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仲裁立法之法律冲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以中国体育仲裁立法中出现的法律冲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述分析了体育仲裁的涵义、性质和体育纠纷解决手段的优势,研究了我国竞技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文章认为,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已迫在眉睫;为完善中国体育法制建设,适应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应尽快设立体育仲裁制度。
     文章分析了中国体育仲裁立法的依据和相关法律文件,指出《体育法》是体育仲裁立法的直接依据,而《立法法》是体育仲裁立法的保障依据。《体育法》第33条规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办法和仲裁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是《立法法》第8条第9款规定“诉讼和仲裁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因此出现了两部法律之间的法律冲突。通过以法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体育法》和《立法法》关于体育仲裁立法的冲突是源自法律规则的相对稳定与社会生活变迁的矛盾。
     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体育仲裁立法中的法律冲突,并尝试提出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配套立法及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针对体育仲裁立法中存在的法律冲突,文章以立法基本原理和法律冲突解决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理论,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要从我国体育实践出发,面对体育仲裁立法中存在的法律冲突,有三种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1制定《体育仲裁法》;2修改《体育法》;3制定《体育仲裁暂行条例》,并对三种解决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文章最后指出:立法中应保持法的稳定性、变动性和连续性相结合,避免出现新的法律冲突,使我国体育法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国际接轨,并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egal conflict which appears by the Chinese sports arbitration legisl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 Through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 nature and sports advantage of the means of dispute resolution,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and China' s athletics to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he building of China' s sports arbitration system has been imminent.
     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Chinese sports arbitration legislation basis and the related legal document, pointed out that "Sports Law" is the sports arbitration legislation direct basis, but "Legislative Law" is the sports arbitration legislation safeguard basis. "Sports Law" Section 33 provides that "in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event of a dispute, by the sports arbitration body responsible for conciliation, arbitration. Arbitration for Sport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scope of the arbitration provisions by the State Council separately." But "Legislative Law" the 8th 9th article of stipulation "the lawsuit and the arbitration system can only make the law. " Thus emerged the conflict-of-laws. Through legal theor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the conflict-of-laws,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Sports Law" and "legislation"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Council on the conflict stems from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rule of law and social life changes of contradictions
     Council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against the existing conflict-of-laws, articles of legislation and the basic tenets of the la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ory, pointing out tha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country' s sports and practical. in the face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in conflict of laws, there are three kind of practical solution: 1 Develop a "Law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 2 revise "Sports Law"; 3 formulate "Sports Arbitration Temporary regul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ree kind of solution's advantages.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finally: In the legislation should maintain method the stability, the mobility and the continual disposition union, avoid presenting the new legal conflict, causes our country sports law system to consummate unceasingly, promotion sport cause continually, fast, healthy developmen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ail connection, and plays the positive role in our country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引文
1郁俊构建我国体育纠纷裁决机制的探讨 体育学刊2004年1期21页
    2宋军生论体育争端的非讼性裁决机制的建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5期41页
    3韩勇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4期57页
    4包玉秋 论我国体育仲裁立法的必要性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6期34页
    5张笑 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体育学刊2005年9期15页
    6汤卫东 对我国体育仲裁法律制度的设想 辽宁体育科技1997年5期31页
    7郭树理 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 法制论丛 2004年1期61页
    8于善旭、张剑等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 体育科学2005年2期4页
    9 苏明忠国际体育仲裁制度评介 中外法学 1996年6期
    10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6期1页
    11 黄世席奥林匹克赛事争议与仲裁 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
    12 沈黎勇美国体育仲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1期23页
    13 郁俊构建我国体育纠纷裁决机制的探讨 体育学刊2004年1期21页
    14 于善旭、张剑等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 体育科学2005年2期4页
    15 陈胜、李泽波对《体育法》有关体育仲裁规定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期31页
    16张杰 我国体育仲裁体系归属的立法体例研究 体育学刊2007年8期32页
    17 于善旭等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 体育科学2005年第2期第5页
    18 《体育科学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 郭树理体育纠纷的多元化救济机制探讨——比较法与国际法的视野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第500页
    20 冯萌 宋军生 论强制性体育仲裁形式的法律适用 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4期第30页
    21 黄世席 国际体育仲裁与强制性仲裁条款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7-19页
