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行政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国际社会,不仅存在着征收关税、进口限制、反倾销、反补贴等防守性贸易保护措施,还有以对外贸易壁垒调查为代表的进攻性贸易保护措施。世界范围内,将对外贸易壁垒调查作为一项制度建立起来的国家(地区)为数不多,主要有美国、欧盟和中国,其中以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和欧盟《贸易壁垒规则》(TBR)最为典型。借鉴美欧立法经验,中国亦建立起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旨在消除国外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维护对外贸易的正常秩序。随着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国外对华产品贸易壁垒亦日益增多,发挥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作用的社会需求日趋迫切。对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立法进行深入理论分析,提出完善中国立法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行政法角度研究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立足于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行政属性,采用行政过程论为基本分析定式,将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过程中的行政活动进行类型化处理;以行政法治化为分析路径,揭示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专门性规则及程序制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关照为分析准则,剖析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之不足,并尝试提出完善建议。运用历史、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中国法律制度的内容为分析蓝本,结合法学基本理论和美欧的制度经验,总结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内容的一般规律,为中国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制度框架。全文按照“理论分析”、“制度变革”到“社会实践”的逻辑进路安排篇章结构。
     本文认为,不能静态地看待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将其功能仅限定于资讯提供的范围,而应该以行政过程的视角进行考量,将其被定性为以动态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行政过程。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欧盟TBR和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的规定看,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是一国外贸行政机关针对外国政府的贸易壁垒发起调查、作出确认并采取相应措施的行政活动。依行政行为类型化分析,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过程中的行政活动包括行政调查、行政确认、行政裁定等行为。行政调查通过获取资讯来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并提出调查报告,外贸行政机关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裁定,确认所指控的外国政府的措施或做法是否构成贸易壁垒。外贸行政机关的裁定为进一步采取其他措施或启动WTO多边贸易争端程序提供依据。
     对外贸易壁垒调查不仅是一个行政活动过程,它还是一个规范或秩序系统。美国、欧盟和中国都有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专门立法,建立了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法律制度体系。本文认为,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具有行政法制度属性,通过对规范的分析,归纳出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实体规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适用范围;二是贸易壁垒认定的法律依据;三是损害的认定标准。程序规则是有关外贸行政机关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过程中应遵循的方法、步骤、时限、顺序等规定。这些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行为的规范体系。鉴于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机关拥有较大的行政裁量权及行使权力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本文从行政程序制度具有制约作用的认识出发,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程序的正当程序要素,并在微观层面上对其中的程序制度进行分析。
     在中国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的进程中,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被作为主动进攻性保护贸易制度引入中国对外贸易法中。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尽管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在中国的步履维艰不能完全归咎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但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实践将会更为丰富。鉴于此,本文借鉴美国、欧盟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立法经验,对中国制度的立法背景、制度框架、内容设计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指导思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之建议。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阐述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过程中的行政活动规则,尝试构建起规范对外贸易壁垒调查的制度框架,据此对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检讨,提出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若干建议,以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破茧成蝶”。
There are not only defensive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that include tarriff, importrestriction,anti-dumping,anti-subsidy, but also agrressive trade protection,of which TradeBarrier Investigation is the representative,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owadays.A fewcountries have take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as a system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United States,EU and China.The most typical cases are "Section301" of U.S. Trade Lawand EU TBR.China has established a syestem of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to overcomethe adverse effects of trade barriers on Chinese foreign trade,to maintain the normal orderof foreign trade, referred to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 and EU.Since China is the firstlargest emport country, the more trade barrier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on China’sproducts,the social demand for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System is becoming moreurgent. It’s practically important that theoretical analyses on legislation of Trade BarrierInvestigation System are conducted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inChina are put forwar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aw,this paper adopts administrative processtheory as the basic analytical formula, classifies administrative action by administrativenature, and proclaims specified regualtions and rules of procedure in the process of TradeBarrier Investigation by the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ruled by law. It dissects theinsufficiency i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of China,and attempts to bring forwardsuggesions on improvement,according to analytical norm of applying theory topractice.Taking China’s law system as original version,linking basic theory of law toexp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 the normal rule of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issummarized by means of historical,comparative,empirical research law,and the valuable system framework is provided.The logic of context is the following, theoreticalanalysis,system transformation,and so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holds the view that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looked upon as aadministrative process in a dynamic way, instead of being taken as merely providinginformatio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is an administrative activity aiming at otherconutry’s trade barriers,which is lauched,confirmed and taken some related measures byone country’s adminstrative departments, which is comprised of administrativeinvestigation,confirmation and judgem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action types.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ascertains the facts by abtaining information,collects evidence and raises investigation report, which on the basis of Foreign tradeadministrative departemnt makes the judgement and confirms whether the activities ormeasures of the charged government lead to trade barriers.The judgement of TradeAdministrative Departemnt is an evidence for the futher action or launching WTOmultilateral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an order system as well as a process of administrativeactivities, was built up in the United States, EU and China, so was a law system there. Thispapar puts forward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e rules of Foreign Trade BarrierInvestigation due to its nature and analysis.The substantive rules are the following:1Theapplication of the 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2Evidence concerning affirmation of tradebarrier.3Injury requirement.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relation to the trade rules ofprocedure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procedure,which are requirements for method,steps,limited time and order i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The regulation system of TradeBarrier Investigation is composed of substantive rules and rules of procedure.
