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结构变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结构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政府结构在许多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重要变化。然而,我国政府结构所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总是难以得到解决。我国政府结构变革依然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一怪圈,似乎这成了中国政府结构变革难以摆脱的“紧箍咒”。政府结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慎重。但是,政府结构变革又是势在必行,不能逃避。政府结构变革怎样才能突破历史的怪圈,优化政府体系,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发展。那只有解放思想、另辟新径,跳出固有的束缚,寻找一个新的视角,另辟一个全新的思路来分析、思索政府结构变革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对此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有着诸如专业、经验、学识等的差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他们的研究无不是从功能——结构模式的视角来进行的。同时我们的政府结构也主要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着手进行变革的。我们的政府结构变革或出于加强某一政府职能,或出于减弱某一政府职能,或出于转变政府某一职能而动。
     本文试从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这一全新的视角对政府结构变革作一尝试性的理论探索,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府结构变革建议等。
     本文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的界定等。
     第二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和马克思的需要论与公共需要理论,阐述了公共行政所内含的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揭示出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内涵、整体公平与整体效率、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关系等公共行政价值一般,为从公共行政价值视角展开政府结构变革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通过对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梳理,以发现内含于公共行政实践与理论中的公共行政价值及其在某一公共行政价值框架下政府结构问题,探索政府结构变革与公共行政价值天然的、必然联系,以力求使好的政府结构变革理论指导现实、成为现实,政府结构变革现实本身力求趋向好的理论。
     第三章分析了传统政府结构变革分析模式:功能—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缺陷,阐明功能——结构模式无法揭示和体现政府结构变革的全部根据;由此提出了新的政府结构变革分析模式:价值——结构模式,阐述了政府结构变革的全部根据在于实现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及其影响政府结构变革实现公共行政价值平衡的因素。
     第四章依据价值——结构模式,从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平衡的视角对我国政府结构变革——以中央政府结构变革为例,进行了探索性的评析与反思,挖掘、总结我国政府结构变革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及其由此而导致的众多问题。
     第五章论述了我国政府结构变革全部的根据就在于实现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构建了我国政府结构变革的新设想,提出了加强体现公平结构建设的建议;从政府服务是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出发,阐述了我国政府结构变革实现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平衡,应落实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结构上,并契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有关服务型政府结构建设的研究建议。
     第三部分:研究总结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服务型政府结构不仅能够解放政府生产力的束缚,推动政府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够极大的解放社会生产力的束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及其本文研究不足的地方。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实现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政府结构变革的全部根据所在;服务型政府结构不仅能够解放政府生产力的束缚,推动政府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够极大的解放社会生产力的束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公共行政价值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China's government structure have been carried out many reforms. There are some gratifying and important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many ways. However,there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for government structures, tha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been solv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 has still been not out of the the vicious circle wich is "Reducing-swelling-then streamlining-and then expanding". Reform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affect the whole body,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t is the vicious history circle that how can be broken through to optimize the government system, to react to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and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only approach is that we must open up a new idea to consider, think about reform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Many scholars, starting from his own knowledge, despite such expertise,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other difference,have one viewpoint in common that is:their research is not with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structure model.In the meanwhile, our government stucture also has been mainly reforme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Our reform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is for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or for weaken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o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me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rvey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from this new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Fairness and Efficiency to make a tentative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for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and so on.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his theory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Introduction, mainly elaborates the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the literature overview,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some definitions of key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study.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oun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Fairness and Efficiency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oint of view about Marx's need and public need theory, reveals the generali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Overall Fairness and Overall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 relations about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so on and so forth in order to prepare the theoretical ground for the research on reform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inds public administrative value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government structure in certain framewor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in order to strive to make a good theory to guide the reality, become the reality and the reality itself tends to the good theor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structureal reform model: function-structure model and its shortcomings, clarifying that function-structure model can not reveal and embody all grounds on government structureal reform; therefore proposes a new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 model:value-structure model and explains all of the ground on government structureal reform lies in realizing the eqilibrium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and the element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the eqilibrium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in the government structureal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value-structure model,the fourth chapter carries out exploratory assessment and reflection on the China's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tak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 for examp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qilibrium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and summes up the root of the problems of the China's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 and many problems arising thus,which faces China's government structure.
