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将其置于学校教育的首位。日本的道德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观念、日本式的集体主义及武士道精神都在日本的道德教育中有所体现。
     在明治维新时期,道德教育是通过修身课来进行的,虽然在此期间,日本的洋务派一直在推进日本的科技和文化向西方社会转型,但是在保守派的努力下,日本的修身课却一直坚持以传统的日本道德观念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日本式的道德教育。明治维新末期,由于修身课沦为了军国主义宣传的工具,所以传统文化对日本的道德教育走入歧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作用。
     二战后,日本社会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日本的道德教育虽然在美国的干涉下一度消失,但是随着日本的重新崛起,传统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样,传统文化对日本当代的道德教育的影响也是亦正亦负的。一方面,日本传统文化不但对日本的教育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日本的经济高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保证,另一方面,文化中的一些不良思想观念也是青少年产生道德危机现象的元凶。
     纵观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发现,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一直在道德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都是值得我国的道德教育界学习和借鉴的。
The most important school education is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highly valued in Japan since the Meiji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s deeply affect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s, such as the conception of harmoniousness and the collectivism with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irit of bushido.
     During the Meiji Period, moral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the lesson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In the meantime, westernization group were promoting the west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but conservative wing adhered to traditional moral values. Ultimately, the conservatives prevailed and students were educated about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with Japan character by the course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ok so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urse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which had degenerated into propaganda tools of militarism at the end of Meiji Period.
     After World War II, Japanese society stepped into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moral education was growing with the resurgence of Japan, although moral education once disappeared in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influenc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ides. One side was that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prompted t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s education but also provided a well education element for 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ther side was that some bad idea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for adolescents’moral crisis.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adolescents’moral education, we can find that Japan is a very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The traditional moral values have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in Japan’s moral education. These are worth while to learn and discuss.
引文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143页。
    ②史朝著:《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8页。
    ①王智新、潘立:《日本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45页。
    ①[日]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张琼华、许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①[日]押谷由夫:《新しい道徳教育の理念と方法夢と螹扔職荬颏悉挨唷罚瑬|洋館出版社,1999年。
    ②[日]《广辞苑》,第五版,岩波書店,2005年。
    ②[日]《广辞苑》,第五版,岩波書店,2005年。
    ①[日]《日本大百科全書》,小学館,2008年。
    ②[日]文部科学省:《小学生学習指導要領》, 2003年,改正版。
    ①赵坚:《和: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香港文汇报,2010年1月6日。
    ①张德伟:《日本教育特质的文化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5页。
    ①李国庆:《日本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81页。
    ①李国庆:《日本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92页。
    ①[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35页。
    ①史朝著:《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6—97页。
    ①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
    ①[日]押谷由夫、内藤俊史ほか:「道徳教育」教職専門シリーズ6,ミネルヴァ書房,1998年,62頁。
    ①[日]倉田侃司、山崎英則ほか:「新しい道徳教育」,ミネルヴァ書房,1989年,68頁。
    ②[日]稲葉宏雄:「基礎からの道徳教育」,福村出版,1986年,18頁。
    ①[日]倉田侃司、山崎英則ほか:「新しい道徳教育」,ミネルヴァ書房,1989年,68頁。
