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灾害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北朝在中国中古时代的承启前后作用使得北朝地位极为重要,本篇考察了北朝的灾荒情况,政府的荒政、民间的救灾抗灾状况及灾害对北朝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根据灾害发生的状况,本文对北朝一百九十五年时间里灾害发生的纵向分布大致划分了几个时期,并就气象、农作物、地震、饥荒等灾害在北朝时期的发生情况划分了时期,根据灾害发生的频率,北朝灾害时段有多发期与少发期。北魏前期灾害记载十分少,本文认为其原因是北魏前期诸史官记载史事简略,不受重视的农业的相关灾害更很少能得以记录,到了魏收著书的时代,又经过了数次巨烈的社会动荡,遗落了许多,只有作为“灾祥”的标志及间接载于其它史料的灾害才有幸会被记载下来。
     北朝政府的救灾防灾措施相对完备,而且有其与前朝不同的独特之处,对后来的隋唐有一定影响。北朝民间社会组织对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较强,故民间的备荒防灾、抗灾措施比较发达。成书于北齐时的《齐民要术》一书内也有大量的关于防灾备灾的内容。
     就北朝时期灾害的思想方面,本文认为是有一个从天象运行学说占据了主流到灾害天谴说占据主流地位的变化的过程。
Towards times bear the north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nning make the north dynasty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such as China, Whether last the north page towards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s situation,and calamity vs. the north, in questions, such as influence, etc. of society.
    Whether it take place state according to calamity,this text vs. the north dynasty 195 year in distribution not vertical roughly several period of period such as division, And towards emergence situation period of dividing of period in the north on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crops, earthquake, famine calamity, And has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periods. Calamity record little state very to will it be earlier stag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is text think reason its will it be earlier stage Northern Wei Dynasty all official historian simple to record historical event, Seldom can can write down relevant calamity of agriculture that pay attention to , reach Wei charge era that write books, It pass strong turbulence not social not huge for several times,offer as a gift and last a lot of, only as sign and state from indirectly there aren't other calamities of historical data when" calamity the auspicious".
    This text prepare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s and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natural calamities, combat a natural disaster measure and provide disaster relief on government and a folk one measure,etc. discussed north the relevant measure of period promptly also, Make, not folk to succour on the north dynasty storehouse, justice storehouse,etc. relevant problem been discussed. Also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natural calamities and prepare against calamity content go on and study hi view of neat the people want skill". The north dynasty period thought of calamity, this text think have one occupy mainstream condemn and say and occupy major course of change of status from astronomical phenomena operation theory to calamity it.
引文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书》,(东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后汉书》,(刘宋)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萧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萧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魏书》,(东魏)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通典》,(唐)杜佑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 杨守敬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撰,四库本。
    《广弘明集》,(唐)释道宣撰,《大正藏》本。
    《北堂书钞》,(隋)虞世南编,中国书店1989年影印。
    《元和姓纂》,(唐)林宝撰,中华书局1994年版。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版。
    《元和郡县图制》,(唐)李吉甫撰,中华书局1995年版。
    《世说新语》,(刘宋)刘义庆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1980年版。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何兹全 《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翁独健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葛剑雄 《中国移民史》第二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四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长寿 《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蒋福亚师 《中国经济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唐长孺 《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年版。
    白翠琴 《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卿希泰 《中国道教史》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版。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黄烈 《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朱大渭 《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年版。
    徐杰舜 《中国民族政策史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黎虎 《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梁方仲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缪越 《读史存稿》,三联书店1963年版。
    谷川道雄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东京,筑摩书房,1971版。《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
    前田正名 《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
    康乐 《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台北,稻乡出版社。
    周一良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载《魏晋南北朝论集》。《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唐长孺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范长生与巴氐据蜀之关系》,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吴刚 《秦汉至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经济的开发》,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季刊》1991年第1期。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黎虎 《客家聚族而居与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家族制度》,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后收入《魏晋南北朝史论》。
    
    
    高敏 《北魏“宗主督护”制始行时间试探》,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北魏“宗主督护”制始行时间试探—兼论“宗主督护”制的社会影响》,《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郝春文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结社》,《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
    李凭 《道武帝时期的大移民与雁北的开发》。载其著作《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侯旭东 《北朝村落考》,《何兹全教授九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任重 《平城的居民规模与平城时代的经济模式》,《史学月刊》2002年第3期。
    刘淑芬 《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新史学》第5卷。《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史语所集刊》63本3分,1993年7月。
    日人:宫川尚志 《六朝时代的村》,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越智重明 《汉魏晋南朝的乡亭里》,《东洋学报》53卷1号,1970年。
    关尾史郎 《曹魏政权与山越》,载《文史哲》1993年第3期。
    川本芳昭 《六朝时期蛮的汉化》,载《史渊》1981年总第118期。《六朝时期蛮族考——以山越及蛮汉融合问题为中心》,载《史学杂志》,1986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