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血吸虫病是一种长期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地方性疾病,在二十世纪的前半叶,由于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性因素加剧、水灾频繁爆发、战争持续不断及经济持续衰败等原因,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急剧恶化,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甚至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地步。日益恶化的血吸虫病疫情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当地的人口、乡村经济及民众生活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然而,面对如此危害地方的血吸虫病疫情,民国时期的国家、社会力量及疫区民众都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而没有找到很好的应对方案,使得当时的血吸虫病无法得到更多更好的控制,从而在另一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的加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肆虐长江流域已久的血吸虫病很快便被新成立的政权所关注,疫区的各级政府不仅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摆到了当地卫生工作的首要地位,而且还普遍设立了血吸虫病的专门防治机构,积极展开病人的查治工作,同时在疫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灭螺运动,这些积极的防治措施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有不少地区甚至完全消灭了血吸虫病。
     其实,建国后各疫区的血吸虫病防治活动不仅仅是一场卫生运动,还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在当时消灭血吸虫病运动的背后还有着积极的社会动员意义,而血吸虫病在此时也被政治隐喻化了,成了“旧政权”、“资产阶级当权派”等化身,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血吸虫病防治运动与当时的各种政治运动相结合,成为推动这些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动员手段。
Schistosomiasis is the epidemic disease have been prevailed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for a long time . Early in twenty century,because of parochial factor,flood,war,economic reduce and so on .The situ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was worse. It was the worst in 1950's. The worsen epidemic situation seriously affected local economy and caused fatal damnify. For example population ,village economy and general living . While facing to the situation , It was no plan to deal with it because of several reasons to state,society and crowd in age of the Kuomintang. It make the situation lose control and force the epidemic disease worsely.
     After the people's repubic of china founded. The new state focus on the schistosomiasis which epideimc for a long period in changjiang area. The government in disease area not only put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work to the most place ,but also set up the specialized agency to deal with the disease. Developing the check-cure working and movement of perishing the oncomelania. These positive action make the epidemic situation undercontrol in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ven the schistosomiasis had been deracinated thoroughly in some place.
     Actually, the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cure working not a sanitation movement but a political movement. Because the movement means to social mobilization, the schistosomiasis have been metaphorical by politics . it leads to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working integrate with many political movement directly, and become a mobilization method to promote these movement.
引文
1 毛泽东:《送瘟神二首》,《人民日报》,1958年10月3日.
    2 陈秉彦,刘光辉: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人民日报》,1958年6月30日.
    3 毛泽东:《送瘟神二首》,《人民日报》,1958年10月3日.
    4 国民政府内政部:《内政年鉴》之《卫生篇》,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1 余新忠:《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余新忠:《20世纪明清疾病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0期;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在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余新忠:《海峡两岸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述论》,载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林富士:《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4 郑金生、李建民:《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源流》,《大陆杂志》,第95卷第6期。
    5 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1997年第4期。
    1[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陈仲丹、周晓政译:《疾病改变历史》,山东画报出版杜2004年版。
    2[美]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3[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陈仲丹、周晓政译:《疾病改变历史》,第1页。
    4 陈建仁:《古今往来话传染病史》,《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第2页。
    5[美]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第3页。
    6 Helen Dunstan,"The late Ming Epidemics:A Preliminary Survey:,Ch'ing Shih Wen-ti,Vol.3.3,1975,转引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7 陈仲丹:《译者后记》,《疾病改变历史》,第266页。
    1 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在与可能》.
    2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第4页。
    3 “中国历史上的医疗与社会”新兴主题研究计划》,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discuss/discuss.html
    4《“中国历史上的医疗与社会”新兴主题研究计划》.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discuss/discuss.html
    5 该研究小组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分别为“疾病、医疗与文化”讨论会(1992-1995)、“生活礼俗史研究室”(1995-1997)、“生命医疗史研究室”(1997-),该研究机构的具体活动在其主页有介绍,网址为: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index.html
    6 每次讨论月会的主题内容可参见《生命医疗史研究室历年活动记录》,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event/event.html
    1 2006年8月在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就召开了题为“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疾病医疗史研究”的国际研讨会,这在国内史学界尚属首次.
    2 《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
    3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第3-4页。
    4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5 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1997年第4期.
    1 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与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新史学》,1995年第1期.
    2 如当前比较出色的医史学家张大庆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相关论文和著作都有体现,可参看:张大庆:《艾滋病:从疾病史到社会史》,《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第1期;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 转引自蒋竹山:《<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书评》.
    4 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
    5 李贞德:《从医疗史到身体文化的研究——从“健与美的历史”研讨会谈起》,《新史学》,1999年第4期。
    1 载《新史学》,2002年第4期.
    2 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9年第1期.
    3 李建民:《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新史学》,2004年第3期。
    4 蒋竹山:《<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书评》.
    5 载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6[法]皮埃尔·阿考斯、[瑞士]皮埃尔·朗契尼克著,郭宏安译:《病夫治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日]饭岛涉:《传染病与辛亥革命》,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2页。
    8[日]饭岛涉:《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日本东京)研文出版社2000年版。
    1 IIJIMA,W(饭岛涉):Epidemic Disease in China as Index of History,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 范燕秋:《医学与殖民扩张——以日治时期台湾疟疾研究为例》,《新史学》,1996年第3期.
    3 杨念群:《民国初年北京的生死控制与空间转换》,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 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读书》,2003年7期;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6 杨念群:《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7 梁其姿:《麻风隔离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8 梁其姿:《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9 郭剑鸣:《灾疫政治研究:从晚清绅士的善举看知识的权力化》,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编:《新国学研究(第5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1页。
    1 相关论争可参考李友松:《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的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1年第2期:季始荣:《(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的探讨)一文的商榷》,《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2期;田树仁:《也谈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2期;初德维:《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无关》,《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2期。在2007年3月出版的该年度第一辑《历史学家茶座》上,供职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友松再度发表《血吸虫病致曹操兵败赤壁》一文,详细论述了自己所认为的“赤壁大战与血吸虫病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2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1页。
    3 蒋玲、龚胜生:《近代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流行变迁及规律》,《中华医史杂志》,1998年第2期。
    4 李玉偿:《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研究(1820-1953)》,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5 肖建文:《江西的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以民国时期及1950年代为考察时限》,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6 血吸虫病也有急性的,但造成的社会影响远没有烈性传染病影响大,在后文中将会对血吸虫病作一个详细和全面的介绍,这里就不详细展开.
    1 《武汉市卫生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页。
    2 《武汉市卫生志》,第114页。
    3 当然,安徽省并非全境都为长江流域地区,其境内还有一部分属于淮河流域,但是,由于难以操作等原因,在很多的研究里面.这些属于淮河流域的地方也被当作长江流域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
    4 刘盛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上、中、下游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5 王洛林主编:《特大洪水过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长江中游三省考察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 刘盛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上、中、下游比较研究》,第1页。
    1 转引自《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5页。
    2 该句话引用有误,《史记》原文应为“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
    3 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年,第20页。
    4 李仁众:《有关血吸虫病文献的初步搜集》,《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2月号,第11页。
    5 张赞臣:《祖国医学对血吸虫病方面的认识》,《中医杂志》,1956年第8号,第394页。
    1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2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3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4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5 王焘:《外台秘要》第二十八卷《五蛊方》,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江西中医药》1956年一月号.
    6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1页。
    7 喻昌:《寓意草》之《郭台尹血蛊将成案》,转引自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
    8 翁藻江:《医钞类编》第九卷,转引自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
    9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1 葛洪:《肘后备急方》,转引自陈树森、王翘楚:谈谈祖国医学文献中类似血吸虫病得记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9月号,第31页。
    2 沈约:《宋书》列传第四十一《刘秀之、顾琛、顾凯之》。
    3 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第110-111页。
    1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2 王焘:《外台秘要》第二十八卷《五蛊方》。其中旬章为今天浙江鄞县附近、章安为古代赣东的一个地方、豫章为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
    3 魏征:《隋书》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4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2页。
    1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7页。
    2 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第273页。
    3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3页。
    4 叶天士:《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1928年,锦文堂出版。转引自李仁众:《有关血吸虫病文献的初步搜集》,《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2月号,第13页。
    5 姚石琴、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医案》,1934年版。
    1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五卷《蛊毒候》。
    2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4页。
    3 孙思邋:《千金方》。
    4 转引自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4页。
    5 葛洪:《肘后备急方》,转引自陈树森、王翘楚:谈谈祖国医学文献中类似血吸虫病得记载》,第31页。
    6 孙思邈:《各急千金药方》,第21卷。
    1 潘金陵:《唐代防治蛊毒史料一则》,《中华医史杂志》1987年第1期,第53页。
    2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第17页。
    3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4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
    1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1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
    2 《晋书·地理志》.
