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二:1.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现状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分析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寻求建构适宜性社会领域教育,以改进和革新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找文献资料,梳理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历史发展的脉络;2.观察法:观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和渗透于一日生活的社会教育;3.访谈法:访谈幼儿园一线教师;4.内容分析法:分析当前我国四种幼儿园课程教材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梳理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2.呈现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宜问题并分析其原因;3.探讨原有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相关的理论,同时挖掘新的理论,拓展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基础,并解读、提炼出不同的理论观点对于社会领域教育的价值和启示;4.梳理和探讨三种经典的教育实践模式,分析归纳其对于社会领域教育的可借鉴和贡献之处;5.回顾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现状,结合可支撑的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寻求建构我国幼儿园适宜性社会领域教育。
     基于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者从社会领域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四个方面来建构我国幼儿园适宜性社会领域教育。
     适宜性社会领域的原则:1.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阶段、规律和特点。2.相信儿童的潜能、价值,尊重生命。3.满足儿童的“需要”。4.以儿童为主体。5.强调社会教育在于由内而外的激发,而非由外而内的灌输和管制。
     适宜性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从幼儿与自我的关系、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幼儿与环境的关系这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目标条目。
     适宜性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对应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三个划分维度,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社会适应力;社会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规则教育;自然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适宜性社会领域的方法途径:1.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策略;2.强调实践、体验和重复练习;3.操作感官教具、独立地工作、个别化的指导与方案教学、小组团体合作相结合;4.强调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5.建立亲密、积极的师幼关系;6.形成家园一致、家园合作的教育共同体;7.创设有准备的环境;8.训练有素的教师,包括教师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榜样作用;9.混龄的教育形式;10.提供满足特殊需要(如行为矫治)的个别化教育。
There are two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1.through all-round and deepening researc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aimed situation from the kindergartens of our country.and the existing weakness and reasons in this area;2.seeking to construct appropria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reform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our kindergarten.
     Four research methods are mainly adopted:firs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give a clear outline of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econd, observ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enetrate through the daily life. Third, have an interview with the teachers; fourthly, make an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in soci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rom four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1.sort out the history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our kindergarten;2. investiga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aimed situation from the kindergartens of our country and show its problems;3.along with the rationale put forward from the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combing and refining the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rational i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4.exploring three kinds of educational practicing modals and extracting their reference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5. review the statu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our kindergarten,extract the merits from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models,in order to construct appropria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and improve and reform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our kindergarten.
     From the summary, the research set up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by means of principle, content and methods.
     The principle is covered:1.respect the inner rules of the children's natural development.2.trust children's potential, value and respect their life.3.Meet their needs.4.Consider children as the subject in social education.5.Emphasize the inspiration from inward to outside instead from the outside to inward.
     The objective:From three aspects:child-self relation, child-other relation, child-surrounding relation, we will classify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ively detailed goal.
     Content:living skills and behaviors; self-consciousness, emotions, qualities, social adaptiveness, social behaviors, social communicative skills, Rules education, Nature education, social environment, social culture and so on.
     Ways and methods:1. Specific guidance strategy;2.stress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repeat training.3.operate sensory aids, to work independently, individual guidance combined with project activities and sub-group activities.4.Stres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5.establish a close,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children.6.form educational community of kindergarten and family.7.create a prepared environment.8.well-trained teachers, including hav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role models.9. Mixed-age form.10.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to meet the special needs.
