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應《大唐衆经音義》引《毛诗》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代翻經沙門玄應所撰的《一切經音義》,原名《大唐衆經音義》,簡稱“玄應音義”,是第一部解釋佛經中字詞音義的佛經音義,內容涉及了佛經中一些理解有難度的詞語的讀音、含義,以及字形辨析,有時還對詞語的訛誤進行辨正。該辭典中引用了大量的經注、字書,較為全面地總結了當時所用的詞語,並且涉及到了宗教、哲學、文學、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在佛經、語言學、辭書學、古籍整理、文化史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特別是該書在解釋佛典詞語時,廣徵博引,所徵引的古籍經史子集無所不包,而且有很多是唐以前的古籍,其中很多都已佚失。該書中的引書對於考釋詞語和進行輯佚和校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義。
     玄應音義共徵引《毛詩》材料209條,徵引目的主要是釋義,偶有證字音和證字形的情況。就徵引形式而言,主要有單引原文、單引注文和并引原文注文三種。將玄應音義引《毛詩》的材料與今本《毛詩》對比,彼此內容基本一致,但文字上有同有異,其差異表現為借用、異文、轉釋和訛誤等。轉釋的情況具體表現為意引、訓詁體例的轉換和同義換釋。訛誤除了文字上的訛、脫、倒等之外,還有將兩句詩雜糅成一句、以原文為注文、以箋文為傳文和注釋用詞與原詩用詞互換的情況。這些材料對於玄應音義研究和《毛詩》的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故訓匯纂》以全面系統地匯輯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訓資料為目的,是對《經籍纂詁》的繼承與發展,也是目前收錄故訓資料最豐富的工具書弧豆视枀R纂》對玄應音義引《毛詩》材料的利用很少,格式也不統一。《故訓匯纂》應收錄玄應音義中徵引《毛詩》的160條字目,而實際上它只利用了其中的19條,且有1條書證有誤,可見《故訓匯纂》內容還有很大的充實空間。
The Sound and Meaning of the Tripitaka. (大唐衆經音義)Compiled by Xuan Ying(玄應)was the first dictionary to illustrate the words in sutras. The ditionary has indicated the pronounciation of some words, explained the meanings of them, compared different shapes of characters and pointed out some mistakes.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is dictionary has quoted plenty of classics which had dissapeared now. It has the very big significance on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ication of the words. This dictionary has quoted massively notes and calligraphy books, summarized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were used at that time. It is valuable on many aspects.
     The dictionary has quoted 209 pieces of materials from Mao Sh(i毛詩). The goals of quotation was mainly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but occasionally, it was to prove the pronounciation or the shape of characters. Comparing to the modern version, the content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But in terms of characters, it contain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include Jieyong(借用), Yiwen(異文), Zhuanshi(轉釋)and Ewu(訛誤)etc. these materials hav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research of Xuan Yin Yin Yi(玄應音義)and that of Mao Shi.
     Gu Xun Hui Zuan(故訓匯纂)is one of the reference books which are particularly abundant in exegesis materials. However, the quotations on Mao Shi in Xuan Yin Yi Yi of the book are few, with some errors in characters and disaffinity in formats of documentary evidence. Thus, there can be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Gu Xun Hui Zuan.
引文
1今本指《漢魏古注十三經》中的《毛詩》,中華書局,1998年出版
    [1]白兆麟.《評玄應<衆經音義>研究》[J].《中國語文》,2007年第一期.
    [2]北山由紀子.《顧野王玉篇與玄應一切經音義的關係》[J].《開篇》Vol.26,2007年.
    [3]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M].科學出版社,1955年.
    [4]方一新《.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二<生經>音義札記》[J]《.古漢語研究》,2006年第3期.
    [5]黃仁瑄.《唐五代佛典音義的引書分類》[J].《東亞文獻研究》第六輯,2010年,162~163.
    [6]黃仁瑄.《玄應一切經音義中的“假借”、“借字”》[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7期.
    [7]黃仁瑄.《玄應一切經音義中的字意》[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8]黃仁瑄.《玄應音系中的舌音、唇音和全濁聲母》[J].《語言研究》,2006年第2期.
    [9]黃仁瑄.《玄應一切經音義中的近字》[J].《河南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10]黃仁瑄.《唐五代佛經音義中的借用》[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7期.
    [11]黃仁瑄.《玄應一切經音義中的字意》[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12]黃仁瑄,聶宛忻.《唐五代佛典音義音系中的舌音聲母》[J].《語言研究》,第27卷第2期,2007年.