    3 《新唐书·地理志》。
    1 《元史·地理志》.
    1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第19页。
    2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第19页。
    3 转引自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41页。
    1 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48页。
    2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202页。
    3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261页。
    4 转引自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41页。
    1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第49页。
    2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第49页。
    3 转引自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138-139页。
    1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7-8页。
    1 陈方之、李赋京:《血蛭病研究》,《中央卫生实验所特刊》,1930年.
    2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第33页。
    3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30-31页。
    1 《万安县志》,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341页。
    2 转引自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59页。
    1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74-75页。
    1 《安义县志》(同治本),卷十《孝友篇》。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12页。
    3 周陵生:《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史概略》,《湖北卫生志资料选编》,第九辑,1985年8月。
    4 《余江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80页。
    5 《安义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400页。
    6 《新建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4页。
    7 《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41页。
    1 《临湘县志》,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560页。
    2 《黄冈市志》,崇文书局2004年版,第1726页。
    3 《嘉鱼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863页。
    4 《鹰潭市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6页。
    1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大概(二)分布》,第556页。
    1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0页。需要注意的是,曹县估计为当时的皂市。
    2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大概(二)分布》,第556页。
    3 《九江县志》,第606页。
    4 《江西省卫生志》,第112-113页。
    5 《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1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2-253页。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3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大概(二)分布》,第556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2 《余江县志》,第579页。
    3 《丰城县志》,第640-641页。
    4 《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6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7 《嘉鱼卫生志》,第55页。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3 《天门卫生志》,第65页;《沔阳县志》,第578页;《咸宁市志》,第740页;《洪湖县志》,第507页。
    4 此处估计是陈方之翻译错误,曹县应该为皂市,下文中也应如此.
    1 此材料为陈方之翻译.见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3-254页。
    2 此材料为陈方之翻译,见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4页。
    3 《新洲县血防资料汇编》,内部版。
    4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大概(二)分布》,第556-557页。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岳阳县志》,第515页。
    3 《岳阳县志》,第515页。
    4 《益阳地区志》,第724页。
    5 《益阳县志》,第557页。
    6 《岳阳县志》,第515页。
    7 《湘阴县志》,第826页;《沅江县志》,第551页。
    1 陈方之翻译,见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5页。
    2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大概(二)分布》,第557页。
    4 《湘阴县志》,第826页。
    1 李德全:《关于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的报告》,《人民日报》,1950年10月23日,第1版。
    2 为统一确认标准,此处关于各疫区的确定时间以省防疫大队(后为省血吸虫病防治所)的确认时间为准,如浮梁县在1950年2月就被县巡回医疗队发现有血吸虫病患者,在1951年又发现有钉螺,但是直到1955年才被省里确认为血吸虫病正型疫区,因此在本文中关于浮梁的疫区确定时间就定为1955年.
    3 《九江县志》,第606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12页。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12页。
    3 周陵生:《湖北血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1 周陵生:《湖北血防》,第12页。
    2 周陵生:《湖北血防》,第12页。
    3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7页。
    1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7页。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甘怀杰、龚仁济:《浙江住血吸虫病区见闻一瞥》.《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2期,第177页;《常德县志》,第547页。
    3 《常德市志》,第559页。
    1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0页。
    2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三续完)》,第342页。
    3 杨济时、徐荫棠、吕静轩:《湖南日本血吸虫之临床及病理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5期,第675-676页。
    4 甘怀杰、龚仁济:《浙江住血吸虫病区见闻一瞥》,《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2期,第177页。
    5 祝海如、姚永政:《镇江住血吸虫病调查报告书》,《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第23页。
    1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2页。
    2 《丰城县志》,第641页。
    3 《湖北省住血吸虫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LS18-1-200.
    1 《余江县志》,第580页。
    2 《都昌县志》,第413页。
    3 《永修县志》,第438页。
    4 《上饶县志》,第404页。
    5 《安义县志》,第400页。
    6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7页。
    7 《新洲县志》,第619页。
    8 《蒲圻志》,第603页。
    9 《钟祥县志》,第804页。
    10 《蕲春县志》,第743页。
    11 《临湘县志》,第560页。
    12 《益阳县志》,第557页。
    1 《安乡县志》,第544页。
    2 《解放军三野某部住血吸虫病患者经治疗后恢复健康》,《人民日报》,1950年4月17日3版。
    3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7页。
    4 王陇德、汪永清、尹成杰:《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231页。
    1 《江西卫生志》,第112页。
    2 《丰城县志》,第641、643页。
    3 《玉山县志》,第393页。
    4 《彭泽县志》,第400页。
    5 指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初的数据,少数新发现的疫区,则用发现流行血吸虫病年代的数据。
    6 指历年来新查出的钉螺面积的总和,同一地点不同年份又发现钉螺,不重复计算。
    1 周陵生:《湖北血防》,第11-12页。
    2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368页。
    3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4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5 周陵生:《湖北血防》,第12页。
    6 《天门卫生志》,第65页。
    7 《潜江县志》,第575页。
    8 《蕲春县志》,第743页。
    1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368页。
    2 《湖北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初稿)》,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J-266。
    1 《湖南省志·卫生志》,第186页。
    2 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0。
    3 《汉寿县志》,第408页。
    4 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0。
    5 《临澧县志》,第628-629页。
    6 《津市志》.第589页:《岳阳县志》,第515-516页。
    1 言心哲:《中国乡村人口问题之分析》,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55-56页。
    1 湖南省岳阳血吸虫病防治所:《岳阳县第十四区龙新乡及三角乡血吸虫病调查报告》,《血吸虫病防治资料》,第一辑。
    1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七)病因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3期,第100页。
    2 陈方之:《血蛭虫之研究(第二报)》,《新医药》.第二卷第1期,第24-25页。
    1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版,第186页。
    2 《江西省水利志》,第192页。
    3 转引自《江西省水利志》,第192页。
    4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内部版,第211页。
    1 《1931年汉口大水记》,《新民报》,转引自《湖北水利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
    2 《沅江县志》,第101页。
    3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版,第188页。
    4 《江西省水利志》,第193页。
    5 《民国江西日报》,民国24年(1935年)7月23日.
    6 《湖北水利志》,第201页。
    7 《民国二十四年湖北江河流域灾情调查报告书》,民国24年(1935年)武汉大学编印,第22页。
    8 《沅江县志》,第101页。
    1 《湖北省志·水利》,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页。
    2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31页。
    3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5页。
    4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30页。
    5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内部版,第247-248页。
    6 《鄱阳湖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历史资料选》,江西科技出版社1985版,第65页。
    7 《江西省水利志》,第193-199页。
    8 《江西省水利志》,第195页。
    1 《江西省水利志》,第197页。
    2 李大美、詹才华、胡重民:《水中钉螺的迁移研究》,《水科学进展》,1997年第3期,第270-274页。
    3 《沔阳县志》,第578页。
    4 《沅江县志》,第551页。
    5 《潜江县志》,第575页。
    6 《临湘县志》,第560页。
    1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7页。
    2 李解贵、刘福元、佟晓伟:《某部队1997~1998年抗洪人员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第3期.
    3 葛继华、张世清等:《1998年特大洪水对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4年第3期。
    4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31-132页。
    5 《新建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 《南昌县志》,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7 《洪湖县志(1949~1959年)》,1963年内部版。
    1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第98页。
    2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第15页。
    3 《湖南省政府卫生处工作报告(三十六年十一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74-1-39。
    4 《湖北省三十一年各县灾情实录》,1942年,第1-2页。
    5 《湖北省三十一年各县灾情实录》,1942年,第5页。
    6 《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政府1943年编印,第512页。
    1 《首都防治霍乱病之经过》,《中华医学杂志》,1932年第6期,转引自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44页。
    2 姚永政、祝海如:《镇江住血吸虫病调查报告书》,《中华医学杂志》.1935年第4期,第423-430页;另见于《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第21-31页。
    3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8页。
    1 《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政府1943年编印,第597页。
    2 刘冠生:《愿望》,《卫生通讯》,1940年第15-16期合刊.