引文
①福柯在1981年接受《解放报》采访时说到,“每次当我试图进行一项理论工作时,这项工作的基础总是来自我个人的经验,它总足和我在我周围看到的那些事情有关。事实上,正是因为我觉得在我关注的事物中,在我去打交道的制度中,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我发现了某种破裂的东西,某种单调灰暗的不和谐之处或运转失调的地方,我就会着手撰写一部著作……。”转引自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368页
    ②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载《读者》1993年第11期
    ①李妍:《中国娃在国际青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中表现欠佳》,新华社呼和浩特专电,2004年8月
    ①小巫:《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297页
    ①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②李娟:《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考察》,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③李娟:《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考察》,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④刘雅琴:《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进展、问题和改进策略》,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⑤周梅林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⑥周梅林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①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②虞永平:《幼儿园社会教育与领域渗透》,载《幼儿教育》2005年第5期
    ③虞水平:《关注做人教育》,载《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④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9页
    ⑤虞永平:《关注做人教育》,载《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l期
    ①郑三元,庞丽娟:《论社会性课程的功能、价值和目的》,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7期
    ②李娟:《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考察》,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③唐淑:《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初创阶段研究略述》,载《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④廖莉:《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沿革》,载《早期教育》2006年第6期
    ⑤李莉:《新中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历程》,载《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②虞永平:《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③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④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⑤郑三元,庞丽娟:《论社会性课程的功能、价值和目的》,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7期
    ⑥袁爱玲,王娟:《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研究》,载《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⑦李生兰:《社会领域教育的涵义和目的》,载《幼教园地》2006年第5期
    ①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23年版
    ②虞永平:《关注做人教育》,载《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③马慧,郑淑杰:《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理论建构》,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0期
    ④吴邵萍:《珍惜幼儿的生命力,还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思考》,载《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⑤郑三元,庞丽娟:《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社会学习”课程运动述评》,载《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⑥林炎琴:《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和启示》,载《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⑦于开莲:《日本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思想演进——以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为例》,载《学前课程研究》2007年第4期
    ①许春玲:《讨论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载《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②张赤华:《浅析行为实践原则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的运用》,载《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③诸爱勤:《浅谈中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载《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④虞永平:《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载《幼教园地》2005年第9期
    ⑤虞永平:《幼儿园社会教育与领域渗透》,载《幼儿教育》2005年第5期
    ⑥侯丽敏:《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⑦吴邵萍:《珍惜幼儿的生命力,还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思考》,载《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⑧王振宇:《要重视社会教育中的幼儿主体关系》,载《幼儿教育》2009年第11期
    ⑨邹晓燕,陈巍:《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启示》,载《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⑩徐月仪:《日本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启示》,载《早期教育》2005年第12期
    ①林炎琴:《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和启示》,载《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②李生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路径探寻》,载《幼儿教育》2005年第12期
    ③王春燕:《反思与重构——对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沉思》,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9期
    ④王冬兰:《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两个社会活动为例》,载《学前课程研究》2007年第2期
    ⑤李生兰:《美国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特征》,载《国外幼教》2006年第期
    ⑥袁爱玲,王娟:《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研究》,载《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⑦李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考察》,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①刘雅琴:《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进展、问题和改进策略》,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②刘雅琴:《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进展、问题和改进策略》,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③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Expectations for Excellence
    (Bulletin 89) [R].Washington.DC: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1994
    ① [M]Carol Copple,Sue Bredekamp,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2009,3d ed.), Washington, DC:NAEYC.
    ②John U.Michaelis 和 Jesus Garcia Social studies for Children-A Guide To Basic Instruction, Simon&Schuster, Inc,1996,5
    ③ June R.Chapin 和 Rosemary GMessick.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A Practical Guide. Addition Wesley Longman. Inc,1999,5
    ④David A.Welton 和 John T.Mallan Children and Their World-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Houhgton Mifflin Company,1999,30
    ⑤ Tom v.Savage,David G. Armstrong著,廖珊,罗静等译:《小学社会课的有效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⑥ Wilma Robles de Melendez.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 New York:Delmar edition,2000,27
    ① Hilda L.Jackman Early Education Curriculum:A Child'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Delmar,2001,295
    ② Wilma Robles de Melendez.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 New York:Delmar edition,2000
