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早期美术思想解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引文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6页。
    [1]虞子骏:“刘海粟的美术思想”,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155页。
    [2]朱朴选编:《林风眠艺术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84页。
    [1]朱金楼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20页。
    [2]林木:“对东西方文化碰撞时代的独特回应:徐悲鸿、林风眠、黄宾虹与潘天寿中国画变革的比较”,陈池瑜主编:《美术学研究》(第1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1]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45-146页。
    [2]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七章。
    [3]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92-393页。
    [4]李超:《上海油画史》,上海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50页。
    [1]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37页。
    [1]赫伯特·里德:《现代艺术哲学》,朱伯雄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页。
    [1]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00-101页。
    [2]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6章。
    [1]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1][英]赫伯特·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匡廷和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102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95页。
    [1]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81页。
    [1]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5年,第136-137页。括号中的省略是英文原文。引者注。
    [2]袁志煌等:《刘海粟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0页。
    [3]柯灵:《刘海粟美术馆藏品 刘海粟绘画作品集》序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1]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0页。
    [1]“美术革命”的提法,首见吕澂《美术革命》一文,该文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在这一文章中,受新文化运动激发,吕澂从文学与美术之间的关联入手,阐明了美术革命的必要性和基本问题。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吕澂是从美术界的现状入于来谈论这个问题的。在今天的研究中,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我们或许会更认同吕澂,原因也在于此。不过,陈独秀尽管不是美术中人,但他站的高度却比吕澂高许多,所以在自己的回应中一下拉到历史问题上,从而真正指明了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美术革命的实质。所以,我们亦不能因此对吕澂的认同而贬低陈独秀。
    [2]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汀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82页。
    [3]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97-99页。
    [4]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81页。
    [1]李超:《上海油画史》,上海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49-50页。
    [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78页。
    [3]朱青生[德]史耐德:“主动误取:关于中国绘画西化过程中的一个史实的研究”,曹意强等编:《20世纪的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浙江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4]万青力:“蔡元培与近代中国美术教育”,潘耀昌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1页。
    [1]裔萼编著:《徐悲鸿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1-72页。
    [2]蔡元培:《介绍艺术家刘海粟》,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169页。
    [3]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9页。
    [4]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20页。
    [5]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66页。
    [1][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30-131页。
    [1]裔萼编著:《徐悲鸿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2页。
    [1]丰陈宝等编:《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第2-4页。
    [2]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36页。冯健亲:“天若有情天亦老: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历史贡献述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版),2004年第3期。
    [3]周积寅:“关于刘海粟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版),校庆专刊。
    [4]邵大箴:“刘海粟:人民的儿子”,《光明日报》,1998年3月29日
    [5]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0页。
    [6]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7页。
    [1]袁志煌:《刘海粟年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午,第27页。
    [2]袁志煌:《刘海粟年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39页。
    [3]王震等编:《江亚尘的艺术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5年,第94页。
    [1]裔萼编著:《徐悲鸿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1-72页。
    [2]裔萼编著:《徐悲鸿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6页。
    [1]高平叔:《蔡元培年谱长编》,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44页。