    3 吴永明:《太阳旗下的罪恶:侵华日军上饶细菌战揭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185页。
    1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2 张寿镛:《中国二十年来之财政》,中国经济学社:《中国经济问题》,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60页。
    3 张寿铺:《中国二十年来之财政》,第60页。
    4 安徽省卫生志编篆委员会:《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志》,黄山书社1990年版。
    5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12期,第141页。
    6 林竟成:《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中华医学杂志》,1936年第10期,转引自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43页。
    1 陈国忠:《福建福清县“日本血吸虫病”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39年第2期,第91页。
    1 黄铭新:《血吸虫及血吸虫病》,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2页。
    2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72,78-79页。
    3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82页。
    1 李岳生:《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2 《玉山县志》,第395页。
    1 《南昌县志》,第511页。
    2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X035—6—338。
    3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4 《泰和县志》,第789页。
    4 此表数据系回顾调查,数字为建国前40年内
    1 《武汉市志·卫生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湖北省志·卫生志(上)》,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 《蕲春县志》,第743页。
    4 《嘉鱼县志》,第863页。
    5 《蒲圻志》,第603页。
    6 《江陵县志》,第619页。
    7 《荆门卫生志》,第98页。
    8 《浠水县志》,第660-661页。
    1 《松滋县卫生志》,第123页。
    2 《汉川县卫生志》,第171页。
    1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6页。
    2 《临湘县志》,第560页。
    3 《沅江县志》,第551页。
    4 《汉寿县志》,第408页。
    5 《益阳县志》,第557页。
    6 《岳阳县志》,第516页。
    7 《临澧县志》,第628页。
    8 《华容县志》,第692页:
    9 《南县志》,第347页。
    1 《安乡县志》,第544页。
    2 《津市志》,第589页。
    3 《常德县志》,第547页。
    4 《慈利县志》,第518页。
    5 《石门县志》,第566页。
    6 《黄陂县志》,第481页。
    7 《天门卫生志》,第67页。
    8 《1956年度治疗情况》,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4。
    9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0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 《彭泽县志》,第404页。
    2 《省委除害灭病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余干、波阳县发生大批急性血吸虫病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222.
    3 《1956年至1963年历年急性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38。
    4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119-138页。
    5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119页。
    6 何永康等:《日本血吸虫病对少年儿童营养指标及发育的影响》,《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3年第5期.
    1 《常德县志》,第547页。
    2 《内政年鉴》之“卫生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3 《沅江县志》,第551页。
    4 《玉山县志》,第393页。
    5 《余江县志》,第580页。
    6 《三十七年度工作概况及三十八年施政方针》,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Ls18-1-200。
    7 《余江县血防志》,第20页。
    8 《进贤县志》,第512页。
    9 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J-268.
    1 《湘阴县志》,第516页。
    2 《泰和县志》,第789页。
    3 《高安县志》,第517页。
    4 《万安县志》,第772页。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6 王陇德等:《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7 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编印:《防治血吸虫病中医专辑》,第35页。
    8 《黄陂县志》.第481页。
    9 《江西省卫生志》,第115页。
    10 《临湘县志》,第561页。
    11 《血吸虫病给湘阴县人民带来的危害》,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4.
    1 《嘉鱼县志》,第868页。
    2 《荆门卫生志》,第98页。
    1 《枝江县志》,第758页。
    2 《狮子岩》,《江西省文史资料》第43辑,第74页。
    3 《天门卫生志》,第67页。
    1 王文进:《楼背渡村解放前几件悲惨事》,《江西省文史资料》第43辑,第90页。
    2 姜季万口述,熊样生整理:《建庙拜佛心虔诚 万民安庙不安民——万民安张村断人烟遭毁灭亲见亲历记》,《江西省文史资料》第43辑.第60页。
    3 周福开口述,熊样生整理《庸医谋财,继父丧命》,《江西省文史资料》第43辑,第69页。
    4 《黄陂县志》,第481页。
    1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6页。
    2 《湘阴县志》,第826页。
    1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七)病因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3期,第98页。
    1 许世谨、葛家栋:《十九中传染性疾病及寄生性疾病调查(第一年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8期.
    2 甘怀杰、龚仁济:《浙江住血虫地方病区见闻一瞥》,《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3期,第183页。
    3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七)病因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3期,第98页。
    4 陈国忠:《福建福清县“日本血吸虫病”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39年第2期,第89-90页。
    1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七)病因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3期,第98页。
    2 《黄陂县志》,第481页。
    3 彭江流:《青春回到了“寡妇村”》,《人民日报》,1957年11月21日8版。
    4 《鹰潭市志》,第1626页。
    5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6 《潜江县志》.第575页。
    7 《天门卫生志》,第67页。
    8 《宜都县志》,第589页。
    9 《益阳县志》,第557页。
    10 《石门县志》,第566页。
    11 《慈利县志》,第518页。
    12 《常德县志》,第547页。
    1 《鹰潭市志》,第1626页。
    2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3 《京山县志》,第613页。
    4 《血吸虫病给湘阴县人民带来的危害》,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4.
    5 《万安县志》,第772页。
    6 《荆门卫生志》,第98页。
    7 《血吸虫病给湘阴县人民带来的危害》,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4.
    1 《江西党史资料》第37辑,第2页。
    2 《永修县志》,第438页。
    3 《临澧县志》,第628页。
    4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5 《泰和县志》,第789页。
    6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7 《南漳县志》.第549页。
    8 饶涤生:《日趋严重的农村离村问题》.《申报月刊》,第4卷第12期,第72页。
    9 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史》,浙江人民出版社,第21-66页。
    10 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11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第89页。
    1 《泰和县志》,第789页。
    2 《黄陂县志》,第481页。
    3 《新洲县志》,第619页。
    4 《荆门卫生志》,第98页。
    5 《南县志》,第347页。
    6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6-117页。
    1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第173-174页。
    2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第174-175页。
    3 《余江县血防志》,第25页。
    4 《泰和县志》.第789页。
    1 《全国防治血吸虫病统计图及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统计资料》,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4。
    1 《沅江县志》.第551页。
    2 《黄陂县志》.第481页。
    3 《临湘县志》,第560页。
    4 李岳生:《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5 此数据根据前两项数据统计得出.
    资料来源: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254-1-14
    1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七)病因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3期,第100页。
    2 《余江县血防志》,第20页。
    3 《余江县血防志》,第20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15页。
    2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第175-176页。
    1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2 转引自陈方之:《血蛭虫之研究(第二报)》,《新医药》,第二卷第1期,第24-25页。
    3 《丰城县志》,第641页。
    4 《高安县志》,第517页。
    5 《湖口县志》,第688页。
    6 《德兴县志》,第773页。
    7 《上高县志》,第447页。
    8 《安义县志》,第400页。
    9 《进贤县志》,第512页。
    10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7页。
    1 《江陵县志》,第619页。
    2 《黄陂县志》,第481页。
    3 《蒲圻志》,第603页。
    4 《新洲县志》,第619页。
    5 《钟祥县志》,第804页。
    6 《荆门卫生志》,第98页。
    7 《湘阴县志》,第826页。
    8 《岳阳县志》,第516页。
    9 《津市志》,第589页。
    10 王陇德、汪永清、尹成杰:《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1 《余江县血防志》.第27页。
    2 《余江县血防志》,第27页。
    3 《丰城县志》,第642页。
    4 《德兴县志》,第774页。
    5 《高安县志》,第517页。
    6 《玉山县志》.第396页。
    1 《津市志》,第589页。
    2 《黄陂县志》,第481页。
    3 《湖南省湖沼地区省属农场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情况统计表》,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254-1-138。
    4 《江西年鉴》,1936年10月初版,第825页。
    5 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江西省农业统计》,1939年版,第6页。
    6 《玉山县志》,卷十八《畜牧水产》。
    7 肖建文:《江西的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度硕士论文。
    1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第23页。
    2 《天门县卫生志》,第67页。
    3 《江西省卫生志》,第115页。
    4 吴光:《牛类传播日本血吸虫病之重要性》,《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6期,第896页。
    5 陈国忠:《福建福清县“日本血吸虫病”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39年第2期,第93页。
    6 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江西农村社会调查》,1938年刊本.
    7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6页。
    8 《江西农牧渔业志》,第540页。
    1 《关于消灭家畜血吸虫病的发言》,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X035-6-689.
    2 《胡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91页。
    3 《关于耕牛血吸虫病的调查和治疗研究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56.
    4 《湖北血防》,第49页。
    5 《蒲圻志》,第604页。
    1 《嘉鱼县志》,第871页。
    2 《京山县志》,第510页。
    3 《当阳县卫生志》.第118页。
    4 《加速做好家畜(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大跃进》,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54-1-56.
