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X到Y”及其相关格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从共时与历时两个角度,句式与表达两个方面,对“从X到Y”及其相关格式进行了综合考察和研究。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从X到Y”的同形格式与相关格式,首先指出“从X到Y”存在两个同形格式:偏正式和联合式,并详细比较了这两个同形格式在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然后指出,除了典型式“从X到Y”之外,实际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的变化形式和变通格式,进而比较了“从X到Y”与其八个相关格式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
     第二部分研究“从X到Y”格式的语义与表达,主要比较了“从X到Y”的两个同形格式及其他八个相关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的差异。还比较了“从X到Y”的典型式与扩展式、紧缩式中“X”和“Y”的位置差异,即端项式和列项式的差异。最后分析了“从X到Y”产生歧义的情况及原因,认为偏正式“从X到Y”一般是点线表达模式,联合式“从X到Y”则可以是点线式,也可以是点面表达模式,还可能兼有两种表达模式,当“从X到Y”可以同时表示点线表达模式和点面表达模式时,那么该“从X到Y”格式就会产生歧义。
     第三部分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从X到Y”格式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根据从先秦至清代的历史语料,分析了“从X到Y”格式的形成,发现“从X到Y”格式最先产生的是偏正式,产生于东汉时期,到唐代时又出现了表示具体动作的“从X到Y”偏正式和“从X到Y”联合式。本章分析了“从X到Y”格式的语法化机制,认为导致“从X到Y”格式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类推,而造成这个格式形成的认知原因就是人类的认知框架,即人们心理上的“完形”结构,最主要的是其中的邻近原则。本章还分析了“从X到Y”格式语义功能的演化过程,认为“从X到Y”的发展,经历了“动态行为——社会空间——物质空间——时间空间——逻辑空间”这样一个虚化过程。
In this text, the author mad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From X to Y" pattern and the related patterns from th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angle of view, and two aspects of sentence pattern and expression. It contains three parts.
    Part one deals with the homographic pattern of "from X to Y" and the related patterns.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two homographic pattern of "from X to Y" and compared the syntax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esides the typical pattern, there are also a large number of varied patterns and transformations.
    Part two deals with the semantic meaning and expression of "from X to Y "pattern. The author compared the "from X to Y" pattern and eight other related patterns on semantic expression. The typical pattern and the expanded pattern of "from X to Y" and the position of curtail "X" and " Y" are also compared.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the ambiguity structure appear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ianzheng "from X to Y" is generally a point-line expression pattern while the Lianhe "from X to Y" is either a point-surface expression pattern or a point-line expression pattern. But when "from X to Y" express those two pattern at one time, the ambiguity appears.
    Part three researched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om X to Y" pattern from a historical angle of view.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materials from pre-Qin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from X to Y" pattern and discovered the Pianzheng pattern was the earliest one, around East Han Dynasty. The Pianzheng pattern which indicates specific activities and the Lianhe pattern did not appear until Tang Dynasty. The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from X to Y" pattern, and pointed out it is by analogy and the cognitive frame of people, or the psychological gestalt structure in which the adjacent princip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at the mechanism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from X to Y" pattern is realized and then the evolution of semantic meaning function of "from X to Y" pattern and believe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emantic meaning experienced four steps in grammaticalization of which are dynamic field, social space, material space, time space and logic space.
引文
白荃 1992论作主语的介词结构“从……到……”,《汉语学习》1期。
    —— 1995外国学生使用介词“从”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期。
    陈昌来 2002《介词与介引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
    陈信春 1991“从+NP”的“从”的隐现,《河南大学学报》5期。
    —— 1996 “到+NP”的“到”的隐现,《河南大学学报》2期。
    陈永生 1981 也谈动词后面的“到”,《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期。
    储泽祥 1997 《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第三章,华中师大出版社。
    崔希亮 2002 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5期。
    崔应贤 1981 也谈“从……到……”结构——兼与张文周等同志商榷,《郑州大学学报》3期。
    丁声树等 1961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杜皋 1986 略说“到”的功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期。
    冯志纯 1986 论介宾短语作主语,《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郭熙 1986 “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期。
