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视觉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核心,在各种传统器物中,无论是瓷器、漆器抑或玉器、金器,我们都可以发现“福”的痕迹。至今日,尽管科学昌明,物质富足,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幸福的向往与憧憬,这其实是一种人的本性的使然。也因此,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洗礼的福文化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种场合、各种方式的祈福活动也依旧是不绝于耳且令人目不暇接的。与现代造物活动密切相关的产品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福文化进行了交流与碰撞,一方面,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集中反映,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产品设计来讲,这是一块再好不过的肥沃土壤,它所供给的养分是维系产品设计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产品设计在思想深度上的升华;而另一方面,现代产品作为福文化的新载体,对于福文化的内容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扩充,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本文从福文化视觉元素的角度出发,从图形和色彩两个方面对之进行了分类与归纳,并总结出它的象征性与装饰性两大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明晰了产品设计借鉴福文化视觉元素时所要遵循的优选、共生法则,以及在运用过程中所使用的直接引用和变形重构等方法,最后通过对福文化视觉元素在现代家居、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现代交通工具中运用的实例分析,论证了二者的契合性。本文是对产品心理功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后续产品设计的人性化以及中国产品设计走民族化道路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Fu culture is the local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 is the core of Chinese folk culture,in various traditional artifacts, whether it is porcelain, lacquer, jade or gold, we all canfind the trace of "Fu". Today, despite of the flourishing of science, material wealth,people never stop to desire and longing for happiness, this is actually a human nature. Asa result, Fu culture which experienced a thousand hundred years of trials and hardshipsstill plays a vital role in our daily life, all kinds of occasions, various ways of prayingactivity are still going on and are too many to see. Product design which related tomodern creation activity closely, also makes a communication and collision with Fucultural to a certain extent, on one hand, Fu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raditionalculture,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working people's material, spiritual and sociallife in China, is also the crystal of the ancient people's wisdom. For product design, thisis a good fertile soil, it is the supply of nutrients to maintain product design ongoingmotive force for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ublim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 depth; onthe other hand, modern products as new carriers of Fu culture are a great deal ofexpansion and a new attempt for Fu cultur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be described as awin-win situ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isual elements of Fu culture, and thevisual elements of Fu culture are classified and concluded from the graphics and coloraspects, symbolic and decorative features are summarized. On this basis, it's clear thatproduct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selection rule and symbiosis law when it uses forreference of the visual elements of Fu culture, and can use either the direct reference orreconstruction of deformation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finally, examples ofapplication of the visual elements of Fu culture in the modern home, the emerging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 and modern transport are analyzed, and it demonstratesthe fit of the two.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the mental function of product and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to humanization of the follow-up product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duct design to the national.
引文
①殷伟、殷斐然著:《中国福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②蓝先琳、王抗生、李友友编著:《中国吉祥艺术·福》,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①http://luxury.qq.com/a/20080122/000003.htm
    ②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1页。
    ③孙克强:《东方信仰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④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⑤程德祺:《原始习俗宗教信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62页。
    ⑥[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①王海霞:《巫术宗教原始文化:中外传统民间艺术探源》,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②《周礼正义》引郑注曰:“货,天地所化生,谓之玉也。金玉并天地所化生,自然之物,故谓之货。”
    ③向柏松:《中华民俗风情丛书·吉祥民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①杨知勇:《宗教·神话·民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②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③同上书,第10~16页。
    ④参阅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①慧缘:《慧缘姓名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②杨知勇:《宗教·神话·民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①郁倩云:《论汉字与标志设计》,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14页。
    ①游洛屏等主编:《乙酉年说》,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469096.htm
    ③孙以楷等:《道家文化寻根——安徽两淮道家九子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④王达人编著:《中国福文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①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博古文字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25552.htm
    ③潘鲁生编著:《中国民俗剪纸图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④同上书,第1~2页。
    ①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②同上书,第130页。
    ③http://www.mycollect.net/blog/49421.html
    ①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②同上书,第47页。
    ③也称“暗八仙”,与“佛教八宝”即八大吉祥相对。
    ④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2025439.htm
    ①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荷莲牡丹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
    ②(明)黄成:《髹饰录图说》,(明)扬明注,长北译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③胡庆伟:《溢彩流光:中国古代漆器巡礼》,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
    ④http://baike.baidu.com/view/747144.htm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867842.htm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867842.htm
    ②杨键吾:《中国民间色彩民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①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②姜澄清:《中国色彩论》,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96页。
    ①叶松、陈媛媛:《论“中国红”色彩符号的商业价值》,《艺术百家》,2008年第7期。
    ①参阅杨键吾:《中国民间色彩民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377页。
    ②黄能福、陈娟娟:《中华文化通志:服饰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页。
    ③周丽丽:《明颜色釉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④刘录中、游振群主编:《中国历史文物知识简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⑤周丽丽:《明颜色釉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①周丽丽:《明颜色釉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①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①李砚祖:《装饰之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②同上书,第6页。
    ③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④同上书,第54页。
    ①戴锦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②[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荣震华、王太庆、刘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62页。
    ③同上书,第462页。
    ④赵建国:《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①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20/content_3333316.htm
    ②[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①参阅金六福酒官网。
    ②参阅曾朝晖:《金六福:以“福”的名义销售》,《公关世界》,2005年第2期。
    ③曾朝晖:《金六福:以“福”的名义销售》,《公关世界》,2005年第2期。
    ④段胜峰、彭科星、岑华:《家居产品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9页。
