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的民间信仰相当繁盛,关帝信仰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关帝信仰在台湾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对台湾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台湾的关帝信仰做系统全面的考察,重点论述关帝信仰在台湾的发展演变情况,探讨台湾关帝信仰与大陆关帝信仰的渊源关系,分析台湾关帝信仰发展的时代脉络与变迁,探讨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显示的特色以及关帝信仰发展演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并对前人的学术成果做个简单的回顾和评介;另外,介绍本文运用的史料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特点等。
     第二章,关帝信仰沿革,简要论述关帝信仰的形成及其在大陆的传播,考察闽台关帝信仰的渊源关系,重点介绍泉州通淮关岳庙、漳州东山关帝庙与台湾关帝庙的传承关系。
     第三章,关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及发展,这个本文的重点部分。按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详细阐述关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脉络,探究关帝信仰在台湾传播及发展的深层次社会原因:明郑时期关帝信仰传入、清代关帝信仰在台湾的发展、日据时期关帝信仰在台湾发展受限、战后关帝信仰在台湾蓬勃发展。
     第四章,关帝信仰对台湾社会的影响,考察关帝信仰对台湾传统农业社会以及现代工商社会的不同影响。
     第五章,结语,总结和归纳全文,并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和不足。
Taiwan's folk-belief is quite prosperous.Guan-God belief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iwan's faith.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mmigrant communities, Guan-God belief spreads and develops widely in Taiwan,and this belief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Taiwan societ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ic and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Guan-God belief in Taiwan from a historical angle,and emphatically discourses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od belief in Taiwan,and then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Guan-God belief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aiwan.At last,it analyzes the era thread and changes of Guan-God belief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mong periods in history and the deep-seated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od.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1~(st) part:introduction.In this par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then reviews and evaluates the previous achievements.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 and feature of this paper.
     The 2nd part:Guan-God belief evolution.In this part the author discourses the formation of Guan-God belief and the propagation in the mainland,and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Guan-God belief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It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among Tonghuai temple of Quanzhou、Dongshan temple of Zhangzhou and Taiwan's temples.
     The 3rd part:the propa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od belief in Taiwan.This part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is paper.The author makes an exposition of the propa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od belief in Taiwan by dividing the history into 4 periods, and explores the deep-seated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od.in Taiwan:the Guan-God belief was introduced in the period of Ming-Zheng,and developed in the Qing Dynasty.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the development of Guan-God belief was limited and it developed flourishingly after the World warⅡ.
     The 4th part:The influence of Guan-God belief in Taiwan society.In this part,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s of Guan-God belief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ociety and modern industry and commerce society in Taiwan.
     The 5~(th) part:the conclusion.In this part,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whole passage, and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引文
[1]陈寿:《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39页。
    [2]民间信仰一词,目前暂无明确的概念规定,一般是相对于宗教而言。台湾的民间信仰足指“自古以来,流传于汉族系移民社会,而富有丰富地方色彩的日常信仰”。参见刘枝万:《台湾民间信仰之调查与研究》,收入张炎宪、陈美容、黎中光编:《台湾史与台湾史料》(二),台湾史料基金会.1995年版,第44页。
    [3]在林美容所编的《台湾民间信仰研究书目》的民间信仰神明的分类中,有关妈祖的研究文章篇数是最多的,收录将近有两百篇左右。参见林美容编:《台湾民间信仰研究书目》(增订版),“国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7年皈,第50-57页。
    [1]林仁川主编,笔者编著:《跨越海峡的忠义之神--关公信仰在台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