    [2]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223页,
    [1]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88-93页。
    [2]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上海市文史馆等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86年,第208页。
    [1]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92页。
    [2]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9-115页。
    [1]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上海市文史馆等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209页。
    [1]谢海燕:“刘海粟的艺术涯、美育思想和创作道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2]刘抗:“刘海粟与中国的近代艺术”,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21-2页。
    [1]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7页。
    [1]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三联书店,2002年,自序,第1页。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3页。
    [3]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247页。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三版自序。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2页。
    [1]虞子骏:“刘海粟的美术思想”,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155页。
    [2][意]克罗齐:《美学或艺术和语言哲学》,黄文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2页。
    [1]沈鹏等编《美术论集·中国画讨论专集》,第8-9页。
    [1]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48-449页。
    [2]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1页。
    [1]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7-48页。
    [2]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99页。
    [3]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02页。
    [4]蔡元培:《蔡元培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1页。
    [1]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2页。
    [2]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3页。
    [3]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7页。
    [1]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9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1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2]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7页。
    [3]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00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50页。
    [1]朱金楼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0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5页。
    [3]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0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1]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1]傅雷:《傅雷谈美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22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43页。
    [1]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七章。
    [2]陈瑞林编:《现代美术家陈抱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113、117页。
    [1][荷]蒙德里安:“绘画的新造型手段”,[法]米歇尔·瑟福:《抽象派绘画史》,王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8页。
    [1]例如,他在1918年5月23-25日《北京大学日刊》发表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提出这样一个非常奇怪的观点:“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全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退千步,千年前退八百步。”(裔萼编著:《徐悲鸿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页。)
    [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1-82页。
    [1]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5-7章。
    [1]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91页。
    [2]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82页。
    [3]林木:“对东西方文化碰撞时代的独特回应:徐悲鸿、林风眠、黄宾虹与潘天寿中国画变革的比较”,《美术学研究》,第1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4]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86页。
    [5]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54页。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1页。
    [2]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81页。
    [1]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漓江出版社,1987年,第324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1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1页。
    [2]傅雷:《傅雷谈美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3页。
    [1]郑午昌:“中国的绘画”,《文化建设》,第1卷第1期,1934年10月
    [2]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307页。