    ③[美]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④日本幼稚园教育要领
    ⑤[美]马戈.迪系特米勒,朱迪.亚布隆,阿维娃.多尔夫曼,山姆·麦索尔斯著,廖凤瑞,陈姿兰译:《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⑥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Redler Press,2008
    ⑦ Wilma Robles de Melendez.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 New York:Delmar edition,2000
    ①Tom v.Savage,David G. Armstrong著,廖珊,罗静等译:《小学社会课的有效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日本幼稚园教育要领
    ③Robert M.Corso.Practices For Enhancing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ng Challenging Behavior, gifted child today, summer 2007, vo130, no3
    ④Nancy P. Jones, Grouping Children to Promot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May 2008
    ⑤Karen Petty.Using Guided Participation to Support You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july,2009
    ① Darrell Meece and Anne K.Soderman, Positive Verbal Enviroments Setting the Stage for You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September,2010
    ② Hannah Niseen and Carol J.Hawkins, Observing and Supporting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 Volume 36, Number 3
    ③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Redler Press,2008
    ④[美]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⑤ Satomi Izumi-Taylor Japanes preschoolers Learn Introspection with Teachers's help, young children, july,2009
    ①M.Nakosteen.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The Ronald Company,1965:19
    ②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③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页
    ①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03页
    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③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①戴自俺、龚思雪主编:《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③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全集》第6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43页
    ④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⑤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页
    ①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
    ②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85页
    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14页
    ④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①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
    ②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150页
    ③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页
    ④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全集》第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03页
    ①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5页
    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①刘晶波:《“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讨论之五:新中国幼儿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历史回顾》,载《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
    ②刘晶波:《“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讨论之五:新中国幼儿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历史回顾》,载《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
    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页
    ①李莉:《新中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历程》,载《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3页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①中英,王卫东主编,冯建军等著:《生命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②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82页
    ①孔子:《论语·述而》
    ②小巫:《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301页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② Carol Copple,Sue Bredekamp,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2009,3d ed.), Washington, DC:NAEYC.
    ③日本幼稚园教育要领
    ④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第93页
    ①刘存刚:《学前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②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第87页
    ①资料来源:南京实验幼儿园教师课程研讨活动记录
    ②资料来源:南京实验幼儿园教师课程研讨活动记录
    ③资料来源:南京实验幼儿园教帅课程研讨活动记录
    ①侯莉敏:《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②中英,王卫东主编,冯建军等著:《生命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4页
    ①编委会主任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教师用书(健康 语言 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编著:《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编著:《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教师用书》,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④俞春晓,钱文主编:《幼儿园教师用书社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马戈.迪系特米勒,朱迪.亚布隆,阿维娃.多尔夫曼,山姆·麦索尔斯著,廖凤瑞,陈姿兰译:《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①赵汀阳:《论可能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32页
    ②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
    ①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5贞
    ②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③李生兰:《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载《学前教育研究》1993年第6期
    ①小巫:《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页
    ②来源:南京实验幼儿园课程小组研讨中一位幼儿教师的访谈记录
    ①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3页
    ②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259页
    ③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
    ④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3页
    ⑤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1页
    ①俞国良,辛自强著:《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②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1页
    ③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158页
    ④ Wilma Robles de Melendez,Vesna Beck,Melba Fletcher.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Delmar.2000,65
    ①郭占基译,班杜拉著:《社会学习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2页
    ②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③郭占基译,班杜拉著:《社会学习心理学》,吉社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90页
    ①[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 Adler,A.(1935).Prevention of neuro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vol.p.4.
