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视点看中日同形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往对于同形词的研究多从对照研究和误用分析的角度着眼,而鲜见利用假说和验证等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的习得研究。而且关于同形语的习得难易度的先行研究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论。本文尝试站在习得研究的立场上,首先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探求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对同形词的处理过程及习得难易度;在检验先行研究的结果的同时,其次探讨如何将检验结果运用到实际教育中。
     本文首先介绍了先行研究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构成。然后重点阐述了本研究采用的同形词定义及构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句子正误判断实验,明辨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同形词习得实情。最后基于对同形词指导现状的分析,对如何将第3章的结论应用于实际教学提出建议。
     在本研究中,①首先根据问卷调查,分析了学习者对同形词习得的意识以及学习同形词时采用的学习方略。②根据句子正误判断实验,分析出了各个类型的同形语的习得难易度。此外,通过实验还知道不管学习者的日语水平高低,在处理同形词时,都是汉语表象优先活性化,从而发生母语转移;随着熟练程度提高,对汉语表象的抑制随之增强,误用率和反应时间都有下降,但母语转移不会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结论,对同形词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①以不同点为重点来指导;②根据日语熟练程度来指导③根据学习者的同形语处理特征来指导;④培养学生的能动性;⑤编写教材时考虑到同形词的问题。
     但是,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别的同形词的反应时间的明显差异,未能做出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希望今后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引文
[1]#12
    [2]#12
    [3]文化厅.中国语と对应する汉语.东京:大蔵省印刷局,1978:1-65
    [4]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52(3):19-23
    [5]#12
    [6]#12
    [10]陈刚.中日两字汉语词的对照研究.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7):75-76
    [11]#12
    [12]#12
    [15]林成虎.中日同形异义词辨析.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
    [16]菱沼透.中国语と日本语の言语干涉—中国人学习者の误用例—.日本语教育,1980,42(2):58-72
    [20]#12
    [21]#12
    [26]香坂顺一.中国语の单语の话 语汇の世界.东京:光生馆,1983,12-13
    [28]森敏昭,中条和光.认知心理学キ一ワ一ド.东京:有斐阁,2005
    [29]海保博之,柏崎秀子.日本语教育のたぬの心理学.东京:新曜社,2002,97-121
    [30]羽渕由子,松见法男.第2言语の单语处理モデルの动向.広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 第二部,2000,49(3):171-177
    [31]大塚秀明.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筑波大学外国语教育论集,1990,56(12):327-337
    [32]木村宗男.日本语教授法の基本问题—对訳法·直接法—.讲座日本语教育,1975;11:47-59
    [38]王映哲,笠原ゆう子.母语干扰对中日同形词理解与翻译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86-88
    [39]胡稹.日译汉中词汇照搬问题的探讨——以<日本展望>为例.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13(2):30-34
    [40]黄莺.日语汉字词汇教育——以中日同形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8):P82-85
    [41]黄力游,林翠芳.日汉同形异义词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2]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社株式会社.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3]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1-4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