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禅宗构成了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中国整个文化的格局和思想史演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的哲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禅宗哲学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支柱和灵魂。而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琴禅传统中,修禅是琴以载道、琴以修心、身心双修的参禅悟道过程。本文将佛教中禅宗哲学引入古琴美学范畴,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传统为参照,将其身心修炼及其治疗意义的“哲学反思”运用到琴禅身心修炼传统的解释中;结合古琴理论和实践美学在僧界的琴禅传统进行深入阐发,探讨其理;最终试图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意义的反思及佛教禅宗思想史、琴禅美学等等问题上,找到了可能存在的契合点,并梳理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关联,逐渐的发现和开掘此课题的意义。
     在此意义上,哲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精神修炼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得个体的生活获得整体性的转化,实现世界观的转化以及人格的蜕变。如此看来,琴禅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对于这种不执着于外相,空无挂碍、不立文字的中国佛禅中的个体——琴僧而言,“操琴参禅”这一艺术实践活动即是一种“欲望治疗”和“精神修炼”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精神性的内省和超越,彻见心源之本,反对运用逻辑和理论思辨,要求主体与客体直接切合的体悟方式,就是超越心中的执着和寂灭身体的欲望,最终获得一种心灵解脱的生活方式。
Zen is th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Buddhism culture. It ev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ought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China. The theory and ideas of Buddhism has an impact on Chinese philosophy, while Zen philosophy becomes the breath and soul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ought. Qin Zen tradition influenced by the Zen thought has been forming, in which Zen medit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onveying thought in the Qin, beautifying soul and unifying body and mind. in the Qin.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Zen philosophy of Buddhism to the Guqin aesthetics. In reference to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philosophy, this essay applies the union of body and mind and the therapy of“Philosophy reflection”to the Qin Zen tradition. Combining the Guqin theory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in Qin Zen tradition, it aims at a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of Buddhism Zen thought and Qin Zen aesthetics, and the reflections of the meaning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philosoph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find the possibly existed joint, arranges the connection, and gradually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it.
     The philosophy activity itself is a process of continuing spiritual exercise. It targets at the whole changes of individual life, vision for the world and the personality. Being the“life philosophy”, Qin Zen to the Qinseng (the individual caring not appearances, minds, or writings) is“a way of life”of“desire therapy”and“spiritual exercise”. During this process, it emphasizes the spiritual review and transcendence, looks into the root of heart and mind, opposes using the logical and theoretic speculation, requests the object and subject combining to reflect, and diminishes the perseverance of mind, the desire of body, which can help to free one’s soul.
引文
①田青:《朝暮课诵规范谱本》前言,选自《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259页。
    ②田青:《琴心与佛心》,《中国文化》,2010年第3期,183页。
    ③Martha 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Princeton:Peinc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15.
    ①Martha 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Princeton:Peinc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21.
    ②可参姚文放:《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的有关论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③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16—217页。
    ④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16—217页。
    ①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②同上,493页。
    ③[美] E.贝克尔著,林和生译:《反抗死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①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页。
    ②[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315页。
    ③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第17页。
    ④《坛经》也作“无相三皈依”。
    ⑤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32页。
    ①[宋]无门慧开:《无门关》,载《禅宗语录辑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第865页。
    ②释永信主编,罗艺峰:《漫谈中国古代的琴禅》[A].《在少林寺听讲座》[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
    ①隽秀.陈继东:《中国禅学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82页。
    ①隽秀:《禅史钩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94页。
    ②刘长久:《中国禅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139页。
    ③隽秀.陈继东:《中国禅学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第100页。
    ①宫宏宇译.中国古琴在日本[J].中国音乐学,1999,(2).“……《琴道》最早于1938午分三期刊载在东京上智大学出版的MomumentaNipponiea《日本文化志丛》上,2940年由上智大学专门出书,1969年修订后由_L智大学(SophiaUniversity)和TheCharlesE.TuttleCompany联合出版.此译文即译自1969年版。”
    ①国家图书馆分馆编.中华佛教人物传记文献全书[M〕.第48册.影印本.2005:24283。
    ②中国艺术研究院07届博士司冰琳毕业论文《中国古代琴禅及其琴学贡献》,2007年,77页。
    ③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④何兆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历史哲学》[A]《苇草集》[C].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P38。
    ⑤梅尔茨《19世纪欧洲思想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①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于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②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①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255页。