    [1]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3]整理自林美容所编《台湾民间信仰研究节目》(增订版)民间信仰神明关公部分的相关研究资料,“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7年版.第66-67页。
    [4]洪淑苓:《关公民间造型之研究--以关公传说为重心的考察》,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5年版。
    [5]魏淑贞编:《台湾庙宇文化大系--关圣帝君卷》,自立晚报社,1994年版。
    [6]阮昌锐:《台湾的关公崇拜》,《海外学人》,第122期,1982年,第54-58页。
    [1]林衡道:《关帝信仰在台湾》,《台湾风物》卷26,1976年,第2期,第42-43页。
    [2]陈妍希:《关公信仰与台湾宗教关系研究》,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进修硕士班论文,2003年。
    [1]陈寿:《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39页。
    [2]参见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开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9-19页。
    [3]毛一波:《关公与台湾》,《台湾风物》,1967年,第3期,第23页。
    [1]有学者认为,荆州人最初对关羽的敬奉可能属于“祀厉”。因关羽在大功垂成之际为吕蒙袭杀,临死自然是满腔怨怒。荆州民间唯恐关羽灵魂将其愤怒发泄于人间,危害一方,于是小心供奉,不求福祥,但愿免灾避祸。参见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53-54页。
    [2]范摅:《云溪友议》,参见《古今图书集成》卷五十四,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第7页。
    [3]刘永华:《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第79页。
    [4]参见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7-569页。
    [5]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7页。
    [1]李祖基:《论<三国演义>与关帝信仰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4期,第44页。
    [2]《古今图书集成》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第18-19页。
    [3]关帝历代敕封过程参考《中国民间诸神》关圣帝君相关史料,第565-574页及《关羽崇拜研究》附录:“关羽现象”大事表,第325-343页。
    [4]朱大渭:《武将群中独一人》,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1]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60-61页。
    [2]同上书,第104页。
    [3]马书田:《中国道教诸神》,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第307-308页。
    [4]范正义、林国平:《神圣的纽带-分香-进香-巡游》,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1]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十八祠庙,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页。
    [2]周学曾纂修:《晋江县志》卷一六祠庙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22页。
    [3]梁章锯:《退庵随笔》卷十家礼二,第123页,收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四十四辑,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542页。
    [4]何乔远:《闽书》卷三八风俗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2页。
    [5]乾隆《泉州府志》卷二零风俗,第21页。
    [6]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5种,第260-267页。
    [1]《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第六、七合辑),1991年版.第13-14页。
    [2]同上书,第79页。
    [3]牧心:《台湾关帝庙,最早建于明》,《道教月刊》,2006年12月,第20页。
    [4]范正义、林国平:《神圣的纽带-分香-进香-巡游》,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5页。
    [1]孙用奇主编:《海峡桥》,漳州翰林印务公司,1996年版,第297页。
    [2]《东山县志》(民国初稿),1987年版,第356-357、362页。
    [3]漳州市义化局编:《漳州文化志》,闽南日报印刷厂,1999年版,第395页。
    [4]刘子民:《寻根揽胜漳州府》,华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1]石万寿:《祀典武庙的建制沿革》,收入储一贯主编:《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论文集》,“中华民国”台湾史迹研究中心研究组,1987年版,第37-47页。
    [2]刘子民:《寻根揽胜漳州府》,华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210页。
    [1]民俗宗教是指:“与超自然或超经验的存在和力量相联系的、独立存在于正式宗教制度之外的信仰和习俗”。(参见马国泉等主编:《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中国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第215页)。所谓“民间信仰”是指民间广泛流传的以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为基础的但又没有系统教义教规和组织机构的神灵信仰。因此民俗宗教与民间信仰基本同义。
    [2]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1992年版,第1083页。
    [3]余光弘:《台湾地区民间宗教的发展--寺庙调查资料之分析》,《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82年,第53期,第90-92页。
    [1]蒋毓英撰,陈碧笙校注:《台湾府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2]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第209页。
    [3]陈寿祺等:《福建通志台湾府》,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第106页。
    [4]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第281页。
    [5]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礼俗篇,众文国书公司,1971年版,第47页。
    [1]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第209、212、213页。
    [2]陈文达:《凤山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24种,第161页。
    [3]黄宗羲:《赐姓始末》,台湾文献丛刊第25种,第6页。
    [4]施琅:《靖海纪事》,台湾文献丛刊第13种,第6页。
    [5]江日升:《台湾外记》,台湾文献丛刊第60种,第207页。
    [6]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增订本).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7]刘三豪:《关圣帝在台湾》,《幼狮月刊》,第四十四卷,1976年,第5期,第29-30页。
