:《胡绳研究综述与展望》,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9月;《胡绳研究回顾与展望》,云梦学刊2007年11月。
    ①参见石仲泉:《与时俱进—胡绳晚年学术的新辉煌》,《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63页。
    ①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259页。
    ②《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页。
    ③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241页。
    ①《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页。
    ①参见《胡绳全书》第2卷引言,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①胡绳书赠范用同志《八十自寿铭》。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
    ①黑格尔:《历史哲学》,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9页。
    ②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苏鲁支语录》,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21页。
    ①《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2页。
    ②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2页。
    ①夏冰:《胡绳的籍贯与家世》,《世纪》2009年第3期。
    ①魏久明:《胡绳同志最后的日子》,《百年潮》2000年第12期。
    
    ①《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7页。
    ①《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9页。
    ②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百年潮》2001年第1期。
    ③《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1页。
    ④《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2页。
    ⑤《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1页。
    ⑥《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1页。
    ①《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247页。
    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4页。
    ③《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8、79页。
    ④《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90页。
    ⑤《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88页。
    ⑥《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91页。
    ⑦胡绳:《理性与自由·序》,华夏出版社1946年版。
    ①《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93页。
    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92页。
    ③《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98、99页。
    ④《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3页。
    ⑤《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485页。
    ⑥张文儒、郭建宁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3页。
    ⑦《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97页。
    ⑧《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200页。
    ①参见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第24页.南开大学,2009。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70-871页。
    ②《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66一167页。
    ③见《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303页。
    ①《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310页。
    ②《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
    ③《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333页。
    ④《胡绳全书》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49页。
    ①见《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173页。
    ②《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3页。
    ①胡绳:《枣下论丛》,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14页。
    ②《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③吴江:《胡绳病中来信和他最后关注的一个问题》,《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3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3页。
    ⑤《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95年版,第66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页。
    ①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337页。
    ②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81页。
    ③丁伟志:《解放思想的表率》,《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页。
    ④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88页。
    
    ①《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
    ②《社会历史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9页。
    
    ①《梦回故寓》,《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1页。
    ②《过天安门》,《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93页。
    ③《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七卷,第175-176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①《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178页。
    ①《漫谈八十自寿铭》,《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183页。
    ②《偶感》,《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9页。
    ③《八十自寿》,《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7页。
    ④胡绳说的“群众心理学”即“趋同心理”,见《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⑤《论青年思想的独立》,《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⑥郑惠:《师门忆语》,《程门立雪忆胡绳》,第137页。
    ①《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①《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页。
    ②《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页。
    ③《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页。
    ④《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⑤《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页。
    ⑥《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页。
    ①《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②转引自郑惠:《悼念思想理论界一代宗师胡绳》,《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18页。
    ③参见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92页。
    ①参见郑惠:《悼念思想理论界一代宗师胡绳》;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19、293页。
    ②白小麦:《难忘往事》,《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97页。
    ①参见盖军:《深化党史研究的楷模》,《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316-317页。
    ①吴江:《胡绳病中来信和他最后关注的一个问题》,《炎黄春秋》,2001年第1期
    ①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上海亚东图书馆1935年版,第8页。
    ②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上海亚东图书馆1935年版,第1页。
    ①许全兴、陈战难、宋一秀:《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页;另参见韩爱叶:《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哲学动态2008年第12期。
    ②许全兴、陈战难、宋一秀:《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69页。
    ①许全兴、陈战难、宋一秀:《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67页。
    ②参见韩爱叶:《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哲学动态2008年第12期。
    ③张文儒、郭建宁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6-17页。
    ④转引自黄玉顺:《超越知识和价值的紧张》序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②《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3页。
    ③朱光潜:《谈多元宇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上海开明书店1928版,第33页。
    ①朱光潜:《谈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上海开明书店1928版,第14页。
    ②《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5页。
    ③朱光潜:《谈情与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上海开明书店1928版,第64页。
    ④《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5页。
    ⑤《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3页。
    ⑥《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6页。
    ①《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5-6页。
    
    ①见《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9-10页。
    ②《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②(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00页。
    ③《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④《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①参见《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②参见韩爱叶:《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哲学动态2008年第12期。
    ③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400页。
    ④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83页。
    
