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事件与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基于对南京市4所幼儿园的9名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深入访谈,对影响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通过对关键事件的研究归纳出了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
     对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影响的关键事件主要可分为常态关键事件和非常态关键事件。其中常态关键事件又分为专业生活中的常态关键事件和家庭生活中的常态关键事件。专业生活中的常态关键事件主要体现为师从老教师、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参与比赛、职阶变化,家庭生活中的常态关键事件主要是指养育事件。而非常态关键事件则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事件和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关键人物和关键时期是关键事件的两个核心要素。对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包括:师傅、园长、搭班教师和专家,她们在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分别扮演着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包括外在关键时期(入职初期、工作三年以后),内在关键时期(幼儿园升级和健全教科研制度时期)和个人关键时期(生完小孩以后)。
     幼儿园骨干教师大都认为她们的专业成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为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是骨干教师的一贯作风;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动进取的专业精神是促使她们不断寻求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因;学习与反思是她们获得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Based on deep interview with 9 backbone teachers from 4 kindergartens in Nanjing,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ritical incidents on backbon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general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kbone teachers.
     Critical incidents which influence backbon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normal ones and abnormal ones. Normal critical incidents include professional ones and familial ones. Learning from old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icipation in competitions, promotion of the titles of professional posts all belong to professional ones. The familial ones mainly refer to child-nurturing incidents and abnormal critical incidents mainly include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nd abrupt accidents in the teaching.
     Significant others and critical phases are two core elements of critical incidents. The significant others, including the master, the headmaster of the kindergarten, the copartner and experts, play the part of the leader, the supporter, the participator and the mentor of the backbone teachers an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critical phases include extrinsic phases (initial stages, three years later), intrinsic phases (phases for kindergartens to upgrade themselves and consummate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personal phases (after bearing).
     Most backbone teachers consider: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as success which will come when conditions are ripe, which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reasons. Firstly, the kindergartens supply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backbon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backbone teachers insist on doing everything seriously. Thirdly, the intrinsic motivities of the backbone teachers' going on with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are strong duty-consciousness and go-aheadism. Fourthly, studying and reflecting are the main ways of the backbone teachers' achieving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引文
[1]王建军著,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61页。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08页。
    [1]颜洁、庞丽娟,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1997(4)。
    [2][美]乔治.H.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120-123页。
    [3](台湾)周淑卿著,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九州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8页。
    [4]顾荣芳,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幼儿教育,2005年第3期,第16页。
    [1][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8页。
    [2][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7页。
    [3][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9页。
    [1]方文林,试论中学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3),第15页。
    [2]朱小蔓,笪佐领主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173页。
    [3]余文森,骨干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6日。
    [4]喻爱军、陶海生,海南省中学骨干教师个性特征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4月第364页。
    [5]郭建耀,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特征及其作用的发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8月。
    [6]杨继红,谈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云南教育,2001年第14期,42-43页。
    [7]张亮,从青年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论专业化视野中的小学教师,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
    [1]李云翔,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形成与培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年)。
    [2]郑健成,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探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3]葛凤林,通过集体合作研究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学前教育,2004年第9期
    [4]李国霞,浅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5]矫宏金、张忠涛,打造优秀教师发展平台 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1]闫祯,试谈中小学激励骨干教师的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0年18期
    [2]郑蓉、龚晖,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2005年第5期48-49页。
    [3]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4]王文静,关键教学事件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第6期。
    [5]张云丽,建立对“关键事件”的反思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文教资料2006(8),80-81页。
    [1]王仕松、张鸷远,以反思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自主,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2月。
    [2]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28卷第9期。
    [3]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14页。
    [4]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个案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5]曾宁波,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17-21页。
    [6]许雪梅、何善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有效途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9月。
    [7]谌启标,教师自传研究与专业成长,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8月。
    [8]王玉萍,论教师自我更新的机制,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1期。
    [1]Paul A.Schutz and Kirsten C.Crowder The Development of a Goal to Become a Teacher,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Vol.93,No.2,299-308。
    [2]Ora W.Y.Kwo Understanding the awakening spirit of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for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volume 41,issues 4-5,2004,pages 292-306。
    [3]Sike,P.,et al.Teacher Careers:Crisis and Continuities.Lewes,U K:Falmer Press,1985:57。
    [1][美]费斯勒(Fessler,R.),[美]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J.C.)著,董丽敏扃耀明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版第40-42页。
    [1]钟祖荣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5-270页。
    [2]邵宝祥、王金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1]张向东,高中教师成长规律与结构优化的探索,浙江教育科学,1995(5)。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罗晓杰,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7月。
    [4]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09页。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35页。
    [2]李云翔,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月,第2页。
    [3]王丽琴,走近骨干教师的生活世界--种社会学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1月。
    [1](台湾)周淑卿著,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九州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4页。
    [1]顾荣芳主编,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04页。
    [1]顾荣芳主编,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31页。
    [1]王建军著,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61页。
    [1]《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910页。
    [1]陈爱平著,教师的人际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页。
    [1]陈向明著,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28页。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0页。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240页。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13页。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13页。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1月。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08页。
    [2]Measor,L.Critical incidents in the classroom:identities,choices and careers.In Stephen J.Ball & Invor F.Goodson(Eds.),Teachesr' lives and careers.Lewes:Falmer Press,1985.pp.61-77.