     The fifth chapter expands on that all of the ground on our government reform lies in realizing the eqilibrium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similarily and conceives a new tentative idea for our government reform, proposes the proposals about strengthening the structure,which si reflected in Fair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that the government service is the eqilibrium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the chapter explains the our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 should implem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tructure.
     The third part:Research summary and outlook.To the study summarized,the part considers that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tructure can not only greatly liberate the shackles of the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but also emancipate the shackles of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At the end,the keys that should be further researched and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some inadequacies of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are proposed.
     In summing up, it may be stated that history has prov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rove that all of the ground on our government structure reform lies in realizing the eqilibrium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that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tructure can not only greatly liberate the shackles of the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but also emancipate the shackles of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eqilibrium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 can been accomplished in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tructure.
引文
①万侠光.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序言
    ②李和中,钱道赓.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第6期
    ①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25页
    ②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36页
    ③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第25页
    ④[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3)
    ⑤[美]珍妮特·V·等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2
    ⑥ cooper,T.L.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3rded)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
    ①齐明山,李彦娅.公共行政价值、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政府公共权力科学运作的三维构架[J].学术界2006.6
    ②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第2页
    ③何颖.行政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探[J].哲学研究,2005.(4)
    ④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p336
    ⑤张富.公共行政价值的结构及其功能[J].探索,2007年第1期
    ⑥张富.公共行政价值评价:标准、矛盾及困惑[J].理论探讨.2006(2)
    ①吕华.公共行政价值的重新考量——后现代主义的视角[D].山东大学.2006.3,P29
    ②陈瑞莲,刘亚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危机与重构——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角看[J].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③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88页
    ④张康之.论公共行政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转变[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05,(6)
    ⑤李勇.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7.4
    ⑥景云祥.公共行政的价值基础.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J].2003年第3期)
    ①Frederickson,H.G.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80.
    ②张富.公共行政价值的结构及其功能[J].探索.2007年第1期
    ③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4(3))
    ④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4(3))
    ①任晓林.从多重跨越到多元共生: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特征[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②何力平.摆动平衡抑或其他公共行政的价值定位[J].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③陈建、彭小霞.论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层次[J].蚌埠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96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7页
    ③张湛彬.“第七次革命”:政府机构改革进展态势及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7月
    ④李和中.1996-2001年日本政府机构改革的底蕴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7期
    ①于景文.略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天津社会科学,1999,(3):60-62.
    ②陈六玉.再探政府机构改革“黄宗羲定律”破解之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6月第3期
    ③齐明山.转变观念界定关系——关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视野,1999.1
    ④卢大鹏.走出政府机构改革困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⑤刘建刚.60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9年9月28日,第006版
    ①彭国甫.当代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00·2
    ②韩继红.政府机构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2页
    ③刁田丁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7页.
    ④李军鹏.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领导之友,2009年第5期
    ①宋喜存赵蕾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由效率中心到民主中心——基于行政组织演化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
    ②李和中,钱道赓.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第6期
    ①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第68页
    ②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第68页
    ③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第129页
    ④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第6页
    ⑤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01,第389页
    ⑥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70页
    ⑦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64页
    ⑧宋喜存赵蕾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由效率中心到民主中心——基于行政组织演化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
    ①[美]西蒙:《行政行为》[M],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57年版,第37页。
    ②《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0页
    ③转引辛向阳.新政府论[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④转引徐争游.中央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
    ①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5页
    ②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120页
    ③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120页
    ④[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27页
    ①杨伍栓.略论价值与管理价值[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②何中华.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J].北京:哲学研究,1993,(9)
    ③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49页.
    ④余源培.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月刊,2002.(11)
    ⑤熊则坤.价值·价值观的冲突.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⑥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78页
    ⑦刘易斯.价值和事实[M].载当代美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第一辑),第14页
    ⑧培根.现代哲学倾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62年版,第323页
    ⑨王玉樑.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J].学术研究,2002.(10).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6卷,第139页
    ①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②马克思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③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9页
    ④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第12页
    ⑤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59-60页
    ①张富.公共行政价值评价:标准、矛盾及困惑[J].理论探讨.2006(2)
    ①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第2页
    ②[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99,第33页
    ②张康之.走向现代化的行政价值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6).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8页
    ②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75页
    ③[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①[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2版,第49页
    ②[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7-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文第一版,第12卷,第7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6页
    ⑦王伟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6卷,第139页
    ③万侠光.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第43页
    ④余源培.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月刊,2002.(11).
