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纳兰词在清代的接受为研究对象,考察纳兰性德之人格精神,纳兰词之文学张力、词史地位、接受维度等在清代接受的整体情况。借助接受的观照视角,进一步全面深入考察纳兰词全貌及其词史地位确立的动态过程。同时,在清代词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具体细致的作家作品个案研究,以期将湮没于清词洪流中的优秀词人适当予以抉幽显晦之表章,有助于考察清代词风播迁嬗变的整体面貌。本文的撰写采用“一维历时结构”的接受史模式,即按照时间顺序综合性地评述纳兰词在后世的接受情况,又根据纳兰词在清代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将考察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纳兰词风在康、雍、乾、嘉四朝的发轫和影响,纳兰词接受在道、咸、同、光四朝的多元与高潮期,以及纳兰词接受在民国时期的成熟与转型期。同时,单独梳理并阐释了晚清女性词人对纳兰词风的接受情况。本文立论建立在大量文献史料基础之上,建构了纳兰词接受史宏观背景下的批评格局,对清词别集、选本予以定量考释和定性分析。研究方法上以批评家言论为考察对象的阐释接受研究和以词人词作为考察对象的创作接受研究为本文的两条历时性主线。相较于清代苏、辛、姜、张词接受研究较为明显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地缘文化等影响因素,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更倾向于个体心理的认同感,包括生命历程、审美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经验和观念发展演变的历程。
"A generation to a gene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said Wang Guowei.Thephenomenon of the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vitality in literature by theappeal, also for time lifting of the law will be. Qing Dynasty is set for a large part ofliterary style before, integrating and promote various literary form of power and speedto explosive prosperity again. Among them, born in the cut red moment of hotbed andits growth course is always difficult welcome.In the Qing Dynasty "honour Ci style"awakening, the "big topic, the big shall the meaning", "the history of poetry, Ci alsohave" history mission summon ranked in the ranks of the orthodox literature,makescountless created for the literati to bow down.It also became the Qing Dynasty inChinese history of writers quantity, word set type, the most diverse form of schoolsabundant the period.
     Nalanxingde has been Qing Dynast-Ci of the popular research fields.Nalan-Ciwith the "emotion" primarily, this is has always been the consensus of critics. Nalan tofully describe as "emotion" for its creation of integrity, insist on the principles andwill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ith Chen Wei-song and Zhu Yi-zun, independent of the"Yangxian School", "Zhexi School" two big schools outside,and to get the praise offamous people, also attracted a group of words with his thoughts and words to learnthe same creation admire and follow.Making Nalan word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qingdynasty word background consideration, its value and influence is more and moreimportant.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quote to Yan Di-chang's evaluation of QingDynasty-Ci as evidence,"Ci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been used in fact in the fullydeveloped, lyrical function the stylistic reveals that had no is' lean on sound 'skills,Notonly the shallow pour sings, only for the entertainment of the emerald 'vulgarfamilies'.""The word 'prosperity', according to its essence is the lyric of functionwords again into full play of a revival,Word is heavy and get a vigorous newprosperity. "Mr.Yan thinks the word is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e ofmind literati history, so with the "emotion" as the core on the path to the poetics of Ciof the Renaissance.And in many of the Ci in qing dynasty, Nalan is actively advocate"emotion"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model, it is qing dynasty of Ci to create a "emotion party" pioneer.But Nalan, deaths, and creation is not like "Zhexi School" as skills canlearn, is becoming so weak, did not have success.However,“the achievement personmay not better than not achievers”as on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leader of theinvisible sent word, as the spirit of Nalan's strength and the word of the artistic charmnever faded,It is a dormant strands in the ground undercurrent, softly slowly surges,waiting for people thought the awakening of the plate, shaking it split, until theundercurrents fracture permeability overflowing mind jumps out.And in fact, theundercurrents of search results is people subjective, is in the dry culture in the desertto dig out of a stream vibrant spring.To a certain extent, on Nalan impacts of poemand share with "emotion" for the reflection of the inquiry and stimulate the creation ofdesire and passion to short Ci.In art style, Nalan-Ci the main with pure and freshnature and sad is famous, and the two kind of aesthetic trait is of Chinese nationalculture and their aesthetic experienc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the art ofaccumulation down essence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ical literarycontext.Therefore, in the words of the Qing Dynasty history the custom will change,word sent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alternately as Nalan exalted the flag of"emotion" and"natural" but is still standing,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Nalan for"emotion" poet those who live in the word of the middle school competition broughta guide line and the dawn of the mind,So the Qing Dynasty, the modern andcontemporary critics have been the high praise and readers to enjoy.Thus, in thispaper the main reorganization and exploring Nalan-Ci on accepting history of QingDynasty, which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concern of the study of the qing dynastyword new focus.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s the key and consolidate stage that the thought andcultural by the opposition to conflict to unified and fusion of the Manchu and the Hannationality.Also,that is the beginning and influence period of Nalan-Ci's style.With 15years of emperor Kangxi to the start time of Nalan-Ci's accept,and in the same year,Nalanxingde met Gu Zhen-guan and made fellowship in Beijing ,and rescue break"examination hall case" about Wu Zhaoqian with regard two songs of the "gold wispof song "for mark.From then on, Nalan known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idomain.Kangxi sixteen years, Nalan and Gu Zhenguan edited together on "The earlyset of present Ci",the main purpose is to eradicate vulgar, express emotion, to collectfour party works, and become the scroll in 30 years to write lyrics standards." Nalan, through "The early set of present Ci"had communicated with the" emotion "for Cilearning concept,Become kangxi toward the "30 years to write lyrics standards," itsinfluence spread broad scope, into the deep heart, thus can know a little.Almostfamous with Nalan while, Chen Weisong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YangxianSchool"that achievement is sent top, and Zhu Yizun as the leadership of the "ZhexiSchool"to send its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lso presents the tendency of theprosperous gradually.Kangxi to take a series of rule policy of scholars,through whichthe north and south of people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channel.Nalan, with his political status and prestige attract the two celebrity on thealtar undoubtfully.On Ci learning idea, Nalan and Chen Weisong had mutualrecognition and sure,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questioned with Zhu Yizun.Butthis time,Nalan as the spread of "emotion" seed has rooted in this vast fertile soil ofearly Qing Dynasty,conceived slowly,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uptrend.Later,Shen Haori and Guo Lin all show signs of change in thought and in creation.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Qianlong, emperors praise culture highly, and a largenumber of scholars by government control to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the classics, thefocus on learning, showing off his intellect as a guarantee the wise way to safety.Andthis period, and the court ruling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ZhexiSchool" art wind, to the top moment of influence of Ci history, is of overridingimportance and a leader. But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Qianlong of ci of the north andsouth also presents the diversify trend.With "Xiaoshan-Ci club" as an example, WangShi-xiang and Wang Ce inherits the Tang Dynasty and North Song Dynasty-Ci,largely thanks to the big driving force produced by Nalan-Ci thought and creationpractice of achievements in sensation effect in early Qing Dynasty.To end of emperorQianlong, "Zhexi School" simulation of the culture of more and more serious,TanXian evaluated: "creation to Jiaqing; , the shortcomings of red tape have disappeared,the imi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the South Song Dynasty, a wise man already know itsdefects."Tan Xian so-called "wise man" is mainly refers to Zhang Hui-yan and createa "Changzhou School". But in period that "Zhexi School" and "Changzhou School"alternate transition,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knowledge of the people ofdiscontent "Zhexi School" rule.First in poetry by Yuan Mei raise "spirit" banner, andthen "Suiyuan" group of ci gradually in a response."Suiyuan" spiritual people were inand out of the most "Zhexi School", such as Yuan Tong, Qian Mei,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ongs with as Yang Fang-can, Yan Yuan-zhao, in their thoughts, the creation, thetemperament, etc, deeply influenced by Nalan.This period of an attention to the"spirit" appeal which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awakening, and for the recovery andprosperity of Nalan-Ci has provided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Daoguang,Xianfeng,Tongzhi,Guangxu, the four period is to be toward Nalan-Ci'saccept of the diversified and climax time.Daoguang period Opium War and theTaiping Rebellion broke out,inside and outside difficult.Yan Di-chang "the modern-Ciorder "said:" Ci is the carrier of the heart or emotions, one of its inherentcharacteristics can hold up the bottom of heart of ripples or overwhelming."Becausethe war is to bring people's fright, pay attention to life, respect the voice of the humannature in this period is particularly loud. Sad voice of Nalan-Ci plucked numerousscholars fragile and lonely heart,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 can not producesegregation for the period people's spirit and Nalan-Ci.Tan Xian said: "The author notso, but readers can so." Because "sad" all have the same heart appeal, make the echoof Nalan-C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rest has been make public.GongZi- zhen,ZhouZhi-qi,Xiang Hong -zuo,XieZhang-ting, Liu Jia-mou,Tan Xian,Feng Xu,ZhouXing-yu, respectively from the criticism and in creation, explore what contained inNalan-Ci that the peculiar romantic, sorrow of gorgeous art, "integrity" and the spiritof moral strength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s.Show that Nalan-Ci isstrong vitality and vigorous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the people of the same aesthetic value orientation, makes them to Nanlan-Ci ofinterpretation to see side deep and hidden of "mind mirror ".
