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下的十字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系最为紧密,且意识形态与无神论政党完全对立的团体,自然也就成为新政权必欲进行改造以实现对其控制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群众性、国际性以及苏联公开反宗教的失败教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断然宣布两教为敌对势力,进行公开打击,而是允许信徒在“信仰自由”原则下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借用中国教会历史上已经发展起来的“三自”的血统形式,全力引导和推动了旨在彻底切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联系的革新运动。通过此举,中共新政权不但实现了割断两教与西方世界联系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目标,而且完成了对中国教会的初步改造,最终基本上控制了这一被认为是影响其政权安危的特殊领域。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则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和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共包括七部分,即绪论、五章和结论。
     绪论部分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情况以及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等问题。
     第一章从源头入手,分析中国传统的反教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以及苏联宗教政策的前车之鉴等诸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
     第二章从新中国内外政策与教会势力之间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阐述新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过程,并重点考察新政权为彻底割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起两教的“三自”革新运动。
     第三章着重论述中共新政权对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全面清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以后,紧迫的危机感促使新政权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政策日趋激进。在这一形势下,新政权开始全面清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来彻底杜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新中国内部搞破坏的可能。控诉教会罪恶、驱逐外国籍传教士、切断源自西方各国的津贴以及接办教会所属机构等举措,无不体现出新政权的这一目的。
     第四章重点考察了新政权为进一步“纯洁”教会而进行的几场重大斗争。在政府的全力引导和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虽有相当的进展,但不管是基督教内,还是天主教内,都有对抗革新的势力存在。为进一步推动“三自”革新运动的发展,彻底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中共新政权在两教内发起了进一步“纯洁”教会的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此举,两教内公开对抗革新的势力被彻底打跨。
     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新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终将其权力和影响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内,使得原本带有极为浓厚的西方成份和亲西方色彩的基督教、天主教彻底改变了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中国教会的阵地不仅大为缩小,而且其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作结,指出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极其复杂,内部充满了张力。首先,建国初期新政权基督教、天主教政策的最大诉求是通过“反帝”的形式来彻底切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并在这一有着特定含义的“反帝”过程中借用“三自”的血统形式来改造教会,以使中国教会完全脱离西方世界而置于新政权的严密控制之下。其次,虽然宗教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中共新政权从统战的角度出发,仍允许信徒享有“信仰自由”。与此同时,中共新政权又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限制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发展,即所谓“缩小(两教)市场”、“限制(两教)发展”的政策。这就使得新政权的基督教、天主教政策变得异常复杂。再次,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宗教政策不管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中国教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中共来说,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不仅彻底割断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而且在“三自”中完成了对两教的初步改造和控制。然而,若从中国教会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Afte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October 1949, the consolidation of newborn political power was the first and foremost concern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organization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and completely antagonistic to atheistic party ideologically, naturally became one major field to be transform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new regime.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characterized with mass and internationality as well as the failure of public anti-religion in Soviet Un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Communist did not announce these two organizations as hostile forces or had any public attack, but permitted religious activ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reedom of Belief. Meanwhile, the communist made great effort to guide and promote improving movement aiming at completely cutting off the link of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with the Western world by the "three-self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a Church. Through this, the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broke off the ties of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with the Western world to consolidate the new regime, and completed the ini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urch in China, which, basically, controlled the impact of this special area on the regime's security. The transformation resulted in serious contraction and obvious division in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seven parts: introduction, fiv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briefs the content, states the metho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review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efines several key concepts.
     Chapter 1 starts with the originality of the western religion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ti-ideology,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religious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 on the communists.
     Chapter 2 angle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New China'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and the church pow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western religion policy of New China, then focuses on the fact that New China launched the "three-self improving movement in order to completely cut of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and the Western world.
     Chapter 3 emphasizes the elaboration of an overall cleaning up by the new regim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and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China's intervention in the Korean War, urgent crisis awareness brings about a gradual radical policy on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Government began an all-round cleaning up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event any possible domestic destruction made by imperialist nations headed by the USA, for example, many measures are taken such as complaining the church evil, expelling foreign missionaries, cutting off any allowance offered by western countries.
     Chapter 4 mainly analyzes several major struggles by the government to further "purify" the Church.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three-self improving movement under the guid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government, but there still existed resistance against the movement within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hree-self improving movement to completely cut off ties of the Chinese Church with the western worl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half of 1955, the government launched two "eliminating counter-revolutionary movements" to further "purify" the Church,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mpletely downed the two forces against the improving movement.
     Chapter 5 states the influence of new China's religion policy on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After a series of measures, the new China rooted their power and influence deeply into the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which changed the existence of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originally having a strong wester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Chinese churches dwindled and differentiated.