    5 李乃垚、韦镜权:《农家副业》,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2页。
    6 李乃垚、韦镜权:《农家副业》,第3页。
    1 李乃垚、韦镜权:《农家副业》,第53页。
    2 李乃垚、韦镜权:《农家副业》,第77页。
    3 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江西省农业统计》,1939年版,第6页。
    4 陈国忠:《福建福清县“日本血吸虫病”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39年第2期,第93页。
    5 《江西省农业统计》,第1、6页。
    6 《赣政十年》之《十年来江西之农业建设》,第14页。
    7 《江西省农牧渔业志》,第538页。
    8 《湖北血防》,第49页。
    9 《湖北血防》,第49页。
    1 《当阳县卫生志》,第118页。
    1 《余江县血防志》,第20页。
    2 德安县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送走“瘟神”人寿年丰》,《德安文史资料》.第三辑,第112页。
    1 《万安县志》.第772页。
    2 《安义县志》,第400页。
    3 《丰城县志》,第641页。
    4 《上犹县志》.第671页。
    5 《当阳县卫生志》,第113页。
    1 《临湘县志》,第560页。
    2 《万安县志》,第772页。
    3 《荆门卫生志》,第98页。
    4 《天门卫生志》,第67页。
    5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6页。
    1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6页。
    2 《江西省农业统计》,第103页-106页。
    3 《万安县志》,第772页。
    4 《余江县血防志》.第20页。
    5 《汉寿县志》,第408页。
    1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7页。
    1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105页。
    2 《天津防疫章程》,《东方杂志》,1904年第4期,第44页:《大沽查船验疫章程》,《东方杂志》,1904年第4期,第45-46页;
    1 《清史稿》,卷449《锡良传》.
    2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下册),(台湾)国史馆编印,第523页。
    3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24页。
    4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24页。
    5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23页。
    6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18页。
    7 《奉天新民府设卫生局》.《东方杂志》,1907年第6期,第295-296页。
    1 孙中山:《咨参议院请核议暂行传染病预防法草案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1页。
    2 《京师设立传染病院》.《东方杂志》,1915年第5期,《中国大事记》第6页。
    3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88页
    1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68页。
    2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69页。
    3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第21页。
    4 《武汉市志·卫生志》,第172页。
    1 《三年来中央卫生设施概况》,《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第1页。
    2 《三年来中央卫生设施概况》,《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第2页。
    3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4 《卫生法规》(第一辑),国民政府卫生部1928年12月编印,第3页。
    1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44-545页。
    2 奚霞:《民国时期的国家防疫机构——中央防疫处》,《民国档案》,2003年第4期,第137-138页。
    3 《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第559页。
    1 卫生署:《卫生工作实施领纲》,《卫生通讯》,1941年第2期。
    2 《江西年鉴》(民国25年),第409-451页。
    3 《江西年鉴》(民国25年),第409页。
    4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49页。
    1 福斯特、莱赖尼:《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研究》,转引自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48页。
    2 福斯特、梅莱尼:《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研究》,转引自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48-249页。
    3 福斯特、梅莱尼:《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研究》,转引自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48页。
    1 福斯特、梅莱尼:《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研究》,转引自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49-250页。
    2 福斯特、梅莱尼:《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研究》,转引自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第250页。
    3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第21页。
    4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续报)》,《新医药》1934年第1期,第11页。
    5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续报)》,《新医药》1934年第1期,第10页。
    6 陈方之、李赋京:《血蛭病之研究》,《中央卫生试验所特刊》,1930年。
    7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第21页。
    1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10期,第767页。
    2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第767页。
    3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第767-768页。
    4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第23页。
    5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第23页。
    6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第768页。
    1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第768页。
    2 姚永政、祝海如:《镇江住血吸虫病调查报告书》,《中华医学杂志》,1935年第4期,第423-430页;另见于《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第21-31页。
    3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一)绪言》,《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8期,第479页。
    4 许世谨、葛家栋:《十九种传染性病及寄生虫性疾病调查(第一年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8期,第1067-1082页。
    1 瞿承方:《在南京所见之日本血吸虫病》,《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5期,第674-675页。
    2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一)绪言》,第479页。
    3 卫生署:《卫生工作实施领纲》,《卫生通讯》,1941年第2期.
    4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9期,第103页。
    5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9期,第103页。
    1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二卷(1948年)第8、9期合刊,第21页。
    2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三卷(1949年)第3期,第54页。
    3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三卷(1949年)第3期,第54页。
    4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四卷(1950年)第7、8期合刊,第179页。
    5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12期,第141页。
    6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12期,第143页。
    1 《江西省卫生行政设施概况》,《卫生通讯》,1944年第1期。
    2 方颐积:《十年来之江西卫生》,《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编印。
    3 《江西省各县防疫委员会组织通则》,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J48-2-7。
    1 《江西省政府施政报告》(民国28年5月),第72页,转引自《上饶卫生志》,第175页。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3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5页。
    4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5页。
    5 《江西省卫生志》,第130页。
    6 《组设防疫总队》,《卫生通讯》,1941年第1期.
    1 《防疫总队工作简报》,《卫生通讯》,1941年第3期.
    2 《防疫总队工作简报》,《卫生通讯》,1941年第4期。
    3 《省立卫生试验所工作简报》,《卫生通讯》,1941年第8期。
    1 《医疗防疫大队工作动态》,《卫生通讯》,1942年第3期.
    2 《五月份工作动态》,《卫生通讯》,1942年第4期.
    3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4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5 《丰城县志》,第640-641页。
    6 《丰城县志》,第641页。
    7 《民国江西日报》,1948年9月28日.转引自《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1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2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3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4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23页。
    5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87页.
    1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31-32页.
    2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89页.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住血吸虫病及其其他疾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3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4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5 《住血吸虫病及其其他疾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1 《卫生处座钧鉴传结两院计划部审会通过》,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2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3 《三十七年度工作概况以及三十八年施政方针》,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1 《为电恳转饬省立郧县医院迅速派医师前来孝友乡治疗住血吸虫病由》,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2 《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卫生部分)》,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1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1 《湖南省卫生机构的变迁》,民国抄本,第1页。
    2 《湖南省卫生机构的变迁》,民国抄本,第2页。
    3 《湖南省卫生机构的变迁》,民国抄本,第3页。
    4 《湖南省卫生机构的变迁》,民国抄本,第3页。
    5 甘怀杰、龚仁济:《浙江住血吸虫病区见闻一瞥》,《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2期,第177页,另见《常德 县志》,第547页.
    1 《湘阴县志》,第826页;《沅江县志》,第551页。
    2 许世谨、葛家栋:《十九种传染性病及寄生虫性疾病调查(第一年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8期,第1067-1082页。
    3 《湘阴县志》,第826页.
    4 邓一韪:《湘省卫生事业之推进与计划》,《湖南卫生》,1936年,第1期.
    5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74-1-39.
    1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民国三十六年六月)》,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74-1-39.
    1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撤)三续完》,《新医药》,1934年第4期,第341页。
    2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新医药》,1934年第1、2、34期。
    3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三续完》,《新医药》,1934年第4期,第342-347页。
    1 谷镜汧:《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国立上海医学院季刊》,1936年第1期,第113页。
    2(美)克德著.殷尚恩译:《吸血虫皮炎症之研究》,《国立上海医学院季刊》,1936年第3、4期。
    3 文章提要刊载于《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5期。
    4 该文虽然名为“脏虫”,但全文主要是对血吸虫病病理展开讨论。
    5 文章提要刊载于《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5期.
    6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一)绪言》,《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8期,第480页。
    1 《新发现之寄生虫病》,《申报》,1931年10月29日12版。
    2 唐柳浦:《拟急救江北血虫病法》,《申报》,1931年4月15日,13版。
    1 容启荣:《战后防疫刍议》,《湖南卫生》第1卷第7期。
    2 《江西省血吸虫病及防治大事记(1909-1991)》,《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16页。
    1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2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
    3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
    1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
    2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
    3 《湖北省住血吸虫病防治计划》。
    1 张逸菲:《中国乡村卫生事业之调查》,《卫生月刊》,1934年第9期。第362页。
    1 张逸菲:《中国乡村卫生事业之调查》,《卫生月刊》,1934年第9期,第361-362页。
    2 金宝善:《内政部卫生署乡村卫生工作报告》,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实验(第一集)》,中华书局1934年版,第117页。
    3 李廷安:《我国乡村卫生之重要》,《卫生月刊》,1934年第12期。
    4 范日新:《乡村工作讨论会中提出得乡村卫生问题》,《卫生月刊》,1936年第1期,第49页。
    1 《卫生宣传口号》,《卫生通讯》,1940年第17、18期。
    2 《卫生标语二十则》,《湖南卫生》,1946年第1期。
    1 转引自王玉德:《长江流域的巫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2 《余江县血防志》,第17-18页。
    3 《丰城县志》,第640页。
    4 孙祖年:《群众欢迎的一个血吸虫病防治小组》,1956年1月28日3版。
    5 《汉寿县志》,第408页。
    6 《天门卫生志》,第67页。
    1 《为电恳转饬省立郧县医院迅速派医师前来孝友乡治疗住血吸虫病由》,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8-1-200。
    2 《嘉鱼县志》,第868页。
    3 《长沙市夏令防疫联合办事处工作情况》,《湖南卫生》,1946年第7期。
    1 《余江县血防志》,第81页。
    2 《余江县志》,第580页。
    3 《当阳县卫生志》,第113页。
    4 《血吸虫病给湘阴县人民带来的危害》,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4。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 《湖北省立沙市医院住院患者统计表》,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Ls18-3-191。
    2 《疫情报表》,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Ls18-3-240。
    3 陈国忠:《福建福清县“日本血吸虫病”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39年第2期,第91页。
    4 蠢人:《一个乡村医师的自述》,《新医药》,1935年第2期,第275页.