    [3]林文霞编:《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79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205页。
    [2]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61页。
    [3]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13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18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19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20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20-121页。
    [1]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89页。
    [2]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82、386页。
    [1][德]汉斯·罗伯特·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顾建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2页。
    [2]刘抗:“刘海粟与中国的近代艺术”,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1]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55页。
    [2]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56页。
    [1]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2]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3]同样,需要一提的是,在这里,刘海粟当然有着他的局限性。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他一直在纯粹美术的视角来观察问题,但美术真正是如他设想的那样纯粹吗?更具体地说,在欧洲内部的民族文化发展经验在他那个时代真的能够适应于中国吗?鸦片战争以来的经验难道没有证明:欧洲人曾经并不准备在中国推广它的内部经验。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这个话题说明了在艺术之外还有问题。
    [1]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9-12页。
    [1]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12-113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66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66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70页。
    [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第322页。
    [2]朱金楼指出了这一点。参阅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6页。
    [3]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66页。
    [1][美]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4页。
    [1][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李政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43-144页。
    [1]库尔特·克尔斯滕:“表现主义时期的潮流”,马仁惠译,《表现主义论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7-58页。
    [2]维尔纳·伊尔伯格:“表现主义的两重性”,焦仲平译,《表现主义论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27页。
    [1]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814页。
    [2]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817-818页。
    [1]转引自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3页。
    [2]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47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3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8页。
    [3]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47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472页。
    [2]转引自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07页。
    [3]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50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69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50页。
    [3]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18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19页。
    [2]里德:《现代艺术哲学》,朱伯雄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1][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44页。
    [2][奥]赫尔曼·巴尔:《表现主义》,徐非译,三联书店,1988年,第88页。
    [3]王震等编:《汪亚尘的艺术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5年,第113-4页。
    [1]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2]傅雷:《傅雷谈美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3]刘墨:《国画门诊室:20世纪画坛名家批评》,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58页。
    [1]傅雷:《傅雷谈美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89页。
    [2]林文霞编:《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2页。
    [1]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5-26页。
    [1]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
    [2]朱金楼等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70页。
    [3]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
    [4]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311页。
    [5]傅雷:《傅雷谈美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4页。
    [1]徐复观:《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6页。
    [2]福内斯:《表现主义》,艾晓明译,昆仑出版社,1989年,第18页。
