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环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侵华日军兵分两路,沿着津浦线和胶济线进军山东,到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后,山东大部分地区被侵华日军所占领,自此之后,开始了其在山东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日军在占领山东后,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在山东建立了由省级、道(市)级、县级、基层行政系统构成的全省统一的伪政权组织。同时,为了执行“以战养战”的方针,日军制定了所谓的“开发计划”来获取煤、铁、盐、棉、粮等战略资源,以便将山东变成为其侵略战争服务的资源输出地。这些计划主要包括:铁路开发计划、以青岛港为中心的港口扩建计划、煤炭开发计划、农业开发计划、棉花增产计划、工业开发计划等。
     在工业经济方面,日军在占领之初,采取“军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方式对占领区内的工矿业各部门进行控制,并实行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改进生产技术等方式使受到战争破坏的工矿业得以初步恢复,但这些是以获取更多资源和为日本垄断资本攫取更多利益为目的的。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战场接连遭受失败,战略物资供应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日军开始在占领区内进行赤裸裸地掠夺来补充军需。例如,日军为了更多的获取煤炭资源,在各煤区采用破坏性极大的直掠式开采方式,大大缩减了煤矿寿命。日军还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对原材料和生产产品进行统一定价和强制收购,其价格完全不顾及市场规律,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据战后统计,到1945年9月3日,由于日军地的掠夺和破坏,致使山东各项损失达到313749289万元。
     日军的侵略对占领区农产品生产和运输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农村社会受到了严重冲击,农作物产量持续下降,正常的流通贸易受到破坏,占领区粮食严重短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并更多的从山东获取农产品,日军制定了所谓“农业开发计划”,根据各地原有的农业基础和特点,有重点地开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畜产品。但是,日本侵略者并不是真正想发展山东的农业生产,他们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农业产品,所以,到了后来,农业增产开始朝着农业掠夺转变,这种情况下,不但农业增产计划目标未能实现,反而致使农业经济处于衰败之中。此外,日军肆意屠杀农民、强征劳工、圈占农田、宰杀耕畜、毁坏农具的行径,严重破坏山东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农业生产进一步衰退。
     日军不仅对山东经济进行掠夺和破坏,他们在占领山东期间的暴行,也给山东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日军从进入山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屠杀山东无辜民众,在此后占领的八年间共制造惨案200余宗;日军还抓捕百姓进行细菌试验和毒气试验,在鲁西地区散播霍乱细菌,致使我抗日军民死伤四十余万,他们又无视国际法的规定先后90余次使用毒气武器进行作战;实行“慰安妇”制度,强制征召山东妇女成为“慰安妇”,对她们进行性侵害等等。所有这些都给山东人民造成了严重伤害,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占领者还大打“思想战”,严重破坏了山东的文化教育事业。日军先后成立“宣抚班”、“新民会”等汉奸组织宣传奴化思想;并利用和控制反动道会门辅助其奴化政策的推行;还建立汉奸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奴化教育,以达到他们在思想上消除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瓦解人民的抗日意识的目的,妄图使山东人民成为其殖民统治下的“顺民”。
     日军八年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社会环境,山东的经济几近崩溃,同时也给山东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我们应当反对一切侵略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In January,1938,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branched out into two columns. They were marching along the Jinpu Line and Jiaoji Line to invade Shandong province. After the battle of Xuzhou finished in May,1938, most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occupied by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After occupied Shandong province an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its domination, the Japanese invading annies set up a unified puppet regime consisted of the systems of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city level, the county level and the basic level. Meanwhile, in order to enforce the policy of "nourish war with war",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made a so-called "development plan",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get coal, iron, salt, cotton, grain, and so on and turn Shandong into its base of exporting resources to serve its invading war. The plans include:a railway development plan, a Qingdao Port extension plan, a coal exploitation plan, 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lan, a plan for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cotton, an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etc.