     Since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has more powerful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it is possible to impact o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takes restrictive func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system intoaccount,analyzes regulations of procedure at micro-level,and puts forward elements inproper procedure of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at macro-level.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de Law of China as apositive aggressive measure to protect its foreign trade,while China is being integrated into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The imperfect system is just one of reasons to lead theinsufficiency in practice of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system,which will be mature withimproved system.Thus, the analysis on legislation background,system framework,contentis conducted, and guideline to improve China's Foreign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systemand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raised on grounds of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system inthe United States and EU.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elaborate rules of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in TradeBarrier Investigation, tries to build up the system framework, inspects problems,and puts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China's Trade Barrier Investigation for its perfection.
引文
1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
    2蓝色壁垒(Blue Barriers)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蓝色壁垒由社会条款而来,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
    32009年6月底,《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由此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名词,成为了贸易保护的“新马甲”。
    4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国家出口行动”,即未来5年美国对外出口增长一倍、创造200万就业岗位。这是美国实施的政府出口促进战略。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对出口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未来将以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来达到目标。
    5中国商务部商务视频,http://video.mofcom.gov.cn/activities/20120325/2817.html62004年的“中日紫菜案”是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第一案,2010年的“中美再生能源案”,是第二起,目前正在进行中。
    7参见余劲松主编:《国际经济交往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第367页。
    8罗豪才、宋功德:行政法的失衡与平衡,《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第72—89页。
    9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105-106页。
    10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09页。
    11翁岳生编:《行政法》(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第10页。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9期;“世界贸易组织‘301条款’案评析——1998年欧共体与美国关于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310节的争端案”,载《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1期;梁小尹、钟黎敏、任薇:“美国‘特殊301条款’及其应对之策的思考”,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4余敏友:“欧共体贸易壁垒条例(TBR)评述”,载《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1期。丘幸:“欧盟《贸易壁垒条例》对中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启示”,载《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第4期;朱宏文:“欧盟贸易壁垒条例的实施状况与法律分析“,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程保志:“试析欧共体贸易保护工具与WTO体制的‘对接’——以TBR为例”,载《国际经济战略》2010年第4期。
    15程卫东:“限定自由裁量权——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规则评析”,《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蔡从燕:“中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汪家磨、蔡从燕:“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立法:成就与不足”,《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4期;蔡从燕:“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成就、不足及完善”,《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乔生:“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与欧共体《贸易壁垒条例》之比较”,《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苟大凯:“贸易壁垒认定的依据与期限”,《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童蔼,成裔容:“中国首例外贸壁垒调查案件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年第6期;宋韶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性质探析”,《研究生法学》2006年第1期;吴伟:“浅议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完善——兼谈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之借鉴”,《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熊明华:“中美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5期;张晓京:“关于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设置的思考”,《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8期;温树英,姚俊峰:“WTO体制下中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有效性分析”,《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史晓丽:“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实体规则研究”,《法学杂志》2011年第7期。