    5 王玉德:《长江流域的巫文化》,第98页.
    6 王玉德:《长江流域的巫文化》,第103页.
    7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第115页。
    1 《狮子岩》,《江西省文史资料》第43辑,第74页。
    2 《余江县血防志》,第18页。
    3 《汉寿县志》,第408页。
    4 《天门卫生志》,第67页。
    5 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J48-2-8。
    6 蠢人:《一个乡村医师的自述》,《新医药》,1935年第2期,第275页。
    1 姜季万口述,熊样生整理:《建庙拜佛心度诚,万民安庙不安民——万民安张村断人烟遭毁灭亲见亲历记》,《江西省文史资料》(第43辑),第60-61页.
    2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12期,第143页.
    1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88页。
    2 《卫生法规》(第一辑),国民政府卫生部1928年12月编印,第3页。
    3 《武汉市志·卫生》,第112-113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64页。
    2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49页.
    3 《湖南省政府卫生处有关县市疫情旬报登记表》,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74-4-644。
    4 《湖北省志·卫生》(上),第6-9页。
    1 《湖北省志·卫生》,第42-43页。
    2 《湖北省志·卫生》,第43页。
    3 《江西省卫生志》,第166页。
    4 卫生署:《卫生工作实施领纲》,《卫生通讯》,1941年第2期。
    5 《江西省卫生志》,第142页。
    1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1947年第12期,第143页。
    2 《湖北省志·卫生》,第72页。
    3 王陇德等:《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第240页.
    4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三续完》,《新医药》,1934年第4期,第342-347页。
    5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二)分布》,《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9期,第559页。
    6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二)分布》,《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9期,第553页。
    1 刘冠生:《愿望》,《卫生通讯》,1940年第15-16期合刊.
    1 《卫生行政之史的回顾》,《社会卫生》,1946年第4期,第9页.
    2 吴永明:《太阳旗下的罪恶:侵华日军上饶细菌战揭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185页。
    3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第768页.
    1 高廷梓:《中国经济建设》,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69页。
    2 《世界卫生组织汇报》,第一卷(1947年)第12期,第141页。
    3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
    4 《内政年鉴》之《卫生篇》。
    1 金宝善:《内政部卫生署乡村卫生工作报告》,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实验(第一集)》,中华书局1934年版,第122页.
    2 《防疫报告及中央第二次防疫会议提案》,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18-2-460。
    1 《四月份工作动态》,《卫生通讯》,1942年第4期。
    1 《地方病调查与防治》,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s18-2-479。
    2 邓一韪:《湘省卫生事业之推进与计划》,《湖南卫生》,1936年,第1期。
    1 《解放军三野某部住血吸虫病患者经治疗后恢复健康》,《人民日报》,1950年4月17日第3版。
    2 王成发:《南京中央实验院连队工作经验》,《人民日报》,1950年5月30日第5版。
    3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8页。
    4 王成发:《南京中央实验院连队工作经验》,《人民日报》,1950年5月30日第5版。
    5 《三个半月治愈战士一万五千人,血吸虫防治大队光荣返宁》,《人民日报》,1950年5月20日第3版。
    6 《为江西省血吸虫病蔓延甚广希于一九五二年建立防治机构以便开展工作由》,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X107-1-039。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2 《中央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定七月召开卫生会议,卫生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已举行》,《人民日报》,1950年5月10日,第1版。
    3 李德全:《关于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的报告》,《人民日报》,1950年10月23日,第1版。
    4 贺诚:《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人民日报》,1950年10月23日,第3版。
    5 《全国卫生医药展览会两周中十五万人参观》,《人民日报》,1950年8月20日,第3版。
    6 《遏止或限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全国防疫工作获得巨大成绩》,《人民日报》,1950年8月16日,第3版。
    1 《全国防疫专业会议制定各种传染病防治方案,保护人民健康保证国家生产和国防建设》,《人民日报》,1950年5月6日,第2版.
    2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二十九日会上的专题报告和发言》,《人民日报》,1951年10月31日,第1版。
    3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二十九日会上的专题报告和发言》,《人民日报》,1951年10月31日,第4版。
    1 《为江西省血吸虫病蔓延甚广希于一九五二年建立防治机构以便开展工作由》,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107-1-039。
    2 郑立柱:《毛泽东与血吸虫病防治》,《湘潮》,2007年第6期4-5页。
    3 《科学教育制片厂今年将摄制和翻译许多部科学教育影片》,《人民日报》,1954年4月16日,第3版。
    1 《华东订定防治地方病计划,拨经费九十余亿防治黑热病住血吸虫病等》,《人民日报》,1950年6月15日3版.
    2 邓子恢:《中南一年回顾》,《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日,第5版.
    3 《江西省卫生志》,第164页.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该会于1953年2月改为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3 《浮梁县志》。第737页。
    4 《九江县志》,第606-607页。
    5 《余江县志》,第579页。
    6 《玉山县志》,第395页。
    7 《新建县志》,第544页.
    1 《浮梁县志》,第737页.
    2 《为江西省血吸虫病蔓延甚广希于一九五二年建立防治机构以便开展工作由》,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107-1-039.
    3 《为江西省血吸虫病蔓延甚广希于一九五二年建立防治机构以便开展工作由》,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107-1-039.
    4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第11页。
    5 《上饶市志》,第1314页.
    6 《余江县血防志》,第41页.
    7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第11页.
    8 《瑞昌县志》,第422页.
    9 《玉山县志》,第395页.
    10 《余干县志》,第542页。
    11 《丰城县志》,第640页。
    12 《上饶市志》,第1314页.
    1 《进贤县志》,第511页。
    2 《安义县志》,第401页。
    3 《永修县志》,第438。
    4 《江西省卫生志》,第14页。
    5 《玉山县志》,第395页。
    6 《余江县血防志》,第41页。
    7 《湖北血防》,第11页。
    8 《潜江县志》,第575页。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3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4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3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4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5 《蕲春县志》,第743页。
    6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7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8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3 王肇槐:《湖北省大力防治血吸虫病》,《人民日报》,1955年5月22日2版。
    4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8页。
    1 《湖南省1950-1955年疫情报表》,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65-1-121。
    2 《岳阳县志》,第516页。
    3 《沅江县志》,第551页。
    4 《汉寿县志》,第408页。
    5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86页。
    6 《益阳县志》,第557页。
    1 《湘阴县志》,第826-827页。
    2 《安乡县志》,第544页。
    3 《益阳地区志》,第723页.
    4 《五年内基本消灭全省血吸虫病和对1956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具体要求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5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血吸虫病防治资料(第一辑)》,第96-111页.
    1 郑立柱:《毛泽东与血吸虫病防治》,《湘潮》,2007年第6期,5-6页。
    2 《中央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成立》,《人民日报》,1956年1月3日1版。
    3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人民日报》,1956年1月26日2版。
    1 《卫生部制定除四害和消灭疾病规划》,《人民日报》,1956年2月19日3版。
    2 《卫生部长李德全的发言》,《人民日报》.1956年6月19日3版。
    3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338。
    1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338。
    2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草案)》,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5-266.
    3 《省委转发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工作1966-1980年规划》,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625。
    1 四篇社论分别载《人民日报》的1956年5月28日1版、1957年1月22日1版、1957年11月30日1版及1958年2月27日1版。
    2 《关于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实行免费的通知》,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5-539。
    3 《视察九江专区卫生工作特别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简报》,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4-1-074。
    1 《视察九江专区卫生工作特别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简报》,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4-1-074。
    2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1957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总结》,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3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1958年全省血防工作计划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1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工作1966-1980年规划(草案)》,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625.