     As for the industry and economy,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invasion,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adopted the form of "army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on a commission basis" to control the industrial and mining industrial departments in the occupied areas. In addition, they redeveloped the damaged industry and mining industry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updating the equipments, improving the producing techniques. However, the purposes of taking those measures were to get more resources, to monopolize capital and to grab more benefits. After the broke up of the Pacific War, the Japanese armies suffered a series of defeats in the battlefield which resulted in an increasing serious problem in supplying the strategic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Japanese annies plundered in the occupied areas to supplement its military supplies.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get more coal resources,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adopted the extremely destructive direct-predatory exploitation way which greatly decreased longevity of the coal mine. The Japanese invading annies also set up relevant institutes and organizations to set the price for and to purchase compulsorily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productions. Such prices are against the market rules and are greatly destroyed the market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post-war statistics, because of the plundering and destruction to Shandong's economy by the Japanese invading annies, by September,3rd,1945, the losses in Shandong has reached 313749289 Yuan.
     The invasion by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destructively blew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occupied areas. The rural society was greatly shocked, the outpu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tinually decreased, the normal circulation trades were destroyed and the occupied areas were in great shortage of grain. In order to change such conditions,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made a so-call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 which was to develop the grain crops, cash crops and animal by-products based on the original agricultural bases and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Japanese invaders took those measures were not for develop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handong, but for obtaining mo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fore, the increas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turned into an agricultural plunder.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plan for increasing production was not realized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was still in decline. In addition,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recklessly slaughtered the peasants, compulsively recruited the workforce, drew a circle on the ground and occupied the farm lands, killed the farm animals, destroyed the farm tools which greatly damag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Except for the plunder and damages to the economy, the savage acts by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also brought endless disasters to the people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y started to slaughter the innocent people since the first day of their invasion. During the eight years of invasion,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has made more than 200 cases of massacres. They also captured common people to do the microbial and emphatically tests to spread the choleric microbes in the 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has caused more than 400 thousand people died or injured. They successively used gas weapons for more than 90 times during the war. They took the "comfort woman" system, compulsively asked the women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be the "comfort women" to carry out sexual abuses to them. All of those acts left the people in Shandong with lingering shadow in their minds.
     The Japanese invaders also conducted ideological warfare which greatly damaged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areer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y successively set up such organizations as "Xuanfu class" and "Xinmin Hui" to propagate enslaving thoughts. They used and controlled the reactionary "Dao, Hui and Men" to assist the enforcement of its enslaving policies. They set up traitor schools to enforce enslaving education for the teen-age students with a purpose to eliminat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minds and to collapse their anti-Japan conception and attempted vainly to make people in Shandong into their "abjectly obedient citizens"
