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测度问题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定位于应用方法研究。我们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国内外各种测度思想在可持续发展测度方面的应用,对现有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和评点,以交待可持续发展测度有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本身两方面的信息;本文还将根据各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对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对其中共性的部分加以整理、剖析和提炼,以找出其背后的方法论体系;另外,伴随着本文各章中对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角度的变换,我们将把可持续发展内涵阐释的工作不断进行下去,并给出我们对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一些合理解释。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交待了可持续发展及其测度研究的必要研究背景,这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
    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二章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解释问题,本章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了一些微观不可持续的基本原理,并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宏观属性:非线性与层次性;第三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服务系统的定量化方面,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生态服务价值测度问题,二是“生态占用”测度方法研究;第四章是对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系统分析。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定性、筛选与体系化的问题,并对现有的各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和评价;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测度方法、权数确定方法和综合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第六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核算方法问题。分为两节,分别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核算框架和总量指标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座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与政策实施之间的“桥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工具。全文约十七万字。
Iss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ment this paper researched is the keyproblem in the stud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paper aims at application methods study. We research on various domestic and overseas measure ideas222 applic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ment based on integrative analysis, the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both theory contents and its developing cour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theories by coordinating and evaluating on the existing up-to-date measu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lso finds the latent methodological systems by comparing,analyzing and abstracting the mutual parts among different measur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we expound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oroughly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explai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ic theory along with switch of each chapter222s different study point of view.
    The whole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hows necessary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the content of this part is independent comparatively.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is from the second chapter to the sixth chapter.
    In chapter two we study on economic explan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chapter we research some keystone of microcosmic unsustainable using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demonstrate the two macro-proper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n-linearity and stratification.
    The study of chapter three focus 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ecosystem services.It has two basic aspects: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measures and 223ecological footprint224 measures.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analyze systemically on 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solves problems of filtering and systematiz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e als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tructure of existing kin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s.
    Based on chapter four, in chapter five we study on 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 harmonizing method、weight determining and synthesizing meth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ically.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last chapter of the paper. We study on the iss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counts. It has two sections discussing questions of accounts framework and total amount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construct a .bridge. between theory innovation and policy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better inform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文
(按拼音升序排列)
    1. Abraham Lincoln, Speech to the llliois Republican state convention, June 16,
     1858.
    2. Accounting for Renewable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Suvey of Current
     Business Mar, 2000.
    3. Alain Pichot,For national accounts extended to sociodem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data,1994.7.
    4. An Economic Core System and the Socio-Economic Accounts Module for the
     Netherlands,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Series 38, No.2, June
     1992P199-223.
    5. Andrew John & Rowena A. Pecchenino,Internation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Scand. J. Of Economics 99(3), 371-387,1997.
    6. 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in Practice,IISD.
    7. Bartelmus, P.,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Natural Resources
     Forum, 1992,P77-84.
    8. Carl Mcdaniel, JR & Roger Gates, Contemporary Marketing Research, 东北财
     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 Carol S. Carson,Integrat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Accounts,
     Suvey of Current Business , Apr, 1994.
    10. City ofWinnipeg 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
    11. Cor Gorter & Paul Van Der Laan,An Economic Core System and the
     Socio-Economic Accounts Module for the Netherlands,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Series 38, No.2, June 1992.
    12. Costanza R.,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Nature Capital in the World,
     Nature, 1997.5
    13. David I. Stern,The Capital Theory Approachto Sustainability: A Critical
     Appraisal,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 Vol.XXXI no.1 March, 1997.
    