     For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accept of Nalan-Ci is mature and transformationperiod.The stage is an special time point that the Chinese literati tradition and themodern transition intellectuals spirit and thought of the fusion and conflict. AsWang Guo-wei, Liang Qi-chao,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literature pioneer acceptedthe western literary and artistic ideas baptism, but in from the "tender and gentle"poetics chains rules, and meanwhile complicity to return to traditional critical form,Inorder that they are skilled literature in the heaven and earth for ancient poetry to endwith society to find a new life line.Wang Guo-wei, Liang Qi-chao use of scientificresearch method making Nalan-Ci into the rigorous theory system, as a pure aestheticeyes,Nalan-Ci express feelings natural true,realize aesthetic value of Nalan-Ci that thedepth of the word mining and the height of the life experience sublimation, also laid a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Nalan-Ci on further deepening the fundamentals.At thesame time, in creation of Ci, in addition, Wang Guo-wei's obvious learning Nalan,"South Slub" the revolution of the literary group in the air to the creation alsocontinued the Nalan-Ci lasting appeal.Liu Ya-zi "the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South":"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is prevalent North Song Dynasty poetry and SouthSong Dynasty Ci, but i adhere to the difficulties. thought about poetry should takethree Tang Dynasty,Ci should be of Five Dynasty and North Song Dynasty. "But thereal learning, the creation of Nalan-Ci is "aristocratic literature" representative PanFei-sheng and "spirit world poet" Su Man-shu of "South Club", their poems is naturalpermeated with a kind of beautiful sentimental style and pure spiritualtemperament.When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tide swept the chinese literary andrefreshes them, in which the complaint, we seem to be a faint feeling of "pueremotion" Nalan pictured the distribution of lasting appeal.
     This article by the witness, an in-depth study further Nalan-Ci and its term as thefull extent of the dynamic process.At the same time, in the Qing Dynasty word historyof development of the background to the specific detailed case studies of work to bedrowned in the word in the current outstanding Ci to watch and praise ,and to examinethe development of the Qing Dynasty-Ci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overall outlook.Inaddition, the Qing Dynasty Nalan-Ci to accepttion,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in-depth attention and clarifications were accepted by the Qing Dynasty Ci to theobject of research papers.Broke through the long time Ci on the field of the TangDynasty, the five Dynasty and two of Song Dynasty writer and work to the frameworkand mode of thinking, to some extent the word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vision andspace, activates the classical scholarship system. the new academic growing point.
引文
1详见陈水云撰《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第7卷第6期,2005年11月,第44—48页。
    1详见陈水云撰《近50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3,第47—50页。
    1参看郑天挺著《清史简述》,中华书局,2005年,第29—30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8页。
    2严迪昌著《近代词钞·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1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页。
    4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6页。
    2(清)沈祥龙著《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2页。
    3(德)姚斯(美)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等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4(清)徐乾学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17页。
    5(清)纳兰性德著黄曙晖印晓峰点校《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5页。
    6(清)纳兰性德著黄曙晖印晓峰点校《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5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1(明)陈子龙撰《幽兰草词序》,施蛰存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05页。
    2卢文芸著《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79页。
    3卢文芸著《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80页。
    1(清)李慈铭撰《纳兰词跋》,尤振中尤以丁《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4页。
    2(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33页。
    3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陈乃乾辑《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版。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文集》卷六,清光绪十年(1884)南昌刻本。
    5许宗元著《中国词史》,黄山书社,1990年版,第247页。
    6(清)沈谦著《填词杂说》,《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629页。
    7(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937页。
    1(清)严绳孙撰《进士纳兰君哀词》,《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66页。
    2(清)杨芳灿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2页。
    3(清)胡薇元著《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38页。
    4(清)胡薇元著《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23页。
    5(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89页。
    6(清)焦循著《雕菰楼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49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4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42页。
    3周焯著《倚琴楼词话》,陈水云撰《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6期,第46页。
    4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清)沈皡日撰《瓜庐词序》,《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8页。
    2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0页。
    4(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15页。
    5(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9页。
    6(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33页。
    7(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62页。
    8(清)汪元浩撰《纳兰词跋》,《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1(清)周僖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4页。
    2(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3页。
    3(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72页。
    4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705页。
    5张尔田著《芳菲菲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372页。
    6潘飞声著《在山泉诗话》,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四年铅印本。
    7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陈乃乾辑《清名家词》,上海书店,1982年。
    8(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67页。
    9严迪昌撰《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1期,2002年。
    1(清)顾贞观撰《与栩园论词书》,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08页。
    2(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793页。
    3(清)王闿运撰《张雨珊词序》,莫立民著《近代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270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2页。
    5孙康宜著《文学经典的挑战》,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81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6页。
    2陈乃乾辑《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3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0页。
    5梁启超著陈引驰编《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6页。
    6陈乃乾辑《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7谢无量著《中国大文学史》卷十,中华书局,1918年版,第31页。
    8潘飞声著《在山泉诗话》,《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26页。
    9萧鹏著《群体的选择:唐宋词与词选通论》,文津出版社,1992年。
    10(美)韦勒克著《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清)徐乾学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18页。
    2(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89页。
    1(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04页。
    2(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9页。
    1木斋著《宋词体演变史》,中华书局,2008年,第1页。
    2(德)姚斯(美)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等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5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意象的排列统计,并不绝对能说明作家的审美情趣。但在风格独擅的作家作品中,意象类型的特点往往是他们独异风格的一个标志和外部特征。”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7页。
    4徐洪兴著《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905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6页。
    2(清)戈载《翠薇花馆词》卷十五,沙先一著《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23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46页。
    2吴藕汀著《词调名辞典》,上海书店,2005年版,第418页。
    3(清)谭献编《箧中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3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严迪昌著《阳羡词派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第152页。
    2朱立元著《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1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449页。
    2张尔田著《芳菲菲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373页。
    3(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64页。
    4(清)况周颐著《玉栖述雅》,《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15页。
    5(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52页。
    1严迪昌撰《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的夭折》,《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2叶衍兰撰《小三吾亭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05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30页。
    4(清)陈维崧撰《词选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762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6(清)《溉堂诗馀》,《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42页。
    1尤振中尤以丁编《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24页。
    1(清)毛际可撰《今词初集跋语》,《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4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9页。
    1(清)毛际可撰《今词初集跋语》,《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4页。
    2(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5页。
    1(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35页。
    2(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35页。
    3(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36页。
    4(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36页。
    5(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51页。
    1(清)田同之著《西圃词说》,《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455页。
    2(清)诸洛撰《弹指词序》,《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87页。
    3(清)杜诏撰《弹指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42页。
    4(清)顾贞观撰《与栩园论词书》,《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9页。
    1(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89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32页。
    2(清)蒋景祁选辑《瑶华集》,中华书局,1982年。
    1(清)纳兰性德撰《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7页。
    1表格注释:张宏生《〈今词初集〉与清初词坛建构》:“《今词初集》反映了清初词坛的基本生态,对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在清词复兴中的作用,尤其特别的强调。同时,它也对当时京师词坛的状况作了反映,尤其对龚鼎孳给予了突出的地位,体现了对词学活动在转变风气中的重视。更为突出的是,这部词选虽然可能不够全面,有些重要的词人付诸阙如,因而或许不能算是对清初词坛的全面表现。但是,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以人存词,而是有审美要求,即对抒发性灵的追求。二位编者在流派纷起的大环境中,坚持抒发性灵,不名一派,所以也把这种倾向带进了词选里。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少入选的词人固然都可以划入派外别调的范畴里,即使如朱彝尊这样的已经体现出开创风气气度的词人,他们也往往特别突出其独抒性灵的一面。至于陈维崧,他们当然非常欣赏其创作,只是从审美的角度,他们也提出了其流于粗豪的不足之处。”《清词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75页。
