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屯垦政策实施下的环境变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影响环境变化的诸因素中,人类活动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过去,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分析多限于一般性的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上,而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背后的相关制度、政策研究还很缺乏;若把环境变化与制度、政策结合起来研究,更有助于深化环境变化研究。因此,环境变化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从制度、政策角度研究区域环境问题。塔里木河流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之一就是历史时期不同制度、政策制约下的屯垦活动,而关于这一地区的屯垦活动、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为我们从政策角度分析边疆屯垦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选择1759-1949年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中对该地区屯垦活动、自然环境状况的记录,研究屯垦政策在该地区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下问题:特定时期的屯垦政策对环境变化有没有影响?若有,这种影响又是怎样的?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是阐述本选题的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主要介绍选题依据、研究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评述和研究思路、方法。
     第二部分是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状况。该部分主要介绍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光热资源以及地形、绿洲情况,这是开展屯垦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
     第三部分是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1759-1949年)屯垦政策的演变。该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把研究时段分为六个时期,即政策隔离时期——乾嘉时期、政策解禁时期——道咸时期、全面开发时期——光宣时期、民国初期开发——杨增新统治时期、两个三年计划时期——盛世才统治时期、开发设想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分别阐述每个时期的屯垦政策及其在研究区的实施情况,总结出屯垦政策演变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讨论塔里木河中下游河道变迁。该部分在介绍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的基础上,阐述河流改道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从统计、分析地名资料和档案记载的草湖纠纷入手,重点讨论河流改道的人文因素。最后,对比、分析1896年、1899-1900年、1934年三次塔里木河下游流量的考察数据,对目前研究中常利用《辛卯侍行记》和《新疆图志》中两句有关记载说明清末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开发活动导致了下游径流量的锐减,这一研究观点提出质疑。
     第五部分是基于古今屯垦区域空间过程讨论屯垦政策实施的环境效应。该部
In environmental changes' factors, the human activity is a most active factor; the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factor mostly have been restricted in the general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of system and policy related the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en very shortage; I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olicy to study, it will administer to deepen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earch. Therefore, it has come forth a new visual angle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earch, namely the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were studied from the system and policy angle. The Tarim River basin belong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ail area, disquisitions on stations troops to open up wasteland active on the area and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have quite been rich, which are the quite solid foundation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Based on it, this paper took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Tarim River for example from 1759 to 1949, it studi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by the collection, the reorganization and analysis literature record. If there had been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was discussed? If had been, what this kind of influence was?
    The thesis made the research into th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by policy . of the station troops to open up the wasteland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Firstly, it introduced the selected topic basis, Research concept limit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s.
    Secondly, it introduc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area, which i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stations troops to open up wasteland and th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Thirdly, it introduce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ations troops to open up wasteland the policy during 1759-1949. The paper made the evolution into six times, which briefly introduces each time'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the research area. It summarized lastly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policy evolves.
    Fourthly, it discusse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Tarim River' change.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of the Tarim River' change in 1921,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of the River' change. Thereinto, the human factors of the
引文
