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敬语教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敬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双重角色,并未引起世界汉语汉教学同仁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内,对现代汉语敬语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敬语的教学状况。
     本文运用文献法,借用各种词典及有关论著对“敬语”的解释,阐明敬语的内涵。运用调查法总结出教材中的常见敬语,分析敬语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等级划分情况。提倡运用比较法将汉语敬语与日语、英语敬语进行对比分析。
     调查对外汉语敬语教学的现状,总结敬语教学的有效方法,阐述敬语使用的偏误。但由于对敬语研究得不够,敬语的教学也未受到重视。完善对外汉语敬语的教学状况,是学术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Chinese honorific has rich manifestation. It transmits the respect by means of the glossary, the sentence pattern, the language body and so on in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uman relations to carry on smoothly. People have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modern Chinese honorific although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human relations. Especially in foreign Chinese educational world, there are a lot of honorific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however, the honorific teaching consciousness is really very weak. Leaders and teachers of the discipline have not clear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honorific teaching as the two kinds of roles, which are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al tea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 is imperfect, and the inter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re also le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nhance peoples’recognition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honorific. The investigation counted the honorifics appeared in the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since 1950s (most of which are lately ten years present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We classified them and gave each an example, opened out their characteristic in use. We also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norific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t status and function of honorific teaching. And we put forward proposal and the tentative plan for later honorific teaching at las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roughly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e expounded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goal of this topic, pointed out the research histo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Chinese honorific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topic. We also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mentality and the research technique of the topic.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ultidimensional inspection of modern Chinese honorific. Here we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honorific, classified the honorifics which are common in teaching material in detai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such as glossary, sentence pattern, phrase etc, and gave each of them an example.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honorifics’language uses. We analyzed the restriction factor of the use of honorific, and introduced many kinds of functions of the expression.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norific teach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ed situation in teaching material, and studied the rank division situation in Chinese proficiency gloss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rank program. We also elucidated the goal,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of honorific teaching, and analyzed the faults of the use of honorific.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sidering and suggestion about the honorific teaching. We expatiated on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honorific teaching.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in view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honorific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a short conclusion in the end.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topic is honorific together with honorific teaching in the introduction. The goal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 of honorific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honorifics appear in teaching materials, serves the teaching ultimately. There has been a batch of works about honorific research since 1970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much of them are results about the glossary study as well a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on honorific. While this article just broke though the research ambit of former work to study the system of modern Chinese honorific together with honorific teaching, from the angl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final goal is to instruct the teaching. It is just the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We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of honorific according to many dictionaries and authorities such as Cihai, Chinese Big Dictionary, reverse order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Chinese Grammar Rhetoric Dictionary, Modern Linguistics Dictionary and so on, in which the word“honorific”is explained. Finally, we defined honorific that it is a language form that communicator express the respect to other people though the method that use appropriate suitable glossary, sentence pattern, language body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class of the human relations object as well as relations with own in human relations process. According to this definition, we divided the honorifics appear in teaching material into three kinds thr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lossary, sentence pattern and language body. Each kind we subdivided again and gave example simultaneity. The glossary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honorific. It branches out the pronoun honorific, nominal honorific, the verbal honorific and the phrase of honorific. There into, the nominal honorific and the verbal honorific are the main part. The nominal honorific is divided into the general term honorific and the name noun honorific; while the verbal honorific and the phrase each one divides into two parts according to honor and humility. There are illustrative sentences selected from teaching material for most of the honorifics list in the article.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use of honorific is restricted by two factors, the main body of human relations and the social gathering. The main body of human relations is the student abroad, whose peculiarity is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context. Not only can honorific express respect, but also conveys many other sentiments such as polite, satire, estrangement, josh, cordiality etc.
