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知识产权是因个人创造性智力劳动而由知识产权人享有的一种
    专有权。信息资源共享则代表社会公众利益,要求限制信息专有,
    反对信息垄断。基于两者间的冲突,如何解决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
    品的垄断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法制的
    权威来协调各种因素,实现知识产权制度激励知识创新和保障知识
    传播利用的双重目标,关键在于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目前
    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著与相关论文甚
    少。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具有紧迫性,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创新的关系着手,反思知识产权制
    度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分析知识产品具有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的
    双重属性、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辨证
    关系,进一步论证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及其配置。本文
    主张建立一个兼顾自由与秩序、效益与公平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
    制,以此协调知识产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并从国内和国际两
    个层面对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进行了具体构建。文章最后还提出
    利益平衡作为知识产权的内在精神和外部机制,是一个动态的、永
    无止境的辨证过程。知识产权制度只有在对利益平衡目标的不断追
    求中,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合理的配置。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a kind of exclusive rights enjoyed b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 based on personally creative intellectual work. The shar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s on behalf of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requiring limit information exclusivity, and opposing to information monopoly. Based 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respects, how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monopoly in knowledge product shared b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 and the rational demands for the knowledge product of the public, coordinate various kinds of conflict factors with the authority of legal system, and realize double goal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to encourag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nsure knowledge diffusion, the key point lies in setting up mechanism of balancing of interests with regar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in domestic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still in stage of starting up to now, on which there are very few monographs and relevant articles. Hence, t
    o develop studies on the issue regarding the mechanism of balancing of interests in irtellectual property poses strongly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one as well.
    This dissertation, setting about from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reviews som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alyzes the public and social attribute of knowledge product, the nature of privat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alectical relation of personal interests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and thus further demonstrates various kinds of interest relation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llocation. This dissertation, argues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balancing of interes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at gives consideration to freedom and order, benefit and equity, with which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Also, this dissertation establishes a concrete framework on the mechanism of balancing of interes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both in domestic and worldwide level.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holds that, as an inherent spirit and external mechanism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lancing of interests is an endless and a dynamic, dialectical course. Only by pursuing constantly to the goal of balancing of interests 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realize the most rational disposi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引文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61页。
    [3]赵震江,《论法律在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第34页。
    [4][美]查理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5]吴汉东,《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第131页。
    [6][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191页。
    [7][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页。
    [8][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9][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10][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11][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12]易继明,《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第53页。
    [13][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14][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2页。
    [15]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
    
    271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2页。
    [18]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1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78页。
    [21]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22]付子堂,《法律功能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23]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页。
    [24]孙国华,《论法与利益之关系》,《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第47页。
    [25]孙国华、黄金华,《论法律上的利益选择》,《法律科学》1995年第4期,第35页。
    [26]瞿一找、陈昭宽,《版权讲座》,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4页。
    [28][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6页。
    [2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4页。
    [30]C·库利,《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年
    
    版,第278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960版,第38页。
    [32]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6页。
    [33]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311页。
    [34] [日]川岛五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瞿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54页。
    [35] 张文显,《法理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275页。
    [36]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19-41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960版,第71页。
    [38]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第242页。
    [39] 张新宝,《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律出版社 1986年版,第22页。
    [40] 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华夏出版社,第81页。
    [41] 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华夏出版社,第154-155页。
    [42] 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华夏出版社,第144页。
    [43]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275页。
    [44] 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1991年版,第77页。
    [45]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298页。
    [46] L. Ray Patterwson、Stanley W. Lindberg:The Nature of Copyright:a Law of Users' right,1991.
    [47] [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第190页。
    [48] [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第186页。
    [49] [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12月版,中译本序。
    [50] 张清奎,《中国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专利法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法研究所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0年版,第17页。
    
    
    1、 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王先林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 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 刘茂林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 吴汉东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6、 王伟光著,《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 陈传夫著,《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罗玉中主编,《知识经济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沈岿著,《平衡论: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邵诚、刘作翔主编,《法与公平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 [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2、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13、 [美]查理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
    14、 [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5、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
    
    商务印书馆 1964年版。
    16、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7、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18、 张文显,《法理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19、 [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