     This research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religious policy of the new regime was extremely complex and full of internal tension. First of all, the religious policy established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new government was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nti-imperialism" to completely cut off the link between Chinese Church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rough the "three-self improving movement to innovate the Church, so that the Church in China was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the western world and under the tight control of the new regime. Secondly, although the religion was incompatible with the ideology of communism, the government, considering United Front, still allowed its followers to enjoy the "freedom of belief".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namely so-called "reduced (the two Churches) market" and "restriction (the two Churches) to develop" policies for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 which made the policies on Catholicism and Protestantism very complex. Thirdly, the policy on Catholicism and Protestantism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new government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sts and the Chinese Church. Under this policy, the communists completely cut off the ties of Chinese Church with the western world, and accomplished the ini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wo Churches in the "three-self improving movement. However, on the side of the Chinese Churches, the situation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引文
1 参见四集文献纪录片:《十字架——耶稣在中国》,神州传播协会出品2003年;梁家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建道神学院1999年版。
    2 参见韩敏:《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218页。
    3 参见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215页。
    4 萧志恬:《宗教的长期性再思考——基督教热的启示》,《宗教》第18期,1990年,第4页。
    5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409页。
    1 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建道神学院1996年版,第121页。
    2 《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第220、229-230、234页。
    3 邢福增博士自己亦承认,“要全面处理这个课题,政府方面的资料,特别是解放后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宗教事务处的档案,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他也曾致函上海市档案馆,申请查阅关于上海市委统战部及上海市宗教事务局的档案,但上海市档案馆以其所查内容“属于保密的资料”为由,“不予公开”。
    1 此处“基督教”系总称,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等各派在内。
    2 指基督教中的聂斯脱里派,在唐代称为“景教”。
    3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0-52页。
    4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90页。
    1[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03、614页。
    2 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30-511页。
    3 《中国教案史》,第513页。
    4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1》上卷,第622页。
    5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第625页。
    6 张永贵等编:《教务教案档》第5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版,第1628页。
    7 程欹、张鸣:《晚清乡村社会的洋教观——对教案的一种文化心理解释》,《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1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建国初期共产党人对育婴堂问题的处理,它显然受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反教意识的深刻影响。
    2 参见王章陵:《马列主义与宗教的冲突》,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第4-10页。
    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页。
    4 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页。
    5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2页。
    1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668页。
    2 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92页。
    3 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列宁全集》第12卷,第13l页。
    4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97页。
    5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68页。
    1[俄]赫克著,高骅、杨缤译:《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页。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译:《苏联宗教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页。
    3 《苏联宗教政策》,第14页。
    4 《苏联宗教政策》。第15页。
    1 《苏联宗教政策》,第18-20页。
    2 《司法人民委员部负责人会议关于贯彻政教分离法令而建立委员会的会议纪要》,1918年4月13日,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1页。
    3 《司法人民委员部特别局致工人、农民、士兵和哥萨克代表苏维埃关于特别局的建立及其任务的通告》,1918年5月29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卷,第392页。
    4 1920年8月,列宁对苏俄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处决神父的计划表示赞同,称其为—“绝妙的计划”,要求斯克良斯基与西南方面军后勤部长捷尔任斯基“一起完成它”。在指示中,列宁还“策略地”提出:“我们将冒充‘绿色分子'挺进10—20俄里,把富农、神父、地主处决掉”,这便于“以后我们把责任推给他们”。为鼓励这一行动,列宁甚至提出了“处决1个赏10万卢布”的刺激办法。参见《列宁就处决富农、神父、地主给斯克良斯基的便条》,1920年8月,《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卷,第615页。
    5 Sergei Pushkarev:Christianity and Government in Russia and Soviet Union Reflections on the Millennium.Westview Press,London,1989,p.56.
    1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卷,第415页。
    2 《列宁关于没收教会珍宝致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各委员的信》,1922年3月19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卷,第411-414页。
    3 《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第72页。
    1 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第44页。
    2 傅树政、雷丽平:‘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页。
    3 参见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第90-91页。
    4 《“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1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89年版。第337、360页。
    2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01页。
    3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0页。
    4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第630页。
    5 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3页。
    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文献选编》(1927-1937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484页。
    7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64页。
    8 红六军团的萧克以后回忆说:“当时,我对传教士的印象是不好的,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来中国是搞文化侵略的,所以,把他们当地主一样看待,财产要没收,拘留要赎金。”参见[瑞士]薄复礼著、张国琦译:《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1 大大小小的苏区基本上都位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内地,外国传教士也许是各个苏区的人民惟一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帝国主义势力,因此反对外国传教士和教会就成为动员民众进行反帝的直接途径.1931年6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苏区反帝工作的决议提出:“对于反基督天主教问题,应该不只限于驱逐牧师教士出境,或加以逮捕,而是应当动员广大群众作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这一决定大大加强了对教会打击的力度。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289页。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1989年版,第488-489页。
    3 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第490页:《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第63-138页。
    4 《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12册,第2页,转引自陶飞亚:《抗战时期中共对基督教会的新政策》,《文史哲》1995年第5期。
    5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6 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4页。
    1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9页。
    2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中共并不是对所有西方传教士均采取保护措施,而是从国际统战的角度出发,仅允许英美等同盟国的传教士活动于各个根据地,而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的传教士则被划入驱逐之列,中共认为,苏德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正式与德意绝交,对德意等国的传教士,“我们已不负保护的义务”,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为本国和日寇作间谍”,“破坏抗日根据地”,“到处散布抗日悲观失望情绪”,所以“我们对德意的传教师[士]和英美的传教师[士]应采取不同的办法”,对德意等国的传教士。应采取驱逐他们出境的方针。但对个别进步的不反对抗日的分子,则可同英美的一样,留他们在根据地传教”.见《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驱逐德、意传教师[士]的决定》,1942年8月7日,河北省档案馆藏,604/1/12/件号20。相形之下,国民政府的政策仍很宽松,将德意两国的传教士与德意政府区别对待。1942年4月8日,行政院长官蒋廷黻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一)在中国之德、意天主教教士,虽为敌国国民,但系教徒派来中国,故其待遇与敌侨略异;(二)天主教会之财产并非私有财产,与经商之敌产情况不同,故区别对待,予以保护。参见顾卫民:《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510页。
