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上市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证券公司上市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人们较多的从经济学、组织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讨论。实际上,证券公司上市从根本上涉及一个公权力和私权利分配的问题。权利(力)分配的侧重点不同,对证券公司上市的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政府主导观念根深蒂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该观念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对此,本文提出应当树立“证券公司上市以公司为主导”理念,并从主体、权利、行为、责任四方面逐一对证券公司上市展开论述。这正好构成本文的四大基本框架。
     在第一部分的主体论中,先从国内外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入手,明确了上市的证券公司面临的重大意义:通过上市,证券公司能够打开新的融资渠道实现大规模的融资,也能够迅速提高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和对外扩张能力;证券公司将聚集到的资本再次投入到证券金融市场势必会拓展其经营业务范围,从而改变现在证券公司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同时,证券公司上市还可以有效防范时常风险并可以将证券公司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实现约束的透明化。在我国现行法律文件中,没有对证券公司的上市基本能力的限制,但是证券公司是否实现股份改制、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等目前面临的问题却将会对证券公司能否实现上市产生影响。虽然证券公司具有上市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政府主导观念的束缚,证券公司并没能够实现充分独立,更不说实现市场化了。由于政府主导,证券公司长期以来不仅缺乏竞争意识和核心竞争能力,而且还存在诸多制度缺陷。上市将增强竞争并加速市场化的进程,为实现高质量上市,应该树立“证券公司上市以公司为主导”理念,该理念不是对政府作用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公权力和私权利的重新分配。目前
    
    证券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正体现了这种变化。
     第二部分进一步明确了证券公司上市就成为公司自身权利行使的结果。是
    否上市、什么时候上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上市都将取决于公司自己。虽然证
    券公司享有上市方面的权利,但是上市权利不得滥用,在权利行使过程中要受
    诚实信用原则的限制并应该接受合理监管。监管和上市权利行使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如何协调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涉及证券公司上市行为。指出权利意识的确立,将充分调动
    证券公司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实现上市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的证券
    公司整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以及信息披露等问题。
     第四部分强调的是民事责任。由于政府主导,我们更多依赖于行政责任和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制度极不完善,而证券公司上市由于涉及众多利益主体,
    所以市场责任或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针对特定主体的民事责任都应该引起足够
    重视。鉴于篇幅,本文只是对市场责任中的诚信责任和证券民事责任做了讨论。
    不仅结合证券公司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对民事责任进行探讨,还在程序保障方面
    强调了代表人诉讼的重要性。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the listing securities companies of China in many fields. In fact, we should take care how to deal with public rights and private rights when talking of this topic. The different choice will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 In our security market, the govern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rooted in the market,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ed, more shortcomings appeared. So, we should set up a thought that a company is the center, and we can make it clear by four sections as followed:
    In section one, We will know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ist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listed not only can gather a great lot of money, but can improve its service scope which will change someth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nies are graded openly. The companies have the right to list in special market, however, something hold the leg of the companies owe to the control of our govern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place it by a new one.
    In section two, it makes much clearer that it is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right to list or not. Of course, the companies can not misuse the right. Then, we should think highly of how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common, some basic rules and safe-garde ways are taken.
    In section three, several action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listed are argued. In order to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ight to list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 which is good to gain a great result in some fields, such as how to merger , how to be a sound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how to
    
    
    disclose the vital information.
    In section four, civil liabilitie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re talked. Owe to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we often depend on the other two liabilities instead of civil one. But market liability and securities civil liabi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Besides, representative's action can be used in our process.
引文
1.杨洁、辛志纯:《企业重组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孔礼鹏:《企业产权交易的法律与实务——公司收购与兼并》[M],经济出版社,1995年5月。
    3.余延满:《合同法原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张岩主编:《兼并风波》[M],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
    5.郭林广、区沛达:《香港公司证券法》[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施天涛:《关联企业法律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美)弗雷德·威斯通,(韩)郑光,(美)苏姗·E·侯格著,唐旭等译:《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郭锋等译:《证券管理与证券法》[M],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10.张舫:《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1.王韬光、胡海峰:《企业兼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刘澄清:《公司并购法律实务》[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官以德:《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透视》[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14.陈共、周升业、吴晓求主编:《公司并购原理与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刘俊海:《股东权法律保护概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16.王开国主编:《国外企业收购与兼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符启林:《中国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8.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证监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会计学院《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班》讲义,2002年3月。
    20.[中]中祥投资有限公司与[美]董事会咨询公司编著:《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M],地震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21.官以德:《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透视》[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2.张舫:《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3.李伟:《论我国证券法中的上市公司收购》,载《政法论坛》[J],1999年第1期。
    24.宋永泉:《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若干法律问题》,载《法律科学》[J],1997年第2期。
    25.忠梅、彭晓晖:《论企业兼并过程中公开收购股权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对策》,载《法商研究》[J],1996年第1期。
    26.符启林:《中国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唐宗:《康恩贝买壳上市警示》,载《改革》[J],1998年第5期。
    28.刘澄清:《公司并购法律实务》[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9.吴胜春、刘文华:《公司并购防御的法律规制》,载《法商研究》[J],1998年第4期。
    30.黎友强:《目标公司董事会有权采取反收购措施吗?》,载《法律科学》[J],1997年第4期。
    31.杰罗帕·柯思:《美国的收购法简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证券立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2.段爱群:《跨国并购原理与实证分析》[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3.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利构造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4.尹萃:《证券公司集团化战略》,《资本市场杂志》[J],2002年第7期。
    35.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6.[台]李开远:《证券管理法规》[M],一手文化有限公司发行,1997年版。
    37.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辞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梁彗星:《民商法论丛》(第17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版。
    39.王保树:《商事法论丛》(2),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0.《股民在证券市场中的角色、权益保障及救济方式》,载于《上海证券报》[N],2002年10月24日、11月7日、11月14日。
    42.《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前置条件引起的三点思考或质疑》,载于《上海证券报》[N],2002年6月11日、6月18日。
    43.《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若干问题》,载于《中国证券报》[N],2002年10月29日。
    44.《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特征及面临的法律问题》,载于《证券时报》[N],2002年6月29日。
    45.《从证券民事赔偿案例的实践看司法解释有待完善的难点》,载于《上海证券报》[N],2002年7月9日。
    
    
    46.《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司法实践焦点问题之问答》,载于《财经时报》[N],2002年7月12日。
    47.《证券民事侵权赔偿采用集团诉讼制度之我见》,载于《上海法学研究》(双月刊)[J],2002年第4期。
    48.《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完善的挑战与要求》,载于《证券时报》[N],2002年7月27日、8月10日。
    49.《从立案后的银广夏案看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有关问题》,载于《中国证券报》[N],2002年8月8日。
    50.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
    51.金德环(主编):《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52.厉以宁(主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3.刘波(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M],学林出版社,1997年。
    54.马金良:《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特征及其变迁》,《中国证券报》[N],1998年7月9日。
    55.吴晓灵等:《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金融》[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56.杨成长:《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的引发根源和基本出路》,《金融研究》[J],1999年第6期。
    57.中国证券报社与三峡证券公司合编:《世纪之交:中国证券公司的思考》[M],新华出版社,1999年。
    58.法博齐与莫迪利亚尼:《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59.查里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60.埃德加.E.彼得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