    ⑤郑庆林.也谈价值的哲学本质[J].哲学研究,1992,(4).
    ⑥[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6页
    ⑦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第2页
    ①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导言
    ②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1页
    ③万光侠.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第44页
    ④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第7页
    ⑤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53页.
    ⑥万侠光.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第45页
    ⑦万光侠.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序
    ①[美]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59页
    ②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6.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9页
    ④[美]A.H.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0-68页
    ①景云祥.公共行政的价值基础.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②张兴国.公共行政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看[J].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3期
    ③[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④郭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重点[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8,第18页
    ⑤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第14页
    ⑥王国顺\周勇等.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6,第9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②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06-108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③王伟等.行政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7页.
    ④李应建.论公共行政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5月
    ⑤周力.论公共行政价值对合法性的回应[M].前沿.2008年,第10期
    ⑥丁先存,苏立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义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4期
    ⑦丁先存,苏立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义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4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①王晓升.价值的冲突[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②[美]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页
    ③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效率与公平[J].经济学动态,1996,(7)
    ④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第26页
    ⑤Robert T.Golembiewski.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 Developing Discipline[M].NewYork:Marcel Dekker,1977,178.
    ⑤陈干全.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取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⑥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51页.
    ①卫兴华.公平与效率的新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第62页
    ①刘国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4期
    ②刘国光.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J].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③卫兴华.实现分配过程公平与效率的统一[J].光明日报,2006.9.11
    ④程恩富.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论[J].经济纵横,2005年第12期
    ⑤卫兴华.公平与效率的新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第199页
    ⑥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王奔渊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第80页
    ⑦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⑧[美]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68页
    ⑨丁煌.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一——评价当代西方新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J].中国行政管,1998(12)
    ①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65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③ Robert A.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ree Problems", in Classics of PublicAdministration[M],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 Inc.123.
    ①万侠光.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第49页
    ②张再林: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M].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③吴忠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16—119页
    ②连玉明.中国国情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第4页
    ①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王奔渊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第37页
    ②卢明.公共管理学管理范式的演进[J].中国行政管理,2001(1)
    ①曾俊.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第101页
    ①伽达默尔.赞美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6页
    ②孙正聿.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4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④[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49-81页
    ①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页.
    ②Max Weber.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nization, [M]New York,xoford UniversityPress.1947.P333
    ②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M].彭和平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第1页.
    ①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G]/澎和平等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第45页
    ② Robert A.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ree Problems", in Classics of PublicAdministration[M],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 Inc.123.
    ①[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35页
    ②[美]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71页.
    ③金太军.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江海学刊,2000.6
    ④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72-273页
    ⑤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序
    ①Frederickson.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M].The University of Albama Press.1980
    ②曾俊.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第89-91页
    ③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293页
    ④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第二版,第125页
    ⑤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286页
    ①周澜.“公平与效率”观演进的行政哲学反思[J].理论导刊,2005.2
    ②吕华.公共行政价值的重新考量——后现代主义的视角[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3
    ③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第613,
    ①赵景来.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②[澳]欧文·E·休斯.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①[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第85页
    ②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5页
    ③Martin Minogue:Changing the state:concepts and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the public sector.,In Beyond The NewPublic Management,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0,P 17.
    ①金太军.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江海学刊,2000.6
    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第85页
    ③(周澜.“公平与效率”观演进的行政哲学反思[J].理论导刊,2005.2
    ④ Hood,Christopher,and Michael Jackson.Administrative Argument.Aldershot,UK:Dartmouth Press.1991.
    ①康特妮,马克·霍哲.新公共行政: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01,(2)
    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第89页
    ③徐增辉.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中国行政改革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7,第91页
    ④(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98页
    ⑤ Rober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cing Rather than Steering,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0(6):549-559,2000.
    ⑤(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07页
    ①[美]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l.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4.页
    ②张康之.论公共行政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转变[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05,(6)
    ③[美]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68页
    ①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452-453页
    ②张再林: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③曾俊.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第100页
    ①[美]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3页.
    ②[美]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4页.
    ③邓周平.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与操作设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06页
    ④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85页
    ①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70页
    ②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64页
    ③李和中.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第6期
    ④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第68页
    ⑤张成福.大变革—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与行为选择[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①李和中.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年度蓝皮书·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
    ①Waldo,Dwight: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Doub1eday1995,P70.