    3 《在信教自由的旗帜下》,《解放日报》1942年2月2日。
    4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15、316页。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第288页。
    6[英]斯坦因著、李风鸣译:《红色中国的挑战》,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139页。
    7 齐心编:《陕甘宁边区成立50周年论文选编》,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3页。
    1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54页。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547页。
    3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页。
    4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221页。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第35-38页。
    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第200页。
    7 《华北人民政府训令——关于正定天主堂包神甫事件的处理办法》,1948年11月11日,河北省档案馆藏,586/1/67/件号3。
    8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518页。
    9 苏若裔:《中国近代教难史料(1948-1957)》,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3页。
    1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2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4、46页。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1434-1435页。
    1 吴耀宗:《真理至上》,《天风》第20期,1945年10月22日。
    2 吴耀宗:《基督教的使命》,《天风》第33期,1946年8月10日。
    3 吴耀宗:《基督教与政治》,《天风》第59期,1947年2月15日。
    4 吴耀宗:《‘天风'往哪里吹》,《天风》总103期,1948年1月3日。
    1 吴耀宗:《基督教时代的悲剧》,《天风》第116期,1948年4月lO日,第1-2、4页。
    2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宗教界代表共8人应邀参加会议,其中基督教代表占到5名之多.他们分别是吴耀宗、赵紫宸、刘良模、邓裕志、张雪岩。关于宗教界代表的选择问题,周恩来有过清楚的解释。他说:“允许宗教信仰自由是一件事,邀请宗教界民主人士参加政协或各界代表会是另一件事,后者是以政治为标准的。”见《周恩来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的第二次讲话——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1950年4月13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185-186页。作为宗教界的代表之一,吴耀宗对此也非常清楚。他在会议期间就公开讲:我们的宗教过去曾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利用,现在中国人民解放了我们,宗教应当大大的革新,必须清除基督教内部腐恶陈败的毒素,从思想中摆脱欧美资本主义的影响,并号召全体基督教徒加强学习新民主主义、毛主席言论、政协会文献,进行自我教育,以努力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伟业。见《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第6版。
    3 吴耀宗:《我们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的经过》,《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第8页。
    4 编者:《中国基督教会今后工作的方向》,《协进月刊》第7卷第12期,1949年6月,第4-6页。
    1 《协进会开了时局座谈会》,《天风》第176号,1949年8月,第11页。
    2 《江长川对新政协的意见》,《天风》第181号,1949年9月,第12页。
    3 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
    4 圣统制是全世界天主教会的正常制度,也是成立地方教会的终点。圣统制中的每位教区主教均以自己的名义在本教区内行使职权,是名符其实的教区牧人。圣统制下,每数个主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领域往往与一国之州或省相同;省城主教或教省之首席主教称为总主教,其教区称为总主教区;其他本省之主教称为隶属主教或主教,其教区称为隶属主教区或主教区。总主教掌管其辖区内的教务工作,负责监督各主教区的教义与纪律,并有召集本教省教务会议及接受隶属教区上诉的义务。参见赵庆源:《中国天主教教区划分及其首长接替年表》,闻道出版社1980年舨,自序第4-5页。
    1 罗渔、吴雁:《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中国天主教编年史》,第513页。
    2 黎培理,摩纳哥人,生于1897年,父母为意大利籍。早年入意大利北部古奈阿城修院,1922年升为神父,转学于罗马传信大学,攻读教会法律。后被选入教廷外交学院,1925年被派任教廷驻玻利维亚使馆官员,1930年调任教廷驻爱尔兰使馆参事。1934年任教廷驻东非英属殖民地宗座代表,领总主教衔。二战时返回罗马,任教廷救济外国侨民事务所主任。
    3 《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第3页。
    4 《中国天主教编年史》,第520-521页。
    5 《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第6页。
    6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381页。
    1 《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第4页。
    2 绝罚,是指罗马教廷给予神职人员和教徒的一种处分,即将某人从信徒团契中排除,不许他参加教会的圣礼。按天主教的教义,受此处罚者死后不能升入天堂。绝罚作出后,也可由作出者给予免除。
    3 《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第8页。
    4 《中国天主教编年史》,第525页:《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第7页。 10月中共全国政权成立时的统计.
    1 在国家与民族面对全面危机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主张无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抗战结束以后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更为共产党增添了不少的同情者和支持者.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已经不再是一种集体追求的理想和口号,而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中国共产党也不再是体制外的抗争者,而是现有政权的执政者。这种变化使得其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了许多棘手的问题。长期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李维汉就曾指出,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但残余的反革命势力尚未完全消灭,仅西南地区就有土匪百万、特务八万,还有一批坚持反动立场的反动党团骨干、恶霸分子以及反动会道门头子。他们到处进行破坏活动,严惩威胁社会治安和经济、文化的恢复与发展”:在广大农村,尚有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约计二亿六千四百万人)的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那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共产党人还“要着手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使之变为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企业,并要在全国范围内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同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要实行利用和限制的政策,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对外,“还要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参见李维汉:《建国以来十五年统战工作的回顾与再认识》,‘回忆与研究》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675-676页。
    2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8页。
    3 参见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3 《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1950年5月2日-20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220-223页。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0页。
    1 《通远坊天主堂反动活动汇报》,1950年9月18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296。
    2 《十三区正福寺天主堂革新运动初步总结》,1951年7月7日,北京市档案馆藏,1/6/564,第61页。
    3 《关于常熟县庆安乡滩里村教育发动天主教徒工作的调查报告》,1954年7月4日,江苏省档案馆藏,3089/6/永久,第70页。
    4 《关于眉县天主教内肃反斗争情况和今后意见》,1955年12月1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19,第5页。
    5 《渭南地委统战部致省委统战负责同志函》,1950年11月16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30,第10-11页。
    1 《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1950年5月2日至20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223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408、409页。
    3 《李维汉在1950年3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0年3月21日,《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1页。
    4 《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第二次报告》,1950年4月13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1,第13页。
    1 《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1950年5月2日-20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222、225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408-409页。
    1 《周恩来在统战会议上的第二次报告》,1950年4月13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1,第13页。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0页。
    3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409页。
    1 《争取和团结广大教徒,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文化侵略的影响》,1951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8-49页。
    2 《教会应改组全国机构实证耶稣福音》,《协进月刊》第8卷第3期,1949年11月。
    3 《协进会执委会重要决议》,《天风》第186期,1949年10月29日。
    4 《天风》是基督教联合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基督教周刊,1945年2月由吴耀宗(吴氏时任为该社主席)创刊于四川成都,1946年迁至上海。1946年2月至8月停刊。1948年1月1日以后,改用“天风社”的名义出版。中国基督教成立三自爱国会后,该刊成为全国三自爱国会的机关刊物。1964年改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1965年停刊。1980年10月复刊,1985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发行至今。
    5 《基督教团体组织访问团》,《天风》第188期,1949年11月12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10页。
    1 刘良模,时任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事工组主任。
    2 吴高梓,时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
    3 涂羽卿,时任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
    4 艾年三,时为上海中华信义会牧师。
    5 崔宪祥,时任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总干事。
    6 王梓仲,时任华北基督教联合会总干事。
    7 邓裕志,时任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
    8 《基督教访问团访问华北》,《天风》第209期,1950年4月8日:《基督教访问团北上行期已定》,《天风》第209期,1950年4月15日.