    ②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51页。
    ①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2页。
    ②隽秀.陈继东:《中国禅学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第31页。
    ③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44页。
    ④高令印:《中国禅学通史》,[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404页。
    ⑤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141页。
    ①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第32页。
    ①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第150页。
    ②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今日之所谓理学,禅学也。”晚清梁启超亦认为理学是“儒表佛理”。
    ③钱穆:《朱子新学案》第二册,[M] .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版,第1页。
    ④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2页。
    ⑤转引自《慈湖遗书》卷二《永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
    ⑥转引自《北溪大全集》卷三三《答西蜀史杜诸友序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8页,第616页。
    ①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第57页。
    ②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第57页。
    ③(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渑水燕谈录》卷三,中华书局1981年版点校本,第31页。
    ④郭朋:《中国佛教简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4页。
    ①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5、242页。
    ②司冰琳:《中国古代琴禅及其琴学贡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2007年。
    ①[唐]慧能著,郭朋校释:《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66页。
    ①章太炎:《答铁铮》,[A].《章太炎全集》第四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69页。
    ②此观点见于明·李贽张建业主编:《焚书·征途与共后语》[A],《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③见《琴府》上册,第1222页。
    ④[宋]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版,2534页。
    ①海涅语,转引自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37页。
    ②明·朱权:《神奇秘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据明刊本影印,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年,第2 -3页。
    ①罗艺峰:《中国音乐的意向美学论纲》[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54页。
    ②田青:《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页。
    ③罗艺峰:《中国音乐的意向美学论纲》[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55页。
    ①罗艺峰:《禅画、禅乐与艺术上的“不表达”哲学》[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版,237页。
    ①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269.
    ②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21.
    ③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265.
    ④Ibid, pp265-266
    ⑤Martha 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Princeton:Peinc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83.
    ⑥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20.
    ①主要包括:斯多亚学派、怀疑论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所谓Hellenistic传统,开始于公元前四世纪希腊的爱琴海地区,一直延续到公元以世纪的罗马时代。
    ②Martha 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Princeton:Peinc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pp14.
    ③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102.
    ①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21.
    ①见于唐·张筠《听尹炼师弹琴》
    ①吴钊:《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420页。
    ①罗艺峰:《往生路上的歌唱——净土宗与音乐哲学初探》[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①参见李明忠:《中国琴学》[M].西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2000年版,第191-203页。
    ②具体文字论述参见附录。
    ③具体文字论述参见附录。
    ①转引自《渑水燕谈录》卷三,中华书局1981年版点校本,第31页。
    ②郭朋:《中国佛教简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4页。
    ③宋·吴楚松:《青箱杂记》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9页。
    ②楼宇烈:《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J]文史知识,1986年(8)
    ③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张司业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C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①同上。
    ②同上。
    ③司冰琳:《中国古代琴禅及其琴学贡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2007年,第16页。
    ④明·讲蒋克谦纂辑:《琴书大全》[M].琴曲集成.第5册.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年版。
    ①周庆云编纂.琴书存目[M].第2册.卷3.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琴曲谱录》(说郭本),宋僧居士撰.
    ②(北宋)沈括.李文泽,吴洪泽译:《梦溪笔谈全译》[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96年版,第526页。
    ③《西湖志》:清雍正九年,浙江总督李卫等四十七人历时五年,精心修纂而成.有关西湖的百科全书,全书四十八卷,分水利、名胜、山水、堤糖、桥梁、园亭、书院、寺观、祠宇、古峨、名贤、方外、物产、家墓、塔院、碑揭、撰述、书画、艺文、诗话、志余、外纪,为西湖古往今来最好的一部志书,也是关龄古代西湖自然及人文最系统、最权威的百科全书。
    ①《西湖志》
    ①参见司冰琳:《中国古代琴禅及其琴学贡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2007年。
    ②古会稽陶镛鉴定,古翁山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M].卷六.禅德门.第六。
    ①古会稽陶墉鉴定,古翁山王亨彦辑.普陀洛迩新志〔闭.卷六.禅德门.第六.
    ②此观点来源于査阜西《黄松涛谈龚子辉与竹禅》、唐中六《巴蜀琴艺考》。
    ①见附录4
    ②见附录4
    ①法门寺禅修具体内容见附录。
    ①林西莉等:《古琴》,三联书店,2009年版。
    ②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版,第266页。
    ①《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77册,第261页。
    ②关于宋代士大夫参禅的原因,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版)、潘桂明《中国居士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版)和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修订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版)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版)都做过分析,但散见于各章节内,且详略不一。
    ③《五灯会元》卷七《玄沙师备禅师》,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
    ①宋·吴楚松:《青箱杂记》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9页。
    ①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pp.102.