[1] 《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 《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 《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4] 《清高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5] (清)傅恒等编纂,钟兴麒、王豪、韩惠校注:《西域图志校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6] (清)椿圆氏纂:《西域总志》,《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60册,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影印本。
    [7] (清)和宁撰《回疆通志》,《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59册,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影印本。
    [8] (清)佚名:《新疆四道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清)光绪抄本影印,1968年3月。
    [9] (清)王树(?):《新疆图志》,刊载李毓澍主编:《中国边疆史地丛书》,文海出版社影印东方学会据宣统三年志局本重校增补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10] (清)徐松著,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记》,中华书局,2005年7月。
    [11] 新疆民族研究所编印:《清实录新疆资料辑录》,内部本,1978年8月。
    [12] (清)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新疆乡土志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3月。
    [14] (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点校:《水经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5] 轮台县地名委员会编:《轮台县地名图志》,内部资料,1985年9月。
    [16] 尉犁县地名委员会编:《尉犁县地名图志》,内部资料,1991年。
    [17] 农二师三十四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三十四团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18] (清)左宗棠:《左宗棠全集》,上海书店,1986年6月影印本。
    [19] (清)刘锦棠撰,吴丰培整理:《刘襄勤公奏稿》(十六卷),林竞主编:《中国文献珍本丛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20] (清)林则徐:《衙斋杂录》抄本。[21] 陶模:《陶勤肃公奏议遗稿》,吴坚主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103册,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影印本。
    [22] (民国)吴廷燮:《新疆大计补编》,全国公共图书古籍文献编委会编:《中国西北希见方志续集》,第10册,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7年。
    [23] (清)陶保廉著,刘满点校:《辛卵侍行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 (清)杨毓秀:《平回志》卷七《新疆一》,徐丽华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第72册,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25] (清)魏光焘:《勘定新疆记》,王有立主编:《中华文史丛书》,台北:京华书局,1958年影印本。
    [26] (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文牍》,何兴民、蒋潇主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西北史地文献卷》第1-5册,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27] 政2-6-936,轮台县政府造赉调查全境户口人丁数目清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藏,C212类。
    [28] 政-2-5-66“为库尔勒县政府代电呈赉已垦地亩草场面积水利表一案给该县、建设厅的指训令”(民国3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藏,L113类。
    [29] 政3-2-1335“为库尔勒县大阿洪阿不都克里木等七十余人呈请查明处理该县与尉犁县草场纠纷一案给该阿洪、第八区专员公署的批、训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藏,L48类。
    [30] 《民国五年中国年鉴》,民国5年初版,天一出版社,1975年5月影印。
    [31] (民国)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上海商务出版社,1936年。
    [32] (民国)倪超:《新疆之水利》,商务印书馆,1948年1月初版。
    [33] 洪涤尘编著:《新疆史地大纲》,正中书局,1939年4月3版。
    [34]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4月。
    [35] 叶学齐编著:《塔里木盆地》,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6月。
    [36] (前苏联)B.B叶戈罗夫著,水利部专家工作室译,许冀泉校:《土壤盐渍化及其垦殖》,科学出版社,1958年。
    [37] 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台湾:兰溪出版社,1969年。
    [38] 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
    [39] 中科院新疆综合考察队等编著:《新疆地貌》,科学出版社,1978年。
    [40] 《新疆农业地理》编写组:《新疆农业地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41]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42] (日)佐口透著,凌颂纯译:《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上、下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43] (日)松田寿男著,陈俊谋译:《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44] 甘肃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编:《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新疆分册)(上),甘肃省图书馆,1985年4月。
    [45] 林恩显:《清代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
    [46] 方英楷著:《新疆屯垦史》(上、下册),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9年。
    [47] (民国)谢彬著,杨镰、张颐青整理:《新疆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
    [48] (瑞典)斯文·赫定著,徐十周等译:《亚洲腹地探险八周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
    [49]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4月。
    [50] 马大正等主编:《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51] 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编:《杨利普地理论文选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年。
    [52] 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
    [53] 李福生主编,方英楷著:《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年8月。
    [54] (瑞典)斯文·赫定著,王安洪、崔延虎译:《罗布泊探秘》,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
    [55] 赵俪生主编:《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10月。