    2(明)陈子龙撰《幽兰草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05页。
    3(清)鲁超撰《今词初集题辞》,《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4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2页。
    2(清)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26页。
    1(清)陈维崧撰《词选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761页。
    2(清)蒋景祁撰《陈检讨词钞序》,《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4页。
    3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书初编于康熙十五年,后经陆续增选,并邀陈维崧参加编选,约于康熙十七年内编定刻成。”中华书局,2005年,第503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17页。
    5(清)宋荦撰《瑶华集序》,《瑶华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1朱崇才认为:“该选企图混浙西、阳羡为一,故以陈维崧、朱彝尊入选最多。”《词话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6页。
    1(清)蒋景祁选辑《瑶华集》,中华书局,1982年。
    1关于蒋氏以“瑶华”命名选集之用意,朱崇才《词话史》认为:“《集述》所云之编选原则以及对于词体的认识,似乎与蒋氏一贯的立场有所不同:‘《片玉》《珠玑》,体崇妍丽,《金荃》《兰畹》,格尚香纤,以是求词,大致具矣。集名《瑶华》,亦犹师古人之意云尔。’从其选域、选旨及《集述》所云来看,蒋景祁实际上已经走过了阳羡一派,而回到了王士祯、彭孙遹等人的老路上。‘体崇妍丽’,‘格尚香纤’,这已经与陈维崧等人的词学观拉开一定距离了。”第236页。
    1(清)朱彝尊撰《祭文》,《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78页。
    2(清)朱彝尊撰《红盐词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65页。
    3(清)朱彝尊撰《紫云词序》,《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1(清)纳兰性德撰《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7页。
    2严迪昌撰《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3(清)鲁超撰《今词初集题辞》,《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4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43页。
    1(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4页。
    2(清)朱彝尊撰《挽诗》,《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96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8页。
    1(清)郭麐撰《灵芬馆词自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69页。
    2(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4页。
    3(清)郭麐著《灵芬馆杂著》,转引自《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02页。
    4(清)郭麐著《灵芬馆杂著》,转引自《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02页。
    5转引自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03页。
    6转引自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03页。
    7转引自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04页。
    8(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24页。
    1(清)郭麐撰《桃花潭水词序》,《灵芬馆杂著》三编卷四。
    2(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4页。
    3(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6页。按:袁棠(1760—1810),有《洮琼馆词》。
    4(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9页。
    5(清)吴衡照著《莲子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474页。
    6(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33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9页。
    2(清)吴衡照著《莲子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453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9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68页。
    2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05页。
    3(清)吴衡照著《莲子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474页。
    4(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15页。
    1(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16页。
    2(清)戈载选辑《吴中七家词》,《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6页。
    3严迪昌撰《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1页。
    1(清)陈廷焯著《云韶集》卷一四,《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55—356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1页。
    1(清)陈廷焯著《词坛丛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33页。
    2(清)陈廷焯著《云韶集》卷一四,《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56页。
    3(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49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1页。
    2(清)陈廷焯著《云韶集》卷一八,《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58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1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58页。
    1(清)陈廷焯著《云韶集》卷一八,《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61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50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59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8页。
    3唐圭璋撰《纳兰容若评传》,《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993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50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0页。
    1(清)孙兆溎著《片玉山房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第1676页。
    2(清)郭麐撰《捧月楼绮语序》:“兰村袁子,其先人随园先生以诗古文雄一代,独生平未尝为词,兰村颇甚好之。”
    3(清)郭麐撰《捧月楼绮语序》,《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553页。
    4(清)汪端撰《捧月楼词序》,《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554页。
    5(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696页。
    1(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696页。
    2(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696页。
    1(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32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0页。
    2尤振中尤以丁编《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554页。
    3(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26页。
    4(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8页。
    5(清)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1(清)钱枚著《微波词》,《清名家词》卷六,上海书店,1982年。
    2(清)钱枚著《微波词》,《清名家词》卷六,上海书店,1982年。
    3(清)钱枚著《微波词》,《清名家词》卷六,上海书店,1982年。
    1(清)杨芳灿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2页。
    1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1(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644页。
    2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33页。
    2转引自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17页。
    3(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763页。
    1(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8页。
    2(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66页。
    3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1(清)严元照撰《酒边花外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95页。
    1(清)谭献《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清)谭献《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993页。
    3严迪昌《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1(清)谭献《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999页。
    2(清)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038页。
    3刘毓盘《词史》,上海书店,1985年,第215页。
    4(清)宋翔凤《香草词自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78页。
    5(清)宋翔凤《香草词自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78页。
    1(清)李宝嘉《南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192页。
    2(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486页。
    3(清)龚自珍《徐尚书代言集序》,《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91页。
    4(清)焦循《雕菰楼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491页。
    1(清)龚自珍撰《长短言自序》,《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32页。
    2(清)龚自珍撰《袁通长短言序》,《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1页。
    1(清)龚自珍撰《宥情》,《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9页。
    1杨柏岭《龚自珍词笺说》,黄山书社,2010年,第165页。
    1彭玉平撰《龚自珍与王国维文脉承续一见》,《汕头大学学报》,第25卷第5期,2009年。
    1严迪昌撰《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2吴调公撰《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者——论龚自珍的审美情趣与意象内涵》,《龚自珍研究论文集》,第93页。
    3杨柏岭撰《龚自珍词与近代词风的开拓意义》,《词学》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92页。
    1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51页。
    2郑骞撰《成府谈词》,《词学》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61页。
    2黄坤尧撰《龚自珍庚子雅词解读》,《词学》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8页。
    3杨柏岭撰《龚自珍词与近代词风的开拓意义》:“这部早年词集(《红禅词》)为龚氏正式治佛典之前所作,词中的佛学主题并不反映在佛教学理上,而是龚氏以情为本,通过‘红禅相战’的情思特征,即锄情与宥情或尊情的挣扎表现出的一种禅味。这也是龚氏早期词的突出特点。”《词学》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94页。
    1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2威廉·詹姆士著《心理学原则》,转引自吴调公《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者——论龚自珍的审美情趣与意象内涵》,《龚自珍研究论文集》,第94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7页。
    4(清)洪子骏《金缕曲》:“忽顿挫、淋漓如话。侠骨幽情箫与剑,问箫心、剑态谁能画?且付与,山灵诧。”
    5(清)钱裴仲著《雨华盦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012页。
    6(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7页。
    7(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3页。
    8(清)沈祥龙著《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48页。
    1杨柏岭撰《龚自珍词与近代词风的开拓意义》,《词学》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1
    1(瑞士)荣格著《心理学与文学》,《未发现的自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第234页。
    2(瑞士)荣格著《心理学与文学》,《未发现的自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第238页。
    1(清)杨芳灿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2页。
    2(清)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25页。
    3傅庚生著《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十三,转引自马大勇《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147页。
    4王奕清著《历代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154页。
    5(清)厉鹗著《樊榭山房集》卷七,转引自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51页。
    6(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259页。
    1钱仲联选注《清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2年,第130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1页。
    3(清)贺裳著《皱水轩词筌》,《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701页。
    4(清)沈曾植著《菌阁琐谈》,《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06页。
    1(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39页。
    2(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52页。
    3陈匪石著《声执》,《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66页。
    4(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65页。
    1(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0页。
    2(清)朱祖谋撰《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学》第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7页。
    3(清)黄燮清编《词综续编》,《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4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9页。
    5(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39页。
    6(清)张祥河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1页。
    1(清)周之琦撰《选刻饮水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6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6页。
    2(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39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95页。
    1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94页。
    2(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31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1页。
    2(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3(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4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19页。
    5(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87页。
    1(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2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3页。
    4(清)沈谦著《填词杂说》,《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629页。
    1(清)项鸿祚撰《忆云词丙稿自序》,《清名家词》卷八,上海书店,1982年。