     The key point of the article is to realize and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onorific teaching. The honorific shows itself more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at spoken language is in the majority; It also presents the distribution that widespread but shallow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while deep and thorough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social culture. The article enumerated the honorifics that are appeared in Chinese proficiency gloss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rank program by the rank divided. We discovered the division of glossary rank is unreasonable; otherwise, the word quantity of the Program is somewhat low. It carried o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object and principia of honorific teaching in the article, cleared about the teaching goal that“trains the foreigner s’communicating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Chinese with normative Chinese, apprehend Chinese culture and be friendly with us.”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four teaching principles must be followed: the teaching needs to follow proceeds in an orderly way, the teaching should be united with the practice, teach in all kinds of scenes and the culture contrasting. It also summarized four teaching methods: carry on the cultur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uman relations of cross culture; summarize the rules of honorific, and teach students with strategy; carries on honorific teaching united with linguistic environment; carries on honorific teaching making use of the transporting theory of study.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condition of the falsely use of honorific,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reason for error concluded by Lu Jianji and Liu Xun.
     We wo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honorific teaching until we make it clear that the honorific teaching acts dual roles, which are the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is area of honorific using and teaching at present, which are the honorific abusing and misusing as well as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 honorific teaching. Therefore, w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which appeal to the society for enhanc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honorific using, remind the general scholars and teacher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clear of the mentality, and clearly recognize the necessity of study about honorific and the importance of honorific teaching. Especially, we hope that the foreign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 can have the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method, the setup of curriculum and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By these methods, the honorific teaching can receiv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become more perfect.
     By the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rticle, I hope it can give people more explicit real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honorific which can remind the academic circles, especially the foreign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onorific teaching. And it will be able to play a certain model role for the later honorific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引文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 年第 3 版。
    
    ①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4187 页。
    ②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1159 页。
    ③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5),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年 11 月第 1 版,490 页。
    ① 张涤华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年 6 月第 1 版,234、235 页。
    ② 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年 5 月第 1 版,89 页。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7 年 12 月第 1版,983 页。
    ④ 陈松岑:《礼貌语言初探》,商务印书馆,1989 年 3 月第 1 版,4 页。
    ⑤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 年 12 月第 1 版,173 页。
    ⑥ 陈慰主编:《英汉语言学词汇》,商务印书馆,1998 年 5 月第 1 版,110 页。
    ⑦ 沈悦:《现代汉语敬语系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1 页。
     ① 沈悦:《现代汉语敬语系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35 页。
    ①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82 页。
    ②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年 9 月第 1 版,23 页。
    ③陈俊森、樊葳葳主编:《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 月第 1 版, 11 页。
    
    ① 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 版,43 页。
    ②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147 页。
    ①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4 页。
    ②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59 页。
    ③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61 页。
    ④ 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上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 月第 1 版,152 页。
    ①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80 页。
    ② 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 月第 1 版,30 页。
    ③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07 页。
    ①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366 页。
    ②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54 页。
    ③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102 页。
    ④ 沈悦:《现代汉语敬语系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3、4 页。
    ⑤ 沈悦:《现代汉语敬语系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3、4 页。
    ⑥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31 页。
    ⑦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57 页。
    ⑧ 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二系:《高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1 版,1 页。
    ① 彭志平、赵冬梅:《汉语阅读教程》(一年级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 版,180 页。
    ②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218 页。
    ③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80 页。
    ④ 马树德主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28 页。
    ⑤ 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 版,129 页。
    ⑥ 梁霞、王学松:《高级汉语课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2 月第 1 版,92、93 页。
