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国家的现代性集中体现为民族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的构建和成长。当代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民族国家的物理建构,之后迈上现代国家成长之路。
     警察是看得见的政府,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之一,警政即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则具体而真实地反映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和价值取向。现代国家成长,无论是政府集权扩大的面相还是政治参与扩大的面相,都可以从警政发展中加以深刻把握。1949年之后,中国全面开启了警政发展进程。本文试图从警政话语与执政理念、警政制度与公民权利、警政策略与国家能力、警政组织与政府职能等四个层面,考察警政与国家的关系,搭建基于警政这个微观观测平台来研究现代国家成长问题的分析框架。同时从现代国家成长的角度,对当代中国警政作一较为全面的审视。
     当代中国警政话语在始终强调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的同时,其核心词汇从革命、专政、斗争、镇压转换为稳定、执法、为民、服务,反映出执政理念从人民民主专政向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变化;警政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由重点保障警察权,朝着保持警察权和公民权适度平衡的方向发展,中国公民权利的法制保障明显加强;警政策略历经了从镇反、严打、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战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再到平安建设的变革过程,警政重心从维护治安转向了维护稳定,国家能力建设亟待优化;警政组织科学化程度逐步提高,专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全面拓展,适应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这此,都表明中国正在推动发达国家曾经历经的现代警政变革进程,在政治整合、人权保障、民主法治等方而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促进了现代国家成长。但是警政话语强调执法为民,警政法规实际执行不力,警政策略以维护稳定为中心,警政组织过于趋向集权,显示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并非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程式,而是走向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威权与民本交织的现代国家成长之路。执政者谋求的更多的是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周遭环境,保持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警政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的威权主义和民本主义特征,源于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本土文化和世界潮流大势这三大因素的共同影响。发展中国家对政绩合法性的依赖,决定了威权主义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个长波,但终有经济增长的拐点,威权主义体制容易受到经济绩效变化的冲击,未必带来长治久安。按照国家能力建设理论,应当从缩减权力控制范围、增强核心控制能力出发,对当下中国威权主义的警政策略和治国策略予以优化。与传统社会“仁政”思想如出一辙的民本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政府的道德形象、缓解社会对抗,但是民本主义喜好人治、排斥法治,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趋利、官场腐败的固有弊端,亦非长久之计。
     现代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植根于民主法治,现代国家成长的治本之道在于扩大政治参与,实行民主宪政。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起飞关键阶段的有着10多亿人口的多民族的超大规模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有着超乎寻常的价值意义,推进现代国家的建设成长,更宜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兼顾治本之道与权宜之计的平衡,以推进司法独立为突破口,由法治而民主,发挥执政党示范作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不断扩充民主法治增量,在保障必要的安全秩序、防止因社会剧烈动荡带来民生灾难的前提下,渐进达致善政良治的境界。
The modernity of modern state embod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growth of nationality,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Contemporary China completed the national physic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n to step on modern state-constructing path.
     The police is the government that can be seen obviously, and the most extensive and powerfu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ate. And the policing reflects the state power of the operation rules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constucting of Modern state, whether the face of government centralized expanding or the fac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xpanding, can be reflected in policing categories concretely and veritably. From 1949, China ope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state police, and builds a framework to study the modern state-constructing problem along the view of policing,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governing idea, polic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civil rights, police strategy and the national ability, police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a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cing's narrative discourse emphasizes the CCP's leadership and the mass line in all times. And the core words of revolution, dictatorship, struggle, suppression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words of stable, law enforcement, service, and for the people. China's policing regulations, is vared from protecting police power, 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police power and citizenship. Chinese policing's strategy experienced the change from Suppression of Counterrevolutionaries, take severe measures against grave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ivities,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maintain law and order, Community Policing, to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then to cornerstone of safe construction. And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olicing organization has been imroved gradually, the organization's function of dictatorship, managemen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ed overall. These show that China is pushing for the reform of modern policing, and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modern state-constructing has been promoted greatly.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development is not follow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rogram, but to an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sm path With a stro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tttempt of this is that how to adapt to the ever-changing social environment, keep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society always, and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cing contains a strong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sm colour, and the whole country's ruling concept is also like this. It is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factors contains socialist system, China local culture and the world tre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order to get economic performance, authoritarian may be approved by public. Bu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would be end eventually, so the authoritarian must be adjusted. The humanism can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moral image, and alleviation social confrontation to some extent, but the humanism approximate the rule of man, so it couldn't change the corruption which inherent to the officialdom.