    9 吴耀宗:《基督教访问团华中访问记》,《天风》第204期,1950年3月11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10页。
    10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9页。
    11 江长川,时任华北基督教联合会主席。
    12 沈德溶:《吴耀宗小传》,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9年版,第53-54页。
    1 《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1950年5月2日至20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220页-222页。
    2 吴耀宗:《展开基督敦革新运动的旗帜》,《天风》第233-234期,1950年9月30日。
    3 刘良模:《统一战线与中国基督教》,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统战工作史料征集组编:《统战工作史料选辑》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
    1 吴耀宗:《展开基督教革新的旗帜》,《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17页。
    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16页。
    3 《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1950年5月2日至20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222-223页。
    4 《吴耀宗小传》,第55页。
    1 对于这场运动,海外学者大都认为这是中共的一个“阴谋”,是其打击乃至消灭教会的手段和工具,而中国学者则坚持认为这是教徒们的自发行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粱家麓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分开两方面来看,要是从运动的缘起,以及运动的发起人的原初构想而观之,则整个运动当至少是部分基督徒(如吴耀宗等)的自发运动”,但是,“整个运动愈往后发展,我们便可以看到政府干预甚至控制的力量便愈大,至终它变成了政府全面控制教会的一个手段”。参见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不同诠释》,氏著:《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第220页。以上这些说法,笔者认为都欠妥当。前两种观点太过偏执,已不必反驳,倒是梁家麟教授看似公允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以为这场运动从一开始便毫无自发性而言,不可否认,吴耀宗等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革新教会的想法或思想,三自革新宣言也确实是吴氏等人起草并联名发表的,但如果以此推断中国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发起具有某种自发性,显然过于表面化。周恩来与吴耀宗等人的谈话清楚地折射出中共的意志如何改变教会人士最初想法的过程,以此看来,吴氏等人发表宣言的行为似不应简单地看作教会内部分基督徒的行为,而更应该是中共借吴氏等人之口来表达自己肃清教会内亲西方势力的真正目的。
    2 中共全国政权建立后,中国基督教的大小派别仍有70单位之多,其中较大的有31个教派,如中华圣公会、华北公理会、中华卫理公会、中华浸会、中华信义会、中华循道会、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中华基督教会、基督教聚会处、真耶稣会、内地会、耶稣家庭、基督徒会堂、灵粮布道会、神召会、灵恩会等。
    3 根据天主教的教义,教会是一个具有圣统制的社会,教皇拥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具有完全的不错性:各地的教会则是耶稣基督亲自创立,其使命是耶稣基督在世使命的延续。为担负基督传教救世的使命,教会拥有至一性,即教会只有一个,它只有一个主,宣讲惟一的信仰,源自惟一的洗礼,举行惟一的圣体圣事,组成惟一的身体,由惟一的圣神赋予生命,怀着惟一的希望。而且天主教徒在伦理生活中必须遵守天主十诫的基本准则,如不得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不得进行妄证、必须守瞻礼之日等。参见任延黎:‘天主教知识读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61-62、第69页。
    4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411页。
    5 《通远坊天主堂反动活动情况汇报》,1950年9月18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296。
    6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411页。
    1 四川广元天主教徒发表宣言,天主教徒开始自立革新》,《人民日报》,1950年12月12日,第1版。
    2 《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人民日报》1951年1月8日,第1版。
    3 《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人民日报》1951年1月8日,第1版。
    1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119页。
    2 《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第47-48页。
    3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的茶话会上的讲话》,195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部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202页。
    1 参见[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0-91页。
    2 参见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3 参见《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上册,第565-569页。
    1 《圣经》,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5年印行,马太福音第7章。
    2 崔宪详:《我对于控诉的一点经验和体会》,《天风》第264号,1951年5月。
    3 崔宪详:《我对于控诉的一点经验和体会》,《天风》第264号,1951年5月。
    4 吴耀宗:《中国基督教的新生——出席“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会议”的感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27页。
    5 《靖边县关于天主教工作的报告》,1951年lO月12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316,第44页。
    1 参见所列表一;《中国基督教控诉运动统计表(一九五二年八月底止,上海在外)》,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宗教事务处资料组编:《中国基督教概况》,1952年12月,湖北省档案馆藏,ZND/197,第37-52页;《全国各地基督教控诉材料索引》,湖北省档案馆藏,ZND/202,第175-183页。
    2 《天津教区天津市西开天主教总堂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工作报告》,1951年底,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第16-18页。
    3 此处指天主教各教省的总主教、各主教区的主教、副主教、监牧区的监牧以及各堂的神父、修女等。
    1 《北京市第五区关于天主教控诉材料》,1951年6月6日,北京市档案馆藏,1/12/89,第99-106页;《四区西堂教徒控诉材料》,1951年8月21日,北京市档案馆藏,1/12/89,第38-41页。
    1 《五箩婴儿尸骨摆在会场,穗圣婴院戮婴案宣判》,《香港大公报》,1951年12月3日。
    2 吴耀宗:《展开宗教革新的旗帜》,《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52)》,第17-18页
    3 笔者在进行访谈时发现,一些年长的教徒不断地埋怨国家对教会有误会。他们说:“国家到现在都没有把天主教弄清,天主教里面根本没有个啥啥(笔者注:“没有个啥啥”为陕西方言,是什么也没有的意思)。对神职人员、主教、神父,国家还像没有搞清。天主教又没有枪,也没有作反对(国家)的事情,不是说不服从国家、与国家作对呀……”参见2007年3月2日下午笔者对陕西省兴平市南于村天主教教徒宗志杰的访谈记录。
    4 田景福(西北基督教联合组):《西北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1953年1月9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392,第8页。
    1 《三原县天主教反帝爱国工作总结报告》,1953年12月10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6,第114-119页。
    2 《北京市河泊厂天主教的革新运动》,1951年,北京市档案馆藏,1/12/89,第43-56页。
    3 《十三区正福寺天主堂革新运动初步总结》,1951年7月7日,北京市档案馆藏,1/6/564,第65页。
    4 吴耀宗:‘中国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四年来的工作报告),1954年7月22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第45页。