     ①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年 9 月第 1 版,335 页。
    
    ①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14 页。
    ②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2 页。
    ③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53 页。
    ④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95 页。
    ⑤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 页。
    ⑥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120 页。
    ⑦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汉语教科书》,时代出版社,1958 年 9 月第 1 版,133 页。
    
    ①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105 页。
    ②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446 页。
    ③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408 页。
    ④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31 页。
    ⑤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247 页。
    ① 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课本》(第四册),外文出版社,1980 年第 1 版,183 页。
    ② 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课本》(第三册),外文出版社,1980 年第 1 版,24 页。
    ③ 北京语言学院:《汉语课本》(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77 年 8 月第 1 版,75 页。
    ④ 北京语言学院:《汉语课本》(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77 年 8 月第 1 版,265 页。
    ⑤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154 页。
    ⑥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152 页。
    ①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43 页。
    ②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汉语教科书》,时代出版社,1958 年 9 月第 1 版, 181页。
    ③ 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课本》(第四册),外文出版社,1980 年第 1 版,184 页。
    ④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418 页。
    ⑤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74页。
    ⑥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179 页。
    
    ①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366 页。
    ② 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 版,43 页。
    ③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86 页。
    ④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第四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4 页。
    ⑤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227 页。
    ⑥ 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 版,43 页。
    ⑦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500 页。
    ①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275 页。
    ②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355 页。
    ③ 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 月第 1 版,29 页。
    ④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247 页。
    ⑤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349 页。
    ⑥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332 页。
    ⑦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259 页。
    ⑧ 马树德主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1 页。
    ①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154 页。
    ②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79 页。
    ③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8 页。
    ④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359 页。
    ⑤ 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 版,153 页。
    ⑥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74页。
    ⑦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34 页。
    ① 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二系:《高级汉语教程》(上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年 1 月第1 版,279 页。
    ②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80 页。
    ③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62 页。
    ④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80 页。
    ⑤ 马树德主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32 页。
    ⑥ 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 版,46 页。
    ⑦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102 页。
    ⑧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92 页。
    ⑨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74页。
    ① 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二系:《高级汉语教程》(上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年 1 月第1 版,136 页。
    ② 李德津、李更新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年 8 月第 1 版,16 页。
    ③ 李德津、李更新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年 8 月第 1 版,19 页。
    ④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54 页。
    ⑤ 黄政澄主编:《新编汉语教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 年 8 月第 1 版,422 页。
    ⑥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502 页。
    ⑦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165 页。
    ⑧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4 页。
    ⑨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45 页。
    
    ① 马树德主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31 页。
    ②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56 页。
    ③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一年级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86 页。
    ④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309 页。
    ⑤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50 页。
    ⑥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76 页。
    ① 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280 页。
    ②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227 页。
    ③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275 页。
    ④ 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 月第 1 版,246 页。
    ⑤ 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二系:《高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1 版,69 页。
    ⑥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07 页。
    ①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68 页。
    ②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43 页。
    ③ 黄政澄主编:《新编汉语教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 年 8 月第 1 版,311 页。
    ④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19页。
    ⑤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408 页。
    ⑥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359 页。
    ⑦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2 页。
    ⑧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56 页。
    ⑨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8 页。
