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化了对党执政必然性的认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深化了对党执政本质的认识;三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回答了“怎么样执政”的问题,深化了对党执政方式的认识;四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执政”的问题,深化了对党执政目的的认识;五是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了对党执政本领的认识;六是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化了对如何实现党长期执政的认识;七是稳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深化了对如何激发党执政活力的认识;八是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化了对党执政权力监督和制约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二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三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四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认识;五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六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要求的认识;七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根本方法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视角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是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认识;二是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认识;三是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认识;四是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的认识;五是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六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
Since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es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trategic thoughts with the overall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which are the newes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of CPC’s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ruling, the law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al law of human society. It creates a new situation of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the CPC’s ruling from the overall and strategic perspective. CPC becomes the ruling party, which is a historical choice, people’s choice, i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CPC’s ruling. To adhere to the philosophy of people-oriented replies ruling for whom and ruling by whom, and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CPC’s ruling substaintial. To persist Scientific ruling, democratic ruling and lawful ruling replies how to be in office, and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CPC’s style of governance. To pursue that development must be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 and its benefit should be shared among the people, replies what kind of ruling purpose that CPC has and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CPC’s ruling goal.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bility of administration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CPC’s ruling competence. To reinforce CPC’s progressiveness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stay long-term ruling. To expand intra-Party democrac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stimulate CPC’s ruling vigor. To focus on combating corruption and upholding integrit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to CPC’s ruling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cialism,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 path, the socialist strategy, society’s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versity of world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al law of human society. I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s of Marxist theor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human society, the main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引文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02页。
    ②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148-14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④《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②《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页。
    ③《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447页。
    ④《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527页。
    ⑤《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493-494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1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①《苏共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4页。
    ②《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③《苏共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71页。
    ④《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5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8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03页。
    ④《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4页。
    ③《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1―192页。
    ①《苏共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65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页。
    ③《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4-155页。
    ④《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6页。
    ⑤《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1-192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329页。
    ②《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239页。
    ①《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2页。
    ③《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④《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④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19页。
    ⑤《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529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②江泽民:《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人民日报,1993年11月3日第1版。
    ③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
    ④《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⑤《列宁文稿》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20页。
    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4页。
    ①《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2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20页。
    ④《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4页。
    ①《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4页。
    ②《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④《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页。
    ⑤《斯大林文选》下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78页。
    ⑥《苏共决议汇编》(第5分册),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98页。
    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页。
    ②周尚文:《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35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19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①《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4-6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45-1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④《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1-572页。
    ⑤《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页。
    ①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2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53页。
    ①《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23-12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5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9页。
    ①参见党的十五大报告。
    ①参见党的十七大报告。
    ①参见党的十七大报告。
    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342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6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26-927页。
    ③《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⑧《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2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⑩《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6-135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6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295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1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544页。
    ⑧《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96-39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83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84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31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17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0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3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62-663页。
    ③《毛泽东著作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32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2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8-4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③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①《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09-4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12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8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336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8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108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1-28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38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283页。
    ①《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3页。
    ②胡锦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08年4月13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6页。
    ③胡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红旗》,1983年第6期。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3-5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8页。
    ③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445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1-8卷)(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4]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5.
    [1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6]中央文献研究室.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7]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祝黄河.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祝黄河.中国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3]许庆朴等.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周泽之、罗保国、刘国红、项锷、何静.社会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5]王荣栓.重读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创新基地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王修智、岳增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领导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郑必坚、龚育之、杨春贵、李君如.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9]金春明、许全兴、陈登才、郭德宏.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0]赵曜、王伟光、鲁从明、蔡长水.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1]余文烈.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12]谭希培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13]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创新基地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4]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赵学清、杨超、项飞、陈小明.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16]本书编写组.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7]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4.
    [18]唐君、辛易主编.国外政党执政镜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9]唐鸣、俞良早主编.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0]雷厚礼.中国共产党执政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1]郑志飚.党的执政规律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2]赵晓呼、并建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3]黄宏、王寿林.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执政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4]王建国、王洪江.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5]李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6]【美】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主编,陈家刚等译.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7]阎颖.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8]俞思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9]张贯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0]唐鸣.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1]周振国、田翠琴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2]李正华.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33]张希贤.中国道路的四次飞跃[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34]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35]沈云锁、陈先奎.中国模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6]崔常发、徐明善、方永刚.江泽民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7]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8]周惠.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9]巴志鹏、朱修国.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40]严书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41]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刘仁胜、肖峰、刘庸安译.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
    [42] [德]库诺著,袁志英译.马克思的历史、社会与国家学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
    [1]薄岩.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
    [2]谭献民、肖光荣.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3]黄满忠.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2).
    [4]金钊.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1).
    [5]张书军.邓小平早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5).
    [6]宋镜明、吴向伟.邓小平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4(4).
    [7]丁卫华.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的历史贡献[J].党建研究,2004(5).
    [8]周勇.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J].党的文献,2004(6).
    [9]肖光荣、王小明.江泽民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4).
    [10]王峥.“三个代表”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J].广西社会科学,2002(5).
    [11]孙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4).
    [12]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J].思想理论,2003(4).