    5 如在中国基督教会占有着重要地位的中华圣公会。西方神职人员在解放前后即“陆续全部离华,各教区主教亦全部改由中国籍传道人充任。”又如中国基督教会中“组织最庞大、拥有教徒群众最多的教会”中华基督教会,在“中国大陆解放前后”,就有计划地对其“内部组织人事及对外活动均重新作了准备”,“决议将从中国撤退的外籍教士与经济力量用在东南亚区域”。参见政务院宗教事务处资料组编印:‘中国基督教主要公会情况》,1954年5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8,第3、61-62页。另据1948年来华在江西省负责传教的英国人杜叶锡恩女七回忆,虽然“最后一批传教士是在1951年2月离开江西省省会南昌来香港的”,但是“一些年长的传教士早在1949年初中国内战的战火逼迫该省的时候就离开了。”参见[英]杜叶锡恩著、隋丽君译:《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 赵振亚:《天津教区西开天主教总堂1951年上半年工作报告书》,1951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第5-9页。
    1 《陕西省一年来宗教革新工作总结报告》,1952年5月1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3,第4页。
    2 《陆部长对宗教问题的指示》,1952年5月5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136,第11页。
    3 《江苏省1957年至1958年天主教工作规划》,1956年10月,江苏省档案馆藏,3089/12(永久),第64页。
    4 《关于当前宗教工作的问题与意见》,1956年12月7日,上海市档案馆藏,B22/2/147,第1页。
    5 《中央宣传部转发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发动天主教内教徒群众挤走和赶走帝国主义分子的通报及华东局批示》,1953年3月25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3,第12-13页。
    6 《华北局宗教会议记录》,1952年10月20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7,第21-34页。
    7 《甘一飞部长在省委第一次宗教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4年3月21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13,第45页。
    8 《河北省基督教情况汇报材料》,1952年12月7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11,第21页。
    9 《河北省天主教情况汇报材料》,1952年12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11,第3页。
    1 《一九五三年天主教情况》,1953年1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25页。
    2 《三年来全国基督教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意见》,1953年12月4口,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6页。
    3 《陆定一部长在中央宗教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12月16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7,第45、47-48页。
    4 《广东湛江市帝国主义分子主办的育婴堂虐杀我国儿童,主犯和为贵已被我公安机关扣押》,《长江日报》1951年7月21日:张公度:《愤怒的火焰——记四万人对湛江育婴堂案的控诉大会》,《长江日报》1951年8月24日。
    1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给襄阳地委宣传部统战部的批示》,1951年8月28日,湖北省档案馆藏,SZ/19/1/6,第51-52页。
    2 《中央宣传部转发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发动天主教内教徒群众挤走和赶走帝国主义分子的通报及华东局批示》,1953年3月25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03,第12-14页。
    1 《外国传教士内地难立足,四人由汉至穗将来香港》,《星岛日报》1951年10月19日。
    2 《西北局宣传部关于甘肃争取天主教神职人员问题的报告》,1953年11月11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546,第86页。
    3 参见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376-377页。
    1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0)》第1册,第411页。
    2 1950年7月,天主教会驻辅仁大学代表芮歌尼向校方提出学校新的董事会将由教会选任、教会对学校的人事聘任享有否决权等条件,但遭校方严厉拒绝。由此引发了教会与辅仁大学之间在经费和管理方面的争端。
    3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76页。
    4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84-85页。
    1 1951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与中央局及大城市党委统战部同志的谈话时就曾提到,美国停止对教会所办社会事业的津贴,“是给我们出了难题,看你中国人民政府对这些教会学校、团体、救济机关中的员工的生活担子挑不挑?如果不挑,不行,挑呢,有困难”。参见陆定一:《争取和团结广大教徒,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文化侵略的影响》,1951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另一个反映中共困难的具体例子是教育部接办受美国津贴的17所教会大学的经费预算。1951年1月,教育部拟定出具体接收17所教会大学的具体方案,“立即接办改为公立者六校”,“仍维持私立者五校”,“暂时维持私立,准备条件改为公立者六校”。即使是这样一种分批接办的方式,仅1951年就需要经费650亿元。如果再加上所有的中小学、医院、慈善机构,所需经费显然要数倍于650亿。这在中共举全国之力应付朝鲜战争的艰难时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参见《关于处理美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会议的总结报告》,1951年1月30日,河北市档案馆藏,938/1/6,第18-19页。
    2 《北京市人民政府给公安局、公共卫生局关于教会附设施诊所应加强管制令》,1950年12月7日,北京市档案馆藏,2/2/56。
    3 《人民日报》,1950年12月3日,第4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第1卷,第266页。
    5 《人民日报》,1951年1月5日,第3版。
    1 陆定一:《争取和团结广大教徒,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文化侵略的影响》,1951年1月19日,《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第45-47页。
    2 北京市共有接受美国津贴的医院4所,即协和医院、同仁医院、道济医院和妇婴医院,在此之前协和医院已由卫生部接收。
    3 《关于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专门登记工作总结》,1951年8月10日,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1年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456页。
    4 《陕西省一年来宗教革新工作总结报告》,1952年5月1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3,第2页。
    5 《陕西省宗教事务处关于天主教革新工作的报告》,1952年12月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135,第31页。
    6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宗教事务处资料组编印:《中国基督敦概况》,湖北省档案馆藏,SZ/D/197。第2页。
    7 《三年来全国基督教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意见》,1953年12月4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6页。
    1 参见《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264-268页;刘一曙:《武昌花园山“万婴墓”的前前后后》,《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第12期;邢海道:《帝国主义残害中国儿童的巢穴——沈垭天主堂》,《湖北档案》1996年第6期。
    2 参见王卫平:《唐宋时期慈善事业概说》,《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王兴亚:《明代的养济院研究》,《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冯尔康:《溺女风习与育婴堂的建立》,氏著:《生活在清朝的人们:清代社会生活图记》,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3-118页;岑大利:《清代慈善机构述论》,《历史档案》1998年第1期等。
    3 教会开办的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在各地名称不一,大多都称为育婴堂,也有仁慈堂、育婴院、育幼院、育婴所、圣婴院、儿童院、孤儿院之类的名称。
    4 参见《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264-268页;《中国教案史》,第377-378页;《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第613-614页。
    5 《中国教案史》,第400-445页。
    6 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页。
    7[清]李纲纪辑录:《教务纪略》清代历史资料丛刊第4卷,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4-5页。
    1 南京“圣心儿童院”是天主教南京教区开设的一家慈善机构,创办于1930年代。1948年9月,爱尔兰籍修女兰义德出任该院院长.