    ②[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陈太胜,陈文颖译:《理解人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5页
    ③[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陈太胜,陈文颖译:《理解人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5页
    ⑤ HeinzL. Ansbacher.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terest[J].Individual Psychology,1991(3)
    ④[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陈太胜,陈文颖译:《理解人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21页
    ①冯芳:《阿德勒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②[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刘烨编译:《阿德勒的人格哲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③[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④[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①Madelaine Ganz. Translated by Philip Mairet. The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1999:110
    ①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08页
    ①[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
    ②[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页
    ③[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
    ①[英]迈·凯梅·普林格尔著,禹春红、段虹、张思前译:《儿童的需要》,春秋出版社1989年,第25-50页
    ①Noddings.N 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75
    ②[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③[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④Noddings N. Educating Moral People,Teachers College Press,NY:2002,165
    ③[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② Noddings N.Caring:A Fem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al,1984,179
    ③ Noddings 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98,60
    ④陆有铨:《躁动的百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页
    ①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② Noddings N.Caring:A Fem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al,1984,172
    ③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④ The Oversoul, Selection Writing,262
    ①钱满素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5页
    ②Nature,Selections,24
    ②钱满素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2页
    ④Selections,62
    ①Selections,95
    ②The American Scholar, Scelection,79
    ①钱满素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35页
    ④The American Scholar, Scelection,76
    ②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
    ①[美]马斯洛:《人性所能达到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②[美]马斯洛:《人性所能达到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5页
    ③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①[美]巴格莱著.袁桂林译:《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①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页
    ②朱旭东:《欧文的性格形成理论与国家教育制度思想研究》,载《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③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页
    ④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1页
    ①马其奋:《欧文及其教育思想》,载《科教文汇》2009年第10期
    ②石卉:《欧文幼儿学校及其学前教育思想》,载《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6期
    ③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0页
    ①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②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95页
    ①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985年版,第271页
    ②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
    ③于开莲:《张宗麟的社会领域课程建构思想述评》,载《幼儿教育》2006年第5期
    ④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0-291页
    ①冯建军:《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②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82页
    ①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载《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②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4期
    ③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
    ④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载《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
    ①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②鲁洁:《试述德育的自然性功能》,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版第2期
    ③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期
    ④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⑤张应强:《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理论——鲁洁教授教育学思想之解读》,载《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①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理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方案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教育/课程模式,它能为教育思想和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提供样板。主要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Evans, E.D.,Curriculum model and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In Spodek, B.(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2,107
    ②W·F康纳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26页
    ①徐琳:《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②[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③徐琳,郑蓓:《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载《早期教育》2005年第8期
    ①徐琳,郑蓓:《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载《早期教育》2005年第8期
    ②[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③[意]蒙台梭利著,霍力岩,李敏谊,胡文娟等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页
    ①[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②[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①[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②[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页
    ③[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
    ④[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
    ①[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49页
    ②[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30页
    ①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②徐琳:《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③[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47页
    ④[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5页
    ①[意]蒙台梭利著,霍力岩,李敏谊,胡文娟等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②[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98页
    ③[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52页
    ①徐琳:《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①[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
    ②[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①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①王滨:《幼儿园异龄教育背景中的幼儿异龄互动的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②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③ LiLian G·katz,Demetra Evangelou,Jeanette Allison Hartman,The Case for mixed -age Grouping in early education,Washington,DC:NAEYC,1990
    ④ Peter gray.Jayfeldman, Playing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Qualities of Self-Directed Age Mixing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Children at a Democratic School,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10 (February2004),p.140.
    ③同上。
    ④王晓芬:《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①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②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③缪胤,房阳洋,《蒙台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④缪胤,房阳洋,《蒙台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⑤潘洁:《“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载《早期教育》2001年第8期