    16于安:“WTO协定国内实施问题”,《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王家福:“WTO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石佑启:“WTO对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影响”,《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应松年,王锡锌:“WTO与中国行政法律制度改革第几个关键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17江必新:《WTO与行政法治——行政法但世界眼光》,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第233页。
    19在政治学上,政府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依法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一切国家机关;而狭义的政府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本文主要在狭义上使用“政府”一词。
    20W.Ivor.詹宁斯[英],龚祥瑞、侯健译:《法与宪法》,北京:三联书店,1998,第149页。
    21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75页。
    22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75页。
    23中国商务部为了切实做好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工作,帮助各有关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各类企业准确判别和收集贸易投资壁垒信息,2002年编写了《贸易投资壁垒信息收集指南》,该文件是在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实践,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协议,并结合中国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拟定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24关税高峰是指在总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少数产品维持的高关税。关税升级是设定关税的一种方式,即随着进口产品加工深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关税税率。关税配额是指对一定数量(配额量)内的进口产品适用较低的税率,对超过该配额量的进口产品则适用较高的税率。从量关税是指以货物的计量单位作为征税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的关税金额作为税率的关税。从价关税从价关税是指以货物的价格作为征税标准的关税。参见商务部:《贸易投资壁垒信息收集指南》。
    25参见商务部:《贸易投资壁垒信息收集指南》。
    26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英],刘平等译:《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91页。
    27威廉·韦德[英],徐炳等译:《行政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704页。
    28同上,第718、719页。
    29罗传贤:《美国行政程序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5,第73页。
    30室井力[日],吴微译:《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第129页。
    31黄学贤:《行政检查制度论纲》,《东吴法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页。
    3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154页。
    33周佑勇:作为过程的行政调查——在一种新研究范式下的考察,《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29页。
    34黄学贤:行政检查制度论纲,载《东吴法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第232页。
    35杨海坤、郝益山:关于行政调查的讨论,《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第70—73页。
    36周佑勇:作为过程的行政调查——在一种新研究范式下的考察,《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30页。
    37参见刘宗德:日本行政调查制度之研究,载《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第226—229页。
    38周佑勇:作为过程的行政调查——在一种新研究范式下的考察,《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31页。
    39博登海默[美],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9,第486页。
    40程卫东:限定自由裁量权一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评析,《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第44—48页。
    41余劲松:《国际经济交往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第2页。
    42李成钢:贸易投资壁垒调查,http://unn.people.com.cn/BIG5/22220/35841/35843/2777423.html。
    43韩立余:《美国外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353页。
    44Trade Expansion Act of1962.&252.76Stat.879.美国国会于1975年将此条款废止。
    45参见费舍(Fisher)《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对话货物、服务和资金出口商的保护》,《国际商业中的法律与政策》(英文),第14卷(1982年),第573页。转引自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5页。
    46J H. 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rn: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Massachusetts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89.
    47“鸡肉大战”是指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61年至1963年间发生的鸡肉贸易摩擦。由于美国出口至欧共体的鸡肉增加,欧共体于1962年颁布“共同体农业政策"(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使鸡肉进口税率大幅度增加。美国与欧共体依GATT的程序展开磋商,但因美国与欧共体就美国受损数额无法达成协议,便申请由GATT设立小组进行认定。GATT小组作出最后结论认定美国遭受26亿美元的损失。据此,美国援引第252节对欧共体输往美国的马铃薯等产品撤回其关税减让,其加课的进口关税约相当于美国在鸡肉出口上的损失额度。
    48Trade Agreements Act of1974§301(a)
    50Julia Christine Bliss,The Amendments to Section301:An Overview and Suggested Strategies for Foreign Responses,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XX(1989),pp.502-503.
    51欧盟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1年12月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并于1993年1月1日生效,欧洲联盟成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生效并没有当然终止欧洲共同体的存在,《欧洲联盟条约》生效后也未对称谓的变更作出决定,目前“欧盟”和“欧共体”两种称谓都可使用,前者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但法律文件和对外签署协议仍需用“共同体”一词。本文根据不同情况相应的使用了“欧盟”和“欧共体”两种称谓。
    52根据1979年欧共体法院就国际橡胶协定案发表的对共同商业政策的意见,共同商业政策包括一切规则以及实际上影响与第三国有关的商品、服务贸易以及支付的措施。由此,欧盟商业政策工具包括:关税调整、进口配额、进口监视制度、自动出口限制、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以及贸易壁垒调查措施(TBR)等。参见Stanbrookand Hooper, KPMG European Business Centre, A Business Guide to European CommunityLegislation.London,1993,p.103-142.
    53Reg.2641/84,Preamble.