    ①[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7,第6页
    ②[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7,第14页
    ①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Z].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第299页
    ①郭宝平等.政府研究概览[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5页
    ②张金鉴.行政学典范[M].台湾:台湾“中国行政学会”,1992年版,第103-104
    ③[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第119-121页
    ①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37页
    ②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序言
    ①[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序言
    ②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85页
    ③[美]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4页.
    ④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①[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7,第6页
    ①夏书章.哈弗行政管理全集[M](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287页
    ②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页
    ③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页
    ④周力.论公共行政价值对合法性的回应[J].前沿.2008年第10期
    ①萧鸿江.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动力机制与人事环境改造[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②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第64页
    ③李和中.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第6期
    ①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14页
    ②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第2页
    ①颜廷锐.创新七要素[J].价格月刊,1998年第11期
    ②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第68页
    ③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01,第389页
    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693页
    ①[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刁田丁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77-179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2页
    ①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4页
    ②[美]拉尔夫.林顿.个性的文化背景[M].引自C.恩伯.文化的变异[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页
    ③转自殷海光.中国的文化展望[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①刁田丁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5页
    ①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82页
    ②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8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M].北京:人民出版,1983年版,第351页
    ①顾家霖.从机构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61页
    ②顾家霖.从机构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62页
    ①顾家麟.从机构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版,第62页
    ②李鹏.政府工作报告.见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改革五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58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①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见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改革五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02页
    ①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见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改革五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81页
    ②王以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1年5月
    ①宋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见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改革五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页
    ②谢庆奎.机构改革陷入恶性循环的五个成因——兼论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转引于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2003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第92-93页
    ③宋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见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改革五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84—485页
    ①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见国家行政学院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改革五十年》,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94页
    ②刁田丁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74页.
    ③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01,第406页
    ①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2003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第83页
    ①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2003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3.10,第63页
    ②杜钢建.政府职能转变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①吴爱明.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第40-41页
    ②李和中.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年度蓝皮书·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38页
    ①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第173页
    ②吴爱明.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第41页
    ③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导言
    ④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第266页
    ①褚添有.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0页
    ②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01,第389页
    ③刁田丁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①胡鞍钢.对挑战与危机的回应: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危机管理.转移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第3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7页
    ①欧桂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解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153页
    ②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2010年7月4日
    ①宁小银.平衡视角下的我国政府机构改革[J].学术研究,2008年第12期
    ②宋喜存赵蕾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由效率中心到民主中心——基于行政组织演化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
    ③李和中.中国政府公共权力实现的路径分析.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
    ①赵建华.防范抵御自然灾害中国大步向前冲刺[N].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1日
    ①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增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1页
    ②蔡社文.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年第7期
    ①转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②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0-61页
    ③所谓“坐牢补偿费”就是一些贪腐官员在刑满释放后,收到了原行贿人送来的因坐牢而得到的巨额费用
    ④汝信.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⑤褚添有.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页
    ①重庆晚报.2010年11月05日
    ①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6页
    ①褚添有.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第2页
    ②刁田丁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③刘长波.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研究(1982—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5月.
