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在阐述过程中,分为五个章回,并以水墨花鸟画的萌生、确立、发展、流变为主线,以探究水墨花鸟画审美、技艺源流和风格、师承缘变为论述内容,以图像和文献资料为展开论述基础,结合自身的水墨花鸟画创作实践经验,通过章、节、目、点的行文框架,有所侧重的逐级论述。在论述中,阐明自己的绘画、学术观点,并加以阐释,做到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客观详实。
     笔者将水墨花鸟画的存在样式及表现特征归纳为四种,即具有皇家宫廷院体特征的水墨花鸟画;具有传统文人士大夫性征的水墨花鸟画;具有禅宗修行意味的水墨花鸟画;具有坊间市井意韵的水墨花鸟画。
     在第一章里,着重阐述水墨花鸟画确立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论述水墨花鸟画风格的确立,延伸到水墨花鸟画的文化底蕴以及相关的美学思想。笔者认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萌生皆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基础得益于历史文化经典的传承积累与时代文化导向的熏染催化,这或者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潜在基因作用和时尚文化的外在引领作用。水墨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受到这两种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自第二章开始,对水墨花鸟画的四种存在样式分别进行论述,在论述的方式上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截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时空跨越式的类比。譬如在第二章中,例举了院体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水墨花鸟画,并选取了两位帝王的宸翰进行比较说明,从而对院体绘画的发展进行深入阐微。另外也包括一些院体绘画的代表人物。
     在第三章中,例举了北宋文人士夫画的倡导者苏轼和明末文人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实践者徐渭。本章在论述和比较中,阐明自己对文人绘画的观点,并通过四君子绘画,进一步阐宏发微。
     在第四章中,阐述了佛教禅宗对水墨花鸟画的影响,例举了宋末元初的法常与明末清初的朱耷,并涉及到“一花开五叶”的禅宗流派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在第五章中,重点介绍了坊间画家的花鸟画创作,并有意识的将坊间画家的水墨花鸟画创作与佚名和知名的前代画家画作进行图象类比,从中探寻坊间画家与水墨花鸟绘画的笔墨渊源与翰墨情缘。
     通过对水墨花鸟画“源”与“缘”的探究,结合文献和图象,梳理出了水墨花鸟画在演进过程中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与框架,从中得出如下结论:
     传统水墨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传承有序的绘画样式,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图像文献。水墨花鸟画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审美渊源,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了个性化的翰墨缘分。水墨花鸟画既有内在文化基因的稳定性和一贯性,又具有外在形式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其萌生与确立,得益于本土文化思想中对朴素、自然之美的心性崇尚。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不断积淀和赓续中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审美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的发展与流变,既与人性内在的宗教信仰、志趣追求、审美崇尚有所关联,又与特定社会历史时期,在外在审美导向上的转移息息相关。
     水墨花鸟画艺术在当代的多元文化中,与众多的绘画艺术样式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代绘画艺术的风景线。对水墨花鸟画创作而言,基于传统历史文脉,契合时代精神导向,深入生活,不断创造,继往开来,锐意出新,这是不二的选择。用理性把握方向,用感性彰显激情,用智慧提升水墨花鸟画的价值与魅力,最终完成水墨花鸟画艺术的历史转捩。
The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 According to the initiation,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the paper expounds the aesthetics, artistic origin and style, master and discipline relationship based on images and literary materials. Combining with his own painting practice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the author gradually expounds his painting and academic point of view, being reasonable, objective and informative.
     The author concludes four styles and features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namely the royal palace style, traditional literati style, Zen style with meaning of Buddhism practice, and folk style with marketplace connotation.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By discuss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tyles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it extends to discu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related aesthetics. The author holds that art of any kind has inherent theoretical basis due t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he edification of the times, or rathe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ternal fash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two cultures.
     The four styles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in the second chapter and afterwards. The paper compar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asters across space and time. For example, the second chapter compares paintings of two royal painters, namely Emperor Huizong Zhao Ji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Emperor Xuanzong Zhu Zhanji of the M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ir calligraphy, and thus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royal paintings. It also includes othe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alace painting.