     During the eight years' colonial domination,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has greatly damage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economy in Shandong was nearly collapsed, and the people there have suffered unprecedented disasters. From all those deeds, we can see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war. Therefore, we should be against all kinds of aggressive wars and to safeguard world pea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引文
①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7-208页。
    ①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5页。
    ②刘大可、马福震、沈国良著:《日本侵略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第210页。
    ③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第244-245页。
    ①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9页。
    ②中央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汪伪政权》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343页。
    ①伪山东省公署:《山东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报告》,1941年,警务部分。
    ①伪新民会中央总会:《山东省各县概况一览》,1942年8月,山东省各县概况择要统计表。
    ②伪山东省政府秘书处:《山东省政府三十三年报告》,1944年,警务部分。
    ③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第751-752页。
    ④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451页。
    ①[日]松崎雄二郎著、舒贻上译:《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济南,山东新报社,1947,第5页。
    ②刘大可、马福震、沈国良:《日本侵略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37页。
    ①1938年11月3日,首相近卫文唐发表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第二次声明,决定设置“兴亚院”,作为决定和实施对华政策的总机关。其在中国的各联络部正式成立于1939年3月,到1942年11月该机构作为“中国事务局”合并于“大东亚省”。
    ②[日]松崎雄二郎:《北支经济开发论——山东省的再认识》,东京:东京钻石社,1940,第8-18页。
    ③郑伯彬:《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7,第18页。
    ④郑伯彬:《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7,第64-65页
    ①中国问题研究所,支那经济旬报,第41号,东亚经济年报,1942,第88页。
    ①松崎雄二郎著、舒贻上译:《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济南,山东新报社,1947,第46页。
    ①[日]松崎雄二郎著、舒贻上译:《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济南,山东新报社,1947,第76-77页。
    ①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3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第15页,第28-30页,第68-72页。
    ①[日]东亚新报天津支社:《华北建设年史》,天津,东亚新报天津支社出版,1944,第86页。
    ①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547页
    ②[日]杉田才一:《华北经济的跃进》,东京,同盟通信社,1941,第97页。
    ①[日]满铁调查部:《北支商品综览》,东京,日本评论社,1943,第190负。
    ②[日]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所报》第14号,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1940,第8页。
    ①上海市粮食局等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73-74页。
    ②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2辑,1988,第59-82页。
    ①辛元欧:《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235页。
    ①青岛出张所是日军占领前期在青岛设立的最高政治机构。
    ①[日]松崎雄二郎:《北支经济开发论——山东省的再认识》,东京,东京钻石社,1940,第503页。
    ②[日]松崎雄二郎:《北支那经济的新功向》,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1942,第239-240页。
    ①淄博矿务局、山东大学编:《淄博煤矿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第265页。
    ②山东矿业株式会社总务部:《山东矿业株式会社使命》,1941,第23-25页。
    ①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588-589页。
    ①山东省档案馆藏:国民党经济部鲁豫晋区特派员办公处:“接收山东矿业株式会社”。
    ②[日]东亚研究所:《支那小炭矿实态调查报告》,1943,第90页。
    ③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457-459页。
    ①张玉法主编:《民国山东通志》,卷十三《矿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第1317页统计表。
    ②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591页。
    ③淄博矿务局、山东大学编:《淄博煤矿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第292-294页。
    ④中共枣庄矿务局委员会等编:《枣庄煤矿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第117页。
    ①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岸贸易统计资料》,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第161页。
    ②中共青岛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等编:《胶济铁路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第135页。
    ①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148页。
    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3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第68-72页。
    1郑伯彬:《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7,第82-83页。
    2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3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第32页。
    ①武醒民主编:《山东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第255页。
    ②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青岛—过去、现在、未来》,青岛,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1985,第108页。
    ③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临12,目录号12,卷952。
    ④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602页。
    ①[日]松崎雄二郎:《北支经济开发论:山东省的再认识》,东京.东京钻石社,1940,第533页
    ②郑伯彬:《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7,第77页
    ③白家驹:《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1945,第710页
    ④白家驹:《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1945,第715-716页。
    ⑤[日]松崎雄二郎:《北支那经济的新动向》,东京,大日本雄辩会社,1942,第252页。
    ⑥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469页。
    ①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编:《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第311页。
    ②白家驹:《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1945年,第141-142页。
    ③顾松年主编:《山东公路运输史》第1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第154页。