    2 柳嘉禾:《天主教圣心儿童院托儿所玩忽人命烫死一婴儿》,《新华日报》1950年5月18日。
    3 程堂发:《揭开“圣心儿童院”死婴之谜——解放初南京市首起涉外案件》,《档案与建设》2005年第2期。
    1 《教廷驻华公使黎培里总主教致陈哲敏函》1949年2月19日,《圣母军手册》,前言。
    2 《圣母军手册》,第3页。
    3 《圣母军手册》,第31-36页。
    4 《圣母军手册》,第3-4页。
    5 《圣母军手册》,第31页。
    1 《中央转发天津市委取缔反动组织圣母军的计划电》,1951年7月8日,第3-4页。
    2 《天津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取缔反动秘密组织“圣母军”》,《天津日报》1951年7月13日。
    3 《津市圣母军仍在进行反动活动》,《内部参考》第134号,1951年7月28日,第156页。
    4 参见《圣母军在津沽大学的罪恶活动》,《天津日报》1951年7月14日:《保护正当的信仰自由。取缔反革命的圣母军》,《人民日报》1951年7月15日;《我要重新作人》,《天津日报》1951年7月18日;《圣母军在西开中学的罪恶活动》,《人民日报》1951年7月18日;《圣母军在天津的罪恶活动》,《人民日报》1951年7月21日等。
    5 赵振亚:《天津教区天津市西开天主教总堂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工作报告》,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 l,第16页。
    6 《圣母军二千余人登记退团》,《进步日报》1951年7月31日。
    1 《中共中央给各中央局、分局并转各大行政区公安部、各省委、市委、区党委及各省市公安厅(局)关于取缔圣母军的几点意见》,1951年8月14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建东,2/809,第4-6页。
    2 《上海公安志》,第112页。 123/3/305,第6页。
    1 《华北局宗教问题委员会扩大会议的记录》,1952年lO月20日至24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7,第42页。
    2 《习仲勋同志在第三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总结》,1955年2月23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28,第31页。
    3 《三年来全国基督教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意见》,1953年12月4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7页。
    1 《南郑市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革新工作》,1951年4月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316,第122-125页。
    2 《陕西省一年来宗教革新工作总结报告》,1953年5月1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第5页。
    3 《天津教区西开天主教总堂一九五一年上半年工作报告书》,1951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第5-9页。
    4 《富平县天主教革新工作总结》,1953年12月3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3,第16-17页。
    1 《一九五三年全国天主教工作情况和一九五四年天主教工作的意见》,1953年底,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3-4页。
    2 《一九五三年全国天主教工作情况和一九五四年天主教工作的意见》,1953年底,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3页。
    1 《一九五四年天主教工作总结及一九五五年全国天主教工作方针任务报告》,1955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28,第1-2页。
    2 《一九五四年天主教工作总结及一九五五年全国天主教工作方针任务报告》,1955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28,第1、2页。
    1 《五十年来》,第26页;《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08-109页。
    2 《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10-112页。
    3 《五十年来》,第66页。
    4 《五十年来》,第75-76页。
    5 《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17-118页。
    6 《五十年来》,第72页;《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16页。
    1 《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20-121页。
    2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第510页。
    3 《五十年来》,第166-167页;《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25页。
    4 《五十年来》,第168页。
    1 《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27页。
    2 灵石出版社编:《王明道日记选辑》,灵石出版社1997年版,第433、515页。
    3 《中国教会三巨人》,第133页。
    4 王长新:《又四十年》,加拿大福音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笔者注:《又四十年》是王明道前半生自传《五十年来》出版后的另一本传记,专门记述了其后半生(1950—1991年)的经历。该书是现居加拿大的自由传道人王长新根据王明道的口述资料撰写而成。)
    5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09页。
    6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1页。
    7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1页。
    1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0页。
    2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3页。
    3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3页。
    4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8页。
    5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3、314、317、319页。
    1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0页。
    2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9-322页。
    3 《又四十年》,第1页。
    4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5-316页。
    5 敬奠瀛(1890—1957),山东泰安人,中国重要的基督教灵恩派宗教团体耶稣家庭的创始人。1912年入基
    1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40-341页。
    2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43页。
    3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44页。
    4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44页。
    5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47页。
    1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57页。
    2 《黑暗与光明》系吴耀宗撰写,1950年由中国基督教青年协会书局出版。
    3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60页。
    4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64页。
    5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66-367页。
    6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0页。
    7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3页。
    8 《陆道生致王明道函》,1951年12月27日,《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81页。
    1 《董存义致王明道函》,1951年12月27日,《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81页。
    2 《王兴周致王明道函》,1952年4月14日,《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4页。
    3 王明道有着非常好的日记习惯,尤其是他讲道方面的情况。在日记中,他非常详细地记述了每次聚会时的天气状况、讲道内容、讲道时间、前来听道的人数以及自己讲道、领会时的精神状态等。
    1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57页。
    2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76页。
    3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80页。
    4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88页。
    5 张康年,1916年生于江苏镇江。1947年前往西安,任西安圣公会会长。建国后,张担任西安基督教联合会总干事及基督教青年会副总干事。他积极靠拢新政权,在西安响应吴耀宗、刘良模等人发起了“三自”革新运动,并发动义卖、义演等活动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
    6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2页。
    7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12页;《又四十年》,第15页。
    8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56页。
    9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12页。
    1 谢永钦,时为上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永志堂牧师。“三自”革新运动中表现积极,后被选为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主席。
    2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5页。
    3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69-470页。
    4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8页。
    5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99页。
    6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313页。
    7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48页。
    8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97页。
    9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509页。
    1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邵玉铭编:《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正中书局1987年版,第404-406页。
    2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404-406页。
    3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409-416页。
    1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416-417页。
    2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419-420页。
    1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423-424页。
    2 王明道:《真理呢?毒素呢?》,1954年12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426-427页。
    3 《王明道日记选辑》,第492—508页:《又四十年》,第35页;《一九五四年基督教工作总结及一九五五年基督教工作的方针任务报告》,1955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28,第12页。