    [13]赵莉.“三个代表”: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4).
    [14]许宁.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J].理论前沿,2005(2).
    [15]魏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揭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16]徐世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J].兰州学刊,2004(1).
    [17]刘文娟.高扬“三个代表”思想旗帜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J].求实,2004(6).
    [18]刘凯.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揭示[J].学术交流,2004(12).
    [19]王海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3).
    [20]辛世俊、陈恭正.“三个代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1]张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J].理论界,2003(4).
    [22]南俊英.“三个代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J].中州学刊,2003(2).
    [23]祝福恩.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J].科学社会主义,2003(2).
    [24]吴若兰.共产党执政规律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
    [25]韩同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6).
    [26]张深远.2001年以来有关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综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7]王者平、孙元荣.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J].理论探讨,2005(3).
    [28]宋福范.浅谈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方法[J].党建研究,2005(3).
    [29]曾瑞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逻辑和价值追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3(4).
    [30]龚培兴、黄世贤、刘雪明.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J].领导科学,2003(16).
    [31]常光民.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途径[J].领导科学,2003(16).
    [32]胡月英.社会主义在价值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统一[J].理论研究,2004(5).
    [33]鲁晋.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4]黄满忠.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看共产党执政规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
    [35]徐祖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J].党建研究,2002(4).
    [36]张志明.为什么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8).
    [37]张勇.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J].理论月刊,2004(2).
    [38]李新一.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J].兰州学刊,2004(6).
    [39]李安增、孙文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3(5).
    [40]韩锐、魏银立.把握执政普遍规律: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前提[J].理论探讨,2005(3).
    [41]高中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几点认识[J].党的建设,2006(6).
    [42]彭丽花.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几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1).
    [43]王韶兴.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讨[J].政治学研究,2003(1).
    [44]周尚文.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若干思考[J].华东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45]齐卫平.论党的两大转变与“三个代表”思想[J].华东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46]高建生.十三年基本经验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反映[J].党建研究,2003(2).
    [47]彭丽花.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4(3).
    [48]张广智.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持续探索[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
    [49]段华明.科学发展观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J].岭南学刊,2004年第4).
    [50]李辉敏、哈伯先.关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几个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5(11).
    [51]陆海天.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1).
    [52]林忠耿.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全局性战略性的时代课题[J].党建研究,2004(1).
    [53]莫岳云、沙红霞、许中华.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内容的探讨[J].党建研究,2003(10).
    [54]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若干思考[J].理论建设,2003(5).
    [55]吴宏亮.关于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个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56]付建龙.从苏东剧变教训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J].江西社会科学,2005(5).
    [57]王子奇.东欧剧变深层次原因与共产党执政规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3(5).
    [58]沈晓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高度概括[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5).
    [59]郑又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60]陈明珠.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61]欧阳娟.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社科纵横,2007(6).
    [62]孙居涛.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J].社会主义研究,2006(6).
    [63]李成毅.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9).
    [64]杨卓华.“五个统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党建研究,2004(6).
    [65]段华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J].党建研究,2004(7).
    [66]江青松.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5).
    [67]刘玉平.论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和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68]窦峰、王庭芳.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J].求实,2003(5).
    [69]龚上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初探[J].汉江论坛,2008(3).
    [70]左亚文.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社会主义研究,2003(5).
    [71]许淑贤.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J].理论探索,1999(3).
    [73]谭运宏.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
    [74]谭运宏.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讨[J].科学社会主义,2002(5).
    [75]张凤翱.周恩来、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
    [76]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上)[J].理论视野,2006(6).
    [77]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下)[J].理论视野,2007(1).
    [78]欧阳雪梅.50年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求索,2006(10).
    [78]张运清.关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的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5(3).
    [79]王维平、凌云飞.邓小平南巡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80]张华金.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党政论坛,1997(6).
    [81]蒙慧.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3).
    [82]王敏.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社会科学辑刊,1999(6).
    [83]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84]陈始发.江泽民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思想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85]韩民青.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J].学术研究,2002(6).
    [86]王西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87]王孝东.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1(5).
    [88]张昭梅.关于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原委的探析[J].甘肃社会学科,1998(2).
    [89]奚广庆.在历史的研究与反思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2).
    [90]乔立新、程铁娥.“三个代表”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和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3).
    [91]宋培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J].求实,2004(10).
    [1] Hiroshi Uchida . ed. Mark for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Routledge Press, 2006.
    [2] Paul Burkett.Leiden .Marx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Toward a Red and Green Political Economy. Boston,MA: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6.
    [3] Jonathan Joseph. Marxism and Social Theory. Basingstoke [Engl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6.
    [4] Paul Blackledge. Reflections on the Marxist Theory of History. Manchester, New York :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6.
    [5] Carolyn L. Hsu. Durham.Creating Market Socialism:How Ordinary People Are Shaping Class and Status in China. N.C.:Duke.Duke University Press,2007.
    [6] David North.Marxism,History & Socialist Consciousness. Oak Park,Mich.:Mehring Books,2007.
    [7] Nick Knight. Rethinking Mao: Explorations in Mao Zedong's Thought. Lanham, M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07.
    [8] Harald Wydra.Commun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Democra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