    [8]牧心:《台湾关帝庙,最早建于明》,《道教月刊》,2006年12月,第20页。
    [1]蔡相辉:《台湾的关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1]赖永祥:《明郑时期台湾开发梗概》,《台湾风物》,第11卷.第3期,1962年,第23-24页。
    [1]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第210、216页。
    [2]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第281页。
    [3]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6种,第147页。
    [4]周玺:《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6种,第154页。
    [1]高拱乾:《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从刊第65种,第219页。
    [2]石万寿:《祀舆武庙的建制沿革》,收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编:《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论文集》,1987年版,第37-45页。
    [3]这些志书包括:《台湾府志》(高志)、《台湾县志》、《诸罗县志》、《凤山县志》、《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重修台湾府志》、《重修台湾县志》、《重修凤山县志》、《福建通志台湾府》、《续修台湾柑志》、《续修台湾县志》、《彰化县志》、《噶玛兰厅志》、《淡水厅志》、《台湾通志》、《新竹县志初稿》、《苗栗县志》、《凤山县采访册》、《恒春县志》、《澎湖纪略》、《台湾通史》、《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等。由于庙字数量较多,不一一列表,关于清代台湾关庙详细分布情况可参考蔡相辉:《台湾的关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74页。
    [1]尹士俍纂修,李祖基点校:《台湾志略》乾隆刻本,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6页。
    [1]林谦光:《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第61页。
    [2]高拱乾:《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从刊第65种,第192页。
    [3]郁永河:《裨海纪游》,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第32页。
    [4]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
    [5]陈寿祺等:《福建通志台湾府》,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第203、207页。
    [6]连横:《台湾通史》,台湾文献从刊第128种,第583-584页。
    [7]高贤治、冯作民编译:《台湾旧惯习俗信仰》,众文图书公司,1984年版,第17页。
    [1]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台湾文献从刊第4种,第2页。
    [1]庄芳荣:《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版,第20页。
    [2]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中译本),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译,1985年版,第409页。
    [1]蓝鼎尢:《鹿洲全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88页。
    [2]《雍正朱批奏折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300种,第143页。
    [3]高拱乾:《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第185页。
    [4]郁永河:《裨海纪游》,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第16页。
    [5]吉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第143页。
    [6]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第58页。
    [1]《台案汇录庚集》,台湾文献丛刊第200种.第342页。
    [2]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台湾文献丛刊47种,第4页。
    [3]毛一波:《关公与台湾》,《台湾风物》,1967年.第3期,第26-27页。
    [4]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504-505页。碑存高雄市左营武庙。
    [5]庄吉发:《信仰与生活--从现藏档案资料看清代台湾的民间信仰》,《台湾文献》卷51,2000年,第3期,第136页。
    [1]陈淑均:《噶玛兰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60种,第109页。
    [2]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21种,第817-818页。
    [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176-177页。碑存彰化县鹿港镇文武庙内。
    [4]林衡道:《关帝信仰在台湾》,《台湾风物》,1976年,第2期,第42页。
    [1]《清一统志台湾府》,台湾文献丛刊第68种,第4页。
    [2]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328-329页。碑存台南巿中区祀典武庙。
    [3]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515页。
    [4]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13种.第169页。
    [5]周玺:《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6种,第153页。
    [6]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63页。
    [1]姚莹:《东槎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7种,第93页。
    [2]季云飞:《清代台湾班兵制研究》,《台湾研究》,1996年,第4期,第64页。
    [3]余光弘:《妈宫的寺庙--马公巿镇发展与民间宗教变迁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8年版,第33页。
    [1]《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台湾文献丛刊第218种,第527页。
    [2]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第210页。
    [3]周钟琦:《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第281页。
    [4]阮昌锐:《台湾的关公崇拜》,《海外学人》,第122期,1982年,第58页。
    [1]《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台湾文献丛刊第218种,第125页。
    [2]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第111页。
    [3]李祖基:《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4]姚莹:《东槎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7种,第23页。
    [1]陈淑均:《噶玛兰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60种,第216页。