    4 《又四十年》,第25页。
    1 崔宪详:《一定要巩固和扩大我们的团结》,《天风》第19期,1955年5月16日。
    2 汪维藩:《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天风》第20期,1955年5月23日。
    3 鲍哲庆,曾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沪江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
    4 张光旭,时任基督教中华圣公会福建教会主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后任福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5 陈见真,时任基督教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席、总议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6 孙鹏翕,时为沈阳市中华基督教会东关教会牧师、沈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1 王明道:《我们是为了信仰》,1955年6月9日,邵玉铭编:《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正中书局1987年版,第157-172页。
    2 从1930年起,崔宪详就开始担任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总干事一职,直到1958年止。
    3 王明道:《我们是为了信仰》,1955年6月9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173-174页。
    1 参见吴耀宗:《黑暗与光明》,青年协会书局1950年版,第191页。
    2 王明道:《我们是为了信仰》,1955年6月9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176-187页。
    1 王明道:《我们是为了信仰》,1955年6月9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195-199页。
    2 王明道:《我们是为了信仰》,1955年6月9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200-201页。
    3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宗教事务处资料组编:《中国基督教最近基本情况》,1954年5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7,第17页。
    4 《北京市第五区关于天主教情况简报》,1951年4月19日,北京市档案馆藏,1/12/89,第87页。
    1 《一九五四年基督教工作总结及一九五五年基督教工作的方针任务报告》,1955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28,第12页。
    2 《一九五四年基督教工作总结及一九五五年基督教工作的方针任务报告》,1955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3/128,第12-13页。
    3 《一九五四年基督教工作总结及一九五五年基督教工作的方针任务报告》,1955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28,第13-15页。
    4 王明道:《我们是为了信仰》,1955年6月9日,《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第200-201页。
    1 《关于上海天主教工作的介绍》,1956年3月,上海市档案馆藏,A22/1/233,第3页。
    2 《关于上海天主教工作的介绍》,1956年3月,上海市档案馆藏,A22/1/233,第3-4页。
    3 《关于上海天主教工作的介绍》,1956年3月,上海市档案馆藏,A22/1/233,第4-5页。
    4 《十八日获释抵港神父证实中共迫害留沪天主教徒,二十三名神父三百名教友被捕》,《工商日报》(香港)
    1 《关于上海天主教工作的介绍》,1956年3月,上海市档案馆藏,A22/1/233,第5-6页。
    1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函“关于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委员会问题的通知”》,1956年8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B22/2/170,第4-7页。
    2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给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处函》,1957年11月3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B22/2/170,第27-28页。
    1 《长武县关于基督教工作情况报告》,1951年7月4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316,第76-77页。
    2 《安康地委统战关于宗教问题向省委统战部的请示》,1953年3月8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42,第45-49页。
    3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411-412页。
    4 《中共中央关于积极推进宗教革新运动的指示》,1951年3月5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第98页。
    1 《中央宣传部转发湖南省委宣传部、统战部“关于教会房屋问题的报告”》,1953年1月16日,陕西省档案馆,123/3/303,第6-9页。
    2 《中央宣传部转发湖南省委宣传部、统战部“关于教会房屋问题的报告”》,1953年1月16日,陕西省档案馆,123/3/303,第3页。
    3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上海天主教工作的指示》,1953年7月15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6,第120页。
    4 《陕西省委关于一九五三年天主教工作总结及五四年意见的报告》,1953年11月13日,陕西省档案馆藏, 北京三个宗派不同的基督教神学院组成,共有教职员15人,学生19人,由王梓仲负董事会责任,前燕京宗教学院代理院长蒋翼振任代理院长。
    1 《中央宣传部关于基督教神学院合并问题向中央的报告及请示》,1953年8月15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546,第45页。
    2 《西北局宣传部关于甘肃争取天主教神职人员问题的报告》,1953年11月11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546,第86-87页。
    3 《关于争取团结李伯渔主教的工作总结》,1953年3月30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6,第97-111页;
    1 《三年来全国基督教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意见》,1953年12月4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5,第11页。
    2 《华北局宗教问题委员会扩大会}义》,1952年10月20日至24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1/7.第21-24页。
    3 《丹凤县第三区干部没收教堂圣经事件的再报告》,1950年8月30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297,第5-9页。
    4 《陕西省咸阳地委高陵县委关于借用通远坊天主堂房屋中发生问题的检讨》,1951年8月2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8/15,第91-96页。
    5 《中共咸阳地委就五邦村天主教徒与干部发生冲突事件致兴平县委函》,1952年11月10日,兴平县档案馆藏,1/1/97,第14-16页。
    1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致宣化市委函》,1954年5月31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2,第60页。
    2 《关于解决农村教会和乡村礼拜问题的意见(草案)》,1954年7月28日,河北省档案馆藏,938/3/111,第1-2页。
    3 《甘一飞同志在陕西省委第一次宗教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4年5月17日,陕西省档案馆藏,228/1/13,第3页。
    1 曾德胜.天主教西班牙籍传教士,1926年来华,长期在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地区传教,1953年被驱逐出境。
    2 《榆林地委宣传部关于驱逐曾德胜的总结报告》,1953年5月21日,陕西省档案馆藏,123/3/306,第62页。
    3 关中地区方言。指老太太。
    4 《渭南下邽天主教革新运动通报》,1952年11月28日,陕西档案馆藏,228/1/3,第37页。
    5 根据笔者对宗志杰的访谈资料整理而得。
    6 根据笔者对宣登长的访谈资料整理而得。
    7 根据笔者对宗志杰的访谈资料整理而得。
    1 《回顾与展望》,1980年lO月6日,《丁光训文集》,第293-299页。
    北京市档案馆档案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
    江苏省档案馆档案
    浙江省档案馆档案
    湖北省档案馆档案
    四川省档案馆档案
    陕西省档案馆档案
    兴平县档案馆档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l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部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1年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
    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文献选编(1927—1937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译:《苏联宗教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圣母军手册》中版发行处、陈哲敏译:《圣母军手册》,天主教教务协进委员会1949年1月版
    赵庆源:《中国天主教教区划分及其首长接替年表》,闻道出版社1980年版
    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统战工作史料征集组编:《统战工作史料选辑》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罗渔、吴雁:《中国大陆天主教四十年大事记(1945-1986)》,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编,段绮等译:《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0-19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郑天星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无神论、宗教和教会》,华文出版社1991年版
    罗冠宗主编:《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1992)》,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93年版
    灵石出版社编:《王明道日记选辑》,灵石出版社1997年版
    《丁光训文集》,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圣经》,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5年印行
    吕方济著、李盎博译:《五星旗下的天主教》纳匝肋静院1953年版
    Inside China:experiences of a Chinese Catholic(1948-1980),1981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编:《回忆吴耀宗先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2年版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赵中辉:《王明道忆述第一次进监情形》,载《中国与教会》总第86期,1991年11月12日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王明道:《五十年来》,龙文出版社股分有限公司1993年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王长新:《又四十年》,加拿大福音出版社1997年版
    吴维尊:《中国的以巴弗》,中福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加]杰克·赫贝尔、皮埃尔·艾略特·特鲁多著,袁筱一、夏灵译:《红色中国的两位天真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瑞]薄复礼著,张国琦译:《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英]杜叶锡恩著,隋丽君译:《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王芳:《王芳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香港大公报》
    《工商日报》