    ① 黄政澄主编:《新编汉语教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 年 8 月第 1 版,311 页。
    ② 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182 页。
    ③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119页。
    ④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4 页。
    ⑤ 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43 页。
    ⑥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06 页。
    
    ① 李德津、李更新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年 8 月第 1 版,16 页。
    ② 黄政澄主编:《新编汉语教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 年 8 月第 1 版,311 页。
     ①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年 1 月第 1 版,110 页。
     ① [韩]任美宣:《现代中韩敬语表现对比研究》,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3,31 页。
    ② 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1 月第 1 版,246 页。
     ①李英:《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个问题》,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 年第 4 期,33页。
     ① 国家汉办:《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 版,1 页。
     ① 徐甲申:《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的异同》,载《语言文字应用》1998 年第 4 期,17 页。
    ① 林艳、何寿鹏:《日、英、汉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表达方式》,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 5 期, 75 页。
    ② 孙芳琴:《中西跨文化礼貌用语语用探析》,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3期, 87 页。
    ① 林艳、何寿鹏:《日、英、汉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表达方式》,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 5 期, 75 页。
    ② 牛盈盈:《中日敬语比较》,载《丽水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60 页。
    ③ 邢襄平:《汉英文化差异二则:日常谈话与敬语谦词》,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 5 期, 92 页。
    ① 梅立崇:《谈文化与词汇教学》,载《语言文字应用》1993 年第 1 期,26 页。
    ② 梅立崇:《谈文化与词汇教学》,载《语言文字应用》1993 年第 1 期,26 页。
     ① Longman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1987 年版)转引自沈履伟:《跨文化词汇的语义语用问题》,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 年第 1 期,59 页。
    ②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217 页。
     ①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319 页。
     ① 李克谦、胡鸿主编:《交际文化汉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107 页。
    ① 黄政澄主编:《新编汉语教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 年 8 月第 1 版,311 页。
    ②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444 页。
    ① 姜丽萍:《试论学习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载《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3 期,27 页 。
    ② 苏德昌:《日汉敬语的比较与翻译》,载《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 年第 3 期,18 页。
    ③ 姜丽萍:《试论学习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载《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3 期,28 页。
    ① 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281 页。
    ② 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282 页。
    ①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年,191 页。
    ②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年,13 页。
    
    ① 杨松波:《中日敬语比较》,载《日语知识》1998 年第 2 期,21 页。
    ②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195 页。
    
    ① 王建勤:《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载《世界汉语教学》1995 年第 3 期,41 页。
    ②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7 月第 1 版,14 页。
     ①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7 月第 1 版,20 页。
    ①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130、131 页。
    ①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131 页。
    ② 同上
    ③ 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 年第 1 期,24 页。
    ④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年第 3 期,17 页。
    ⑤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129 页。
     ①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内部发行),1996 年,21 页。
     ① 沈悦:《现代汉语敬语系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37 页。
    1.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汉语教科书》,时代出版社,1958 年 9 月第 1 版。
    2. 北京语言学院:《汉语课本》,商务印书馆,1977 年 8 月第 1 版。
    3. 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课本》,外文出版社,1980 年第 1 版。
    4. 北京语言学院:《实用汉语课本》, 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
    5. 胡裕树主编:《今日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
    6. 李德津、李更新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8 月第 1 版。
    7. 杨寄洲主编:《初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月第 1 版。
    8. 黄政澄主编:《新编汉语教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年 8月第 1 版。
    9. 李克谦、胡鸿:《交际文化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版。
    10.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
    11.彭志平、赵冬梅:《汉语阅读教程》(一年级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 版。
    12.王健昆:《汉语精读课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
    13.黄晓颖主编:《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1 版。
    14.李秀兰、丁芳云、吕瑜辉编,郁苓译:《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初级汉语会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 10 月第 1 版。
    15.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初级),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月第 1 版。
    16.王国安主编:《标准汉语教程》(中级),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 9月第 1 版。
    17.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听和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年第 1 版。
    18.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上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87 年第 1 版。
    19.原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二系:《中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 版。
    20.刘立新:《中级口语听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
    21.李增吉主编:《新编中级汉语口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月第 1 版。
    22.宋乐永主编:《中级汉语读写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1 月第 1 版。
    23.刘颂浩、黄立、张明莹:《中级汉语阅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 1 版。
    24.杜容主编:《汉语中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5 月第 1 版。
    25.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二系:《高级汉语教程》(上、中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年 1 月第 1 版。
    26.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二系:《高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 1 版。
    27.粱霞、王学松:《高级汉语课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2 月第 1 版。
