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负面信息传播有效调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近年来各类社会公共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及大众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政府应急管理及负面信息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应急信息管理、负面信息调控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近期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玉树地震等突发公共应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应急管理信息传播及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地方政府在应急信息传播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而政府应急信息传播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信息传播中的负面信息调控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信息传播机制,提高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以理论分析为主,案例分析为辅。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结合课题组的社会调研成果,针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信息传播中的负面信息调控问题进行浅析,主要从四部分进行该课题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就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信息传播的实践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研究,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信息传播与应急管理的逻辑契合入手,分析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信息传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第三部分通过描述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应急管理信息传播现状,提出负面信息失控的主要影响,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负面信息失控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从加强法律约束、健全调控组织、规范调控程序、优化调控方法和深化调控机制五个方面,结合国外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政府负面信息传播有效调控的对策建议。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ing of various types of public emergenci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media industry, 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public regulation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are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also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theory. From a series of unexpected public events, such as the snow disaster,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recent flooding accident flooded coal mine in Shanxi and Yushu earthquakes, we can see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culture, economic structure,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management presents new features, and reveals some new problem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overnment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contr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ability of our government's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nd canonical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re used. With the first half of social research, this paper wants to discuss the regulation of conduct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for local government in dissemination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The study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describing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is the research 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in local government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 beginning from the logic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ummarizes the main impact and the main reasons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out of control; The fourth part is the focus, from five aspects-- strengthening of legal constraints, improving the control system, standardizing control procedures, optimizing control method, deepening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cases, this paper give same control suggestions in the end.
引文
①[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②[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符彩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
    ③[荷]尤里埃尔·罗森塔尔.《应对危机管理灾难、暴乱与恐怖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④[英]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
    ①邹东升.应对公共危机的政府理念重塑与管理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2004(04):19.
    ②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05月第1版.
    ③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03月第1版.
    ④韩大元,莫于川.《应急法制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08月版.
    ⑤王绍玉,冯百侠.《政府应急体制建设理论与实务》.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07月版.
    ⑥汤敏慧、劳彦儿等.2008年广州火车站春运雪灾危机政府信息传播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04).
    ①胡海涵.网络视阈下我国政府公信力[J].领导科学2009(20).
    ①陈安,李铭禄.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概念辨析[J].应急管理会刊,2007 (l):8-9.
    ②Raman k Patel. Development of an improved managed lanes framework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homeland security [D].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5.
    ③Federal Response Plan (FRP)1999[EB/OL].http://fema.gov/pdf/rrr/frp/.
    ④Hoetmer G J.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 [M].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Washington,DC,1991.
    ⑤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Ml.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51-154.
    
    ①数据来源:民政部网站《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http://www.mca.gov.cn/.
    ②数据来源:民政部网站《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http://www.mca.gov.cn/.
    ②唐承沛.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2007(07):13-14.
    ①[英]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64.
    ①张晴.警惕媒体对危机事件的过度报道—以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为例[J].河南,新闻爱好者, 2009(22).
    ②刘首兵.我国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探析[J].江苏,改革与开放, 2007(03).
    ③程可佳.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 2010:68.
    ①[美]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14.
    
    ①李顺德主编.价值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483.
    ②毛信德.当代中国词库[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893.
    ①张江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8:106.
    ①何振.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研究调研报告[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
    ①王福州.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效应和预警功能[J].记者摇篮, 2009(03).
    ①文献英.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D].四川大学, 2007:67.
    ①中国安全生产报.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8(05).
    ①何振.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研究调研报告[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
    ①董竟.试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的构建与完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6年.
    [1]John G McNutt. Electronic Government, the Internet and Disasters. Documents to the People, Vol. 34, Iss. 1, 2006.
    [2]Nezih Altay,Walter G.Green OR/MS research in disas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5):475-493.
    [3](美)麦奎尔(Mcquail.D)著,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美)梅尔文·门彻著,展江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美)罗伯特·拉罗斯著,熊澄宇译.今日媒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7] (美)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8]黄元龙.论我国危机管理建设[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5. [9 ] (美)佩塔克(Petak,William J.),(美)]阿特金森(Atkinson, Arthur A.)著,向立云等译.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10]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1]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 (美)劳伦斯·巴顿著,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3] (美)吴量福.运作、决策、信息与应急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14]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5]彭国甫.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6]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7]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韩大元.应急法制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9]王绍玉.政府应急体制建设理论与实务[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20]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21]薛澜,钟开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09(03).
    [22]梁莹.危机公关与政府形象[J].上海:社会,2004(08).
    [23]张淑红.危机管理中的政府效能[J].浙江: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02).
    [24]邹东升.应对公共危机的政府理念重塑与管理创新[J].重庆:重庆大学学报,2004(04).
    [25]广州市课题组.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责任[J].广州:广州大学学报,2004(03).
    [26]陈强.论负面新闻的作用与副作用[J].江苏:理论与思考,2004(04).
    [27]张文心.中西负面报道差异之成因[J].福建:东南传播,2006(10).
    [28]靖鸣.问题新闻学[J].广西:广西大学学报,2005(02).
    [29]何振.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思路与启示[J].北京:档案学通讯,2003(03).
    [30]何振,蒋冠.电子政务内涵与特点[J],北京:图书情报工作,2005(02).
    [31]何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构建与优化[J].北京: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06).