    ①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 C.EDWARDS等编著:《儿童的一百种语文》,心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③ Elizabeth jones and John nimmo:《emergent curriculum》, NAEYC,1994
    ④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
    ⑤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⑥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①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②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③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①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②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③华爱华:《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来自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启示》,载《幼儿教育》2001年第10期
    ①孙丽华:《瑞吉欧与中国的幼儿教育比较研究》,载《教育探究》2007年第]期
    ②周欣:《“瑞吉欧”学校中教师的作用》,载《早期教育》2001年第8期
    ③刘晶波:《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教师》,载《幼儿教育》2002年第2期
    ④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①黄晓星:《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②黄晓星:《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③[英]琳·欧德菲尔德著,李洋武译:《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④[英]琳·欧德菲尔德著,李泽武译:《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笫66
    ①[英]琳·欧德菲尔德著,李泽武译:《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②黄晓星著:《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
    ③黄晓星著:《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①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载《幼教园地》2006年第3期
    ②斯坦纳著,潘定凯译:《童年的王国》,http://www.Lapislazuli,org,2005.5
    ③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④晓荻:《“玩”过童年——美国华德福教育“玩”教育的启示》,载《家庭与家教》2006年第11期
    ①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②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载《幼教园地》2006年3期
    ①[英]琳·欧德菲尔德著,李洋武译:《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②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③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载《幼教园地》2006年第3期
    ④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载《幼教园地》2006年第3期
    ①Bredekamp S, Copple C. (Ed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rev.ed.). Washington, 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7:3
    ① Bredekamp S, Copple C. (Ed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rev.ed.). Washington, 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7:4
    ①小巫:《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②小巫:《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③小巫:《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①[美]Marjorie J.Kostelnik等著,邹晓燕等译:《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①小巫:《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掩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②冯芳:《阿德勒社会性教育理论对我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①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②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4页
    ①林炎琴:《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和启示》,载《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②林炎琴:《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和启示》,载《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① http://www.fumu.com/html/fumu2009/fm02/fm0112/fm01163/a_37366.html
    ②巢卫平,李红雁:《中外儿童交往礼仪教育比较研究》,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
    ③Wilma Robles de Melendez.Vesna Beck, Melba Fletcher.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 Delmar.2000:10
    ①内容来源于2011年4月研究者对韩国中央大学教授朴赞玉、柳惠了的访谈
    ②Robert M. Corso.Practices for enhancing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ng challenging behavior.gifted child today.summer 2007.vol30,no3
    ①[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①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 Redleaf Press.2008,21
    ②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 Redleaf Press.2008,54
    ③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 Redleaf Press.2008,7
    ④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 Redleaf Press.2008,11
    ①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Redleaf Press.2008,55
    ①贾妮斯.J.比蒂著,刘晶波主编,嵇珺译:《学前教师技能》(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26页
    ②贾妮斯.J.比蒂著,刘晶波主编,嵇珺译:《学前教师技能》(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31页
    ③贾妮斯.J.比蒂著,刘晶波主编,嵇珺译:《学前教师技能》(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40页
    ④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①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Redleaf Press.2008,51
    ②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Redleaf Press.2008,49
    ③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Redleaf Press.2008,57
    ①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M].Redleaf Press.2008,45
    ②[美]Marjorie J.Kostelnik等著,邹晓燕等译:《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页
    ①贾妮斯.J.比蒂著,刘晶波主编,嵇珺译:《学前教师技能》(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页
    ②贾妮斯.J.比蒂著,刘晶波主编,嵇珺译:《学前教师技能》(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67页
    ① Wilma Robles de Melendez,Vesna Beck, Melba Fletcher.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 Delmar.2000,66
    ② 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J].Redleaf Press.2008,43
    ③[美]Marjorie J.Kostelnik等著,邹晓燕等译:《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26页
    ①[美]Marjorie J.Kostelnik等著,邹晓燕等译:《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36页
    ①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页
    ①[美]Carol Gestwicki著,霍力岩译:《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教育利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负
    ②[美]Carol Gestwicki著,霍力岩译:《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③[美]Carol Gestwicki著,霍力岩译:《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①王欣:《日本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载《早期教育》2003年第9期
    ②张其龙:《自然朴实的新西兰幼儿园环境》,戴《早期教育》2008年第11期
    ①井渌,赵晨雪:《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②资料来源于刘晶波老师与鼓楼幼儿园教师合作进行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
    ③庞丽娟:《论教帅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载《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①Hannah Nissen and Carlo J. Hawkins,observing and supporting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dimensions of early education,fall 2008, volume 36, number 3
    ②王晓芬:《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①[美]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②[美]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①赵寄石、唐淑等编著:《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健康 语言 社会大班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页
    ②[美]Carol Gestwicki著,霍力岩译:《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79页
    1.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周梅林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23年3月
    8.马戈.迪系特米勒朱迪.亚布隆阿维娃.多尔夫曼山姆·麦索尔斯著,廖凤瑞陈姿兰译.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1.戴自俺、龚思雪主编.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1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13.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4.唐淑,钟昭华编.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5.张泸编.张宗麟幼儿教育文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6.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7.鲁洁.超越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8.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19.石中英,王卫东主编,冯建军等著.生命化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0.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2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2.小巫.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