    28.姜德梧主编:《高级汉语教程》(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月第 1 版。
    29.马树德主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月第 1 版。
    30.杨瑞、李泉:《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月第 1 版。
    31.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年 7 月第 1 版。
    32.胡有清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 2 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月第 1 版。
    33.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年6 月第 1 版。
    3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年 7月第 1 版。
    35.赵永新:《语言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
    36.李开:《汉语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 月第 1 版。
    37.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内部发行),1996 年。
    38.李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 7 月第 1版。
    39.李杨:《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11 月第 1 版。
    40.李杨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 月第 1 版。
    41.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版。
    4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1 版。
    43.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7 月第 1 版。
    44.赵永新主编:《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年 7 月第 1 版。
    45.崔永华主编:《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年 7 月第 1 版。
    46.周健:《对外汉语语感教学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版。
    47.杨寄洲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48.杨寄洲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49.赵建华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50.孙瑞珍主编:《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0 月第 1 版。
    51.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汉语 8000 词词典》,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 版。
    5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5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及附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54.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年 6 月第 1 版。
    55.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第 1 版。
    56.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 月第 1 版。
    57.陈俊森、樊葳葳主编:《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 月第 1 版。
    58.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第 1 版。
    59.王菊泉、郑立信:《英汉文化对比研究:1995-2003》,上海外语教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60.王秀文主编:《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年 2月第 1 版。
    6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年 1 月第1 版。
    62.[美]萨莫瓦:《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 版。
    63.[德]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第 1 版。
    6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5 月第 1 版。
    6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年 9 月第 1 版。
    66.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年 1 月第 1 版。
    67.刘金才:《现代日语敬语用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 1 版。
    68.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语言文化论集》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 月第 1 版。
    69.胡孟圣:《如何用敬语》,大连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70.刘金才:《敬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年 5 月第 1 版。
    71.[韩]任美宣:《现代中韩敬语表现对比研究》,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72.沈悦:《现代汉语敬语系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4 年
    73.洪成玉:《谦词敬词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 年 10 月第 1 版。
    74.张志毅:《敬谦语》(审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版。
    75.刘宏丽:《现代汉语敬谦辞》,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 1 版。
    76.冯汉骥著,徐志诚译:《中国亲属称呼指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 1 版。
    7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年 5 月第 1 版。
    78.侯明君:《应用语言学词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年 1 月第 1 版。
    79.《汉英对照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汉英对照现代汉语词典》,南方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80.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8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年 11 月第 1版。
    82.张涤华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年 6 月第1 版。
    83.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年 5 月第 1 版。
    84.陈慰主编:《英汉语言学词汇》,商务印书馆,1998 年 5 月第 1 版。
    85.[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 年 12 月第 1 版。
    8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 年 7 月第 4 版。
    8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务印书馆 ,1989 年 4 月第 1 版。
    8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7 年 12 月第 1 版。
    89.陈松岑:《礼貌语言》,商务印书馆,1989 年 3 月第 1 版。
    90.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 8 月第 1 版。
    91.柳肃:《礼的精神》,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年第 1 版。
    92.许光华主编:《中国文化概要》,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年 3 月第 1版。
    93.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科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 版。
    9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 年 8 月第 1 版。
    95.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 6 月第 1 版。
    96.胡明扬、金天相:《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10 月第 1 版。
    97.高长江:《文化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年 3 月第 1 版。
    98.夏中华:《交际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年 9 月第 1 版。
    99.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年 10 月第 1 版。
    100.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年 5 月第 1 版。
    101.束定芳主编:《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 月第 1 版。
    10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年 7 月第 1 版。
    103.刘伯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第 1版。
    104.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月第 1 版。
    105.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第一辑,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
    106.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第二辑,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
    107.北京语言学院汉语学院:《语言文化教学论文集》第一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年 5 月第 1 版。
    108.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 1 版。
    109.罗伯特·W·布莱尔编著,许毅译:《外语教学新方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年 5 月第 1 版。