    ①刘贯一:《抗战外史》,济南,胶东通讯社,1947,第193页。
    ②朱玉湘主编:《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12页。
    ③刘贯一:《抗战外史》,济南,胶东通讯社,1947,第140页。
    ①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477页。
    ①寿杨宾:《青岛海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第189页
    ②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147页。
    ③寿杨宾:《青岛海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第191页。
    ④刘大可、马福震、沈国良:《日本侵略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第258页
    ①寿杨宾:《青岛海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第225页。
    ②郑伯彬编:《日本侵占区之经济》,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5,第242-245页。
    ①顾松年:《山东公路运输史》第1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第144页。
    ②顾松年:《山东公路运输史》第1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第157页。
    ③顾松年:《山东公路运输史》第1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第154-155页。
    ①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华北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支店:《小清河概况》,1942年12月。
    ②武醒民主编:《山东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第263页。
    ①[日]松崎雄二郎:《北支那经济开发论:山东省的再认识》,东京,东京钻石社,1940,第693-702页
    ②山东电力工业局史志编辑委员会编:《山东省志·电力工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第3页。
    ③李代耕编:《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第96-99页。
    ①张玉法主编:《民国山东通志》卷十二《工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第1270页。
    ②李代耕编:《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第89-91页。
    ③伪山东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报告。
    ①居之芬等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969页。
    ①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2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73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史料选编》上卷第2册,1991,第660-661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史料选编》上卷第2册,1991,第675-681页。
    ②[日]东亚研究所:《日本对华投资》上册,东京,原书房,1974,第99-100页
    ③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史料选编》上卷第2册,1991,第188-189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史料选编》上卷第2册,1991,第1007页。
    ②济南市志编委会编:《济南市志资料》第3辑,济南,济南市志编委,1982,第104-105页
    ③[日]松崎雄二郎:《北支经济开发论:山东省的再认识》,东京,东京钻石社,1940,第572页。
    ①[日]中国联合准备银行顾问室:《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机构及政策》,1942,第10页。
    ②刘大可、马福震、沈国良:《日本侵略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第249页。
    ①伪新民会总会:《山东省各县概况一表》,北京新民报社,1942,第8页。
    ①[日]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经济时报》第28号,1943年5月,第14,33,34页。
    ②居之芬主编:《日本在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145页。
    ③上海市粮食局等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407页。
    ①[日]松崎雄二郎:《北支那经济的新动向》,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议谈社,1942,第208页。
    ①[日]中村敏:《华北建设的现阶段》,北京,北京新民印书馆,1943,第98-101页。
    ①山东省政府编:《山东省概况》,1944,第34页。
    ②《中联银行月刊》第3卷第5期,1942,第10-21页,第1卷第3期,1941,第215-216页。
    ①山东省图书馆藏:《山东省农业增产推进委员会施政事业经过报告》,1943年。
    ②[日]松崎雄二郎、舒贻上译:《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济南,山东新报社,1947,第35页。
    ③[日]松崎雄二郎、舒贻上译《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济南,山东新报社,1947,第52-54页。
    ④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第747页。
    ①山东省图书馆藏:《山东省农业增产推进委员会施政事业经过报告》,1943。
    ②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2-10-2,山东省农业推广计划,第7-8页。
    ③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2-10-2,山东省农业推广计划,第18-19页。
    ④郑伯彬:《日本侵占区之经济》,重庆,鸿福印书馆,1945,第49页。
    ①许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第293页。
    ①[日]浅田乔二编:《日本帝国主义下的中国:中国占领地经济的研究》,东京,乐游书房,1981,第148-149贝。
    ①吕伟俊:《民国山东通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第839页。
    ①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150-159页。
    ②山东省档案馆等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第233页。
    ③刘大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沦陷区农村经济》,《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0卷第6期,第54页。
    ④方正:《日本侵略军在山东的暴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62页。
    ①中共青岛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等编:《胶济铁路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第136页。
    ①山东省档案馆藏:G004-01-0082-002,山东解放区八年抗战损失急需救济建设需要的材料。
    ②方正编:《日本侵略军在山东的暴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14页,第56页,第76页,第117页。
    ①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159页。
    ②中央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汪伪政权》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382页。
    ③伪新民会中央总会:《第二届全体联合协议会会议录》,1942,第95-96页。
    ①吉林省社科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第二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487页。
    ②吉林省社科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第二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489页。
    一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3—1—811,第15-25页。
    ①青岛市档案馆编:《铁蹄下的罪悲:日本在青岛劫掠劳工始末》,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第112-113页。
    ②[日]松崎雄二郎:《北支那经济的新动向》,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讲坛社,1942,第200页。
    ①郑伯彬:《日本侵占区之经济》,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5,第33-34页。