    [1]阮成武著,主体性教师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41页。
    [1]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222页。
    [1][美]凯兹(Katz,L.G.)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08-211页。
    [1]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75页。
    [2]朱宁波,论教师的专业精神,教育科学,1999年3月,第53页。
    [1]张燕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34页。
    [2]万琼华,试论高校女教师的进取意识,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3月,第130页。
    [3]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8页。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5页。
    [2][美]凯兹(Katz,L.G.)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49页。
    [1][美]凯兹(Katz,L.G.)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50页。
    [1]转引自阮成武著,主体性教师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229页。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16-317页。
    [2]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252页。
    [3]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12月。
    [4]Sike,P.,et al.Teacher Careers:Crisis and Continuities.Lewes,U K:Falmer Press,1985:57。
    [1]陈向明著,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54页。
    [2]陈向明著,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78页。
    [1]王建军著,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美]费斯勒(Fessler,R.),[美]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J.C.)著,董丽敏,高耀明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北京:轻工业出版,2005年1月版。
    [4]钟祖荣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邵宝祥、王金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
    [6]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2005年5月版。
    [7][美]乔治·H·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版。
    [8](台湾)周淑卿著,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九州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9][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0]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
    [11]顾荣芳主编,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12]《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版。
    [13]陈爱平著,教师的人际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陈向明著,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6]阮成武著,主体性教师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7]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18][美]凯兹(Katz,L.G.)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9]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0]张燕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1]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2]朱小蔓,笪佐领主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方文林,试论中学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3)。
    [2]余文森,骨干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6日。
    [3]喻爱军、陶海生,海南省中学骨干教师个性特征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4)。
    [4]郭建耀,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特征及其作用的发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8)。
    [5]杨继红,谈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云南教育,2001(14)。
    [6]张亮,从青年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论专业化视野中的小学教师,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7]李云翔,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形成与培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
    [8]郑健成,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探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9]葛凤林,通过集体合作研究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学前教育,2004(9)。
    [10]李国霞,浅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6(2)。
    [11]矫宏金、张忠涛,打造优秀教师发展平台 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7)。
    [12]闫祯,试谈中小学激励骨干教师的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18)。
    [13]郑蓉、龚晖,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2005(5)。
    [14]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4)。
    [15]王文静,关键教学事件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第6期。
    [16]张云丽,建立对“关键事件”的反思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文教资料2006(8)。
    [17]王仕松、张鸷远,以反思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自主,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18]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19]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个案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20]曾宁波,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现代教育科学,2004。
    [21]许雪梅、何善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有效途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9)。
    [22]谌启标,教师自传研究与专业成长,中国教育学刊,2006(8)。
    [23]王玉萍,论教师自我更新的机制,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24]张向东,高中教师成长规律与结构优化的探索,浙江教育科学,1995(5)。
    [25]罗晓杰,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教育科学研究,2006(7)。
    [26]颜洁、庞丽娟,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1997(4)。
    [27]顾荣芳,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幼儿教育,2005(3)。
    [28]李云翔,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1)。
    [29]王丽琴,走近骨干教师的生活世界--一种社会学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5(1)。
    [30]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1]朱宁波,论教师的专业精神,教育科学,1999(3)。
    [32]万琼华,试论高校女教师的进取意识,湖南社会科学,2002(3)。
    [33]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2)。
    [1]Paul A. Schutz and Kirsten C. Crowder The Development of a Goal to Become a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 Vol. 93, No. 2.
    [2]Ora W.Y. Kwo Understanding the awakening spirit of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fo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volume 41, issues 4-5 ,2004.
    [3]Sike , P. ,et al. Teacher Careers : Crisis and Continuities. Lewes ,U K: Falmer Press ,1985.
    [4]Measor, L. Critical incidents in the classroom: identities, choices and careers. In Stephen J. Ball & Invor F. Goodson(Eds.), Teachesr' lives and careers. Lewes: Falmer Press,19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