    2(清)项鸿祚撰《忆云词丁稿自序》,《清名家词》卷八,上海书店,1982年。
    3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23页。
    4(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89页。
    5(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7页。
    6(清)项鸿祚撰《忆云词甲稿自序》,《清名家词》卷八,上海书店,1982年。
    1(清)谭献撰《项君小传》,莫立民《近代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291页。
    2(清)项鸿祚撰《忆云词丙稿自序》,《清名家词》卷八,上海书店,1982年。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文集》文续卷二,清光绪十年(1884)南昌刻本。
    2(清)谢章铤著《稗贩杂录·词话纪余》,转引自朱丽霞《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第407页。
    1(清)纳兰性德撰《原诗》,《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8页。
    2(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3页。
    3《稼轩词甲集序》,转引自吴则虞《辛弃疾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4(清)周济著《介存斋论词杂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633页。
    5(清)张祥龄著《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12页。
    6(清)陈廷焯著《云韶集》,《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第12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6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44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0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2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2页。
    6(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文集》卷六,清光绪十年(1884)南昌刻本。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24页。
    8(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9(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58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33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8页。
    3(清)谢章铤撰《炯甫屺云楼诗序》,《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第408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93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32页。
    6(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32页。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0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58页。
    2(清)谢章铤撰《与黄子寿论词书》,《赌棋山庄文集》卷五,清光绪十年(1884)南昌刻本,第17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58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0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87页。
    1(清)沈祥龙著《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2页。
    2(清)郭麐《词品》十二则: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隽。杨夔生《续词品》十二则:轻逸、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澹、疏俊、孤瘦、精炼、灵活。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崇意、用笔、布局、敛气、考谱、尚识、押韵、言情、戒亵、辨微、取径、振采、结响、善改、著我、聚材、去瑕、行空、妙悟。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八,《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95—3303页。朱崇才著《词话理论研究》:“郭、杨的24品,除神韵、感慨、精炼诸品外,大多属于‘风格—品格—境界’这个系列范畴之间;而江所说的20品则完全是一种‘创作—鉴赏’论。”第225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6页。
    1(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92页。
    2(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90页。
    3(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92页。
    4(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11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44页。
    6(清)谢章铤撰《张玉珊寒松阁词序》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51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92页。
    4(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5(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附录,《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04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5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3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5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93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05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55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6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5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73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20页。
    4(清)刘体仁著《七颂堂词绎》,《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621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22页。
    6(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7页。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66页。
    1(清)彭孙遹著《金粟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723页。
    2(清)邹祗谟著《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657页。
    3(清)陈廷焯著《词坛丛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41页。
    4(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11页。
    5(清)钱裴仲著《雨华盦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012页。
    6(清)沈祥龙著《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3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48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41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6页。
    2(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05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4页。
    2(清)张德瀛著《词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5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6页。
    1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51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7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3(清)顾贞观撰《祭文》,《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84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7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3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3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8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3页。
    4(清)金应珪撰《词选后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618页。
    1(清)张惠言撰《词选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617页。
    2(清)张惠言撰《词选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617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85页。
    4(清)纳兰性德《填词》,《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6页。
    1严迪昌撰《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42页。
    3(清)谭献著《复堂日记》:“阅王氏(王昶)《词综》四十八卷、二集八卷。王侍郎去取之旨本之朱锡鬯,而鲜妍修饰,徒拾南渡之渖。以石帚、玉田为极轨,不独珠玉、六一、淮海、清真皆成绝响,即中仙、梦窗深处全未窥见。予欲撰《箧中词》以衍张茗柯、周介存之学,今始事。王选所掇者百一而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1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页。
    2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124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1页。
    4(清)谭献撰《复堂词录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87页。
    5(清)顾贞观撰《祭文》,《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84页。
    6(清)姜宸英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1页。
    7(清)纳兰性德撰《致严绳孙五简》,《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24页。
    1(清)张祥河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1页。
    2(清)杨芳灿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2页。
    3(清)张预撰《重刻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7页。
    4(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8页。
    5(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2页。
    6(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9页。
    7(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04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9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88页。黄志浩著《常州词派研究》:“这里的‘正’与‘变’的转换,实际上还是一个‘词人’与‘词匠’的区别问题。《词辨》一卷以温庭筠词为正,二卷起以南唐后主为变。如果承认温词真有‘托志帷房,眷怀君国’之志,那么词之‘言内意’与‘言外意’,就有一个很大的对应性转换,当词人意在笔先地进行曲折表达时,的确是隔了一层的‘做词’;而南唐后主抒写个人身世感慨的作品,是艺术心灵与艺术表达的直接对应。尽管周济《词辨》中的‘正变’区分并无轩轾之意,但周济词论中对‘做词’一路词人是偏爱的,这与谭献就有了不同,谭献较为偏爱于曲折而真实地抒写个人情怀的词人,所以才会有‘周氏所谓变,亦予所谓正也’之语。”第263页。
    3(明)王世贞著《艺苑卮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5页。
    4(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6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8页。
    2沙先一张晖著《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3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3页。
    4(清)邹祗谟著《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656页。
    5(清)田同之著《西圃词说》,《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449页。
    6(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45页。
    1(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6页。
    2(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3页。
    3(清)谭献撰《复堂词录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87页。
    4沙先一张晖著《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1页。
    5(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3页。
    6陈声聪著《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叶恭绰选辑傅宇斌点校《广箧中词》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21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28页。
    3(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29页。
    4(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0页。
    5(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3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3页。
    2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71页。
    3徐珂著《近词丛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26页。
    4(清)庄棫撰《复堂词叙》,《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6页。
    1《碑传集补》卷五一,《清代碑传全集》,第1565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6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页。
    1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0页。
    3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4龙榆生撰《清季四大词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08页。
    5(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14页。
    6夏敬观著《忍古楼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774页。
    7黄志浩著《常州词派研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关于‘重、拙、大’的理论,关于创作中性灵、神韵的表述,都吸取了清代诗学、书画学的概念,又非某一二词派理论可以涵盖,亦彊村先生所谓‘不欲以常州词派之说自限也’。”第271页。按:此说为况氏理论的灵感来源之一种阐析,于此引述,以备参酌。
    8龙榆生撰《清季四大词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79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6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47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9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7页。
    5(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0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6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47页。
    3(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937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7页。
    5(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3页。
    6(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8页。
    7(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8页。
    1(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6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8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8页。
    4(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29页。
    5(清)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26页。
    6(清)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25页。
    7(清)纳兰性德撰《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7页。
    8(清)蒋景祁撰《瑶华集·集述》,中华书局,1982年。
    9(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0页。