    《星岛日报》
    《香港新晚报》
    《公教报》
    《益世报》
    《先驱》
    《天风》
    《中国天主教》
    《协进月刊》
    《解放》
    《内部参考》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解放日报》
    《天津日报》
    《进步日报》
    《新湖南报》
    《新华日报》
    《长江日报》
    《湖北日报》
    《苏北日报》
    《东北日报》
    Paul Varg,Missionaries,Chinese and Diplomats:The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ina,1890-1952,Princeton UP.1958The Catholic Church in mainland China,1959
    Bob Whyte,Unfinished Encounter:China and Christianity,Glasgow:Willjam Collins Sons&Co.,1988
    Philip L.Wickeri,Seeking the Common Ground:Protestant Christianity,the Three-Self Movement,and China's United Front,Marykno11:orbis,1988Sergei Pushkarev:Christianity and Government in Russia and Soviet Union Reflections on the Millennium.Westview Press,London,1989
    James T.Myers:Enemies Without Guns: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N.Y.:Paragon[louse,1991
    赖恩融著,张林满镁等译:《中国教会三巨人》,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出版部1984年版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英]斯坦因著、李风鸣译:《红色中国的挑战》,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民国史(1912-1949)》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俄]赫克著,高骅、杨缤译:《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辛植柏:《中国天主教及其新教难》,自由出版社印行1952年版
    陆以哲:《中共怎样对待宗教》,友联出版社1953年版
    朱友渔:《朱友渔自传》,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2年版
    王国显:《行过了死荫的幽谷》,福音书舍1974年版
    天主教中国主教秘书处编:《天主教与共产主义》,天主教教务协进会出版社1977
    年版
    李广毅:《共产主义的宗教观》,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
    温伟耀:《共产主义与基督教》,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79年版
    赵君影:《漫谈五十年来中国的教会与政治》,中华归主协会1981年版
    王章陵:《马列主义与宗教的冲突》,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版
    赵天恩:《中共对基督教的政策》,中国教会研究中心1982年版
    林荣洪:《王明道与中国教会》,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82年版
    邵玉铭编:《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正中书局1987年版
    赖恩融著、唐华等译:《万有主宰》,中国信徒布道会1988年版
    汪长仁著、麦宝琳译:《事主一生——汪长仁教士宣教六十年见证》,宣道出版社1989年版
    李茂政:《典型在夙昔:华人教会领袖塑造过程之比较》,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王约瑟:《王明道见证》,中国福音事工促进会1991年版
    赵天恩:《洞烛先机:中共宗教政策及三自会论评》,台北中国与福音出版社1993
    赵天恩、庄婉芳:《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49—1997》,台北中国福音会出版部1997年版
    林瑞琪:《半世纪徘徊:中共宗教政策与实施探讨》,香港圣神研究中心1997年版
    梁家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建道神学院1999年版
    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苏若裔:《中国近代教难史料(1948—1957)》,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上册,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陶飞亚:《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耶稣家庭(1921-1952)》,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华时事丛刊编辑:《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上海华书店1950年版
    吴耀宗:《黑暗与光明》中国基督教青年协会书局1950年版
    徐鳌:《新中国的宗教革新运动》,上海通联书店1951年版
    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编:《罗宝田的罪行》,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印1951年
    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编:《杀婴堂》,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印1951年
    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编:《圣母军的罪行》,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印1951年
    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编:<各地圣母军的罪行》,天主教长沙教区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印1951年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编辑:《彻底割断基督教与美帝国主义的联系》,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天风社编辑部编:《马庄耶稣家庭革新经过》,天风社出版1953版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
    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齐心编:《陕甘宁边区成立50周年论文选编》,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沈德溶:《吴耀宗小传》,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9年版
    四川省崇庆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崇庆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高师宁、何光沪编:《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上海市公安局公安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公安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青岛市史志办编:《青岛市志·公安司法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姚民权、罗伟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任延黎:《天主教知识读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傅树政、雷丽平:《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上海宗教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宗教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年版
    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顾卫民:《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段琦:《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何虎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研究》,宗教出版社2005年版
    陈金龙:《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宗教问题——关于党的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韩敏:《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卢昭灵:《三自爱国运动的社会背景》,《景风》第70期,1982年6月
    王兴亚:《明代的养济院研究》,《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萧志恬:《宗教的长期性再思考——基督教热的启示》,《宗教》1990年第18期,
    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
    张化:《基督教早期“三自”的历史考察》,朱维铮编:《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陶飞亚:《抗战时期中共对基督教会的新政策》,《文史哲》1995年第5期
     程歗、张鸣:《晚清乡村社会的洋教观——对教案的一种文化心理解释》,《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邢海道:《帝国主义残害中国儿童的巢穴——沈垭天主堂》,《湖北档案》1996年第6期
    邢福增:《三自爱国运动的起源与发展(1949—1957)》,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建道神学院1996年版
    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不同诠释》,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建道神学院1996年版
    岑大利:《清代慈善机构述论》,《历史档案》1998年第1期
    王卫平:《唐宋时期慈善事业概说》,《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
    刘一曙:《武昌花园山“万婴墓”的前前后后》,《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第12期
    陈始发:《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中共中央党校2001届博士生毕业论文
    嘉禾:《非基督教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次重大政治行动》,《北京党史》2001年第4期
    田海林、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4期
    陶飞亚:《共产国际代表与中国非基督教运动》,《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刘志庆:《近代天主教在河南九个教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天主教》2005年第2期
    程堂发:《揭开“圣心儿童院”死婴之谜——解放初南京市首起涉外案件》,《档案与建设》2005年第2期
    冯尔康:《溺女风习与育婴堂的建立》,氏著:《生活在清朝的人们:清代社会生活图记》,中华书局2005年版
    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吉林大学2006届博士毕业论文
    刘建平:《近代天主教在陕西八个教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天主教》2007年第4期
    笔者对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西开天主堂任万才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扶风县营西村天主教教徒杨喜荣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扶风县营西村天主教教徒范宝善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扶风县营西村天主教教徒杨永年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兴平市大谷村基督教教徒宣登长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兴平市大谷村基督教教徒德玉瓶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兴平市南于村天主教教徒宗志杰的访谈资料
    笔者对陕西省兴平市大谷村天主教教徒范维俊的访谈资料
    箸者对陕西省兴平市波头村天主教教徒范树森的访谈资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