     The modern political legitimacy is rooted in the democratic rule of law, and the permanent cure of modern state-constructing is to broaden the wa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implement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In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ublic security of more than 10 billion people, "democratic state-constructing" may be select a makeshift way from rule by law to democracy, choosing the judicial independence as a breakthrough, then expanding the stocking of democracy, and gradually achieve the ideal state.
引文
①邓正来:《我们需要一场法学“知识革命”》,《法制日报》2010年4月14日。
    Robert Reiner, The politics of the police, 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p2。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译,商务印书馆,1985,第1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66页。
    ③[德]弗兰茨·奥本海:《论国家》,沈蕴芳、王燕生译,商务印书馆,1994,第48页
    ①参[英]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龚晓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②王向民:《民国政治和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20-21页。
    ③林尚立等著:《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第34页。
    ④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⑤[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第218页。
    ①[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二卷,陈海宏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23页。
    ②[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第34页。
    ③[美]贾恩弗朗哥·波齐:《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2007,第77页。
    ④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229页。
    ①[美]罗伯特·兰沃西、劳伦斯·特拉维斯:《什么是警察:美国的经验》,尤小文译,群众出版社,2004,第5页。
    ②余秀豪:《警察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46,第3页。
    ③李士珍:《现代各国警察》,商务印书馆,1938,第2页。
    ④王智军:《警察的政治属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8页。
    ⑤万川:《中国警政史》,中华书局,2006,第3-4页。
    David Bayley, Patterns of Policing: A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85, p23.
    ②《清史稿》:卷一百一十九《职官志六》,中华书局,1977,第3452-3453页。
    ①[美]弗兰克·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府研究》,转引自彭和平、竹立家等编译的《国外公共行政理论选》,北京:中央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第28页。
    ②万川:《中国警政史》,中华书局,2006,第9页。
    ①康大民:《中国警察——公安的百年回顾》第三部分,《辽宁警察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①由嵘:《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56页。
    ②[意]朱赛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第7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14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制史研究室:《中国警察制度史简论》,群众出版社,1985,第1至2页。
    [美]贾恩弗朗哥·波齐:《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第18页。
    ②Peter Berger, Invitation to sociology, Doubleday,1963, p69。
    ① Robert Reiner, The politics of the police, 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p3。
    ②樊鹏:《转型社会中的国家强制》,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博士论文,2008,第19页。
    ①周永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求是》,2008年第6期。
    ②注释:警察国家又被称作行政国家,是指行政活动范围广泛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行政权力特别是警察权不受法律约束或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特权的国家,一般与公民法治国家相对而言。
    ①《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机关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公安部网,来源:http://www.mps.gov.cn/n16/n894593/n895609/2830761.html
    ②《尹蔚民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百度网,百度文库,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871c5b134431b90d6c85c70c.html。
    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人民日报》2011年4月30日。
    ①参[德]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Ⅱ),袁志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② Charles Tilly (ed.),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p70-80.