    54I. V. Bael&,J. F. Bellis, Antidumping Other' Trade Protection Laws of EEC,2nd edition,Tax Business&LawPublishers,1990, p.331.转引自蔡从燕:中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第158—167页。
    55Some clarifying changes 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under the NCPI were introduced in1994. See CouncilRegulation522/94, OJEC1994L66/10.
    56Article13(3) TBR.
    58See Article2(8) TBR
    591997年6月16日一17日,欧盟理事会阿姆斯特丹政府间会议通过的欧盟条约第13章新条款(第5款)规定欧盟理事会根据欧盟委员会一项建议案,经过与欧洲议会磋商,一致通过的决议规定:可以将第113条第1-4款的适用扩大到这些条款所未涉及的有关服务和知识产权的国际谈判和协定。参见M.Koskenniemi(ed.)International LawAspec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1,1998,p.125-138
    60Article13TBR.
    61Article12(3) TBR.
    62e.g. Case C—174/87;Ricoh V. Council,(1992)ECR I—1335,Para68.
    63商务部:《2005年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64余劲松主编:《国际经济交往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第367页。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37条、第38条、第39条。
    66葛洪义主编:《法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365页。
    67数据来源于欧盟的网站: http://ec. europa. eu/trade/issues/respectrules/tbr/cases/index_en. htm。访问日期为2009年6月30日。
    68顾春芳主编:《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2011)》,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第13页。
    69日本、韩国等WTO主要成员方国内建立此项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一般地,参见IchiroAraki, The Evolution ofJapan’s Aggressive Legalism,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55,2004,pp21-24.also, Dukgeun Ahn, WTO DISPUTESETTLEMENTS IN EAST ASIA, NBERWORKING PAPER SERIES, December2003.转引自苟大凯: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与多边纪律的潜在冲突——以欧共体商用船舶贸易案为例,《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4期,第26-33页。
    70王厚双主编:《各国贸易政策比较》,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第93页。
    71陈宝森:克林顿经济政策六年回眸——1999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解析,《世界经济》1999年第7期,第60—
    75页。
    72韩立余:《美国外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353页。
    73李计广,张汉林,桑百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第8-13页。
    74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1页。
    75张也白:美国外交决策的特点,《美国研究》1987年第4期,第53页。
    76张利民:《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第63页。
    77邱永红:美国经济霸权论纲,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436页。
    78郭雳:美国“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互动及其前景预测,《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第145-151页。
    79熊皮特[美],闫月梅节译,杨彦君校:《共产党宣言》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第3期,第45页。
    80陈立虎:《现代国际贸易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第430-432页。
    81程卫东:限定自由裁量权——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评析,《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第44页。
    82Jose Manuel Cortes Martin,"The European Community Trade Barriers Regulation: Private Party Involvement inInternational Procedures Regarding Unfair Foreign Trade Practices",35Tex. Tech L.Rev.269(2004).
    83《建立WTO协定》序言指出:“本协定成员方认识到指导他们在贸易与经济领域的关系,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准,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拓展货物与服务贸易的生产,而且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世界资源获得最佳利用,力求兼顾保护与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达此目的的措施。”
    84See Report of the Panel on United States-Sections301-310of the Trade Act of1974(Section301Case), WT/DS152/R,
    22December1999.
    85余劲松:《国际经济交往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第2页。
    86参见对外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译:《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56页。
    87有关本案的事实及程序情况参见:Report of the Panel, United States-Section301310of the TradeAct of1974,
    WT'/DS152/R,at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e/dispute/wtds152r.doc, December22,1999.
    88参加本案的第三方成员包括巴拿马、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西、加拿大、古巴、多米尼克和圣卢西亚、多米尼加共和国、中国香港、印度、牙买加、日本、韩国、泰国。
    89Judith H. Bello. Alan F. Holmer,The Post一uruguay Round Future of Section301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Business, Vol.25,1994.
    90Article2.1TBR.
    91Jean Charles Van EECKHAUTE, Private Complaints against Foreign Unfair Trade Practices, Journal of World Trade33(6)1999.