    2 《关于今冬明春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1-249。
    3 《江西省卫生志》,第164页。
    4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3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4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3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4 《五年内基本消灭全省血吸虫病和对1956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具体要求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5 《五年内基本消灭全省血吸虫病和对1956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具体要求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1 《关于“一年准备”的基本总结及今后防治工作意见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2 《江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案》,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4-541。
    3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第一届全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形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4-576。
    1 《第一届六次全省人代会议提案的定稿》,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059。
    2 《波阳县志》,第753页。
    3 《余干县志》.第542页。
    4 《永修县志》,第438页。
    5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第11页。
    6 《余干县志》,第542页。
    7 《进贤县志》,第512页。
    1 《江西省1957年1-6月防治血吸虫病总结及下半年度工作意见》,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9-1-10。
    2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第11页.
    3 《德兴县志》,第775页:《都昌县志》,第414页;《彭泽县志》第401页。
    4 《余干县志》,第542页。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6 《黄陂县志》,第482页。
    7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1 《湖北省1957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ZNM-536。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SZF-841。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
    3 《嘉鱼县志》,第864页.
    4 《荆门卫生志》,第101页.
    5 《大力防治危害人民的疾病》,《人民日报》,1956年4月18日3版。
    6 《汉寿县志》,第414页.
    7 《岳阳县志》,第519页.
    8 《湘阴县志》,第832页.
    9 《益阳县志》,第557页.
    10 《沅江县志》,第557页。
    11 《关于“一年准备”的基本总结及今后防治工作意见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1 《益阳县志》,第557-558页。
    2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338。
    3 《彭泽县志》,第404页。
    4 《新洲县志》,第619页.
    1 《沅江县志》,第559页。
    2 《高安县志》,第518页.
    3 《嘉鱼县志》,第868页.
    4 《临湘县志》,第562页。
    5 《嘉鱼县志》,第868页。
    6 《上饶县志》,第406页.
    7 《江西省卫生志》,第130页。
    1 《湖北血防》,第77页。
    2 《关于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实行免费的通知》,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5-539。
    1 《余江县血防志》,第65页。
    2 《关于在十二月份治疗血吸虫病中须补助治病患者生活实际困难经费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X035-3-724。
    1 《关于解决贫困血吸虫病患者治疗中伙食费用问题》,江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X118-1-500。
    2 《都昌县志》,第414页。
    3 《德兴县志》,第774页。
    1 《彭泽县志》,第402页。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34页。
    3 《湖北血防》,第112页。
    4 《湖北血防》,第112页.
    5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92页。
    1 《关于今冬明春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1-249。
    2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资料,档案号SZF-841.
    3 《玉山县志》,第396页。
    4 《都昌县志》,第415页。
    5 《天门卫生志》,第70页。
    6 《新洲县志》,第619页。
    7 《湘阴县志》,第827页。
    1 《常德县志》,第548页.
    2 《湖北血防》,第101页.
    3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94页.
    4 《湖北血防》,第107页。
    5 《湖北血防》,第110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33页.
    1 《岳阳县第十四区龙新乡及三角乡血吸虫病调查报告》,(湘)《血吸虫防治资料(第一辑)》,第102-103页。
    2 《关于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方针、措施》,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ZNM-536.
    1 《五年内基本消灭全省血吸虫病和对1956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具体要求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2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95-196页。
    3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全面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页。
    4 《江西省卫生志》,第134-135页。
    1 《余江县血防志》,第71-73页。
    2 《蕲春县志》,第745页。
    1 《荆门卫生志》,第106页.
    2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195-196页。
    3 《临湘县志》,第563页.
    4 《沅江县志》,第561页。
    1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338。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19页。
    3 《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第11页。
    4 《江西省卫生志》,第119页.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资料,档案号SZF-841。
    6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事记要(1881-1985)》,湖北省档案馆馆藏资料,档案号SZF-841.
    1 《关于“一年准备”的基本总结及今后防治工作意见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2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全面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页.
    1 《消灭血吸虫病必须贯彻综合措施》,《人民日报》,1957年11月30日1版。
    2 《关于消灭家畜血吸虫病的发言》,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689.
    3 《耕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现场会议总结(初稿)》,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56.
    4 《江西省卫生志》,第131页.
    1 《京山县志》,第510页。
    2 《当阳县卫生志》,第133页。
    3 《三地区四年查治血吸虫病牛数》,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34。
    4 《沅江县志》,第560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64页.
    2 《余江县志》,第580页.
    3 《我县是怎样根除血吸虫病的》,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375。
    1 《余江县血防志》,第55页。
    2 《余江县苦战两年,首创根除血吸虫病的世界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514。
    1 《余江县血防志》,第77页.
    2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在余江县召开防治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3 《周马光同志在泰和、婺源、浮梁、奉新、南昌市根除血吸虫病庆功大会上的总结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129.
    1 《彭泽县志》,第408页.
    1 《都昌县志》,第417页。
    2 《德安县志》,第371页。
    3 《天门县卫生志》,第76页.
    4 《高安县志》,第519页.
    5 《玉山县志》,第402页.
    1 《黄陂县志》,第484页。
    2 《黄陂县志》,第484页。
    3 《高安县志》,第519页。
    4 《泰和县志》,第795页.
    5 《玉山县志》,第402页。
    6 《高安县志》,第519页。
    7 《泰和县志》,第795页。
    8 《玉山县志》,第402页。
    1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85页。
    1 《江西省卫生志》,第164页。
    2 《全国防疫专业会议制定各种传染病防治方案,保护人民健康保证国家生产和国防建设》,《人民日报》,1950年5月6日,第2版。
    3 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经过长时期的酝酿和制定,最终在2004年4月1日经由国务院令公布,并于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4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草案)》,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5-266。
    1 《防疫总队工作简报》,《卫生通讯》,1941年第4期。
    2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第767-768页.
    1 《余江县血防志》,第55页。
    2 《泰和县志》,第792页。
    3 《高安县志》,第518页。
    4 《天门卫生志》,第70页。
    5 《荆门卫生志》,第102页。
    6 笔者2007年夏天与疫区参与灭螺行动的群众座谈所得材料.
    1 《余江县卫生志》,第65页.
    2 《余江县卫生志》,第72-73页.
    1 叶永文:《论医学与政治——近代国家发展的政治社会学考察》,(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6年第1期,第50-51页.
    1 叶永文:《论医学与政治——近代国家发展的政治社会学考察》,第63-65页.
    2 叶永文:《论医学与政治——近代国家发展的政治社会学考察》,第63-65页。
    3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426页.
    1 张闳:《血吸虫病与政治卫生学》,http://blog.sina.com.cn/s/print_4c5c 13f00 1000b16.html。
    2 程秀英:《诉苦、认同与社会重构——对“忆苦思甜”的一项心态史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9年硕士论文,第19页.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338-339页。
    2 贺诚:《为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而斗争》,《人民日报》,1953年1月4日,第4版.
    3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简报(第二号)》,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10.
    1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35-6-338.
    2 《岳阳县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时是怎样贯彻思想发动的》,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1 《我的认识和今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努力的方向》,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2 《五谷丰登,人畜两旺——新洲县杨裴乡总支领导生产血防齐作好的经验》,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全面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9页.
    3 程秀英:《诉苦、认同与社会重构——对“忆苦思甜”的一项心态史研究》,第19页。
    1 李里峰:《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97页。
    2 孙立平、郭于华:《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3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427页。
    1 这些诉苦材料详见《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送瘟神纪实》。
    1 《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5——1962)》,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J-268。
    2 《岳阳县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时是怎样贯彻思想发动的》,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1 《应从多方面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2 傅唯一:《五年内基本消灭全省血吸虫病和1956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具体要求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3 《方志纯同志在全省第五次血吸虫病五人小组扩大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1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1958年全省血防工作计划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346页。
    1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1957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总结》,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2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1957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总结》.
    3 《方志纯同志在全省第五次血吸虫病五人小组扩大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1 傅唯一:《关于“一年准备”的基本总结及今后防治工作意见的报告》,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3。
    2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全面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第5页.
    1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在余江县召开防治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42。
    2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页。
    3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361页.
    4 《大战三年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1958年2月27日1版.
    1 《鼓足干劲,加速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1958年2月27日1版。
    2 《以大跃进精神迎头赶上,大战一年,基本消灭全国家畜血吸虫病》,《人民日报》,1958年8月19日6版.
    3 《浮梁县掀起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突击运动,十天内防治工作超越了过去一年的总和》,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
    4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一九五八年全省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1-249.
    5 《中共江西省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一九五八年全省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报告》。
    1 刘光辉、陈秉彦:《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人民日报》,1958年6月30日7版。
    2 指1958年。
    3 《周马光同志在泰和、婺源、浮梁、奉新、南昌市根除血吸虫病庆功大会上的总结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X001-40-129.
