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义乌是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算不上优越,然而,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义乌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成为国内外商家投资兴业的黄金码头。小商品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义乌市政府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市场模式。义乌经济的每一步发展,政府在发展规划和发展环境的建设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政府调控有度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始终牢牢把握着市场资源,最终形成“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有机地结合。义乌政府的积极有为不是表现为对微观经济过程的全面干预,更不是越俎代庖,替代市场主体去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而主要表现为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来催生市场、规范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市场秩序的扩张。
     如今,义乌小商品市场处于发展瓶颈的“高位”,义乌市场模式克隆版全国遍布,市场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等新的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品牌竞争加剧,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缺乏有效措施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产业层次较低,城市职能不完善,外资利用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人才等问题。
     政府的正确行为无疑对市场的发展起积极的推进作用。义乌市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市场加快创新步伐,推进现代经营手段和交易手段,实施品牌战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信息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调整行政体制,完善信贷体制等,确保义乌小商品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并且可持续发展。
As a county-level city in the middle of Zhejiang Province, Yiwu does not enjoy any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In less than thirty years, however, it has become a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a golden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centre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business people to make investment and start ventures. Commodity market in Yiwu has developed swiftly since Yiwu government has been making market model innovations and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market planning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building.
     Proper government fun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market. "Tangible hand" of government controls market resources and functions together with "intangible hand" of market. Active function of Yiwu government is neither overall intervention in micro economy nor direct operation in market, but to regulate and motivate market by means of policy guidance and support.
     At present, Yiwu Commodity Market is at the stage of "high" bottleneck, with cloning of Yiwu market all over China. Moreover, network economy and virtual economy add up to the increasing market competition. Yiwu Commodity Market is losing its traditional advantage. Due to the partial in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function, Yiwu Commodity Market is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unfair market competition, low industrial level, incomplete urban function, low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lack of highly-qualified personnel.
     Positive government function surely boosts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Yiwu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guide market innovation, propel modern management and trade measures, carry out brand strategy, improv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 regulate market order, adjust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fect credit syste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iwu Commodity Market.
引文
[1]张曙光:政府、农民和市场--山东惠民“人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人市场案例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秋季卷)。
    [2]数据来源于义乌市工商局资料。
    [1]白小虎:《分工、产权与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传统与变迁的案例研究》,《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6年;白小虎:《交换专业化与组织化的理论与历史考证--以义乌的“鸡毛换糖”、“敲糖帮”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罗仲伟:《经济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关于义乌市小商品市场中社会中介组织的调研报告》,《管理世界》2001年第3期。
    [1]青木昌彦、金滢基: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P13。
    [2]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P520。
    [1]义乌县志编纂委员会:《义乌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78页。
    [2]廿三里是义乌东北的一个乡镇,因距离义乌市区、东阳市区、义乌苏溪镇均为23华罩,故名廿三里镇,是著名的“拔浪鼓之乡”,也是小商品市场的发祥地之一。桐城镇足小商品市场的另一个发源地,是义乌县治所在。
    [1]“打办”,是在农村集市贸易在短时期内无法完全取缔的情况下政府设置的管制私人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市场的交换活动)的专门机构,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简称。参见贾祥龙:《话说“投机倒把”》,《义乌方志》2003年第3-4期。
    [1]义乌县志编纂委员会:《义乌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73页。
    [1]该观点由陆立军教授在《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一书中最早提出。
    [1]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版,2003年10月,P40。
    [1]郭培章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万斌等:《2005年: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郭金仪等:《浙中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R],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05年。