    ②梁忠义:《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1页。
    ①[日]海後宗臣ほか:日本教科書大系近代編第3巻修身(3),講談社,1962年,631-633頁。
    ①史朝著:《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5页。
    ①王智新、潘立:《日本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44页。
    ①远藤芳倍:《日本战后道德教育政策的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外国教育研究》,1983年第2期。
    ②吴潜涛:《日本道德教育的战后演变及其现行改革》,《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3期。
    ①饶从满、宋海春:《战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嬗变》,《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①[美]埃德温·奥·赖肖恩:《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8页。
    ①梁忠义:《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34页。
    ②[日]「期待される人間像」昭和41年10月31日中央教育審議会答申「後期中等教育の拡充整備について」別記。
    ①梁忠义:《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335页。
    ①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17页。
    ①[日]《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大藏省印刷局,1998年,105頁。[日]《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大藏省印刷局,1998年,117頁。
    ①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商务印书馆,115页。
    ②[美]贝拉:王晓山、戴茸译,《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三联书店,1998年,第111页。
    ①杨淑媛:《民族性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①文部省:平成18年「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6頁。
    ②文部省:平成18年「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7頁。
    ①文部省:平成18年「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16頁。
    ①総務省:「いじめ·登校拒否·校内暴力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平成10年4月。
    ①[美]沃尔夫:庞玉林、胡振平、李国臣译,《日本经济飞跃的秘诀》,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16页。
    ②戴季陶:《日本论》,台湾故乡出版社,1987年,第40页。
    ①崔世广:《现代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变化趋势》,《日本学刊》, 2000年6期。
    ①ベネッセ教育研究所:「モノグラフ高校生VO52援助交際」,13頁。
    ①杨学斌:《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①卞崇道:《从“脱亚入欧”到“重新入亚”》,《哲学研究》,1992年,第12期。
    ②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2页。
    ①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86页。
    ①吕晓艳:《人人当“官”,班长轮流,中小学生“官”难选》,生活报,2005年10月17日。
    ①石勰平,张倩苇:《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1]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7年。
    [2]陈永明主编:新世纪日本中小学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年。
    [3]王智新,潘立:日本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李国庆:日本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5]史朝: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6]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
    [7] [日]藤田英典:张琼华,许敏译,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8]陈永明: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9]张德伟:日本教育特质的文化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0]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
    [11]朱永新:当代日本中学生与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2]杨伟:日本文化论,四川:重庆出版社, 2008年。
    [13]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4]戴季陶:日本论,台湾故乡出版社, 1987年。
    [15]梁忠义: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6]梁忠义: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17] [美]沃尔夫:庞玉林,胡振平,李国臣译,日本经济飞跃的秘诀,军事译文出版社, 1985年。
    [18] [美]塞缪尔·亨廷顿: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2002年。
    [19]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 1990年。
    [20] [美]贝拉:王晓山,戴茸译,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三联书店, 1998年。
    [21] [美]埃德温·奥·赖肖恩: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 (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992年。
    [22] [日]山本常朝:李冬君译,叶隐闻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3] [日]水原克敏:方明生译,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
    [24] [日]小寺正一:道徳教育を学ぶ人のために,世界思想社, 2001年。
    [25] [日]押谷由夫内藤俊史ほか:道徳教育教職専門シリーズ6,ミネルヴァ書房。
    [26] [日]文部省: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大蔵省印刷局, 1998年。
    [27] [日]文部省: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大蔵省省印刷局, 1998年。
    [28] [日]海後宗臣ほか:日本教科書大系,近代編第3巻修身(3),講談社, 1962年。
    [29] [日]横山利弘:道徳教育とは何だろうか,暁教育図書, 2007年。
    [30] [日]稲葉宏雄:基礎からの道徳教育,福村出版, 1986年。
    [31]杨民: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教育的中日比较,比较教育研究, 1998年第1期。
    [32]于海君:日本传统文化特点及成因试析,延边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