    ①参见韩爱叶:《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哲学动态2008年第12期。
    ②《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124页。
    ③《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126页。
    ④《唯心主义是科学的敌人》,《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240页。
    ①《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55页。
    ②《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62-63页。
    ③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自《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64页。
    ④Herrick:Fatalismorfreedom,引自《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69页。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0页。
    ②《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74-75页。
    ①转引自《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82页。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①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上海亚东图书馆1935版,第7页。
    ②《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41页。
    ③《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43页。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
    ②《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页。
    
    ①《新哲学的人生观》,《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5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①《艾思奇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98页。
    
    ①参见韩爱叶:《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哲学动态2008年第1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②《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9月第1版,第93页。
    ②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第2版,第4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9页。
    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第2版,第3页。
    ②尼采:《悲剧的诞生》,漓江出版社2007年2月第2版,第80页。
    ③(美)SamuelEnochStumpf&JamesFieserAHistoryofPhilosophy—SocratestoSartreandBeyond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P451。
    ①《胡塞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1月第1版,第966页。
    ②《胡塞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1月第1版,第967页。
    ③《胡塞尔选集》上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1月第1版,第88页。
    ④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9月第1版,第11页。
    ⑤见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第72页。
    ⑥参见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第53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7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⑩《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第22页。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9月第1版,第125页。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9月第1版,第119页。
    ③《评冯友兰著〈新世训〉》,《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3页。
    
    ①《谈理性主义》,《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②《评冯友兰著〈新世训〉》,《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③《谈理性主义》,《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①见《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6页。
    ②《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①《胡适论》,《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②《唯心主义是科学的敌人》,《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页。
    ③《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
    ④引自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页。
    ⑤转引自《论历史研究和现实问题的关联》,《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页。
    
    ①胡绳:《理性与自由·序》,华夏出版社1946年版。
    ②胡绳:《理性与自由·序》,华夏出版社1946年版。
    ③参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①《中国近代史绪论》,《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页。
    ②《中国近代史绪论》,《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页。
    ③《社会历史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9页。
    ④《唯心主义是科学的敌人》,《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页。
    ⑤胡绳:《理性与自由·序》,华夏出版社1946年版。
    
    ①见《谈思想与思想自由》,《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②《我对现阶段中国思想的意见》,《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要民主就要“造反”》,《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8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83-28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31页。
    ①李文成:《追寻精神的家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61页。
    ②《读〈哲学与政治〉》,《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③《读〈哲学与政治〉》,《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页。
    ④汪信砚:《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2009年第11期。
    ⑤《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⑥《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①《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
    ②《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94页。
    ③《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④《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⑤《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⑥《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⑦《马列原著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
    ①《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353页。
    ②《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5页。
    ③《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页。
    ④《评冯友兰著〈新世训〉》,《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
    ①《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
    
    ①转引自《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6页。
    ②《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
    ①《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页。
    
    ①《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5—186页。
    ②《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①《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①《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0页。
    ②《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4页。
    
    ①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编写\中国人民大学报\2008年02期
    ②《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6页。
    ③《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①《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页。
    ①《大众哲学》,2004年3月第1版,第252页。
    ①胡为雄、赵文丹:《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②《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
    
    ①《怎样搞通思想方法》,《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6页。
    ②《怎样搞通思想方法》,《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4页。
    
    ①见《社会历史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5页。
    ②《怎样搞通思想方法》,《胡绳全书》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7页。
    
    ①《社会历史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9页。
    ②《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6页。
    ①《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5页。
    ①《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
    ②《对中国文化学术的意见》,《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2页。
    ①参见李庆喜:《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学习时报/2010年/11月/29日
    ②《论近两年来的思想和文化》,《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③《对中国文化学术的意见》,《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3页。
    ④《论近两年来的思想和文化》,《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①刑贲思:《思想之树常青》,《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06页。
    ②刑贲思:《思想之树常青》,《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04页。
    