    [32]何振,贺佐成.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J].湖北:湖北社会科学,2005(03).
    [33]何振,钟瑛,杨畅.网络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J].北京:档案学通讯,2004(04).
    [34]李红臣.我国应急信息交互协议与规范[J].北京: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1).
    [35]唐敏康,冀琳彦,王洪昌,吕苑苑..关于灾害应急机制的思考[J],北京:城市与减灾,2005(04).
    [36]张成福.构建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模式[J].北京:中国减灾,2005(04).
    [37]刘焕成.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北京:情报科学,2005(12).
    [38]史培军,刘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与应急管理对策[J].北京:城市减灾,2006(06) .
    [39]郑则文,廖晓明.论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中的作用[J].吉林:行政与法,2006(06) .
    [40]黄晓军.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J].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04).
    [41]丁学良.应对突发事态的机制:前提与核心[J].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5).
    [42]唐钧.公共危机管理:国际动态与建设经验[J].北京:新视野,2003(06).
    [43]薛澜,朱琴.危机管理的国际借鉴:以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为例[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03(08).
    [44]陆建东.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几个关键举措[J].河北: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45]万鹏飞.从应急信息发布看冰雪灾害应对[J].北京:中国减灾,2008(02).
    [46]佘廉,郑华卿,吴国斌.美英水体污染应急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47]彭婧.我国中小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以海城豆奶中毒事件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8).
    [48]顾然.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浙江:苏州大学学报,2009(03).
    [49]易承志.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新时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50]田依林.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 2008 .
    [51]张江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8 .
    [52]吴春笃,瞿俊,解清杰,刘兴,朱国锋.中国南方冰雪灾害中的应对措施研究[J].安徽: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
    [53]陈安,赵燕.我国应急管理的进展与趋势[J].武汉:安全, 2007(03) .
    [54]陈安.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J].武汉:安全,2007(06) .
    [55]刘首兵.我国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探析[J].南京:改革与开放, 2007(03) .
    [56]毛伟明.浅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J].北京: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12) .
    [57]肖兴志,梁晓娟.我国煤矿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思与改进[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08).
    [58]郭翔,佘廉,唐林霞.国外应急管理政策研究述评[J].北京:软科学, 2008(10) .
    [59]佘廉,雷丽萍.我国巨灾事件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思考[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60]王敏.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J].陕西:综合经济, 2009(01) .
    [61]张海波.当前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关键议题——兼中美两国应急管理经验比较[J].甘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
    [62]王锐兰.政府应急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63]郭欣.浅议外国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J].云南:法制与社会, 2009(04) .
    [64]佘廉,李峰.政府危机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J].保定:中华建设, 2007 (06) .
    [65]邓华江,邓云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化工, 2006(03) .
    [66]佘廉,蒋珩.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亟待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
    [67]王文友.政府能力:内涵、结构及其特征的再认识[J].湖北社会科学, 2006(01) .
    [68]陈晓君.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 2010 .
    [69]赵文武,伍国正.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10).
    [70]文献英.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D].四川大学, 2007 .
    [71]吕玉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与大众传媒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 2008 .
    [72]程可佳.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 2010 .
    [73]杜慧.浅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政策导向[D].复旦大学, 2010.
    [74]喻发胜,王丹妮.社会预警与传媒职责[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10) .
    [75]王宏伟.美国应急管理的发展与演变[J].国外社会科学, 2007(02) .
    [76]喻发胜,宋会平.“传媒预警”与“预警新闻”[J].济南:青年记者, 2008 (21) .
    [77]薛澜,钟开斌,张强.美国危机管理体系的结构[J].江苏: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05) .
    [78]沈正赋.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从我国传媒对美国“9·11”事件报道谈起[J].江西:声屏世界, 2002 (05) .
    [79]杨然.卡特里娜飓风中的应急通信[J].北京:世界电信, 2005(10) .
    [80]杨素芳,徐方.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及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 2008 (02) .
    [81]郑晶晶,徐迎,金丰年.“卡特里娜”飓风对防灾预案的启示[J].哈尔滨:自然灾害学报, 2007(01) .
    [82]喻发胜,王丹妮.社会预警与传媒职责[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10) .
    [83]杨然.卡特里娜飓风中的应急通信[J].北京:世界电信, 2005(10) .
    [84]杨素芳,徐方.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及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 2008(02) .
    [85]郑晶晶,徐迎,金丰年.“卡特里娜”飓风对防灾预案的启示[J].哈尔滨:自然灾害学报, 2007(01) .
    [86]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8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8]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89]钟新.危机传播—信息流及噪音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90]房宁等.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非典”之后的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1]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以当代中国灾难新闻为视闽[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9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4]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95]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选择[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96]盛蓉.从危机事件报道看传媒的预警责任[J].济南:青年记者, 2009(15) .
    [97]宋会平.记者采访权的两种内涵界定[J].河北:新闻前哨, 2007(01) .
    [98]田大余.论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构[J].云南:学术探索, 2004(09) .
    [99]王敏,喻发胜.浅析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中信息的传播[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 (02) .
    [100]陈睿.传媒在危机事件中化解社会风险表现——公众对2008南方雪灾传媒表现的评价研究[J].陕西:新闻知识, 2010(05) .
    [101]许月明.大众传媒影响美国政府外交决策的途径[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05)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