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都随之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课程体系作为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论文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处的社会背景入手,在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影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整合”课程观。在该课程观的指导下,对课程开发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并由此提出了课程建设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后,以这些原则及方法为准则,对南京理工大学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
In recent years,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technology, th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china has come into a high-speed stage . while,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lots of problems have appeared, the most important among thes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the he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decides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forming a china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system is a very important duty.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 state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some factors with are related with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puts forward a new curriculum conception-integration of the broad and the narrow.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is new conception, som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formed based on research parts which are compose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paper makes a try to apply these principles to automobile appliance specialty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引文
1 薛天祥,周海涛.WTO与中国教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l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b/index.htm
    4 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2第9期:P70—74
    5 韩信钊.终身教育: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2期:102-105
    6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
    7 萧练武.素质教育: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34—35
    8 别敦荣,黄爱华.从边缘走向中心: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5-8
    9 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98
    10 张家祥,钱景钫.职业技术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6—81
    11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 曹云亮.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最新发展趋向的探讨.煤炭高等教育.2001年第3期:15—17
    13 何莉,李思奇.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教育论坛.2003年第11期:125—126
    14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92-95
    15 胡学增.现代课程论纲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1-28
    16 张海峰.高职综合化教学活动方式初探.职教通讯.2000年第10期:35—36
    17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31-139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9 王攀峰.当代国外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8期:33—36
    20 万伟.知识观转变视野下的课程改革.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29-31
    21 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2 姜勇,阎水金.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2004年第1期:17-21
    23 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4 胡斌武.课程心理学基础研究述评.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10-13
    25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2003年第12期:56—60
    26 容中逵.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现实教育意义.高教论坛.2002第6期:129-131
    27 李雁.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44-45
    28 王学凤.台湾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3期:23—25
    29 白月桥.课程改革概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0 苏州市职业大学课题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29-30
    31 张新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44—45
    32 梁洪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5-7
    33 薛伟,林彩芬,王春英.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评价的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109-113
    34 常小勇,陈嵩.从线性到非线性——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年第7期:38—41
    35 周兆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4期:11-15
    36 毛大龙,周震豪.高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2期:63—64
    37 雷小波.从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立法引发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年23期:64—67
    38 丁兆礼.法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职教论坛.2002第3期:63-64
    39 余祖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职教通讯.1999第11期:20
    40 唐锡海,张巨洪.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人力资源.高教论坛.2003年第4期:146—148
    40 黄孝克.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31
    41 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研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期:92-99
    42 熊和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原则.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第6期:83—85
    
    
    43 杨晓江.大学课程设计新论.江苏高教.1996年第6期:59—62
    44 周胜,朱熙然,奚日宁,刘小中,杨扬,戴孝林.基于5个高职试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47—52
    45 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7—9
    46 吕鑫祥.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66-73
    47 赵克理,于东君.隐性课程的职教功能浅析.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期:75
    48 梁鸿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第6期:7
    49 邓泽民,陈庆合,郭化林,刘文卿,侯金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职教论坛.2002年第20期
    50 刘欣.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摭论.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本).2003年第1期:P39—43
    51 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第8期
    52 蒋乃平.课程目标与综合职业能力——对“宽基础、活模块”的再思考之一 教育与职业.1999年第1期:19—21
    53 蒋乃平.“宽基础”及其板块设计——对《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再思考之二教育与职业.1999年第2期:6—7
    54 蒋乃平.“活模块”阶段的设计思想——对《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再思考之三.教育与职业.1999年第3期:15—17
    55 张奇志.关于高等职业驾御课程体系设计的探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6
    56 刘育锋.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改革.职教论坛.2003年22期:4—7
    57 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2003年12月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职业技术技术教育.2004年第6期:7
    58 周济,李铁林.试论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与职业.2003第10期:14—15
    59 Peters,R., The Logic of Education. 1970
    60 K.Popper 1963 Conference and Refutations. London :Routledge& Kegan and Pauls
    61 E.R.Smith, R. W.Tyler.Appraising and Recording student Progress. Harper &Row 1942
    62 R. W.Tyler.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63 J.Ewynne theories of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1963:1-8
    64 D.L.Smith T.J.lovat Curriculum: Action and reflection,1990:5
    65 Parker, s.. Reflective Teaching in the Post modem word buckham: open university
    66 Saylor, et al., Curriculum Planning, p. 2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