    [2]李祖基:《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3]《台湾私法商事编》,台湾文献丛刊第91种,第11页。
    [4]周玺:《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6种,第290页。
    [5]陈培桂:《淡水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72种.第299页。
    [6]庄芳荣:《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台湾学生节局,1995年版,第289-290页。
    [7]阮昌锐:《台湾的关公崇拜》,《海外学人》,第122期,1982年,第57页。
    [1]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页。
    [2]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406-407页。碑存台南市中区开基武庙。
    [3]《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台湾文献丛刊第218种,第573-574页
    [4]同上书,第633页。
    [1]蔡相辉:《台湾的关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2]周玺:《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6种,第154页。
    [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474-475页。碑存台南县盐水镇武庙。
    [4]高贤治、冯作民编译:《台湾旧惯习俗信仰》,众文图书公司,1984年版,第19页。
    [1]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289页。
    [2]高贤治、冯作民编译:《台湾旧惯习俗信仰》,众文图书公司,1984年版,第448页。
    [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289页。
    [1]张珣、江灿腾编:《当代台湾宗教研究导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80-81页。
    [1]参见宋光宇:《20世纪台湾的疾病与宗教》,收入高致华:《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黄山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2]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11页。
    [3]丸井圭治郎编:《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卷,台湾捷幼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
    [1]鸾堂,又称鸾门或儒宗神教,是台湾民间颇为兴盛的宗教流派。鸾堂是以“扶乩”为神人沟通的主要方式。
    [1]增田福太郎著,黄有兴译:《台湾宗教信仰》,东大图书出版,2005年版.第109-123页。
    [2]蔡相辉:《关帝庙由来及发展情况》,收入魏淑贞编:《台湾庙宇文化大系--关圣帝君卷》.白立晚报社,1994年版,第16-17页。
    [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13页。
    [1]石万寿:《台南市宗教志》,《台湾文献》,卷32,1981年,第4期,第7页。
    [2]参考时任新竹中坜郡守日人宫崎直胜著《寺庙之升天》一书,转引自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294页。
    [3]蔡相辉:《近代化与台湾的民间信仰》,《台湾文献》卷51,2000年,第2期,第238-239页。
    [1]余光弘:《台湾地区民间宗教的发展--寺庙调查资料之分析》,《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53期,1982年.第84页。
    [2]台南和高雄除了寺庙整理运动外,有部分是因市区改造、道路开辟造成的。
    [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295页。
    [1]刘枝万:《台湾省寺庙教堂(名称、主神、地址)调查表》,《台湾文献》卷11,1960年,第2期.第54页。
    [1]五伦指: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2]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众文图书公司,1971年版,第295页:
    [1]魏淑贞编:《台湾庙宇文化大系--关圣帝君卷》,自立晚报社,1994年版.第74页。
    [2]“恩主”是鸾堂对于“救世主”的特殊称呼,意思是说:所奉祀的神祗能够解救芸芸众生。虽然被称为“恩主”的神明不是只有关帝,但一股庙宇所奉祀的“恩主公”,通常主神都是关圣帝君。参考姜义镇编著:《台湾的民间信仰》,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22页。
    [1]林衡道:《关帝信仰在台湾》,《台湾风物》,卷26,1976年,第2期,第43页。
    [2]刘昌博:《台湾搜神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版,第240页。
    [3]整理自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1992年版,第1087-1379页。
    [1]宜兰礁溪协天庙编印《关圣帝君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会议手册》,1997年1月。
    [1]台湾学者黄俊杰认为,战后台湾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从农业社会向丁业社会转型。随着农业政策的不断改革,中产阶级崛起,台湾社会存60、70年代从农业社全转化为工商社会。参见黄俊杰:《战后台湾的转型及其展挈》,台大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4页。
    [1]潘朝阳:《明清台湾儒学论》,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第335页。
    [2]同上书,第337页。
    [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504-505页。碑存高雄市左营武庙。
    [4]同上书,第296-297页。碑存台南市祀典武庙。
    [5]阮昌锐:《台湾的关公崇拜》,《海外学人》,第122期,1982年,第57页。
    [1]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1994年版.第138-139页。碑存彰化市关帝庙。
    [2]蔡相辉:《台湾的关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收入卢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179页。
    [3]庄芳荣:《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版,第287页。
    [4]蔡相辉:《台湾的关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
    [1]台湾文献委员会译编:《台湾惯习记事》,1984年版.第175页。
    [2]施哲雄:《从台北的行天宫看关公在台湾民间社会的影响》,收入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页。施哲雄所捉“六不”是指:“不焚化金纸、不演戏谢神、不供奉牲醴、不酬谢金牌、不摆摊设铺、不设功德箱”。
    [1]庄芳荣:《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版,第317页。
    [1]高拱乾.台湾府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
    [2]周钟瑄.诸罗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
    [3]陈文达.台湾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
    [4]陈文达.凤山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24种.