    ①司冰琳:《中国古代琴禅及其琴学贡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2007年。
    ①海涅语,转引自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37页。
    ①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1]高小斯:《禅话西方哲学的禅化》,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铃木大拙著,陶刚译:《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蔡仲德:《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5]冯友兰著、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6]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葛兆光:《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
    [11]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4]杨儒宾、祝平次.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5]王耘.唐代美学范畴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16]吴立民.中国禅宗禅派源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8]何兆武、步近智等.中国思想发展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19]韦政通.中国思想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20] [日]沟口雄三、小岛译.中国的思维世界[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1]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22]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3]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4]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5]蔡仲德:《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6]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7]胡适:《禅学指归》[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8]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9]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30]李泽厚:《华夏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1]杨大春:《语言·身体·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2]杜尹:《中国学术思想大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5]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6]王振复、陈立群、张艳艳:《中国美学范畴史》一卷[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37]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8]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9]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1]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0.
    [42]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2]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43] [美] E.贝克尔著,林和生译:《反抗死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4]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45] [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46]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7]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8]隽秀.陈继东:《中国禅学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9]隽秀:《禅史钩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0]刘长久:《中国禅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1]张岂之,谢阳举主编:《中国思想史论集》,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2]正果法师:《禅宗大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3] [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4]胡继华:《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宗白华美学思想简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5] [加]威尔弗雷德·坎热韦尔·史密斯著,董江阳译:《宗教的意义与总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6]于民:《中国美学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7]牟宗三:《心体与性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8]郑苏淮:《宋代美学思想史》,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9]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0]王仲尧:《东西方宗教美学和艺术》,[M].北京:中国书店,2009.
    [61]牟钟鉴:《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3]梅尔茨《19世纪欧洲思想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64]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6]高令印:《中国禅学通史》,[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67]钱穆:《朱子新学案》第二册,[M].成都:巴蜀书社,1986.
    [68]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9](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渑水燕谈录》卷三,中华书局1981.
    [70]郭朋:《中国佛教简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7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2]潘桂明:《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第一卷,汉魏两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73]潘桂明:《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第二卷,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74]潘桂明:《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第三卷,宋元明清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75]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76]王明居.唐代美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77]周裕锴:《禅宗语言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8] [日]铃木大拙著,刘大悲、孟祥森译:《禅与生活》,[M].合肥:黄山书社,2010.
    [79]顾毓琇著,陈人哲、郑鹏、谈谷铮译:《禅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0]王耘:《唐代美学范畴研究》,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1]董佳宁:《图解禅修》,[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力余、殷渝生:《图说禅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黄大同主编:《尺八古琴考》〔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吴信如:《佛教各宗大义:佛教的基本教理与修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版。
    [5]周裕锴:《百僧一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殷伟:《琴:中华千古文人的养性怡情》,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7]释印顺:《成佛之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9]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0]苗建华:《古琴美学思想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11] [唐]慧能著,郭朋校释:《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 [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郑樑生:《史学入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马忠庚:《佛教与科学:基于佛藏文献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5]叶明媚:《古琴音乐艺术》[M]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
    [16]田青:《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17]余时英:《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8]傅成、穆傅:《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9]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0]吴钊等编选:《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21]刘承华:《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2]刘承华:《古琴艺术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23]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4]刘长久:《中国佛教》,[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5]章华英:《古琴》[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6]查阜西:《查阜西琴学文粹》[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27]许健:《琴史初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8]叶明媚:《古琴音乐研究》[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
    [29]纪华传:《中国佛教与禅宗》[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30]南怀瑾:《禅海蠡海》,[M].上海: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1]章太炎,梁启超:《国学大师说佛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32]徐光兴:《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 [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33]洛秦著,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5]査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6]余桂明:《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7]萧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 [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8]萧梅:《田野的回声:音乐人乐学笔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9]季羡林:《禅与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0]蔡良玉:《古琴艺术汉英双语小辞典》, [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1]彭国翔:《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2]成公亮:《秋籁居琴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42]王耀珠:《<谿山琴况>探微》,[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3]郭平:《古琴丛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44] [宋]苏轼:《苏轼诗集》, [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
    [45]明·朱权:《神奇秘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据明刊本影印,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
    [46]宋·吴楚松:《青箱杂记》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7]明·讲蒋克谦纂辑:《琴书大全》,[M].琴曲集成.第5册.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48]周庆云编纂:《琴书存目》[M].第2册.卷3.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琴曲谱录》(说郭本),宋僧居士撰.