    ①南方日报[N].2003年3月12日
    ②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85页
    ①财新网-《新世纪》[N].2010年09月13日
    ②宋全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理论定位[J].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5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②[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页
    ③曾俊.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第253页
    ①魏星河.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②李和中.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年度蓝皮书·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53页
    ③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M].汪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④[美]罗伯特.莫顿.官僚结构和人格[M].载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彭和平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98页
    ⑤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①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85页
    ①张尚仁,郑楚宣.政府机构改革的理性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第762-764页
    ①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2003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页
    ②丛晓峰.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第50页
    ①[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序言
    ①转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①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第5页
    ②丛晓峰.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第13页
    ①中国水污染逼近危险临界点.网易探索(广州).2009-07-18
    ①[美]科克帕特里克.赛尔.美国绿色行动的现状[J].交流,1994年第3期
    ②胡奎.2003年中国遭遇信访洪峰,新领导人面临非常考验[N].新华网,2003年12月8日
    ①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8,第97-98页
    ②景天魁.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③景天魁.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①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②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第143页
    ①丛晓峰.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第282-288页
    ②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页
    ①连玉明.中国国情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第339页
    ①杨少平.供销社系统助农增收喜获丰收[N].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
    ②胡鞍钢.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3页
    ③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平衡社会做贡献[N].人民日报,2005年7月9日
    ①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②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
    ③李蔚东.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①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6页
    ①赵林度.食品溯源与召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前沿
    ①转移自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第164页
    ②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④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1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4-96页
    ②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导言
    ①吴爱明.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第159页
    ①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华网,2008年2月23日
    ②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5页
    ②白仲尧.服务经济论[M].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①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第136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
    ③景云祥.公共行政的价值基础.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①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86页
    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第44页
    ①转引自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序,第6页
    ②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369页
    ①董克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48页
    ②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11页
    ①应松年.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4
    ②列宁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48页
    ③顾平安.政府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8页
    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①唐.泰普斯克特.数字经济的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李永清.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①罗中恒.论服务型政府时代的来临[J].行政论坛,2005年第5期
    ②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③[美]盖伊.皮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④刘熙瑞.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J].新视野,2004(2)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9页
    ②洛克.政府论[M].叶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6页
    ③[美]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8页
    ①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第139页
    ②周振宏.论政府成本[D].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7期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③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27页
    ④胡连生.公民权利本位: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走向[J].长白学刊,2004(3)
    ⑤毛泽东年谱(198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88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38页
    ②资料来源:政府创新网.——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
    ①高小平.服务型政府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第290页
    ①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第8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6]马克思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7]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8]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
    [9]列宁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0]毛泽东著作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38页
    [13]李和中.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年度蓝皮书·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
    [14]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15]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6]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8]陈世香.行政价值研究-以美国中央政府行政价值体系为例[M].人民出版社,2006.2,
    [19][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0][美]珍妮特·V·等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2]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3]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24]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5]迟福林.门槛一政府转型与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0
    [26]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7]韩继志.政府机构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9][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3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32]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国家制度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3][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4]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27页
    [35][美]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6]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权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7]胡伟.政府过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2
    [38]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9]任杰.共和国机构改革与变迁[]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1月版
    [40]钱其智.机构改革新论[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41]张云伦.中国机构的沿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9月版
    [42]]曹沛霖.政府与市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4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4]傅明贤.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及机构设置[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5]辛向阳.红墙决策—中国政府机构变革深层起因[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46]谭健.外国政府管理体制评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7]章原.重塑政府—政府机构变革焦点大透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
    [48]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9]张志坚.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50]乌杰.中国政府与机构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51]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2]蓝野.中国政府大裁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3]夏海.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4]宋世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55]赵立波.政府行政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56]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7]张文寿.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思考[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58]吴佩纶.我国的政府机构变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3月版
    [59][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60][美]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1][美]西蒙.行政行为[M].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57年版
    [62]张志坚.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五十年[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63]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6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版.
    [65]刘克固.党政机构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4月版
    [66]谭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6月版
    [67]傅明贤.行政组织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8]王玉栋.价值与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9]王伟.行政论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0]钱其智.机构改革新论[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71][美]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三联书店,1994
    [7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7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74]张文寿.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思考[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75][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6][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7]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01
    [78]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
    [79]李习彬、李亚.政府管理创新与系统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0]竺乾威.公共行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8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3]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4]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8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86][法]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7][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版社,1987.
    [88](美B·孟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89][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90][美]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2002.
    [91][美]罗纳德·克林格勒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2][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2
    [93][美]特里·L·库柏.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刊,,2002.
    [9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毛寿龙泽.美国公共行政思想危机[M].上海:三联书店,1999.
    [95]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2版
    [96][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7][美]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98]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99][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0][美]拉尔夫.林顿.个性的文化背景[M].转引自C.恩伯.文化的变异[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1][美]A.H.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02][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3]伽达默尔.赞美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104]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0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106][美]罗伯特.莫顿.官僚结构和人格[M].载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彭和平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07][美]唐.泰普斯克特.数字经济的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8]亚里十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09][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M].汪大海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0][美]怀特伦纳德·D·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M].澎和平等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11]郑造桓.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
    [112]辛向阳.新政府论[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113]徐争游.中央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114]张成福.大变革-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与行为选择[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年版
    [115]郭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重点[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8
    [116]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117]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6.