     The third chapter gives examples of the advocator of literati painti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u Shi and Xu Wei in the Ming dynasty, accomplished at freehand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The chapter expounds views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in the discussion and comparison,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viewpoint by introducing paintings of four men of honor.
     The fourth chapt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Zen of Buddhism on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It gives examples of Fachang in the late Song and early Yuan dynasty and Zhu Da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It refers to "a flower with five leaves" of the Zen school and its main ideas.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created by folk painters. It intentionally compares their paintings with those of anonymous and famous artists in earlier dynasties, so as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affinity between folk painters and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By probing into the "origin" and "affinity" and combining with documents and images, the paper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framework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during its evolution.
     Traditional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s a painting style with tradi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image docu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t contains both the common aesthe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 unique affinity with calligraphy.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embraces both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of internal culture and variability and complexity of external form. Its initiation and establishment stems from the respect for the simple and natural beauty, and results from the continued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It also reflects the aesthetic ideology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s related with the religious belief, interests, pursuit and aesthetic,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orientation in a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period.
     In modern pluralistic culture,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along with many other painting styles constitute contemporary painting art. The creation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should base on the history, be consistent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ombine with life experience and be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We should rationally grasp the direction, emotionally highlight the passion, enhance the value and charm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with wisdom, and ultimately complete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the art of flower-and-bird ink and wash.
引文
1见《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忽然想到之四》
    4关于天、地、人三才,《周易·系辞下》中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5出自《周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6林风眠(1900—1991)先生在绘画上主张“中西融合”。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7赪;音cheng,意指浅红色,红色,颜色变红。如:赪面,赪颜。
    9参见《黄宾虹美术文集》画谈P63——P64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0殷仲容是水墨花鸟画的先导者。殷仲容(633—703),字元凯,今河南西华县人。活动于唐高宗到武则天时代,初唐书法家、画家。
    12(参见谢赫《古画品录》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平(用笔)、圆(造型)、留(设色)、重(构图)、变(传承)
    13《潘天寿谈艺录》P23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
    14《潘天寿谈艺录》P18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
    15见《彝斋文编》卷三《谢泉使贾秋壑先生京状》,卷四《投泉使贾秋壑先生启》。
    16《辨赵孟坚与赵孟頫的关系》蒋天格 1962年《文物》第12期
    17伞句:“冉冉众香国,英英群玉仙。星河明鹭序,冠佩美蝉联。甲子须臾事,蓬莱尺几天。折芳思远寄,秋水隔娟娟。”
    18《历代书画家传记辨析》徐邦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19官名,西汉已有,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王维有此一职,可称其为士大夫。
    20宋子房,字汉杰,宋徽宗执政授时期(1101年-1125年)任画院博士,官至正郎。
    21见黄庭坚《山谷题跋》卷八,另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东坡墨戏赋》
    23《画鉴》,见沈中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201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24《吴文正公文集》卷四十八,《宋辽金画家史料》405页。
    25《存悔斋诗》,《宋辽金画家史料》406页。
    26见《墨井画跋》,《历代论画名著汇编》324页。
    27指明代徐渭的《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四部杂剧。全称为《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三出),《女状元辞凰得风》(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
    28初唐诗坛上杰出的四位诗人李峤、诺融、苏味道、杜审言,后称初唐文章四友。
    29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县)人。与李峤齐名,号“苏李”。20岁中进十,早年为咸阳尉,圣历初官居相位,深得武则天赏识。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终年58岁。参见《旧唐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四十四·苏味道传
    33牛马走,指驱使奔走之人,旧时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李善 注:“走,犹僕也,自谦之辞也。”
    35澄观轩在安徽歙县五明寺内。庚子为清顺治十七年。黄崇惺《草心楼读画录》著录。
    36见《山谷集》卷十六《道臻师画墨竹序》,《文渊阁四库全书》11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37见《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四《墨竹记》,《文渊阁四库全书》81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36页。
    40见《清閟阁集》卷八《题郑所南兰》
    42见《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雪夜访戴》
    43见《罗丹艺术论》P88第一行,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第二版
    44十三宗是我国汉传佛教诸宗之总称。指毗昙宗、成实宗、三论宗、涅盘宗、律宗、地论宗、净土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
    45见《徐渭集》1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P233
    46见《徐渭集》2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P406
    47见陈高华《宋辽金幽家史料》之六十九 P779 文物出版社 1984年3月
    48见徐建融《法常禅画艺术》P 3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10
    49《观音图》《松猿图》《竹鹤图》三轴现皆存于日本
    51《五灯会元》中的“五灯”指五部禅宗灯录。即①《景德传灯录》;②《天圣广灯录》;③《建中靖国续灯录》;④《联灯会要》;⑤《嘉泰普灯录》。成书于北宋景德元年至南宋嘉泰二年。
    52是关于首山省念禅师(926—983年)的一则公案。记曰:“首山和尚,拈竹篾示众云:‘汝等诸人,若唤作竹篾则触,不唤作竹篾则背。’汝诸人且道,唤作什么?”