    ①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89页。
    ②《笔耕丰歉说当年》,《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①韩愈:《原道》。
    ②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8月版,第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④参见《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166页。
    ①见《论英雄崇拜》及《尼采的政治思想》,转引自《胡绳全书》《胡绳全书》第一卷第86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311页。
    ③《论英雄和英雄主义》,《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
    ①《论英雄与英雄主义》,《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
    ②《论英雄与英雄主义》,《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0页。
    ③参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8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①《是圣人还是骗子》,《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页。
    ②《评钱穆著〈文化与教育〉》,《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0页。
    ①包括李泰芬、孟世杰等人。见《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154页。
    ②包括华岗、范文澜等人。见《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①在1954写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中,胡绳所说的“近代”只是截止到1919年左右。
    ②《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页。
    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63页。
    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1页。
    ③《社会历史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271页。
    ④《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59页。
    ⑤《列宁全集》第1卷,中文第2版,第110页。
    ①《论历史研究和现实问题的关联》,《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页。
     ①《社会历史的研究怎样成为科学》,《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处版,第5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页。
    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①《在世纪之交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②《在世纪之交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③《在世纪之交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④《立场和方法》,《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①《在世纪之交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②《在世纪之交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①《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②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人民日报,1958年4月15日。
    ③见石仲泉,《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70页。
    ①“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9页。
    ③参见王文滋、吴玢锋:《胡绳晚年论中间势力》,长白学刊2003年1月。
    ④参见龚育之《送别归来琐忆》,《思慕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68页。
    ①参见《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56-1257页。
    ②见《关于“第三条道路“的破产》,《胡绳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2页。
    ⑤《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①参见胡绳诗《东江》,《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66页。
    ②参见胡绳诗《扫地》,《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6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19、23、38卷,中文第1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列宁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全集》[M].第1、18、26、36卷,中文第2版.
    [6]《毛泽东选集》[M].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选集》[M].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8]《毛泽东文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邓小平文选》[M].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M].第3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
    [11]《胡绳全书》[M].第1至7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胡绳:《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胡绳:《枣下论丛》[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14]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5]胡绳:《理性与自由》[M] .华夏出版社1946年版.
    [1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1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下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 .第2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7年版.
    [19]“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22]《胡乔木文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3]《胡乔木文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第2版.
    [26]黑格尔:《历史哲学》[M].三联书店1956年版.
    [27]尼采:《扎拉图斯特如是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8]尼采:《悲剧的诞生》[M].漓江出版社,2007年2月版.
    [29]尼采:《偶像的黄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30]尼采:《权力意志》[M].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第1版.
    [31](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2]《胡塞尔选集》(上、下卷) [M].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3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 [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4]艾思奇:《大众哲学》[M].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5]《艾思奇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6]胡适:《胡适文存》[M].第3集,第1卷,亚东图书馆1930年版.
    [37]《梁漱溟全集》第1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8]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9]胡为雄:《毛泽东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M].北京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40]龚育之:《龚育之论中共党史》[M].上、下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1]张文儒、郭建宁主编:《中国现代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4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43]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第6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5]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饮冰室合集》[M].专集之二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
    [46]梁启超:《梁启超选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7]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版.