    [33]高增节: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日语学习, 2000年第12期。
    [34]邵彩玲: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特征,日本问题研究, 2002年第3期。
    [35]刘嘉: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继续教育研究, 2006年第5期。
    [36]焦佩蝉:日本德育改革新动向—‘心的教育’浅析,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37]崔世广: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学刊, 1995年第5期。
    [38]崔世广: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周期,日本学刊, 1996年第4期。
    [39]夏鹏翔:日本战后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改革,课程教材教法, 2003年第8期。
    [40]程晋宽:论日本道德教育的传统及其面临的问题,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年第10期。
    [41]王玲:日本‘过劳死’社会现象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42]宋东亮:刍议日本传统文化之精神特质与历史功能,河北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
    [43]史忠媛: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曾巧林:日本战后道德教育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王映哲:教育改革中的日本道德教育演进及启示,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6]崔崟:从集团性看日本文化,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4年第1期。
    [47]曹能秀:当代日本小学和初中的道德时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11期。
    [48]苏寄苑:日本道德教育特色,外国教育研究, 2001年第2期。
    [49]李文英:二十一世纪日本教育发展展望,日本问题研究, 1999年第3期。
    [50]王丽荣: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5期。
    [51]远藤芳倍:日本战后道德教育政策的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外国教育研究, 1983年第2期。
    [52]吴潜涛:日本道德教育的战后演变及其现行改革,道德与文明, 2001年第3期。
    [53]杨淑媛:民族性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4]苏寄宛:当代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
    [55]杨学斌: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 2002年第9期。
    [56]汤国华: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及其演变,日本问题研究, 1997年第2期。
    [57]石勰平,张倩苇: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比较教育研究, 1995年第5期。
    [58]于伟:发达国家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特点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1997年第1期。
    [59]饶从满,宋海春:战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嬗变,外国教育研究, 1996年第1期。
    [60]于江波:日本的教育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日本问题研究, 1998年第3期。
    [61]崔世广:现代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变化趋势,日本学刊, 2000年第6期。
    [62]卞崇道:从“脱亚入欧”到“重新入亚”,哲学研究, 1992年第12期。
    [63]百度百科:文化的起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 2007年10月22日上载,2009年10月8日下载。
    [64]陆沅:人人都是班干部——儿子在日本上小学之二, http://old.blog.edu.cn/user4/275889/archives/2008/2060151.shtml 2008年3月4日上载,2009年12月9日下载。
    [65]索有百科:传统文化, http://www.soouo.com/baike/2256.htm 2007年2月11日上载, 2009年9月10日下载。
    [66]百度百科:道德定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53.htm 2006年4月21日上载, 2009年8月3日下载。
    [67]互动百科:日本武士道精神, http://www.hudong.com/wiki/%E6%97%A5%E6%9C%AC%E6%AD%A6%E5%A 3%AB%E9%81%93%E7%B2%BE%E7%A5%9E 2007年3月24日上载, 2009年10月9日下载。
    [68]仁苏罗:武士道等日本论中日本人忠诚的传统观点的片面性分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83138.html 2007年3月4日上载,2009年11月2日下载。
    [69]胡晓丁:日本校园暴力呈低龄化趋势, http://info.jsfao.gov.cn/xxzx/NewsDetail.asp?NewsID=13463 2008年1月8日上载, 2009年11月5日下载。
    [70] [日]文部省:「平成16年度豊かな体験活動推進事業」-推進地域?推進校の指定について,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16/08/04083002.htm 2005年10月3日上载, 2009年12月1日下载。
    [71] [日]筑波大学附属駒場中?高等学校,水田学習の総合学習,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ugai/houshi/jirei/03071401/025.pdf 2005年10月3日上载,2009年12月3日下载。
    [72] [日]文部省:「小学校道徳教育指導要領」,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syo/dou.htm 2008年7月2日上载, 2009年11月10日下载。
    [73] [日]文部省:「中学校道徳教育指導要領」,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chu/dou.htm 2008年7月2日上载, 2009年11月10日下载。
    [74] [日]フリー百科事典,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 2006年7月9日上载,2009年9月5日下载。
    [75]吕晓艳:人人当“官”,班长轮流,中小学生“官”难选,生活报, 2005年10月17日。
    [76]赵坚:和: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香港文汇报, 2010年1月6日。
    [77] [日]广辞苑,第五版,岩波書店, 2005年。
    [78] [日]日本大百科全書,小学館, 2008年。
    [79] [日]「期待される人間像」中央教育審議会答申「後期中等教育の拡充整備について」別記,昭和41年10月31日。
    [80] [日]文部省:「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平成18年。
    [81] [日]総務省:「いじめ?登校拒否?校内暴力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平成10年4月。
    [82] [日]ベネッセ教育研究所:「モノグラフ高校生VO52援助交際」,200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