    
    
    
    
    
     主要参考文献 177
    14. David W. Pearce and Giles D. Atkinson,Capital theor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indicator of "weak" sustainbility,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1993
    15. Donella Meadows,Indicator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report to the Balaton Group),The Sustainable Institute,
     September 1998.
    16. Dr. Christian Leipert,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onceptual
     Side of Defensive Expenditures,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 Vol.XXIII no.3
     Sep, 1989.
    17. Environment Directorate & Environment Policy Committee,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Patterns -Indicators to Measure Progress,
     OECD,1999.
    18. Fikret Berkes &Carl Folke,A systems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natural, human-made and cultural capital,Ecological Economics 5(1992).
    19. Geir B.Asheim,Adjusting Green NNP to Measure sustainability,Scand. J. Of
     Economics 99(3), 355-370,1997.
    20. Gretchen C Daily, Nature Service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7.
    21. Hardi P & Barg S,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iew of Current,
     Occasional paper number 17, International Ins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1997,
    22. Harold Hotelling,A General Mathematical Theory of Depreci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25, 20,151 P340-353.
    23. Hartmut Bossel,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ory, Method,
     Applications (a report to the balaton group),IISD,1999.
    24. http://gene211.top263.net/bio2.htm
    25. http://iisd.ca
    26. http://www.china20011007.com
    27. http://www.dieoff.com/page110.htm
    28. http://www.panda.org/livingplanet/lpr00
    29. J. M. HARTWICK,Deforestation and National Accounting,Environmental and
    
    
    
    
    
    
     178 主要参考文献
     Resource Economics 2:513-521,1992
    30. Jeroen C.J.M & Harmen Verbruggen,Spatial Sustainability, Trade and
     Indicators: An Evaluation of the 223Ecological Footprint224,1998.11.
    31. Jeroen C.J.M van den Bergh & Marjan W. Hofkes,A Survey of Economic
     Modell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2. JM ROTTIERS & K.MAESEN, etc.,Sustainable Mobility Information
     Systems(SMIS) ,A Tool for Decision-making ,Santiago 1998.
    33. John Lintott,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useful to whom and for
     what?(Survey),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1996.
    34. John M. Hartwick,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the Investing of Rents from
     Exhaustible Resourc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7 no.5 Dec,1977.
    35. John M. Hartwick,Nation Wealth and net National Product,Scand. J. Of
     Economics 96(2), 253-256,1994.
    36. John M. Hartwick,Natural Resources, National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Depreciat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43(1990) 291-304
    37. KARL-GORAN MALER,National Accounts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1-15,1991.
    38. KNUT H. ALFSEN &HANS VIGGO SAEBO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Background, Principles and Examples from Norway,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3:415-435,1993.
    39. Mahbub ul Haq,Reflections on Human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0. Martin L. Weitzman & Karl-Gustaf Lofgren,On the Welfare Significance of
     Green Accounting as Taught by Parabl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32, 139-153(1997),Article no. EE960966.
    41. MARTIN WEALE,Environmental Multipliers from a System of Physical
     Resource Accounting,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vol.2, no.2,
     1991.
    42. Mathis Wackernagel , Lewan L,Hansson C B : Evaluation the use of natural
     capital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pplications in Sweden and Subregions ,
    
    
    
    
    
    
     主要参考文献 179
     Ambio, 1999,28(7).
    43. Mich Common & Charles Perrings,Towards an ecological economics of
     sustainability,Ecological Economics1992,6 P7-34.
    44. Natural Resource Accounts: Taking Stock in OECD Countries
     (ENVIRONMENT MONOGRAPHS) ,OECD,OECD/GD(94)17.
    45. Nico Vellinga & Cees Withagen,On the Concept of Green National
     Incom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6. OECD,Natural Resource Accounts: Taking Stock in OECD Countries,Paris
     1994.
    47. OECD,OECD Core Set of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views,Paris 1993.
    48. Oriol Amat, John Blake,Philip wraith and Ester Oliveras,Dimension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Accounting Environment-the Spanish case.
    49. P. BARTELMUS,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vol.3, no.2, 1992.
    50. Paul van den Noord &Ann Vourc'h,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Norway,OECD,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218,1999.
    51. PER-OLOV JOHANSSON& KARL-GUSTAF LOFGREN,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reen' NNP Measures as Cost-Benefit Rules,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7:243-250,1996.
    52. Peter Bartelmus & Carsten Stahmer&Jan Van Tongeren,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Framework for a SNA Satellite
     System,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Series 37, No.2, 1991.
    53. Peter Hardi & Stephan Barg,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Industry Canada,November 1997.
    54. Peter Hardi and Terrence Zdan,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in Practice,IISD
    55. PETER TOWNSEND,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Proverty- a Rejoinder to Professor Amartya sen,Oxford Economic Papers
    