    921995年拉美五国(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及后来参加进来的巴拿马)和美国联合投诉非加太(ACP)国家及日本、印度等作为第三方参加的欧盟香蕉进口机制争端案。石静霞、陈卫东:《WTO国际服务贸易成案研究》(1996一2005)——国际经济法论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四章香蕉案的介绍和分析。
    93城仲模:二十一世纪行政法学发展的新趋势,《法令月刊》,第52卷。
    94李震山:《行政法导论》(修订7版),台北:台湾三民书局,2003,第235页。
    95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知识产权案”为例,在中美达成协议后,中国政府颁布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一系列条例,成立了特别执法队,严厉打击了各地侵权行为,特别是侵权的源头,清理整顿了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软件市场,关闭了侵权盗版的工厂。美国也承认,中国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执行体系。
    96朱维究,胡卫列: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第71页。
    97哈特穆特·毛雷尔[德],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第466页。
    98刘宗德:日本行政调查制度之研究,〔台湾〕《政大法学评论》第52期,第111-142页。
    99洪文玲:《行政调查与法之制约》,台北:学知出版公司,1998,第33页。
    100Section301(a)(b),19U.S.C.§2411(a)(b).
    101《乌拉圭回合协定法》第314节对《1974年对外贸易法》分章III的修订。19U.S.C.§2411(d)(3)(B)(i)(II)
    102约翰·H·杰克逊[美],张乃根译:《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148页。
    103杨海坤,黄学贤:《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角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266页。
    104刘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第246页。
    105欧内斯特·盖尔霍恩、罗纳德·M·利文[美],黄列译:《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119页。
    106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第750页。
    107余敏友、左海聪:《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159页。
    108洪文玲:《行政调查与法之制约》,台北:学知出版公司,1998,第63页。
    109杨海坤主编:《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第183页。
    110Cheng Weidong,"Chinese Rules for Trade Barriers Investiga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 Australian Journal ofAsian Law Volume6No3(2005), p.288.
    111贝罗(Bello)和霍尔姆(Holmer):“301条款最近的重大发展”,载《国际法学家》(英文),第21期(1987年),第212页。转引自杨国华著:《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第46页。
    112Section301(d)(4)(B),19U.S.C.§24I1(d)(4)(B).
    113Section301(d)(3),19U.S.C.§2411(d)(3).
    114Section301(d)(5),19U.S.C.§2411(d)(5).
    115Article2.3TBR.
    116Article2.4TBR.
    117参见Article10.1(a)-(c) TBR.
    118参见Article10.2TBR.
    119参见Article10.4TBR.
    120章志远:《行政行为效力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第20页。
    121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第275页。
    122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123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第19页。
    124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第5页。
    125斯蒂芬L.埃尔金[美],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北京:三联书店,1997,第
    182页。
    126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期,第6页。
    127江必新:论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及其监督,《法治研究》2011年第1期,第5页。
    128陈瑞华:程序正义——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第23页。
    129同上,第24页。
    130王锡锌:正当法律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法学评论》2002年第2期,第23-29页。
    131江必新:论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及其监督,《法治研究》2011年第1期,第8页。
    132威廉韦德[英],徐炳等译:《行政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95页。
    133Section302(a)(1),19U.S.C.§2412(a)(1).
    134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第52页。
    135“第二套程序”是指保证欧盟充分行使对第三国商业实践的各项权利的程序,该程序不对私人,欧盟委员会只应成员国请求采取行动。本程序事实上从未被使用过。
    136Section302(1),19U.S.C.§2412(a)(1).
    137Article3.2, Article4.2TBR.
    138Article8.1TBR.
    139Article5.4TBR. Section302(a)(2),19U.S.C.2412(a)(2).
    141Section303(a)(3),19U.S.C.§2413(a)(3).
    142Article8.2(a)(b) TBR.
    143在下列情况下,USTR可以不采取行动:(1)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全体已经确定,关贸总协定专家组已经提出报告,或者贸易协定中的争端解决程序已经查明,美国依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利没有被否定或侵犯;(2)美国USTR查明,该外国正在采取令人满意的措施以实现美国在贸易协定中的权利,该外国已经同意取消或逐步取消这一做法,同意了解决美国商业负担或限制的紧急办法,或者同意对美国贸易利益作出令人满意的赔偿;(3)美国发现,在特殊情况下,采取行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利益,或者行动将给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144Article11.2TBR.
    145Article11.1TBR.
    146《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28条、第30条。
    147Section301(c)(1),19U.S.C.§2411(c)(1).
    148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第57页。
    149Article11.2(a), TBR.
    150Article11.2(c), TBR.
    151Article12.2, TBR.
    152Article12.3, TBR.
    153Article12.2, TBR.