    ③参[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④[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4页。
    ⑤参[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①李强:《自由主义与现代国家》,陈祖为等编:《政治理论在中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后全能体制下的现代国家构建》,《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
    圆主要研究成果有:1、林尚立:《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林尚立:《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3、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4、刘建军主编:《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5、唐贤兴:《民主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③主要研究成果有:1、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2、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3、徐勇:《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4、樊红敏:《生成与重构: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农村基层政权——以河南弦乡为例》,博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5、贺东航:《新公共管理的回顾与检视——基于中国国家建设的视角》,《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2期。
    ④参王绍光、胡鞍钢、周建明编:《国家制度建设——第二次转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①郑晓红:《中国近代警政滥觞:湖南保卫局》,《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袁小红:《黄遵宪警政思想述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刘增合:《鸦片税收与清末警政改革》,《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①阮光铭:《警政概论》,商务印书馆,1931,第1页。
    ①《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255页。
    ①《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中华书局,1982,第917页。
    ②《隋书》卷一《高祖纪上》,中华书局,2004,第11页。
    ③《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第三十一》,中华书局,2004,第429页。
    ①《通典》卷三《食货志·乡党》,中华书局,1986,第23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二,中华书局,2004,第719页。
    ①[明]吕坤:《呻吟语·治道》,中华书局,1982,第26页。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中华书局,2004,第2237页。
    ①《魏书·李崇传》卷六十六,中华书局,第1465至1466页。
    ②陈洪彝:《中国古代治安简史》,群众出版社,1998,第7页。
    ①戴宜生:《美国警察史及其近代演变》,《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①陈真、陈合权主编:《世界警察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第6页。
    ②谢闻歌:《英美现代警察探源及其社会调控职能控析》,《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
    ①王智军:《警察的政治属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28页。
    ②陈真、陈合权主编:《世界警察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第8页。
    ①[德]丁克尔·弗里德尔:《民主法治国家的警察:德国的经验与问题》,《公安学刊》2007年第3期。
    ①Robert Reiner,The Politics of the Police,Harvester Wheatsheaf,1992,1992,pl。
    ①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下册,中华书局,2005,第1133页。
    ①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中华书局,1958,第4742页。
    ②徐世昌:《退耕堂政书》第一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第129、133、156页。
    ③郑晓红:《中国近代警政的滥觞:湖南保卫局》,《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①梁翠:《论清末政府的警政建设及其得失》,《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第2期。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第5564页。
    ①王保国:《袁世凯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历史学习》2002年第2期。
    ②万川:《中国警政史》,中华书局,2006,第230页。
    ③万川:《中国警政史》,中华书局,2006,第256页。
    许新源:《我国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组织机构历史延革》,《公安研究》1999年第3期。
    ①刘振华:《八一起义与我党初建警政关系之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俄]乌索夫:《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赖铭传译,解放军出版社,2009,第22页。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3,第386页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3,第387页。
    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
    ①“多数人暴政”,又称暴民政治、群体暴政,是指以多数人名义行使无限权力的政治状态,最早由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它是针对法国大革命教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雅各宾派曾经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实行恐怖政治。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第682页。
    ①《人民公安,与共和国同行——纪念新中国公安工作60年》,《人民公安报》2009年9月29日。
    ② He Bingsong, Crime and Control in China, H-G. Heiland, L.I. Shelley and H.Katch eds. Crime and control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De Gruyter,1991, p251。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37页。
    ②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293页。
    ①《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89页。
    ①《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73页。
    ①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①《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人民公安》,1952年第1期。