    [1]郑午昌:“中国画之认识”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冯健亲:《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第2期;
    丁涛编:《刘海粟年表》,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谢海燕主编:《刘海粟》,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袁志煌 陈祖恩编著:《刘海粟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周积寅编:《刘海粟美术谱》,《艺苑·美术版》,1983总第14期;
    刘海粟:《欧游随笔》,东方出版社,2006;
    刘海粟:《刘海粟黄山纪游》,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刘海粟:《刘海粟艺术文选》,(朱金楼、袁志煌选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刘海粟:《海粟诗词选》,福建美术出版社,1988;
    刘海粟:《花溪语丝》,贵州美术出版社版,1987;
    刘海粟:《海粟黄山谈艺录》,(柯文辉整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刘海粟:《齐鲁谈艺录》,(柯文辉整理),山东美术出版社,1985;
    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沈祖安整理),中国青出版社,1990;
    刘海粟、周颖南著:《大师华翰:刘海粟周颖南通信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周积寅、金建荣编著:《刘海粟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福尔(张泽乾等译):《世界艺术史》,长江文艺出版社,1995;
    赫伯特·里德(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赫伯特·里德(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戴勉编译:《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葛赛尔(记)(沈琪译):《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荷加斯(杨成寅译):《美的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沃尔夫冈·韦尔施(陆扬等译):《解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英]赫伯特·里德(匡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陈履生:《傅抱石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美术出版社,1997;
    池瑜主编:《美术学研究(第1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高瑞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傅敏:《傅雷谈美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顾森 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文库(五册)》,海天出版社,1998;
    黄可:《上海美术史札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韩德林:《石涛与画语录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百家出版社,2004;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中华书局,1928;
    舒士俊:《扣开中国画名家之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尚可:《由解读到重构——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郎绍君 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下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李泽厚 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李铸晋 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文汇出版社,2003;
    李小山:《我们面对什么》,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刘墨:《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刘世敏:《艺海逆舟·林风眠传》,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阮荣春 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水中天:《中国现代绘画评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王庆生:《绘画——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震 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王震:《上海美术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王震:《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王震等编:《汪亚尘艺术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徐悲鸿:《徐悲鸿讲艺术》,九州出版社,2005;
    谢积才:《经典文艺理论批评》,吉林大学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章启群:《百年中国美学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张少侠 李小山:《现代中国绘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张延风:《中国艺术的文化闸释》,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南京艺术学院校史编写组:《南京艺术学院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朱朴选编:《林风眠艺术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5;
    李超:《上海油画史》,上海美术出版社,1995;
    裔萼编著:《徐悲鸿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布克哈特(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96;
    丰陈宝等编:《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王震等编:《汪亚尘的艺术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5;
    [法]米歇尔·瑟福(王昭仁译):《抽象派绘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纳塔斯·埃尼施(吴启雯等译):《作为艺术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商务印书馆,1997;
    卡林内斯库(顾爱彬等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
    玛丽·马修斯·吉多毕加索(钱风根译):《私生活与美术创作》,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
    胡适:《胡适讲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豪泽尔(居延安译):《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
    弗洛伊德(常宏等译):《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鲁迅:《鲁迅全集 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三联书店,2002;