    [49] (北宋)沈括.李文泽,吴洪泽译:《梦溪笔谈全译》,[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96.
    [50]古会稽陶镛鉴定,古翁山王亨彦辑:《普陀洛迦新志》,[M].卷六.禅德门.第六.
    [60]《五灯会元》卷七《玄沙师备禅师》,[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
    [61]宋婕、冯焕珍主编:《岭南琴学论集》[M]成都:巴蜀书社,2010.
    [62]季羡林:《佛教十五题》[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3]王震亚:《古琴曲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64]杨典:《琴殉》[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0.
    [65]易存国:《琴韵风流》[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66]李明忠:《中国琴学》[M].西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2000.
    [67]郭生旭:《禅诗三百首》[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68]余虹:《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9]朱长文著、林晨编著:《琴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0]顾梅羹:《琴学备要》[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1]金家翔:《中国古代乐器百图》[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
    [72]李祥霆:《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M].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3年..
    [73](台)李美燕:《琴道与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4]严晓星:《近世古琴逸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5]南北:《禅的诗书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76]林美茂:《灵肉之境——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7]吴钊:《绝世清音》,[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
    [78]张子盛:《琴学门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
    [79]今虞琴刊社编:《今虞琴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80]张蔚君:《古琴演奏教程:技巧与联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81]王斐:《心哉美矣:中国艺术里的悟道禅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82] (唐)杜佑.通典·乐[Ml.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83]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4] (宋)朱长文.琴史[Ml.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三九册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85]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第1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6]明·朱权:《神奇秘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据明刊本影印,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
    [87]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第1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4.
    [88]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历代琴人传》.第5册(上下).[M].油印本,
    [1]田青:《琴心与佛心》[J].《中国文化》,2010年第3期.
    [2]刘承华:《古琴的文化审美内涵》[J].《黄钟》,1999年第2期.
    [3]刘承华:《古琴演奏之道》[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2年第2期.
    [4]刘承华:《古琴韵味辨微》[J].《中国音乐》,1999年第4期.
    [5]刘承华.古琴神秘性探源[J].中国音乐,2003(10).
    [6]苗建华:《古琴美学中的儒道佛思想》[J].《音乐研究》,2002年第6期.
    [7]苗建华:《古琴美学思想研究现状述评》[J] .《音乐研究.,2000年第2期.
    [8]张雅琳:《中国传统琴道的精神文化底蕴》[J].《吉林艺术学院院报》,2005年4期.
    [9]郑氓中:《漫谈中国古琴珍萃中的唐琴》[J].《收藏家》,2001年第5期.
    [10]郑氓中:《论唐琴的特点及真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3期.
    [11]李方元,俞梅:《唐代文人音乐探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2]李祥庭:《.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上), [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3]李祥庭:《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4]彭国祥:《合法性、视域与主体性——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前瞻》[J].《新华文摘》,2004年第1期.
    [15]彭国祥:《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二十世纪的儒学》[J].《孔子研究》,2000年第3期.
    [16]罗艺峰:《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的现状和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17]罗艺峰:《往生路上的歌唱——净土宗与音乐哲学初探》[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18]罗艺峰:《音心不二论——仿僧肇笔意》[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9]张清治:《琴境图说——古琴艺术的美感境界》[J].《音乐艺术》,1988年第7期.
    [20]陈昀:《古琴艺术的人文精神》[J].《大众文艺》,2009年第8期.
    [21]侯歌:《古琴风流》[J].《国学》,2009年第8期.
    [22]邓莉:《古琴音乐的审美意境》[J].《艺术探索》,2009年第6期.
    [23]郭树荟:《对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特征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2002年第2期.
    [24]杨华:《古琴音乐审美意象生成的情景说阐释》[J].《艺术探索》,2009年第12期.
    [25]吴文光:《古琴音乐阐释略论》[J].《中国音乐》,2009年第7期.
    [26]冯晓琴:《论唐诗中的古琴艺术》[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27]叶明媚:《琴道——古琴艺术的美学反省》[J].《中国音乐》,1988年第12期.