    23.[美]简·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24.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25.[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陈太胜,陈文颖译.理解人性.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6.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7.[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8.[英]迈·凯梅·普林格尔著,禹春红、段虹、张思前译.儿童的需要.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9.[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0.陆有铨.躁动的百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1.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2.钱满素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33.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34.[美]巴格莱著.袁桂林译.教育与新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5.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欧文选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
    36.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7.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8.鲁洁.超越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9.[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0.[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霍力岩,李敏谊,胡文娟等译.蒙台梭利教育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2.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3.黄晓星著.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4.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5.[美]希拉·里德尔-利奇著,刘晶波译.儿童行为管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6.[美]贾妮斯.J.比蒂著,刘晶波主编,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嵇珺译.学前教师技能.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7.[美] Marjorie J.Kostelnik等著,邹晓燕等译.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8.[美] Carol Gestwicki著,霍力岩译.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9.[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0.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1.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2.吴蓓著.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53.[英]琳.欧德菲尔德著,李泽武译.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4.[美]爱默生著,蒲隆译.爱默生随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55.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6.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7.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上海: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1992
    58.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9.郭占基译,班杜拉著.社会学习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60.罗一静等编译,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6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刘烨编译.阿德勒的人格哲学.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62. Tom v.Savage,David G. Armstrong著,廖珊,罗静等译.小学社会课的有效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3.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4.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5.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6.W·F.康纳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7. C.EDWARDS等编著.儿童的一百种语文,台湾:心理出版社,1998
    68.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9.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0.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著,周欣,卢乐珍译.生成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1.[英]琳·欧德菲尔德著,李泽武泽.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2.刘晓东.解放儿童.南京:新华出版社,2002
    7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4.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75.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读者,1993,1
    76.马慧,郑淑杰.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理论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77.刘晶波.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教师.幼儿教育,2002,12
    78.虞永平.社会领域与课程渗透.幼儿教育,2005,11
    89.刘雅琴.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进展、问题和改进策略.教育研究,2008,
    80.唐淑.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初创阶段研究略述.学前教育研究,2006,
    81.廖莉.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沿革.早期教育,2006,6
    82.李莉.新中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83.李生兰.社会领域教育的涵义和目的.幼教园地,2006,5
    84.李生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路径探寻.幼儿教育,2005,1
    85.虞永平.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幼教园地,2005,9
    86.许春玲.讨论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1999,1.
    87.张赤华.浅析行为实践原则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1999.1.
    88.诸爱勤.浅谈中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学前教育研究,1999,
    89.徐月仪.日本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启示.早期教育,2005,12
    90.王春燕.反思与重构——对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沉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
    91.王冬兰.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两个社会活动为例.学前课程研究,2007,2
    92.刘晶波.“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讨论之五:新中国幼儿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历史回顾.学前教育研究,1996,5
    93.侯莉敏.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学前教育研究,2007,10
    94.邹晓燕,陈巍.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7,6
    95.王振宇.要重视社会教育中的幼儿主体关系.幼儿教育.2009,11
    96.李生兰.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1993,6
    97.于开莲.张宗麟的社会领域课程建构思想述评.幼儿教育,2006,5
    98.冯建军.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99.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教育研究,2007,11
    100.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4
    101.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教育研究,2000,7
    102.鲁洁.试述德育的自然性功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
    103.张应强.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理论——鲁洁教授教育学思想之解读.高等教育研究,2010,3
    104.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
    105.晓荻.“玩”过童年——美国华德福教育“玩”教育的启示.家庭与家教,2006
    106.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幼教园地,2006,3
    107.郑三元,庞丽娟.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社会学习”课程运动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0,4
    108.林炎琴.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和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8,7
    109.巢卫平,李红雁.中外儿童交往礼仪教育比较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110.井渌,赵晨雪.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
    111.庞丽娟.论教师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学前教育研究,1997,2
    112.周燕.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8,2
    113.袁爱玲,王娟.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研究.保定学院学报,2008,1
    114.李秀英,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
    115.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6,6
    116.高岚.关于“灵性”教育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3,6
    117.吴邵萍.珍惜幼儿的生命力,还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7,10
    118.王春燕.反思与重构——对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沉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
    119.郑三元.从竞争的误区看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幼儿教育,2005,5
    120.庞丽娟,郑三元.目标模式与儿童社会性课程目标的建构.教育研究,2002,1.