    
    
    
    
    
     180 主要参考文献
     37(1985), 659-668.
    56. Robert M. Solow,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Allo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cand. J. Of Economics 1986, 141-149.
    57. Robert U. Ayres,Statistical measures of unsustainability (Analysis),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1996 .
    58. Salah EI Serafy,Green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1997.
    59. Steven J. Keuning,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 Accounts and
     Socio-Economic Polic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netherlands).
    60. Thomas Aronsson and Karl-Gustaf Lofgren,Social Accounting and Welfare
     Measurement in a Growth Model with Human Capital,Scand. J. Of Economics
     98(2), 185-201,1996.
    61. V. Gurman,E.Ryumina,Modification of the UN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Orien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62. William D. Nordhaus & Edward C. Kokkelenberg,Nature's Numbers
     (Expandi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s to Include the Environment),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1999.
    63. William E Rees,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 area-based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1997, 17, (3).
    64. World bank,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gress: A Report on Work in
     Progress, Washington DC, 1995.
    65. WWF, Redefining Progress, Centre for Sustainability Studies, 28 August 2000.
    66. 《管子》外篇,第五卷
    67. 《管子·五行》
    68. 《老子》第四十二章
    6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70. 《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71. 《易书·系辞下》《诗经》《管子·五行》
    72. 《中国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81
     研究参考资料》,1997年3月。
    7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执笔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4. 白雪梅、赵松山:《关于统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中国统计》,1998年第
     4期。
    75. 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12月版。
    76. 包晓斌:《中国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中国农村观察》,2000
     年第4期。
    77. 蔡宁、葛朝阳:《环境管理范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渊源和本质》,《学术研
     究》,1996年第10期。
    78. 曹志平:《介绍一种计算国家财富的新方法》,《生态学杂志》,1996年第6
     期。
    79. 陈超等:《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体系探讨》,《环境监测与管理技
     术》,2000年增刊。
    80. 陈涛等:《王禾丘农村能源系统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
     研究及其应用》,《环境与开发》,1998年第4期。
    81. 陈星飞等:《良性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超越与丰富之二——良性发展目标的
     辨析及图解》,《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3期。
    82. 陈学军等:《矿山环境质量多层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第179页。
    83. 陈玉成等:《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
     第5期。
    84. 程淑兰等:《安徽省岳西县生态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测度研
     究》,《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第3期。
    85. 池宏等:《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优选模型的研究》,《中国管
     理科学》,1996年第1期。
    86. 崔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统计研究》,1999年增刊。
    87. 崔振才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优选模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0年专刊。
    
    
    
    
    
    
     182 主要参考文献
    88. 戴星翼:《环境与发展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
    89. 戴亦一:《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国民核算新模式―¨D关于国民
     大核算体系的理论思考》,《统计研究》,2000年第7期。
    90. 戴亦一:《人力资本核算问题研究》,《统计研究》,1999年增刊。
    91. 戴跃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及指标体系初探》,《统计与预测》,
     2000年第1期。
    92. 丁小浩:《人力资源核算新方法对教育经济学发展的意义―¨D对世界银行
     进行人力资源核算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3
     期。
    93. 杜培军:《“3S”技术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中国煤炭》,1999
     年第6期。
    94. 樊建林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上海铁道大学
     学报》,1999年第8期。
    95. 高宏等:《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的物元模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9年第10期。
    96. 高敏雪(编译):《环保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应用》,《统计研究》,1997年第4
     期。
    97. 高敏雪:《国家财富的测度及其认识》,《统计研究》,1999年第12期。
    98. 高敏雪:《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4月版。
    99. 高敏雪:《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环境椌煤怂闾逑怠罚渡?
     济》,1997年第1期。
    100.高敏雪:《卫星帐户及其在美国的应用(六)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帐户》,
     《北京统计》,1999年第1期。
    101.高敏雪等:《对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认识》,《统计研究》,1998年第3期。
    102.高敏雪等:《环境经济核算再认识》,《统计研究》,2000年第4期。
    103.高全胜:《浅谈绿色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环境管理》,1999年第5期。
    104.葛守中:《森林总经济价值研究》,《统计研究》,1999年第7期。
    105.古德生等:《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神经网络评价》,《有色金属》,2000年第1
     期。
    106.谷超豪:《非线性现象的个性与共性》,《科学》,1992年第3期。
    