    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407-408页。
    2 《关于血吸虫病疫区前一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初步检查和对今后疫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的报告》,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F-218。
    3 《关于血吸虫病疫区前一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初步检查和对今后疫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的报告》.
    4 《关于血吸虫病疫区前一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初步检查和对今后疫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的报告》.
    1 《省委对“关于血吸虫病疫区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结合做好防治工作的报告”的批示》,湖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F-218.
    1 《关于血吸虫病疫区前一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初步检查和对今后疫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的报告》。
    2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有成绩,阳新县群策群力逐瘟神》,《人民日报》,1964年7月23日3版。
    1 《关于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写作九周年的紧急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212.
    2 《关于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写作九周年的紧急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212。
    1 《纪念毛主席的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写作九周年宣传提纲》,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212。
    1 《纪念毛主席的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写作九周年宣传提纲》。
    2 湘阴县委血防办公室:《关于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写作九周年纪念活动情况的汇报》,湖南省档案馆藏资料,档案号:254-1-212.
    1 《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1970年3月8日1版.
    1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第222页.
    2 程巍:《译者卷首语》,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3 《瘟神抬头警钟长鸣》,《南方周末》,2003年8月28日第2版。
    4 《湖南规定血吸虫病患者将享受医保》,《长沙晚报》,2007年9月25日。
    5 《瘟神抬头警钟长鸣》,《南方周末》,2003年8月28日第2版。
    1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第85-86页。
    2 张建民、宋俭:《灾害历史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页.
    1 世界卫生组织编:《宏观经济与卫生》,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3-24页,转引自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134页。
    2 《江西省卫生志》,第115页.
    1 陈筱琳译:《瘟神重临——中国的血吸虫病再度蔓延》,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A World to Win/News Service。
    1 饭岛涉:《传染病与辛亥革命》,见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 程巍:《译者卷首语》,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第5页。
    1[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著,陈仲丹、周晓政译:《疾病改变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美]史蒂文·瓦戈著。王晓黎等译:《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3 《鹰潭市志》,第1626页。
    4 《上饶地区志》(下册),第1313页。
    5 《京山县志》,第613页。
    1 《玉山县志》,第395页.
    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湖北省卫生处全宗LS18;湖北省卫生厅全宗F:湖北省血防办公室全宗J:中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全宗ZN。
    江西省档案馆馆藏: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全宗X001;江西省人委办公厅全宗X035;江西省民政厅全宗X118;江西省劳动局全宗X046;江西省教育厅全宗X107;中共江西省委文教部全宗X009;伪省卫生处全宗J48。
    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湖南省卫生防疫站全宗265;湖南省血防办公室全宗254;湖南省卫生处全宗74。
    《申报》(民国)、《人民日报》(建国后)、《民国江西日报》(民国)等报纸新闻。
    《东方杂志》(民国)、《公共卫生月刊》(民国)、《卫生月刊》(民国)、《卫生半月刊》(民国)、《世界卫生组织汇报》(民国)、《卫生通讯》(民国)、《安徽卫生》(民国)、《湖南卫生》(民国)、《卫生公报》(民国)、《社会卫生》(民国)等期刊新闻通讯。
    卫生局血防局:《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一)、(二),1964年未刊本。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编印:《血吸虫防治资料》第一辑,1958年未刊本。
    中共湖北省委血吸虫病领导小组:《防治血吸虫病经验汇编》(一),1965年未刊本。
    中共湖北省委除害灭病小组:《湖北省防治血吸虫病工作资料汇编》,1959年未刊本。
    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工作资料汇编》第一辑,1957年未刊本。
    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工作资料汇编》第三辑,1958年未刊本。
    湖北省血防办公室:《湖北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病人部分)》,1964年未刊本。
    湖北省血防办公室:《湖北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流行基本情况部分)》,1964年未刊本。
    湖北省血防办公室:《湖北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钉螺部分)》,1964年未刊本。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1978年未刊本。
    湖北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湖北卫生志资料选编》(第一-十辑)。
    江西省血防办公室:《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资料汇编(1952-1958)》。
    江西师大区域社会研究资料中心:《江西四十三县市文史资料细目汇编》,2000年未刊本。
    《鄱阳湖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历史资料选》,江西科技出版社1985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纂组:《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
    李文波:《中国传染病史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1982年版。
    李汝燊:《自然地理统计资料(新编第二版)》,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国民政府内政部:《内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卫生法规》(第一辑),国民政府卫生部1928年12月编印。
    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1938年刊本。
    江西省政府秘书处:《赣政十年》,1941年版。
    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江西省农业统计》,1939年版。
    《江西年鉴》,1936年10月初版。
    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江西农村社会调查》,1938年刊本。
    湖南省卫生处:《湖南卫生机构的变迁》,民国抄本。
    湖南省政府卫生处印:《湖南卫生建设》,民国37年刊本。
    《湖北省年鉴》,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中华民国26年6月编印。
    《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政府1943年编印。
    《湖北省三十一年各县灾情实录》,1942年。
    《民国二十四年湖北江河流域灾情调查报告书》,民国24年国立武汉大学编印。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言心哲:《中国乡村人口问题之分析》,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李乃壵、韦镜权:《农家副业》,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中国经济学社:《中国经济问题》,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高廷梓:《中国经济建设》,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姚石琴、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医案》,1934年版。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隋书》。
    《新唐书》。
    《元史》。
    《清史稿》。
    《资治通鉴》。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安义县志》(同治),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中共江西省委防治血吸虫病五人小组办公室编:《余江是怎样根治血吸虫病的》,江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全面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湖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湖北省红十字会编:《消灭血吸虫病》,湖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安徽省卫生志编篆委员会:《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志》,黄山书社1990年版。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年版。
    国史馆(台湾)编印:《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下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馆:《征服瘟疫之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科学历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下、补编),2006年未刊本。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陈寅恪:《陈寅恪文集之一: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文芳编:《黑色记忆之天灾人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朱海虹、张本等:《鄱阳湖——水文·生物·沉积·湿地·开发整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钱钢、耿庆国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陇德、汪永清、尹成杰主编《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余新忠等:《瘟疫下德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中国书店2006年版。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
    李岳生主编:《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郑庆斯、郑江主编:《社会医学与血吸虫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钱信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血吸虫病地图集》(上、中、下),中华地图学社1987年版。
    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范行准:《中国病史新义》,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年。
    万绳楠等:《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黄山书社1997年版。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两湖平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许怀林等:《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李中清、郭松义编:《清代皇族的人口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旭东、孟庆龙:《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余凤高:《瘟疫的文化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朱同宇、张本心:《危机启示录——影响人类历史的传染病》,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年版。
    叶金编著:《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桑林等:《瘟疫:文明的代价》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梁峻、孟庆云、张志斌主编:《古今中外大疫启示录》,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苏新留:《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与乡村社会》,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刘盛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上、中、下游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洛林主编:《特大洪水过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长江中游三省考察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周述龙等:《日本血吸虫超微结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周陵生:《湖北血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吴永明:《太阳旗下的罪恶:侵华日军上饶细菌战揭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黄铭新:《血吸虫及血吸虫病》,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
    王玉德:《长江流域的巫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美]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美]麦克尼尔著,杨玉龄译:《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天下远见出版社1998年版。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版。
    [美]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美]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法]皮埃尔·阿考斯、[瑞士]皮埃尔·朗契尼克著,郭宏安译:《病夫治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著,陈仲丹、周晓政译:《疾病改变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美]史蒂文·瓦戈著,王晓黎等译:《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方之、李赋京:《血蛭病研究》,《中央卫生实验所特刊》,1930年。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新医药》,1934年第1期。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续》,《新医药》,1934年第2期。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二续》,《新医药》,1934年第3期。
    陈方之:《血蛭病之研究(第二报)三续完》,《新医药》,1934年第4期。
    陈国忠:《福建省福清县日本血吸虫病的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39年,第2期。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一):绪言》,《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8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二):分布》,《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9期。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三):形态与生活史》,《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10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四):途径与发育》,《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12期。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五):中间宿主》,《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1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六):终究宿主》,《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2期。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七):病因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3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八):地方病学》,《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5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九):病理(上)》,《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6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十):病理(下)》,《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7期。
    吴光、许邦宪:《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十一):症状》,《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8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十二):病型及血象》,《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10期。
    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十三):并发症》,《中华医学杂志》,1942年第11期。
    甘怀杰、龚仁济:《浙江住血吸虫病区见闻一瞥》,《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2期。
    杨济时、徐荫棠、吕静轩:《湖南日本血吸虫之临床及病理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5期。