    [118]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9]王伟等.行政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0]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21]王晓升.价值的冲突[M].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
    [123]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24]张金鉴.行政学典范[M].台湾:台湾”中国行政学会”,1992年版
    [125]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
    [126]殷海光.中国的文化展望[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
    [12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28]顾家霖.从机构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2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
    [130]任杰,梁凌.共和国机构改革与变迁[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131]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变革五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32]杜钢建.政府职能转变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133]吴爱明.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
    [134]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
    [135]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136]欧桂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解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137]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增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8]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9]汝信.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40]褚添有.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1]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2]曾俊.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143]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44]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8
    [145]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146]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
    [147]连玉明.中国国情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
    [148]胡鞍钢.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9]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50]李蔚东.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3]赵林度.食品溯源与召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4]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155]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6]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157]白仲尧.服务经济论[M].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158]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
    [159]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60]董克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1]顾平安.政府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1]李永清.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年版
    [172]胡连生.公民权利本位: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走向[J].长白学刊,2004(3)
    [173]毛泽东年谱(198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4]高小平.服务型政府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175]赵虑吉.比较政治学:后发展国家的视角[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8
    [176][美]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M].彭牧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0
    [178]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179]刘惊希.政治生态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
    [180]唐铁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问题[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2
    [181]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
    [182]周天勇.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M].上海:格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李和中,钱道赓.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李和中.1996-2001年日本政府机构变革的底蕴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7期
    [3]李和中.当前日本政府机构变革的借鉴[J].《江汉论坛》,2001年3期
    [4]李和中.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2年5期
    [5]丁煌.张雅勤.公共性:西方行政学发展的重要价值趋向[J].学海.2007.4
    [6]丁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澄清[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
    [7]齐明山,李彦娅.公共行政价值、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政府公共权力科学运作的三维构架[J].学术界,2006.6
    [8]吕华.公共行政价值的重新考量--后现代主义的视角[D].山东大学.2006.3,P29
    [9]陈瑞莲,刘亚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危机与重构——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角看[J].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2
    [10]李勇.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7.4
    [11]景云祥.公共行政的价值基础.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J].2003年第3期)
    [12]任晓林.从多重跨越到多元共生: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特征[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13]何力平.摆动平衡抑或其他公共行政的价值定位[J].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14]陈建、彭小霞.论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层次[J].蚌埠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5]资料来源:政府创新网—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
    [16]周振宏.论政府成本[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7期
    [17]刘熙瑞.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J].新视野,2004(2)
    [18]罗中恒.论服务型政府时代的来临[J].行政论坛,2005年第5期
    [19]应松年.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4
    [20]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华网,2008年2月23日
    [21]中国水污染逼近危险临界点.网易探索(广州).2009-07-18
    [22][美]科克帕特里克.赛尔.美国绿色行动的现状[J].交流,1994年第3期
    [23]胡奎.2003年中国遭遇信访洪峰,新领导人面临非常考验[N].新华网,2003年12月8日
    [24]张尚仁,郑楚宣.政府机构变革的理性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
    [25]刘长波.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研究(1982—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5月.
    [26]南方日报[N].2003年3月12日
    [27]财新网-《新世纪》[N].2010年09月13日
    [29]宋全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理论定位[J].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5期
    [30]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平衡社会做贡献[N].人民日报,2005年7月9日
    [31]杨少平.供销社系统助农增收喜获丰收[N].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
    [32]邓周平.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与操作设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33]萧鸿江.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动力机制与人事环境改造[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34]金太军.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江海学刊,2000.6
    [35]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2010年7月4日
    [36]宁小银.平衡视角下的我国政府机构变革[J].学术研究,2008年第12期
    [37]赵建华.防范抵御自然灾害中国大步向前冲刺[N].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1日
    [38]蔡社文.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年第7期
    [39]重庆晚报.2010年11月05日
    [40]刘长波.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研究(1982—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5月.
    [41]王以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机构变革的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1年5月
    [42]吴忠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3]周澜.“公平与效率”观演进的行政哲学反思[J].理论导刊,2005
    [44]刘国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4期
    [45]刘国光.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J].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46]卫兴华.实现分配过程公平与效率的统一[J].光明日报,2006.9.11
    [47]程恩富.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论[J].经济纵横,2005年第12期
    [48]]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4(3))
    [49]孙正聿.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4日
    [50]李应建.论公共行政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5月
    [51]周力.论公共行政价值对合法性的回应[J].前沿.2008年,第10期
    [52]丁先存,苏立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义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4期
    [53]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效率与公平[J].经济学动态,1996,(7)
    [54]张兴国.公共行政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看[J].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3期
    [55]余源培.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月刊,2002.(11).
