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民主方式的完善与改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主对社会而言是文明的标志,对国家而言是一种制度,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权力,而在今天,民主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的民主觉悟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会不断提高,由此要求通过更多的途径来直接满足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直接民主广泛存在且形式多样,并具有宪法依据,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与完善。
     今天中国面对的是如何走向实质民主的问题,也许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可能实现更多的直接民主,但逐步扩大直接民主的成分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直接民主方式的完善与改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The democracy is a symbol of cilivization to the socity,a system of the country and a power of the people.
    As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to the 16th Congress of the CCP: to develop Socialism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o construc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re the important aims for the thorough construction of the comfortably-off Society, socialism direct democracy was then promoted to an unprecedented strategy height.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development,direct democracy extensively exsis with various forms and with direct constitutional basis,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and further ench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is to be made. So the par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necessities to develop direct democracy,then analysizes the problem of direct democracy in new period and last points out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democracy in China.
引文
[1]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第2版,第49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
    [3]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
    [4]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第2版,第211页。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
    [6]列宁:《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第2版。
    [7]列宁:《列宁全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第2版,第153-154页。
    [8]阿兰·图雷纳:“在当代民主意味着什么”[A],《民主的再思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0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工大阶级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1998年10月26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第204-205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1999年6月26日),《十四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国家企业改革和发展》,第321页。
    
    
    [1]科恩:《论民主》[M],商务印刷馆,1988版。
    [2][日]猪孝口、[英]爱德华·纽曼、[美]约翰·基恩 编,林猛 等译:《变动中的民主》[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3]应克复、金太军、胡传胜 著:《西方民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聂月岩著:《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张占生、吴波主编:《与时俱进——20世纪以来若干马克思主义重大问题探析》[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美]B·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美]道格拉斯·拉米斯著,刘元其译:《激进民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刘作翔著:《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国家教委社科司:《中国社会主义建设》[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赵成根著:《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李树直、郭滨著:《十六大与未来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周抗主编:《社会主义民主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14]康健、晓韦、石谦主编:《政治文明》(全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乔·萨托利著:《民主新论》[M],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6]周佑勇、龚向和:“知识经济与行政法治观念革新”[J],《法学评论》(双月刊)2000.5。
    [17]肖勇:“论我国基层自治的依据”[J],《探索》2001.1。
    [18]王海稳:“对直接民主几种实现形式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
    [19]顾肃:“关于民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
    [20]张千山:“互联网对民主发展的负面影响”[J],《学术论坛》2001.2。
    [21]王波:“论我国的直接民主建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22]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J],载《公共论丛》第五期,三联书店 1998年版,第36-52页。
    
    
    [23]王金洪:“人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4]王强:“论两种类型的民主”下载于http://ctk.cn.gs/hwtj/lzmz.htm。
    [25]赵振军:“社区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直接民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6]黄正文:“《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论扩大基层民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6。
    [27]牟宗艳:““政治终结”进程中的民主——马克思的理想民主模式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2。
    [28]“从“电子政务”到“电了政府””[J],下载于http://www.sina.com.cn。
    [29]刘武俊:“信访也需要制度创新”[J],《法制与新闻》2004.3。
    [30]王小彬:“试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几个问题”[J],下载于http://chinaelections.org。
    [31]邱宝华、李金刚:“论立法公开制度及其完善”[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32]向阳:“对网络时代政务文件公开的思考”[J],《中国政治》2002.9。
    [33]傅思明:““非典”事件与公民知青权”[J],《中国政治》2003.8。
    [34]端木美:“一个全新的研究机构——介绍日内瓦大学“直接民主研究与文献中心””[J],《世界历史》1994.6。
    [35]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
    [36]包心鉴:“政治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2。
    [37]何清涟:“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经济改革二十年反思”[A],《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C],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38]王子杰:《民主论》[M],1990年版,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超星阅览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