    110.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主编:《解读教与学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第 1 版。
    1.尹苏、赵文静:《文化差异,跨文化语言交际与外语学习》,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年第 2 期。
    2.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载《语言文字应用》1992 年第 3 期。
    3.孙芳琴:《中西跨文化礼貌用语语用探析》,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3 期。
    4.王建勤:《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学习者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载《世界汉语教学》1995 年第 3 期。
    5.田惠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西方文化背景》,载《外语教学》1993年第 2 期。
    6.沈屡伟:《跨文化词汇的语义语用问题》,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第 1 期。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 6 期。
    8.王魁京:《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问题的多面性》,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6 期。
    9.王映哲:《敬语的正确使用及其语言效果》,载《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第 6 期。
    10.张晓宁:《浅谈日语敬语教学》,载《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 年第 2 期。
    11.胡振平:《敬语和语言体系》,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 年第1 期。
    12.苏德昌:《日汉敬语的比较与翻译》,载《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 年第3 期。
    13.李汝松:《谈日语的敬语》,载《外语教学》1980 年第 1 期。
    14.袁晓凌:《浅谈中日文敬语的差异》,载《日语知识》2002 年第 6 期。
    15.张正军:《日语敬语教学法》,载《云南高教研究》1994 年第 1 期。
    16.张敏伶、冯良珍:《中日敬语文化对比及日语教学》,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 年第 4 期。
    17.牛莹莹:《中日敬语比较》,载《丽水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
    18.林艳、何寿鹏:《日、英、汉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表达方式》,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 5 期。
    19.罗国忠:《现代中日敬语比较》,载《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 年第2 期。
    20.韩 慧:《中日敬语的比较》,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9 年第 1 期。
    21.王石敏:《中日语言文化特征比较》,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 年第5 期。
    22.傅继华、文映宇:《汉英文化差异二则:隐私语敬语谦词》,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 期。
    23.邢襄平:《汉英文化差异二则:日常谈话与敬语谦词》,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
    24.刘超班:《〈尚书〉敬语论》,载《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 年第 2 期。
    25.刘超班:《古代汉语表敬语素的特点及其类型》,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3 期。
    26.刘超班:《敬语起源的猜想》,载《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 年第 4期。
    27.王金芳:《试论中国古代敬语的特点》,载《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 4 期。
    28.李振铎:《礼貌语言种种》,载《逻辑与语言学系》1985 年第 6 期。
    29.粟季雄:《谦称和尊称》,载《语文月刊》1991 年第 10 期。
    30.王泽鹏:《〈现代汉语词典〉的敬谦辞》,载《辞书研室》1993 年第 3期。
    31.吴小如:《长辈对晚辈的谦称》,载《语文建设》1995 年第 6 期。
    32.伍铁平:《礼貌语言中的词汇(类型和词源对比)》,载《语文研究》1982年第 2 期。
    33.肖 莉:《汉语的言语礼节特点》,载《修辞学习》1998 年第 2 期。
    34.徐振礼:《丰富多变的敬称》,载《修辞学习》1984 年第 1 期。
    35.杨应芹:《谈谈汉语称谓》,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 3 期。
    36.张寿康:《浅谈礼貌语言兼及“您们”的用法》,载《语文研究》1981年第 2 期。
    37.符淮青:《敬语如何表“敬”》, 载《语文建设》1992 年第 1 期。
    38.王魁京:《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与第二语言的教学》,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年第 6 期。
    39.李祥坤:《交际文化与语言教学》,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年第 5 期。
    40.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载《中国语文》1988 年第 2 期。
    41.高志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兼论文化差异与语言教学》,载《河北师范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4 期。
    42.叶 鸣:《文化异同与交际语言教学》,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4 期。
    43.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载《汉语学习》1992年第 2 期。
    44.李树新:《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 年第 3 期。
    45.易洪川:《汉语的礼貌原则与交际文化》,载《语文建设》1991 年第 8期。
    46.张庆云:《义位的民族个性》,载《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 年第 2 期。
    47.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年第 3 期。
    48.梅立崇:《谈文化与词汇教学》,载《语言文字应用》1993 年第 1 期。
    49.李 英:《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个问题》,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 年第 4 期。
    50.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年第 1 期。
    51.王 晨:《略谈我校外籍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载《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 年。
    52.于逢春:《论对韩汉语教学中师生常变量的互动关系》,载《长春大学学报》2002 年第 5 期。
    53.易 瑾:《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载《肇庆学院学报》2002 年第 5 期。
    54.夏 青:《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
    55.吴仁甫、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位”与“量”》,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 4 期。
    56.徐甲申:《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的异同》,载《语言文字应用》1998 年第 4 期。
    57.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1998 年第 4 期。
    58.徐丽华:《对外汉语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5 期。
    59.徐水平:《中国对外汉语教育探悉与展望》,载《时代潮》2006 年第 3期。
    60.黄 莉:《外语文化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载《医学教育探索》2006 年第 2 期。
    61.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 年第 1 期。
    62.李忠星:《对外汉语言文化专业设置浅议》,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年第 3 期。
    63.何立荣:《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4 期。
    64.王爱君:《试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载《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第 1 期。
    65.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年第 2 期。
    66.吴少华:《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敬语教学方法初探》,载《外语教学》2002 年第 1 期。
    67.叶云鹏:《高师语文教育学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载《台州师专学报》1996 年第 4 期。
    68.姜丽萍:《试论学习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载《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3 期。
    69.刘道英:《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情感化与多样化》,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 2002 年第 2 期。
    70.徐万治:《外语教学中近代翻译法与交际法之对比》,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 3 期。
    71.张云艳:《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载《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 年 12 月增刊。
    72.余维钦:《“愉快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 年第 3 期。
    73.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 3 期。
    74.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 年第3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