    ②王仲方:《新中国公安部成立的前前后后》,《人民政协报》,2008年7月25日。
    ①《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第39-41页。
    ①刘学刚:《1979:迎接公安工作的春天》,《人民公安报》,2008年10月22日。
    ①《“九五”公安工作纲要》,法邦网,法律法规栏,http://code.fabao365.com/law_256384.html。
    ①《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23676.htm。
    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栏,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1/4494638.html。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636页。
    ①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293页。
    ②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7页。
    ①威权体制(Authoritarianism),又称威权主义、权威主义,通常是指一种介于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之间的政体形态,其特点是强调政治权力集中和遵从政府权威,确保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②[美]约瑟夫·R·斯特雷耶著,华佳等译:《现代国家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第58页。
    ①March·J.G and Olsen·J.P: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New York:Free Press,1989, p126。
    ②罗思坦:《政治制度:综述》,载[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学新手册》,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第198页。
    参公安部政策法律研究室编:《公安法规汇编(1950-1977)》,群众出版社,1981。
    ②中国法学会编写:《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发布,第3页。
    陈峰:《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5日。
    薄守省:《孙志刚事件与社会公正》,《中国经济周刊》2003年第23期。
    1章涌、王勇:《“孙志刚之死”与法治里程碑》,《湘声报》2004年11月11日。
    ①杨中旭:《治安处罚法:限权还是扩权》,《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11月1日。
    ①参曾正一:《两岸侦查制度之比较研究》,《第五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交流论文》,2010。
    ②参陈卫东、王静;《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改革与发展动向》,《人民司法》,2007年第9期。
    ①周欣主编:《中外刑事侦查概论》,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65页。
    ①林山田,《刑事诉讼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第453至455页。
    ①参黄东熊、吴景芳:《刑事诉讼法论》,台北:三民书局,2002,第253页。
    ①林山田,《刑事诉讼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第323页。
    ①吕秉翰:《海峡两岸刑事强制处分之比较分析》,《第四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第448页。
    ①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295页。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57页。
    ①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第33页。
    黎莎:《我国刑事诉讼中不起诉率问题研究——兼与德国的比较》,《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①刘化雷:《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研究》,《技术与市场》2009,第16卷第12期。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J书馆,1963,第128页。
    王大伟:《西方警务改革的历史与趋势》,《人民公安》2001年第23期。
    James q. Wilson. Varieties of Police Behavior: The Management of Law and Order in Eight Communitie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①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5期。
    ①[美]罗伯特·兰沃西、劳伦斯·特拉维斯著:《什么是警察:美国的经验》,尤小文译,群众出版社,2004,第25页。
    ①[美]罗伯特·兰沃西、劳伦斯·特拉维斯著:《什么是警察:美国的经验》,尤小文译,群众出版社,2004,第29页。
    夏菲:《论美国社区警务的理论与实践》,《河北法学》2005年第12期。
    ①Kenneth J. Peak, Ronald W Glensor, Community Policing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2002, p83.
    ①参王大伟:《西方警务改革的历史与趋势》,《人民公安》2001年第23期。
    ① David Weisberg. The Growth of Compstat in Ame6can Policing. Police Foundation Reports,2004 (4).
    ①王瑞平:《当代纽约警察:机制·策略·经验》,人民公安出版社,2009,第256页。
    ②金诚:《“反恐”背景下美国警务模式的新走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①王芳主编:《当代中国的公安工作》,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第5页。
    ①毕惜茜、陈娟:《“严打”整治斗争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②孙中国、李健和:《中国严打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第9页。
    ①张穹:《“严打”政策的理论与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第25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9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23页。
    ①毕惜茜、陈娟:《“严打”整治斗争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①张兆端:《社区警务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第5页。
    ①胡家福主编:《社区警务研究》,公安部办公厅,2002,第6页。
    ①2000年4月1日,失业青年仲伟扬等4人潜入南京玄武湖畔的金陵御花园别墅区抢劫,抢劫过程中为杀人灭口,持刀杀害了德国籍业主普方一家四口,后凶手被抓获。
    ②2001年4月15日,盐城市盐都县信用合作联社3名值班人员被杀,保险柜被切割,260余万被劫,至8月底,罪犯雷国民被抓获。
    ③2002年9月14日,南京东郊汤山镇发生投毒事件,小吃店店主陈正平因为生意竞争,将“毒鼠强”投入一家早点铺,造成数百名市民中毒,42人死亡,后陈正平被抓获。
    ①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202页。
    ①资料来源:中办、国办转发《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国要闻栏,http://www.gov.cn/jrzg/2005-12/04/content_117247.htm.