    10(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8页。
    11(清)严绳孙撰《成容若遗稿序》,《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8页。
    1(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3页。
    2(清)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26页。
    3赵尊岳撰《蕙风词话·赵尊岳跋》,《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10页。
    4夏敬观著《蕙风词话诠评》,《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85页。
    5(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3页。
    6(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8页。
    7(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3页。
    8(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6页。
    9(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0页。
    1夏敬观著《蕙风词话诠评》,《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85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1页。
    3(清)冯煦著《蒿庵论词》,《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86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7页。
    5(清)严绳孙撰《成容若遗稿序》,《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8页。
    6(清)纳兰性德撰《原诗》,《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8页。
    1(清)纳兰性德撰《原诗》,《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8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50页。
    3(清)张惠言撰《词选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617页。
    1(清)纳兰性德《填词》,《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0页。按: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引述此诗,说明况氏注意到纳兰词之“比兴寄托”、“骚雅之遗”等词旨与常派存在有微妙之关联。
    2(清)纳兰性德撰《致张纯修二十九简》,《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19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5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6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6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63页。
    3龙榆生《词学季刊》创刊号,《历代词话续编》上,第45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5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7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0页。
    4(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1页。
    5(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7页。
    6(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72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7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8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0页。
    4(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8页。
    5(清)陈廷焯著《词坛丛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32页。
    6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2页。
    8(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0页。
    9(清)况周颐撰《蓼园词选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017页。
    1(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9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68页。
    3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77页。
    4叶恭绰选辑傅宇斌点校《广箧中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37页。
    5(清)况周颐撰《蓼园词选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017页。
    6(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7页。
    7(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0页。
    8(清)况周颐撰《宋词三百首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769页。
    1(清)沈祥龙著《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9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7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9页。
    4徐珂著《近词丛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27页。
    5(清)沈祥龙著《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8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1页。
    2(明)陈子龙撰《三子诗馀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07页。
    3(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65页。
    4(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7页。
    5(明)陈子龙撰《幽兰草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05页。
    6(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3页。
    7(清)张惠言撰《词选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617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4页。
    2(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06页。
    3(清)先著程洪著《词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330页。
    4(清)陈维崧撰《蝶庵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62页。
    5(清)先著程洪著《词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330页。
    6(清)蒋重光撰《昭代词选序》,《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92页。
    7(清)张琦《宛邻集》卷三,黄志浩《常州词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1(清)纳兰性德撰《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7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42页。
    4(清)聂先曾王孙编《百名家词抄》,《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26—435页。
    5赵秀亭撰《纳兰丛话》,《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6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136页。
    7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90页。
    1(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07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8页。
    3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26页。
    4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80页。
    1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101页。
    2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167页。
    3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406页。
    4徐珂著《近词丛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27页。
    5赵尊岳著《蕙风词史》,《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021页。
    1(清)朱孝臧撰《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学》第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7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1页。
    3龙榆生撰《清季四大词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14页。
    1龙榆生撰《清季四大词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14页。
    2龙榆生撰《清季四大词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15页。
    1朱庸斋著《分春馆词话》,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1赵尊岳著《蕙风词史》,《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021页。
    2(清)冯煦著《蒿庵论词》,《词乎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87页。
    3易顺鼎撰《瘦碧词序》,《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4(明)陈子龙撰《幽兰草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06页。
    5(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23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84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82页。
    3(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3页。
    4(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14页。
    5赵尊岳著《蕙风词史》,《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021页。
    1龙榆生撰《清季四大词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14页。
    2赵尊岳著《蕙风词跋》,《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020页。
    3赵尊岳著《蕙风词史》,《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032页。
    4赵尊岳著《蕙风词史》,《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029页。
    5(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9页。
    1(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08页。
    2莫立民著《近代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619页。
    3陈乃乾辑《清名家词》卷九,上海书店,1982年。
    4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3页。
    2(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3页。
    1龙榆生撰《晚近词风之转变》,《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81页。
    2龙榆生撰《梦窗词集跋》,《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54页。
    3(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14页。
    4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上海书店,1982年。
    1见朱崇才著《词话史》,中华书局,2006年,第226页。
    2(清)张其锦撰《梅边吹笛谱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74页。
    3(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45页。
    4(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78页。
    5(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77页。
    6(清)周之琦撰《选刻饮水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6页。
    7(清)杨芳灿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2页。
    8(清)郭麐著《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504页。
    1(清)陈廷焯著《云韶集》十五,《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18页。
    2(清)汪元浩撰《纳兰词跋》,《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3(清)胡薇元著《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38页。
    4张尔田撰《词莂序》,《词学》第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9页。
    5叶恭绰曰:“幼遐先生于词学独探本原,兼穷蕴奥,转移风会,领袖时流,吾常戏称为‘桂派’先河,非过论也。彊村翁学词,实受先生引导。文道希张之词,受先生攻错处,亦正不少。清季能为东坡、片玉、碧山之词者,吾于先生无间焉。”叶恭绰选辑傅宇斌点校《广箧中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34页。
    6(清)文廷式撰《云起轩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10页。
    7(清)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第446页。
    1叶恭绰选辑傅宇斌点校《广箧中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21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3页。
    3(清)朱祖谋撰《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学》第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6页。
    4(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1页。
    5(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96页。
    6(清)王韬撰《芬陀利室词话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27页。
    7(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19页。
    8箨公著《清词经眼录》,《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207页。
    9陈永正选注《岭南历代词选》,《近代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90页。
    1(清)金武祥撰《鸥堂剩稿序》,梁淑安《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294页。
    2(清)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梁淑安《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294页。
    3(清)谭献著《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10页。
    4(清)周星誉周星诒著《鸥堂日记·窳櫎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5(清)金武祥撰《二品顶戴两广盐运使周公传》,《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201页。
    6(清)孙麟趾著《词迳》,《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555页。
    1(清)周星誉周星诒著《鸥堂日记·窳櫎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2(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13页。
    3(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610页。
    4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67页。
    5箨公著《忍寒漫录》,《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206页。
    6(清)谭献撰《东欧草堂词序》,《清名家词》卷九,上海书店,1982年。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46页。
    2(清)谭献编《箧中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3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609页。
    1箨公著《忍寒漫录》,《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206页。
    2(清)刘体仁著《七颂堂词绎》,《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620页。
    1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66页。
    1邹弢著《三借庐笔谈》,《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259页。
    1(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47页。
    2(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34页。