    22郭树理.体育纠纷的多元化机制探讨——比较法与国际法的视野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23韩新君 卫虹霞 对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基本属性的商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第30页
    24 于善旭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若干基础性难点问题辨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6韩勇 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期58页
    26徐继敏 行政处罚法的理论与实物 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7郭春玲张恩利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法律依据《体育仲裁制度论文集》2006年48页
    28罗嘉司体育仲裁立法依据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期25页
    29罗嘉司体育仲裁立法依据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月25-26页
    30沈秀莉论法律冲突及其消解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6期55页
    31马永双仲裁法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
    32于善旭张剑等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体育科学2005年第2期第5页
    33刘莘国内法律冲突与立法对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68-70页
    34苗连营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230-231页
    35张斌生仲裁法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51-52
    36徐永康法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17.220
    [1]郁俊 构建我国体育纠纷裁决机制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4年1期21页
    [2]宋军生 论体育争端的非讼性裁决机制的建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期41页
    [3]韩勇 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期57页
    [4]包玉秋论 我国体育仲裁立法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6期34页
    [5]张笑世 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5年9期15页
    [6]汤卫东 对我国体育仲裁法律制度的设想[J]辽宁体育科技1997年5期31页
    [7]郭树理 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J]法制论丛2004年1期61页
    [8]于善旭、张剑等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2期4页
    [9]苏明忠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评介[J]中外法学1996年6期
    [10]郭树理 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6期1页
    [11]黄世席 奥林匹克赛事争议与仲裁[M]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
    [12]沈黎勇 美国体育仲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期23页
    [13]陈胜、李泽波 对《体育法》有关体育仲裁规定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期31页
    [14]张杰 我国体育仲裁体系归属的立法体例研究[J]体育学刊2007年8期32页
    [15]郭树理 体育纠纷的多元化救济机制探讨——比较法与国际法的视野[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00页
    [16]冯萌 宋军生 论强制性体育仲裁形式的法律适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4期第30页
    [17]黄世席 国际体育仲裁与强制性仲裁条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7—19页
    [18]韩新君 卫虹霞 对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基本属性的商榷[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30页
    [19]于善旭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若干基础性难点问题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0]韩勇 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期58页
    [21]赵豫 论世界体育仲裁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第5期第13页
    [22]徐继敏 行政处罚法的理论与实物[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3]郭春玲 张恩利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法律依据[J]《体育仲裁制度论文集》2006年48页
    [24]罗嘉司 体育仲裁立法依据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期25页
    [25]沈秀莉 论法律冲突及其消解[J]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6期55页
    [26]马永双 仲裁法导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
    [27]刘莘 国内法律冲突与立法对策[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68—70页
    [28]苗连营 立法程序论[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230—231页
    [29]张斌生 仲裁法新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5卜52
    [30]徐永康 法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17—220
    [31]朱爱民 姚学进 陈铁龙 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现状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9期521页
    [32]肖海婷 当前体育法规研究的热点与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797页
    [33]李江 周玲美等 论体育仲裁的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期40页
    [34]兰仁迅 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与强制性[J]法学2004年11期11页
    [35]张芳芳 体育仲裁协议的法律特征思考[J]体育学刊2005年11期27页
    [36]于善旭 体育仲裁与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体系[J]法学2004年11期3页
    [37]何正兵 我国体育仲裁程序制度的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 期1457页
    [38]常乃军 陈远军 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仲裁法律的几点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期93页
    [39]许添元 关于构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期13页
    [40]高文景 关于完善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几点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期41页
    [41]肖海婷 李艳翎 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期9页
    [42]张春良 论奥运会体育仲裁程序[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期20页
    [43]张芳芳 论体育仲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2期44页
    [44]刘苏 体育仲裁的目标价值取向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期13页
    [45]田俊涛 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南都学坛2007年9期99页
    [46]龚德胜 王明辉 吴为宏 我国体育仲裁基本性质问题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7年l期22页
    [47]闫成栋 我国体育仲裁性质有关问题探讨[J]体育科学2007年3期72页
    [48]郭锐 张振龙 高雅静 我国体育仲裁制度构建中的几个关键选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期24页
    [49]韩敬全 我国体育仲裁制度中体现意思自治原理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6年9期34页
    [50]青维富 论法律保留原则对我国立法的意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7期l页
    [51]张锋 论立法法中的授权立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3期33页
    [52]胡增详 马英杰 论授权立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1期47页
    [53]王平祥 论我国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3期23页
    [54]张海燕 授权立法的效力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46页
    [55]翟朝阳 行政授权立法及其法律位阶[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1期3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