    ①孙文德:《风雨征程六十载,赤胆忠心保民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江苏公安工作回顾》,《新华日报》,2009年9月11日。
    ②张成,《警务社会化的模式分析及法律制度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第20次全国公安会议在京召开》,《人民公安报》2003年11月20日。
    ①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求是》2011年第9期。
    ①资料来源:江苏省公安厅《创新交通管理措施、保障安全便捷出行》,“中国江苏”网,在线访谈栏目,http://218.94.123.41/jszxft/html/4028819b2b7ed682012c0f411930025c/zxzb.htm。
    ①聂日明:《警察职能泛化vs警力不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改革要情参阅》第l辑,新华出版社,2010,第171页。
    王学权:《政府系铃警察解,难!》,《南方周末》2011年6月16日,第1426期。
    ①俞雷主编:《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总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第129页。
    ②胡联合、胡鞍钢:《对转型期中国犯罪实际发案情况的估测》,《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①管光承、刘莹:《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破案率低的原因及对策》,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②《六部委联合打击偷盗自行车》,《扬子晚报》2007年3月1日。
    ①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页。
    ②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来源:http://www.wenxue.myrice.com/book/35/10348.html。
    Joel S. Migdal,1989, 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4-5。
    ②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第6页。
    ①[美]法兰西斯.福山:《强国论》,台北:台北时报文化,2005,第15-16页。
    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80页。
    ②James M. Buchanan, An economic theory level of clubs, Economics 32,1965。
    ①“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意指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的,高度结构的、正式的、理性的官僚制组织体系;“正式组织”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意指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的体系。
    ②杨洪兰、张晓容:《现代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第8页。
    ①公安部宣传局编:《公安民警党史公安史知识读本》,群众出版社,2011,第109页。
    赵炜:《公安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公安研究》2006年第2期。
    ①陆慧:《上海警方全国率先全警“触网”》,《新闻晚报》2010年2月11日。
    ②刘海平:《完善我国反恐警察体制的思考》,《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①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
    ①程人华:《现代公安报警指挥中心的构建与发展》,《警察技术》2007年第3期。
    ②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①[美]罗伯特·兰沃西、劳伦斯·特拉维斯:《什么是警察——美国的经验》,尤小文译,群众出版社,2004,第5页。
    ②王世卿、冯秀伟:《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思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李忠信:《中国警察体制与公安工作》,《公安研究》1997年第2期。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9页。
    何伟:《组织扁平化理论与行政体制创新》,《探索》2003年第2期。
    ①张康之:《任务型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3页。
    ②张康之、李圣鑫:《组织分类以及任务型组织的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①陈宝成、张志婧:《我国26省市区公安厅(局)长进党政领导班子》,《南方都市报》2011年5月28日。
    王芳主编:《当代中国的公安工作》,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第459页。
    ②孙文德:《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江苏公安党建工作回顾与展望》,《新华日报》2011年6月29日。
    ①孟建柱:《致全国公安英烈家属的慰问信》,《人民公安报》2009年8月21日。
    ①《亨廷顿谈权威主义》,《世界经济导报》1989年3月29日。
    [美]福山:《世界转向中国式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改革要情参阅》第1辑,新华出版社,2010,第2页。
    ①闾小波:《反思当前中国“民本主义”的扩张》,《当代中国研究》,2007年第1期。
    ②[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九州出版社,2008,第257页。
    ③[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第1页。
    ①袁登明编著:《刑法48讲》,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第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邓小平文选》(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王绍光、胡鞍钢、周建明编:《国家制度建设——第二次转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张康之:《任务型组织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严强、张凤阳、温晋锋:《宏观政治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8年版;
    5、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间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8、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9、陈祖为等编:《政治理论在中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刘哗:《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林尚立等著:《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13、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刘建军:《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刘建军主编:《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17、郁建兴:《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18、唐贤兴:《民主与现代国家的成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陈尧:《新权威主义政权中的民主转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郭方:《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16世纪英国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变革》,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22、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4、阮光铭:《警政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25、万川:《中国警政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26、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制史研究室:《中国警察制度史简论》,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27、孟庆超:《中国警察近代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王芳主编:《当代中国的公安工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29、俞雷主编:《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总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王瑞平:《当代纽约警察:机制·策略·经验》,人民公安出版社,2009,第256页。