    [13]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 1990.
    [14]聶宛忻.《玄應一切經音義中的借音》[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1期.
    [15]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影印陳昌治刻本,1963.
    [16]黃坤堯.《玄應音系辨析》[J].《首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17]姜磊.《玄應一切經音義校勘“大徐本”例說》[J].《寧夏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18]姜良芝.《玄應一切經音義異文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19]蔣禮鴻.《玄應一切經音義校錄》[M].《蔣禮鴻語言文字學論叢》,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0]李吉東《玄應音義反切考》,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21]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M].中華書局,1980年.
    [22]徐時儀.《略論玄應音義在文字學研究上的學術價值》[J].《中國文字研究》第四輯,2003年.
    [23]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所釋常用詞考》[J].《語言研究》,2004年第4期.
    [24]徐時儀.《玄應音義中的新詞新義例釋》[J].《覺群學術論文集》,第3輯,商務印書館 2004年.
    [25]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方俗詞考》[J].《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4期.
    [26]徐時儀.《敦煌寫本玄應音義考補》[J].《敦煌研究》,2005年第1期.
    [27]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方言俗語詞考》[J].《漢語學報》,2005年第1期.
    [28]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口語詞考》[J].《南開語言學刊》第5期,2005年.
    [29]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俗語詞考》[J].《長江學術》第七輯,2005年.
    [30]徐時儀.《玄應音義版本考》[J].《中國學術》第十八輯,商務印書館 2005年.
    [31]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引方言考》[J].《方言》,2005年第1期.
    [32]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所釋詞語考》[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7期.
    [33]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所釋俗字考》[J].《文字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2005年.
    [34]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的成書和版本流傳考探》[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4期.
    [35]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研究》[M].中華書局,2005年.
    [36]徐時儀.《玄應一切經音義注音依據考》[J].《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37]徐時儀.《金藏、麗藏、磧砂藏與永樂南藏淵源考——以玄應音義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2期.
    [38]徐時儀.《玄應衆經音義引方言考》[J].《燕京學報》新二十期,2006年.
    [39]徐時儀.《玄應與慧琳<一切經音義>的比較》[J].《首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40]徐時儀.《一切經音義與古籍整理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年第1期.
    [41]徐時儀.《玄應一切經音義寫卷考》[J].《文獻》,2009年第1期.
    [42]落合俊典.《敦煌寫本以及日本古寫經中的玄應撰一切經音義》[M],《轉型期的敦煌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3]上田正.《玄應音義諸本論考》[J].《東洋學報》,第63卷,1981年.
    [44]石塚晴通.《玄應一切經音義的西域寫本》[J].《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
    [45]王力.《玄應一切經音義反切考》[J].《武漢師院學報》,1980年第3期,又《語言研究》,1982年第1期,《龍蟲並雕齋文集》第三冊[M],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23-134頁.
    [46]肖燕.《玄應音義不同版本引釋名考》[J].《首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47]嚴北溟.《談談一部古佛教辭典——一切經音義》[J].《辭書研究》,1980年第3期.
    [48]于亭.《玄應一切經音義版本考》[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第4期.
    [49]周法高.《從玄應音義考察唐初的語音》[J].《學原》,第2卷第3期,1948年.
    [50]周法高.《玄應反切考》[J].《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冊上冊,商務印書館 1984年.
    [51]周法高.《玄應反切字表》[M].香港崇基書店1968年刊.
    [52]周法高.《玄應反切再論》[J].《大陸雜誌》第六十九卷第五期,1984年。
    [53]周法高.《玄應一切經音義經名索引》[M].《歷史語言研究所?分氖?《玄應一切經音義反切考》附冊.
    [54]周祖謨.《校讀玄應一切經音義後記》[M],《問學集》.中華書局,1966年.
    [55]曾昭聰.《玄應衆經音義中的詞源探討述評》[J].《語文研究》,2007年第3期.
    [56]張新朋.《玄應一切經音義之異體字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57]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M].商務印書館,2003年.
    [58]《漢魏古注十三經》[M].中華書局影印,1998年.
    [59] Robert E,Buswell,Prakritic Phnological Elements in Chinese Buddhist Transcriptions:Data From Xuanying’s Yiqiejing Yinyi(Collection of Essays 1993 Buddhism Across Boundaries-Chinese Buddihism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by Erik Zurcher,Lore Sander,and others,Taipei,1999)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