    [4]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到企业集群--再论“义乌模式”》[J],《财贸经济》,2000年第11期。
    [5]郑勇军,袁亚春,林承亮等:《解读“市场大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包伟民,王一胜:《义乌模式:从市镇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7]王祖强:《专业化交易组织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再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第3期。
    [8]陆立军:《“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6期。
    [9]胡琦:《义乌的“敲糖帮”》[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12月。
    [11]文心:《义乌市场国际化:政府支持不可缺》[J],《财富智慧》,2007年第4期。
    [12]盛世豪:《从学习型城市走向创新型城市--以义乌商贸型城市发展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3]山风:《义乌商人的生意经》[J],《大众商务》,2006年第20期。
    [14]李晓惠:《小商品市场的“风向标”》[J],《今日浙江》,2006年第21期。
    [15]吴欣瑶:《小商品也有大市场》[J],《科技智囊》,2006年第7期。
    [16]石忆邵:《市场发展理论探微--以义乌市场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期。
    [17]张曙光:《政府、农民和市场--山东惠民“大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大市场案例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秋季卷)。
    [18]冯兴元:《市场化——地方模式的演进道路[J],《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1期。
    [1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0]陆立军:《“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6期。
    [21]王祖强:《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诠释——以义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06年第2期。
    [22]杨丽青:《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构建失灵及其解决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变迁的案例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第7期。
    [23]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24]陆立军,白小虎:《“合作集团扩展”论:义乌联托运市场制度变迁案例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25]郭正林:《论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四种模式》[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26]闫彦明:《转型期中国政府与市场有效协调的制度分析》[J],《求实》,2002年第10期。
    [28]王庆华:《依法行政的经济学分析》[J],《行政与法》,2000年第6期。
    [29]桁林:《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及其发展》[J],《求是学刊》,2003年第2期。
    [30]张康之:《论新公共管理》[J],《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
    [31]“义乌发展经验”调研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J],《今日浙江》,2006年第10期。
    [32]石忆邵:《义乌市场群落发展动力机制建设》[J],《商业时代》,2006年第8期。
    [33]高潮:《走向世界的义乌》[J],《中国对外贸易》,2005年第2期。
    [34]徐剑锋:《城市化:义乌模式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5]白春柳:《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查》[J],《经济论坛》,2005年第18期。
    [36]白小虎:《文化内生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文化解释——鸡毛换糖、义乌与板凳龙》[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37]宋秀卿:《义乌会展业后发先至——义乌现象系列报道之四》[J],《中国会展》,2006年第18期。
    [38]刘明:《“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J], 《上海农村经济》,2004年第4期。
    [39]冯拾松:《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和条件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0]郭占恒:《科学有为:义乌发展奇迹的重要经验[J],《政策瞭望》,2006年第8期。
    [41]陈正兴:《“小商品王国”的启迪--来自浙江省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报告》[J],《瞭望》,1990年第4期。
    [42]义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义乌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3]小康杂志社调研组:《和谐义乌:一切因市场而生》[J],《小康》,2005年第8期。
    [44]陆立军、白晓虎:《市场义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5]石忆邵:《义乌市场群落发展动力机制》[J],《商业时代》,2006年第8期。
    [46]义乌工商行政管理局:《义乌工商行政管理志》[Z],2002年版。
    [47]蒋剑辉等:《“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解读》[J],《中国统计》,2007年第3期。
    [48]陈红儿:《中国小商品城“新时期经济”的适应性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3期。
    [49]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到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J],《财贸经济》,2000年第8期。
    [50]冯拾松:《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的广度与深度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期。
    [51]孙杰,谷克鉴,许陶:《竞争优势、外部经济与发达区域市场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0期。
    [52]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53]青木昌彦:《市场的作用国家的作用》[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54]胡鞍钢:《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6]刘为民、洪望云:《转轨期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及制度创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57]周明生:《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标为什么下降》[J],《中国改革》,2003年第2期。
    [58]秦宪文:《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均衡点》[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1期。
    [59]宋世明:《从权威与交换的结构看政府与市场的功能选择》[J],《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2期。
    [60]毛寿龙:《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政府与市场再思考》[J],《行政论坛》,1999年第5期。
    [6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3月。
    [62]江洪:《改革公共部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3]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64]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山版社,2003年版。
    [65]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96年版。
    [66]郑勇军,孟琦:《全球化背景下的浙江制造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67]尹海涛:《义乌民营经济的国际化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2005年第10期。