    
    
    
    
    
     主要参考文献 183
    107.郭淑芬等:《中国煤矿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8年第2期。
    108.郭秀云:《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核算》,《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9年第
     9期。
    109.郭中伟、李典谟:《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生物多样性》,
     1999年第1期。
    110.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
     体系研究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1999年版。
    111.韩立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112.韩清等:《地理信息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
    113.黑格尔:《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8页
    114.侯瑜:《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生态脚印”评述》,《统计研究》,2001年第
     8期。
    115.黄朝永:《江苏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经济地理》,2000年第5期。
    116.黄鹄等:《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广西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2期。
    117.黄思铭等:《云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2
     期。
    118.黄小玉等:《对环境核算中估价及数据聚合问题的思考》,《统计研究》,
     1999年增刊。
    119.季羡林:《从宏观上看中国》,《人生絮语》,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0.贾华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121.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
     民日报》,1998年12月19日。
    122.姜晓秋:《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6期。
    123.姜照华等:《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大连理工大
     学学报》,1999年第5期。
    124.蒋萍:《社会核算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184 主要参考文献
    125.蒋萍:《社会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126.蒋萍:《政府部门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有关问题》,《统计研究》,2001年
     第5期。
    127.蒋业放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耦合模型与应用》,《地理研究》,2000
     年3月。
    128.杰里米·里夫金等:《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第4页
    129.金玉国等:《发展尺度的演进及其一致性研究》,《统计研究》,2000年第7
     期。
    130.雷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第4期。
    131.雷明:《资源椌靡惶寤怂悒D¨D联合国93222SNA与SEEA》,《自然资源
     学报》,1998年第2期。
    132.冷疏影等:《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1999年第2期。
    133.黎夏等:《约束性单元自动演化CA 模型及可持续城市发展形态的模拟》,
     《地理学报》,1999年第4期。
    134.李成瑞:《社会经济统计学的‘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统计学刍议》
     (修订稿)。
    135.李成瑞:《关于可持续发展功能评价方法问题——可持续发展统计学基本
     内容初探》,《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2001年连载。
    136.李成瑞:《关于可持续发展统计学理论框架的构想》,《统计与决策》,2000
     年第1期。
    137.李崇阳等:《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动态仿真模型研究》,《宁夏工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38.李春晖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山东师大学报(自然
     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39.李桂荣等:《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模型》,《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140.李金昌:《资源核算论》,1991年版。
    141.李金华:《对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监测评价系统的思考》,《统计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85
     1999年增刊。
    142.李金华:《中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构建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
     1999年第9期。
    143.李莉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武汉城市建设学报》,2000年第
     6期。
    144.李利锋、成升魁:《生态占用椇饬靠沙中⒄沟男轮副辍罚蹲匀蛔试囱?
     报》,2000年10月。
    145.李露亮:《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年
     第4期。
    146.李堂军等:《潞安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煤》,1999年第5期。
    147.李伟等:《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0年第4期。
    148.李文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9
     期。
    149.李新运等:《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协调对策》,《人文地理》,1998
     年第4期。
    150.李值斌:《区域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温州市为例》,《南京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51.李植斌:《一种山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山地学报》,1999年第1期。
    152.联合国:《21世纪议程》,转引自廖鸿志等:《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思
     考》,《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8月。
    153.联合国等编,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154.廖成林:《磷矿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判法》,《化工矿工技术》,1998年第3
     期。
    155.廖明球:《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测算探讨》,《统计研究》,2000年第6
     期。
    156.凌亢等:《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中国软科学》,
     1999年12月。
    157.凌亢等:《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
    
    
    
    
    