    1(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13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3(清)梁绍壬著《两般秋雨庵随笔》,《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582页。
    4(清)张德瀛著《词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5页。
    5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85页。
    1(清)李佳著《左庵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113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35页。
    2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1(清)俞樾撰《太素斋词钞序》,《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157页。
    1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7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63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957页。
    2(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957页。
    1(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732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63页。
    3(清)王闿运撰《张雨珊词序》,《近代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270页。
    1(清)顾千里撰《吴中七家词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737页。
    2(清)戈载《宋七家词选》卷七,《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3(清)戈载《宋七家词选》卷三,《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4(清)朱和羲撰《万竹楼词钞》,《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5(清)戈载《翠薇花馆词》卷十五。按:关于纳兰填词恪守音律之表述并不多见,其中有姜宸英记载云:“记壬戌灯夕,与阳羡陈其年、梁溪严荪友、顾华峰、嘉禾朱锡鬯、松陵吴汉槎数君,同饮‘花间草堂’。中席,主人(指容若)指纱灯图绘古迹,请为赋《临江仙》一阕。余时与汉槎赋裁半,主人摘某字于声未谐,某句调未合。余谓汉槎曰:‘此事终非吾胜场,盍姑听客之所为乎。’汉槎亦笑起而阁笔。”转引《赌棋山庄词话》,第3412页。
    1(清)戈载撰《知止堂词录序》,《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89页。
    2(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68页。
    3(清)潘遵璈撰《古香慢》词序,《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74页。
    4《紫藤花馆诗馀》,《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5《香隐庵词序》,《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6(清)李慈铭著《越缦堂读书记》,《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7详见沙先一著《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58页。
    1(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88页。
    2(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3页。
    3(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57页。
    4(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6页。
    5(清)汪元浩撰《纳兰词跋》,《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6(清)周僖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4页。
    7(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3页。
    1(清)赵函撰《纳兰词序》,《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3页。
    2(清)汪元浩撰《纳兰词跋》,《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3(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72页。
    1(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72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57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11页。
    3(清)俞樾撰《樵风乐府序》,《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4(清)秦云撰《梅笛庵词剩稿跋》,《宋浣花诗词合刻》,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1(清)潘钟瑞撰《宋志沂传》,《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1(清)刘履芬撰《梅笛庵词剩稿序》,《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2(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9页。
    3(清)丁绍仪著《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18页。
    4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89页。
    5(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9页。
    6(清)姚燮撰《小鸥波馆词序》,《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46页。
    7(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82页。
    8(清)蒋敦复著《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648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9页。
    2(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9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79页。
    2(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886页。
    1(清)杜文澜著《憩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2972页。
    1柳亚子著《南社纪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页。
    2张尔田著《芳菲菲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373页。
    3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24页。
    4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48页。
    5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32页。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39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3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4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9页。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60页。
    2陈鸿祥著《〈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4页。
    3《人间词序》二,《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76页。
    4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40页。
    5王国维著吴无忌编《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154页。
    6《人间词序》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75页。
    1(清)徐乾学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491页。
    2(清)姜宸英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0页。
    3(清)蒋景祁撰《瑶华集·集述》,中华书局,1982年。
    4《人间词序》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75页。
    5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43页。
    6(清)纳兰性德撰《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8页。
    1《人间词序》二,《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76页。
    2(清)吴绮撰《饮水词序》,《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2页。
    3(清)纳兰性德撰《致张纯修二十九简》,《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19页。
    4王国维撰《自序》,《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469页。
    5(德)叔本华撰《天才论》,《论文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69年版,第124页。
    6王国维撰《叔本华与尼采》,《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286页。
    1李雷撰《纳兰性德与寒疾》,《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第110—113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2页。
    3(明)王世贞著《艺苑卮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5页。
    4(清)纳兰性德撰《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9页。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删稿》,《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6页。
    2陈鸿祥著《〈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3页。
    1王国维撰《叔本华与尼采》,《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286页。
    2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148页。
    3陈鸿祥著《〈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0页。
    4王国维著《人间词话·删稿》,《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8页。
    1徐洪兴著《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2王国维撰《〈自序〉二》,《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
    3《人间词序》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75页。
    4叶嘉莹著《从一个新论点看张惠言与王国维二家说词的两种方式》,《清词论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74页。
    5陈鸿祥著《〈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8页。
    1徐洪兴著《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2叶嘉莹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3王国维撰《人间嗜好之研究》,《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4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44页。
    1(清)姜宸英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1页。
    2(清)韩菼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铭》,《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497
    1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211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64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页。
    4(清)徐乾学撰《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18页。
    1王国维撰《文学小言》,《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2王国维撰《论哲学家与美学家之天职》,《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3王国维撰《论近年之学术界》,《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4周宁著《人间草木》,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0页。
    1(清)张纯修撰《饮水诗词集序》:“而其所以为诗词者,依然容若自信:‘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6页。况周颐著《蕙风词话》曰:“‘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见《五灯会元》。纳兰容若诗词命名本此。”《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1
    1王国维撰《〈红楼梦〉评论》,《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45页。
    3周宁著《人间草木》,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89页。
    4王国维撰《论近年之学术界》,《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选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
    1《人间词序》二,《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77页。
    2曹辛华撰《梁启超词学研究论述》:“梁启超的词学研究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辛亥革命前,他一直活跃于政界,侧重于政治,对词学研究关注不够;其后,尤其是1916年以后,他由政界退至讲堂,开始有意从学术上研究词学。前期其词学观点主要承常州派,并与其‘改造国民品质’的文学主张结合起来,侧重于词的社会批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倾向。其女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则推衍了这种词学观。后期,梁启超在使用社会批评方法的同时,还结合新的‘审美趣味’采用情感分析,尤其是词学文献学等方法来进行词学研究。”《岱宗学刊》,第6卷第3期,2002年9月。
    1梁启超撰《丽韩十家文钞序》,陈引驰编《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梁启超著《读书指南》,中华书局,2010年,第19页。
    2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6页。
    3梁启超著《读书指南》,中华书局,2010年,第189页。
    4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转引曹辛华《梁启超词学研究论述》,《岱宗学刊》,第6卷第3期,2002年9
    1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转引曹辛华《梁启超词学研究论述》,《岱宗学刊》,第6卷第3期,2002年9月。
    2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2页。
    3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2页。
    4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5页。
    5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2页。
    6梁启超撰《我对于女子高等教育希望特别注重的几种学科》,《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1梁启超撰《秋蟪吟馆诗钞序》,《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27页。
    2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6页。
    3《中国哲学》第8辑,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397页。
    1梁启超著朱维铮导读《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6页。
    2梁启超撰《陶渊明》,《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2页。
    3梁启超撰《情圣杜甫》,《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22页。
    4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2—173页。
    5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梁启超撰《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2页。
    2梁启超撰《饮水词识》,陈水云《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77页。
    3龙榆生撰《清真词叙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64页。
    1梁启超撰《与汪康年、王诒年、欧矩甲书》,梁淑安《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127页。
    2梁令娴撰《艺蘅馆词选·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806页。
    1陈三立撰《蜕庵集序》,《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127页。
    1梁令娴撰《艺蘅馆词选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806页。
    2曾靖圣撰《度支部右丞曾府君行状》,《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444页。
    3梁启超撰《曾刚甫诗集序》,《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444页。
    4梁淑安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444页。
    1屈向邦著《粤东诗话》,《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444页。
    2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33页。
    3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33页。
    4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33页。
