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流变与传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往往与民间习俗存在密切的关系。“丧葬音乐”即指专用于丧葬礼俗中的音乐。本文以中国传统丧葬礼俗中的仪式音乐为视角,结合文献、民族民俗学材料以及田野调查等对民间吹打班在丧葬仪式中发挥的音乐功能、音乐本体研究、田野个案调查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人类学思考进行初步研究,从音乐本题关注特定礼俗关系如何供给其传承;从特定礼俗关系关注音乐本体如何促进社会的更新、发展,即音乐本体——特定礼俗关系——音乐本体。通过这样一种走进去再走出来的视角,探求传统音乐文化流变与传承的途径。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ofte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old custom.ˋThe funeral musicˊrefers to the music which is specially used in the funeral. This paper takes ceremony music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uneral music as the viewpoint. It does primary research on the musical functions that blow and beat a shift develops in funeral ceremony, and music main bod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the thinking about cultural anthropology ecilited by above aspects. Furthermore,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particular custom can supply its inheri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main body; it also focuses on how the music main body can stimulate the reneral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een them is like this: particular custom, that is, music main body-particular in music main body first, then goes out,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hannel of the evolu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music culture.
引文
[1] 引自:《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
    [2] 引自:《文化人类学》,(美)马文·哈里斯,李培来、高地译,东方出版社。
    [3] 引自:《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汪宁生,文物出版社。
    [4] 引自:《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费孝通,载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 年第 2 期。
    [5] 引自:《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人民音乐出版社。
    [6] 引自:《鼓吹乐起源说》,王珉,《音乐艺术》,2003 年第 4 期。
    [7] 引自:《中国音乐词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8] 引自:《鼓吹音乐之渊源》,董波,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 年第 4 期。
    [9] 引自:《汉书·叙传》,班固。
    [10]引自:《宋书·乐志》:“鼓吹,盖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也。”
    [11]引自:《乐府诗集》卷一六:“崔豹《古今注》曰: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也。”
    [12]引自:《宋史》卷一二六。
    [13]引自:《中原文化志》,单远慕,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引自:《中原文化志》,单远慕,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引自:《中原文化志》,单远慕,上海人民出版社。
    [16]事主:家中有丧事要办的人。
    [17]“办事”是指吹打班接到的办丧事的业务,为行内人的叫法。
    [18]接事人:吹打班的临时组建者,负责召集乐手和与事主洽谈酬劳。
    [19]据被访人介绍:二分、九分具有骂人的含义,但具体为何有此一说,他也不清楚。
    [20]禹州地区丧葬风俗中,抬棺材俗称抬重,由专门约定的同村的青壮年担当。
    [21]注:时间左右相差在五分钟之内,为方便纪录,均以整五、整十纪录。
    [22]引自:《冀中乡村礼俗中能够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张振涛,山东文艺出版社。
    [23]引自:《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张振涛,山东文艺出版社,第 239 页。
    [24]引自:《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张振涛,山东文艺出版社,第 424 页。
    [25]引自:《论语译注·为政》,杨伯峻,中华书局,第 14 页。
    [26]引自:《孟子译注·离娄下》,兰州大学中文系《孟子》译注小组,中华书局,第 189 页。
    [27]引自:《鼓吹乐的传播与文化生态环境》,冯光钰。
    [28]引自:《音乐人类学的大视野》,罗艺峰、钟瑜,上海音乐出版社,第 19 页。
    [29]引自:《当传统遭遇现代》,项阳,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第 237 页。
    [30]引自:《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宋瑾,上海音乐出版社,第 291 页。
    [31]引自:《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张振涛,山东文艺出版社,第 237 页。
    [32]引自:《乐户与鼓吹乐》,项阳,《文艺研究》,2001 年第 5 期。
    1.《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年;
    2.《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拴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年;
    3.《中国音乐辞典》,缪天瑞、吉联康、郭乃安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年;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赵沨、缪天瑞、杨荫浏、赵宋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年;
    5.《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杜亚雄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年;
    6.《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张振涛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年;
    7.《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
    8.《田野民俗志》董晓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乐种学》,袁静芳著,华乐出版社,1999 年;
    10.《民间鼓吹乐研究——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乔建中、薛艺兵、汪申申、张振涛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 年;
    11.《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年;
    12.《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 年;
    13.《民族音乐学概论》,伍国栋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年;
    14.《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著,三联书店,1997 年;
    15.《传统是一条河流》,黄祥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年;
    16.《中国古代音乐史略》,刘再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7.《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8.《瀚海笔耕录》,刘新和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9.《丧俗》,万建中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年;
    20.《中国的社与会》,陈宝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1.《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周振鹤,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年;
    22.《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汪宁生,文物出版社,1996 年;
    2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
    1.《“鼓吹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张振涛,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 年第 2 期;
    2.《鼓吹乐起源说》,王珉,音乐艺术,2003 年第 4 期;
    3.《汉代鼓吹乐的渊源》,宋新,中国音乐学,2005 年第 3 期;
    4.《河北易县、涞水两地的后土崇拜与民间乐社》,曹本冶、薛艺兵,中国音乐学,2000 年第 1 期;
    5.《路家鼓吹班的兴衰与反思》,段文,德州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1 卷第 5 期;
    6.《说说鼓吹乐》,董波,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2卷第 2 期;
    7.《豫南民间道教音乐形态述略》,金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24 卷第 2 期;
    8.《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与丧葬民俗》,金平,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9.《奏笙鼓可传悲意 鸣管笛堪寓哀情》,孙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10.《传统音乐与民间文化》,杨扬,王百灵,中国科技信息,2006 年第 2 期;
    11.《乐户与鼓吹乐》,项阳,文艺研究,2001 年第 5 期;
    12.《山东鼓吹乐及其在民间风俗仪式中的作用》,牛玉新,民族音乐研究,2003 年第3 期;
    1.《汉代丧仪音乐中礼、俗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李宏峰,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年5 月;
    2.《鲁中南驿城及台儿庄两鼓吹班调查与研究》,王东涛,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年4 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