    克罗齐(黄文捷译):《美学或艺术和语言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赫伯特·里德(朱伯雄等译):《现代艺术哲学》,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陈瑞林编:《现代美术家陈抱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林文霞编:《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德]汉斯·罗伯特·耀斯(顾建光等译):《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德]尼采(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 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1986;
    [美]H·G·布洛克(滕守尧译):《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俄]康定斯基(李政文等译):《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刘墨:《国画门诊室——20世纪画坛名家批评》,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徐复观:《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岑其:《刘海粟书画鉴赏》,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
    岑其 寿英姿:《艺术人生——走近大师·刘海粟》,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
    丁涛 周积寅编:《海粟画语》,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惠蓝:《刘海粟——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简繁著:《沧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柯文辉:《艺术大师刘海粟传》,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沈虎编:《刘海粟画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沈虎编:《刘海粟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石楠:《“艺术叛徒”刘海粟》,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石楠:《沧海人生——刘海粟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石楠:《百风流 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友情与爱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谢海燕主编:《刘海粟》,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徐建融:《刘海粟》,古吴轩出版社,1999;
    周积寅 李芹编:《艺术叛徒》,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
    周积寅 金建荣编:《刘海粟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周积寅 史金城:《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论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美术学院,2004;
    丁荣泉:《20世纪文人画的困境与当代危机》[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李安源:《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刘海粟与蔡元培交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2007;
    李信:《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7;
    秦安建:《20世纪早期油画“民族化”思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7;
    任大庆:《生命的表白——刘海粟绘画创作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2008;
    隋岩:《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
    姚姗姗:《关于20世纪20代上海美专模特儿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于洋:《激变与守护的现代求索》[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7;
    张艳云:《徐悲鸿和刘海粟油画教学比较》[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3;
    张若滢:《融会中西借古开今》[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美术学系,2003;
    (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纪念刘海粟、陈之佛诞辰110周专刊》,2006第2期;
    (2) 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4) 福建人民出版社编:《海粟艺术集评》,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蔡元培 介绍艺术家刘海粟;
    史琬:《看了刘海粟绘画展览之后》;
    徐志摩:《一个有玄学思想的画家》;
    张嘉铸:《雕在人们脑碑心板上的名字》;
    贺天健:《起衰振颓另辟新径》;
    倪贻德:《刘海粟先牛西行个展感言》;
    言川:《关于海粟画展的几句话》;
    郑午昌:《中国画之认识》;
    路易·赖鲁阿(傅甫译):《中国文艺复兴大师——刘海粟巴黎画展序》;
    傅雷:《刘海粟论》;
    柳亚子:《刘海粟先生印象记》;
    陆费逵:《海粟之画》;
    顾树森:《海粟欧游作品序》;
    章衣萍:《刘海粟先生》;
    梁宗岱:《入了堂奥的画家》;
    (德)汉堡侨民报:《一九三四的中国现代画展》;
    (英)罗兰士·毕宁:《中国现代画展序》;
    (英)泰晤士报:《评中国现代画展》;
    谢海燕:《关于刘海粟先生》;
    一先:《刘海粟的生活与艺术》;
    向培良:《题海粟先生第二次欧游画展》;
    益论:《刘海粟先生》;
    毛以亨:《海粟画展感言》;
    郁达夫:《海粟大师星华义赈画展目录序》;
    (印尼)陈隆吉:《海粟先生南来展画筹赈感言》;
    (新加坡)刘抗:《刘海粟与中国近代艺术》;
    (马来西亚)李家耀:《刘海粟是东方的毕加索》;
    (新加坡)黄葆芳:《魄力浑厚炉火纯青》;
    饶宗颐:《海粟大师山水小景序》;
    (新加坡)潘受:《海粟老人近作序》;
    饶宗颐:《说势序刘海粟老人书画》;
    黄蒙田:《回顾刘海粟的创作历程》;
    (马来西亚)锡晋:《创新的艺术》;
    叶圣陶:《刘海粟论艺术序》;
    朱金楼:《刘海粟老人艺术生活七十》;
    温肇桐:《刘海粟的艺术生活与绘画创作》;
    张文俊:《健笔写河山》;
    周积寅:《笔所未到气已吞——读海粟老人的中国画》;
    张文俊:《刘海粟较量刘海粟》;
    黄蒙田:《刘海粟的油画》;
    沈柔坚:《勤奋出天才——读海粟老人新作随感》;
    丁涛:《品格·信念·童心——刘海粟艺术能源析》;
    沈祖安:《刘海粟散论》;
    舒传曦:《我国现代绘画之先驱谢鸿 艺术大师刘海粟》;
    诗盲:《青灯不负笔耕人——读海粟老人早期国画》;
    关山笛:《刘海粟题画艺术浅探》;
    费毓龄:《情感、个性和主观表现说——刘海粟绘画美学思想探微》;
    袁志煌:《刘海粟题画摘萃》;
    刘抗:《刘海粟与中国近代艺术》;
    袁志煌:《刘海粟与蔡元培》;
    邵大箴:《刘海粟——人民的儿子》;
    夏发:《“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十上黄山纪》;
    实方英:《高山仰止——缅怀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