    5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清名家词》卷十,上海书店,1982年。
    6夏敬观著《蕙风词话诠评》,《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93页。
    1徐珂著《清稗类钞·文学》,《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348页。
    2汪国垣著《光宣诗坛点将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348页。
    3梁启超著《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40页。
    4叶恭绰选辑傅宇斌点校《广箧中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66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56页。
    1梁启超撰《夏威夷游记》,《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40页。
    2梁启超著《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1页。
    3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44页。
    4柳亚子著《南社纪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页。
    1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04页。
    1孙之梅著《南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318页。
    2(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6页。
    3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00页。
    1高旭著《愿无尽斋诗话》,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03页。
    1刘鹏年著《鞭影楼词存》,刘今希、刘约真、刘鹏年《南社三刘遗集》,中华印刷厂,1993年版。
    1龙榆生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04页。
    2《金缕曲》即《贺新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二:“古人调法始皆独创,调有数名,宜从其朔。如日湖渔唱既曰酹江月,又曰百字令,前后异称。至电发《菊庄词》《蝶恋花》与《凤栖梧》分载,心余《铜弦词》《贺新凉》与《金缕曲》杂书……”《词话丛编》,第3346页。
    3(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5页。
    4(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89页。
    5(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416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535页。
    1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475页。
    2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475页。
    3曼昭、胡朴安著《南社诗话两种》,《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91页。
    4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6页。
    1夏敬观著《忍古楼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793页。
    2夏敬观著《忍古楼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793页。
    3潘飞声著《在山泉诗话》,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四年铅印本。
    4潘飞声著《说剑堂集》第二册
    5潘飞声著《在山泉诗话》,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四年铅印本。
    6张尔田著《芳菲菲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372页。
    7潘飞声著《说剑堂集》第五册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51页。
    1(清)沈德潜著《说诗晬语》卷上,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06页。
    1冒广生著《小三吾亭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6页。
    2陈璞撰《花语词序》,《饮琼浆馆词》,清宣统元年铅印本。
    3潘飞声著《在山泉诗话》,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四年铅印本。
    1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38页。
    2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1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80页。
    4(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904页。
    1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51页。
    2(清)钱泳著《履园丛话》卷二十四,《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77页。
    3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03页。
    4严迪昌编《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51页。
    1尤振中尤以丁编《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628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98页。
    3(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28页。
    4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2010年,第102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7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09页。
    1(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1937页。
    2(清)严绳孙撰《进士纳兰君哀词》,《通志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66页。
    3(清)项鸿祚撰《忆云词甲稿自序》,《清名家词》卷八,上海书店,1982年。
    1(清)赵庆熺撰《花帘词序》,《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289页。
    2(清)郭则沄著《清词玉屑》,《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630页。
    3(清)张德瀛著《词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7页。
    1马兴荣编撰《况周颐年谱新编续》,《词学》第二十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65页。
    2(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7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8页。
    4(清)刘熙载著《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704页。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39页。
    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240页。
    1(清)况周颐著《玉栖述雅》,《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607页。
    1苏缨撰《纳兰点评宋词英华》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马兴荣编撰《况周颐年谱新编续》,《词学》第二十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65—266页。
    1(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23页。
    2(清)文廷式著《琴风馀醰》,《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81页。
    3(清)况周颐著《蕙风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410页。
    1尤振中尤以丁编《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839页。
    2邹弢著《三借庐笔谈》,《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840页。
    1(清)谭莹撰《饮水集跋》粤雅堂本,《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22页。
    1(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28页。
    2(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97页。
    3(清)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97页。
    1(清)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387页。
    2(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4008页。
    3(清)谭献著《复堂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999页。
    1(明)王世贞著《艺苑卮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第385页。
    2(清)董讷撰《进士纳兰君诔词》,《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0页。
    3(清)严绳孙秦松龄撰《祭纳兰容若文》,《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0页。
    4(清)严绳孙撰《成容若遗稿序》,《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0页。
    5(清)李慈铭撰《纳兰词跋》,《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4页。
    6(清)蔡嵩云著《柯亭词论》,《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5页。
    7《续修四库全书·〈纳兰词〉提要》,《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第325页。
    1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160页。
    2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50页。
    3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139页。
    [1][清]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2][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本.池北偶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3]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王兆鹏.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5]朱德慈著.近代词人考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吕慧娟等编.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7]郑天挺.清史简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8]唐圭璋编.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9]朱崇才编.词话丛编·续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张璋职承让张骅张博宁编篆.历代词话[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璋职承让张骅张博宁编篆.历代词话续编[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12]刘梦芙编校.近现代词话丛编[M].安徽:黄山书社.2009年版
    [13][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王兆鹏主编.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史双元编著.唐五代词纪事会评[M].安徽:黄山书社.1995年版
    [17]钟陵编著.金元词纪事会评[M].安徽:黄山书社.1995年版
    [18]尤振中、尤以丁编著.明词纪事会评[M].安徽:黄山书社.1995年版
    [19]尤振中、尤以丁编著.清词纪事会评[M].安徽:黄山书社.1995年版
    [20]严迪昌.近现代词纪事会评[M].安徽:黄山书社.1995年版
    [21]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2]施蛰存、陈如江辑录.宋元词话[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23]谭新红.请词话考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吴世昌著.词林新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5]龚兆吉编.历代词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6]金启华等编著.唐宋词集序跋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7]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吴宏一叶庆炳编.清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M].台北成文出版公司.1979年版
    [29]贾文昭等编.中国古代文论类编[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0]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M].安徽:黄山书社.1991年版
    [31]郭绍虞等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2][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33]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4]清人书目题跋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35]舒芜等编.中国近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6]黄文吉主编.词学论著书目(1912-1992)[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37]林玫仪主编.词学论著总目(1901-1992)[M].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年版
    [38]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9]刘扬忠等主编.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
    [40]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词学研究论文集(1919—1949)[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词学研究论文集(1949—1979)[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2]王水照、保苅佳昭编选邵毅平、沈维藩等译.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上[C].上海: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1-30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至今陆续出版
    [44]龙榆生主编.词学季刊(1—11)[M].上海民智书局、开明书店.1933年陆续出版
    [45]吴熊和喻朝刚等主编.中华词学(1-3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1995、2002年版
    [46]施蛰存主编.词学(1—12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87年陆续出版
    [47]马兴荣、邓乔彬等主编.词学(13—2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010年版
    [48]马兴荣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9]王洪主编.唐宋词百科大辞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50]王兆鹏、刘尊明编.宋词大辞典[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
    [51]吴湘洲、王志远编.历代词人品鉴辞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2]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53]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4]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55]张秉戍辑.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1年版
    [56][清]纳兰性德著黄曙辉印晓峰点校.通志堂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后蜀]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8][后蜀]赵崇祚辑李冰若评注.花间集评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59]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著.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60]张璋、黄畬编纂.全唐五代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1]孔范今主编.全唐五代词释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2][清]朱彝尊汪森辑.词综[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
    [63][清]蒋景祁编.瑶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64][清]聂先曾王孙编.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2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5][清]周星誉周星诒著刘蔷整理.鸥堂日记·窳櫎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6][清]谭献著范旭仑牟晓朋整理.复堂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7][清]林大椿辑.唐五代词[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68]叶恭绰选辑傅宇斌点校.广箧中词[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69]叶恭绰编.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70][清]朱孝臧著.彊村丛书(附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71]唐圭璋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72][清]陈乃乾辑.清名家词[M].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