    ①朱玉湘:《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第222页
    ②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第160页。
    ③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史志通讯》,1985年第3期,第54页。
    ①[英]田伯烈:《外国人目睹中的日军暴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第108页。
    ②谢忠厚主编:《日本侵略华北罪行史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46页。
    ①《解放日报》,1943年3月15日。
    ②谢忠厚主编:《日本侵略华北罪行史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51页。
    ①通过本人对经历过那场战争的李玉章、张淑芳老人的访谈,也证实了日军的这些罪行。
    ①竹内丰1953年2月2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411,2,第16号。
    ②村文三1954年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106,2,第15号。
    ③长田友吉1954年8月4日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270,1,第5号
    ④岛隆男1954年11月3日供述,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780,1,第4号。
    ⑤石田松雄1954年8月20日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490,1,第5号。
    ⑥永滨健勇1954年10月8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826,1,第4号。
    ⑦白井藤代1954年8月12日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209,1,第5号。
    ①林茂美1954年10月7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1,第4号。
    ②广濑三郎1954年8月16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988,1,第5号;林茂美1954年10月7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1,第4号。
    ③1954年12月27日难波博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058,1,第4号。
    ①林茂美1954年10月7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1,第4号。
    ②广濑三郎1954年8月16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988,1,第5号:林茂美1954年10月7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1,第4号。
    ③1954年12月27日难波博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058,1,第4号。
    ①1954年10月7日林茂美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1,5第4号。
    ①崔维志:山东省临西县大侨村,王振东、李善文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0日。
    ②崔维志:山东省临清市,史道清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5日。
    ③矢崎贤三1954年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561,1,第6号。
    ①隋五里庄李兰的控诉书,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058,1,第28号。据后来棒维志实地采访,李兰实为隋五里庄李兰成。
    ②崔维志、唐秀娥主编:《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第197页。
    ③小岛降男]954年11月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780,1,第4号
    ④崔维志:山东省临西县齐店村,齐明德老人访谈记录,2003年4月17日。
    ⑤崔维志:山东省临西县西尖冢村,常书明、常书德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0日。
    ⑥难波博1954年12月27日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058,1,第4号。
    ①崔维志、唐秀娥主编:《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第209页。
    ②大石雄二郎1954年10月18日,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34,1,第5号。
    ①乔润生:《鲁西“虎列拉”蔓延到济南》,《济南时报》,2003年4月29日。
    ②赵延庆:《日军在山东的细菌战和毒气战》,《军事历史》,1995年第6期,第35页。
    ③崔维志、唐秀娥主编:《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④1954年矢崎贤三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561,1,第6号。
    ①《对8名农民的活人实验》,载《三光》[日]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编,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01页。
    ①谢忠厚、张瑞智、田苏苏主编:《日本侵略华北罪行档案 毒气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第51-59页。
    ②片桐济三郎1953年月11日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206,2,第4号。
    ③步平主编:《化学战》,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7,第114页。
    ④苏智良:《慰安妇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第10页。
    ①《广濑三郎办慰安所的罪行》,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998。
    ①苏智良:《慰安妇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第256页。
    ②方正编:《日本侵略军在山东的暴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8页。
    ①《广濑三郎办慰安所的罪行》,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988。
    ①[日]本多胜一、长沼节夫在《天皇的军队——“衣”师团侵华罪行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第229-230页。
    ①1954年土屋丰治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423。
    ②广濑三郎办慰安所的罪行,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988。
    ①1954年秋田松吉笔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55。
    ②林茂美口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
    ①中共聊城地委党史办公室等编:《日伪军在鲁西北的罪行录》,聊城,聊城市印刷厂,1992,第357页。
    ①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2,第67,72页。
    ①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第150页。
    ②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第156页。
    ③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第156-157页。
    ①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第151-152页。
    ②谢忠厚:《河北抗战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第72页。
    ①日本防卫厅作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第241-242页。
    ②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10),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第134页。
    ③《刘伯承传》编写组:《刘伯承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第222页。
    ①沂水文史精粹编委会编:《沂水文史精粹》,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第212页
    ②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第206-210页。
    ③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10),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第107页。
    ④邵雍:《中国会道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330-331页。