    53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将绘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以逸品为最高。
    1清/彭蕴灿/著《历代画史汇传》上海启新书局印行 民国十一年秋
    2清/蒋宝龄/著 《墨林今话》上海扫叶山房石印 民国十四年
    3清/秦祖永/著《桐阴论画》上海扫叶山房石印 民国二十五年
    4清/秦祖永/著《画学心印》上海扫叶山房石印 民国二十五年
    5清/朱鸿钧/著《古今画史》上海广益书局 民国六年六月
    6清/卞永誉/编著《式古堂书画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第一版
    7清/厉鹗编/著《南宋院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第一版
    8宋/米芾/等著《画史/外十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第一版
    9黄宗羲、江藩/等著《四朝学案》上海国学整理社 民国25年3月初版
    10谢巍/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一版
    11潘天寿/著《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一版
    12王宏理/著《古文献学新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一版
    13清/赵之谦/著《章安杂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12月第一版
    14明/唐志契/著《绘事微言》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7月第一版
    15俞剑华/著《国画研究》台湾华正书局有限公司 1988年2月
    16傅抱石/著《中国美术年表》台湾木铎出版社 1983年6月
    17张志钤/著《画家品类举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5月第一版
    18温肇桐/著《中国绘画批评史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5月第一版
    19温肇桐/著《古画品录解析》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5年2月一版二印
    20葛路/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
    21于安澜/编 《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3月第一版
    22滕固/著 《唐宋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年4月一版二印
    23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5年3月第一版
    24宋/黄休复/撰《益州名画录》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2年12月第一版
    25童书叶/著《唐宋绘画论丛》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8年5月第一版
    23钱锺书/著《谈艺录》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9月第一版
    24皮朝纲/著《禅宗美学史稿》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一版
    25伍蠡甫/著《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7月第一版
    26近藤秀实何庆先/编著《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27郑午昌/编著《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5年3月第一版
    28任道斌/辑集《赵孟頫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一版
    29谢稚柳/著《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一版二印
    30曹意强/著《艺术的历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年4月一版二印
    31彭修银/著《墨戏与逍遥》中国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9月初版
    32舒士俊/著《水墨的诗情》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33谢稚柳/著《水墨画》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34唐君毅/著《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一版
    35谢稚柳/著《鉴余杂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6月第一版
    36陈师曾/著《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 1992年3月第一版
    37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38宗白华/著《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第一版
    39陈高华/编 《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
    40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41王伯敏 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2吴中杰/主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43郑樑生/编著《元明时代东传日本的水墨画》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44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45郭因/著《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46任道斌/著《思嘉室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47单国强/著《明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48卢辅圣/著《中国文人画通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49潘公凯/编《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第一版
    50翟宗祝/著《宗教美术概论》安徽美术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
    51徐建融/编著《法常禅画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0月第一版
    52印顺/著《中国禅宗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53王振复/著《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54俞剑华/著《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3月
    55阮璞/著《中国画史论辨》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56清/笪重光/著《画鉴》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一版二印
    57洪瑞/著《中国佛门书画大师传》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58周谷城/著《史学与美学》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12月一版三印
    59明/李日华/著《竹嫩画媵》上海中央书店总店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
    60姜澄清/著《文人·文化·文入画》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61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一版三印
    62沈琪/译《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年2月二版二印
    63朱光潜/译《莱辛·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7月