    ①[苏]阿·恩·切列帕赫娜:《现代家具的美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②参阅何人可主编:《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③何人可主编:《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④胡景初、方海、彭亮编著:《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①马未都:《明清家具的纹饰·上》,《中国文物报》,2001年12月26日第8版。
    ②刘文金、唐立华:《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③同上书,第174页。
    ④http://www.365f.com/news/news_desc.asp?name=27110
    ①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B6%E7%94%A8%E7%94%B5%E5%99%A8
    ②同上。
    ③同上。
    ④诸葛铠:《艺术设计教育:西化不忘师古》,《设计艺术》,2002年第1期。
    ①裴俊超编著:《灯具魅力》,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同上书,第2页。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7690.htm
    ②沈建苗:《笔记本电脑历史上的16座里程碑》,《微电脑世界》,2010年第5期。
    ③http://baike.baidu.com/view/7690.htm
    ①http://www.tfol.com/10026/11373/11375/2007/4/26/10326259.shtml
    ②[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16页。
    ①崔晓敏:《手机流行色预测研究与应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3月,第12页。
    ①http://www.3gfan.com/article/57/3412_2.htm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933181.htm
    ②参阅郭法宝:《交通工具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月,第2页。
    ③郭法宝:《交通工具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月。
    ④http://hengyang.51qc.com/news/20111206115224.html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60785.htm
    ①王浩军、王坤茜、马佳:《中国色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
    ②http://www.sqtv.net/zhoubian/zhuxing/200805281/0857191.htm
    ③同上。
    [1]殷伟,殷斐然.中国福文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老子.李存山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3]韩非子.李维新等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4]冀昀主编.左传上册.北京:线装书局.2007.
    [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定.上海:中华书局.2004.
    [6]吕友仁译注.周礼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7](春秋)左丘明.国语.焦杰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8](明)施耐庵.水浒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9](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贺阳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10]李民,王健撰.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蓝先琳,王抗生,李友友编著.中国吉祥艺术福.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12]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3]孙克强.东方信仰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14]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15]程德祺.原始习俗宗教信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1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17]杨天宇撰.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8](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金桑选译.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20]王海霞.巫术宗教原始文化:中外传统民间艺术探源.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
    [21](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全译.顾久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2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全译.姜汉椿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3]向柏松.中华民俗风情丛书吉祥民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4](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5]杨知勇.宗教神话民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26]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7]鲁迅.呐喊.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28]慧缘.慧缘姓名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29]杨寄林译注.太平经今译今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0]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1](战国)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2]徐朝华注.尔雅今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33]唐家路,孙磊.中国装饰艺术丛书中国吉祥装饰.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34]郁倩云.论汉字与标志设计[硕士论文].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
    [35]游洛屏等主编.乙酉年说.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36]孙以楷等.道家文化寻根——安徽两淮道家九子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7]黄全信主编.福字大观.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38]王达人编著.中国福文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9]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博古文字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40]潘鲁生编著.中国民俗剪纸图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
    [41]太平御览.夏剑钦、王巽斋校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2]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
    [43]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上海:中华书局.2008.
    [44]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45]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6]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47]铁源主编.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荷莲牡丹卷.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48](明)黄成.髹饰录图说.(明)扬名注.长北译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9]胡庆伟.溢彩流光:中国古代漆器巡礼.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50]杨键吾.中国民间色彩民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
    [51]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2]周才珠,齐瑞端译注.墨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53]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4]姜澄清.中国色彩论.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55]叶松,陈媛媛.论“中国红”色彩符号的商业价值.艺术百家.2008.07
    [56](晋)皇甫谧.逸周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57]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58]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59](东汉)王充.论衡全译.袁华忠,方家常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60]黄能福,陈娟娟.中华文化通志:服饰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1]周丽丽.明颜色釉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62]刘录中,游振群主编.中国历史文物知识简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63]李砚祖.装饰之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4]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65]戴锦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66][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荣震华,王太庆,刘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7]赵建国.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68]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69](梁)宗檩.荆楚岁时记.上海:岳麓书社.1986.
    [70][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1]曾朝晖.金六福:以“福”的名义销售.公关世界.2005.02
    [72]段胜峰,彭科星,岑华.家居产品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3][苏]阿恩切列帕赫娜.现代家具的美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
    [74]何人可主编.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5]胡景初,方海,彭亮编著.世界现代家居发展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76]马未都.明清家具的纹饰上.中国文物报.2001.12:8
    [77]刘文金,唐立华.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78]诸葛铠.艺术设计教育:西化不忘师古.设计艺术.2002.01
    [79]裴俊超编著.灯具魅力.西安:陕西人们美术出版社.2006.
    [80]沈建苗.笔记本电脑历史上的16座里程碑.微电脑世界.2010.05
    [81][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8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83]崔晓敏.手机流行色预测研究与应用[硕士论文].浙江大学.2005.
    [84]郭法宝.交通工具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硕士论文].沈阳理工大学.2011.
    [85]王浩军,王坤茜,马佳.中国色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86]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87]赵华明主编.福和谐:中华福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88]浙江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组委会编.浙江中国画研究.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