    ⑤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第280负。
    ⑥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第318-320页。
    ⑦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86-88页。
    ①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8),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第80页。
    ②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2,第217页。
    ③《大众日报》,1942年8月28日。
    ④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第15-18页。
    ①《解放前山东广播事业概况》,《山东史志资料》第1辑。
    ②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第913页。
    ①伪中华民国新民会改组宣言,《新民会报》第55号,1940年3月1日。
    ②《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度新民会山东省联合协议会会议记录》,转引自刘大可《日本侵略山东史》227页。
    ③《申报年鉴》1944年,第954-962页。
    ④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2,第67页。
    ⑤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2,第69页。
    ①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2,第246页、247页。
    ②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2,第77页。
    ③宋恩荣、余子侠:《日本侵华教育全史》(华北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63-65页。
    ①顾毓琇:《抗战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之损失》,《时事月报》第19卷第5期,1938年10月。
    ②政协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委员会编:《济宁市中区文史资料》第6辑,1990,第32-33页。
    ③中国人民政协青岛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青岛文史资料》第5辑,1984,第110-11 1页
    ①《山东省公署教育厅教材征订调查表》,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09-1346。
    ②《公私立学校统计表(1939年)》,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16-12。
    ③《山东省初等教育扩充计划(1940年)》,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09-1132。
    ④山东省公署教育厅编印《山东省三十一、二年度教育工作概览》,第82页。
    ⑤山东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教育史志资料》,1986年第2期,第83页。
    ①《中等学校概况调查表》,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09-1159。
    1.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编:《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1929。
    2.郑伯彬编:《日本侵占区之经济》,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5。
    3.白家驹:《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1945。
    4.郑伯彬:《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南京: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7。
    5.刘贯一:《抗战外史》,济南,胶东通讯社,1947。
    6.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7.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8.中共枣庄矿务局委员会等编:《枣庄煤矿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
    9.韩启桐:《中国对日战争损失之估计》,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10.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1.吉林省社科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第二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4.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下),天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5.济南市志编委会编:《济南市志资料》第3辑,济南,济南市志编委,1982。
    16.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17.许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8.李代耕编:《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19.中国人民政协青岛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青岛文史资料》第5辑, 青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1984。
    20.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青岛—过去、现在、未来》,青岛,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1985年。
    21.淄博矿务局、山东大学编:《淄博煤矿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2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史志通讯》第3期,济南,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
    23.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
    24.杜恂诚:《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25.胡汶本等编著:《帝国主义与青岛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26.寿杨宾:《青岛海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
    27.迟景德:《中国对日抗战损失调查史述》,台北,台北“国史馆”,1987。
    28.上海市粮食局等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北京,中华书局,1987。
    29.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2辑,1988。
    30.姜培玉:《山东经贸史略》,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
    31.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2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2.朱玉湘主编:《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3.方正:《日本侵略军在山东的暴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4.刘大可、马福震、沈国良著《日本侵略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35.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36.朱玉湘:《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丛》,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37.山东电力工业局史志编辑委员会编:《山东省志·电力工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38.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史料选编》上卷第2册,1991。
    3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40.顾松年主编:《山东公路运输史》第1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
    41.[英]田伯烈:《外国人目睹中的日军暴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42.中共聊城地委党史办公室等编:《日伪军在鲁西北的罪行录》,聊城,聊城市印刷厂,1992。
    43.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44.《刘伯承传》编写组:《刘伯承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
