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金融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跨国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外资银行陆续进入别国金融市场。这对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国际金融业存在着巨大风险,往往会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在不断加快,大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当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趋势。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和中央银行监管状况与WTO的要求和先进国家的监管水平还有相当差距。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立足于我国实际,借鉴先进国家的监管经验和国际惯例与要求,参照国际标准,修改与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尽快提高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水平。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外资银行概说。本章的内容是外资银行基本知识。首先介绍了“外资银行”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及通常的四种组织形式,即分行、子公司、合资银行或联合银行、代表处。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经营目的主要是六个,即为跨国公司提供服务、融通国际贸易、向海外追求利润、开辟资金来源基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逃避母国的法律限制。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外资银行十分依赖于同业拆借资金,二是外资银行侧重于批发银行业务而较少涉足零售银行业务。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不同的理论指导着不同的监管实践。外资银行监管大致经历了银行监管必要论、银行管制反对论和有效银行监管论等三个阶段。在理论指导下,外资银行监管方式日益完善,国际合作日趋加强。
    第二章,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原则。一国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时,必须首先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明确其政策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恰当的各项具体监管措施。本章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介绍。一是保护主义原则,持本原则的主要是经济相对落后国家,但也有一些发达国家,目的主要是保护本国金融业免受外来干扰和控制。目前持完全保护主义原则的国家逐渐减少,而大多采取务实态度,实施有限度的保护主义政策。二是对等互惠原则,其核心内容是双方从对方得到的待遇处于平衡状态。在具体实施时有两种处理方式,即形式上的对等原则与实质上的对等
    原则。三是最惠国待遇原则,此原则是国家所承担的条约义务。外资银行法律管制领域中的最惠国待遇首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所确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其第二条明确规定了世贸组织成员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应无条件地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在实践中有一些国家要求实行对等的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四是国民待遇原则,给予外国金融机构一定范围国民待遇的国家多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开放、金融体系发达、金融管理机制健全以及外国金融机构能有发展余地和潜力的国家和地区。
    各国选择政策原则的根据有以下三条:1、根据引进外资银行的目的来考虑;2、根据本国经济金融的现实来考虑;3、根据本国经济金融发展战略考虑。结合我国金融市场与外资银行的具体发展状况和进程,我国宜采取对等的国民待遇原则,并辅之最惠国待遇原则作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原则。
    第三章,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首先总结了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现有法律法规在我国加入WTO后存在着明显缺陷,已不适应实际需要。第二节概括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从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资本金管理、税收、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五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三节在立足目前监管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加入“世贸”后,我国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引进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许多有利方面,但由于外资银行在体制、经验、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是纯粹的商业银行,它们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将形成极大威胁;此外,外资银行还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控制力、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外在约束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给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带来难度;另外,外资银行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会利用种种手段,想尽办法规避监管,而不惜破坏我国的法律制度、市场规范及公共利益。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督管理,尽可能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其副作用降到最低。
    第四章,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要求。我国要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提高监管水平,就必须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遵循国际惯例。在这方面,“服务贸易总协定”和“巴塞尔协议”是最重要的规则和标准。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规定了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等三项一般原则和市场准入、国民待遇两项特定义务。这五项原则是世界金融服务业的游戏规则,我国加入WTO后必须接受。
    巴塞尔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和标准是世界各国对银行业监管实践中所普
    遍采用的指导性原则及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国际惯例的性质。这一文件群从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国际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以及有效银行审慎监管等方面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指导原则及标准。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如?
引文
1. 《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新探》 主编余劲松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商业银行监管比较》 作者杨卫红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年版
    3. 《中国金融业与WTO》 作者唐文琳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 《世界银行业监管》 主编周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6. 《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 作者周道许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7. 《中国人民银行干部培训活页教材》1—02、1—03、1—10
    8. 《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2期
    9. 《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2000年第2、3期
    10. 《上海金融》2000年第2、7期
    11.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2. 《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13. 《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1期、2000年第5、7期
    14.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6. 《法学评论》1999年第2、5期
    17. 《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