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及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犯罪从实质上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法律现象,而首先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被完全消灭,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进行控制与防范。而刑罚作为对犯罪否定性评价的基本手段,必须有其存在的正当化根源,这就是刑罚目的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罚目的应该是指刑事法律活动所有阶段所共同追求的目的,即通过刑罚制定、适用和执行等环节所希望达到的总体效果。古今中外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目的的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主要的学说依次有报应刑论、目的刑论、一体论以及由这三种理论衍生的其他各种具体的观念。我国关于刑罚目的通说采取的是目的刑论之下的双面预防论,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方面。这一通说无论从理论还是司法实践上来说,都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克服的问题。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理应总结、吸收报应刑论、目的刑论合理要素,同时对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作出有层次、有重点的安排,在此基础上走一体化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在刑罚制定阶段,将一般预防思想加以重点贯彻;到了刑事司法阶段,则需要坚持特殊预防和报应并重的观点;最后在刑罚具体执行阶段,特殊预防的思想则应该得到更多地强调。这种刑罚目的理论模式的选择,对于我国的刑罚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克服我国目前通说理论的缺陷,为我国刑罚存在的正当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而且,这一模式与现代刑法精神相吻合,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我国刑法任务的要求。
引文
1谢望原:《刑罚价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85页。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页。
    3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4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00页;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页;马克昌主编:《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5韩轶:《刑罚目的的构建与实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6《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173页。
    7赵秉志主编:《刑罚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页。
    8「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736页。
    9「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772页。
    10《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38页。
    11陈兴良:《刑法适用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
    12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3《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1页。
    14谢望原:《刑罚价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85页。
    15阮齐林:《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1页。
    16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83页。
    17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8「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19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下卷)(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20「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21「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22「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23参见「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到132页。
    24例如,他将生来犯罪人分为三类,并采取的相应措施为:(1)对尚未犯罪但有犯罪倾向的人实行保安处分,即预先使之与社会隔离;(2)对于具有犯罪生理特征者予以生理矫治,即通过医疗措施如切除前额、剥夺生机能等来消除犯罪的动因;(3)将危险性很大的人流放荒岛,终身监禁乃至处以死刑。这三项措施都是使潜在犯罪人丧失犯罪或再犯的能力或条件,故龙勃罗梭的刑罚理论被称之为剥夺犯罪能理论。
    25李斯特语。
    26同上。
    27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3月。
    28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29「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30「英」哈特:《惩罚与责任》,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31《荀子·正论》。
    32《晋书·刑法志》。
    33《商君子·刑法志》。
    34同上。
    35《韩非子·六反》。
    36韩轶:《刑罚目的的建构与实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37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3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38陈兴良:《刑法适用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39参见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40参见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294页。
    41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3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2页。
    42《晋书·刑法志》。
    43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页。
    44黄风:《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页。
    45阮齐林:《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6-287页。
    4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7页。
    47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48阮齐林:《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8页。
    49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50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3月
    51阮齐林:《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7页。
    52目前对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和赔偿问题,也是在这三个刑罚目的理论方向上加以研究和说明的。关于人权理论的说法,是作为刑法的任务被理解的。关于犯罪与刑罚规定和选择的经济分析,基本上是为了说明对某种刑罚目的理论的选择服务的。
    53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3月。
    54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3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5页。
    55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9页。
    56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到237页。
    57「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21页。
    58意」加罗法洛:《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59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60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3页。
    61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9页。
    62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71页。
    63「挪威」约翰尼斯·安德聂斯:《刑罚与预防犯罪》,钟大能等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64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5页。
    65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载《法学》2001年第3期。
    66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载《法学》2001年第3期。
    67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3月。
    68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页。
    69参见田文昌:《刑罚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页以下;邱兴隆、许章润:《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页以下;高铭喧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以下。
    70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1同上。
    7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73同上。
    74同上。
    75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3月。
    [1]谢望原:《刑罚价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马克昌主编:《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7]赵秉志主编:《刑罚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陈兴良:《刑法适用总则》(下卷)(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阮齐林:《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3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黄风:《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5]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田文昌:《刑罚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邱兴隆、许章润:《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高铭喧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韩轶:《刑罚目的的构建与实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4]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3月。
    [1]「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6]「英」哈特:《惩罚与责任》,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8]「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意」加罗法洛:《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挪威」约翰尼斯·安德聂斯:《刑罚与预防犯罪》,钟大能等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荀子·正论》。
    [3]《晋书·刑法志》。
    [4]《商君子·刑法志》。
    [5]《韩非子·六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