    [56]郑庆林.也谈价值的哲学本质[J].哲学研究,1992,(4).
    [57]王玉樑.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J].学术研究,2002.(10).
    [58]杨伍栓.略论价值与管理价值[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59]何中华.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J].北京:哲学研究,1993,(9)
    [60]李军鹏.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回顾与展望[J].领导之友,2009年第5期
    [61]宋喜存.赵蕾.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由效率中心到民主中心--基于行政组织演化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
    [62]何颖.行政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探[J].哲学研究,2005.(4)
    [63]刘祖云.行政价值观乃公共行政之“魂”[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6)
    [64]徐凌.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行政价值观透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4)
    [65]卢海燕.论民主行政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求索,2004,(5)
    [66]黄仁宗.我国政府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变革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1,(8)
    [67]张勤.博弈与融合: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演化[J].学术论坛,2006,(11)
    [68]郭润芝.政府机构模式研究述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9卷总第36期)
    [69].谷峰.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认识[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1期。
    [70].施惠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观[J].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1]夏永祥.谈公平、平等与效率[J].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72]刘闪.大部制改革的国际借鉴及理论思考.法制与社会.2008.06
    [73]汪玉凯.冷静看待大部制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2007-12-10
    [74]蔡曦亮.中国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75]彭国甫.跳出政府机构变革的“怪圈”[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76]黄健荣,杨占营.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77]于景文.略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天津社会科学,1999,(3):60-62.
    [78]陈六玉,刘春苗,赵泽洪.再探政府机构变革“黄宗羲定律”破解之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八卷第3期
    [79]齐明山.变观念界定关系--关于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几点思考[J].新视野,1999.1
    [80]卢大鹏.走出政府机构变革困--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81]刘建刚.60年政府机构变革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9年9月28日,第006版
    [82]彭国甫.当代中国政府机构变革与职能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00·2
    [83]张富.公共行政价值评价:标准、矛盾及困惑[J].理论探讨.2006(2)
    [84]吕华.公共行政价值的重新考量--后现代主义的视角[D].山东大学.2006.3,P29
    [85]陈瑞莲,刘亚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危机与重构——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角看[J].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
    [86]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中国行政改革--政府责任制、回应性和效率[C].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87]张勤.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公共性和服务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4)
    [88]张康之.论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价值选择[J].江海学刊,2000,(1)
    [89]占绍文,林淞.公共行政范式的双重转型—从管理理念到价值取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90]陈庆云等.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5,(4)
    [91]陈家刚.转型时期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及目标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1,(7)
    [92]罗恒.西方国家政府机构变革的研究与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第4期
    [93]米平治.试论我国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94]刘庆龙等.电子政府与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04,(8)
    [95]李习彬.政务规范化研究与电子政务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4,(8)
    [96]杜治洲、汪玉凯.论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2005,(7)
    [97]朱正威.电子政务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
    [98]李冠军、聂玮.电子政务在政府公众服务创新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5,(9)
    [99]李平等.电子政务与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的构建[J].公共行政,2005(8)
    [100]罗海林.服务型政府:当代中闪政府改革的价值选择(D).北京:中国人民人学马列主义学院,2003
    [101]陈德静.行政价值与公共行政[J].河北学刊,2002(6)
    [102]刘星.服务型政府:政府治理模式研究的新视角[D]北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4
    [103]庆兵.英国地方公共服务型改革:最佳价值模式的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3(5)
    [104]刘熙瑞、段飞龙.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
    [105]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106]唐铁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型职能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107]陈世香.西方行政价值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政治学研究(季刊),2004(1)
    [108]徐仁璋.论中国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09]张国庆: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两难选择”及其应对理路.[J]公共行政,2002年第1期)
    [110]李洪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国内文献综述[J].2008.09(中)政法论坛
    [111]张兴国.公共行政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看[J].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3期
    [112]刘海.公共行政视野中的公平与效率[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13]李勇.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7.4
    [114]张富.公共行政价值的结构及其功能[J].探索.2007年第1期
    [115]任晓林.从多重跨越到多元共生: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特征[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116]陈建、彭小霞.论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层次[J].蚌埠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17]蔡曦亮.中国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18]刘文光.新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历史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19]吴江.我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历史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120]张康之.论公共行政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转变[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05,
    [121]王洛忠.论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以1998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为例[J],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0期,北京。
    [123]李之洋.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机构变革的公共社会价值[J],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呼和浩特。
    [124]张湛彬.“第七次革命”:政府机构变革进展态势及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7月
    [125]于景文.略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天津社会科学,1999,(3):60-62.