    121.郑三元,庞丽娟.论社会性课程的功能、价值和目的.课程·教材·教法,2001,7
    122.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教育研 究,2004,3
    123.石卉.欧文幼儿学校及其学前教育思想.当代教育论坛.2005,6
    124.朱旭东.欧文的性格形成理论与国家教育制度思想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6,3
    125.马其奋.欧文及其教育思想.科教文汇.2009,10
    126.张其龙.自然朴实的新西兰幼儿园环境.早期教育,2008,11
    127.王欣.日本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早期教育,2003,9
    128.华爱华.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来自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启示.幼儿教育,2001,10
    129.王春燕.学习瑞吉欧重在把握其教育理念——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育精髓,学前教育研究,2002,5
    130.潘洁.“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早期教育.2001,8
    131.周欣.“瑞吉欧”学校中教师的作用.早期教育.2001,8
    132.毛曙阳.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儿童教育的贡献.现代特殊教育.2005,7.8、
    133.孙丽华.瑞吉欧与中国的幼儿教育比较研究.教育探究.2007,1
    134.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2005,2
    135.徐琳,郑蓓.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早期教育,2005,8
    136.王滨.幼儿园异龄教育背景中的幼儿异龄互动的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37.李娟.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考察:[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38.徐琳.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139.冯芳.阿德勒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140.王晓芬.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141.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142.编委会主任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教师用书(健康 语言 社会),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3.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编著.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4.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编著.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教师用书.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
    145.俞春晓,钱文主编.幼儿园教师用书社会(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HeinzL.Ansbacher:The concept of social interest, Individual Psychology; 1991,3
    2.Carol Copple,Sue Bredekam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2009,3d ed.), Washington, DC:NAEYC.
    3.Wilma Robles de Melendez: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arly education. New York: Delmar edition,2000
    4.Dave Riley, Robert R.San Juan, Joan Klinkner, and Ann Ramminger: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Redler Press,2008
    5.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Expectations for Excellence (Bulletin 89) [R].Washington.DC: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1994
    6.Madelaine Ganz. Translated by Philip Mairet. The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1999
    7.Noddings,N 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8.Noddings 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98
    9.Noddings N. Educating Moral People,Teachers College Press,NY:2002
    10.Noddings N.Caring:A Fem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al,1984
    11.LiLian G·katz,Demetra Evangelou,Jeanette Allison Hartman,The Case for mixed- age Grouping in early education,Washington,DC:NAEYC,1990.
    12.Peter gray.Jayfeldman, Playing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Qualities of Self-Directed Age Mixing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Children at a Democratic School,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10 (2004),140.
    13.Elizabeth jones and John nimmo:《emergent curriculum》, NAEYC,1994
    14.Evans, E.D.,Curriculum model and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In Spodek, B.(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2
    15.Adler,A.(1935).Prevention of neuro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vol,p.4.
    16.Robert M. Corso:Practices for enhancing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ng challenging behavior.gifted child today.summer 2007.vol30,no3
    17.Hannah Nissen and Carlo J. Hawkins:observing and supporting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dimensions of early education,fall 2008,volume 36,number 3
    18.John U.Michaelis 和 Jesus Garcia Social studies for Children-A Guide To Basic Instruction, Simon&Schuster, Inc,1996,5
    19.June R.Chapin 和 Rosemary G.Messick.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A Practical Guide. Addition W esley Longman. Inc,1999,5
    20.David A.Welton 和 John T.Mallan Children and Their World-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Houhgton Mifflin Company,1999,30
    21.Hilda L.Jackman Early Education Curriculum:A Child'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Delmar,2001,295
    22.Robert M.Corso.Practices For Enhancing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ng Challenging Behavior, gifted child today, summer 2007, vol30, no3
    23.Nancy P. Jones, Grouping Children to Promot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May 2008
    24.Darrell Meece and Anne K.Soderman, Positive Verbal Enviroments Setting the Stage for You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September,2010
    25.Karen Petty.Using Guided Participation to Support You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july,2009
    26.Hannah Niseen and Carol J.Hawkins, Observing and Supporting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 Volume 36, Number 3
    27.Hannah Niseen and Carol J.Hawkins, Observing and Supporting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 Volume 36, Number 3
    28.Satomi Izumi-Taylor Japanes preschoolers Learn Introspection with Teachers's help, young children, july,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