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跨入新世纪,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急剧的变化,网络的出现及发展必定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范式使原有的文化格局由单一走向复杂,文化现实由孤立走向互动,在固有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为基础的三个文化体系支撑的文化格局内部,又滋生演变出新的文化类型,并以积极的姿态在大的文化结构内部产生震荡,影响着社会和个体。如何实现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这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网络文化为基点,探讨了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证了网络文化的内涵。并从综合素质提升;时空界限突破;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手段拓展;工作效果提高;工作社会化实现等多方面阐述了网络文化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深刻分析了网络文化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即人文价值理念消解,人际关系疏离,信息导向多元化,道德行为异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实践、方式方法、工作效果、工作者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本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the Chinese society changes greatly with the developing internet.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ill have effect on the whole society'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culture of internet not only makes the old culture from single patterns to complicated ones, but also makes it from isolation to exchange.
    A new culture pattern is evolved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stern modern culture, and Marxism's culture. It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whole society and single person. It is an unsolved problem for political idea teachers to create college political idea work under the internet culture backgroun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internet culture. I study the college political idea work under the internet culture background. It proves the intention of internet culture which offers college political idea work chanc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break of time and space's limit, creation of word pattern and extension of work method, effects of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his paper has theori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for College Political idea work in the internet age.
引文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 17号文件)
    3、《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献》(2000年6月28日)
    4、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1年版
    5、吴秀生著 《社会转型与文化约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6、严耕、陆俊《网络悖论—网络文化的反思》国防科技出版社 1998年版
    7、黄志坚著《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8年版
    8、张穆费、潘穗《青年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9、刘书林、陈立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版
    10、王寒松《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版
    11、谢海光主编《互连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2、张蔚萍、李永恒《思想行为学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年版
    13、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1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15、田霞“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刊) 2002年第10期
    16、刘梦兰、莫守忠“高校青年学生网络思想与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载《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刊) 2002年第10期
    17、扈海鹏“网络文化:人的社会性解释的起点与挑战”载《文化研究》(人大复印刊) 2002年第9期
    
    
    18、戚攻“网络文化对现实文化的影响”载《探求》 2001年第4期
    19、武俊梅“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20、李英姿“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现实思考”载《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
    21、王十禾“网络时代的文化互动”载《上海社会科学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22、赵君“网络技术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载《社会科学家》2001年第5期
    23、王健、李卓英“互连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载《长白学刊》2001年第2期
    24、李国刚“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载《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第4期
    25、陈勇、王艳霞“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刊) 2002年第4期
    26、张静蓉“转型期社会的文化困境与选择”载《文化研究》(人大复印刊) 1999年第3期
    27、梁胚桓“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载《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刊) 2002年第4期
    28、李遥“互连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载《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刊) 2002年第9期
    30、李小林、张俊燕“网络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2年第1期
    3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3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 1998年版
    3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出版社 1997年版
    34、迈克尔·德图佐斯《未来会如何—信息世界展望》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35、戴维·巴特勒《媒介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9年版
    
    
    36、Gans, Herbert J.1974. 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New York: Basic Books.
    37、Weatherford, R.1993: Word peace and the Human Family. London: Routledge.
    38、Shearona A. Lowery, Melvin L. De Fleur, 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8、Webster, A. 1984: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London: Macmillan.
    39、W. shramm, J. Lyle &W. B. Parker, 1961, Television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anford, Californi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