    154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56页。
    155王锡锌:《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第45页。
    156“正当法律程序”原则(Due Process of Law)为美国宪法第5条和第14条修正案所规定。有关详尽的阐释可参阅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第382-414页。
    157姜明安:行政程序立法及其基本原则,《中国司法》2006年第5期,第12—17页。
    158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第328—332页。
    159该编号为《美国法典》的统一编排,即US Code Titlel9, Section2155,并且依此编排,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309条分别为《美国法典的》第2411-2419条。
    益、谈判总目标以及主要谈判目的等问题做出意见,并向USTR以及总统和国会提交。参加王亮:美国USTR办公室(USTR)的发展及运作模式浅探,北大法律信息网2009-07-11。
    161汪家磨、蔡从燕: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立法:成就与不足,《国际贸易问题》2004第4期,第86页。
    162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内设机构和主要职能,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163“有些企业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只是受他国贸易壁垒的影响、限制、阻碍或损害的中国产品或服务的相似产品,只是由于产品或服务划分的范围不同而导致其与受损害的中国产品或服务分列于两个目录,从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参见童蔼、成裔容:中国首例外贸壁垒调查案件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年第6期。
    164程卫东:限定自由裁量权——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规则评析,《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第45页。
    165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第49页。
    166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表示,俄罗斯入世对于俄本国和多边贸易机制来说都是历史性时刻。他表示,世贸组织从此将覆盖全世界97%的贸易。参见新华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1-12/17/content_14280828.htm
    168关于“行政过程论”的论述,参见盐野宏[日],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63-67页;朱维究、胡卫列: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第63页;湛中乐:《现代行政过程论——法治理念、原则与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第11页。
    169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第190页。
    170周佑勇、伍劲松:论行政法上之法律保留原则,《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712页。
    171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础理论》,台北:三民书局,1994,第5页。
    172威廉韦德[英],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25页。
    173“以法律形式出现的国家意志依法优先于所有以其他形式表达的国家意志;法律只能以法律形式才能废止,而法律却能废止所有与之相冲突的意志表达,或使之根本不起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优先。”参见奥托迈耶[德],刘飞译:《行政法》,北京:商务出版社,2002,第70页。
    174罗尔夫施托贝尔[德],谢立斌译:《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北京:商务出版社,2008,第342页。
    175翁岳生编:《行政法》(上),台北:台湾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第12页。
    176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第25页。
    177罗尔夫施托贝尔[德],谢立斌译:《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北京:商务出版社,2008,第340页。
    178王勇:浅析行政法领域的经济分析原则,《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43页。
    179理查德·波斯纳[美],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58页。
    180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第293页。
    181朱芒:论行政程序正当化的法根据———日本行政程序法的发展及其启示,《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1期,第71-72页。
    182周佑勇: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原则,《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第122页。
    伯纳德施瓦茨(美),王军等译:《美国法律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博登海默(美),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陈立虎:《当代国际贸易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陈立虎:《对外贸易的行政法制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湛中乐:《现代行政过程论——法治理念、原则与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对外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译:《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高伟凯:《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葛洪义主编:《法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哈特穆特·毛雷尔(德),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韩立余:《美国外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洪文玲:《行政调查与法之制约》,台北:学知出版公司,1998。
    李震山:《行政法导论》(修订7版),台北:三民书局,2003。
    莫于川:《行政指导论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导读》(3),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斯蒂芬L.埃尔金(美)等编,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北京:三联书店,1997。
    石静霞、陈卫东:《WTO国际服务贸易成案研究》(1996一2005)—国际经济法论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沈四宝,王秉乾编著:《中国对外贸易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田文利:《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威廉韦德(英),徐炳等译:《行政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王厚双:《直面贸易摩擦——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构建》,沈阳:辽海出版社,2004。
    王厚双:《各国贸易政策比较》,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王克稳:《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王善迈主编:《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王铁崖:《奥本海国际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王锡锌:《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徐泉:《国家经济主权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杨解君、孟红主编:《特别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约翰·H·杰克逊(美),张乃根译:《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余劲松:《国际经济交往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余敏友、左海聪:《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余先予主编:《涉外经济法总论》(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张玉卿、葛毅主编:《中国对外贸易法案例分析》,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
    张利民:《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章志远:《行政行为效力》,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曾华群:《国际经济法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曾宪义主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周忠海:《国际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朱淑娣主编:《欧盟经济行政法通论》,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0。
    《经济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John H. Jackson(1999). The World System—2nd Edition: 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 Relations, The MIT Press.