    31、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2、王智军:《警察的政治属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3、周欣主编:《中外刑事侦查概论》,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4、曾正一:《侦查法制专题研究》,台湾:警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万勇、许顺亭、陈智新主编:《诉讼制度通论》,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6、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37、胡大成、周家骧、王智军、邢盘洲:《警察政治学——警察的政治分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孙中国、李健和:《中国严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张兆端:《社区警务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王大伟:《英美警察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1、陈真、陈合权主编:《世界警察概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2、胡家福主编:《社区警务研究》,北京:公安部办公厅2002年版;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美]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5、[美]戴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主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7、[美]塞缪尔·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8、[美]贾恩弗朗哥·波齐:《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美]查尔斯·蒂利:《强制、资本与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魏洪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美]查尔斯·蒂利:《集体暴力的政治》,谢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以]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前言),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7、[英]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胡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美]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9、[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0、[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21、[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英]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胡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段小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4、[美]菲利克斯·格罗斯:《公民与国家》,王建娥、魏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5、[英]F·A·哈耶克:《致使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27、[奥]凯尔逊:《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3年版;
    28、[美]李侃如:《治理中国》,胡国成、赵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9、[美]黄仁宇:《赫逊河畔淡中国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30、[美]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何俊志、 王学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美]约瑟夫·R·斯特雷耶:《现代国家的起源》,华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2、[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3、[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都市警察服务的制度结构》,宋全喜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4、[美]哈罗德·K·贝克尔,唐娜·L·贝克尔:《世界警察概览》,刘植荣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5、[英]坎南编:《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6、[美]罗伯特·兰沃西劳伦斯·特拉维斯:《什么是警察:美国的经验》,尤小文译,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37、[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述》,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
    38、Robert Reiner, The politics of the police, 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p3;
    39、March.J.G and Olsen.J.P: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New York:Free Press,1989;
    40、Kenneth.J. Peak, Ronald W Glensor, Community Policing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41、David Bayley, Patterns of Policing: A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85;
    42、He Bingsong, Crime and Control in China,H-G. Heiland,L.I. Shelley and H.Katch eds. Crime and control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De Gruyter,1991;
    1、李永刚:《“国家防火墙”——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政治学分析》,南京大学2006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2、赖静萍:《当代中国领导小组研究——基于现代国家建设的视角》,南京大学2009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3、王志勇:《转型期我国政治整合问题研究》,南京大学2009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4、郭绍敏:《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南京大学2009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5、樊鹏:《转型社会中的国家强制——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警察研究》,香港中文大学2008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6、刘晔:《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复旦大学2002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7、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华中师范大学2007届政治学博士论文;
    8、李甜甜:《公共政策视野中的中国刑事政策的分析》,南京大学2006届行政管理硕士论文;
    1、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求是》2011年第9期;
    2、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4、林尚立:《国家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5、李强:《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的悖论——兼评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书评》1998年第11期;
    6、李强:《后全能体制下的现代国家构建》,《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
    7、樊鹏、汪卫华、王绍光:《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8、闾小波:《反思当前中国“民本主义”的扩张》,《当代中国研究》2007年第1期;
    9、林志远:《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联邦主义的经验与教训》,《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1期;
    10、樊红敏:《传统中国政治结构与现代国家转型——韦伯的制度主义分析》,《求索》2006年第1期;
    11、叶本乾:《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均衡性分析:三维视角》,《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12、慕良泽:《现代国家构建:多维视角的述评》,《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3、张丽君:《国家建构与地方成长——以县为分析视角》,《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2期;
    14、贺东航:《国家构建理论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历程探析》,《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
    15、康晓光:《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
    16、萧功秦:《后全能体制与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
    17、何清涟:《中国政府如何控制媒体——“中国人权研究报告”(第四部份)》,《当代中国研究》2005年第2期;
    18、许纪霖:《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6期;
    19、胡键:《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0、聂日明:《警察职能泛化VS警力不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改革要情参阅》2010年第1辑;
    21、胡联合、胡鞍钢:《对转型期中国犯罪实际发案情况的估测》,《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2、胡联合、胡鞍钢、王磊:《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探索》2007年第6期;