    [68]穆洪贵,孙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策略》[J],《企业管理》,2006年第5期。
    [69]刘国华,沈君:《转型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
    [70]朱家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途径》[J],《今日浙江》,2004年第3期。
    [71]欧人,葛山:《商人地图(中国商人的地域性格与文化精神)》[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72]陈红儿,郑文哲,曹荣庆:《中国小商品城对“新时期”经济的适应性研究》[J],《商业经济管理》,2001年第3期。
    [73]贺华丽:《跨越式发展模式探悉--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中国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
    [74]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第2期。
    [75]强赤华:《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3期。
    [76]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基础变化看其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年第9期。
    [77]俞力峰,陈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
    [78]周颖:《从美日配送中心看我国批发业转型》[J],《商场现代化》,2002年第4期。
    [79]徐印州,周颖:《对我国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3年第3期。
    [80]方正松,田志龙:《小商品商人集聚与制度环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 7期。
    [81]金国峰:《专业市场拓展机制与路径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J],《商业时代》,2004年第12期。
    [82]丁俊发:《我国批发市场如何创新和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8期。
    [82][英]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10月。
    [83]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84][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2月。
    [85][美]H.N.沙伊贝,H.G.瓦特,H.U.福克纳:《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
    [86]李北熙:《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江汉论坛》,2004年1月。
    [87]孔映芳:《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J],《社科纵横》,2005年5月。
    [88]刘军:《市场经济秩序与宏观政策力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9月。
    [89]赵俊超:《市场经济秩序与政府功能》[J],《财政与税务》,2005年3月。
    [90]朱江龙:《商城发展初探》[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年10月。
    [91]陈新宝:《天南海北义乌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6月。
    [92]楼国华:《开拓创新,把义鸟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N],《人民日报》,2003年1月14日。
    [93]Eric J.Heikkila,2000.The Economics of Planning,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16.
    [94]Steveb Cohen,2001.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Responsibility and Functions from Government to the Private Sector,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4,434.
    [95]Henry B.Hansmann,1980.The Role of Non Profit Enterprise,The Yale Law Journal,5,838.
    [96]Nakane Chie,1970.Japanese Society.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2-213
    [97]Johnson,Chalmers,1982.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312
    [98]Christoper Pollitt and Geerr Bouckaert,2000.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Comparative Analys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47.
    [99]Rober D.Putnam,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100]David N.Hyman Holt,1973.The Economics of Governmental Activity,New York: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87.
    [101] Prahalad, C.K. and Hamel.G.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29.
    [102] Penrose, E.T.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103] John K.Harris. 1999. E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ECR): A Survey of the Australian Grocery Indust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4, 1.
    [104] Mansour Javidan. 1998. Core Competence: What Dose it Mean in Practice? Long Range Planning, 1,60-71.
    [105] A·Ghosh, 1982. A Model of Periodic Marketing. Geographical Analysis, 14.
    [106] Paul-Krugmnan, 1991. Incre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Geograp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3).
    [107] Michael E. Porter,1998.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I1),52.
    [108] Michael Howard, 2001. Pulic Sector Economic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Babrbados: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Press, 23.
    [109] Savas, E. S, 1987. Privatization: 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 Ghatham, N. J: House Publishers, Inc., 57.
    [110] John Leaeh, 2004. A Course in Public Eeonom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eonomies Press, 67.
    [111] John Marangos, 2004. Alternative Economic Models of Transition,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89.
    [112] Ken Heather, 1997. Understanding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Prentiee Hall, 136.
    [113] Walder Andrew, 1995.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1.
    [114] Montinola, G, Qian Yingyi, Weingast, B. R. Federalism, 1995. Chinese Style: 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 World Politics, 48 (1), 50-81.
    [115] C. Guy Peters, 1996. The Future of Governing: Four Emerging Models,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6.
    [116] Clifford Geertz,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