    [28]刘瑾:《“清和淡雅”的古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读<溪山琴况>有感》[J].《乐府新声》,2000年第9期.
    [29]师玉丽:《传统音乐中的审美特征在古琴音乐中的体现》[J].《民族音乐》, 2009年第3期.
    [30]袁弈桦:《浅谈古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对音乐发展的影响》[J].《歌海》,2009年第3期.
    [31]刘承华:《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构架》[J].《黄钟》,2001年第6期.
    [32]戴晓莲:《荷兰存见的古琴谱与高罗佩》[J].《音乐艺术》, 1992年第7期.
    [33]陈秉义:《论中国古琴音乐的山水意境和人的精神》[J].《乐府新声》,1993年第10期.
    [34]吴文光:《论古琴音乐中的情感形象生理记录法》[J].《音乐研究》,1986年第6期.
    [35]吴兆基:《气功与古琴》[J].《中国音乐》,1985年第12期.
    [36]温增源:《古代隐士与古琴》[J].《音乐与表演》,1987年第7期.
    [37]刘明澜:《道家音乐观与中国古琴音乐》[J].《音乐艺术》,1986年第12期.
    [38]章华英:《古琴音乐与东方哲学》[J].《中国音乐》,1991年第10期.
    [39]洛秦:《谱式:一种文化的象征——古琴谱式命运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1.
    [40]苗建华:《古琴与佛学》[J].《中国文化报》,2001年第7期.
    [41]程云:《汉唐乐荣衰之回顾》[J].《音乐研究》,1988年第2期.
    [42] (香港)饶宗颐;《古琴的哲学》,[J].《华岗学报》,第8期,香港,1974年.
    [43] (德)沙敦如女士(Dorothee Schaab-Hanke ,1988),王印泉译:《<琴操>——一种思想体系的开端》,[M].香港《艺苑》1991年第4期.
    [44] (荷兰)高罗佩著,宫宏宇译:《中国古琴在日本》[J].《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2期.
    [45]章晋荔:《禅境与艺境》,[J].《现代美术理论》,2002年第2期.
    [46] (日本)岸边成雄著,袁静芳译:《东皋琴师的琴乐》,[J].《音乐探索》,1984年第1期.
    [47] (日本)岸边成雄著,罗传开译:《七弦琴—日本的琴学与琴士》,[J].《音乐艺术》,1989年第1期.
    [48]百归:《琴乐中的儒道思想》,〔J].《民族民间音乐》,1986年第4期.
    [49]戴嘉杭:《“正中平和”与“静远淡虚”—七弦琴艺术音乐美学思想初探》(上、下)[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3、4期.
    [50]林友仁:《二十世纪东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中的中国古琴艺术》[J].《艺苑》,音乐版.1990年第3期.
    [51]吕洪年:《心越东渡的杰出贡献及其故里家世考》,[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52]李明忠:《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琴学》,[J].《交响》,1995年第3期.
    [53]宫宏宇:《荷兰高罗佩对中国古琴音乐的研究》,[J].《中国音乐》,1997年第2期.
    [54]曾成伟:《琴诗中的意境》,[J].《中国音乐》,1998年第2期.
    [55]吴钊:《明清琴乐多元发展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
    [56]田青:《禅与音乐》(上),[J].《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4期.
    [57]田青:《禅与音乐》(下),[J].《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1期.
    [58]徐元勇:《老骥伏柄八十八岁添新作—岸边成雄新近研究成果<江户时代琴士物语>》译介,[J].《人民音乐》,2001年第4期.
    [59]陈四海:《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J].《文艺研究》,2002第2期.
    [60]李美燕:徐烘《溪山琴况》中的儒道佛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第2期.
    [1]袁静芳主编,傅利民:《江西禅宗祖庭宝峰寺佛乐文化考察》[A].《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2]袁静芳主编,项阳:《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A].《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3]袁静芳主编,苗建华:《佛教音乐美学思想初探》[A].《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4]袁静芳主编,程乾:《禅·狂禅·音乐——声音之道可与禅通》[A].《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5]罗艺峰:《中国音乐的意向美学论纲》[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罗艺峰:《音乐的时间哲学》[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7]罗艺峰:《音乐与现实》[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8]罗艺峰:《音乐的时间哲学》[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罗艺峰:《禅画、禅乐与艺术上的“不表达”哲学》[A].《音乐美学论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版.
