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政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众在网络上发声、政府从网络上问政,已经逐渐发展为常态,网民的思想和举动变得举足轻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发生的领域多、频率高、规模大,来势猛,破环力更强。各类危机事件也借助于网络舆论媒介迅速传播,危机事件的影响不断增加,给政府及时处理危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阐释了网络舆论危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对政府、媒体、公众在应对危机的行为特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探讨了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政府要想在危机中掌握主动权,必须重构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使三者的关系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实现动态的平衡。通过动车事件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政府、媒体、公众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政府部门反应迟缓、媒体权威信息缺失、群众危机意识缺乏是主要原因。总结了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现存机制和存在的误区。最后结合国内网络舆论的特点,探讨了我国政府在网络舆论危机中应秉承的原则,它包括责任原则、快速应对原则、信息公开、真诚对话原则。并提出要构建危机事务发言人制度,确保危机信息一致连续;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公民知情权,规范媒体的报道行为,打造自由负责新媒体;严格责任追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统一的信息采集,注重舆情调查分析;构建网络伦理道德,增强国民应对危机的素质;重构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
     本文尝试性地界定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描绘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从政府应对的视角分析网络舆论危机的对策,系统审视了政府、媒体、公众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原则与对策。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 new challenge and chance to politics in traditionpattern. It become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depending on the internet, the publicgive their opinion,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s vertical politics management.Consequently, thoughts and behavior of the netizen weigh a lot. Currently, China is in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Crisis incidents, which happen in multi fields andvast scale, of high frequency, become overwhelming and devasting. Relying on thenetwork media of public opinion,crisis incidents of kinds take a greater impact, withwhich demand the cap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cope. As a result, it has already beenan urgent problem for the government to solve.
     This essay adopt such a pattern that is raising problems, analyzing problems andthen solving problems. Based on reviewing situation of current network and virtualsociety, this essay raise the problem emerged in network supervisement. Throughexpounding cause, attribute and communication paths of the crisis of public opinion onnetwork, connecting with the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take in network supervisement,comparing with supervisement system of typical foreign countries, utilizing theories ofPolitics,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policy analysis, Journalism, combinedwith social investigation, this essay try to establish a countermeasure system targetingcrisis on network suitable fo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is essay comprise four parts.
     First, expound relativ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crisis of public opinion on network.
     Second, a detailed examination in behavior features how the government, the massmedia、the public deal with crisis is given. And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crisis ofpublic opinion on network are explored.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our government isutterly in a passive position, if it want to take charge, it should rebuild the relationshipof the government、mass media and the public in order to achieve dynamic balance ofthe three.
     Third, through typical case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of behavior feature marked incountermeasures of the three are summarized.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governmentsectors lag in response, the mass media are deficient in information and the public lackcrisis consciousness.
     Fourth,relating features of domestic public opinion on network, explore the ruleour government should abide by in countermeasures targeting crisis of public opinionon network, including the rule of duty,the rule of quick response、the rule of availableinformation and sincere dialogu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pokesman institution is inneed so as to insure consistency of crisis information,rel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necessary so as to protect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specificate the reporting behaviorof the mass media and establish a freely responsible new media; strict liability andexcitation mechanism are both of vital importance;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should be unified, emphasize investig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t’s time to structure networkmorality, to enhance the citizen’s quality for facing the crisis, and to rebuild therelationship of the government、mass media and the public.
     As current lack of relative investigation, this essay tentative defines the crisis ofpublic opinion on network; depict the yielding process of it. From the angle ofgovernment, this essay analyze the countermeasures it takes targeting crisis of publicopinion on network,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de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the publicand the mass media when dealing with crisis, give effective rules and countermeasures,widen the train of thought. This essay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achieving the balanceof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so as to initiatively defuse risks. May this essay provideuseful experience for countermeasures of the government targeting crisis of publicopinion on network.