    [48]李文成:《追寻精神的家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陈唯实:《通俗辩证法讲话》[M].上海新东方出版社1936年版.
    [50]沈志远、平心等著:《通俗辩证法讲话》[M].上海永华书店1936年版.
    [51]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52]郭淑新:《胡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3]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黎澍:《再思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5]郑惠、姚鸿:《思慕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6]郑惠:《程门立雪忆胡绳》[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7]郑惠,徐宗勉.《胡绳理论生涯六十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黎澍著、王学典编:《历史文化》[M].重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9]吴江:《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60]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版.
    [61]李文海:《南窗谈往》[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2]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3]太虚上人:《人生观哲学》[M].上海泰东图书局1926版.
    [64]王海光:《从革命到改良》[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5]李泽厚等:《告别革命》[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版.
    [66]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67]邹兆辰等著:《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
    [68]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M].上、下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69]郑家栋等编:《解析冯友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0]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M].第5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1]上海亚东图书馆编:《科学与人生观》[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5年版.
    [72][日]佐野学著,张北星译:《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的人生观》[M].北平战斗的无神论者同盟1932年版.
    [73]美Christian A·Herter著,张修爵译:《生物学的人生观》[M].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74][美]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75][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6][美]Samuel Enoch Stumpf&James Fieser A History of Philosophy—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
    [2]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
    [1]胡为雄、赵文丹.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6).
    [2]李乐刚编辑.胡绳学术成就简介[J].江汉论坛,2000(1).
    [3]吕希晨.论胡绳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J].哲学研究,2000(7).
    [4]赵庆云.胡绳研究综述与展望[J].孝感学院学报,2007(5).
    [5]吴江.胡绳病中来信和他最后关注的一个问题[J].炎黄春秋, 2001(1).
    [6]李一蠡.胡绳周扬现象[J].炎黄春秋, 2002(7).
    [7]高华.略论胡绳晚年的思想变化[J].江西社会科学, 2004(10).
    [8]王文滋.透视“胡绳现象”[J].人文杂志, 2003(3).
    [9]石仲泉.胡绳:当今学术界一个重要学派的杰出代表[J].中共党史研究, 2001(1).
    [10]程志华.超越“科玄论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9).
    [11]徐晓旭.胡绳晚年历史观的变化[J].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4(6).
    [12]周一平.胡绳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中共党史研究, 2005(4).
    [13]于文善.胡绳先生晚年学术思想研究简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4(4).
    [14]徐宗勉.胡绳史论二题[J].历史研究, 2002(3).
    [15]丁伟志.思念老师[J].百年潮,2000(12).
    [16]逄先知.胡绳同志教我们怎样读书做学问[J].党的文献,2002(2).
    [17]郑惠.师门忆语(一)[J].百年潮,2001(1).
    [18]郑惠.师门忆语(二)[J].百年潮,2001(2).
    [19]郑惠.师门忆语(三)[J].百年潮,2001(3).
    [20]郑惠.师门忆语(四)[J].百年潮,2001(5).
    [21]郑惠.胡绳晚年谈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问题[J].炎黄春秋,2002(8).
    [22]金冲及.忆胡绳同志[J].党的文献,2001(1).
    [23]石仲泉.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J].中共党史研究,2002(2).
    [24]石仲泉.胡绳:当今中国学术界一个重要学派的杰出代表[J].中共党史研究,2001(1).
    [25]任继愈.壮志未酬的一生-怀念胡绳同志[J].百年潮,2002(1).
    [26]徐宗勉.难忘的教诲-回忆在胡绳同志身边的日子[J].百年潮,2000(12).
    [27]徐宗勉.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J].百年潮,2001(5).
    [28]吴江.胡绳病中来信和他最后关注的一个问题[J].炎黄春秋,2001(1).
    [29]李一蠡.胡绳周扬现象背后[J].炎黄春秋,2002(7).
    [30]李一蠡.从民粹主义想到的[J].炎黄春秋,2002(10).
    [31]李普.悼胡绳[J].学术界,2002(1).
    [32]张静如.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1).
    [33]魏久明.学习胡绳研究党史的治学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1(1).
    [34]魏久明.胡绳最后日子的片断思绪[J].中共党史研究,2002(2).
    [35]林蕴晖.胡绳晚年对新民主主义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考拾零[J].历史研究,2002(2).
    [36]冯蕙.深切怀念胡绳同志[J].中共党史研究,2001(1).
    [37]阎长贵.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学习胡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J].中共党史研究,2001(2).
    [38]庞松.追思胡绳同志,开创党史研究新局面[J].中共党史研究,2001(1).
    [39]耿云志.追念胡绳同志[J].百年潮,2001(12).
    [40]朱洪强.纪念胡绳逝世一周年座谈会述要[J].中共党史研究,2002(2).
    [41]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J].新青年,1921(7).
    [41]张东荪.现在与将来[J].改造,1920(12).
    [43]张东荪.一个申说[J].改造,1921(2).
    [44]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J].新青年,1921(5).
    [45]韩爱叶.胡绳对“科玄论战”所提问题的回答[J].哲学动态,2008(12).
    [46]安启念、张茂林.为什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科学[J].学习与探索,2009(5).
    [47]何中华.关于恩格斯思想中的一个矛盾[J].山东社会科学,2006(3).
    [48]王文滋、吴玢锋.胡绳晚年论中间势力[J].长白学刊,2003(1)
    [1]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年12月18日.
    [2]李铁映.在《胡绳全书》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9年1月11日.
    [3]龚育之.十三年与新时期党史的分期[N].学习时报,2002年12月23日.
    [4]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上) [N].学习时报,2002年1月21日.
    [5]龚育之.始于和成于之间-读薄老党史新著(上)[N].学习时报,2002年4月22日.
    [6]季羡林.学术大师能不能超越[N].北京日报,2003年3月11日. []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上)[N].学习时报,2007年11月12日.
    [7]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N].学习时报,2007年11月26日.
    [8]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下)[N].学习时报,2007年12月03日.
    [9]张东荪.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J].时事新报1921年11月6日.
    [10]李庆喜.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N].学习时报,2010年11月29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