    [5]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46种.
    [6]陈寿祺等.福建通志台湾府[Z].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
    [7]周玺.彰化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56种.
    [8]林豪.澎湖厅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64种.
    [9]陈培桂.淡水厅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72种.
    [10]林谦光.台湾纪略(附澎湖)[M].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
    [11]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
    [12]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z].台湾文献从刊第121种.
    [13]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13种.
    [14]范成.重修台湾府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05种.
    [15]黄仁等.泉州府志选录[Z].台湾文献丛刊第233种.
    [16]漳州府志选录[Z].台湾文献丛刊第232种.
    [17]清-统志台湾府[Z].台湾文献丛刊第68种.
    [18]陈淑均.噶玛兰厅志[Z].台湾文献丛刊第160种.
    [19]何乔远.闽书[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20]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东山县志[Z].1987.
    [21]黄仲昭.八闽通志[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2]周学曾纂修.晋江县志[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23]蒋毓英撰,陈碧笙校注.台湾府志[Z].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
    [24]尹士俍纂修,李祖基点校.台湾志略[Z].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5]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Z].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71.
    [1]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
    [2]皇甫中行.文化关羽[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3]刘昌博.台湾搜神记[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
    [4]姜义镇.台湾的民间信仰[M].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7.
    [5]魏淑贞.台湾庙宇文化大系(三)关圣帝君卷[M].台北:自立晚报社,1994.
    [6]赵波、侯学金、裴根长.关公文化大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增田福太郎著、黄有兴译.台湾宗教信仰[M].台北:东大图书出版,2005.
    [8]范正义、林国平,神圣的纽带-分香-进香-巡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9]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4.
    [10]洪淑苓.关公民间造型之研究--以关公传说为重心的考察[M].台北:台湾大学文史从刊,1995.
    [11]余光弘.妈宫的寺庙--马公市镇发展与民间宗教变迁之研究[M].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8.
    [12]蒋伯英主编.闽台关系[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13]郑志明.台湾的宗教与秘密教派[M].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
    [14]钟华操.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M].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9.
    [15]林胜俊.台湾寺庙的职权与功能之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16]庄芳荣.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M],台北:学生书局,1995.
    [17]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8]刘子民.寻根揽胜漳州府[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0.
    [19]孙用奇主编.海峡桥[M].漳州:翰林印务公司,1996.
    [20]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
    [21]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增订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2]林仁川.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
    [23]李祖基.台湾历史研究[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
    [24]李祖基.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25]刘小龙.东山与台湾[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2.
    [26]易夫.俗界诸神(插图本)[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27]马书田.中国人的神灵世界[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28]潘朝阳.明清台湾儒学论[M].台北:学生书局,2001.
    [29]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30]高致华.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M].合肥:黄山出版社,2006.
    [31]黄文博.台湾信仰传奇[M].台北:台原出版社,1989.
    [1]卢晓衡主编.关羽、关公和关圣--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关羽学术研讨会论义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刘小龙、康承绪主编.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论坛论文集[C].漳州:政协东山县委员会文史委员会,2007年.
    [3]储一贯主编.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中华民国”台湾史迹研究中心研究组,1987.
    [4]福建省区划地名研究会等编.闽台地缘关系论文集[C].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2008.
    [5]林晓东.妈祖文化与华人华侨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1]林衡道.关帝信仰在台湾[J].台湾风物,1976,26(2):42-43.
    [2]林衡道.台湾民间信仰的神明[J].台湾文献,1975,(4):96-103.
    [3]林衡道.台南市寺庙调查[J].台湾文献,1962,(3):174-180.
    [4]阮昌锐.台湾的关公崇拜[J].海外学人,1982,(122):54-58.
    [5]刘三豪.关圣帝在台湾[J].幼狮月刊,1976,44(5):29-32.
    [6]毛一波.关公与台湾[J].台湾风物,1967,(3):23-28.
    [7]石万寿.台南市宗教志[J].台湾文献,1981,32(4):3-56.
    [8]牧心.台湾关帝庙--最早建于明[J].道教月刊,2006,(12):20-21.
    [9]王齐洲.论关羽崇拜[J].天津社会科学,1995,(6):80-85.