    袁运生:《仰望大师的风骨和人品》;
    石楠:《刘海粟与南洋艺术家的艺术交往》;
    柴祖舜:《写真与创新》;
    邵忠竞:《刘海粟与近现代名人交游点滴》;
    李凌云:《永远怀念我的恩师刘海粟》;
    冯其庸:《我与刘海粟大师》;
    杜哲森:《生命在搏击中闪光》;
    沈文 游冰:《刘海粟大师福建行》;
    舒传曦:《我国现代绘画之先驱》;
    惠蓝:《刘海粟的自然观及其油画的融合形态》;
    虞复:《读刘海粟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
    刘晓路:《研究日本 意在中国——重读刘海粟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
    邓平祥:《刘海粟艺术的感性开发和生命精神》;
    虞子骏:《刘海粟的美术思想》;
    王邦雄:《刘海粟画学片论》;
    罗忼烈:《海粟老人书画序》;
    潘受:《海粟老人近作序》;
    谢海燕:《刘海粟的艺术生涯、美育思想和创作道路》;
    李小山:《大家风范》;
    梅墨生:《笔歌墨舞要写胸次一轮红——刘海粟艺术数题》;
    丁羲元:《走向现代融人传统——兼论刘海粟与二十世纪中国画》;
    惠蓝:《自然的象征生命的表现——刘海粟欧游之前的油画》;
    关山笛:《刘海粟题画艺术浅探》;
    李超:《刘海粟与中西兼能现象》;
    徐建融:《海粟之狂——刘海粟艺术论》;
    柯文辉:《海粟老人鉴藏纪略》;
    柯灵:《刘海粟美术馆藏品集——中国历代书画集序言》;
    柯灵:《百寿与千忧——刘海粟其人其画》;
    丁涛:《论刘海粟》;
    端木复:《有情与无情之问——刘海粟十上黄山纪实》;
    陈逸峰:《海粟老人的爱国情怀》;
    周抗:《海粟美术思想与爱国精神》;
    谢海燕:《刘海粟大师的美育思想和艺术道路》;
    周积寅:《刘海粟与张大干》;
    刘抗:《刘海粟与中国的近代艺术》;
    朱金楼:《启蒙先驱、艺术大师、美术史论家》;
    谢海燕:《辛勤的园丁艺坛的巨匠》;
    谢海燕:《四方少老千绽新花——刘海粟教授及其画展》;
    陈大羽:《艺冠一代壮心未已——谈刘海粟大师对艺术的追求发展》;
    冯健亲:《沧海一粟铸伟业——记刘海粟大型画集成功出版》;
    赵绪成:《回望20世纪 泼彩的刘海粟当位列一二——百中国画集观后》;
    冯健亲:《画风旷古艺教泽今——海粟大师百岁华诞有感》;
    朱金楼:《刘海粟大师的艺术事业和美学思想》;
    苏天赐 沈行工:《“苍然鳞甲欲成龙龙有老时松不老”——观赏海粟老人油画近作》;
    阮荣春 胡光华:《艺术大师刘海粟》;
    刘曦林:《画到泼彩是峰巅——从刘海粟的三张山水画谈起》;
    程大利:《我读刘海粟》;
    马鸿增:《“发扬国光 与欧西竞进”——20世纪初期刘海粟美术观评析》;
    周积寅 丁涛:《刘海粟的美术教育思想》;
    丁涛:《艺苑不老松——刘海粟大师艺术生活剪影》;
    石楠:《刘海粟十上黄山的追求》;
    沈行工:《海粟油画的中国气派》;
    刘伟冬:《为海粟大师一辩》;
    张德俊:《“人类自觉之一境”——学习海粟大师表现体系理论之管见》;
    张安娜:《“不息的变动”——试论刘海粟教育与艺术成就的理论基石》;
    谢丽君:《对传统画学思想的吸收和发展——读大型画册刘海粟》。
    陈池瑜;《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美术观察》,2002,5;
    陈璐:《刘海粟先生之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陈世强:《闳约深美至大之境——从扶掖上海美专再认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1;
    陈尉南:《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美与时代》,2005,5;
    陈祥明:《壮阔雄奇光色交响——刘海粟黄山画艺术初探》,《艺苑(美术版)》,1994,3:
    曹耀明:《刘海粟绘画美学思想初探》,《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4;
    陈之佛:《欧洲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变迁》,《中国美术教育》,1996,4;
    戴永强:《三十代中国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艺海》,2005,3;
    丁涛:《刘海粟艺术教育思想探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1;
    丁涛:《是非、实妄辨——由訾议刘海粟引发的话题》,《艺苑·美术版》,1997,1;
    冯健亲:《沧海一粟艺教伟业——刘海粟先生逝世十周祭》,《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封钰:《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评析》,南京社会科学,1998,12;
    卢善庆:《刘海粟绘画美学思想初探(上)——读海粟黄山谈艺录》,《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6,2;
    卢善庆:《刘海粟绘画美学思想初探(下)——读海粟黄山谈艺录》,《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6,8;
    莫小新:《刘海粟的无奈与局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聂危谷:《林风眠绘画的视觉张力为什么不及刘海粟》,《国画家》,2003,3;
    阮礼荣:《“海粟之狂”与传统文人之“逸”》,《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阮礼荣:《“海粟之狂”与中国画现代化发展》,《美术观察》,2004,4;
    阮荣春:《胡光华画坛三重臣》,《中国美术研究》,2008,1;
    尚辉:《民族审美心理对刘海粟艺术观念确立的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1,3;
    尚辉:《论第一代油画家的文化心理》,《文艺研究》,2001,2;
    隋岩:《融合中西——论徐悲鸿与刘海粟的中国画》,《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2;
    谈广生:《构建中国画墨与色新框架的工程师——再论刘海粟的泼彩画》,《书画艺术》,2002,4;
    徐翠华:《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融合”之路》,《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汪融:《对他的尊敬日久弥新——写在刘海粟诞辰110周之际》,《美术观察》,2006,5;
    王斌:《打通两端固守其木——刘海粟油画的中国画因素分析》,《美苑》,2007,2;
    王恪松:《中国山水画现代风格转折中的四位巨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文晓明:《不息的变动——纪念刘海粟先生逝世十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吴纯玉:《“中西调和”与“中西融合”——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比较》,《美术观察》,2004,4;
    张守武:《墨葡萄与向日葵——徐渭、凡高绘画艺术之比较》,《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3;
    张安娜:《“不息的变动”——贯穿刘海粟生命历程的艺术品格》,《美术》,2003,5;
    张蔚星:《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刘海粟国画创作的三个阶段》,《荣宝斋》,2007,1;
    赵思有:《刘海粟艺术生涯述评》,《河西学院学报》,1997,1;
    赵思有:《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与作品的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6;
    张智勇:《二三十代上海“洋画运动”画家群体简述》,《湖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周俊炜:《绘画·书法·身份——刘海栗新论》,《书画世界》,2008,1;
    朱瑚:《忆刘海粟校长1949执意留大陆迎解放》,《中国美术馆》,2007,5;
    朱青生:《不需要重新评价刘海粟》,《新京报》,200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