引文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2011年7月19日。
    2林景新:《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企业危机解决之道》,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政府新闻学网络案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黄鸣刚:《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第310-311页。
    6袁利民:《网络舆论危机的分析把握与管理引导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1期。
    7李斌,古莉亚:《网络舆论引发行政危机的应对策略》,《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8程传超:《危机管理视角下的舆情监管》,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9徐青:《互联网舆论危机的产生及应对》,《科技传播》,2008年第2期。
    10胡百精.《政府被关进“臾论的笼子”里—从牙防组事件到卫生领域危机管理》,《价值中国》,2008年第6期。
    11任媛媛:《网络时代危机传播模式的重构与应用》,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12石颖:《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吉林大学硕十研究生论文,2005。
    13王伟:《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3。
    14彭和平,竹立家等:《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18-19页。
    15郁彩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探析》,《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2期。
    16杨梅:《网络舆论的发展与社会控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17李良荣等著:《当代西方新闻媒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
    18(美)德弗勒·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44页
    19赵志立:《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前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20(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21郁彩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探析》,《行政与法》,2011年第2期;刘小刚:《网络舆论危机及其应对》,《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
    22黄鸣刚:《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第70页。
    23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第256页。
    2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译林出版社,2004,第31页。
    25韩立新、霍江河:《“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当代传播》2008年第6期,第64页。
    26刘建明:《基础舆论学》第9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第160页,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7廖卫民、柯伟:《网络舆论波研究》,《新闻记者》2010年第4期,第12-16页.
    28《温州动车事故系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中国广播网,2011年7月23日。
    29《铁道部副部长将赶赴温州动车脱轨事故现场》,新华网,2011年7月23日。
    30《动车脱轨事故现场:一节车厢坠落短程两截》,人民网,2011年7月23日。
    31《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造成四节车厢掉落高架桥》,温州网,2011年7月24日。
    32《铁道部发言人称温州动车出事线路预计15时通车》,中国新闻网,2011年7月24日。
    33《铁道部就动车追尾事故道歉》,中国新闻网,2011年7月24日。
    34《专家称调度和自控系统故障疑是动车追尾主因》,经济观察网,2011年7月24日。
    35《上海铁路局局长被就地免职》,浙江在线,2011年7月24日。
    36《救援人员称动车事故幸存孩童被卡在很小空间里》,中国新闻网,2011年7月24日。
    37《铁道部发言人:女童获救是奇迹》,京华时报,2011年7月24日。
    38《“7·23”动车事故处理结果公布》,央视网,12月28日。
    [1]林景新:《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企业危机解决之道》,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政府新闻学网络案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黄鸣刚:《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5]袁利民:《网络舆论危机的分析把握与管理引导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1期。
    [6]李斌,古莉亚:《网络舆论引发行政危机的应对策略》,《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7]程传超:《危机管理视角下的舆情监管》,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年。
    [8]徐青:《互联网舆论危机的产生及应对》《科技传播》,2008年第2期。
    [9]胡百精.《政府被关进“臾论的笼子”里—从牙防组事件到卫生领域危机管理》,《价值中国》,2008年第6期。
    [10]任媛媛:《网络时代危机传播模式的重构与应用》,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年。
    [11]石颖:《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吉林大学硕十研究生论文,2005年。
    [12]王伟:《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3年。
    [13]彭和平,竹立家等:《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14]郁彩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探析》,《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2期。
    [15]杨梅:《网络舆论的发展与社会控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16]李良荣等著:《当代西方新闻媒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美)德弗勒·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18]赵龙:《在网络媒介中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19]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20]赵志立:《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前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21](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2](美)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一洛基奇著:《大众传播学诸论》,杜力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年。
    [23]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让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诊释》,《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
    [25]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出版集团2003年版。
    [27][美〕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刘建明:《基础舆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0][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1]熊文军:《社会转型期公共舆论价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32]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3](美)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黄错坚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4]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5]孟锦、王逸涛:《网络“意见表述”模式与公共话语空间建构》,《新闻记者》2005年第5期。
    [36]邹军:《看得见的“声音”——解码网络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
    [37]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8]殷俊:《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9]邵培仁:《媒介舆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龙力莉:《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案例与启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42]王国华:《解码网络舆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3]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的稳定》,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44]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政府新闻学网络案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