    64八大山人纪念馆/编《八大山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65石涛/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66杨大年/编著《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67王振复/主编《中国美学重要文本提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68潘天寿/著《潘天寿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69黄宾虹/著《黄宾虹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70明/徐渭/著《徐渭集》全四册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年10月一版三印
    71文物出版社资料室/编《扬州八怪》文物出版社1982年7月一版二印
    72蒋孔阳/主编《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2月
    73董小明/主编《二十世纪水墨画论文集》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组委会2002
    74 YANG Siliang/《The Making of a Master Painter——Pan Tianshou's Late Creattive Year(1949—1966)》
    75黄苗子/撰《八大山人年表》故宫文物月刊112期P116
    76台北故宫博物院/主编《故宫文物月刊》第1期至第333期
    77清/计六奇/撰魏得良任道斌/黠校《明季北略》全二册中华书局1984年
    78《艺苑掇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第44期第52期
    79谢稚柳/编《徐熙雪竹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
    80谢稚柳/编《宋徽宗赵佶全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
    81东汉/王充/著《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9月第一版
    82童书业/著《先秦七子思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1月第一版
    83周积寅/编《俞剑华美术论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一版
    84任道斌/著《丹青趣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85清/松年/著《颐园论画》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86徐复观/著《中国学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87佛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
    88唐/司空图/著清/袁枚/著 郭绍虞/集解辑注《诗品集解·续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一版一印
    89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
    90王宏理/编著《志墓金石源流》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7月
    91明/谢肇淛/撰《五杂俎》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92王尚寿/编著《中国历代美学和文论研究资料索引》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
    93章利国/著《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0
    94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编著《陈师曾画论》2008年4月第一版
    95朱自清/著《论雅俗共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96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1981年6月第一版
    97宋/沈括/著 《梦溪笔谈》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98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0月
    99容庚/著《颂斋书画小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100肖燕翼/著《古书画史论鉴定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
    101李福顺/编著《苏轼与书画文献集》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102闻人学/译注《考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103李树/著《中国科举史话》齐鲁书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04余子安/编著《余绍宋书画论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105沈叔羊/集著《画髓室题画诗词选》上下卷利利文艺公司民国二十年四月
    106刘曦林/编著《诗画论》漓江出版社1988年4月一版二印
    107程至的/著《绘画·美学·禅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108郑钦镛 李翔德/编著《中国美学史话》1987年9月第一版
    109孟森/著《明史讲义》中华书局2006年4月第一版
    1《梅兰竹菊画谱》 《艺苑掇英》编辑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7月
    2《中国艺术全鉴》 邹文/主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5月
    3《历代花鸟画精品集》上海博物馆/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故宫藏画精选》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著 1981年
    5《院体浙派绘画》单国强/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6《中国历代花鸟画经典》高云/策划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7《明代宫廷书画珍赏》 故宫博物院/编 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8《明清花鸟画集》徐湖平刘建平/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
    9《佛教文化辞典》任道斌/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
    10《清代宫藏书画集》全四册《唐宋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国书店出版发行
    11《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书店1982年3月第一版
    12《中国历代帝王录》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13《历代著录画目正统编》(美)福开森容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14《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刘九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月
    15《宋元花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16《梅竹双清》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17《墨花墨禽》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18《明代宫廷与浙派绘画选集》故宫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19《中国历代花鸟画选》袁烈州/编著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20《Flower—and—Bird Painting in Ancient China》 Editor in chief:Li Xiangping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2007.8
    21《南画大成》全十二册广陵书社2004年9月一版一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