    J H. Jackson(1989). The World Trading Systerm 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Relations,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Stanbrook and Hooper, KPMG European Business Centre (1993).A Business Guide toEuropean Community Legislation, London: Chancery Law Pub, pp.103-142.
    蔡从燕:中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蔡从燕: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成就、不足及完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曹培忠,周艳波: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法律审视,《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6期。
    陈立虎:涉外经济行政法论纲,《金陵法律评论》2009年秋季卷。
    陈瑞华:程序正义——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城仲模:二十一世纪行政法学发展的新趋势,《法令月刊》第52卷。
    程卫东:限定自由裁量权——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评析,《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
    苟大凯: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与多边纪律的潜在冲突——以欧盟商用船舶贸易案为例,《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4期。
    关保英:论部门行政法及其独立,《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郭雳:美国“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互动及其前景预测,《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期。
    江必新:论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及其监督,载《法治研究》,2011年第1期。
    姜明安:行政程序立法及其基本原则,《中国司法》2006年第5期。
    金晓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私人诉权的探讨,《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李汉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选择,《国际贸易》2010年第6期。
    刘宗德:日本行政调查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台湾)第52期。
    孟鸿志:论部门行政法的规范和调整对象,《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
    倪斐: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立法理念比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乔生: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与欧盟《贸易壁垒条例》之比较,《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史晓丽: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实体规则研究,《法学杂志》2011年第7期。
    宋华琳:部门行政法与行政法总论的改革———以药品行政领域为例证,《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
    宋韶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性质探析,《研究生法学》2006年第1期。
    童蔼、成裔容:中国首例外贸壁垒调查案件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年第6期。
    王丽军,周世俭: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2010年第6期。
    王世春:中国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中国法律》2005年第4期。
    王锡锌:正当法律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法学评论》,2002年第2期。
    汪家磨、蔡从燕: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立法:成就与不足,《国际贸易问题》2004第4期。
    温树英、姚俊峰:WTO体制下中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有效性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吴伟:浅议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完善——兼谈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之借鉴,《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熊明华:中美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5期。
    徐泉: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私人诉权之审视,《现代法学》2007年第3期。
    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杨红强,聂影:美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及应对机制的制度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5期。
    应松年、薛刚凌:论行政权,《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余凌云:部门行政法的发展与建构——以警察(行政)法学为个案的分析,《法学家》2006年第5期。
    余敏友:欧盟贸易壁垒条例(TBR)评述,《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1期。
    张汉林,李计广:中国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有管理的贸易一投资自由化政策,《国际贸易》2005年第7期。
    张也白:美国外交决策的特点,《美国研究》1987年第4期。
    钟慧中:美、欧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比较及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2期。
    周佑勇:作为过程的行政调查——在一种新研究范式下的考察,《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朱宏文:欧盟贸易壁垒条例的实施状况与法律分析,《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朱维究,胡卫列: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
    朱新力、唐明良:行政法总论与各论的“分”与“合”,《当代法学》2011年第1期。
    Cheng Weidong(2005). Chinese Rules for Trade Barriers Investigation: A ComparativeAnalysi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sian Law,Vo6, No3, p.288.
    Griswold,D.T.(2003).Free Trade is a Big Issue for Consumers,Consumers ResearchMagazine,86(10),pp.6-17.
    Jean Charles Van EECKHAUTE(1999). Private Complaints against Foreign Unfair TradePractices, Journal of World Trade33(6).
    Julia Christine Bliss(1989). The Amendments to Section301:An Overview and SuggestedStrategies for Foreign Responses,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Business,32,pp.502-503.
    Macro Bronckers and Natalie Mcnelis(2001). The EU Trade Barriers Regulation Comes ofAge,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1.35, No.4.
    Robert M.Maclean(1999).The European Community's Trade Barrier Regulation TakeShape,Journal of World Trade,33(6).
    Seung Wha Chang(2000). Taming Unilateralism under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Unfinished Job in the WTO Panel Ruling on U.S. Sections301—310of the Trade Act of1974,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31.
    Yoshiko Naiki(2004).The Mandatory Discretionary Doctrine In WTO Law TheUS-SECTION301Case and its Afermath, Oxfor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Law,Mar2004,Vo1.7, p.23.
    江利红:《日本行政过程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8)。
    马丹:《中美对外贸易体制比较研究》,对外经贸大学博士论文(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