    [73]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74]严迪昌编.近代词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5]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唐五代词索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76]高喜田、寇琪编.全宋词作者词调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77][清]王时翔著.小山诗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2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8][清]吴兰修著.桐花阁词[M].汕头印务铸字局.古直抱甕斋铅印本.中华民国三年
    [79][清]胡薇元著.铁笛词[M].凫山吕氏.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80][清]胡薇元著.天倪阁词[M].蝶龕旧隐.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81][清]麦孟华著.蜕庵词[M].归安朱氏民国十年刻本
    [82][清]曾习经著.蛰庵词[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
    [83][清]汪元治著.结铁网斋诗集补钞[M].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
    [84][清]汪承庆著.墨寿阁词钞[M].山阳.清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85][清]袁通著.捧月楼词[M].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清光绪十八年铅印本
    [86][清]邵瑞彭著.扬荷集[M].双玉蝉馆.民国十九年刻本
    [87][清]宋志沂著.宋浣花诗词合刻[M].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88][清]潘飞声著.饮琼浆馆词[M].清宣统元年铅印本
    [89][清]吴藻著.花帘词[M].清光绪十年刻本
    [90][清]姚阶编.国朝词雅[M].清嘉庆三年刻本
    [91][清]蒋重光编.昭代词选[M].清乾隆三十二年经鉏堂刻本
    [92][清]朱孝臧编.词莂.彊村遗书[M].民国二十二年刻本
    [93][清]潘飞声著.在山泉诗话[M].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四年铅印本
    [94][清]赵我佩著.碧桃仙馆词[M].清咸丰八年刻本
    [95][清]沈时栋编.古今词选[M].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96]胥洪泉校笺.顾太清词校笺[M].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版
    [97][清]纳兰性德顾贞观编.今词初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2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8][清]王昶编.国朝词综.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3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9][清]谭献编.箧中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173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0][清]佟世南编.东白堂词选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24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101][清]张淵懿田茂遇编.清平初选后集.康熙十七年刻本
    [102][清]顾彩编.草堂嗣响.康熙四十八年辟彊园刻本
    [103][清]梁令娴编.艺蘅馆词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04][清]丁绍仪编.国朝词综补(清词综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5]刘梦芙编.二十世纪中华词选[M].安徽:黄山书社.2008年版
    [106]张伯驹著.张伯驹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7]龙榆生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08]柳亚子著.磨剑室诗词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9]高旭著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10][清]王国维著吴无忌编.王国维文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111]徐釚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2]梁启超著陈引驰编.梁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3]龙榆生著.中国韵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4]陈钟凡著.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中华书局.1927年版
    [115]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6]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17]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18]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19]黄海章著.中国文学批评简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120]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
    [121]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22]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23]严迪昌著.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24]周勋初著.中国文学批评小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5]敏泽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26]敏泽著.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版
    [127]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8]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9]龚鹏程著.中国文学批评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0]邬国平王镇远著.清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31]黄霖著.近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32]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3]蔡镇楚著.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34]孙克强著.清代词学批评史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35]丁放著.金元明清诗词理论史[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6]黄霖主编曹辛华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137]崔海正主编高峰著.唐五代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138]崔海正主编刘靖渊、崔海正著.北宋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139]崔海正主编邓红梅、侯方元著.南宋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140]崔海正主编刘静、刘磊著.金元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141]崔海正主编朱惠国、刘明玉著.明清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142]朱立元著.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43]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4]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5]邬国平著.中国古代接受文学与理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6]张伯伟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147]方智范等著.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8]梁启超撰朱维铮导读.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4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150]刘庆云编著.词话十论[M].长沙:岳麓书社.1990年版
    [151]梁荣基著.词学理论综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2]朱崇才著.词话理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153]朱崇才著.词话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154]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5]唐圭璋著.词学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56]冒广生著.冒鹤亭词曲论文集[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57]徐珂著.清代词学概论[M].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
    [158]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59]龙榆生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60]吴熊和著.吴熊和词学论文集[J].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1]谢桃坊著.中国词学史[M].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
    [162]刘永济著.词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63]刘毓盘著.词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164]木斋著.宋词体演变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65]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66]崔海正著.中国词学研究体系建构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
    [167]宛敏灏著.词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168]王易著.中国词曲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169]吴梅著.词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170]陈振濂著.唐宋词派的美学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71]刘扬忠著.唐宋词流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2]龙榆生著.中国韵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73]沈松勤著.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4]王兆鹏著.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5]刘尊明著.唐五代词史论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176]徐安琪著.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7]朱丽霞著.清代辛稼轩接受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
    [178]李冬红著.<花间集>接受史论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179]张璟著.苏词接受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180]孙康宜著.词与文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1]孙康宜著.文学经典的挑战[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82]陈水云著.明清词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3]陈水云著.清代词学发展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184]陈水云著.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5]艾治平著.清词论说[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6]李康化著.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版
    [187]刘庆云著.词话十论[M].长沙:岳麓书社.1990年版
    [188]杨柏岭著.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9]杨柏岭.龚自珍词笺说[M].安徽:黄山书社.2010年版
    [190]朱惠国著.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91]马积高著.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2]邱世友著.词论史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3]孙克强著.清代词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4]莫立民著.晚清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5]莫立民著.近代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6]沙先一著.清代吴中词派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7]孙之梅著.南社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8]卢文芸著.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99]张宏生著.清词探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00]沙先一张晖著.清词的传承与开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01]巨传友著.清代临桂词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02]孙维城张传信著.况周颐与〈蕙风词话〉研究[M].安徽:黄山书社.1995年版
    [203]叶嘉莹著.清词论丛[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4]张宏生著.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05]周宁著.人间草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06]马大勇著.纳兰性德[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207]朱德慈著.常州词派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208]黄志浩著.常州词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9]叶嘉莹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10]陈鸿祥著.<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11][德]姚斯、[美]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等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12]陈水云等著.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13]邓红梅著.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14]金雅著.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15]徐洪兴著.求善·求美·求善——王国维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
    [216][瑞士]荣格著.未发现的自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217]赵秀亭冯统一.纳兰性德行年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4
    [218]严迪昌.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J].江苏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2002.3
    [219]陈水云蔡静玲.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4卷第4期.2004
    [220]陈水云.近50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J].民族文学研究.2004.3
    [221]陈水云蔡静玲.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4卷第4期.2004
    [222]陈水云.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4
    [223]陈水云陈敏.纳兰性德文学接受述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7.2
    [224]姜新张小芹.近年来纳兰性德研究数字分析[J].现代语文.2008.8
    [225]王卓.纳兰词个性寻源[J].社会科学战线.1997.6
    [226]林传滨.晚清词坛与纳兰词的接受[J].中国韵文学刊.2011.3
    [227]乌尔沁.纳兰性德边塞词中的情感世界和隐逸意境[J].民族文学研究.2009.4
    [228]周东娜毛绪瑄.三百年的遥思——对“纳兰热”的一种认识[J].文学界.2010.4
    [229]毕国忠.康乾盛世和谐文化的先声——略谈纳兰性德的文化地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4
    [230]刘慧.纳兰性德词风辨[J].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
    [231]邓兰.纳兰词审美意象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
    [232]郑亚芳.边塞行吟曲心灵咏叹调[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1
    [233]李烨坤.李煜、晏几道、纳兰性德梦词对比研究[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8
    [234]余何.渌水亭文人词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5
    [235]彭玉平.龚自珍与王国维文脉承续一见[J].汕头大学学报.第25卷第5期.2009
    [236]李雷.纳兰性德与寒疾[J].文学遗产.2002.6
    [237]严迪昌.折叠多歧摇曳情浓——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金缕曲〉[J].名作欣赏.1982.2
    [238]刘荣平.谢章铤词学思想新论[J].厦门大学学报.2010.5
    [239]曹辛华.梁启超词学研究论述[J].岱宗学刊.第6卷第3期.200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