    —— 1987关于“动词+‘到’+处所词语”的句法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3期。
    郭翼舟 1957 《副词、介词、连词》,新知识出版社。
    胡裕树、范晓 1995 《动词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华宏仪 1984 《汉语词组》,山东教育出版社。
    黄华 1984 “动(形)+到+……”的结构分析,《天津师大学报》5期。
    蒋同林 1982 试论动介复合词,《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1期。
    金昌吉 1996 《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南开大学出版社。
    金锡英 1981 也谈“从……到……”结构,《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期。
    李芳杰 1983 说“从……到……”,《武汉大学学报(社科)》1期。
    李晋荃 1982 固定格式“从A到B”的意义、功能和结构,《苏州大学学报》1期。
    黎锦熙 1924 《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
    黎锦熙、刘世儒 1953 《中国语法教材》,五十年代出版社。
    李人鉴 1958 谈“到”字的词性和用法,《文史哲》9期。
    —— 1979对《说“结构”》一文的几点看法,《中国语文》3期。
    李诗平 2003 隐喻的结构类型与认知功能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期。
    黎毓扬 1982 “到”的词性试说,《玉林师专学报》3期。
    刘丹青 2002 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4期。
    —— 2002 赋元实词与语法化,《东方语言与文化》,一东方出版中心。
    吕叔湘 1942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罗开农 1980 谈谈动词谓语后面的“到”的性质和作用,《重庆师范学院学报》3期。
    马贝加 2002 《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
    潘汞 1960 动词后的“到”“过”和其他几个词,《中国语文》10期。
    潘国荣等 1984 “从……到……”结构的句法功能和组合关系,《嘉兴师专学报》1期。
    潘怀骥 1985 试论“从……到……”、结构的性质和功能,《锦州师专学报》1期。
    
    
    齐沪扬 1998 《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学林出版社。
    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 2002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
    任明 1997 “V到_1”语义研究,《辽宁教育学院学报》4期。
    邵霭吉 1981 关于“到”的用法的一点补充,《中学语文教学》8期。
    沈家煊 1994 “语法化”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4期。
    —— 1997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价,《外语教学与研究》,3期。
    —— 1998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价》,《当代语言学》,3期。
    —— 1999 语法研究的分析与综合,《外语教学与研究》,2期。
    —— 1999 转指和转喻,《当代语言学》,1期。
    —— 2000 认知语法的概括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期。
    石毓智 2000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
    ——李讷 2001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束定芳 2000 《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宋秀令 1980 现代汉语中的“从……到……”结构,《山西大学学报》2期。
    宋仲鑫 1983 谈“从……到”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兼谈介词的语法功能,《天津师专学报(社科)》4期。
    孙朝奋 1994 《虚化论》评价,《国外语言学》4期。
    谭永祥、陈庆祜 1980 论主语,《安徽师范大学学报》3期。
    滕纬明 1981 不能说紧跟在动词后边的“到”都不是介词,《中学语文教学》8期。
    滕震、张岳岐 1996 “到”的动介区分,《河南教育学院学报》4期。
    万新 1995 “从……到……”结构中“从”“到”的词性问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6期。
    王吉辉 1997 词义的虚化及虚化的类别,《语文研究》3期。
    王建伟、苗兴伟 2001 语法化现象的认知语用解释,《外语研究》2期。
    王敏敏、张谊生 1998 “从X到Y”的多维考察,《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王元祥 1991 也谈“从……到”的结构,《贵州师院大学学报》3期。
    武柏索等 1988 《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商务印书馆。
    吴静 2003 试论英汉语人体名词在隐喻空间系统中的语法化现象,《外语与外语教学》6期。
    解惠全 1987 谈实词的虚化,《语言研究论丛》四,南开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 1980 关于“从……到”结构,《中国语文》5期。
    徐复岭 1982 就“从A到B”结构与有关同志商榷——兼谈“到”字的词性问题,《齐鲁学刊》1期。
    袁毓林 2004 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中国语文》3期。
    吴承玉 1995 从“在”和“从”的演变看词的兼类现象,《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期。
    吴竞存、梁伯枢 1992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吴延枚 1981 由“从……到……”谈起——和张文周同志商榷,《淮阴师专学报》4期。
    谢双成 1983 介词短语绝对不能充当主语吗,《嘉兴师专学报》2期。
    余大光 1980 “从……到”是介词结构吗,《中国语文》5期。
    张爱华 1980 也谈“从……到……”结构,《淮阴师专学报(社科)》4期。
    
    
    张爱民 1982“从+处所词”的语义功能,《徐州师院学报》4期。
    张伯江、方梅 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寿康 1978 说“结构”,《中国语文》4期
    张瑞宣 1995 试论动词后“到”的词性,《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期
    张文周 1980 能在判断句中作主语的一种介词结构,《中国语文》3期
    张先亮 1990 关于介词短语作主语问题——兼谈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浙江师大学报》1期
    张谊生 2000 《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1期
    张赪 2002 《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赵艳芳 200 《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周小兵 1986 “自从”和“从”,《汉语学习》6期
    朱林清等 1987 《现代汉语格式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
    Eve Sweetser. 1990.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pper. P. and E. Traugott.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olls, G. R. 1972.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ies used in the encoding of linear orderings.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1
    Pomerantz, J.P.,Sager, L.C.& Stoever, R.J. 1977. Perception of wholes and their component parts: Some configural superiority effec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