    [10]洪敏麟.清代关圣帝庙对台湾政治社会之影响[J].台湾文献,1965,(2):53-59.
    [11]赖永祥.明郑时期台湾开发梗概[J].台湾风物,1962,11(3):23-24.
    [12]刘枝万.台湾省寺庙教掌(名称、主神、地址)调查表[J].台湾文献,1960,11(2):37-236.
    [13]蔡相辉.近代化与台湾的民间信仰[J].台湾文献,2000,51(2):231-2449.
    [14]陈妍希.关公信仰与台湾宗教关系研究[D].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进修硕士班论文,2003.
    [15]廖淑芬.台南市的关帝信仰[D].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论文,2005.
    [16]庄吉发.信仰与生活--从现藏档案资料看清代台湾的民间信仰[J].台湾文献,2000,51(3):123-136.
    [17]余光弘.台湾地区民间宗教的发展--寺庙调查资料之分析[J].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82,(53):67-104.
    [18]李祖基.论三国演义与关帝信仰的形成[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4):43-47.
    [19]刘永华.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78-84.
    [20]季云飞.清代台湾班兵制研究[J].台湾研究,1996,(4):64-68.
    [21]何绵山,台湾的关帝庙[J].中国道教,2003,(6):58-60.
    [22]何绵山.台湾关公文化探论[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6-20.
    [23]马昌仪.“义种”关公--民众心目中的关羽[J].民间文化,2001,(1):76-82.
    [24]宜朝庆.关公信仰与商人精神--一种基于宗教社会学的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6,(3):137-140.
    [25]刘志军.论关公文化的现代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2003,(1):75-80.
    [26]纪玲妹.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公信仰”形成原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1-13.
    [27]李凌霞.关帝的两岸香火缘--浅析福建东山铜陵关帝庙地位的擢升及其动力[J].台湾源流,(39):156-164.
    [28]蔡明伟.被显赫的神威--宜兰礁溪协天庙关帝信仰的宗教实践与自我生产[D].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博士论文,2007.
    [39]蔡少卿.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32-35.
    [30]沈立新.浅论海外华人的关公崇拜[J].八桂侨史,1995,(3):37-41.
    [1]郁永河.裨海纪游[M].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
    [2]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M].台湾文献丛刊47种.
    [3]台湾中部碑文集成[Z].台湾文献丛刊第151种.
    [4]台湾南部碑文集成[Z].台湾文献丛刊第218种.
    [5]雍正朱批奏折选辑[Z].台湾文献丛刊第300种.
    [6]连横.台湾通史[M].台湾文献丛刊第128种.
    [7]江日升.台湾外记[M].台湾文献丛刊第60种.
    [8]台案汇录庚集[Z].台湾文献丛刊第200种.
    [9]台湾私法商事编[Z].台湾文献从刊第91种.
    [10]姚莹.东槎纪略[Z].台湾文献丛刊第7种.
    [11]黄宗羲.赐姓始末[M].台湾文献丛刊第25种.
    [12]施琅.靖海记事[Z].台湾文献丛刊第13种.
    [13]黄叔璥.台海使槎录[M].台湾文献丛刊第4种.
    [14]陈寿.三国志[Z].中华书局,1959.
    [15]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明清台湾碑碣选集[Z].1994.
    [16]台湾总督府.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Z].台北:捷幼出版社,1993.
    [17]王秋桂、李丰懋主编.中国民间信仰资料汇编[Z].台北:学生书局,1989.[
    18]张炎宪、陈美容、黎中光编。台湾史与台湾史料(二)[Z].台湾史料基金会,1995.
    [19]林美容编.台湾民间信仰研究书目(增订版)[Z].“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7.
    [20]宜兰礁溪协天庙编.关圣帝君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会议手册[Z].1997.
    [21]高贤治、冯作民编译.台湾旧惯习俗信仰[Z].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84.
    [22]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总督府档案(中译本)[Z].1995.
    [23]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档[Z].1976.
    [24]粱章锯.退庵随笔[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25]漳州市文化局编.漳州文化志[Z].闽南日报印刷厂,1999.
    [26]陈建才主编.八闽掌故大全[Z].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27]凌志四主编.台湾民俗大观[Z].台北:大威出版社,1985.
    [28]政协福建省泉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泉州鲤城文史资料[Z].19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