    23、金诚:《“反恐”背景下美国警务模式的新走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
    24、孙文德:《关于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公安研究》2010年第10期;
    25、王大伟:《西方警务改革的历史与趋势》,《人民公安》2001年第23期。
    26、陈兴良:《限权与分权:刑事法制视野中的警察权》,《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27、陈韶:《中国警察制度的史鉴与启迪》,《求实》2004年第6期;
    28、吕秉翰:《海峡两岸刑事强制处分之比较分析》,中国警察协会编2009年《第四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论文集》;
    29、曾正一:《两岸侦查制度之比较研究》,中国警察协会编2010年《第五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论文集》;
    30、陈卫东、王静:《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改革与发展动向》,《人民司法》2007年第9期;
    31、刘振华:《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32、张成,《警务社会化的模式分析及法律制度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33、杨玉环:《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形成》,《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2期;
    34、何挺:《充分认识严打方针的历史作用,努力构建落实严打方针的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5、毕惜茜、陈娟:“严打”整治斗争的回顾和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6、高文英:《我国警察盘查权运行及其理论研究现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7、陆永:《论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社会治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8、许韬:《关于我国警察权实施的理性思考》,《公安研究》2004年第6期;
    39、刘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警察权的规制》,《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0、戴宜生:《美国警察史及其近期演变》,《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41、鄢定友、郝骥、倪根宝:《李士珍警政改革思想述论》,《江苏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2、赵炜:《公安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公安研究》2006年第2期;
    43、程人华:《现代公安报警指挥中心的构建与发展》,《警察技术》2007年第3期;
    44、师淮:《宪政进程中的警政建设——基于对日本警察制度的考察》,《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6期;
    45、Kam C. Wong. The police legitimacy crisis and police law reform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4 (7), Issue:1, PP1-14;
    46、L Cao, C Hou, A comparison of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in China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2001, Elsevier;
    47、Ivan Y. Sun, Yuning Wu, The Role of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in Chinese Policing,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1998(4), Issue:2, PP107-128;
    48、Olivia Yu, Lening Zhang, The under-recording of crime by police in China: a case study, Journal: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1999(22), PP252 264;
    49、Ivan Y. Sun, Michael A. Cretacci, Yuning Wu, Cheng Jin, Chinese police cadets' attitudes toward police role and work,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2001(32), Issue: 4, PP758-780
    50、KC Wong, Polic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oad to Reform in the 1990s,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02, CCJS
    51、MD Swaine, The PLA i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Leaderships, Structures, Processes, China Quarterly-Lomdon,1996, questia.com.
    52、JCF Wa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US Imports & PHIPEs, 199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1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5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9年9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4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1957年10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4年2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57年10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8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94年6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
    15、《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96年6月)
    16、《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57年8月)
    17、《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1979年11月)
    18、《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1954年6月)
    19、《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2006年11月)
    20、《公安机关督察条例》(1997年6月)
    21、《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2000年4月)
    22、《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6月)
    2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2000年6月)
    24、邓正来:《我们需要一场法学“知识革命”》,《法制日报》2010年4月14日;
    25、赵鼎新:《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南方周末》2008年5月8日;
    26、雷少华:《美国宪法、国家警察权力与士地管理》,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30号;
    27、中国法学会编写:《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发布;
    28、《孟建柱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强调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提升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能力与水平》,《人民公安报》2011年5月22日;
    29、《人民公安,与共和国同行——纪念新中国公安工作60年》,《人民公安报》2009年9月29日;
    30、王仲方:《新中国公安部成立的前前后后》,《人民政协报》2008年7月25日;
    31、刘学刚:《1979:迎接公安工作的春天》,《人民公安报》2008年10月22日;
    32、《第20次全国公安会议在京召开》,《人民公安报》2003年11月20日;
    33、中国人权研究会:《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人民日报》2005年3月11日;
    34、《“九五”公安工作纲要》,http://code.fabao365.com/law_256384.html;
    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http://www.gov.cn/jrzg/2005-12/04/content_117247.htm;
    36、《陇南群体事件始末》,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8417384.html;
    3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1/t20110118-20250.html。
    38、《解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浪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栏目,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3-06-24/1240260774s.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