    45.冠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冠县志卫生体育志》,1992。
    46.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7.武醒民主编:《山东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48.政协青岛市市北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市北文史资料》第2辑,1993年。
    49.谢忠厚:《河北抗战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50.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51.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52.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53.中国政协潍坊市潍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潍城文史资料》第10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
    54.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编:《冀南革命斗争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55.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56.步平主编:《化学战》,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7。
    57.邵雍:《中国会道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8.李恩涵:《战时日本贩毒与“三光作战”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9.辛元欧:《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0.苏智良,:《慰安妇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61.沂水文史精粹编委会编:《沂水文史精粹》,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62.河北省馆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馆陶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
    63.中共馆陶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馆陶县历史》,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64.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
    65.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66.吕伟俊等:《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
    67.张玉法主编:《民国山东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
    68.崔维志、唐秀娥主编:《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69.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0.梁金贵:《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1.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2.谢忠厚主编:《日本侵略华北罪行史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3.谢忠厚、张瑞智、田苏苏主编:《日本侵略华北罪行档案·毒气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74.宋恩荣、余子侠:《日本侵华教育全史》(华北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5.何天义主编:《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济南,齐鲁出版社,2005。
    76.孙乃民主编:《中日关系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7.解学诗:《满铁与华北经济(1935-194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侯善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我国的暴行》,史学月刊,1982年第6期。
    2.朱玉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文史哲,1982年第6期。
    3.徐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北的经济侵略机构——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历史教学,1984年第6期。
    4.史振立:《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及财产损失数》,军事历史,1985年第4期。
    5.沈力:《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歼敌、缴获武器及作战总数》,军事历史,1985年第4期。
    6.路遇:《民国年间山东移民东北三省初探》,人口研究,1985年第6期。
    7.冯治:《徐州会战失败的原因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8.王宗荣:《略论抗日战争时期资源委员会对工业的垄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9.林文益:《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配给制度》,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10.赵学禹:《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货币政策》,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11.吕明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经济战》,齐鲁学刊,1991年第5期。
    12.王德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工企业的内迁》,军事历史,1992年第6期。
    13.黄逸平:《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1期。
    14.祝曙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铁路运输》,军事历史,1993年第4期。
    15.居之芬:《抗战时期日本对华北沦陷区劳工的劫掠和摧残》,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6.康惠:《抗战期间日本对山东的经济侵略》,山东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17.梁华栋:《山东的抗日战争及其作用》,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18.杨勤为:《论山东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19.郭希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损失调查及赔偿问题》,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20.朱玉湘:《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文史哲,1995年第5期。
    21.张守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山东的经济掠夺》,发展论坛,1995年第6期。
    22.曾业英:《日伪统治下的华北农村经济》,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3期。
    23.刘大可:《日本全而侵华时期在山东的经济掠夺》,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24.范敬文:《必须正确认识的移民侵略问题》,北方论丛,2000年第3期。
    25.刘大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沦陷区农村经济》,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6.王士花:《日伪时期的华北农村合作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7.刘大可:《山东沦陷区新民会及其活动》,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8.刘大可:《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山东的“经济开发”与经济调查》,东方论坛,2003年第2期。
    29.李清民,钟春翔:《日本侵占期间山东沦陷区人民反奴化教育的斗争》,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0.王加华:《抗日战争前后华北作物种植的变化趋势——以棉花与粮食作物对比为中心》,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31.王士花:《华北沦陷区教育概述》,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3期。