    [126]陈六玉,刘春苗,赵泽洪.再探政府机构变革“黄宗羲定律”破解之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八卷第3期
    [127]齐明山.变观念界定关系--关于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几点思考[J].新视野,1999.1
    [128]卢大鹏.走出政府机构变革困--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129]刘建刚.60年政府机构变革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9年9月28日,第006版
    [130]彭国甫.当代中国政府机构变革与职能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00·2
    [131]张康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一场革命(中)[J].北京: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
    [132]刘祖云.”服务型政府”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J].南京:江海学刊,2004,(3)
    [133]黄健荣,杨占营.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134]陈家刚.转型时期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及目标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1,(7)
    [135]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136]张尚仁,郑楚宣.政府机构变革的理性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37]张劲松.论我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及其治理[J].公共行政,2004(3)
    [138]宁骚等.现代化与政府科学决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39]李军鹏.中国政府机构变革的回顾与展望[J].领导之友,2009年第5期
    [140]童文兴.地方政府机构变革的价值取向[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41]刘心林,凌学武.公共行政的价值确认[J].行政论坛,2004年9月
    [142]金太军.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南京:江海学刊,2000,(6)
    [143]张康之.论政府的非管理化[J].教学与研究,2000,(7)
    [144]陈干全.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取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145]王伟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1]Martin Minogue:Changing the state:concepts and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the public sector.,In Beyo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0
    [2]Hood,Christopher,and Michael Jackson.Administrativergument.Aldershot,UK:Dartmouth Press.1991.
    [3]David-Osborne,and Ted Gaebler.l992.Rei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Reading,MA:Addison-Wesley.
    [4]Mathews,D.Politics for People:Finding a Responsible Public Voice.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4.
    [5]Berkeley.The New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6]Kettle,Donald F.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1
    [7]Denhardt.Robert B.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3d ed.Fort Worth.TX:Harcourt Brace, 2000
    [8]Dobel,Patrick."Integrity in the Public Servic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0(3),1999
    [9]Cooper,Terry L.An Ethic of Citizenshi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91
    [10]cooper,T.L.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3rded)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
    [11]Frederickson,H.G.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80.
    [12]Kaufman,Reflec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organization.In Setting National Priorities:The 1978 Budget,ed. J.A.Pechman, Washington,D.C.:Brooking Institution.
    [13]cooper,T.L.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3rded)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
    [14]Frederickson,H.G.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80.
    [15]Robert T.Golembiewski.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 Developing Discipline [M].NewYork: Marcel Dekker,1977,178.
    [16]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nization, [M]New York,xoford University Press.1947.P333
    [17]Robert A.Dahl.'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ree Problems", in Classics of PublicAdministration[M],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 Inc.123.
    [18]Hood,Christopher(1991)"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astration,69,1,3-19
    [19]Martin Minogue:Changing the state:concepts and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the public sector.,In Beyond The NewPublic Management,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0,P17.
    [20]Hood,Christopher,and Michael Jackson.Administrative Argument.Aldershot,UK:Dartmouth Press.1991.
    [21]Rober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cing Rather than Steering,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0(6):549-559,2000.
    [22]Robert Gvanghn,Freedom of Information,Dartmouth PublishingCompany Limited,2000.
    [23]Jan Kooiman,Mor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nteraction[M].London:Sage,1993.
    [24]Bellah,Robert et al. The Good Society [M].New York:Knopf.1991.
    [25]Elinor Ostrom.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6]Paul C. Light.The Empty Government Talent Pool:The New Public Service Arrives[M]. Brooking Review,2000.
    [27]Paul D. Bush.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M].JEI,Sept,1987
    [28]Wilson,Woodrow.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1887(2).
    [29]Anne,F.Thurston.Victims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Invisible Wounds,Pacific Affairs,Vol.57,No.4,1984.
    [30]OwenE.Hughes: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M].3rded.Palgrave Macmillan,2003.
    [31]Simon.Administrative Behavior[M].NewYork:Free Press,194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