    [10]田青:《朝暮课诵规范谱本》[A].《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11]章太炎:《答铁铮》,[A].《章太炎全集》第四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2]明·李贽张建业主编:《焚书·征途与共后语》[A],《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3]释永信主编,罗艺峰:《漫谈中国古代的琴禅》[A].《在少林寺听讲座》[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4]耿慧玲、郑炜明、刘振维、龚敏主编,黄琼慧:《古琴音乐传统中的“无声”与中国山水画艺术传统中的“留白”之比较——听觉经验与视觉经验中的空间感与概念化为审美观的心理过程》[A].《琴学荟萃》(第一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济南:齐鲁书社,2010.
    [15]耿慧玲、郑炜明、刘振维、龚敏主编,王育雯:《音乐中独特的身体实践:古琴传统的审美与身体理想之结合》[A].《琴学荟萃》(第一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济南:齐鲁书社,2010.
    [16]杨儒宾、祝平次编,彭国翔:《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张岂之,谢阳举主编,李桂民:《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A]《中国思想史论集》, [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8]张岂之,谢阳举主编,江心力:《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视角管窥》[A]《中国思想史论集》, [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张岂之,谢阳举主编,江心力:《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视角管窥》[A]《中国思想史论集》, [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刘靖之主编:《中国音乐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乐学会,1995.
    [1]司冰琳:《中国古代琴禅及其琴学贡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2007.
    [2]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 [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博士。2008.
    [3]陆涵丽:《唐代琴论与古琴美学的发展》,[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硕士,2010.
    [4]卓拉:《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 [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2009.
    [5]赵春婷:《明代琴谱集考——兼及明代琴学史》, [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2010.
    [6]王姿妮:《浙地琴乐北京与“西湖琴社》,[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博士,2008.
    [7]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特征论》, [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2004
    [8]蔡萍:《中国上古神话思维与审美意识发生》, [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2.
    [9]张斌:《宋代古琴文化与文学》,[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2006.
    [10]王蓉:《唐诗中的古琴艺术研究》, [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10.
    [11]郑红:《浙派琴史初探》,[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6.
    [12]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博士,2005.
    [1] Martha 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Princeton:Peinc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Pierre Hadot,Philosophy as away of life: Spirritual Exercises form Socrates to Foucault,trans.Michael Chase.(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
    [1]全唐诗.清康熙刊刻.电子分卷文档.商务印书馆, 2004.
    [2]《文渊阁四库全书》[C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学术中国网站,http://www.xschina,org
    [2]醉心琴韵网站,http://www.zxqy.com/
    [3]国学网站,http://www.guoxue.com/
    [4]民族音乐门户网站,笛箫缘,http://www.dixiaoy.net/
    [5]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anthromusic.com/index.jsp
    [6]戒幢佛学教育网,http://www.jcedu.org/
    [7]南普陀佛学院网站,http://www.nanputuo.com/
    [8]拙风文化网,http://www.wenhuacn.com/
    [9]灵山佛学网,http://www.lingshan.org/
    [10]中国国学网,http://www.confucianism.com.cn/
    [11]一元一国学网,http://www.yiyuanyi.org/guoxue/
    [12]佛学研究网,http://www.wuys.com/
    [13]琴和天下,专业古琴音乐论坛,http://www.qinhetianxia.com/bbs/
    [14]佛教导航,http://www.fjdh.com/
    [15]佛学网,http://www.foxue.com.cn/
    [16]心是莲花佛学网,http://www.xslh.org/
    [17]中国佛学网,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http://www.china2551.org/
    [18]信愿行佛学网,http://www.xyxfo.com/
    [19]中国佛学网,http://www.zhongsou.net/
    [20]般若精舍佛学网,http://www.brjsw.cn/
    [21]中国佛教音乐网,http://www.fjyy.org/
    [22]中国佛教禅宗网,http://cz.zgfj.cn/
    [23]中国佛教艺术网,http://art.zgfj.cn/
    [24]在线佛学大辞典,http://foxue.supfree.net/
    [1]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CD].北京: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2006.
    [2]离骚,[CD].余青欣古琴独奏.北京: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2003.
    [3]禅韵,[CD].古琴专辑,广州: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品,2005.
    [4]古琴教学,[VCD].跟名师学音乐(李祥霆讲解示范),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6.
    [5]古琴演奏入门,[DVD].跟名师学音乐(李祥霆主讲),北京: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