    32.李清民,钟春翔:《日本侵占山东期间的奴化教育初探》,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33.熊涵东:《浅谈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发行的货币》,中国钱币,2005年第3期。
    34.刘大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山东的产业开发计划》,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35.刘大可:《日本在山东占领区的农业统制政策与农业“开发”》,东岳论丛,2005年第5期。
    36.刘大可,庄维民:《抗战时期日本在山东的经济统制及其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37.王士花:《华北论新区粮食的生产与流通》,史学月刊,2006年第11期。
    38.王士花:《华北沦陷区棉花的生产与流通》,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3.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校:《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细菌战与毒 气战》,北京,中华书局,1989。
    5.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治》,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6.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北京,中华书局,1997。
    7.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华北大扫荡》,北京,中华书局,1998。
    8.青岛市档案馆编:《铁蹄下的罪恶:日本在青岛劫掠劳工始末》,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9.居之芬、庄建平主编:《日本掠夺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华北经济掠夺》,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汪伪政权》,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侵略华北罪行档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3.中央档案馆编:《日本侵华战犯笔供》,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14何天义主编:《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济南,齐鲁出版社,2005。
    1.伪中华民国新民会改组宣言,《新民会报》第55号,1940年3月1日。
    2.伪山东省公署:《山东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报告》,1941年。
    3.伪新民会中央总会:《山东省各县概况一览》,1942,山东省各县概况择要统计表。
    4.伪新民会总会:《山东省各县概况一表》,北京新民报社,1942。
    5.伪中华民国新民会中央总会:《第二届全体联合协议会会议录》,1942。
    6。伪山东省公署教育厅编印:《山东省三十一、二年度教育工作概览》。
    7.山东省图书馆藏:《山东省农业增产推进委员会施政事业经过报告》。
    8.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34
    9.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206
    10.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209
    11.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270
    12.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411
    13.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423
    14.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490
    15.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561
    16.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19
    17.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655
    18.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780
    19.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826
    20.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869
    21.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988
    22.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106
    23.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119-2-1058
    24.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G004-01-0082
    25.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16-12
    26.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09-1132
    27.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001-09-1159
    28.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1-09-1346
    29.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102-10-2
    30.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3-1-811
    31.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3-1-979
    33.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4-1-1215
    1.[日]松崎雄二郎著,舒贻上译:《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济南,山东新报社,1947。
    2.[日]本多胜一、长沼节夫著,刘明华译:《天皇的军队——“衣”师团侵华罪行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2.[日]青岛日本商工会議所:《所报》第14號,青岛(满州県),青岛日本商工会議所,1940。
    3.[日]山东礦矿业株式会社总务部:《山东の鉱业株式会社の使命》,1941。
    4.[日]杉田才一:《华北经济の躍進》,束京,同盟通信社,1941。
    5.[日]松崎雄二郎:《北支那经济の新动向》,束京,大日本雄辩会講谈社,1942。
    6.[日]中国联合准備银行顧问室:《中国联合准備银行機構及政策》,1942。
    7.[日]支那问题研究所,《支那经济旬报》第41號[G],天津:支那问题研究所,东亚经济年报,1942。
    8.[日]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北支商品综览》,日本评论社,1943。
    9.[日]束亚研究所:《支那の小炭礦實熊调查报告》,1943。
    10.[日]青岛日本商工会議所:《经济时报》第28號,1943。
    11.[日]中村敏:《华北建设の现阶段》,北京,北京新民印书馆,1943。
    12.东亚新报天津支社:《华北の建设の年史》,天津,东亚新报天津支社出版,1944。
    13.[日]东亚研究所:《日本封华投资》上册,原书房,1974。
    14.[日]浅田喬二:《日本帝国主義下の中国:中国占领地经济の研究》,东京,楽游书房,1981。
    1.山东省临清市,高义贤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19日。
    2.山东省临西县大桥村,刘长延、王振东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0日。
    3.山东省临西县西尖冢村,常书明、常书德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0日。
    4.山东省冠县小张庄,燕廷玉、侯云平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3日。
    5.山东省冠县,张腾桥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4日。
    6.山东省临清市,史道清、李新瑞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5日。
    7.山东省聊城市后哨营村,梁宪柱、张春太、张春衡、李丙伟老人访谈记录,2002年12月26日。
    8.山东省临清市隋五里庄,柏德坤、柏德禄、韩金海老人访谈记录,2003年2月20日。
    9.河北省馆陶县社里堡村,井富贵、武京旗、张志顺老人访谈记录,2003年2月26日。
    10.山东省临西县齐店村,齐明德老人访谈记录,2003年4月。
    1、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玉章老人访谈记录,2009年8月22日。
    2、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张淑芳老人访谈记录,2009年8月25日。
    3、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刘钢老人访谈记录,2010年4月1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