    
     186 主要参考文献
     年第4期。
    158.凌亢等:《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科技与经济》,第二届中
     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交流论文专辑。
    159.刘殿成:《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甘肃科学学报》,2000年
     第4期。
    160.刘定慧:《秦皇岛市宏观环境战略及协调因子分析》,《环境科学研究》,
     1995年第5期。
    161.刘凤琴:《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动态评价研究》,《系统工程》,1997年第3
     期。
    162.刘红艳:《环境经济核算初探──兼论我国新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改革思
     路》,《江苏统计》,2000年第8期。
    163.刘洪彪:《重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版)》,1999年增刊。
    164.刘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9年第4期。
    165.刘西雷等:《山东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曲阜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66.刘艳清:《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
     2000年第5期。
    167.卢武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8年第2期。
    16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77页
    169.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地理研究》,1996年第12期。
    170.米红等:《中国县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系
     统理论和评估方法研究》,《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6期。
    171.明:《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11期。
    172.穆光宗:《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人口学刊》,1995年第6期。
    173.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最后一列略有所调整。
    174.牛文元等:《北京市与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研究》,《上海经济研
     究》,2000年第11期。
    
    
    
    
    
    
     主要参考文献 187
    175.牛文元等:《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76.牛文元等:《中国东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差距的跟踪评价》,《科
     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第2期。
    177.欧阳洁等:《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环境评价方法支持系统的研究》,《环境科
     学动态》,2000年第3期。
    178.欧阳志云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科技研
     究与发展》,1999年第5期。
    179.秦耀辰等:《区域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地理学报》,1998年第2期。
    180.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层次论》,《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181.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观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可持续发
     展研究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7年11月。
    182.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统计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全国首届“露露
     杯”优秀统计论文,2001年12月。
    183.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第九次全
     国统计科学讨论会,1998年 8月。
    184.邱东:《从市场实现看应用统计方法研究的桥梁作用》,《统计研究》,2001
     年第4期。
    185.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12
     月版。
    186.邱东:《国民经济核算史论》,《统计研究》,1997年第4期。
    187.邱东:《统计使人豁达》,《中国统计》,2001年第2期。
    188.邱东:《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结构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
    189.任东明等:《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综合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1期。
    190.任鲁川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风险定量估算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00年第3期。
    191.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上海译林出版社。
    192.申金山等:《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第5期。
    
    
    
    
    
    
     188 主要参考文献
    193.申玉铭等:《山东半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94.沈惠璋、顾培亮:《当代系统科学和方法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商学院学
     报》,1998年第5期。
    19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80页
    196.世界银行:《扩展──衡量财富的新方法》,中国环境经济出版社,1997年。
    197.宋绍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煤炭经济研究》,1999年
     第8期。
    198.宋旭光:《对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再认识》,第八次全国中青年统计科学
     讨论会,2001年10月。
    199.宋旭光:《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论》,《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5期。
    200.粟晓玲:《关中地区水利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0年第4期。
    201.孙刚,盛连喜,周道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保护策略》,《应用生态学报》,
     1999年第3期。
    202.孙刚等:《生态系统服务: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东北师范大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03.汤瑞凉等:《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的熵权系数模型研究》,《河海大学学
     报》,2000年第1期。
    204.唐新文:《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7年第8期。
    205.佟哲晖,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版。
    206.童玉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衡量与评价》,《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
     年第1期。
    207.汪涛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D立体产业分类理论》,《学术交
     流》,2000年第6期。
    208.王爱萍:《港口对深圳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价》,《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00年专刊。
    209.王慧敏等:《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水利学报》,1999年第5
    
    
    
    
    