    [56] 华立的《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7] (俄)普尔热瓦斯基著,黄健民译:《走向罗布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58]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巫新华等译:《西域考古图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59] (瑞典)斯文·赫定著,江红译:《游移的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60] 钱云、郝毓灵主编:《新疆绿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2版。
    [61] 王炳华、胡文康著:《罗布泊——一个正在解开的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62] (美)埃尔斯沃思·亨廷顿著,王彩琴、葛莉译:《亚洲的脉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
    [63] 王嵘:《塔里木河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64] 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65] 黄盛璋主编:《绿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
    [66]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巫新华等译:《亚洲腹地考古图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67]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68] 陈宗器:《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地理学报》,第3卷第1期,1936年,第19-49页。
    [69] 樊自立:《历史时期塔里木河流域水系变迁的初步研究》,《新疆地理》,1979年第2期,第20-36页。
    [70] 黄文弼:《汉西域诸国之分布及种族问题》,《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4-60页。
    [71] 陈戈:《焉耆尉犁危须都城考》,《西北史地》,1985年第2期,第22-31页。
    [72] 王守春:《<水经注>塔里木盆地“南河”考》,载《地理研究》,第6卷第4期,1987年。
    [73] 李江风等:《塔里木河中游近200年的温度序列和变化》,《新疆年轮气象年轮水文研究》,气象出版社,1989年,第104-107页。
    [74] 周兴佳:《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沙漠化探讨》,《干旱区研究》,第6卷第1期,1989年,第9-16页。
    [75] 梁匡一:《塔里木河河系演变》,梁匡一、刘培君主编:《塔里木河两岸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72-85页。
    [76] 侯灿:《论楼兰城的发展及其衰废》,《高昌楼兰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19-253页。
    [77] 冯锡时:《清代新疆的屯田》,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244-274页。
    [78] 王守春:《塔里木盆地近代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第7-18页。
    [79] 周廷儒、赵济:《南疆塔里木河中游的变迁问题》,《周廷儒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5-7页,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年第2期,第46-60页。[80] 陈延琪:《1840-1949年新疆人口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初探》,《西域研究》,1992年第1期,第86-93页
    [81] 肖小勇、王炳华、刘文锁:《从古遗址的分布特点看绿洲生态环境的变迁》,《干旱区研究》1995年增刊,第350-358页。
    [82] 王炳华、刘文锁、肖小勇:《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干旱区研究》1995年增刊,第338-349页。
    [83] 陈延琪:《西汉至清历代王朝开发新疆的思想评述》,《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第55-61页。
    [84] 杨利普:《“塔里木”作为地名的几个地理概念》,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编:《杨利普地理论文选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年8月,第204-205页;原载《新疆地名通讯》,1989年第1期。
    [85] 杨利普:《新疆地名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编:《杨利普地理论文选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年,第197-202页。
    [86] 杨利普:《巴州中部平原的国土整治》,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编:《杨利普地理论文选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年,第137-138页;原载《新疆地理》,第7卷第3期,1984年。
    [8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汉唐考古研究室:《新疆库尔勒至轮台间古代城址的遥感探查》,《考古》,1997年第7期,第67-77页。
    [88] 文静:《对清末民初两次人口调查的分析——以当时新疆人口为中心》,《西北史地》,1998年第4期,第43-46页。
    [89] 齐清顺:《新疆建省与南疆维吾尔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第56-62页。
    [90] 熊黑钢等:《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历史变迁的耦合关系》,《地理学报》,第55卷第2期,2000年,第192-199页。
    [91] 祈美琴:《五十年来的近代新疆开发史研究综述》,《西域研究》,2001年第1期,第95-99页。
    [92]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
    [93] 张莉:《汉晋时期楼兰古绿洲环境变迁动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
    [94] 潘岳:《中国西部移民屯垦政策的历史与现实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95] 侯甬坚:《西汉政府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投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2辑,第12-16页。
    [96] 韩春鲜等:《罗布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3辑,第38-45页。
    [97] 中国科学院学部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咨询考察组:《新楼兰工程——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越式发展设想》,《地球科学进展》,第18卷第6期,2003年,第819-830页。
    [98] 侯甬坚:《“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项目申请书》,第5页。
    [99] 侯甬坚:《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4期,第5-16页。
    [100] 胡邦铸:《林则徐在喀喇沙尔》,张钟诚主编:《巴音郭楞文史》(精选本),内部本,2004年,第32—42页。
    [101] 许英勤、徐曼:《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干旱区地理》,第27卷第2期,2004年,第193-197页。
    [102] 关毅:《盛世才主政新疆时期的农牧业政策及其成效述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73-78页。
    [103] 谢丽:《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史》,2005年第1期,第88-99页。
    [104] 王劲、段金生:《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第107-114页。
    [105] 张莉:《18世纪至1949年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06] 刘翠溶、范毅军:《试以环境史角度检讨清代新疆的屯田》,南开大学2005年8月17-19日“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107] 赖小云:《清末塔里木河下游蒲昌城相关问题考述》,《西域研究》,2006年第1期,第79-85页。
    [108] 赖小云:《屯垦政策实施下的环境效应分析——以清末民初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待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