    祝海如、姚永政:《镇江住血吸虫病调查报告书》,《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
    孟维宪:《洞庭湖滨之农民生活》,《东方杂志》,第33卷第8号。
    刘冠生:《愿望》,《卫生通讯》,1940年第15-16期合刊。
    许世谨、葛家栋:《十九中传染性疾病及寄生性疾病调查(第一年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8期。
    饶涤生:《日趋严重的农村离村问题》,《申报月刊》,第4卷第12期。
    吴光:《牛类传播日本血吸虫病之重要性》,《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6期。
    《三年来中央卫生设施概况》,《卫生半月刊》,1935年第1期。
    卫生署:《卫生工作实施领纲》,《卫生通讯》,1941年第2期。
    蒲南谷:《住血吸虫病工作队之历史》,《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10期。
    瞿承方:《在南京所见之日本血吸虫病》,《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5期。
    邓一韪:《湘省卫生事业之推进与计划》,《湖南卫生》,1936年,第1期。
    (美)克德著,殷尚恩译:《吸血虫皮炎症之研究》,《国立上海医学院季刊》,1936年第3、4期。
    容启荣:《战后防疫刍议》,《湖南卫生》第1卷第7期。
    张逸菲:《中国乡村卫生事业之调查》,《卫生月刊》,1934年第9期。
    金宝善:《内政部卫生署乡村卫生工作报告》,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实验(第一集)》,中华书局1934年版。
    李廷安:《我国乡村卫生之重要》,《卫生月刊》,1934年第12期。
    范日新:《乡村工作讨论会中提出得乡村卫生问题》,《卫生月刊》,1936年第1期。
    蠢人:《一个乡村医师的自述》,《新医药》,1935年第2期。
    《卫生行政之史的回顾》,《社会卫生》,1946年第4期。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江西中医药》,1956年第2期。
    李仁众:《有关血吸虫病文献初步搜集》,《上海中医药学杂志》,1956年第2期。
    陈树森、王翘楚:《谈谈祖国医学文献中类似血吸虫的记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第9期。
    张赞臣:《祖国方面对血吸虫方面的认识》,《中医杂志》,1956年第8期。
    潘金陵:《唐代防治蛊毒一则》,《中华医史杂志》,1987年第1期。
    李友松:《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的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1年第2期。
    季始荣:《<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的探讨>一文的商榷》,《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2期。
    田树仁:《也谈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2期。
    初德维:《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无关》,《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2期。
    李贞德:《从医疗史到身体文化的研究——从<健与美的历史>研讨会谈起》,《新史学》,1999年第4期。
    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1997年第4期。
    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与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新史学》,1995年第1期。
    甄志亚:《60年来中国近代医史研究》,《中华医史杂志》,1996年第4期。
    李经纬、张志斌:《中国医学史研究60年》,《中华医史杂志》,1996年第3期。
    林富士:《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余新忠:《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
    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余新忠:《20世纪明清疾病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0期。
    余新忠:《海峡两岸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述论》,载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蒋竹山:《<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书评》,《新史学》,2003年第4期。
    李建民:《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新史学》,2004年第3期。
    靳士英:《疾病史研究60年》,《中华医史杂志》,1997年第3期。
    赖文、李永宸、张涛、庞宏广:《近50年的中国古代疫情研究》,《中华医史杂志》,2002年第2期。
    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读书》,2003年第7期。
    范燕秋:《医学与殖民扩张——以日治时期台湾疟疾研究为例》,《新史学》,1996年第3期。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曹树基:《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5期。
    奚霞:《民国时期的国家防疫机构——中央防疫处》,《民国档案》,2003年第4期。
    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
    郑金生、李建民:《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源流》,《大陆杂志》,第95卷第6期。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梁其姿:《麻风隔离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王涛锴:《“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11期。
    张大庆:《艾滋病:从疾病史到社会史》,《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第1期。
    李经纬、朱建平:《近五年来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进展》,《医学和哲学》,1994年第7期。
    梅莉、晏昌贵、龚胜生:《明清时期中国瘴病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
    [日]饭岛涉:《传染病与辛亥革命》,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蒋玲、龚胜生:《近代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流行变迁及规律》,《中华医史杂志》,1998年第2期。
    周陵生:《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史概略》,《湖北卫生志资料选编》,第九辑,1985年8月。
    李大美、詹才华、胡重民:《水中钉螺的迁移研究》,《水科学进展》,1997年第3期。
    李解贵、刘福元、佟晓伟:《某部队1997-1998年抗洪人员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第3期。
    葛继华、张世清等:《1998年特大洪水对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4年第3期。
    何永康等:《日本血吸虫病对少年儿童营养指标及发育的影响》,《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3年第5期。
    郑立柱:《毛泽东与血吸虫病防治》,《湘潮》,2007年第6期。
    叶永文:《论医学与政治——近代国家发展的政治社会学考察》,(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6年第1期。
    李里峰:《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孙立平、郭于华:《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郭剑鸣:《灾疫政治研究:从晚清绅士的善举看知识的权力化》,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编:《新国学研究(第5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江西省行政区划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江西省自然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
    《江西省卫生志》,黄山书社1997年版。
    《江西省农牧渔业志》,黄山书社1999年版。
    《江西省水利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南昌市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
    《九江市志》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景德镇市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鹰潭市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
    《上饶地区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
    《吉安市志》,珠海出版社1997年版。
    《波阳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德兴县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都昌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玉山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余江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余干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德安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星子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新建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永修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武宁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九江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湖口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彭泽县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南昌县志》,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万年县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婺源县志》,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进贤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临川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安义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奉新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
    《高安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上高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版。
    《上犹县志》,赣地内(92)218号准印证,1992年。
    《贵溪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万安县志》,黄山书社1996年版。
    《泰和县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上饶县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浮梁县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
    《余江县血防志》,1984年内部版。
    《黄陂县志》,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
    《洪湖县志(1949-1959)》,1963年内部版。
    《鄂州市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当阳县卫生志》,内部版。
    《钟祥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公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荆门卫生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荆门市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嘉鱼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蕲春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蒲圻志》,中国海天出版社1995年版。
    《黄石市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
    《洪湖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宜昌市志》,黄山书社1999年版。
    《京山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应城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
    《天门县卫生志》,1984年内部版。
    《新洲县志》,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
    《天门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宣都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江陵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黄梅县志(内部发行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潜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汉川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
    《黄冈市志》,崇文书局2004年版。
    《汉阳县志》,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通山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沔阳县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咸宁市志》,中国城市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
    《监利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松滋县志》,1986年内部版。
    《石首县志》,红旗出版社1990年版。
    《浠水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广济县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4年版。
    《阳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孝感市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沙市市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大冶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南漳县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
    《谷城县志》,新华山版社1991年版。
    《襄阳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远安县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
    《枝江县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
    《松滋县卫生志(1911-1985)》,1985年内部版。
    《黄石市卫生志》,1990年内部版。
    《湖北血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汉川卫生志(1727-1985)》,1990年内部版。
    《嘉鱼县卫生志》,1990年内部版。
    《汉阳县卫生志》,1987年内部版。
    《嘉鱼县水利志》,1987年内部版。
    《汉阳县水利志》,1990年内部版。
    《黄陂县水利志》,1987年内部版。
    《阳新县水利志》,1989年内部版。
    《新洲县水利志》,1986年内部版。
    《新洲县水利志·史料专辑》,1985年内部版。
    《湖北水利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版。
    《江陵县水利志》,1984年内部版。
    《湖南省志·地理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湖南省志·政务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长沙市志》(第十二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常德市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益阳地区志》,新华出版社。
    《益阳县志》,益阳县文准(1997)第12号。
    《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汉寿县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津市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安乡县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版。
    《临湘市志》,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临澧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版。
    《常德市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华容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汨罗市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岳阳县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湘阴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宁乡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南县志》,湖南人民出版社。
    《常德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石门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慈利县志》,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长沙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望城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益阳市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7年博士论文。
    李玉偿:《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03年博士论文。
    肖建文:《江西的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以民国时期及1950年代为考察时限》,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程秀英:《诉苦、认同与社会重构——对“忆苦思甜”的一项心态史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9年硕士论文。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浙江大学历史系2005年博士论文。
    中研院史语所“生命医疗史研究室”网页:http://www.ihp.sinica.tw/~medicine/index.html。
    张闳:《血吸虫病与政治卫生学》,http://blog.sina.com.cn/s/print_4c5c13f001000b16.html。
    陈筱琳译:《瘟神重临——中国的血吸虫病再度蔓延》,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A World to Win/News Service。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