    
     主要参考文献 189
     期。
    210.王慧敏等:《流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测度》,《河海大学学报》,1999年第
     3期。
    211.王金南:《环境经济学椑砺鄯椒ㄓ胝摺罚寤笱С霭嫔纾?994年。
    212.王黎明等:《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研究》,《地理研究》,
     2000年第2期。
    213.王庆石:《统计指标导论》中的一些观点,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14.王庆石:《统计指标误差理论初探》,《统计教育》,1994年第2期。
    215.王维国:《论国民经济协调系数体系的建立》,《统计研究》,1995年第4期。
    216.王维国:《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4
     月。
    217.王曦:《论国际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法学评论》,1998年第3期。
    218.王玉亮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分异类型及调
     控》,《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第3期。
    219.王云才等:《鲁西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中国农业资
     源与区划》,2000年第3期。
    220.王志宏:《可持续发展与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统计研究》,1998年第3期。
    221.温淑瑶等:《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2期。
    222.温志刚等:《环保标识与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评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
     态》,2000年第3期。
    223.吴承业等《沿海开放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年第2期。
    224.吴优、曹克瑜:《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问题的思考》,《统计研究》,1998
     年第2期。
    225.席玉英:《可持续发展定量判别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
     年专刊。
    226.夏明:《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生产行为》,《决策探索》,2000年第1期。
    227.徐世龙:《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年第
     1期。
    
    
    
    
    
    
     190 主要参考文献
    228.徐涛等:《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到‘生态国内产出(EDP)’核算的必然
     选择》,《经济问题探索》,1999年第4期。
    229.徐玉高:《可持续的、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年第1期。
    230.徐中民、张志强:《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西北师范大
     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
    231.薛东辉等:《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
     年第1期。
    232.薛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统计研究》,1996年第6期。
    233.严登华等:《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模型研究》,《环境与开发》,
     2000年第3期。
    234.杨多贵、牛文元等:《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评价》,《科学管理
     研究》,2000年第5期。
    235.杨建觉:《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椧约幽么笪赂缁婊Φ淖钚鲁⑹晕?
     例》,《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
    236.杨缅昆:《绿色GDP和环保活动核算―¨D兼论GDP修正中的方法论问题》,
     《统计研究》,2000年第9期。
    237.叶文虎等:《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方法及衡量指标初探》,《可持续发展之
     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8.叶文虎等:《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第
     4期。
    239.叶文虎等:《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世界环境》,1996年第1
     期。
    240.叶文虎等:《中国传统天人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中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第3期。
    241.于瑞锋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系统工程理
     论与实践》,1998年第5期。
    242.余丹林:《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第2期。
    243.余德辉等:《加拿大的环境产业》,《中国环保产业》,2000年第10期。
    244.俞天贵:《衡量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
    
    
    
    
    
    
     主要参考文献 191
     然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45.曾宪报:《统计权数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6月。
    246.曾五一:《论可持续发展统计学》,《统计与咨询》,2000年第6期。
    247.曾珍香、顾培亮、张闽:《可持续发展公平性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1999年第4期。
    248.张东光等:《我国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框架研究》,《环境保护》,2000年
     第3期。
    249.张坤民:《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进展》,《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2000年第2期,第55页,有所调整。
    250.张林泉,于杰:《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1994年第4期。
    251.张世秋:《可持续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世界环境》,1996年第
     3期。
    252.张松等:《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研究》,《统计研究》,1999年增刊。
    25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54.张五常:《经济解释》,《21世纪经济报道》,2001连载。
    255.赵愚等:《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
     第4期。
    256.赵玉川,胡富梅:《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统计教育》,1998
     年第1期。
    257.赵玉川、胡富梅:《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结构》,《中国
     科技论坛》,1998年第4期。
    258.郑新奇等:《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经济地理》,2000年第4期。
    259.郑易生:《宏观环境污染损失计量中的一个理论方法问题》,《科技导报》,
     1996年第4期。
    260.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61.周国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长江流域资源与
     环境》,1998年第2期。
    
    
    
    
    
    
     192 主要参考文献
    262.周海林:《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第4期。
    263.周敏等:《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特征及其描述》,《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
     第1期。
    264.朱启贵:《国民大核算体系论》,《财经研究》,1997年第8期。
    265.朱启贵:《国民经济核算与环境》,《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12期。
    266.朱启贵:《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论》,《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
     年第1期。
    267.朱启贵:《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方法与应用》,《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
     年第5期。
    268.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9.朱云梅等:《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第
     2期。
    270.诸大建等:《上海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上海环境科学》,1999年第9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